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县

临猗县 Linyi County 山西临猗县 临猗 山西临猗 临猗县历史沿革 临猗县行政区划 临猗县地理环境 临猗县自然资源 临猗县人口民族 临猗县交通运输 临猗县经济 临猗县社会 临猗县政治 临猗县文化 临猗县旅游 临猗县名人


临猗县古称 郇阳,为山西省 运城市下辖县。临猗县由 临晋县和 猗氏县合并而成,地处山西省西南部 运城盆地,西临黄河,东望 太岳,北屏峨嵋岭,南面 中条山,境内无山,是山西省唯一的 平川县。临猗县历史悠久,平畴万顷的自然环境,令郇伯封国, 猗顿富兴;沃饶近盐的地理优势,使 尧舜时为甸服之地,夏代时建猗国于此。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3.5°C,年平均降水量508.7mm。截止2017年,辖区总面积1339.32平方公里,辖9镇5乡,2个工贸区,375个村委会,550个自然村,常住人口59.41万。临猗县是“全国文化工作行进地区”、“文明村镇建设示范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水果十强县”。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临猗县东部与西部皆有 龙山仰韶文化遗址。尧舜时代,临猗县地近国都,...

详情

临猗县地名网_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资料简介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介绍

临猗县古称 郇阳,为山西省 运城市下辖县。临猗县由 临晋县和 猗氏县合并而成,地处山西省西南部 运城盆地,西临黄河,东望 太岳,北屏峨嵋岭,南面 中条山,境内无山,是山西省唯一的 平川县。

临猗县历史悠久,平畴万顷的自然环境,令郇伯封国, 猗顿富兴;沃饶近盐的地理优势,使 尧舜时为甸服之地,夏代时建猗国于此。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3.5°C,年平均降水量508.7mm。

截止2017年,辖区总面积1339.32平方公里,辖9镇5乡,2个工贸区,375个村委会,550个自然村,常住人口59.41万。临猗县是“全国文化工作行进地区”、“文明村镇建设示范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水果十强县”。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临猗县东部与西部皆有 龙山仰韶文化遗址。

尧舜时代,临猗县地近国都,皆为甸服之地。

夏属 冀州之域。殷商时,为“郇瑕氏之墟”。西周为郇伯封地。

春秋时,猗氏、临晋均属晋。战国时属魏。

秦分天下三十六郡,临猗属 河东郡。西汉二年,置解县及 猗氏县,属司隶部河东郡。新莽时,属洮阳郡。东汉时,属司隶校尉部。三国时属曹魏。

晋分天下为十九州,猗氏、解县属司州河东郡。南北朝时期,属北朝元魏司州河东郡。

隋开皇三年,汾阳郡与 绥化郡均罢,猗氏属 蒲州。唐武德元年,罢郡置蒲州,州治为桑泉,领河东、猗氏、桑泉、 虞乡四县。元宝十三年,更桑泉为临晋,临晋县名自此始。五代建置随唐,属河中府。

宋至道三年,猗氏、临晋属 永兴军路河中府。 金天德元年,猗氏、临晋属河东南路河中府。元属 晋宁路河中府。明洪武二年,罢河中府,改属平阳府。清属山西省河东道 蒲州府。民国元年废府,两县均直隶于省。

1947年,猗氏、临晋相继解放。1949年2月15日,猗氏、临晋属 晋南行署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运城专员公署。1954年8月,临晋、猗氏两县合并为临猗县,县治设猗氏城。1958年10月,并入运城属晋南专员公署,1959年10月复分出。1970年,属运城 地区行署。

