枣强县
枣强县 枣强 枣强县历史沿革 枣强县行政区划 枣强县地理环境 枣强县自然资源 枣强县人口民族 枣强县经济发展 枣强县社会事业 枣强县交通 枣强县旅游 枣强县特产小吃 枣强县名人
枣强县隶属于河北省 衡水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南端,界于东经115°35′—115°58′,北纬37°08′—37°35′之间。东隔 清凉江与 景县、故城相望,西临 冀州区,南靠邢台地区 南宫市,北接 桃城区、 武邑县。县城北距首都北京272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24公里。截至2013年,枣强县辖8镇3乡,总面积829平方公里,人口39.7万人(2010年)。枣强县是”全国皮草商品示范市场“,“中国玻璃钢工业基地县”和“玻璃钢材料产业化基地”。皮毛产业和玻璃钢产业是枣强县的支柱产业,2013年纳税分别达到2.7亿元和7100万元。2013年,枣强县完成生产总值78.5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9.2%。2018年9月29日,河北省政府发出通知,正式批准枣强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据《畿辅通志》,枣强古时盛产红枣,早在战国时期此地...
详情枣强县隶属于河北省 衡水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南端,界于东经115°35′—115°58′,北纬37°08′—37°35′之间。东隔 清凉江与 景县、故城相望,西临 冀州区,南靠邢台地区 南宫市,北接 桃城区、 武邑县。县城北距首都北京272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24公里。截至2013年,枣强县辖8镇3乡,总面积829平方公里,人口39.7万人(2010年)。
枣强县是”全国皮草商品示范市场“,“中国玻璃钢工业基地县”和“玻璃钢材料产业化基地”。皮毛产业和玻璃钢产业是枣强县的支柱产业,2013年纳税分别达到2.7亿元和7100万元。
2013年,枣强县完成生产总值78.5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9.2%。
2018年9月29日,河北省政府发出通知,正式批准枣强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据《畿辅通志》,枣强古时盛产红枣,早在战国时期此地就以蒸煮枣油闻名于世,并且因此得名枣强城。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到西汉时,这里更是“枣木强盛”,所以命名为枣强。但正史地理志中仍皆作“栆疆”(“疆”与“强”同音同义),直到《明史·地理》始改作“强”字。
西汉初, 刘邦时置枣强县。
两汉之世,枣强与广川两县,几度“离合废置,本为一也”。
三国时代属魏,省广川县,复置枣强县,仍属 冀州 清河郡。
西晋时代,枣强县省入广川县,属冀州 渤海郡。
东晋时代, 后燕复置枣强县,并置广川郡,枣强为其所辖。
北魏 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并枣强县、索泸县入广川县。 孝文帝 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重置枣强县。 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广川县,并入枣强县,属 长乐郡。
隋朝 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枣强县治所复为今旧县村。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 长乐郡为冀州,枣强属之。
唐朝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郡为州, 信都郡复为冀州,枣强属之。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州以上设道,枣强属 河北道冀州。
入宋,枣强属 河北东路冀州。
金 天会四年(公元1126年),县城毁于洪水,十年(公元1132年),由旧县村处迁于刘马村,即今县城址,仍属河北东路 河间府冀州。
元朝,枣强属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真定路冀州。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真定路改属 中书省。
明朝,改路为府,枣强属北直隶(京师) 真定府冀州。
清朝,改布政使司为省,并将北直隶改为 直隶省,又以冀州为 直隶州,枣强县、 新河县、 南宫县、 武邑县、 衡水县5县同属冀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年)仍袭清制,枣强县属直隶省(省会在天津)冀直隶州。民国一年(1913年),直隶省废府、州,一律改称县,各县直隶于省。不久,分省为渤海、范阳、冀南、口北4个观察使。民国二年(1914年),将4个观察使改划为4道,枣强县属大名道。民国十六年(1928年)6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废道,改为省、县两级制,各县直隶于省。1935年试行省、区、县3级制,全省划为10个 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7年)3月又划为17个督察区,枣强县属第14督察区。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8月,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枣强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三专员公署。民国二十八年(1940年)夏,枣强分为枣南、枣北两个县。民国三十一年(1943年)秋,为纪念在 西江官村对日伪作战中牺牲的 冀南军区五分区司令员 赵义京和副司令员 陈耀元,枣北县曾改名为 赵陈县。民国三十三年(1945年)10月,枣南、枣北两县合并为枣强县,属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冀南行署第五专署。民国三十六年(1948年)9月,华北行政区建立,枣强县属华北行政区之冀南区。
