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中区

呼中区 呼中 呼中区历史沿革 呼中区行政区划 呼中区地理环境 呼中区自然资源 呼中区人口民族 呼中区政治 呼中区经济 呼中区社会事业 呼中区交通 呼中区风景名胜


呼中区,大兴安岭地区下辖区, 与 呼中林业局实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驻地呼中镇。位于中国大兴安岭 伊勒呼里山北坡, 呼玛河中上游地区,地理座标为东经122°39′30″-124°21′00″,北纬51°14′40″-52°25′00″。北与 漠河市、 塔河县接壤,南至 伊勒呼里山分水岭与 松岭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鄂伦春自治旗相邻,东与 新林区相连,西与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根河市交界。全境东西宽115千米,南北长125千米。总面积为7419.99平方千米(含自然保护区) 。 下辖 呼中镇、 呼源镇、 碧水镇、 宏伟镇四个乡镇,总人口56935人(2010年)。 呼中林业局是国家大型森工企业,木材生产居中国第二位。2018年呼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6亿元。 先后有40余项工作受到国家、国家林业局、省、地的表彰, 2010年被省授予“十佳和谐企业”称号;2012年荣获...

详情

呼中区地名网_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资料简介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介绍

呼中区,大兴安岭地区下辖区, 与 呼中林业局实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驻地呼中镇。位于中国大兴安岭 伊勒呼里山北坡, 呼玛河中上游地区,地理座标为东经122°39′30″-124°21′00″,北纬51°14′40″-52°25′00″。北与 漠河市、 塔河县接壤,南至 伊勒呼里山分水岭与 松岭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鄂伦春自治旗相邻,东与 新林区相连,西与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根河市交界。全境东西宽115千米,南北长125千米。总面积为7419.99平方千米(含自然保护区) 。 下辖 呼中镇、 呼源镇、 碧水镇、 宏伟镇四个乡镇,总人口56935人(2010年)。 呼中林业局是国家大型森工企业,木材生产居中国第二位。

2018年呼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6亿元。 先后有40余项工作受到国家、国家林业局、省、地的表彰, 2010年被省授予“十佳和谐企业”称号;2012年荣获国家级森林防火先进单位,2015年被评为全国 文明单位称号 。2015年注册“ 中国最冷小镇”标识 。

贞观四年(630年)归 平卢节度使管辖。 呼中区 (6张) 长寿元年(692年)归西各 招讨司管辖。

金朝(1115年)属蒲与络万户府管辖。

元统三年(1215年)为萨哈尔家庭的世袭封地。

永乐九年(1411年)归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出万山卫管辖。

清朝(1644年)归 盛京总管辖统辖。顺治十年(1653年)改归宁古塔昂帮章京管辖。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划归 黑龙江将军统辖。后来改由瑷珲副都统,库玛尔路协领直接管辖。

民国三年(1914年)把呼玛设治局改为呼玛丁等设治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65年划归林业部 大兴安岭特区。

1968年4月成立呼中区革命委员会。

1981年7月改称为呼中区人民政府 。

截至2014年,呼中区共辖4个镇,分别是呼中镇、碧水镇、呼源镇、宏伟镇。呼中区人民政府驻呼中镇中新大街 。

呼中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 大兴安岭 伊勒呼里山北坡, 呼玛河中上游地区。北与 漠河县、 塔河县接壤,南至伊勒呼里山分水岭与 松岭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鄂伦春自治旗相邻,东与 新林区相连,西与 呼中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额尔古纳左旗 根河市交界。地理坐标为东经122°39′30″-124°21′00″,北纬51°14′40″-52°25′00″。全境东西宽115千米,南北长125千米。总面积为7419.99平方千米(含自然保护区) 。 呼中区

呼中区四面环山,中部为 呼玛河河谷,西南部多高山竣岭,东北部多丘陵河谷,形成同西南向东北拔逐渐降低的 地貌特征。

呼中区位于 欧亚大陆多年冻土的南缘,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寒冷湿润。年平均气温-4.3℃,绝对最低气温-52℃,绝对最高气温32℃。年平均降水量为497.7毫米 。

2010年,呼中区森林覆盖率为89.3%,活立木蓄积3970万立方米,树种以 兴安落叶松为主,约占80.6%,树种有 落叶松、 樟子松、 白桦、 杨柳、 云杉等。 都柿、 红豆、 山野菜、兴安灵芝、 黄芪等600 多种山野果和珍贵药材以及野生 猴头蘑、 桦树蘑、油蘑、 黑木耳等食用菌 。

2010年,呼中区有50多种野生动物生长于此,驰名中外的 飞龙鸟等近百种飞禽栖息林间。林中有 马鹿、 紫貂、 獐子、 花尾榛鸡多种野生动物,其中有马鹿、紫貂、 水獭、 猞猁、 棕熊、獐子等10种国家级保护动物 。

呼中地处世界有色金属矿产德尔布干富矿带中部,地下蕴藏着 氧化铁红、 麦饭石、铜、钼、铅、锌等多种矿藏。2010年,已探明的有麦饭石、大理石、 莹石、粘土、 陶粒页岩、 泥炭土、 膨润土、铜、钼、铅、锌、铁、金、银等多类矿种,其中 针铁矿、 氧化铁(铁红)含量高达90%以上 。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呼中区总人口44546人,其中: 呼中镇23826人, 碧水镇12000人, 雄关镇8632人, 苍山镇6369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区总人口56935人 。

