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县

太谷县 山西农谷 山西太谷 太古 太谷 太谷县位置境域 太谷县建制沿革 太谷县自然环境 太谷县自然资源 太谷县民族人口 太谷县经济 太谷县社会事业 太谷县旅游景点 太谷县农特产品


太谷县,山西省 晋中市辖县。位于 山西省中部,地处 晋中盆地,始建于 西汉,历史悠久,文化商贸发达,与 祁县、 平遥共同成为闻名遐迩的 晋商故里,境内有诸多晋商大院遗存,以 曹家大院和 孔祥熙宅院( 孔祥熙出生在太谷)为其代表。是盛唐诗人 白居易的祖籍地,近代大财阀 孔祥熙的出生地。久负盛名的宫廷圣药“ 龟龄集”和“ 定坤丹”出产于太谷。太谷饼和壶瓶枣享誉全国。明清民国时期,太谷富商巨贾云集,成为中国北方金融、商业中心,固有“旱码头”、“小北京”之称。2018年11月,太谷县入选2018全国“幸福百县榜”。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太谷县位于山西省 晋中盆地东北部。地理座标,东经112°28'~ 113°01′,北纬37°12′~37°3′2。东北与 榆次市相依,东南与 榆社县交界,西南与 祁县毗邻,西北与 清...

详情

太谷县地名网_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资料简介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介绍

太谷县,山西省 晋中市辖县。位于 山西省中部,地处 晋中盆地,始建于 西汉,历史悠久,文化商贸发达,与 祁县、 平遥共同成为闻名遐迩的 晋商故里,境内有诸多晋商大院遗存,以 曹家大院和 孔祥熙宅院( 孔祥熙出生在太谷)为其代表。是盛唐诗人 白居易的祖籍地,近代大财阀 孔祥熙的出生地。久负盛名的宫廷圣药“ 龟龄集”和“ 定坤丹”出产于太谷。太谷饼和壶瓶枣享誉全国。明清民国时期,太谷富商巨贾云集,成为中国北方金融、商业中心,固有“旱码头”、“小北京”之称。

2018年11月,太谷县入选2018全国“幸福百县榜”。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 晋中盆地东北部。地理座标,东经112°28'~ 113°01′,北纬37°12′~37°3′2。东北与 榆次市相依,东南与 榆社县交界,西南与 祁县毗邻,西北与 清徐县接壤。东西50公里,南北39公里。总成积1050平方公里。 平面轮廓呈鸽子展翅状。

从县城计算〔直线距离):东至太谷、榆次、榆社交界的三县垴山43公里;南至太谷、榆社、祁县交界的吴家背山25公里;西至 祁县的张家堡东6公里;北至清徐的温李青村9.5公里。至榆次区城34公里,至 清徐县城28公里,至祁县城22公里,至 榆社县城54公里,至 和顺县城90公里。

一、与榆次县界之变迁。金大定中,榆次之修文、仁义二乡划归太谷〔3750户)。历经元、明、清数百年之演变,直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西赤土村划归榆次。之后,梁平、田乔、小祁、蒲池、黄河峪、大佛头、佃家院、冯家局8村,也划归榆次。

二、与榆社县界之变迁。民国三十年(1941),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二专署将偷社县之白壁、常瑞、康五科、东五科、格子坪、武庄、山头、东凹、寺儿、漫天岭、后岭,西宽、南岭、地黄滩、井泉沟、娥儿沟、牌坊、罗秀等18个村庄划归太谷。1996年,以上18村复归榆社。

三、与祁县县界之变迁。太、祁二县边界村庄,古有“三村换一镇”之说。太谷将白圭镇与祁县之官厂、永安、榆林三村相换。民国三十年(1948年),上、下黑峰、通天沟三村划归祁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复归太谷。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西炮守堡、东沙堡两村划归祁县。1956年,官厂、永安、榆林三村重归祁县,井将与祁毗邻之聚理、嘉乐庄二村(当时属官厂乡)同时划归祁县。

太、祁二县,于1958年11月~1961年5月,合并称太谷县,县治在太谷城。

太谷,西汉始称 阳邑县。新莽天凤元年(14年),改称繁攘县。晋时,复称阳邑,隶太原国。北魏时,隶太原郡。太平真君九年(448),废县。景明二年(501年)复置,隶太原郡。北齐时,隶并州。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占并州,县城由阳邑西迁10公里到白塔村(即明星镇)。隋大业三年(607),罢并州为太原郡,太谷隶太原郡。唐武德元年(618),复并州,太谷隶并州。唐武德三年(620),于太谷置太州,辖太、祁二县,六年(623)州废。复隶并州。开元十一年(723),改并州为太原府,县隶府。五代时属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属宋。至和元年(1054),以并州为太原府,县仍隶府。金兴定四(1220)隶晋州。元废晋州,置太原路,县隶路。大德九年(1305),太原路改冀宁路,县属冀宁路。明、清两代均隶太原府。