1949年8月1日, 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枣强县属河北省衡水专区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1952年11月,衡水专区撤销,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11月,枣强县与衡水、武邑县、 冀县合并为衡水县,县治在衡水县城。1961年5月,衡水县又分为衡水县、冀县,原枣强县、冀县并为冀县,县治在冀县县城。1962年1月,恢复枣强县,仍属石家庄专区,同年6月,复置衡水专区,枣强县隶属之。1970年衡水专区改为衡水地区,枣强县枣强县仍隶属衡水市。1996年5月31日,衡水地区改为地级衡水市,枣强县依然隶属衡水市。 1984年6月枣强镇、大营镇建制。1987年1月马屯镇建制。1991年1月肖张镇建制。1993年12月30日恩察镇建制。
1995年以前,枣强县辖26个乡镇,其中6个镇、20个乡,6镇为 枣强镇、 大营镇、 恩察镇、 加会镇、 马屯镇、 肖张镇,20个乡为吉利乡、康马乡、 门庄乡、滕村乡、孟屯乡、宅城乡、 张秀屯乡、崔庄乡、卷子乡、娄子乡、张米乡、 石村乡、金子乡、 新屯乡、 王均乡、 唐林乡、流常乡、 王常乡、臣赞乡、吉科乡。
1996年实行撤乡并镇,枣强县原有26个乡镇撤并为11个乡镇,其中6个镇、5个乡。由原枣强镇、康马乡、门庄乡、滕村乡、孟屯乡、宅城乡6个乡镇合并为枣强镇,;原大营镇、张米乡、石村乡、金子乡4个乡镇合并为大营镇;恩察镇、加会镇、肖张镇仍保留原建制镇;原马屯镇、流常乡、吉科乡3个乡镇合并为马屯镇;原新屯乡、娄子乡2个乡合并为新屯乡;原张秀屯乡、 崔庄乡、卷子乡合并为张秀屯镇;原唐林乡、 吉利乡2个乡合并为唐林乡;原王常乡、臣赞乡2个乡合并为王常乡;王均乡仍保留原建制。
1998年12月24日加会镇建制。2013年10月,新屯乡、张秀屯乡撤乡设镇。
截至2013年,枣强县辖9镇2乡。分别为: 枣强镇、 大营镇、 马屯镇、 恩察镇、 肖张镇、 加会镇、 王常乡、张秀屯镇、 王均乡、 新屯镇、 唐林镇。
枣强县隶属于河北省衡水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南端,界于东经115°35′—115°58′,北纬37°08′—37°35′之间。东隔清凉江与 景县、故城相望,西临 冀州区 ,南靠邢台地区 南宫市,北接 桃城区、武邑县。辖区总面积829平方公里。
枣强县属于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全境除索泸河两岸有少许沙丘外,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23-29米。在总体平坦之中,尚有不少洼地:重点 大洼12个,小片洼地500多个。
截至2010年,枣强县土壤以潮土为主,有两个土类,4个亚类,8个土属,48个土种,在93910.47亩耕地中,有沙质土13917.6亩、 沙壤土132925.95亩、 轻壤土712199.16亩、 中壤土80033.76亩。土壤矿物质养分较为丰富,但 有机质、速效氮、磷养分缺乏,易受旱涝、 盐碱化威胁。
枣强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南端,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为暖温带半湿润区,其特点是:夏季高温,降水集中,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秋季有时有连阴雨出现。年平均气温13.4℃,年平均降水量481.5毫米。
截至2013年,枣强县主要农作物有 小麦、玉米、 棉花、花生、红薯等。果树有红枣树、 苹果树、 梨树、 杏树等。盛产红富士苹果和马莲小枣。此外,有养猪、养鸡、养 羊、养狐狸、养 獭兔等基础养殖业。
枣强县地表水平均径流深1.5mm,2000年末至2002年初通过清凉江引黄输水,枣强县总入境水量22175.7万立方米,总出境水量21757.6万立方米。
2001年枣强县 地下水资源量为5411.8万立方米,加上2-3g/1和3-5g/l微咸水量,地下水总量为9403.7万立方米,2001年末枣强县 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3.06米,深层地下水平均埋深63.82米。
2010年,枣强县总人口为39.7万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枣强县总人口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的37.669万人相比,共增加了2.08万人,增长2.64%,平均每年增加0.208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46%。
枣强县是以汉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2001年,枣强县总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76921人,占总人口的99.9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69人,占总人口的0.02%。
