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县

汾西县 Fenxi County 汾西县历史沿革 汾西县行政区划 汾西县地理环境 汾西县自然资源 汾西县人口 汾西县经济 汾西县交通运输 汾西县社会事业 汾西县历史文化 汾西县风景名胜


汾西县,隶属于 山西省 临汾市,位于临汾市北部, 吕梁山东南麓,北连 吕梁市 交口县、 晋中市 灵石县,南接 洪洞县,西依姑射山与 隰县、 蒲县接壤,东邻 汾河与霍州相望,总面积880平方千米。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汾西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始建县于北齐。傅梦臣位及元朝中书左丞,侯七乘官拜清代吏部观政。近现代涌现出与彭湃一同就义的邢士贞、与习仲勋并肩作战的李妙斋等共产党早期优秀领导人。截至2018年,汾西县下辖5个镇、3个乡,另设有1个社区管理委员会 。截至2017年末,汾西县常住人口为15.0151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888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97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364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226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598元。汾西县位于临汾市北部, 吕梁山东南麓,因地处汾水西岸而...

详情

汾西县地名网_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资料简介

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介绍

汾西县,隶属于 山西省 临汾市,位于临汾市北部, 吕梁山东南麓,北连 吕梁市 交口县、 晋中市 灵石县,南接 洪洞县,西依姑射山与 隰县、 蒲县接壤,东邻 汾河与霍州相望,总面积880平方千米。

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汾西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始建县于北齐。傅梦臣位及元朝中书左丞,侯七乘官拜清代吏部观政。近现代涌现出与彭湃一同就义的邢士贞、与习仲勋并肩作战的李妙斋等共产党早期优秀领导人。

截至2018年,汾西县下辖5个镇、3个乡,另设有1个社区管理委员会 。截至2017年末,汾西县常住人口为15.0151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888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97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364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226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598元。

汾西县位于临汾市北部, 吕梁山东南麓,因地处汾水西岸而得名。

汾西是古代劳动人民发祥地之一,据“勍香遗址”、“古郡遗址”。考古发现,早在七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汾西一带就有人类活动。

唐虞、夏属冀州,为纳总甸腹地。商仍属冀州。周初名彘。

春秋属晋国。战国属魏、后属赵。

秦属 河东郡。西汉为彘县地,亦属河东郡。

三国属魏,属平阳郡。

西晋也属平阳郡。

北齐置临汾县,属临汾郡。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临汾县为汾西县,隋末废,属临汾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汾西县,属吕州。 贞观十七年(643年)属 晋州。

五代属晋州。

北宋属 河东路平阳府。金初属汉东南路平阳府。 贞祐三年(1215年)属霍州。

元属晋宁路。

明、 清属平阳府。

中华民国初属阳府。河东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属山西省。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08月29日,汾西解放,属晋绥边区吕梁行署第九专署。

1949年10月,属晋南专区。

1950年01月,属临汾专区。

1954年09月,属晋南专。

1958年06月,与 霍县合区设霍汾县。

1958年10月,撤销霍汾县,并入 洪洞县。

1959年09月,复置霍汾县。

1961年05月,恢复汾西县建置,属晋南专区。

1971年05月,属临汾地区。临汾地区改为临汾市后,汾西县隶属于临汾市。

截至2018年,汾西县下辖5个镇、3个乡,另设有1个社区管理委员会。汾西县人民政府驻永安镇。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141034100000 永安镇
141034101000 对竹镇
141034102000 勍香镇
141034103000 和平镇
141034104000 僧念镇
141034200000 佃坪乡
141034201000 团柏乡
141034202000 邢家要乡
141034400000 社区管理委员会

汾西县位于临汾市北部, 吕梁山东南麓,北连吕梁市交口县、晋中市灵石县,南接 洪洞县,西依姑射山与隰县、蒲县接壤,东邻汾河与霍州相望。介于北纬36°25′—36°48′,东经111°12′—111°41′之间,东西长约41千米,南北宽约39千米,国土面积880平方千米。

汾西县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分布,是一个天然大阳坡,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种植。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800—1000米,境内最高点位于西部 姑射山,海拔1890.8米,最低点位于东部团柏河,海拔550米,相对高差1340.8米。

汾西县以中山丘陵为主,主要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残垣沟壑区为主。黄土丘陵主要分布于县域中部,主要包括勍香镇以东大部分地区,占全县总面积的29.1%;残垣沟壑区主要包括县境内东南部僧念镇、和平镇申村、张泉等地,占全县总面积的27.3%;河谷主要分布于团柏河、对竹河沿岸,占全县总面积的4.2%。

