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甸满族自治县

宽甸满族自治县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 Kuandian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宽甸 宽甸县 宽甸满族自治县建制沿革 宽甸满族自治县行政区划 宽甸满族自治县人口民族 宽甸满族自治县地理环境 宽甸满族自治县自然资源 宽甸满族自治县经济 宽甸满族自治县社会事业 宽甸满族自治县交通运输 宽甸满族自治县旅游景点 宽甸满族自治县著名人物 宽甸满族自治县城市荣誉 宽甸满族自治县当地特产


宽甸满族自治县隶属于辽宁省 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坐落在 鸭绿江畔,东与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接丹东市区,西与 凤城市、本溪满族自治县毗邻,北与桓仁满族自治县、吉林省 集安市相连。是辽宁省县级行政区域面积最大的县,也是辽宁省最大的边境县。总面积6193.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431590人(2013年),2013年,宽甸县实现县区生产总值211.3亿元。宽甸满族自治县先后被评为“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美生态旅游名县”、“辽宁生态旅游实验区”。夏朝,宽甸地域属青州,商因夏制,仍属青州地。春秋、战国时期,宽甸属燕国辽东郡辖地。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灭燕,继置辽东郡,宽甸仍属辽东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封卢绾为燕王,宽甸地域属燕国管辖。 元朔元年(公元前...

详情

宽甸满族自治县地名网_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资料简介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介绍

宽甸满族自治县隶属于辽宁省 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坐落在 鸭绿江畔,东与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接丹东市区,西与 凤城市、本溪满族自治县毗邻,北与桓仁满族自治县、吉林省 集安市相连。是辽宁省县级行政区域面积最大的县,也是辽宁省最大的边境县。总面积6193.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431590人(2013年),2013年,宽甸县实现县区生产总值211.3亿元。

宽甸满族自治县先后被评为“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美生态旅游名县”、“辽宁生态旅游实验区”。

夏朝,宽甸地域属青州,商因夏制,仍属青州地。

春秋、战国时期,宽甸属燕国辽东郡辖地。

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灭燕,继置辽东郡,宽甸仍属辽东郡。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封卢绾为燕王,宽甸地域属燕国管辖。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废燕王,置辽东郡,设西安平县(今九连城叆河上尖),宽甸属辽东郡西安平县地。

宽甸县 (6张) 三国时期,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魏取辽东郡,仍设辽东郡西安平县,宽甸地域属其辖地。

西晋,宽甸仍属辽东郡西安平县地。东晋十六国时期为前燕、前秦、后燕势力范围,宽甸一带仍属辽东郡西安平县地。

东晋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宽甸地区被高句丽部族割据,以城为行政建置,西安平县改称安平城,在大蒲石河口置泊汋城,宽甸一带属泊汋城辖地。隋朝,宽甸地域仍属泊汋城地。

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收复辽东,设安东都护府,宽甸属安东都护府积利州辖地。历元年(公元698年)宽甸属渤海西京鸭绿府桓州地。

辽灭渤海国后,于今凤城设开州开远县,宽甸属其辖地,金收国二年(1116年)置婆娑府路于大蒲石河口,宽甸属婆娑府路所辖。至元初年仍设婆娑府路,至元十七年(1280年)降为府,二十五年废府为巡检司,宽甸属婆娑府巡检司辖地。

明朝,设辽东都指挥使司东宁卫,宽甸属东宁卫辖地。成化五年(1469年),修筑辽东边墙至宽甸境内。嘉靖四十二年险山堡设参将,辖十三城堡。万历元年(1573年)议筑宽奠(宽甸)、永奠(永甸)、大奠(坦甸)、长奠(长甸)、新奠(赫甸)“五堡”。万历四年,宽奠“五堡”相继建成。宽奠参将加副总兵职衔,迁定辽右卫军士及仓官于宽奠堡,创学庙,开设瓦市,屯军垦田,由荒芜之区,成为辽东重镇。