2001年运城撤地设市后,临猗县属运城市管辖。

据2019年4月临猗县人民政府官网显示,临猗县辖9镇5乡,2个工贸区,375个村委会,550个自然村。耕地面积150万亩。

猗氏镇:总面积80.6平方公里,辖22个村委会,32个自然村,总人口 72079人。
  临晋镇:总面积90.3平方公里,辖28个村委会,64个自然村,总人口 40596人。
  东张镇:总面积89.3平方公里,辖24个村委会,28个自然村,总人口 34447人。
  孙吉镇:总面积158.4平方公里,辖45个村委会,50个自然村,总人口56228人。
  嵋阳镇:总面积67.5平方公里,辖19个村委会,38个自然村,总人口27866人。
  七级镇:总面积73.1平方公里,辖31个村委会,39个自然村,总人口29634人。
  耽子镇:总面积70.7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21个自然村,总人口23454人。
  三管镇:总面积57.8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18个自然村,总人口19298人。
  庙上乡:总面积78.8平方公里,辖25个村委会,38个自然村,总人口33270人。
  北辛乡:总面积82.6平方公里,辖25个村委会,25个自然村,总人口33429人。
  角杯乡:总面积132平方公里,辖31个村委会,37个自然村,总人口40774人。
  北景乡:总面积121.1平方公里,辖24个村委会,40个自然村,总人口42089人。
  楚侯乡:总面积72.3平方公里,辖21个村委会,28个自然村,总人口31652人。
  牛杜镇:总面积78.5平方公里,辖24个村委会,39个自然村,总人口35483人。

临猗县 临猗县位于山西西南部, 运城盆地北沿,东南与运城市接壤,西南与永济市毗邻,西濒黄河与陕西省合阳县相望,北面孤峰拱秀与万荣县相连。辖区东西阔55公里,南北长33公里,总面积1339.32平方公里。 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7′30"--110°54′38″,北纬34°58′52″—35°18′47″。

辖区经受长期复杂的 构造运动以及侵蚀和堆积的作用,特别是 燕山期与喜马拉雅山期的构造运动,第四纪以来的侵蚀与堆积,由大地构造运动形成断块与升降变化,表现为地堑和地垒,使地貌分为黄土 台垣和涑水平原两个 地貌单元。黄土台垣又叫峨嵋岭,占全县总面积的50.96%,南部与西部均有波折;南部边缘海拔500米左右,北部边境海拔约600米左右;最高点位于东北角的孤山为820米,地势呈现为自北向南倾斜。涑水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46.5%,海拔360—400米,呈现东北——西南向倾斜。

临猗县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雨雪稀少;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相对集中,但常有不同程度的伏旱;秋季一般多连阴雨天气。 日照时间充足,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271.6小时,日照总辐射量为123.9千卡/平方厘米。历年平均气温13.5°C,年平均最高气温19.7°C,极端最高气温42.8°C。年平均降水量508.7mm,降雨量以冬季最少,春季次之,夏季高度集中,秋季又明显减少。常发的天气灾害有干旱、 冰雹、暴雨和 干热风等。

临猗县总面积为1339.32平方公里,折合2045844.1亩;按国家统一标准分类,耕地101418.6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9.57%;园地为490134.1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3.96%;林地2590.8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59%; 工矿用地11294.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55%; 交通用地5800.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28%,水域40197.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96%; 特殊用地8483.8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41%; 未利用地89629.8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38%;滩涂46608.4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28%。

临猗县境内矿产资源比较贫乏,只有粘土、砂、花岗岩等,但 地热资源较为丰富。砖瓦粘土矿分布广泛,境内二坡台地的荒沟荒坡储量丰富;砂矿主要分布在牛杜、嵋阳、黄河沿线的 孙吉、角杯、东张等乡,黄河沿岸砂矿储量大约200万吨;石料主要分布在 北景乡的马家窑、焦家营以北的孤山山脚下,可采储量大约200万吨;地热资源以里寺、三星台为轴心,呈东北沿南走向,面积119平方公里,总量12.42亿立方米,水化学类型以 重碳酸钠型和氯化物 硫酸钠型为主,水温在42°C—62°C之间,水中所含锂、氟、 锶、溴、 偏硼酸、偏硅胶等六种成份达到国家医疗矿泉水水质标准。2009年探测到 焦煤蕴藏,以临猗万荣交界为中心,面积270平方公里,储量11.2亿吨。

境内黄河流经河段全长29公里,多年平均流量为19512.2立方米/秒,是主要客水资源; 涑水河在辖区自东北向西南流过,流经楚候、城关、牛杜、嵋阳、庙上、 七级镇6个乡镇,35个行政村,流域面积985.44平方公里,全长44公里,为全县主要排污及 泄洪道。辖区有大型电灌站151处,机电井3163眼,人畜饮水工程537处,建成防渗渠道3751公里,累计完成 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4.94万亩。全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9945.1立方米,人均资源占有量为175立方米。

2012年 人口抽样调查显示,辖区共有171925户,户籍总人口为579290人,其中,城镇人口208076人,乡村人口371214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数为295713人,女性人数为283577人。从业人员有28301人,在岗职工有28286人。临猗县有回、满、蒙古、朝鲜、壮、苗、藏、布依、纳西等9个少数民族;截止2010年8月,共有宗教信徒6538人,宗教活动场所27处。