汾西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特点为冬季少雪严寒,春季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阴雨连绵。因海拔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分带较为明显。历年平均降雨量为551毫米,主要集中在六、七、八月份。年均日照时数2600小时,以四月到八月最多,月平均243小时。年平均气温10.1℃,一月份最冷,平均-4.6℃,七月最热,平均22.4℃。全年无霜期187天。全年受不同程度旱、洪、雹、冻等自然灾害威胁。

汾西县河流除姑射山西坡4平方千米属 昕水河流域外,均属汾河水系,年均经流深35.4毫米,经流量0.6亿立方米。境内共有0.5千米以上的河沟670条,河沟密度4.4千米/平方千米。

境内主要支流有:团柏河(上段称勍 香河、中段称关子爷河),源于 隰县道洪峪村东,流经县域勍香、佃坪、永安、僧念、团柏五个乡镇至洪洞县 小河村古西南部入汾河。境内流长55.4千米。

对竹河(也称加楼河),由 灵石县泉子坪村入县境,流经对竹、永安、加楼、僧念至霍州的 白龙镇入汾河,境内流长36千米,佃坪河,源于佃坪乡玉匣村,流经佃坪、邢家要、僧念镇麻姑头、大不掌村东南入团柏河,流长27.5千米。

沟西 河源于邢家要乡小善坡村北,经和平镇张泉村西汇入洪洞县轰轰河,境内流长14.5千米。

君阳河源于邢家要乡 高家岭村西,至邢家要乡柳条子坡村西入洪洞县境,境内流长10.5千米。

汾西县水资源总量为1221万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644.6万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00万立方米,年人均水资源量300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10、全省的49%,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水资源不足,难以满足汾西县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境内较大的水库主要有:它支水库、罗殿水库、塔上水库等。

截至2017年末,汾西县耕地保有量38.52万亩,基本农田保护29.33万亩。

截至2017年末,汾西县森林面积39827公顷。

汾西县境内共发现矿种有10余种,分别为煤、硫、石膏、铁矿、铝土矿、高岭土、耐火粘土、石灰岩、地下水、砖瓦粘土等。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煤、硫、石膏、铁矿、铝土矿储量较大,高岭土、耐火粘土、石灰岩、地下水等矿产资源储量也非常可观。其中,煤炭地质储量达16.6亿吨,含煤面积约350平方千米,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6.5%。主要含煤地层是石炭系中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主要可采煤层有11#、10#、9#、3#、2#、1# 。铁矿地质储量2.1亿吨,主要赋存类型有山西式铁矿和铁矿结核层。铁矿石品位一般在40—50%之中,局部可达60%以上。石膏矿地质储量达10亿吨,品位一般在60—90%,在奥陶系中统地层内大面积分布,含矿层位多,矿体厚度大,矿石品位富,出露也较好。

截至2017年末,汾西县常住人口为15.015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5人。出生人口1422人,人口出生率为9.48‰;死亡人口1017人,死亡率为6.78‰;自然增长率为2.7‰。人口性别比为108.06。2017年,汾西县城镇化率45.47%。

2017年,汾西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8881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977亿元,增长5.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25%;第二产业增加值8.3642亿元,增长7.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61%;第三产业增加值13.2262亿元,增长11.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1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598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汾西县固定资产投资按新口径计算完成20.3285亿元,增长24.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5.3542亿元,民间投资14.9743亿元。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0865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4.3838亿元,第三产业投资4.8582亿元。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184.7074亿元,完成投资17.3839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5.5%。

财税收支

2017年,汾西县财政总收入1.0055亿元,增长11.19%。一般预算收入6988万元,增长5.99%。一般预算支出13.3626亿元,增长27.73%。

人民生活

2017年,汾西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95元,比上年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51元,比上年增长7.5%;2017年城镇20%低收入11868元,占2017年低收入比重46.8%,增幅9.9%;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3元,增长12.1%;2017年农村20%低收入1386元,占2016年低收入比重36.6%,增幅18.9%;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1086元,比上年增长10.74%。

种植业

2017年,汾西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5740公顷,比上年增加114.1公顷,增长0.44%。其中,粮食播种24307.4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77.5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3公顷。在粮食播种面积24307.4公顷,其中秋粮播种面积11380公顷,夏粮播种面积12927.4公顷。全年粮食产量80228.9吨。其中,夏粮40531.1吨,秋粮39697.8吨。