民国初年,县隶冀宁道。

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变”,11月7日太谷沦陷。年底,太谷抗日县政府在东山建立,隶山西省第三行政区。

太谷县城 (3张) 民国二十七年(1938)9月,阎锡山派员接管抗日政权,隶山西省第八行政区。

是年底,阎县政权倒台,共产党领导重建抗日县政府,直至抗战胜利。

铁路以西之太谷所属村庄抗战开始划入愉太路西抗日办事处,称太八区。民国三十年(1941)后,隶路西抗日县政府,称太三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路西县解散,太三区所属村庄重归太谷。

民国三十七年(1948)7月13日,太谷解放。8月15日起,隶晋中行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9月1日后,隶榆次专署。1978年1月,隶晋中地区行政公署。

1999年9月晋中地区撤销,成立晋中市(地级市),太谷隶晋中市。

太谷县辖3镇6乡198个行政村。

任村乡,辖15个行政村,总户数4433户,总人口15819人,总耕地面积2960公顷。

侯城乡,辖40个行政村,74个自然村,境内居住人口51000人,其中农业人口36000人。

小白乡,辖20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人口有16915人。

水秀乡,辖19个行政村,有农户7225户,总人口22825人,劳动力9953个。

北汪乡,辖17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全乡共有人口24000余人。

阳邑乡,有行政村22个,自然村57个,6492户,人口22000余人,耕地45691亩,其中山区5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710户,19400人。

范村镇,辖39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耕地4.08万亩,人口1.6万人,两分平地八分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镇。

胡村镇,下辖17个行政村,总面积7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7万人,暂住人口及流动人口达20000余人。

明星镇共辖九个行政村,两个农村社区(2004年南关村改为两个社区),九个城市社区,是太谷县第一大镇。县政府驻此镇。

太谷县乡镇行政管辖村级行政区域
明星镇 天利达社区 兴旺社区 西苑社区 晋谷社区 白塔社区 文庙社区 鼓楼社区 田丰社区 朝阳社区 天利达二社区 纺织厂二社区 明星村 田丰村 东关村 北关村 南贺家村 贺家堡村 程家庄村 朱家堡村 贾家堡村
胡村镇 胡村 朝阳村 小常村 敦坊村 孟高村 南席村 北阳村 董村 新代村 胡村 庄村 韩村 沙沟村 桑梓村 南阳村 中阳村 武村 西吾村
范村镇 范村 闫村 冀村 象谷村 格子头村 西仉村 枣涧村 下安村 上安村 坪上村 温庄村 下寨村 北田受村 北曲河村 西曲河村 南窑村 南田受村 土郊院村 峪道沟村 北里村 王公村 东曲河村 石亩村 南畔村 北郊村 岳家庄村 田受沟村 石圪脑村 郝家庄村 蚍蜉村 范家岭村 石堡寨村 马兰村 彭温庄村 前庄村 温家庄村 路家庄村 千户沟村
侯城乡 纺织厂社区 农大社区 侯城村 贯家堡村 里修村 沟子村 杜家庄村 胡家庄村 南杨家庄村 北沙河村 南付井村 南沙河村 东咸阳村 杨家庄村 申奉村 孟家庄村 桃园堡村 东山底村 惠安村 王诲庄村 盘道村 青基沟村 大涧村 车家凹村 研泥村 东庄村 大白沟村 马定夫村 地山坪村 西峪村 大峪坪村 十八院村 龙门村 斜坡村 浒泊村 田家渠村 庞家庄村 中北岭村 北庄村 范家庄村 胡家坪村 黑峰村
北汪乡 果树所社区 北汪村 北付井村 西付井村 曹庄村 白城村 南汪村 吴家庄村 北张村 南张村 西咸阳村 南咸阳村 中咸阳村 西山底村 井神村 三台村 胡家庄村 李家庄村
水秀乡 水秀村 北郭村 东怀远村 武家堡村 太平庄村 白村 南郭村 张家庄村 冯家堡村 小王堡村 北六门村 南六门村 武家庄村 大王堡村 霍家堡村 团场村 大威村 郭家堡村
阳邑乡 利民厂社区 阳邑村 禅坊村 回马村 黄卦村 里美庄村 温家沟村 四卦村 河西村 四辛村 惠辛村 新村 石象村 肇开村 西杏林村 南杏林村 北杏林村 郭里村 庞庄村 南峪村 窑子头村 小店村 杨庄村
小白乡 小白村 白燕村 王村 上庄村 大白村 下庄村 西炉村 东炉村 东里村 西里村 东崖村 西崖村 东南台村 西南台村 沙子地村 范坪村 龙坪村 鳌脑村 上土河村 下土河村
任村乡 任村 河东村 大郭村 小谷村 河西村 王思村 牛许村 郝村 东卜村 东贾村 内贾村 西贾村 中吾村 布袋庄村 段村

太谷县城,位于县境正西,东经112°28‘一113°1’,北纬37°12~37°32′。城区面积59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0246(1993)。