清天启元年(1621年)四月,后金军占据宽甸,将收降军民编入八旗,封汉人降官为备御,与牛录额真(佐领)共同管理宽甸地域。清顺治年间完成柳条边修筑,宽甸为柳条边外巡防地。由叆阳边门卡伦统巡。同治十三年清朝撤销对柳条边外封禁。光绪三年正月,清廷批准设立宽甸县,隶属凤凰直隶厅。光绪三十二年属奉天省东边道辖县。

民国元年(1912年),宽甸县隶奉天省东边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奉天省改称辽宁省,废东边道,宽甸县属辽宁省辖县。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宽甸县属伪奉天省辖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2月,属伪安东省辖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25日,辽东人民自卫军第一支队解放宽甸,成立宽甸县民主政府,隶属安东省。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属安东省第四专署,11月国民党政府军占领宽甸,宽甸县属安东省辖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收复宽甸,宽甸县隶安东省第四专署。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第四专署撤销,属安东省辖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安东省、辽宁省合并成立辽东省,宽甸县属辽东省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宽甸县仍属辽东省。

1954年8月,辽东、辽西合并成立辽宁省,归属辽宁省。

1956年设安东专员公署,归属安东专员公署。

1958年11月撤销安东专署,隶属辽宁省。

1959年1月,属辽宁省安东市(1965年安东市更名丹东市)辖县至今。

截至2013年,宽甸满族自治县辖19镇: 宽甸镇、 灌水镇、 硼海镇、 红石镇、 毛甸子镇、 长甸镇、 永甸镇、 太平哨镇、 青山沟镇、 牛毛坞镇、 大川头镇、 青椅山镇、 杨木川镇、 虎山镇、 振江镇、 步达远镇、 大西岔镇、 八河川镇、 双山子镇,3个乡 石湖沟乡、 古楼子乡、 下露河朝鲜族乡。

宽甸镇 城厢村、欢喜岭村、东门外村、西门外村、昌德社区、新华社区、安居社区、府前社区、北环社区、中心社区、铁长社区、城东社区、公园社区、铁南社区、北营社区
灌水镇 灌水社区、团结村、龙爪沟村、二道河村、土门岭村、车轱轮泡村、三台子村、天华村、人石村、东岔村
硼海镇 下甸子村、夹皮沟村、挂钟岭村、大汤石村、白石村、小汤石村、上甸子村
红石镇 石砬子村、官道沟村、杉松村、小久村、长江村、上蒿子沟村、大久村、小长甸村、腰岭子村
毛甸子镇 肖家堡村、毛山子村、宝石村、丰裕村、杨木沟村、毛甸子村、洼子沟村、兴荣村,二道沟村、二道岗子村
长甸镇 长甸城社区、桦树甸村、小孤山村、拉古哨村、苏甸村、东阳河村、四平村、长甸城村、河口村、台沟村
永甸镇 永甸街社区、窑场村、碑沟村、湾沟村、红旗村、坦甸村、太平村、永甸村、太平村、牛皮闸村、幸福村、军民村、上趟子村
太平哨镇 轿顶子村、石榴沟村、坦甸子村、太平哨村、茧场沟村、钓鱼台村、南吊幌村、二龙渡村、泡子沿村、刊川沟村、保安村
青山沟镇 青山沟村、姜家堡村、永安村、钟安堡村、庙岭村、榆树村、银矿子村、老营沟村、夹砬子村、石棉村、滴水砬子村、绿豆营村
牛毛坞镇 牛毛坞村、张家卜村、泉山村、高坎子村、铁路子村、五道岭子村、小城子村
大川头镇 新丰村、头道沟村、大川头村、圈场子村、红光村、龙头村、长虹村
青椅山镇 青椅山村、碱场沟村、大水沟村、赫甸城村、太平村、八棵树村、房身沟村、三道沟村、梨树园子村
杨木川镇 金安村、杨木川村、金坑村、大榆树村、土城子村、大安平河村、边沟村、白鹭村
虎山镇 南岭外村、红石村、长岗村、虎山村、老边墙村、太平川村、夹河口村、新合村、安平河村
振江镇 浑江村、西江村、万宝村、石柱子村、绿江村、大青村
步达远镇 新安村、四林村、步达远村、新兴村、复光村、新生村、干沟子村、大牛沟村、长岭子村、高岭地村、胜利村
大西岔镇 小荒沟村、北江村、临江村、沿江村、杨林村、大西岔村、双安村、和平村、明安村
八河川镇 兴隆峪村、样册子村、酒局子村、蜂蜜沟村、八河川村
双山子镇 东风村、四平村、抬头子村、北青沟村、平坨村、井峪村、黎明村、双山子村
石湖沟乡 东兴社区、西宁社区、石湖沟村、刘家村、甬子沟村、下长阴子村、老道排村、良种场村、双岭子村、望宝山村、曲吕川村、楼房村、上长阴子村、杨木村、亮子沟村
古楼子乡 大蒲石河村、康家堡村、砬子沟村、老古岭村、南荒沟村
下露河朝鲜族乡 双广村、双联村、连江村、通江村、川沟村、马架子村