2013年枣强县完成生产总值78.5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6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1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5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26.8%;全部财政收入突破8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36.8%,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7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3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30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6871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15.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全部财政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外贸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总量晋位。
2013年枣强县新增 土地流转面积10.4万亩,达到20.6万亩。42个扶贫村共投入各类帮扶资金3800万元,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枣强县新增棚菜种植面积4130亩,达到1万亩;新增林果种植面积2900亩,达到11万亩。唐林乡“三基地一长廊”高效农业初具规模,有望争列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肖张镇万亩海棠园、 马屯镇千亩密植梨园启动建设。枣强县特色养殖场达到40家,注册家庭农场7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41家。
2013年枣强县的 皮毛、玻璃钢、机械制造产业纳税分别达到2.7亿元、7100万元和5700万元。 大营镇晋升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三个项目列入国家产业振兴计划,一家公司获批全市唯一一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7家骨干企业新上技改项目21个,投资18亿元,全年纳税1.2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17%。
枣强县拥有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的中国·大营国际皮草交易中心,每天客流量近万人,年交易额达36亿元,被评为“全国皮草商品示范市场”。此外, 莫斯科裘皮服装市场,80%以上的皮毛产品都来自枣强大营,枣强在北京雅宝路裘皮服装市场摊位80多个,占全部市场的60%。浙江桐乡 崇福镇皮毛市场的300多个经销摊位中,枣强占到70%。
枣强县有玻璃钢生产企业及摊点678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5家,超5000万元企业13家,35家企业通过了ISO质量体系认证(全国玻璃钢行业共62家)。先后涌现出了恒润集团、枣玻集团、大有集团、科力公司等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玻璃钢从业人员3万多人,其中初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有1100多人,中高级职称的160人,技师400多人。
2013年枣强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13.6%;外贸出口7.8亿美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41.1%。枣强县积极构建“一线两城”发展格局,投资1.7亿元、全长18.7公里的肃临线南段升级改造工程建成通车。
2013年枣强县共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等各类补贴9584万元。发放 五保、低保金1765万元。
截至2013年,舞阳县共有医疗机构26家,其中乡镇卫生院11所,街道服务站12所,此外还有枣强县计生门诊部门、枣强县卫校医院和枣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枣强县另有药品零售企业71家。
截止2013年,枣强县有幼儿园117所,小学若干,中学26所。截至2012年,枣强县总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3580人,占0.95%;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28216人,占7.48%;接受初中教育的171863人,占45.59%;接受小学教育的125241人,占33.22%。枣强县总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21913人。
铁路
京九铁路(枣强站、大营站), 邯黄铁路(枣强西、流常站),石德铁路, 京九高铁(十二五规划),众多铁路交汇使枣强县成为贯通东西南北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每天都有经过枣强站开往北京、上海、天津、海口、哈尔滨、杭州、汉口、深圳、武汉等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列车。京九铁路大营站客车停车达六对,是同级站停车最多的。
公路