林业

2017年,汾西县完成造林合格面积2602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400公顷。经济林面积2400公顷。

畜牧业

2017年,汾西县猪牛羊禽兔肉总产量15411.79吨,比上年增长37.57%。其中:猪肉产量2985.03吨,增长17.99%;牛肉产量275.36吨;羊肉产量815.05吨,增长11.51%。禽肉产量11320.55吨,增长48.55%。年末生猪存栏34485头,生猪出栏9380头。禽蛋产量3889.39吨,增长3.2%。

生产条件

截至2017年末,汾西县农业机械总动力4.38万千瓦。机械耕地面积17901公顷;机械播种面积16353公顷;机械收获面积7573公顷。全县农机化经营总收入1376万元,利润总额679.7万元。全县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2%。

工业

截至2017年末,汾西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6.098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2%。全年洗精煤产量56.5239万吨,饲料12.2964万吨,鸡肉45931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63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80万元,实现利润600万元。

建筑业

2017年,汾西县建筑业实现总产值7812万元,比上年增长49.37%。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323万元。

国内经济

2017年,汾西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314亿元,增长7.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8365亿元,增长6.7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949亿元,增长9.4%。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12.1938亿元,增长7.24%;餐饮收入额4376.5万元,增长9.25%。

邮电通信

2017年,汾西县邮政业务总量1264万元,增长7%;联通业务总量1775万元,下降9.3%;移动业务总量3600万元,增长12.5%;电信业务总量260万元,增长25.6%。截至2017年末,汾西县固定电话2343部,减少950部,下降28.8%;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7518户。移动电话普及率65部/百人。全县宽带接入用户20307户,增长30.6%。

金融业

2017年,汾西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897亿元,比年初增加7418万元,增长了17.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0487亿元,比年初增加1.7069亿元,增长了11.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5874亿元,比年初增2.1466亿元,增长了40.7%。

保险业

2017年,汾西县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945.49万元,支付各类赔款946.37万元。其中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54万元,支付各类赔款97万元;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保费收入728万元,支付各类赔款31万元;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保费收入52.79万元,支付各类赔款37.47万元;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307万元,支付各类赔款503万元,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保费收入604万元,支付各类赔款268.65万元;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保费收入899.7万元,支付各类赔款9.25万元。

汾西县地处晋西,位于晋中、吕梁、临汾三市的交汇之处,东距同蒲铁路、大运高速、108国道17千米,省道临桃线贯穿南北,在建的霍永高速横跨东西,过境48千米,设有两个互通,随着临大一级、西纵高速、大西高铁、中南高铁的建成,将使汾西处于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交错密布网络的中心地带,县城30千米半径以内有高等级公路达到5条、铁路达到3条。

截至2017年末,汾西县境内省、县、乡、村公路总里程733.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一条40千米,省道一条46千米,县道6条164.4千米,乡(镇)道34条238千米,村道69条245.1千米。

2017年,汾西县受理专利申请15件,其中受理发明专利申请8件。年末,汾西县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1个,县授权行业建立的检定机构1个。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个,全年完成强制检定各类计量器具305余台(件)。有气象台(站)11个。气象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1个。有专业综合地震台站1个,县级地震台网中心1个。

截至2017年末,汾西县共有职教中心1所,教师进修校1所,单办高中1所,完全中学1所,初中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其中民办1所),小学17所。全县高中在校学生2240人,高中教师229人;初中在校学生4482人,初中教师507人;小学在校学生9192人,小学教师75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了98.5%以上,小学六年巩固率达到了99.06%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全县高中招生学生715人,毕业821人,初中招生学生1636人,毕业1372人,小学招生学生1359人,毕业1835人。有证幼儿园(班)40所,在园幼儿3463名;无证民办幼儿园(班)13所,在园幼儿597名。

截至2017年末,汾西县共有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广播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85.6%。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有1个图书馆达到国家三级标准以上。电影公司1个,县蒲剧团1个,电视差转台1座,有线电视收视户达到6679户。举行了2017年“美丽汾西”社火和灯展活动,举办了7场群众消夏文艺晚会,举行了以“阅读与人生相伴文明与汾西同行”为主题和“喜迎十九大”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举办了庆七一老年书画展。开展送电影下乡1440场,送戏下乡70场,送文化下乡25场次,送图书下乡6000余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13次。在姑射山举办了“相约神仙居、探幽道家源”首届登山活动。在师家沟清代民居举办了“中秋月更圆”赏月节活动。电视新闻作品《汾西核桃:绿了荒山富了民》荣获2017年“临汾新闻奖”二等奖;《汾西:“1133”战略奏响经济发展最强音》获2017年“临汾新闻奖”三等奖。