截止2013年末,宽甸县户籍人口431590人,2013年内出生人口2882人,死亡人口3297人。

截止2013年末,宽甸县有满族、汉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壮族、 锡伯族、苗族、瑶族、 达斡尔族、彝族、土家族、侗族、藏族、 维吾尔族、 布依族、 黎族、 柯尔克孜族等18个民族。 各族人民在长期聚居中,互相学习,和睦相处,为开发、建设和保卫宽甸这块土地贡献了各自的力量和才智。

(一)满族

满族在宽甸的历史悠久。早在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建州女真首领李满住得明朝政府允许率部迁入今浑江中下游一带居住。明万历初年,“宽奠六堡”建成后,北有女真王杲完颜部,东有王兀堂董鄂部。各族人民住种混居,往来贸易,促进了宽甸地区的开发。天启元年(1621年)努尔哈赤后金政权占据宽甸,境内居民被编入八旗。顺治六年(1644年)清军入关,宽甸八旗子弟“从龙入关”,宽甸为边外封禁地,荒烟不治达二百年之久。清同治年间,边外封禁松弛,居民渐集,光绪二年(1876年)左宝贵率兵到宽甸丈放土地,光绪三年宽甸县设治后,满族人口渐增。宣统二年,满族居民20356人,占总人口9%。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部分满族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出旗入民”。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满族人口为11199人,占人口总数3.8%。1983年国务院发出恢复和改正民族成分的通知,原改变族属的满族人开始向政府申报恢复民族成分。1985年末,满族人口为173917人,占总人口39.88%。同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了毛甸子、虎山、步达远、灌水、杨木川、夹皮沟(硼海)、灌水镇7个满族乡(镇)和下露河朝鲜族满族镇,少数民族乡(镇)占全县乡(镇)总数34.78%。2002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满族人口232248人,占全县总人口53.42%。

(二)汉族

汉族自古就是宽甸各族人民中居住最早、人口最多的民族。战国时期,燕人进入辽东。由于时代演变,境内汉人时增时减。明嘉靖年间,在宽甸修筑险山(今土城子村)、江沿台(今虎山)等铖堡,实行“屯军边上,寓军于农”政策。万历初年兴筑“宽奠六堡”后,实行屯田制,汉族人口渐增。清咸丰至同治年间,山东、直隶等地的汉族人为寻求生计冲破清王朝封禁令,进入宽甸垦植求生。清光绪三十三年,全县人口176018人,汉族人占十分之九。民国前期,军阀混战,灾害频繁,关内灾民闯关东下边外,加之满族人出旗入民,汉族人口急剧增加。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4.2%。1983年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原改变族属的满族人恢复满族,1985年汉族人口25380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8.19%。2002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汉族人口195346人,占总人口数的44.93%。

