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翠区
乌翠区, 乌翠区历史沿革, 乌翠区行政区划, 乌翠区人口, 乌翠区经济, 乌翠区所获荣誉
乌翠区,隶属于 黑龙江省伊春市。全区共辖4个街道, 总面积1225.3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乌翠区常住人口为72259人。乌翠区地处伊春市西部,东与 伊美区毗邻,北接 友好区,南与 铁力市和 大箐山县接壤,西与 绥棱县和 庆安县接界。2020年,乌翠区地区生产总值163434万元,增速-5.5%。乌马河区名来源于境内乌马河名。原属汤原县管辖。翠峦区名源于驻地名,因过去森林茂密、山峦翠绿而得名。1928年,国民政府废道,隶属三江省汤原县。付樱和东北沦陷后,始有游猎人员进山采集山果、药材及狩猎,称“伊松甸子”。1942年,伪三江省修建南岔到伊松甸子铁路,翌年修建火车站,取名翠峦站。1945年东北光复后,隶属汤原县南岔区(第五区)。19...
详情乌翠区,隶属于 黑龙江省伊春市。全区共辖4个街道, 总面积1225.3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乌翠区常住人口为72259人。
乌翠区地处伊春市西部,东与 伊美区毗邻,北接 友好区,南与 铁力市和 大箐山县接壤,西与 绥棱县和 庆安县接界。
2020年,乌翠区地区生产总值163434万元,增速-5.5%。
乌马河区名来源于境内乌马河名。原属汤原县管辖。翠峦区名源于驻地名,因过去森林茂密、山峦翠绿而得名。
1928年,国民政府废道,隶属三江省汤原县。付樱和
东北沦陷后,始有游猎人员进山采集山果、药材及狩猎,称“伊松甸子”。
1942年,伪三江省修建南岔到伊松甸子铁路,翌年修建火车站,取名翠峦站。
1945年东北光复后,隶属汤原县南岔区(第五区)。
1948年4月,成立翠峦流送作业所。
1949年6月,成付榜境立翠峦林务所。
1950年,翠峦林务所改称翠峦森工分局。伊春森工局建立乌敏河林务分局。
1952年10月,翠峦森工分局划归伊春县第四区管辖,翌年春设置翠峦镇。乌敏河林务分局划归新设置的伊春县管辖,翌年春设置乌马河镇。
1953年7月,翠峦森工分局改称翠峦森林工业局。
1955年8月,设置乌马河区。
1956年10月,建立翠峦林管区。
1956年12月,乌马河区改为乌马河镇。
1957年伊春撤县设市后,设立海誉民市辖翠峦区。乌马河镇与乌敏河、伊春两个镇合并为伊新区,设乌马河街。
1958年11月,翠峦森工局和林管区合并,4月改称翠峦林业局,10月成立翠峦人民公社。
1960年3月,设置乌马河区。
1962年12月,乌马河区并入伊新区。
1964年8月,翠峦区人民委员会与翠峦林业局合并,实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隶属伊春特区。
1964年12月21日,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乌敏河区。区人民委员会与林业局合并,实行“政企合一”享愚笑腿的管理体制,隶属伊春特区管辖。
1966年4月14日,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撤销伊东区,并入乌敏河区。
1967年改隶伊春市,为市辖区,同年7月14日,成立翠峦区革命委员会。
1971年1月,恢复翠峦林业局党委。
1980年9月22日,撤销翠峦区革命委员会,恢复翠峦区人民政府击页钻。
1983年12月24日,省人民政府批准,将乌敏河区更名为乌马河区。
2019年6月29日,经国务院(国函〔2019〕63号)批准,撤销伊春市 翠峦区,设立伊春市乌翠区,以原 乌马河区部分行政区域和原 翠峦区的行政区域为乌翠区的行政区域。
乌翠区共辖4个 街道,分别是 乌马河街道、 锦山街道、 曙光街道、 向阳街道。乌翠区人民政府驻曙光街道曙光街保安委888号。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乌翠区常住人口为72259人。
2020年,乌翠区地区生产总值163434万元,增速-5.5%。
2021年11月25日,乌翠区询奔被授予“中驼淋欠故国天然氧吧”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