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

郊区 阳泉郊区 郊区历史沿革 郊区地理环境 郊区自然资源 郊区行政区划 郊区人口民族 郊区经济 郊区交通 郊区社会事业 郊区主要景点


郊区,隶属于山西省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东部, 太行山中段西麓。地处北纬 37°47′~38°05′,东经113°19′~113°43′。东面、南面与 平定县相连,西面与 寿阳县毗邻,北面与盂县交界,并且环抱 阳泉市城区、矿区。郊区下辖4镇4乡,总面积616.8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7万人(2012年)。2012年,郊区地区生产总值716589万元,比2011年增长9.7%。 郊区有全国现存最早的宋代建筑玉泉山关王庙、清代民居建筑银园山庄、近代著名女作家 石评梅故居等旅游景点。郊区西部枣园一带曾发现旧石器时代的石片、石核等物,证明十万年前,就有人类祖先在境内生息繁衍。秦,为太原郡地。西汉,始置上艾县,为上艾县地。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废上艾县,孝昌年间(525年─527年),恢复建置,改名石艾县,为石艾县地...

详情

郊区地名网_山西省阳泉市郊区资料简介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介绍

郊区,隶属于山西省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东部, 太行山中段西麓。地处北纬 37°47′~38°05′,东经113°19′~113°43′。东面、南面与 平定县相连,西面与 寿阳县毗邻,北面与盂县交界,并且环抱 阳泉市城区、矿区。

郊区下辖4镇4乡,总面积616.8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7万人(2012年)。

2012年,郊区地区生产总值716589万元,比2011年增长9.7%。 郊区有全国现存最早的宋代建筑玉泉山关王庙、清代民居建筑银园山庄、近代著名女作家 石评梅故居等旅游景点。

郊区西部枣园一带曾发现旧石器时代的石片、石核等物,证明十万年前,就有人类祖先在境内生息繁衍。

秦,为太原郡地。西汉,始置上艾县,为上艾县地。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废上艾县,孝昌年间(525年─527年),恢复建置,改名石艾县,为石艾县地。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原仇县 ,为石艾县、原仇县两县地。大业二年(606年),原仇县更名盂县,为石艾县、盂县两县地。

唐武德八年(625年),受州移治塞鱼(后更名赛鱼),即今平潭乡赛鱼村,石艾县、盂县同属受州。贞观八年(634年),废受州,石艾县、盂县改属太原府。唐天宝元年(742),石艾县更名广阳县,为广阳县、盂县两县地。

五代因之。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以镇州广阳寨建平定军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广阳县改名平定县,为平定县、盂县两县地。

金大定二年(1162年),平定军改为平定州。兴定年间(1217年─1222年),盂县升为盂州。 为平定州、盂州两州地。

元至元二年(1265年),平定县并入平定州,归属依旧。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盂州为县,为平定州、盂县地。

清雍正二年(1724年),平定州升为直隶州,盂县为其属县。为平定州地

民国元年(1912年),平定州改为平定县。民国二十六年10月底,日军侵占阳泉,并控制各交通要道和城镇附近地区。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11月, 平定(路北)县抗日政府成立,12月,平(定)西县、平(定)东县抗日政府成立。民国二十七年(1928年)1月,盂县抗日政府成立。由于日军的分隔,本区境域以正太铁路为界,分成路北、路南两部分。路北的东村、西南舁、牵牛镇一带属盂县,其余属平定(路北)县,两县同属晋察冀边区。路南, 小河、泊里一带属平(定)东县,其余属平(定)西县,两县同属晋冀豫边区。民国三十年(1931年)2月,盂县东南部的牵牛镇、东村等92个行政村划归平定(路北)县。民国三十二年1月,寿东县抗日政府成立,7月改称盂寿县 。原属晋察冀边区的辛兴、旧街乡正太铁路以北地区及燕龛乡属寿东县(盂寿县)。民国三十四年8月,撤销盂寿县,上述地区复归平定(路北)县。民国三十五年6月, 平(定)东县、平(定)西县合并为平定(路南)县。民国三十六年(1937年)5月2日,阳泉解放;4日设阳泉市。7月,本区境内始设二区政府。民国三十七年8月改设二、三、四区政府。民国三十八年1月改设二、三、四、五、六区政府。9月,阳泉市改称阳泉工矿区,区政府改称区公所。