(三)朝鲜族

清宣统二年(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一些朝鲜爱国者和破产农民不堪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统治,纷纷背井离乡来宽甸。到民国4年全县朝鲜族有2040户、11307人。民国19年(1930年)中共满洲省委在宽甸建立特别支部,大多数党员是朝鲜人。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又有一些朝鲜人到宽甸定居,至民国29年全县有朝鲜族1585户、8927人。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有朝鲜族11124人。1959年,为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平建设,全县有315人经政府批准迁居朝鲜。1961年后,县内水田面积减少,为照顾朝鲜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一些朝鲜族人迁往沈阳、盘锦、东港等水田地区。至1985年朝鲜族人口6464人,占全县总人口1.48%。2002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朝鲜族人口下降到4925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13%。

(四)回族

回族进入宽甸较晚。清光绪五年(1879年)回族人哈广德从关内迁到宽甸,在县衙当差。不久,马国良、哈金发、哈金才投奔哈广德来宽居住。光绪年间,全县回族居民不足10户,宣统二年增加到38户、246人。

新中国成立后,回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受到党和政府的尊重。宽甸镇新开路西设清真寺,是回族宗教活动中心。回族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注重互助互爱,珍惜民族团结,讲究卫生。回族人一般不与他族人通婚,人口发展较为缓慢。1985年46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1%。2002年回族人口39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09%,多居住在宽甸镇内,主要从事商业和饮食服务业。

(五)蒙古族

宽甸的蒙古族多为清政府拨往沈阳、凤城、岫岩等地的八旗子弟后裔,于清同治、光绪年间迁入宽甸。宣统二年全县蒙古族343户、1241人。民国期间,少数民族受到歧视,人口减少。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全县有蒙古族528人,1985年全县蒙古族人口1353人,占全县总人口0.31%。2002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县蒙古族1562人,占全县总人口0.35%。

宽甸境内壮族、锡伯族、土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共有203人,多系建国后因工作调动、婚姻等原因正常迁入。

宽甸位于辽宁省东部, 鸭绿江中下游右岸。东南与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东北与吉林省 集安接壤,西接凤城,北邻桓仁,西北与本溪毗邻,西南与 丹东市区相连。总面积6193.7平方公里(2011年),边境线长216.5公里。

宽甸地处长白山脉与千山山脉过渡地带、辽东断块山地丘陵区。地势自北向南、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呈西北高(海拔平均为500米,山地最高1336.1米),东南低(平均海拔为10米,山地一般为300~500米),依次中山、低山、丘陵的阶梯状。山体受地质构造影响,以东西向为主,东北向次之,间有大小不均的谷地和小平原。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5%,山间谷地和河流约占总面积的15%。宽甸县平均海拔400米。山、水、田构成大体为“九山半水半分田”。

宽甸街景 (21张) 宽甸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湿润气候东亚季风区,南温带的北界横穿县境北部。北部为季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中部和南部为季风南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雨雪丰沛,暴雨特多,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冬有严寒,夏无酷暑,南北高低气候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按气候平均气温10℃、22℃的指标划分,宽甸中部以县城为代表的地带,春季在4月26日到7月5日,长72天;夏季在7月6日至8月20日,长45天;秋季在8月21日到10月15日,长56天;冬季在10月16日到次年4月25日,长192天。宽甸的春季到7月上旬才过完。夏季短到只有一个半月,而冬季长达半年多。宽甸境内系东北暴雨中心区,日降水量最高达657.9毫米(1962年),2013年降水量在1000~1200毫米之间,最多年降雨量达1815毫米(1985年),最少年降雨量659.5毫米(1965年)。年降水日数113.6日,其中,日降水量达中雨以上46日。6~8月占2013年降水量2/3。宽甸县平均初霜期9月24日,终霜期5月17日,无霜期129天。

截至2011年,宽甸县全境有大小河流549条,其中10公里以上46条,5公里以上的有133条,水系总长2798.7公里,河网密度0.45。主要过境江河有鸭绿江、浑江、叆河;主要境内江河有半拉江、蒲石河、北股河、南股河、小雅河、大安平河,俗称“三江六河”,统属鸭绿江水系。