县城所在地,原为白塔村。民间有“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之说。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始由阳邑迁治于此,距今1400余年。

太谷县城是太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旧城内有四街八井。民国初设五坊、四维、四外、二庄。鼓楼筑于城中心,辐射东、南、西三条大街。楼北为旧县衙,北大街与西大衙中段相交。白塔建于县城偏南。以四合院为特色的民宅以及沿街旧式铺面仍保留着古城风貌,新建的机关、学校和企业建筑群组成了新的格局。城外,旧壕沟及废渣丘已平整无遗。原南门外新修筑一条宽15米东西向的柏油路,称新建路,路旁楼房高耸林立,成为县城最繁华的地方。城内南大街之商业中心渐向新建路一带发展。新建路中段南向的南关正街成为县城南业之枢纽。中小学设于旧城僻静之处,新增学校则多设于城北。

太谷县的地貌形态,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种,由东南向而北倾斜,海拔1914-767米,平川与山地、丘陵的比例是37:53。

太谷县南部属 太岳山脉 象峪河,右侧属 太行山边沿。从县境东北的三县垴峰到西南的四县垴峰,长达50余公里,是太岳山主脉之一段,也是汾、漳二河系之分水岭。岭的东段在太谷、榆社边界;中段在太谷境内;西段在榆社、太谷、祁县边境。岭呈北东—南西走向。从西北侧支出多条次一级山梁,组成太谷境内整个山脉体系。

一、东山区

主脉

东山主脉即汾、漳分水岭东段和中段。从东北到西南依次由三县脑、八赋岭、白鸡岭、太谷岭、花枝岭和盖天恼连接而成。

三县脑峰,位于县境东北端,距县城42公里,海拔1740米。居榆次、太谷、榆社三县边界,是八赋岭主峰,山势险要。植被良好,宜林、宜牧。

八赋岭,在温家庄东南,距县城38公里,主峰海拔1。米。古代为通和顺、辽州之要道,今太焦铁路、榆长公路通过。岭区苍松翠柏,植被良好。现有油松等次生林和大量灌丛,是太谷主要林牧区。

白鸡岭,位于路家庄东南,距县城34公里,海拔1500米左右。有太焦铁路穿隧而过。植被情况同八赋岭。

太谷岭,位于石堡寨东南,距县城31公里,海拔150 0米,榆长公路穿岭西过。植被同八赋岭,为县内新发展之林区,可牧。

花枝岭,在百草足与花则足二村之间(民国志误为黄花岭)。岭西端之盖天垴海拔1560.5米。位于太谷南庄和偷社罗秀之间。

支脉

东山支脉由主脉西北侧支出。

大塔山,位于太谷、榆社边界,由三县恼支出,向西北延伸至北郊村东,长约1公里,多1600米以上山峰。著名者有大塔山、雪峰山(旧志十景“雪峰夕照”指此)、思儿恼、张枪凹峰(海拔}81米。是东山区第一峰)。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大塔山支脉是涂河、 象峪河之分水岭。北山头坛梁从本支脉的姑姑庵处分支,位于象峪河北源与东源之间,是又次一级支脉。

泊头山,位于象峪河东源与路家庄河之间,由八赋岭伸向彭温庄南山,长约8公里,是东山主脉的一小分支。植被良好,宜林、宜牧。

桃梨山,位于象峪河东源与南源之间,从通梁山到黑浪山之间,长约1公里,海拔1100~1512米。东有太焦公路,西有榆长公路平行西过。东南部植被较好,西北部童山秃岭,水土流失严重。

石罗门山,东起太谷岭上石婆婆怀峰,西北止于天池村东禅寺寨峰,长约15公里,海拔1400米以上,是乌马、象峪二河之分水岭。

玉泉山,东起盖天恼,西至水磨坡隘谷,长约8公里,是太谷、愉社二县界山。石罗门山和玉泉山都有草灌丛生,是理想的林牧区。

二、南山区

主脉

南山主脉起源于太谷、祁县、愉社、武乡四县边境的四县垴峰,距太谷县境南端1公里,海拔2023.5米,是全县群山之宗。

从四县恼北侧的昊家背山起,向西北延伸入祁县境,又从泊子岭村西南的跑马坪山入太谷到黄卦村南的千胡坪。境内长20余公里,多1700米以上高峰,由西向东为跑马坪、红鞋背、大红恼、黄砂梁、石马岭、轿顶山、院尖山、千胡坪。

跑马坪山,位于县城正南18公里处,海拔1914米,是县境第一高山。山背泊子岭村,海拔1650米,是县境最高村落。在1700米以上,余草丛生,植植良好。

红鞋背峰,位于胡家坪村南,海拔1857米,附近多1800米以上山峰,有南山屋脊之称。

大红斌峰,位于胡家坪村东北,海拔1690米(旧志十景“松岭晴岚”即此处)。

黄沙梁,在大红恼东北,海拔1652米,该梁与大红恼之间有一山壑,形似月牙,俗名月明爷壑。是前后山区交通孔道。

石马岭,位于马定夫村东南,距县城15公里,海拔1661.9米。

轿顶山,位于马岭村东南,距县城15公里,海拔1614米。

院尖山,距县城东南15公里,是南山主脉走向转折点,海拔1541米。从跑马坪到院尖山,包括红鞋背、大红脑、黄沙梁、石马岭、轿顶山在内,是县境南山地区植被最好的山脉。目前灌丛较密,雨量大,温度高,宜林、宜牧。