1996年,临猗县在山西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工程。至2009年,全县拥有公路总里程1406公里,其中 国道36公里,省道74公里, 县道240公里, 乡道919公里,公路密度为96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巷道水泥路建设总里程1300公里。辖区形成了“ 一级路过境、 二级路环乡、三级路通村、水泥路通户”的道路骨架。

2013年临猗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8亿元,比上年增长9.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固定资产投资77.5亿元,比上年增长28.5%; 财政总收入4.08亿元,比上年增长7.13%;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亿元,比上年增长7.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外贸进出口总额1.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55元,比上年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8844元,比上年增长13.6%。全年实施重点项目72个,完成投资81.16亿元。

临猗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为“全国水果十强县”、山西省商品粮和商品棉生产基地。辖区商品粮、商品棉分别占全省总量的1/7和1/8;以梨枣、石榴为主的林果业快速发展。全县有小麦、棉花、林果三大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小麦、棉花、苹果、梨枣、江石榴等。临猗特产酱玉瓜曾获得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银奖。201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1.6万亩,总产6.3亿斤,增长2%;苹果总产35.3亿斤,增长1%,销售收入42.36亿元,增长21%;鲜枣总产3.98亿斤,虽受灾减产,销售收入仍达8.29亿元。

经过结构调整,临猗县工业经济形成了化肥化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医药农药五大支柱产业。2012年辖区 规模以上企业43家, 工业销售产值648901万元,资产总计849981万元, 主营业务收入654029万元, 利税总额69036万元, 利润总额59336万元。 2013全年落地开工项目35个,到位资金50.2亿元。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制定或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6个,发明专利认定15项,使用新型专利15项。临猗县工业园入驻企业52家,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被确定为山西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楚侯高科技工业园落地12个项目。

2013年临猗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32.9%。万佳美特好超市、嶷山商贸城等项目进展顺利,农产品物流园和汽车文化产业园达成协议,三管、东张的现代家具城建成营业,全县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达到24家, 外贸企业达到20家;商住地产超常发展,县城住宅建设工程13项,总投资33.84亿元,新增 商品房预售49.86万平米;旅游产业起步良好,傅作义故居修复及景点开发一期工程、 临晋县衙本体维修工程均已完工;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各项贷款余额65.4亿元,同比增长22%;电力保障不断增强,三管、北辛两个35千伏变电站改扩建完工,农网升级改造顺利完成。

2010年辖区实施校改工程187项,新建教学楼132栋,投资4746万元;撤并农村初中1所、小学130所,调整小学25所,建寄宿制小学8所;创办各类 民办学校89所,逐步形成了公、民办学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截止2010年8月,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27所,在校生93555人, 在职教师5881人。公办学校321所,其中高中3所,在校生13838人,在职教师753人;职业学校4所,在校生2455人,在职教师233人;初中36所,在校生31782人,在职教师2029人;小学278所,在校生45480人,在职教师2866人。民办学校22所,其中高中3所,初中8所,小学11所。临猗县先后荣获全国基础教育、幼儿教育、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两基”工作、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工会工作先进县等荣誉。

截止2010年8月,全县拥有县以上专业科研开发机构41个,民营科研机构25个,从事科研的专业技术人员有115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286人。 全县用于科技方面的财政投入501万元,科技项目共争取国家火炬、星火计划2项,省级攻关计划4项,科技成果项目推广计划1项, 创新基金2项,重大计划2项。全年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420万元,每10万人专利申请数为2项。完成了电视光缆入户工程,入户农家1.7万户。临猗县经科技部验收通过被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

至2010年临猗县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740个,其中,国家办医25个,社会办医4个,村卫生所415个,个体行医296个, 疾病控制中心1个, 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中拥有高级职称46人,中级职称340人,初级职称853人;共有病床位数857张,每千人拥有医生数3.08人;村级卫生所达标率70.00%。2006年,临猗县被山西省政府确立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有39.8万人参加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临猗县农业人口的81.52%。

截至2010年8月,临猗县共有基层党委23个,其中乡镇区党委16个;基层支部735个,其中农村支部378个,基层党总支20个。各级各类人才9016人,其中女性干部人才4822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53.5%;党政干部人才1294人,占总数的14.4%;事业干部人才7593人,占总数的84.2%;企业干部人才129人,占总数的1.4%。共产党员16840人,其中农村党员12550人,占党员总数的74.5%;女党员2423人,占总数的14.4%人。