1950年2月改设二、三区公所。1952年4月,阳泉市工矿区改称阳泉市,区公所改称区政府。1953年4月设二区政府。1956年3月,二区改称荫营区。1957年8月,荫营区、站上区合并为阳泉市郊区。

1958年8月,平定县、阳泉市郊区合并,仍称阳泉市郊区。1961年4月,撤销阳泉市郊区,设市直人民公社。1963年2月,恢复荫营区。1969年1月,荫营区改称阳泉市郊区,至2008年底再未变更。

郊区位于山西省东部, 太行山中段西麓。地处北纬 37°47′~38°05′,东经113°19′~113°43′。东面、南面与 平定县相连,西面与 寿阳县毗邻,北面与盂县交界,并且环抱 阳泉市城区、矿区。区境东西长约33公里,南北宽约35公里,全区土地总面积616.89平方公里。 阳泉郊区政府

郊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且冬夏季较长、春秋季偏短。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绵长寒冷。气温年差较大,南部较北部温和。降水较均匀,属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0.1℃,年均降水540.2毫米,无霜期160天左右。

矿产资源

郊区境内有 无烟煤、 铝矾土、硫铁矿、粘土、铁矿石、 白云石、石灰石、 石英砂、紫砂陶土等资源,煤矿遍及全区,煤质优良,发热量大。截至2014年,郊区煤矿保有地质储量2.6亿吨,年产量300万吨。铝矾土储量大、品位高,仅次于世界铝矾土王国 圭亚那,探明储量3.4亿吨。

截至2014年,阳泉市郊区下辖4镇4乡,分别为 荫营镇、 河底镇、 平坦镇、 义井镇、 西南舁乡、 杨家庄乡、 李家庄乡、 旧街乡。

2012年末,郊区常住人口23.7万人,比2011年末增加441人。其中,城镇人口16.44万人,乡村人口7.26万人。全年全区人口出生率8.02‰,死亡率6.49‰,自然增长率1.53‰,出生人口性别比106.39。

阳泉郊区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多民族杂居的县区。有回族、满族、白族、 布依族、 黎族、壮族、土家族、瑶族、藏族、苗族、 羌族、朝鲜族、蒙古族、 仫佬族等民族分布。

2012年,郊区地区生产总值716589万元,比2011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699万元,增长1.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第二产业增加值451526万元,增长10.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第三产业增加值241364万元,增长8.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7%。

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郊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1091万元,比2011年增长34%。其中: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33303万元,增长254.3%;第二产业投资253537万元,增长62.2%;第三产业投资274251万元,增长8.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55366万元,比2011年增长147.5%。

财政

2012年,郊区财政总收入120160万元,比2011年增长19.87%。一般预算收入51034万元,增长25.79%,其中,税收收入41874万元,增长24.77%,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共计完成税收33860万元,分别增长16.01%、33.61%、11.74%、16.62%、-22.79%和23.6%。

种植面积:2012年,郊区农作物种植面积7328公顷,比2011年下降1.6%。其中粮食种植面积6574公顷,下降1.5%。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5710公顷,下降2.1%。

粮食及主要产品产量:2012年,郊区粮食总产量26083吨,比2011年增产18.4%。其中,玉米24665吨,增产22.3%。主要经济作物中,蔬菜产量56645吨,下降4.6%;水果产量5103吨,增长13.6%。

畜禽及水产品产量:2012年,郊区肉类总产量4209吨,比2011年增长9.3%;牛奶产量4026吨,下降11.8%;禽蛋产量8009吨,下降30.8%;水产品产量6吨,增长20%。

林业生产:2012年,郊区完成造林面积2200公顷,下降32.1%。四旁植树80万株,育苗面积400公顷。

农业机械:2012年末,郊区农业机械总动力20.3万千瓦,比2011年末增长3.5%。机械耕地面积5179公顷,比2011年下降0.4%;机械播种面积3834公顷,比2011年下降11.5%。机械收获面积213公顷,比2011年增长33.1%。全区农机化经营总收入达到7188万元,同比增长9.8%。