千胡坪,位于黄卦村南,距县城1公里,海拔31米,是一块面积达数百亩的黄土残垣。地势高,土层厚,地面平坦。但垣的边沿侵蚀严重,植被很差。

支脉

南山支脉由主脉南北两侧支出。

大坡营岭,在主脉南侧,从毛香背山支出,东至水磨城谷口。马陵关即在水磨坡以北半公里的马岭山梁上(旧志十景“马陵积雪“即此),讹传为孙膜、庞涓交战之地.有太(谷)邢(台)公路通过。植被良好,气候温润,宜林,宜牧。

笔架山,在主脉北侧,起于跑马坪,面至石板山,长约14公里,是太、祁二县界山。主峰笔架山在北庄村南,海拔1622米。坡被较好。山腰为南山果园的一部分,山顶宜林,宜牧。

凤凰山,起于大红地,西北延伸至凤凰山主峰,长约12公里,是咸阳河与石河分水岭。凤凰山主峰俗名凤山,位于县城南8公里处,海拔1227米(旧志十景“凤山春色”即此)、支脉两侧为南山果区一部,山顶宜林。

大佛山,由轿顶山支出,西北延至大佛山主峰,长约10公里,为四卦河与石河分水岭。大沸山亦名凤景山,在县城东南9公里处,海拔1123.7米。山腰宜果,山顶宜林牧。

二佛山,古名灰泉山,亦名风翼山,在县城东南功公里处,海拔1151.4米。水土流失严重。宜发展佛田果园。

全县地表径流量多年平均为6738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3500万——14400万立方米。可利用的年地西水资源量为5560万立方米;浅中层地下水年可开采量为11560万立方米。全年可利用的地面水和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7120万立方米。

县内有乌马、象峪、津水、咸阳、四卦、石河、小河、米峪、水晶城河等大小9条时令河。其中,水晶城河向东流入榆社境内,注入浊漳河,属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余皆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

乌马河,俗称回马河, 黄河支流 汾河在山西 晋中市境的支流。《水经注》称蒋溪,蒋谷水。亦称回马谷水,乌马河,是太谷县境内第一大河。上游分东、西两源,以西源为正源,出太谷与祁县交界的上下黑峰、通天沟一带。民间有“乌马河的上掌,在通天沟炕上”之说。东源出榆社境内黄花岭(古称轩车岭),即白壁沟支流。西源由西南向东北流,东源由东南向西北流,至水磨坡隘口相汇。合流经清徐境,入 祁县境内汇 昌源河,后注入汾河。乌马河全长93公里,太谷县境内长72公里,平均纵坡4.6‰。中上游庞庄村东建中型水库一座,水库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78平方公里。 2013年,太谷县对乌马河实施了综合改造工程,城区河道实施硬化处理 。

象峪河,旧称小涂水、象谷河,俗称向阳河, 黄河支流 汾河支流 乌马河支流。为太谷县一境内第二大河。上游分东、南、北三源。以东源为正源,发源于太谷、榆次、和顺三县交界的八赋岭;三源于郭堡村北汇流后至清徐县东罗村西北汇乌马河。20世纪三十年代前,下游南庄以下无固定河道,常夺旧官道渲泄洪水,水大时则经南庄村南向西南方向漫溢。民国二十一年(1932)后,经人工开挖和自然冲刷才逐渐固定为今日之河槽。象峪河全长63公里,太谷县境内长45公里。河水流量平均0.151秒立方米,平均纵坡9‰。

金水河,发源于榆次境内大塔山,流经北郊村东入县境,向西偏北流至一下寨附近有蒲池河汇入,又向西至格子头附近有东贾河汇入,复向西偏北经注村西南再入榆次境。水流小时在榆次市东阳、北社一带消失。大时溢入南席村东储为季节性沼泽。更大时漫溢汇入象峪河。津水河全长36公里,平均纵坡16‰,县境内长20公里,流域总面积98平方公里。上游土石山区植被极差,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年输沙量3.8万立方米。中游石亩村南建有小型水库一座。水库以上控制流域面积4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339万立方米。清水流量0.05秒立方米。

咸阳河,古称咸阳谷水。发源于泊子岭,经浒泊、王家坡、东咸阳、南北沙河,过铁路桥后与城西排水渠合。水流小时于北沙河、城西一带消失,大时溢入乌马河。全长20公里,平均纵坡35‰,流域总面积75.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240万立方米,清泉水很少。咸阳河是县境内最大的无尾河。中上游虽建有两座小型水库,但库容很小,只可起缓洪作用,加之河道纵坡特大,雨季极易形成山洪,对县城威胁甚大。

