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格达奇区

加格达奇区 蓝莓之乡 黑龙江省加格达奇 加格达奇 加格达齐 加格达奇区历史沿革 加格达奇区行政区划 加格达奇区地理环境 加格达奇区自然资源 加格达奇区交通 加格达奇区人口 加格达奇区经济 加格达奇区社会事业 加格达奇区旅游景点


加格达奇区, 大兴安岭地区下辖区。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山脉东南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境内,行政隶属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管辖。 是中共大兴安岭地区委员会、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 大兴安岭军分区所在地,是大兴安岭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加格达奇区南、西与鄂伦春自治旗毗邻,东、北与松岭区接壤。总面积158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15213公顷,农业用地面积6512公顷,水域面积1476公顷,嫩江水系较大的一条河——甘河,由西向东在境内通过,区段长55公里。加格达奇区素有“林海静城”、“林海明珠”、“新兴林城”和“万里兴安第一城”之称。加格达奇,原名加格达气(加克达奇),是鄂伦春语,意为“有樟子松的地方”。据考证,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的晚期,这个区域就已有人类...

详情

加格达奇区地名网_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资料简介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介绍

加格达奇区, 大兴安岭地区下辖区。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山脉东南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境内,行政隶属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管辖。 是中共大兴安岭地区委员会、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 大兴安岭军分区所在地,是大兴安岭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加格达奇区南、西与鄂伦春自治旗毗邻,东、北与松岭区接壤。总面积158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15213公顷,农业用地面积6512公顷,水域面积1476公顷,嫩江水系较大的一条河——甘河,由西向东在境内通过,区段长55公里。

加格达奇区素有“林海静城”、“林海明珠”、“新兴林城”和“万里兴安第一城”之称。

加格达奇,原名加格达气(加克达奇),是鄂伦春语,意为“有樟子松的地方”。据考证,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的晚期,这个区域就已有人类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该地区未正式设立,只有少数 俄罗斯族人和 鄂伦春族猎民游猎,经常出现在此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该地区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的 鄂伦春自治旗。

1953年开始,国家林业部、铁道部和东北林业总局曾多次组织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森林调查和勘察设计工作。

1958年夏,以内蒙古奎勒河林业局为主体,并从绥棱、伊春等林区调入大批干部和职工,进驻加格达奇的高崖子,成立了加格达奇林业局筹备处。

1960年7月,内蒙古奎勒河林业局由大杨树搬迁到加格达奇的高崖子(东南屯),正式成立了加格达奇林业局。

1960年11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以(60)蒙民民天字第711号文件批复“同意鄂伦春自治旗所辖加克(格)达奇设置镇的建制”。镇人民委员会成立。

1964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会战指挥部,开发建设大兴安岭东北坡。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行政区一部分,黑龙江省黑河专区呼玛县全部和嫩江县行政区一部分,划归会战区。是年7月,大兴安岭林区会战指挥部在加格达奇镇成立,加格达奇、松岭两地受原国家林业部、内蒙古自治区双重领导。

1964年10月23日,呼伦贝尔盟党委、公署联合下发了(1964)党字第149 号和(1964)署办字第64号《关于将加格达奇镇移交给林业会战指挥部领导的通知》。中共鄂旗旗委和旗人委,将加格达奇镇的党政机关及其所属门,全部交给会战指挥部领导。至此,鄂伦春自治旗与加格达奇镇的隶属关系正式脱钩。

1965年1月,林业部在大兴安岭会战区设立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与大兴安岭特区政府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是年3月,加格达奇镇被并入松岭林业公司,并撤销了镇的机构建制。

1966年4月20日,由于开发森林资源,支援国家建设,国务院在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协调的基础上,以国内字115号文件批准将内蒙古自治区 鄂伦春自治旗东北部在原属地不变(属地权仍归鄂伦春自治旗)的原则下划入 大兴安岭特区。

1967年12月16日,为适应林区发展的需要,使生产指挥机关更接近生产经营施业区,城镇布局更加合理,大兴安岭特区革委会决定,将松岭林业公司机关迁往小杨气,重新组建加格达奇镇。并于1968年4月30日,正式成立了加格达奇镇革命委员会。

1970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加格达奇镇改称加格达奇区。设为大兴安岭特区首府,大兴安岭特区 行政公署所在地。

1970年4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领导。大兴安岭特区改为大兴安岭地区。原属黑河地区的呼玛县和原属呼伦贝尔盟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全建制划归大兴安岭地区管辖。

197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恢复内蒙古自治区原行政区划的通知》(中发〈1979〉42号)文件,恢复内蒙古自治区原行政区划,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鄂伦春自治旗划回内蒙古自治区管辖。但通知明确在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版图的加格达奇区和松岭区由于林业生产需要,仍归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管理,原属地权不变,税收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6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准加格达奇区为县级区建制。