枣强县县内有 衡德高速公路、 大广高速公路、邢衡高速公路等三条高速公路。枣吉路大修工程、肃临路枣强至肖张路段中修工程、肃临路大营南(营段路)大修工程使得枣强县公路网化布局日趋合理,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4条国省道为主骨架,高速公路穿插其中,县乡公路纵横交错,乡村公路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枣强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0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公里,省道89公里,地方道路889公里。大广高速京衡段正式通车,使该市真正成为“东出西联、南北通衢”的重要节点,枣强到北京的行程缩短至2个小时左右,使枣强开始融入京津两小时经济 生活圈。
三十六烈士墓
在枣强县县城第二小学家属院附近,有一座“三十六烈士墓”,这里长眠着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殉难的36位英雄。
20世纪40年代初,在日寇发动“ 铁壁合围”对 华北平原展开大扫荡的背景下,当时的枣强县县长 郭鲁率县政府人员和县大队与敌人展开游击战,不想在景村被数倍于己的敌人包围。敌人装备精良,我抗日力量为敌击溃,共有36人被俘。
为搜集情报,日寇把36名抗日志士掳至枣强县城,对他们严刑逼供,可志士们铁骨铮铮,无一屈服。1940年1月19日凌晨,他日寇把36名抗日志士押至县城东门外,残忍地用刺刀杀害,尸骨弃于事先挖好的大坑内。
1954年4月,为缅怀先烈、告慰英灵,枣强县人民政府在原址上立碑纪念,是为枣强县抗日殉国三十六烈士墓。
通明宫遗址
通明宫遗址位于张秀屯乡。该遗址近似正方形,长、宽约300米,分布面积近9万平方米。遗址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遗址、前殿遗址、后殿遗址。
据清嘉庆八年版《枣强县志》第三册卷八第二十三页记载:“通明宫在东郭村开元至正元年建,明隆庆二年乡耆徐平等,建两廊十间,有邑人陈希南碑记,崇祯十一年重修。”
原通明宫属元代寺庙建筑,建于1341年,几经增修,建有殿堂、阁楼、庙宇、亭台等建筑物共有七七四十九座,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宏伟。有数百株古柏,最粗者胸径一米余。通明宫中心有一铁碑,高二丈、宽五尺、厚三尺,上铸有“棘津圣会”四个大字。各代石碑、石刻不计其数,雕刻非常精美,特别是鸟兽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在西侧有一口大井,直径两米多,口上有“井”字形樘木,每年九月十五庙会,经数万人饮用十几天,仍水量不减。通明宫内建筑规模最大是玉帝大殿。大殿为金砖琉璃瓦斗拱结构,高约十一二丈,其外观和北京故宫太和殿、乾清宫相似。
董仲舒祠堂遗址
明朝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韩安甫及妻姚氏施财重修祠宇,明三暗五。匾额“阐道醇儒”,门两侧木雕对联“才贯天人共仰廷陈三策,文兼敦化永传学富五车”,绿瓦盖顶,饰有脊兽,飞檐翼张,雕梁画栋。木雕阁内奉 董仲舒石像。院落幽深,苍松参天,东西廊庑各二间,石碑一通。昂首怒目。歇山大门,门楣董子祠,门内一影壁,四周高墙围绕,祠前有一角亭,内立三策碑,左右一古井一池塘,正前方有长方平台,寓意属笔对策。历经风雨沧桑,天灾兵祸,民贫无力修善而倾圮。
隋朝 开皇二年(583年)复迁县治所于此。历时五百余载,其前称董府庄。
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重修“董氏宗祠”,此石刻门楣及其清代道光年间拓片尚存。
金代 天会四年(1126年),洪水没城,荡然无存。
民国十五年(1926年)蒙古经商者宫振岭先生筹资又予重修。祠于1956年拆除。
1987年省文物局出资在董仲舒祠堂遗址上重建董仲舒保护室一间,置石像于内。
1998年,村民捐资挖土筑台,栽松育桐,修善祠堂。
马莲小枣
马莲小枣以个大小来说,介于大枣和小枣中间。它的果实纵径为3.3-3.6cm,横径为2.3-2.5cm。果实呈圆柱型,果个大小整齐,成熟期一致,平均单果重8.35g。鲜果果肉白绿色,果实汁液中等;鲜果含糖量为38.9%。干果深红色,含糖量为68.8%。它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营养元素铁、钙、磷等,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除生食外,还可做成许多食品,如枣糕、枣卷、棕子等。另外,还加工制做枣酒、枣醋、枣酱、枣泥、枣面、蜜枣、乌枣等多种加工品。
东方甘薯
东方甘薯是河北省枣强县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农产品,栽培品种为脱毒北京553,薯块整齐、均匀,薯形较长,表面光滑,块根皮色为黄色,维生素及胡萝卜素含量多,含糖量可达30%,除食用外,还是工业上制造酒精和淀粉的重要原料,也可制造乳酸、味精、柠檬酸、淀粉等,还可以加工成各种各样的粉条、粉丝等。
枣强红富士苹果
枣强县生产的红富士苹果,平均单果重250克,最大果重400克,果高桩,全红果率80%以上,红色鲜艳,果肉淡黄色,含糖14-15度之间,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品质上乘。
绍氏酥鱼
“绍氏酥鱼”源于乾隆十六年间到上虞白马湖吃酥鱼而得以成名。“绍氏酥鱼”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核酸和钾、钠、碘等微量元素,加上汤料中的各种滋补调料,有抗衰老、抗癌等作用。
枣强县著名人物 (4张) 枣强县的著名人物有: 董仲舒、 林秀贞、 张殿华、 张岚峰、 毛鹏、李景林、 王文忠、 范党育、 谷文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