宽甸县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截止2005年底,已发现58个矿种,已开发利用27个矿种,有矿产地和矿化点735处,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202处,进行地质普查和勘探矿产地19处,宽甸县5种矿产四级综合储量50亿吨。境内矿产赋存地主要为辽河群地层,分布在北部、中部和东部,是境内主要成矿区带,发现有硼、菱镁、滑石、铅锌、石墨、石灰石、海泡石等。震旦地层零星分布在双山子至八河川,万宝至步达远以及下露河北部,多发现硅石矿产。寒武系地层分布在双山子、青山沟、步达远、下露河、万宝区带,赋存丰富的水泥、电石、石灰石矿产。侏罗系地层分布在灌水、双山子、古楼子等地,赋存有煤矿产。燕山晚期侵入岩地层在宽甸县覆盖范围广、规模大、形态复杂,主要分布在鸭绿江岸线,境内较大型金、钼矿都在这一带。

截至2011年,宽甸县林地面积741万亩, 活立木蓄积量244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8%,境内药用植物122科、960多种约占东北地区药用植物种类的70%。宽甸的 白石砬子国家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90余科近千种。

1976年,县成立沼气办公室,主要负责全县农村能源建设、沼气生产技术研制、示范和推广工作。1981年辽宁省在宽甸县举办节能炕灶培训班,推广节能炕灶技术。1983年宽甸县被列为全省五个炕灶改造县之一。到1990年,全县建沼气池1284个,农户基本普及新式炕灶。“八五”期间,宽甸县被列为全国100个农村农源建设试点县。五年间共营造薪炭林15万亩,完成组装吊炕1.5万户,发展北方生态模式2500户,建设太阳能采暖房13.85万平方米,获得国家八部委的奖励。“九五”期间,全县共完成太阳能采暖房3196栋、2876万平方米,太阳能校舍村部17栋、4010平方米,建高效节能回洞式炕连灶70294铺,沼气池118个。同年,县政府被评为全省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先进单位。“十五”期间,全县筹集资金27048.7万元,建太阳能采暖户7021栋、63.2万平方米,推广高效节能炕灶专用炉具4万多套,建高效节能炕灶39208铺,“四位一体”生态户250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600台,建秸杆气化供气工程4处,2000多户居民受益。全县每年可节约薪材8万吨,保护森林资源16万亩,节省打柴工16万个,增收节支1200万元。

宽甸县境内江河水能资源丰富,总蕴藏量为149.8万千瓦时,内河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蕴藏量为34.9万千瓦时,其中小水电为5.9万千瓦时。1937年,日伪当局于鸭绿江拉古哨拦河筑坝,修建水丰电站,为境内水电站建设之始。境内现有水丰、太平哨、太平湾3座大中型发电站,总装机容量98万千瓦,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39亿千瓦时,是辽宁省主要供电电源。现正在修建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年发电量18亿千瓦时;长甸电站二期工程,装机容量2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6.6万千瓦时。至2005年,全县有小水电站25座,总装机容量为19427千瓦,设计年发电量5808.1万千瓦时,均并入国家电网。

宽甸拥有“三江六河”,可供开发的水电力资源丰富。民国26年(1937年),日伪当局在鸭绿江拉古哨拦江筑坝,修建水丰发电站,为境内水电建设之始。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建设地方小水电站,至2007年,全县兴建小水电站27座,总装机容量2.19万千瓦,年发电量近6000万千瓦时,均并入国家电网,成为辽宁省小水电建设重点县。县内拥有国家大中型发电厂3座(水丰发电厂、太平哨发电厂、太平湾发电厂)。太平哨发电厂1976年建设1980年竣工,装机容量达到16万千瓦;太平湾发电厂1982年建设1985年竣工,装机容量达到16.4万千瓦;拉古哨(长甸)发电厂经过几次扩建改造,于1995年竣工,装机容量达到8万千瓦。3座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40.4万千瓦时,年发电量10亿千瓦时,另外,由国家投资40.6亿元的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已经开工建设。我县已是辽宁省水电主要供应电源。1996年建设的宽甸一次变电所,极大地改善了宽甸地区的供电质量,给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各项事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全县有20座小型煤矿,已开采的煤层为侏罗纪煤层,煤种为无烟煤。矿井核定生产能力均为年产1万吨,全年生产无烟煤在17万吨左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工业企业的生产用煤和城镇居民的生活用煤。