四卦河,古称四卦谷水,俗称东峪河。发源于院尖山。上游为一小型树权状水系,各支流于东峪小盆地汇流后向北流经四卦谷口出山。出山后分为东西两支同向北流。东支经四卦于东西郭里间注入乌马河;西.支经肇开、南桑梓也注入乌马河。全长15公里。平均纵坡33‰。中上游建有小型水库一座。水库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11万立方米。

石河,旧志称奄谷水。发源于琵琶尖附近轿顶山北麓。向北流经东庄小盆地,经大石头口出山,再向北偏西经惠安、王诲庄、石象,于孟家庄北注入乌马河。全长16.5公里,平均纵坡24编。出山口处建小型水库一座。水库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176万立方米。下游县化肥厂以下因长期施放工业废水,水质污染严重。

小河,发源于下西庄村东南石罗门山。自东向西流经屹垛子、东里、东崖、东炉、西炉,至下庄村北汇入象峪河。全长16公里。平均纵坡24阶。上游建有东里水库,中游建有小河水库。水库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103万立方米。上游为土山区,植被极坏,水土流失严重。

朱峪河,旧志称胡谷水、猪谷河。发源于森林村南。自南向北经李家庄、井神、南北张、南北洗等村。水流小时于北张、南洗一带消失,大时经北洗村南溢入祁县境。全长11公里。平均纵坡35‰。中上游建有并神水库。水库以上控制流域面积7. 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45万立方米。

水晶坡河,发源于花枝岭东侧。向东偏南流入榆社境,注人浊漳河北源干流县境内长4公里,流域面积12.6平方公里。

太谷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日照时数季节变化大,1960年-1985年,县内一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00~2600小时。一年中以5、6月份日照时数最多。冬季少,2月份更少。一天中日照时数6~8月每天平均约12小时左右;4-5月,9-10月每天平均约10小时左右;冬季各月每天平均只有8小时。

县内年平均气温一般介于5-10'℃之间。后山区气温约5~7℃。平川及丘陵区则在7一10℃。年平均温差约6℃左右。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6.2℃。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3.6℃。四季中,春温高于秋温。一般由10月中旬始,日最低气温降至0℃以下,到次年4月中旬则回升至0℃以上。平均气温小于10℃的间隔天数为177天,故有“冻死人的太谷县”之谚。

地温和气温相比.年平均温度为13℃,较气温高3.5℃。1月份地面均温为-6.5℃,与气温无甚差异。6月份地面均温29.6℃,较气温高5.9℃ 。

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据1960一1985年资料分析,年平均降水量约458毫米左右。多雨年为621毫米(1971),少雨年251.6毫米(1985年)。东南部后山区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以上,西北部平川、丘陵区为450-500毫米,东北部平川、丘陵区又较西北部同等地形条件下偏少,平均年降水量在450毫米以下。年内降水量分配也差别较大,6-8月,为全年降水量最多季节。12 -2月是全年降水量最少时期。

依据县内不同区域和不同海拔上气候的变化特征,全县划为三种类型的次一级气候区。

温凉微湿山地气候区。后山地区,海拔1200米一1900米。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小于3250℃。个别1800米左右的山顶仅有2500℃左右。年平均气温5-7℃。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个别地区600毫米以上。无霜期130天左右。自然植被以针阔叶林和灌丛为主,多降冰雹。常有秋霜冻和低温内涝。

温和干一旱丘陵气候区,包括前山区和丘陵区。海拔900米-1200米,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在3250-3500℃之间。年平均气温7-9℃。年降水量450~500毫米。无霜期130-160天。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风多风大。

温暖半干旱平川气候区,包括县境全部平川地区。海拔767-900米。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3500-3600℃。年平均气温10℃左右。年降水量450毫米左右。无霜期160~190天。植被以农业作物为主。有灌溉势。

县内四季分明。候平均气温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介于10--22℃之间为春季、秋季。气候特征为:冬季少雪干冷,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春季于旱多风。

太谷土地资源总面积为1033.6平方公里,合地积1550400亩。除去其中水域、居民区、道路等占地面积88.7平方公里,尚有农业土地资源944.9平方公里。

县内水资源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全县总积水面积为1196.3平方公里(包括境外流入)。其中产生地表径流的山区面积694.6平方公里,平均地表径流量5738万立方米,丰水年为9243万立方米,丰水年为5949万立方米,枯水年为3603万立方米。地表径流中,经工程措施控制后,年利用水量为5560万立方米。实际年平均用水量为3850万立方米。

境内有265处清泉,流量大多在5秒公升以下,超过1秒公升的有43处。龙泉沟泉与井神泉流量稍稳定,其它水泉枯水期流量甚小,或至干涸。

全县浅、中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7000万~8000万立方米。实际年开采量为8000万一11000万立方米。大部地区的地下水位出现不断下降趋势。

