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邑村

阳邑村, 阳邑村风景名胜, 阳邑村经济, 阳邑村历史文化, 阳邑村著名人物


阳邑村历史悠久,位于太谷城东十公里,全村面积13807亩,地形以山区丘陵为主。境内有省道太刑线,以及南循环公路,利明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土地肥沃,人杰地灵。全村现有耕地11940亩,1199户,总人口3843人,人均收入4023元,有村部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有卫生所建筑面积160平方米,有阳邑小学。2016年12月,阳邑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有 历史文化遗产净信寺位于县城东10公里的阳邑村村南.始建于唐开九年713.金大定年间重修,后明清又屡次扩建重修.整个寺院占地3629平方米,共有戏台,过殿,大殿等建筑57间是我县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寺院之一.1986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净信寺1989年县佛教活动场所.2006年6月5日定为国务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谷大白塔,太谷区的历史十分悠久,春...

详情

阳邑村地名网_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阳邑乡阳邑村资料简介
  阳邑村是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阳邑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区划代码为1407032032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40703。阳邑村与禅坊村、回马村、黄卦村、里美庄村、四卦村、河西村、四卦辛庄村、惠安辛庄村、新村、石象村、肇开村、西杏林村、南杏林村、北杏林村、郭里村、庞庄村、窑子头村、杨庄村相邻。 还有3个地名与阳邑村同名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阳邑乡阳邑村介绍

阳邑村历史悠久,位于太谷城东十公里,全村面积13807亩,地形以山区丘陵为主。境内有省道太刑线,以及南循环公路,利明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土地肥沃,人杰地灵。全村现有耕地11940亩,1199户,总人口3843人,人均收入4023元,有村部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有卫生所建筑面积160平方米,有阳邑小学。

2016年12月,阳邑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有 历史文化遗产净信寺位于县城东10公里的阳邑村村南.始建于唐开九年713.金大定年间重修,后明清又屡次扩建重修.整个寺院占地3629平方米,共有戏台,过殿,大殿等建筑57间是我县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寺院之一.1986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净信寺1989年县佛教活动场所.2006年6月5日定为国务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谷大白塔,太谷区的历史十分悠久,春秋时为晋国 阳处父封邑,西汉置阳邑县,故址在今县城之东10公里的阳邑村。北周建德四年(575),阳邑县治徙移白塔村(即今太谷县城)。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名太谷县,一直至今。

近年来,全村工农业主导产业,取得应捆少了快速发展,以红枣产业基地化,瓜果产业优质化,畜牧产业规模化,色素产业特色化”的四化战略为目标,全面推进农产产业化进程,农业形成以粮食、色素、瓜果、蔬菜、畜牧,红枣为主的多元化农业产业格局。色素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外向型农业产业。

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村人民在向富裕套耻茅型小康生活迈进。

据《永乐大典太原 府志》记载,阳邑为春秋晋大夫处父所封之邑,三晋既属赵,秦属太原,汉为太原之阳邑县,北周建德四年,县治迁白塔村(即今太谷城)。并未因迁县而衰,仍繁华不减,至清康熙、乾隆、咸丰为鼎盛时期,后逐渐衰落。

如今,千年的时光流逝而去,这座古老的村落成为当地文化的活化石,让人追怀既往。  最具文物和旅游价值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净信寺保存完好,寺创建自唐开元年(713年),为太谷保存最好的寺庙之一。推开锈迹斑斑的大门,就可见大戏台。戏台面宽、进深各为三间,建筑在1.8米的高台上,后台为悬山顶,前台为卷棚式歇山顶,画栋雕梁,华丽之极。让人叫绝的是台两旁首有八字影壁、影壁檐下斗拱形制奇特,为多层繁密的木质斗拱,纤细灵巧,虽已陈旧,但仍完好,显得古色古香。这种精工的木瓦透雕,至今看来,仍给人以极其华美的感觉。据称,能保存得如此完整的大戏台拜道在太谷已是绝无仅有的。

杜润生(1913-2015),原名杜德,山西太谷阳邑村只键良甩人。1932年10月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群众组织抗日反帝同盟会和茅壳地蜜社会科学家联盟。193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学校。1933年到北京。1934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文史系,一面学习,一面从事学生运动。1935年因被同乡告密遭到逮捕,关押数月后释放出狱。在 “ 一二·九”运动中任学联代表。1936年任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区队长和宣传部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进入太行山根据地参加抗日游击战争,投身根据地政权建设,历任晋冀豫抗日义勇军三支队队长,中共太行山党委宣传科科罪纸婆长,太行太岳冀南联合办事处教育处处长,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委员,教育厅秘书主任,太行山六分区专员、二分区专员,太原军调小组军事代表,太行区党委城市部太原城委书记,太行行署副主任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随刘(伯承)邓(小平)大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南下。亲身参加了 挺进大别山的战斗,后来投入 淮海战役,参与领导所在地区的 土地改革运动,先后担任 中共中央中原局秘书长, 中共中央华中局秘书长,淮西区工委书记,中共豫皖苏地区四地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秘书长、胶谜樱中南局军政委员会土改委员会副主任,领导中南地区土地改革。1953年初调任 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秘书长、国务院农村办公室副主任,参与组织农业合作化。1956年后,历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秘书长、中共中科院党组副书记,1961年主持起草《关于自然科学研究的14条意见》。197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1983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持起草农村政策文件,特别是五个一号文件,提倡小城镇发展战略。后历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秘书长,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秘书长。改革开放以来,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副主任,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农村发展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兼任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理事长。主要研究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政策。

主要著作有:《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中国农村的选择》《中国农村制度变迁》《杜润生文集》等 。

周边乡镇

阳邑乡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

周边村庄

郭里村 地址:晋中市太谷区三一九省道

南杏林村 地址:晋中市太谷区
晋中市太谷区

四卦村 地址:晋中市太谷区闫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