2004年11月25日,呼伦贝尔市政府向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上报了《关于松岭加格达奇两地实行属地管理的请示》(呼政发〈2004〉96号)。强烈要求收回松、加两地。该市认为,大兴安岭林业开发的实质意义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已不存在,为促进该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请求自治区帮助该市收回松、加地区管理权。

(注:加格达奇区、松岭区虽由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管理,但在地理上至今仍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版图,属地权仍归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一经建立,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撤销或者合并;民族自治地方的区域界线一经确定,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变动,以保持长期相对稳定。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尊重和保障鄂伦春民族的自治权利,保证鄂伦春族自治地方的完整性,统筹地区发展, 鄂伦春自治旗、呼伦贝尔市、内蒙古自治区三级政府、委员会、人大、政协多年来多次向上级要求收回加格达奇区、松岭区两地管理权,但加格达奇区、松岭区两地作为历史遗留问题,同时涉及国有林区等问题,该矛盾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

加格达奇区共辖8个乡级行政区,包括6个街道、2个乡,分别是东山街道、卫东街道、红旗街道、长虹街道、曙光街道、光明街道 、 加北乡、 白桦乡。加格达奇区人民政府驻曙光街道景观大道。

加格达奇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大兴安岭山脉的东南坡,隶属于黑龙江省 大兴安岭地区。 地理坐标为东经123°45′至124°26′;北纬50°09′至50°35′。南、西面和鄂伦春自治旗毗邻,东、北面与 松岭区接壤。总面积1587平方公里。 加格达奇区

加格达奇地处大兴安岭余脉,山势平缓,起伏不大,属低山丘陵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丘陵分布在城区的周围,大部分平川分布在甘河南北两岸。平均海拔为472米。

平均年气温为-1.2℃,无霜期为85天至13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494.8毫米,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分明,冬长夏短。冬季气候寒冷,被称为“高寒禁区”。

加格达奇的森林覆盖率约为64%,这里山奇林秀,景色峻美,气候温和湿润,水草丰腴,施业区内林木葱郁。

嫩江水系较大的一条河—— 甘河,由西向东在加格达奇境内通过,区段长55公里。

加格达奇的主要树种有 落叶松、 樟子松、 桦树、 山杨、 柳树、 柞树、云彬等几十种林木,其中桦树蓄积量为最多。山林中土特产品有 都柿、蘑菇、木耳、 猴头、 牙格达、 刺玫果、 野生蓝莓、 红豆等。 药材有 黄芪、 党参、 五味子、 百里香、 轮叶沙参、细叶柴胡等。

加格达奇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 棕熊、 野猪、 马鹿、 狍子、 水獭、狐狸、 山鸡、 飞龙等珍奇野生动物;水产品有鲫鱼、鲤鱼、白鲢鱼、 哲罗鱼、 细鳞鱼、 重唇等。

加格达奇矿产资源有 白云石、 石墨和 沙金等,都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加格达奇是 111国道京加公路的终点,通往起点首都北京。加格达奇至 卧都河公路、 漠河至 洛古河口岸公路等。

1959年,铁路工程部门进驻大兴安岭, 加格达奇站开始施工建设。1968年8月,全站建设竣工。1969年1月1日,加格达奇站正式运营通车。1992年7月,车站随着业务量的加大,由原来的 二等站晋升为 一等站。

2012年6月19日9时50分,首航飞机平稳降落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运输机场,标志着该机场顺利通航。加格达奇民用机场是在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改扩建基础上扩建的综合机场,也是全国第一个在通用机场的基础上改扩建的民用机场。加格达奇民用机场扩建工程项目于2009年9月6日开工建设,施工队伍爬冰卧雪,突破了高寒无法施工的禁区。2011年底,机场工程全部竣工。 加格达奇机场飞行区指标4C,可使用A320、B737-700同类及以下机型,已开通哈尔滨至加格达奇至 漠河往返航线。

2008年,全区总人口15.6万人,主要是汉族,还有回族、满族、壮族、白族、 锡伯族、蒙古族、朝鲜族、 鄂伦春族、 鄂温克族、 达斡尔族、 俄罗斯族、 柯尔克孜族等1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5912人。

加格达奇林业局地处大兴安岭最南端,始建于1991年3月,辖区总面积966110公顷,下属5个林场,6个经营所,5个管护区,2个苗圃,1个国家级林木种子园和营林公司等29个基层单位。加格达奇林业局作为岭南后备资源基地,生态环境优良,拥有百万亩人工林和完善的生态资源管护措施,植被系统逐步改善,木材资源蓄积逐年递增,生态环境建设稳步前进。 多布库尔河流域已经被黑龙江省正式批准列为生态保护区。独特的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纯天然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形成了特产丰饶的资源优势。加格达奇林业局从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局出发,借助“天保工程”的强劲东风,主动提出停止木材生产,实施产业结构战略调整。