2013年,宽甸县实现县区生产总值21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9亿元,比2012年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110.4亿元,比2012年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72亿元,比2012年增长8.8%。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宽甸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14:52.2:33.8调整为13.7:52.2:34.1。人均生产总值为48886元,比2012年增加3661元。

2013年,宽甸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3亿元,比2012年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16.1亿元,比2012年增长6%;林业产值4.1亿元,比2012年增长6.4%;牧业产值18.5亿元,比2012年增长3.5%;渔业产值9.1亿元,比2012年增长6.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亿元,比2012年增长4%。

2013年,宽甸县宽甸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3.77万公顷,比2012年下降1%。2013年粮食总产量达14.89万吨,比2012年2013年,宽甸县2013年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6733公顷,年末果树总株数970.9万株。增长6.4%。其中,玉米产量13.62万吨,比2012年增长9.3%;大豆产量4373吨,比2012年下降23%。非粮食作物中,蔬菜产量12.45万吨,比2012年增长3.6%;烤烟产量5300吨,比2012年增长18.4%。水果产量4.5万吨,比2012年下降4.3%。

2013年,宽甸县肉类总产量6.1万吨,比2012年增长7.2%。其中猪肉产量23830吨,比2012年增长4.1%;牛肉产量5678吨;羊肉产量3238吨,比2012年下降11.3%;禽肉产量28014吨,比2012年增长14.5%。禽蛋产量24515吨,比2012年增长0.2%。2013年末大牲畜存栏5.29万头,比2012年增长0.2%,其中黄牛4.5万头,与2012年基本持平。生猪存栏20万头,比2012年增长1.2%。羊存栏17.82万只,比2012年增长0.4%;家禽存栏671.2万只,比2012年增长6.9%。柞蚕产量8167吨,比2012年增长0.7%。奶类总产量3626吨,比2012年增长1%。

2013年,宽甸县全部工业增加值9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5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01.8亿元,比2012年增长5.8%。其中私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9.3亿元,比2012年下降3.5%。出口交货值完成19.3亿元,比2012年增长32.6%。重点工业产品中,耐火材料制品产量20.3万吨,比2012年增长68.7%;人造板8.3万立方米,增长14%;锌金属含量1.68万吨,比2012年增长54.4%;铅金属含量1.71万吨,比2012年增长1.9倍;石墨及碳素制品2.98万吨,比2012年下降6%;铁矿石原矿382.6万吨,石灰石544万吨。

2013年,宽甸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3.8亿元,比2012年增长7.1%;实现利税16.9亿元,比2012年下降14.2%;实现利润8.7亿元,比2012年下降18%;亏损企业亏损额0.33亿元,比2012年增长22.2%。产品产销率为97.42%,比2012年上升1.9个百分点。

2013年,宽甸县2013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21.7%。宽甸县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21户,2013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8亿元,比2012年增长52.6%。建筑房屋施工面积106.3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27.8%;建筑房屋竣工面积83.9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2.8倍。

2013年,宽甸县2013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6亿元,比2012年增长4.4%。2013年,宽甸县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7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2亿元。

2013年,宽甸县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2亿元,比2012年增长13.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2.7亿元,比2012年增长13.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5亿元,比2012年增长10.3%。

2013年,宽甸县年末宽甸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5亿元,比2013年初增加14.1亿元;其中2013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03.4亿元,比2013年初增加10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4.8亿元,比2013年初增加9.6亿元。

截至2013年,宽甸县拥有各类学校167所,其中职业教育中心1所,普通中学27所,小学13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38158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6334人;小学在校学生20920人。共有专任教师3393人,其中普通中学1862人;小学1384人。拥有幼儿园54所,幼儿园在园幼儿童6313人。

截至2013年末,宽甸县卫生机构35个。其中,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25个。医院、卫生院实有病床床位2039张,宽甸县有卫生技术人员1267人。其中,执业医师388人,执业助理医师69人,注册护士458人。防疫保健机构3个,卫生防疫保健技术人员56人。

