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梅里斯区 梅里斯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历史沿革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行政区划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人口民族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地理环境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自然资源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经济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社会事业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交通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旅游景点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当地特产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风俗民情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一个市辖区是全国唯一一个市辖达斡尔族区。梅里斯达斡尔语意为“有冰的地方”,地处松嫩平原西部,嫩江中游右岸,东与 齐齐哈尔市北三区隔江相望,西与 富拉尔基区相邻。2014年4月,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辖1个街道,5个镇,1个乡 ,人口17.1万人,其中 达斡尔族人口1.2万人。是达、汉、满、鲜、回等多民族集居区,区总面积2078平方公里(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2亿元(2011年)。金代为女真族婆卢所辖地,嫩江西部归黄府路,隶属乌古迪烈统军司辖地。元朝初期忽必烈继位,改行省制,先属岭北行省后属辽阳行省。 明代,在黑龙江流域和大兴安岭地区,设置了奴尔干都指挥司及下属管理机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5张) 均受其统辖。从1403至1449年,在达斡尔族区...
详情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有5个镇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有1个农场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有1个街道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一个市辖区是全国唯一一个市辖达斡尔族区。梅里斯达斡尔语意为“有冰的地方”,地处松嫩平原西部,嫩江中游右岸,东与 齐齐哈尔市北三区隔江相望,西与 富拉尔基区相邻。2014年4月,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辖1个街道,5个镇,1个乡 ,人口17.1万人,其中 达斡尔族人口1.2万人。是达、汉、满、鲜、回等多民族集居区,区总面积2078平方公里(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2亿元(2011年)。
金代为女真族婆卢所辖地,嫩江西部归黄府路,隶属乌古迪烈统军司辖地。
元朝初期忽必烈继位,改行省制,先属岭北行省后属辽阳行省。
明代,在黑龙江流域和大兴安岭地区,设置了奴尔干都指挥司及下属管理机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5张) 均受其统辖。从1403至1449年,在达斡尔族区域先后设立了仓塔河卫、古里河卫、野儿定河卫、阿刺山卫等卫所。实行部落酋长为部署、指挥,设千户、万户、镇抚等职给予印信,由各部部长、酋长管理所部,朝廷不派官吏。
1636年,清朝统治者完全征服了黑龙江流域的达斡尔族各部。清政府对各部族采用安抚政策。仍按旧习生产、生活。各部酋长均衩朝廷命“朱录章京”即(长官之意,等同于当今的乡长)管理本部事务。顺治六年(1649年)在江西的齐齐哈(今梅里斯乡的齐齐哈村)建立了直属理藩院的达斡尔总管,扎木苏为总管,洪吉为副总管,掌有总管印信。总管统辖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及鄂伦春族的行政、军事等各项事务。康熙初年撤销达斡尔总管,达斡尔族行政事宜受宁古塔将军监督辖理。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朝廷派萨布素任黑龙江将军,改归黑龙江将军衙门管辖,后又直接受齐齐哈城副都统衙门管辖,按“哈勒”、“莫昆”氏族组成的村屯为单位被编入清朝的“八旗组织”。布特哈旗下设92个佐,其中达斡尔族39佐,鄂温克族37佐,鄂伦春族16佐。布特哈八旗又称索伦八旗,俗称“打牲部”。 乾隆八年(1743年)由齐齐哈尔地区调达斡尔官兵十二佐驻防呼兰地方。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将驻呼兰的530名达斡尔族士兵编入呼兰八旗水师营。道光年间为加强呼兰地方的防御力量,从巴尔其格(今大八旗)、呼兰额尔基(今富拉尔基)、岗根屯(今岗阿村)等地又征调120户达斡尔人到呼兰驻防屯垦。在呼兰城北建立了白旗屯、红旗屯、黄旗屯、三家子、巴莫勒等村居住,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裁撤齐齐哈尔副都统,设黑水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黑水厅升为龙江府。