据2017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311293人。全年全县出生人口4568人,人口出生率为14.75‰;死亡人口1508人,死亡率为4.87‰;自然增长率为9.88‰。

2017年,太谷县全年生产总值91.3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8.7亿元,同比增长3%;第二产业完成25.1亿元,同比增长9.4%;第三产业完成47.5亿元,同比增长7.7%。

三次产业构成为20.5:27.5:52。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6个百分点。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483元,同比增长6.4%。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税收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8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教育支出32913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79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619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3825万元,住房保障支出4244万元。

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47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08%。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新口径,下同)52.4亿元,同比增长43.9%,其中民间投资30亿元,同比增长4.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3亿元,同比下降64.3%;第二产业投资22.6亿元,同比增长60.5%;第三产业投资28.6亿元,同比增长60.1%。

全年全县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9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39个,计划总投资158.4亿元,完成投资29.2亿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1亿元,同比下降28.8%。其中,住宅投资7.6亿元。

粮食生产方面,明代,太谷“土膺民贫”,且“民多而田少,竭丰年之谷,不足供两月”。清末,农民“植五谷而外,仅及于瓜果菜蔬”。民国七年(1918)以后,“植树种棉之利,颇有起色”,“农民薄有田产者,生计稍裕”。直至四十年代末,太谷的农业生产尚不足以解决居民之温饱。新中国建立后,经过土地改革,生产力获得了解放。20世纪五十年代,传统个体农业生产发生了重大变革。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加快了农业四化的步伐。1957年,水利建设出现高潮。1958年,农业电气化植列为全省试点县。到1962年,全县建机电灌站48处,修旧井打新井4815眼,开渠1569条,水浇地面积由1949年的12万亩发展到25万亩。全县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1公里,
  12个公社中,75. 6的生产队用上了电。农业机械总动力发展到20万马力,机耕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3.3%。年施用化肥量达到1万公斤。1963年,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在《红旗》上发表《论太谷县的农业技术改革》的文章,对太谷实现四化的经验和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的经验作了论证。1964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8113.69万公斤,比1961年翻了一番,平均亩产201.公斤,在华北地区成为粮食首达《纲要》的两个县之一。“文化太革命”时期,农业生产停滞不前。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历了又一次重大变革。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迅速得到发展。1985年,粮食产量达到9502万公斤,比粮 食达《纲要》的1964年增长1488.31万公斤,是1949年粮食总产量的2。9倍。农业总产值784万元,比1964年增长44.2 6%,是1949年的3. 4倍。

太谷为杂粮区。种植种类有高粱、玉米、小麦、谷子、黄豆、水稻、荞麦、筱麦、黍子、黑豆、绿豆、豌豆、蚕豆、小豆、虹豆、云豆、大麦等。主要作物是高粱、小麦、谷子、玉米和豆类。1985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2222亩,总产9062万公斤,平均亩产233公斤。

果树栽培方面,是太谷县的重要林业产业。该县以山地浒泊一带的槟、沙果为最久,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气候、土质均宜果树生长。槟、沙果在省内外独享盛誉。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铭贤学校农科园艺杨主任贾麟厚在浒泊创办全省第一个苹果园—大谷南山桃树岩果园,从美国密苏里州期塔克兄弟种苗公司首批引进苹果苗木,又从烟台、锦州等地购进部分苗木,开太谷乃至山西省发展苹果树之先河。

五十年代初,山西省果树研究所在太谷境内北梁村一带筹建,并进行苹果的有性杂交,开始苹果的选育工作。六十年代,有条件的社队,开辟集体果园,大者近千亩。1959年,贾麟厚对矮化苹果树进行系统研究,并在胡村等地布点试验,成果显著。迄今,矮化苹果已推广到不少果园。

2017年,太谷县农作物种植面积32270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4091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736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20251公顷;小麦种植面积1043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210922吨。其中,夏粮6243吨,秋粮204679吨。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24公顷,同比下降25.1%。

全年猪牛羊肉总产量49195吨,同比增长4%。其中,猪肉产量44953吨,同比增长2.7%;牛肉产量1037吨,同比增长20%;羊肉产量3205吨,同比增长20%。牛奶产量13856吨,同比增长1%。禽蛋产量31243吨,同比增长14.3%。年末生猪存栏30万头,全年生猪出栏55.6万头。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0.4万千瓦。机械耕地面积26066公顷,机械播种面积31054公顷,机械收获面积19600公顷。全县农机化经营总收入16000万元。

工业上形成了煤化工、铸造、医药、冶金、食品加工等五大产业。2011年,全县玛钢产量达50万吨,占到全国总产量的二分之一。广誉远国药生产的清宫圣药龟龄集和定坤丹,驰名海内外。被法国资深酿酒师称为最适宜葡萄生长的怡园酒庄基地,出产世界最顶尖的葡萄美酒。

2017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4.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9.9亿元,同比增长16.4%。实现利税6.2亿元,同比增长44.1%;实现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51%。亏损企业亏损额1931万元,同比下降32.9%。