截至2017年末,汾西县医疗卫生机构181个。民营康复医院1所,妇幼保健站1个,疾控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精神病院1个,县医院1个,中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8个,城镇卫生服务中心1个,村卫生所147个,个体诊所18个。全县卫生机构共有床位428张,其中县医院床位150张,卫生院床位143张。卫生技术人员490人。

2017年,汾西县全社会从业人员69460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6445人,农村从业人员63015人。劳务输出4031人,培训农村劳动力3100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人员1114人,创业培训4期1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的目标范围之内。

截至2017年末,汾西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730人,基本养老保险收入3456.41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886人,完成基金征缴19596万元;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5110人,征缴失业基金175.1万元;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9995人,征缴工伤保险基金138万元;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5050人,基金征缴124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118524人,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为7699人,完成基金征缴2113万元。

2017年,汾西县发放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1278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438万元。五保供养金353.8万元。

2017年,汾西县城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284天,一级天数达到36天。化学需氧量下降5%、氨氮下降4%、二氧化硫下降3.5%、氮氧化物下降5%、烟粉尘4%。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23.54平方千米。

2017年,汾西县共发生非生产经营安全事故12起,死亡1人,受伤7人,经济损失5900万元。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汾西县在其中。

汾西县境内主要遗迹有古文化遗址五处, 古墓葬三处,古建筑七处。辖区内有文物保护单位200余处,其中省级3处,市级5处,县级30余处,一般170余处。

汾西文物古迹主要有位于县城东北约十千米处的兴原寺、 东阁、 灵泉、 师家沟。

东阁是建于明代的 观音阁。 阁楼分上下两层,阁内现存保护完好的明代壁画四幅。

师家沟属于清代民居,创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89年),扩建历经80余年,占地面积10余平方米。

姑射山风景区 南、北仙洞,是姑射名胜的精华所在。北仙洞建在东侧山腰,亦名佛兴寺,由50多间庙宇和30多眼窑洞组成,主建筑大雄宝殿建于山崖半腰,卧于凹中。这里群峰汇聚,三面朝山一面朝阳,四季景色变化多端;南仙洞位于西侧崖间,依山势错落,是一处佛道共存的福地洞天,由70多间房屋、40多眼窑洞组成,明清时期形成西有祖师殿、东为韦陀殿、北为观音阁的建筑格式。
师家沟古建筑群 位于汾西县城5千米处,清代窑洞民居群兴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相传是由师家四兄弟做官发达后始建,两百多年间,历经几代精心修筑扩张,形成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集群型、家族式的综合体。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北方与山西的民居特色,分为主体和附属建筑两部分。从始祖师文炳定居师家沟开始,经近百年的艰苦创业到第三代师法泽才逐渐发展壮大。
汾西观音阁 原名“兴源寺”,位于汾西县城北10千米的李安庄村,始建于唐代,现存均为明清建筑。观音阁依山势而建筑,分前、中、后三进院落,各有传奇。前院正面“宝阁”,正塑观音,端坐莲台。结构严谨、古朴、浑厚,造形美观,玲珑别致。中院砖窑3孔,两窑供老君、地藏金像,一窑龙泉水顺石灰岩层流出,清澈甘甜。后院为四合院落,楼上雕有“灵泉宝阁”四字,檐下砖雕“神洞”门额。“神洞”石灰岩自然生成,天地平广,高丈余,深无测,洞内风声呼呼作响,神话传说是通往五台山的隧道。
汾西真武祠 创建年代不详,金大定年间(1161一1189年)改称青山龙王庙,元大德二年(1298年)改称青山庙,延祐二年(1315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均有重修,清顺治十一年(1645年)创建真武祠,改称真人庙,现存主体建筑结构为元明清建筑。庙依山而建,中轴线建有南门戏台、看亭、韦驮殿、真武殿、文殿、铜殿、玉皇楼,文殿两侧建有库房院、禅院。庙内保存有元碑1通,明清重修碑、记事碑70余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