按照地委提出的“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总体思路,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逐步成了以资源管护、森林防火、营林生产为基础,以特色养殖、生态旅游、北药开发、绿色食品加工为替代产业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北药种植发展到6大类36个品种,总面积达1万多亩,已经成为大兴安岭最大的北药种植基地,有 黄芪、 灵芝等600多种品质优良的地道中草药。以黑木耳为主要种植品种的绿色食品规模不断壮大, 蕨菜、 蓝莓等野生山产品采集加工水平逐步提高。

生态旅游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国家A级旅游景点古里为中心的生态旅游景区,开发建成了 百鸟园、动物园、 森林氧吧、 多布库尔河激情漂流等一系列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

2012年,黑龙江省政府确定将加格达奇园区定位为加格达奇矿业经济产业园正式列为新增省重点产业园区,享受省重点园区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2012年加格达奇区的12个产业项目率先在全区集中大开工。2013年5月5日,加格达奇区重点产业项目开复工仪式在工业园区内举行,25个新建和续建的产业项目同时开复工。这25个产业项目中,包括省级重点推进项目3项,地级推进项目10项,加区推进项目12项。项目总投资52.03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17项,超10亿元项目1项。项目共涉及医药类项目1项,生物产业类项目5项,绿色食品类项目4项,工业类项目8项,商贸物流类项目7项。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50.7亿元,利润7.9亿元,上缴税金5.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6644个。2013年加格达奇区新开工了菊苣生物科技产业化、东方蓝莓精深加工、加格达奇新世界时尚广场、北天原林下资源生产加工基地、东岭商业街等12个新项目。

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0亿大关,完成43.6亿元,同比增长12.9%,排在各县区局第一位。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1亿元,同比增长23.8%;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24.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8亿元,同比增长3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8亿元,同比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9529元,同比增长18.9%;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6886元,同比增长17%。

2013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3个,协议投资近100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34个,新签约项目23个,在谈项目15个,在建项目34个,实际到位资金24.6亿元,9个项目实现试营业,大众4S店、林都影城2个项目开创当年引进建设当年营业的历史先河。年初就有25个产业项目开复工,其中16个项目被列为省、地重点推进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5亿元,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并不断优化,被地委、行署评为三年产业项目攻坚战第一名。建立了园区企业准入退出机制,园区《三期规划》开始实施并享受省级开发区优惠政策,入园项目从16个增加到21个,实现产值1亿元、税收650万元。对7户中小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完成投资1585万元,小微加工型创业孵化基地已开工建设,绿岛农产品物流市场被命名为省级市场牵动型创业孵化基地,规上企业由过去的2户增至5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和税金分别完成14.5亿元和3.4亿元,同比增长18.7%和34.2%,被地委、行署授予发展非公经济先进县区称号。机场开通仅一年航班就增加到4个,进出港人数超过10万人,“京—哈—加”航班又从南苑机场迁移至首都国际机场,这是一件不容易并值得骄傲的事情,尤其是“兴安旅游联盟”的成立,开启了大兴安岭东南部旅游发展新的里程碑。

从1981年到2011年,加格达奇已累计完成义务植树400多万株,完成市区植树150多万株。2012年,加格达奇人均拥有绿地面积达29.9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走在了全国前列。

加格达奇从绿化北山开始,1981年,在北山栽下的第一批小树苗,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 樟子松、 落叶松、 杨树、 柞树、 紫丁香郁郁葱葱。为纪念开发大兴安岭的铁道兵、缅怀牺牲的革命先烈,加格达奇区政府还在这里建起了铁道兵纪念碑和烈士陵园。2005年,北山公园被黑龙江省认定为 AAA级森林公园。2007年,被黑龙江省军区授予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甘河南岸的山坡多年来成了提供城市建设石料、百姓烧材、农家放牧的场地,山体千疮百孔,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大兴安岭投入800多万元,开展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攻坚战,仅全民义务栽植樟子松就达万株以上,昔日的“半砬山”又重焕绿颜。

加格达奇投资1亿多元,在城南建设了中国大兴安岭寒温带植物园。植物园集科研、科普、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栽植各类植物超过10万株。加格达奇还在甘河北岸建立了甘河生态植物园。2011年春,加格达奇启动大苗木栽植行动,驻加各单位机关干部共栽植樟子松大苗901棵,栽植果树、山丁树、白桦、稠李子、沙棘树等苗木8833株。

多年来,加格达奇先后完成了北山森林公园、甘河生态植物园、寒温带植物园、知青广场、加格达奇区第五小学后山坡、金刚寺南侧山体、五一村东侧山体、铁路新区东侧山体等绿化任务。同时,相继完成了地区老干部局、加格达奇西小河、生态家园小区等绿化工程。他们还有效治理了加格达奇城区周边“小开荒”,开展了退耕还林活动,使这些土地逐步恢复了植被,退耕还林面积达到了千余亩。