工业:截至2012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2012年,郊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63223.5万元,比2011年增长16.1%。全社会原煤产量1010.27万吨,比2011年增长12.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747.3万吨,增长13.6%。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3390万元,比2011年下降5.4%。实现利税19284万元,下降79.3%;实现利润-13705.6万元;亏损企业17个,亏损企业亏损额44140.5万元,比2011年净增加37586.8万元;应收账款62132.1万元,增长6.1%。

建筑业:2012年,郊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8787.4万元,比2011年增长64.7%;实现利润总额-850.8万元;主营业务收入22342.5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521.9万元。

消费品零售:2012年,郊区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639.2万元,比2011年增长15%。

旅游:2012年,全区各景区接待旅游者6.6万人次,下降38.7%;旅游门票收入219.52万元,下降24.5%。

金融:2012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3.87亿元,比年初增加16.84亿元,增长1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1.13亿元,增长16.9%。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7.6亿元,比年初增加6.52亿元,增长10.7%。

保险:2012年,全区保费收入10151.58万元,比2011年增长4.9%。其中,人寿保险业务保费收入6785.96万元,下降5.58%;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365.62万元,增长30.7%。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536.21万元,增长11.2%。其中,人寿保险业务给付2057.83万元,下降3.87%;财产险业务赔款1478.38万元,增长42.2%。

境内交通便利,为“晋冀通衢”“三晋要冲”,距山西省会太原和河北省会石家庄均为110公里,距首都北京390公里,天津港550公里。石太电气化铁路横穿东西,阳涉、阳盂铁路贯通南北;太旧高速公路越境而过,207、307国道纵横交错;空中交通便捷,距太原、石家庄机场均为100公里。

2012年,郊区公路线路年末里程873.65公里,其中:县级公路114.14公里,乡级公路133.23公里,村级公路626.28公里。

截至2012年末,全区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898辆,比2011年末增长18.5%,其中:载货汽车1881辆,增长19.4%;客车17辆,同比下降37%。

2012年,郊区普通中学招生人数3026人,在校生9427人,毕业生数4521人;职业中学招生人数574人,在校生1534人,毕业生数708人;小学招生人数1766人,在校生11385人,毕业生数2022人;学前教育入园人数1641人,在园幼儿5614人,离园人数2077人。

2012年,郊区共申报各级各类以上科技项目49项,其中,省级20项,市级29项。全年共争取市以上各类计划扶持资金458万元。全年专利申请量达243项。2012年,阳泉市授予“阳泉市优秀外聘人才”称号的共65名,郊区占40名,占全部受表彰人数的61.5%,名列全市第一。

2012年,郊区实现全区184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并荣获全市农家书屋全覆盖优秀县区称号。“三节”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三节”期间全区共组织举办文艺汇演48场,组织民间艺术表演73场,以及各类文娱活动,全区参与人数近15万人,观众近40万人。在2012年阳泉市春节文艺汇演颁奖晚会上,全区有14个节目获得了市级表彰。其中,获优秀节目金奖2个,银奖4 个,铜奖8个。全区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全区公共图书馆藏书5万余册。《阳泉郊区》发行量为142期。

截至2012年末,郊区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249个,其中妇幼保健站1个。全区卫生机构共有床位918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888张。卫生技术人员858人,其中,医生417人。全区共有11.95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44%。

玉泉山关王庙 玉泉山关王庙 (7张)

玉泉山关王庙位于阳泉市郊区荫营镇林里村,始建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重修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占在面积7000平方米,庙宇建筑位置坐西南朝东北,北侧与林里村隔河相望。庙宇分内外两院,以正殿为主体,由献殿、过门马殿、南北配殿、围插廊、戏台、山门、忠恕牌坊、落箭亭、饮马亭等,组成了一个较为典型的宋代纯木结构建筑群体。1996年,玉泉山关王庙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确定为省德育教育基地,1999年农历五月十三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12月通过了山西省旅游局AA级景区的评定验收,成为郊区第一个AA级旅游景区。

评梅祖籍小河景区

评梅祖籍小河景区属 阳泉市郊区 义井镇 小河村,素有“礼仪三部”之称。小河村西与阳泉市区毗邻,南距太旧高速公路平定出口8公里,交通便利。2003年,小河村被山西省命名为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景区于2002年9月20日正式开放。主要景点有石评梅纪念馆、 石家花园、关帝庙、观音庵四个。石家花园是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评梅纪念馆为省德育基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