民国政府在齐齐哈尔设八旗办事处,处理咨询民间事宜和原八旗组织遗留问题。梅里斯区在民国期间、日伪时期直至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达40多年归 龙江县管辖。
1952年8月18日建立龙江县卧牛吐达斡尔族自治区。
1954年9月27日后划规齐齐哈尔市领导。
1956年8月25日,撤销卧牛达斡尔族自治区,并入齐齐哈尔市郊区。
1967年12月8日,撤销郊区工委和办事处,成立郊区革命革命委员会。
1968年11月4日,郊区革命委员会与昂昂溪区革命委员会合并,仍称郊区革命委员会,驻地在昂昂溪区。
1970年3月5日,与昂昂溪区分开,又回到梅里斯驻地,仍称郊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3月10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郊区革委会名称改为梅里斯区,区所在地按城镇管理,并建立街道。5月31日,正式成立梅里斯区人民政府。
1988年7月,经民政部报请国务院批准,恢复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1956年5月,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下辖17个乡和109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7个乡是:莽格吐达斡尔族乡、卧牛吐达斡尔族乡、雅尔塞达斡尔族乡、梅里斯达斡尔族乡、杜尔门沁达斡尔乡、哈拉乡(今哈力乡)、腰库勒乡、共和乡、瑞廷乡、达呼店乡、胜利乡、大民乡、水师乡、水师营乡、哈拉乌苏乡、哈什哈乡、联合乡、榆树屯乡。
1957年1月15日,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设6个中心乡。即水师营中心乡(辖水师营、哈拉乌苏、榆树屯);卧牛吐中心乡(辖卧牛吐、莽格吐、雅尔塞);腰库勒中心乡(辖腰库勒、杜尔门沁、哈拉);达呼店中心乡(辖达呼店、瑞廷、胜利);联合中心乡(辖联合、大民);共和中心乡(辖共和、梅里斯、哈什哈)。
1958年5月,富裕县划入的勇敢乡,并入联合乡。5月19日撤销雅尔塞达斡尔族乡的建制,成立齐齐哈尔市国营雅尔塞农场。1958年末,建立华丰人民公社,下辖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梅里斯乡、共和乡、哈拉乡、哈什哈乡,并更名为管理区;卧牛吐、莽格吐两乡划归建华人民公社管辖;达呼店、瑞廷两乡及雅尔塞农场归龙沙人民公社管辖;腰库勒、杜尔门沁两个达斡尔族乡分别划归红宝石人民公社和红岸人民公社管辖;榆树屯、大民屯、水师营、哈拉乌苏四乡分别划归龙沙和铁锋人民公社管辖。
1961年10月后,梅里斯恢复郊区体制,机构名称为齐齐哈尔市郊区工作委员会和齐齐哈尔市郊区办事处,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统辖市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水利局、农机局、国营农场管理局及齐齐哈尔市周边16个农村人民公社。
1970年3月5日,梅里斯下辖梅里斯、哈拉、共和、卧牛吐、莽格吐、大民、边屯、雅尔塞、瑞廷、水师营10个农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2年,大民公社划归龙沙区管辖。
1973年,将水师营公社划给昂昂溪区领导。
1974年,边屯公社划给铁锋区管辖。
1980年,5月31日,梅里斯区管辖梅里斯、雅尔塞、达呼店、卧牛吐、莽格吐、瑞廷、共和、哈力8个乡和1个街道。
1984年1月18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哈拉乡改为哈力乡,3月13日,恢复卧牛吐、莽格吐为达斡尔族乡。12月30日,撤销雅尔塞乡的建制,成立雅尔塞镇人民政府。
1989年6月起,卧牛吐达斡尔族乡、共和乡、达呼店乡先后改乡设镇,
1990年底,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下辖4个乡、4个镇、1个街道。
1992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共辖1个街道和8个乡、镇,其中卧牛吐、莽格吐为达斡尔族镇和达斡尔族乡。
2000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辖1个街道、4个镇、4个乡。
2003年,撤销哈力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梅里斯乡管辖,乡人民政府驻梅里斯村。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辖1个街道、4个镇、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梅里斯街道、雅尔塞镇、卧牛吐达斡尔族镇、达呼店镇、共和镇、莽格吐达斡尔族乡、梅里斯乡、瑞廷乡;哈拉海农场。
2005年7月7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撤销瑞廷乡并入达呼店镇。
2011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辖1个街道:梅里斯街道,4个镇: 雅尔塞镇、 卧牛吐达斡尔族镇、 达呼店镇、 共和镇,2个乡: 莽格吐达斡尔族乡、 梅里斯乡。
2014年4月,根据黑龙江人民政府批准,梅里斯乡改设为 梅里斯镇。