全年全社会用电总量99260.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9.3%。其中大工业用电5764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8%;农业用电676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7692.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7.4%。

制药业

太谷医药制造业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城内钱市巷即设“广盛号”药店,开始升炼宫廷名药龟龄集。嗣后四百余年,药店发展为60家。多数为前店后厂,制作兼销售。所制药品主要为中成药。有察雄丸、玉枢丹、千斤散、龟龄集、定坤丹等名药,行销国内外。1956年,公私合营后,部分药店合并入药材公司,广升誉、厂升远、谷县药用玻璃厂、广源兴、延龄堂四家大药店合并为厂誉远制药厂。1981年筹建太。厂址在县城东后街,占地9000平方米。职工170人。生产药用安瓿。1985年,产值47.4万元,盈利0.2万元。

1956年,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运动中,广升誉、延龄堂、广升远、广源兴四家药店合并为太谷县广誉远制药广,属公私合营性质。1957年,产值142.7万元。1961年,选定城外西南隅空地新建厂房。1年由西街迁人新厂房。1966年,产值为498.5万元。“文化大革命”期间,更名红卫制药厂。1973年,易名山西中药厂,隶属省卫生厅。1978年,试制成功名贵药酒—龟龄集酒。1979、1980连续两年生产的龟龄集、定坤丹被评为国家优质产品,获奖状和银质奖章。远字牌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和龟龄集酒,于1979、1980两年,均获省优质产品称号。

玛钢铸造业

玛钢铸造业是太谷县传统的支柱产业,从1976年第一座冲天炉点火起,风风雨雨三十多年,它创造下的“亚洲玛钢在中国,中国玛钢在太谷”的辉煌业绩,让同行难望项背。由于环保和产业政策,该县对该行业进行了整治。经过整合,到2008年,太谷县的玛钢铸造企业由过去的600多家,缩减到了现在的120家,但其竞争力却迅猛提升,年生产能力翻了一番,达到近60万吨,规模以上企业达53个,年销售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发展到32家,亿元以上的5家。同时,14户企业通过了IS09000认证,4户企业获得KS认证,12户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年出口交货额达到了5.5亿元。名优品牌逐渐增多, “GL”牌、“古”字牌、“MT”牌、“经通”牌等都达到了部优或省优。TG牌玛钢管件、“古”字牌电力金具分别是省著名商标和省标志性产品。

太谷玛钢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市、直辖市、地区,各大中城市设有经销网点480余家,港澳台地区设有委托代理商,国内市场占有率约1/3。产品出口到欧美、南美、中东、南亚等四十多个国家。

2017年,太谷县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亿元,同比增长7.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3亿元,同比增长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6亿元,同比增长14%。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31.9亿元,同比增长7.6%;餐饮收入7亿元,同比增长5.7%。

全年全县海关进出口总额18995万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出口额18309万元,同比增长22.1%。

全年引进项目11个,签约149.2亿元。

全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32万人次,同比增长31%。旅游总收入58.5亿元,同比增长28%。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0.6亿元,比年初增加17.1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53亿元,比年初增加11.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9.2亿元,比年初增加13.5亿元,同比增长29.6%。年末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74.5亿元,比年初增加6.8亿元,同比增长10.1%;人民币贷款余额30.7亿元,比年初增加3亿元,同比增长10.8%。

全年全县保费收入5亿元,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4亿元,寿险业务保费收入3.6亿元。

2017年,太谷县专利申请270件,发明专利申请84件,专利授权172件,受权发明专利34件,受权实用新型专利113件,授权外观专利25件。有效发明专利102件。按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年末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9家。

太谷县文化教育全省闻名。境内驻有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 山西交通技师学院、山西航空学校、兴华职业技术学院、太华技校等院校。有航天518所、省果树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县内有全国重点职业高中一所、全省重点高中两所,有中小学109所。太谷形意拳、秧歌闻名全国。

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学20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小学57所。

2017年,太谷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年末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16万册。年末全县有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节目1套。有线电视用户2.5万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7%。

2017年,太谷县共有卫生机构(包含诊所及村卫生室)421个。其中,医院2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全县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793张,其中,医院床位1593张,卫生院床位200张。全县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23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42人,注册护士1775人。

2017年,太谷县共有体育馆一座,二级运动员48人,二级裁判员20人,其中一级裁判员4人。太谷县的柔力球队(13人)代表山西省参加了在兰州举办的2017年全国社会指导员交流展示大会,获得全能二等奖的殊荣。太谷县形意精英组队参加了在河北沧州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并取得了2金7银6铜的佳绩。

2017年,全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597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470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9200万元。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8.8件,包裹业务0.6万件。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9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8.9万户,其中4G用户21.5万户。年末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0.8万户。全县宽带接入用户8.4万户。

2017年,太谷县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87元,同比增长6.6%。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65元,增长6.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46元,增长7.2%。

2017年,太谷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4.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4.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9570人,参加工伤保险35300人,参加生育保险19000人。