在临猗县设有基层支部的 民主党派有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设立小组的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临猗县支部成立于1988年,中国民主同盟临猗县支部成立于1987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临猗县支部成立于1989年10月15日,中国民主促进会临猗县小组成立于1989年。

临猗文化源远流长,远古的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殷商文化境内皆有遗迹;春秋时期的郇遗址以及汉魏碑碣等珍贵文物尚存。临猗县1991年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地区,2009年被命名为“山西省文化强县”。

设施:先后兴建了文化综合大楼、文化中心、图书馆大楼、博物馆办公楼、县影院、县剧团排练厅等一批文化设施,建立健全了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形成了三级群众文化网络。至2007年,全县拥有 文化站16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2万册; 群众艺术馆1个;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80个;博物馆1个,馆藏文物2500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个。

团体:1997年7月,临猗县王申村威风锣鼓赴香港参加“龙的光辉”庆回归大汇演;1998年春节,城关镇贵戚坊春蕾儿童文化园排演的鼓乐“果乡娃娃闹新春”,应邀赴京参加中央电视台“天南地北喜迎春”春节文艺联欢晚会,受到国家文化部的好评。

戏剧:临猗 眉户剧团自1952年建团以来,坚持编演现代戏,深入山庄窝铺送戏下乡,被誉为“硬骨头剧团”。演出1.4万场,四次进京演出,受到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誉。大型现代眉户戏《一颗红心》、《涧水东流》、《唢呐情》三上银幕,创作的大型现代戏《戏缘》、《张小民》获“五个一工程”奖,《酸枣树·甜枣树》获“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82项大奖,《十里花香》获第七届全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23块奖牌。

临猗文物古迹众多,辖区内有春秋猗顿古墓、战国车马坑、隋唐双塔、 唐柏、宋代银棺、元代大堂等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特别是位于县城东隅的建于隋唐时期的双塔,以“日月交影”而远近闻名。

车马坑内发掘出土的48辆战车, 天马遗址被曲村、天马、北赵、毛张四个自然村覆盖,东西长3800米,南北宽2800米,共计约11平方公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涵盖有新石器时期的仰 韶和 龙山文化层、夏文化层、西周至战国文化层,以及秦汉元明文化层等四大文化层。天马遗址有20000余平方米的晋侯墓地,10000余座西周至战国古墓。已发掘出周代墓600多座,出土了280余件青铜礼器,大量青铜兵器、车马器、完整陶器1000余件,以及数万件玉、石、骨、贝、蚌、铅器等。

猗顿的古墓在临猗 王寮村的西面路侧。猗顿并不是河东地方人,他是"鲁之穷士"。 陶朱公 范蠡他:“子欲速富,当畜 五牸”。猗顿便来到河东,在峨嵋岭下畜牧“五牸”,不到十年,他由"鲁之穷士"变成了富翁,和陶朱公齐名。因为他发迹于猗氏,所以人们称他猗顿,他的真名字反倒失传了。

双塔又称“雁塔”,位于临猗县城北隅双塔学校内,据《猗氏县志》及两塔碑文载,两塔创自隋唐间,宋代重修。历为寺院,先后名为“妙道寺”、“双塔寺”、“ 雁塔寺”。明太祖洪武年间置僧正司于寺内。两塔东西排列,相距50余米。西塔宋代建,方形七层,高约30余米。 明 嘉靖乙卯冬(1555)地震时塔刹毁坏。 第七层檐下砌砖雕斗拱,其余各檐皆叠涩伸出或收刹。塔内有阶梯可登。东塔亦七层,方形,底层中空,以上实心,一、二层檐下有四铺作斗拱,二层以上每层倚柱四根,上施斗拱。双塔之门,对向而立,俗称西塔为“白蛇塔”,东塔为“许仙塔”。每年七夕,有“双塔交影”之称,又因双塔上雁巢丛结,黄昏时小雁环飞,故亦称雁塔。

猗顿:战国时大工商业者。他在生计艰难时,听 范蠡建议来到猗氏王寮,大畜牛羊,后又兼营盐业,十年之间,成为与陶公齐名的巨富。

裴寂:字玄真,隋蒲州桑泉人,开皇间调皇宫担任左亲卫。大业中,历任 侍御史、驾部承务郎、晋阳宫副监。

张嘉贞:长安中,武则天拜嘉贞为监察御史,不久又进嘉贞为中书舍人,后历任嘉贞为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

谷景生: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国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