2010年,呼中区有12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6.5%以上,蒙古、回、满、达斡尔、朝鲜等民族,占总人口的3.5%左右。

区委和政府领导
  
区委书记 李 军
区委副书记、区局长 刘少义
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董义
区委常委、副区局长、政法委书记 刘福军
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 张瑞杰
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 张海权
区委领导资料来源
区长 刘少义
常务副区长 刘福军
副区长 张春风
副区长 张霞
副区长 张平峰
区政府领导资料来源

美丽呼中 (6张) 呼中区是政企合一的单位。呼中林业局是中国大型工业企业,木材生产居全国第二位。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9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904万元,较2013年增长73.5%。 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563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8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7647元。2012年呼中区的GDP总量8.37亿元,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41.3:18:40.7。

2014年,呼中区林业局将人工抚育野生蓝莓4万亩,力争红豆、蓝莓允收量突破4000吨,实现收入6000余万元;养殖黑木耳700万袋,松杉、灵芝300万袋,实现产值7000余万元;新增珍贵毛皮动物养殖户20余户,狐、貂存栏16万只,产值实现1.3亿元;生猪存栏1万头,推动山羊、鹿、冷水鱼、家禽等特色养殖业实现新突破,特色养殖总产值力争实现1.6亿元。全力打造北纬53°、育英百联两个寒地食用菌产业园区,建成容纳200栋食用菌大棚的吊袋木耳栽培基地及年产400万袋以上菌包加工基地2个 。

2014年,呼中区推进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对现有的4家林产工业企业进行了清产核资,利用租赁的形式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完成了事业单位合并,将燃料公司并入到供暖公司,年节约各项费用60万元。同时不断发展接续产业项目,加速矿产开发,目前已圈定铅锌矿体92条、铜钼矿体44条、铁矿体11条、银矿体2条;已探明铁资源储量400万吨,铜资源量15000吨、银200吨;铅、锌、铁远景储量有望超千万吨,部分区域内钼含量超过工业品位10倍以上,有望探明大矿。

2014年,呼中全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共有1353户,有1400余户、近4000人直接从事黑木耳养殖。

教育

呼中全区已有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4所,技工学校1所。全区设有托儿所、幼儿园10个,学龄前儿童已基本入托。

医疗卫生

2014年,呼中镇设有职工医院;呼源镇碧水镇卫生院。此外各林场还有卫生所19处。区内设有妇幼保健站1处。

邮电通信

呼中全区现已开通6000门程控电话。可通往全国和世界各地。

林碧铁路于1970年7月建成通车, 加格达奇区通往呼中区只有280公里路程,火车却需要运行7.5个小时,是呼中区惟一一条通往外界的火车,2014年7月20日客运部分停运。公路有呼林公路,修建了单行道的水泥路面,大客车需要运行4个多小时,尽管修建了较窄的水泥路面公路,但是比以前的砂石路面来讲大大改变了林区的交通环境。

呼中区境内,有中国最北的 黑龙江呼中国家森林公园、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海拔最高的苍山石林,中国最北的氡泉,中国北极第一峰 大白山、 呼玛河源头漂流、 水帘洞等旅游景点景观。

呼中区在 大兴安岭地区首先建成了老知青纪念馆,逐步将其作为呼中区开发建设史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以建设。

苍山石林风景区位于黑龙江省 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的南部,位于 呼中 林业局 苍山 林场东南6千米处山顶的一片密林中,由一块块硕大的花岗岩聚集成峰。

呼中风光 (5张) 大白山旅游风景区位于 大兴安岭呼中区 呼源镇西南12千米处,海拔1528米,是大兴安岭北段的最高峰。在大白山的最顶端,有一处防火瞭望塔,凭塔远眺,莽莽兴安岭尽收眼底。大白山风景区现已建设旅游公路10千米,公路两侧有碎石坡、旱地莲花、孔雀开屏、山泉和暗河等特色森林景观。

冬日呼中 (4张) 提阳山风景区位于 呼中镇北30千米外,景色秀美,主要景“ 仙女峰” 主峰距地面约200米,不论是远处观望,还是近处直观,都似亭亭玉立的少女脚踏云端,手拎花篮。在主峰右侧距地面150米有6座山峰相连,像是6位天仙手挽着手在眺望山下一片开阔的农牧场, "仙女平台" 在主峰左侧距地面近80米有一块供游人休闲宽达35米的“仙女平台”,从这里可顺山而下到 呼玛河上去飘流,也可垂钓。到了冬季,游人可拿起雪具或是坐上马耙犁,穿越莽莽林海雪原。

一亿多年前,呼中区 火山爆发,方圆数千米内,地上流淌着火山口溢出的滚烫的酸性 岩浆,空中不时落下喷射的碎石和火山灰,形成了流纹质角砾凝灰质熔岩;同时因地壳运动,经几千万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和水流冲刷,“ 蘑菇石”周围的岩石因不如“蘑菇石”坚硬被渐渐剥蚀掉,只剩“蘑菇石”矗立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