2014年4月,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下辖1个街道,5个镇,1个乡,分别为 梅里斯街道、 雅尔塞镇、 卧牛吐达斡尔族镇、 达呼店镇、 共和镇、 梅里斯镇、 莽格吐达斡尔族乡。
2011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总人口17.1万人,其中达斡尔族人口1.2万人,占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人口的7%,占全国达斡尔族人口的10%,是 达斡尔族、汉族、满族、回族、朝鲜族等多民族聚集区。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地处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中游右岸,东与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隔江相望,西与龙江县接壤,南与富拉尔基区相连,北与甘南县毗邻。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总面积2078平方公里(2011年)。
嫩江大断裂贯通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和西部是 小兴安岭南麓,中部和南部为嫩江冲积平原。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少雨,夏季湿润多雨,秋季晴朗多霜冻,冬季寒冷而干燥;年平均气温3.2℃,气温较低的1月份平均为-19.4℃,气温较高的八月份平均为22.8℃;降水集中,年降雨量41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3%;日照时间较长,年平均日照为64%,日照时数为2861.9小时;无霜期为136天。
嫩江、 音河、 阿伦河和二沟河等1江3河横贯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2011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有耕地136万亩,以黑钙土和草甸土为主。草原面积60万亩,有林面积27万亩,砂石等非金属矿藏和野生中草药贮量极为丰富。
2011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22亿元,比2010年增长2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1亿元,比2010年增长18.6%;第二产业增加值7.5亿元,比2010年增长25.5%;第三产业增加值5.5亿元,比2010年增长1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590元,比2010年增长41.9%。
2011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7.9亿元,比2010年增长43.7%。其中:农业产值11亿元,比2010年增长11%;林业产值0.09万元,比2010年增长115.1%;牧业产值5.2万元,比2010年增长10,渔业产值0.06万元,比2010年增长9%。粮豆总产量485000吨,比2010年增长0.6%。
2011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畜牧业总产值完成5.2亿元,比2010年增长6.1%。2011年末大牲畜存栏7.3万头,其中,黄牛及肉牛存栏1.3万头;奶牛存栏5.8万头。2011年肉类总产量1.4万吨。
2011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工业增加值实现58337万元,比2010年增长3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3600万元,比2010年增长37.7%,实现利税总额2.19亿元,比2010年增长36.9%。
2011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亿元,比2010年增长11.8%。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21亿元,比2010年增长11.6%;住宿、餐饮业消费实现零售额0.25亿元,比2010年增长15%,其他行业零售额0.75亿元,比2010年增长11.9%。分城乡看,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39亿元,比2010年增长14.6%。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实际利用外资到位资金500万美元,比2010年增长42%。
2011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普通高中招收学生580人,比2010年增长3.6%;在校学生1710人,增长0.8%。初中招收学生1536人。增长5.4%,在校学生4707人,增长2.8%,初中入学率达99.9%。小学招收学生1492人,在校学生8461人,下降3.8%;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2011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文化馆1座,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