2011年,加格达奇又投资2225.5万元,完成了城区东出口、民悦园、林海路和兴安广场4个绿化工程,全年新增绿化面积23.6公顷,使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625.55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42%。

2013年主要围绕生态型花园式城市建设整体升级,重点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改造基础设施,城市总体形象大幅提升。共累计筹资22亿元,新建棚改楼房15万平方米、公租房5万平方米,配套道路9条,阳光分房4062套,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观;建设4座立交桥、3座跨河桥,改造市政道路5条,立体式的城市交通网络已经形成;节能改造楼房50栋,供暖改造110栋,维修供水管线147栋,完成供水主干线5条,新增燃气入户3000家,城市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完成绿化工程6项,栽植苗木花卉49万株,人均城市绿地面积达39.8平方米,生态型花园式中心城市的特色初步显现。

2013年,重点打造特色产业基地,美化乡村环境,农村展现出新的活力,为城镇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建成500亩蓝莓种植基地、500亩菊苣种植示范基地、50栋棚室生产基地,复耕农地670亩,流转土地2000亩,完成农民劳动力转移1340人,实现劳务收入2400万元。修建农村道路4条,改造砖房和泥草房830户,有764户农民入住城市棚户区,在加北乡建立全地区第一家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幸福村、加南村被省评为四星级村。以加北乡为示范先导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正在扎实稳步推进。

2013年,社会民生得到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程度不断提高。城镇新增就业3153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为在职职工人均月增资499元,离退休人员人均月增资408元,自来水职工人均月增资267元,环卫工人和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标准也有大幅提高,职工工资的增幅已经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同步。全面提高了城乡低保、二次医疗救助比例和孤儿生活费、“三无”老人生活补贴标准,为城乡低保户一次性发放困难补贴每人530元、门诊统筹每人500元、价调补贴每户200元,全年发放各类社会保障金1.3亿元,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曙光学校、第二小学、幼教中心等新的教学楼已投入使用,同时启动实施了加区一小、曙光幼儿园、白桦小学校舍建设项目,重点高中考取比例同比增长30%,为教育的大投入已经带来了大变化。完成了加区医院北迁与卫生监督所建设项目,医保待遇水平为全地区最高,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此外,还设立了乐满佳平价商店,实施公交票制改革,在儿童公园修建公共卫生间一座。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加格达奇区旅游业方兴未艾。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游览佳境不胜枚举。区内生态环境仍保持较为原始状态,珍禽奇兽众多,森林景色尤为迷人。从市区出发西行45公里处可到达国家重点保护文物——鲜卑祖先最初住过的旧墟石室—— 嘎仙洞景区。公元443年,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派 中书侍郎李敞来此祭祀,洞内千年前的石刻祝文清晰可辨。嘎仙洞是中国北方古代文明遗存代表之一。古里山庄、岭南山庄、生态农业园区、林田山庄等是原始森林生态游、田园风光游的主要游览景区。此外还开展了北山森林公园城市园林游、兴安文化风情游、山城城市风貌观光游、山野特产品购物游等、兴安度假村、北山公园、儿童公园、东湖公园、 铁道兵纪念碑等是主要的人为景观,年接待旅游人数达6.1万人次。

加格达奇北山公园位于城市北侧,拾阶而上登高望远尽可鸟瞰城市全貌,此处生态资源保存完好,是林区森林资源的一个缩影,山势连绵起伏且坡度平缓,伴随着林区开发建设,相继开发了一些景点,突出代表有铁道兵纪念碑、城市的重要标志物电视塔、森林氧吧、绿月桥等群众休闲娱乐场所。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位于加格达奇北山公园内,纪念碑的建立对弘扬“大兴安岭精神”和美化市区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变化坐落于加格达奇北山上,造型为两根竖立的钢轨,整体为不锈钢制成。碑前一头昂首前行的马鹿玻璃钢雕塑,高为5米。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后为介绍铁道兵开发建设大兴安岭历史的图文墙。

加格达奇 嘎仙洞位于鄂旗首府 阿里河西十公里处的嘎仙山。它本是天然的山洞,很早就存在,当地鄂伦春人都知道,并流传着许多有关嘎仙的神话。在嘎仙山南侧25米的陡坡悬崖上,赫然一个大洞,洞口张作菱形。洞内宏伟宽阔,穹顶浑然天成,高20多米,有如大厅,南北长92米,东西宽27米,足可容纳数千人。洞内幽暗深邃,神秘莫测,使人感到一种威严肃穆的恐怖气氛。1980年7月30日,深有研究、颇有抱负和毅力的考古者米文平,在自己论证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经历四探嘎仙洞,终于发现了刻于公元443年的石刻祝文,确定了嘎仙洞就是 鲜卑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