截至2013年末,宽甸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005人,比2012年增长10.6%;2013全年收缴养老保险费45403万元,比2012年增长40%,发放养老金的离退休人数为22333人,比2012年增长39.7%;发放养老金42450万元,比2012年增长43.8%;基本养老保险金社会发放率达10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宽甸县境内鹤大公路、铁长公路、 凤上铁路穿境而过,距丹东机场、 丹东港不足百公里。宽甸县公路总里程已达1443公里。鸭绿江边设有太平湾、河口2个国家 二类口岸。

2013年,宽甸县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304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1公里。2013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8512辆,2013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220辆。2013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周转量32017万吨公里,比2012年增长8.2%;完成货运量438万吨,比2012年增长8.4%;完成旅客周转量74899万人公里,比2012年增长3.7%;完成客运量865人,比2012年增长3.5%。

虎山长城

虎山长城位于距 丹东市20公里处,南临中朝界河鸭绿 宽甸风光 (6张) 江,隔江与朝鲜的于赤岛和古城义洲相望。虎山风景区作为鸭绿江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经过先后两期修复工程后,已建成长城主体1200多延长米,新建了栈道、索桥、人工瀑布、中朝边境“一步跨”等诸多景点和配套基础设施。

青山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青山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宽甸县北部的青山沟镇。青山沟风景名胜区距丹东市区170公里,位于宽甸的北部山区,由“ 青山湖”、“飞瀑涧”、“虎塘沟”三大景区组成。飞瀑涧景区有:青山飞瀑(辽宁省第一大瀑布)、仙女潭,潭北面山峰有抗联虎塘沟景区有:响溪、黑熊碧同石、 九曲天水、虎啸瀑、仙姑瀑、 黑龙泉、老虎背、虎穴等。

天华山风景名胜区

天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的宽甸满族自治县灌水镇北部,为长白山脉西南麓,海拔1100多米的高寒林带区,景区总面积83平方公里。有“白龙涧”、“青龙涧”、“玉龙涧”、“天华峰”、“西谷顶”、“灵光顶”六大景区。

花脖山风景名胜区

花脖山位于辽宁省东部边陲丹东宽甸县牛毛坞镇北部,坐落在国有泉山林场核心林区,花脖山主峰海拔1336.1米。

天桥沟国家森林公园

素有“天外小庐山”之美誉的 天桥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北部,与 本溪县桓仁县毗连,距县城约60公里,林区面积40平方公里,森林公园面积10平方公里。是以林海奇峰景观为主体,以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依托,是以人文景观为点缀的著名风景旅游胜地。

河口景区

河口景区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境内,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距宽甸县城56公里,丹东50公里,是鸭绿江边香格里拉景色最优美的地方,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现已开发长河岛、河口断桥和龙泉山庄三大景区。

宽甸县有 田锡忱、 左子元、 于万利、 张雪轩、栗学福、 董鄂妃、 阮国长等著名人物。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5月18日,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中华蜜蜂

中华蜜蜂是辽宁省十大优良地方品种资源,已列入国家重点保种项目。宽甸县 宽甸特产 (6张) 是本省中华蜜蜂重要产区。

柱参

柱参,全称石柱子参,产于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石柱村,其上品可与山参媲美,为园参之冠。数百年来,有“国际参市盼珍品、柱参不到不开行”之美誉。

油栗子

油栗子也是一种沙漠灌木的名称。这种沙漠灌木叶小而坚韧,雌雄异株,雄花黄色,雌花绿色;果实似橄榄大小,干燥后裂开露出1~5粒褐色的种子。种子可食,也可产出相当于种子重量一半的安定性植物油和清澈无味的液体蜡,具有抗氧化、抗腐败的作用,被广泛用于化妆品和洗发精中,也可用于防水剂、皮革软化剂、机械润滑剂,还原后还可制作蜡烛和汽车擦光剂。栽种油栗可以开拓沙漠并改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