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底村
寨底村 寨底村村名由来 寨底村隶属沿革 寨底村人口姓氏 寨底村历史大事 寨底村古今人物 寨底村经济发展 寨底村公益事业 寨底村遗踪古迹 寨底村民情撷要
寨底村,全村135人,47户,耕地898亩,果树000亩,种植业是全村的主导产业,粮食产量达到10万斤,果品产量达20万斤,年总收入达到50万元,人均收入4000多元,村内有村卫生室一个,医疗覆盖面达100%,新农合参合率100%。寨底,属于庄子乡,位于榆次城东南33里处的土石山区,圪塔河沟掌。东临麻地沟、窑上,西毗北田镇伽西、梁坪,南连蒲池、西赤土,北接北田镇崇元。面积3.95平方公里。境内有季节性河流。150多年前,这里是一个没有名字的小山庄,全庄仅有魏、王两户,分别耕种着邻村崇元和麻地沟两村的几十亩土地。由于没村名,两户也从来不向县里交纳粮税。咸丰三年(1853)3月,太平军定都天京(今南京)后,声威大振。一些富户闻讯人心惶惶,纷纷挖地窨、建山寨,准备在革命军到来之时避难。西寨、东寨就是在此时兴建的两个山寨。东、西两寨建成...
详情寨底村,全村135人,47户,耕地898亩,果树000亩,种植业是全村的主导产业,粮食产量达到10万斤,果品产量达20万斤,年总收入达到50万元,人均收入4000多元,村内有村卫生室一个,医疗覆盖面达100%,新农合参合率100%。
寨底,属于庄子乡,位于榆次城东南33里处的土石山区,圪塔河沟掌。东临麻地沟、窑上,西毗北田镇伽西、梁坪,南连蒲池、西赤土,北接北田镇崇元。面积3.95平方公里。境内有季节性河流。
150多年前,这里是一个没有名字的小山庄,全庄仅有魏、王两户,分别耕种着邻村崇元和麻地沟两村的几十亩土地。由于没村名,两户也从来不向县里交纳粮税。
咸丰三年(1853)3月,太平军定都天京(今南京)后,声威大振。一些富户闻讯人心惶惶,纷纷挖地窨、建山寨,准备在革命军到来之时避难。西寨、东寨就是在此时兴建的两个山寨。
东、西两寨建成后,寨下的无名小村又从外村迁来三户人家,因魏、王两家不让外来户进村,从山头迁来的一户姓杨的只好住到村东一里以外的麻地沟;从朱村迁来的一户姓张的则住到了村西;从杜堡迁来的一户姓郭的住到了村南的“淤泥坪”改名为“南寨”。此后不久,曾有人建议修建“北寨”但未成事实。
由于村民逐年增加,他们便从崇元、麻地沟买来土地耕种,逐渐形成村庄,村民们根据村周高处有山寨的特点取村名为“寨底”。
后来,寨底村出了一些身背顺码(一种形似口袋用来装钱的粗线织品)的商人,经商于北京等地。外地人羡慕寨底人身背金银。因此,寨底又有“金银寨底”和“金金寨”之称。
清嘉庆年间(1796~1820),是东南路麻地沟附属村。民国八年(1919),时称“金金寨”,是第二区第二十一编村三和村的附属小村。抗日战争时期,属中共榆次路东县与日伪政权交错管辖区。解放战争时期,属中共榆次路东县管辖区。1953年~2014年底,依次属麻地沟乡、黄彩前进人民公社、黄彩人民公社、黄彩乡、庄子乡。
1949年,全村人口约40户200人。1978年40户200人。2014年底,常住人口61户147人,户籍人口57户137人。户籍人口中,男72人,女65人;0~14岁13人,15~59岁84人,60~79岁35人,80~99岁5人。全部为汉族。
坐地户以郭、张、杨姓为主。截至2014年底,按户主统计全村有9个姓氏:
郭(22),张(19),杨(9),贾(2),贺、刘、任、牛、范(1)。
民国二十八年(1939)秋,在什贴镇小桥村成立的阎锡山所属榆次县政府,即樊立县政府转移到村里。
1956年,设立兽医站。
1970年,知识青年1人进村插队。