2011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9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个,妇幼卫生机构1个。其他卫生机构14个。卫生机构床位246张。卫生技术人员341人,村医疗机构数101个。
2011年,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业余体校1所,田径运动场1个,篮球场地42个,参加体育活动人员10.5万人次。《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城镇98.1%,农村为93.4%。
301国道、碾北省级公路、齐查市级公路在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境内交汇,并入东北公路交通网。梅里斯城区距 齐齐哈尔火车站37km,距 富拉尔基火车站16km,距齐齐哈尔民航机场33km。
森林公园
梅里斯森林公园原名 青年林场,是1956年全国第一批仿效前苏联集体农庄形式建立的青年庄发展而来的,当年知青们在风沙干旱荒原上一棵一棵种植的小树,如今已变成4660公顷的林海,成为西北部一道重要的生态公益屏障,而且成为春天踏青、夏天消暑、秋天采摘、冬天狩猎的生态休闲旅游区,先后被国家和省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青松 狩猎场、“AA”级旅游区和省级农业旅游示范区。这里南接哈拉海湿地,西邻金长城遗址,北有尼尔基斯湖,东距市中心仅有40分钟车程。
达族风情园
梅里斯达族风情园距市区二十公里。园区占地面积1000多亩,拥有草原300亩、野生渔场300亩、黄金沙滩50亩;并建有千余平方米的大型生态酒店、六套达族传统民居、多功能会议室、绿色无公害种养殖基地、达族柳蒿芽酿酒作坊;传统绿色农家豆制品加工作坊等;同时设有标准游泳池、跑马场、垂钓场、射击场、曲棍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路球场、排球场、棋牌室、台球室、乒乓球室、歌舞厅等娱乐设施。
景区建有仿古榕树大门、环周城墙、环园公路、集中供热、变电所、机井及水处理车间。园区内主体建筑有大型接待中心;综合性客服中心;达斡尔族传统特色民居院落、蒙古包式圆屋、木克楞房等的大型住宿区;达族酒楼、环保型户外烧烤、休闲饮食长廊等的餐饮区。
三岔口生态旅游园
三岔口生态旅游园位于梅里斯卧牛吐镇,东卧村和扎布哈村东南,齐查公路路南,原区财政渔场南邻,阿伦河入嫩江口交汇处,嫩江右岸。与富裕隔江相望。
园区占地面积6000亩,其中柳条通野果林4500亩,养殖水面1500亩。现有通电变压器二处,砖瓦房三间,周长5000米围栏一处,养殖场砖瓦房200平米,养殖场铁架圈舍1500平米。现养鱼场有小河口鱼池、老北江鱼池、三岔口鱼池,万河亮子鱼池,月牙泡子鱼池、平底泡子鱼池、月圆泡子鱼池、钓鱼池、通江鱼池等,有旮尔呆野果林串岗一处,有二号泵站遗址一处,有盛产黄花韭菜花的江心岛一处,有老北江野果林岛一处。
白菜沫
白菜沫也叫辣菜沫,达语叫“音讷森努咖”,是用新鲜的白菜叶和盐、青辣椒、芹菜、蒜、香菜等配料碾压成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特产 (7张) 沫,口感微辣、清香,可以当咸菜吃,还可炖菜吃,吃面条可做卤,用它可炖肉、炖豆腐、炖土豆,白菜沫炖豆腐是达斡尔族传统的名菜,制作时把白菜叶和梗分开,菜叶做白菜沫、菜梗切后拌点辣椒淹咸菜,也是达斡尔族传统咸菜,达语叫“克日切莫勒努哇”,即是咸菜可以炖炒吃,用它炖野鸡别有风味。
柳蒿芽
达语叫“苦木勒”,是达斡尔族人民喜食的传统里菜之一,在达斡尔族人们奋斗史中,“苦木勒”以其顽强的生命力陪伴着达斡尔族人度过了艰苦的岁月。“苦木勒”有明目、清胃热、泻肝火、利肾水之功能,味微苦,幼芽时鲜嫩清香,是一道传统的美味佳肴,野生天然纯绿色。柳蒿芽的吃法是幼芽时采摘,然后用开水焯一下,剁碎炖菜,可以用五花三层肉沫炖,可用排骨肉炖,可用猪苦肠炖,可用鲶鱼炖,可用云豆炖,可用土豆炖等多样做法。
荞面饸饹
荞面饸饹也是达斡尔族饮食的代表,荞麦脱粒后磨成粉,荞麦皮可做枕头瓤。荞面粉可包饺子,可烙饼,可做荞面饸饹,荞面饸饹的做法是先制作出饸饹床子来,床子中间抠一个圆洞,底部用厚铁皮钉上,铁皮上钻满筷子粗细的小眼。床子上边有一横杆,一头固定到床子上,固定的这头有横轴,做荞面饸饹时先煮开水,把饸饹床子架到锅台上,把横杆抬起,然后把和好的荞面(内有部分小麦粉筋性大一点)放到床眼里,然后向下压杆,小木头起活塞作用,用力后,面从底部小眼漏下去向粉条一样掉到锅里,煮熟后拌上各种材料做好的汤料,非常好吃。
库木勒节
达斡尔族的“ 库木勒”,即 柳蒿芽,至今己在民间相传一百多年了。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后创办了“库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民俗风情 (10张) 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
抹黑节
正月十六为 抹黑日,达语叫“阔德格·乌都日”是达斡尔族传统节日之一,也是达斡尔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达斡尔族的“阔德格·乌都日”来源于达斡尔族春节,达斡尔族视同除夕至正月十五都是春节,在春节期间阳气上升,阴气下降,阳气盛,阴气衰,人在夜间出行或儿童在夜间玩耍都比较安全,没有邪魔妖气侵扰,正月十六开始,阴气上升,阳气下降,阴阳各半,况且正月十六起,达斡尔族生产所需的活计也相继开始,再到外边或走夜道就不向正月十五前那样安全了,所以把正月十六定为抹黑日,这就形成一种娱乐活动,相互抹黑脸是相互祝愿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平安幸福,被抹上黑脸的也是意味着一年平安,抹上黑脸什么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