全年全县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086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569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1339人。全年共发放最低保障资金662.4万元,发放农村五保资金604.1万元。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9个。其中,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床位数1097张,收养358人。农村敬老院5个,座位872张。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89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1741张,社区留宿照料床位272张,社区日间照料1469人。

2017年太谷县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159天。

全年全县用水10450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820万立方米,生产用水9410万立方米,生态用水220万立方米。第一产业用水8284万立方米,第二产业用水821万立方米,第三产业用水805万立方米。

年末全县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6.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天然气供气普及率94%,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年末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515.7㎡万,绿地率37.1%;绿化覆盖面积577.6㎡万,人均公园绿地9.2㎡。

2017年,太谷县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3起,死亡13人,同比事故起数增加1起,上升8.3%,死亡人数增加1人,上升8.3%。

拥有三多堂、孔祥熙宅院为主的晋商文化旅游和以省果树所、小白万亩枣园、任村农家乐、怡园酒庄、梅苑山庄为主的观光度假旅游两大精品旅游线路。特别是梅苑山庄已成为晋中乃至山西最高档的会议接待中心和旅游度假区。

曹家大院(三多堂)地处山西晋中平川,位于太谷县城西南5公里处的北汪村,距108国道线500米。南北长98米,东西宽110米,始创于十七世纪中叶,建成于十九世纪后期,期间垮越二百余年。现存为明清建筑,保存完整。曹家大院座北朝南,总占地10600平方米,由内宅、外宅两部分组成,内套15个小院、3座楼、3个堂厅、3座主楼,共277间房舍。楼院的周匡是高大的砖墙,宛如城堡。曹家大院楼宅大院宽敞宏伟,特别是主楼的高大和堂厅的规格,突破了明清两代的严格限定,扣封建政权赋予其在建筑上的特权和商人的富有,表现的极其充分、突出。一九九五年十月开辟为文物旅游景点,一九九六年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祥熙宅园太谷老城的上官巷1号,毗邻无边寺白塔,宅园座南朝北,由横向排列的套院组成。现存六院两园(即正院、厨房院、墨庄院、戏台院、西偏院、西花园、书房院、东花园)。全院东西宽91米,南北长16米,面积约6300多平方米。

宅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为太谷绅士孟广誉的祖宅。1930年 孔祥熙购置后曾做过局部修缮。现存建筑既有我国北方建筑凝重宏厚的特色,又具有南方园林灵秀雅致的风格,是我国清代建筑南北融合的上乘之作。整个宅园建筑宏伟,斗拱飞檐,雕梁画栋,富丽皇堂。

梅苑山庄是山西梅园工贸集团在太谷县郭堡水库旅游开发区投资兴建的一所集住宿、餐饮、娱乐休闲、商务洽谈、会议培训、农林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度假村。
  山庄紧临太长高速和省道102公路,距榆次常家庄院25公里;太谷县三多堂、孔祥煕故居30公里;太谷县圆智寺10公里,这里交通便利、风景秀丽,是您居家休闲、会议培训的理想之地。

太谷饼是太谷县历史悠久的特产。它是一种面制炉烤的实心饼子,直径为四寸,厚为半寸,周心薄厚均匀,表皮呈茶黄色,粘有脱皮的芝麻。太谷饼有两大特点:第一是质量高超、价格低廉。它在冷食时,论口头,是酥而不硬,软而不皮;论味道,则香甜兼有,百食不厌。第二是具有糕点特色。从口头和味道上说,都极像糕点,不仅香酥可口,而且方便储存。

“龟龄集”是太谷县的历史中药产品,现由广誉远中药厂生产。据传来自于明朝嘉靖皇帝的宫廷秘方,由于皇宫的医药总管是山西太谷县人,又是研制医师的义子和助手。这个人告老还乡时,将“龟龄集”的处方带回,自己升炼服用,并作为礼品馈赠亲友。后来,“龟龄集”处方辗转落入太谷县的“广盛药店”,药便以商品销售。从此,“龟龄集”就成为太谷县的特产。

“龟龄集”疗效显著,被称为“补品之王”。据太平天国史料记载,太平军攻克南京后,天王洪秀全令其部将孙某,在攻克山西时要保护制造“龟龄集”、“定坤丹”的药店,并将成员和设备全部迁至南京。后来,因孙某中途阵亡,南迁计划未能实现。从这一史事也可看出这两种名药在社会所享有的声誉。

壶瓶枣是山西省最好的枣品种之一,实个大、皮簿、肉厚,在中国和山西省历次评比中屡屡获奖。先后获“专家评优银奖”(1996年11月北京),“最受欢迎产品奖”(2000年1月南京),“中国名优果品”(2002年11月厦门),“十大名枣”(1997年10月太原),“金奖”(2002年9月晋中)。壶瓶枣原产太谷,国家林业局授予太谷县“中国枣乡”称号(2001年8月)。2004年进行了壶瓶枣产地无公害认定和壶瓶枣无公害产品认证,并于2006年9月向国家申报壶瓶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