1972年,架设电网,全村通电。
1975年,建磨坊,有磨面机1台,碾米机1台。
1998年,打村内第一眼水井,建立水塔。
2003年,打260米深井,投资22万元。
2011年,修建水泥路1200米。
2012年,实行乡村清洁工程,配备保洁、清运人员1人。
2014年,村东沟造地150亩。
革命烈士名录
张光洪,1921年生,太行二分区三十九团二营六连战士,1947年在河南汤阴县战斗中牺牲。
郭转富,1930年生,20兵团,1950年在朝鲜战斗中牺牲。
向以粮食种植为主。1949年至1978年的30多年间,全村耕地为1000多亩,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谷子及小杂粮。2014年耕地面积为1232亩。其中,粮食种植900亩,主要品种有玉米、谷子、高粱、大豆;林果业种植面积100亩,主要品种有苹果、梨。
1956年,成立初级小学,有学生10余人。1966年后,小学依次迁往桥儿院、北大汀院、河儿口新学校。2006年,小学校撤并至蒲池。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村考取中专以上的学生有4人。
1975年,村中有赤脚医生郭富林、刘永宏为村民看病。2008年,建村卫生所,负责人刘永宏。同年,村民入新型农民医疗合作保险。2011年,村民入新型农民合作养老保险。2014年,60岁以上有38人领取养老金。
1970年,村中通有线广播。1981年,建篮球场1个, 配备篮球框1对。2007年,建设村级文化体育活动场所。2011年,建立文化大院,配备图书1500余册。
曾有关帝庙、财神庙、三官庙等古寺庙及乐亭。
西寨,位于今寨底村西300米处的土山上,为车辋常家“十八股”集资十万两纹银所建,约竣工于咸丰六、七年间。全寨四周以土打墙,墙高约6米,墙基宽约2.5米。全寨占地面积约10亩左右,依地势由低到高有3层,共建院落12处。其中除少数窑洞外,绝大部分房屋为瓦房。山寨地势险要,建筑坚固(寨上所打的土墙采用的方法是:升高半尺,用水浇后继续往实打,直至水不能渗透到土里,才再次升高,致使土墙如同砖的硬度)。上寨时,先要爬越两道深洞,再过吊桥,方可进窑洞院,通过两洞再上去为花园,再上去才是山寨。寨中私塾里曾经有车辋、伽西和今寨底学生十余人,由寨主常立教、常二韩父子主教。抗战开始后,私塾停课,12处院落陆续拆卖。现在,房屋一间不存,仅有窑洞和高厚的土墙兀立山头。
东寨,寨址位于今寨底村东约250米处的土山上(在麻地沟地界),为东阳赵家、太谷南席武家和祁县乔家堡乔家联合修建,亦竣工于咸丰年间。东寨建院落十处,占地面积与西寨相近,唯土墙不如西寨高厚。东寨建成后赵、武、乔三家均未进寨居住,只是雇佣了看寨人看守山寨。抗战期间,寨主将全寨房屋拆卖,只留寨墙矗立山头。
寨底村人发迹后不忘故土,即雇请戏班到家乡唱戏,以报哺育之恩。雇请戏班者只是报恩,不为扬名,以致村民每见骆驼驮着戏箱来只知道村里要唱戏,却不知雇请戏班者为谁。由于村小没戏台,就得去邻村借物搭戏台,这样寨底唱戏的消息也就传播开来。于是寨底唱戏就成了圪塔河中上游一带的奇闻,留下了“圪塔河唱戏没戏台,每年唱戏两三回,不知何人来写戏,只见骆驼驮戏来”的美谈。
周边乡镇
庄子乡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
周边村庄
寨底村
地址:晋中市榆次区
寨底村
地址:晋中市寿阳县
庄子村
地址:晋中市榆次区
寨底村
地址:晋中市左权县
河底村
地址:晋中市榆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