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区

玄武区 玄武 玄武区历史沿革 玄武区行政区划 玄武区地理环境 玄武区人口 玄武区经济 玄武区政治 玄武区交通运输 玄武区社会事业 玄武区历史文化 玄武区风景名胜 玄武区荣誉称号


玄武区是 南京市的中心城区,是国家重要的科研、电子、信息、文化、商务中心,华东地区现代服务业基地,是南京市委、市政府及众多省、市直机关所在地,也是 东部战区、东部战区空军等部队首脑机关所在地。玄武区建区始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源于民国时期的第一区,因“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 玄武湖位于境内,故名玄武区。玄武区是东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等 六朝皇宫、明朝 南京故宫、太平天国 天王府、中华民国 总统府的所在地,有 中山陵、 紫金山、 鸡鸣寺、 明孝陵、 明城墙等历史文化遗存,具有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独特风貌,是南京旅游景点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玄武区有 东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等9所高等院校和中科院南京分院、江苏省农科院等22家科研院所,集中了江苏省近1/3的“两院”院士和南京市一半左右的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中国...

详情

玄武区地名网_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资料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介绍

玄武区是 南京市的中心城区,是国家重要的科研、电子、信息、文化、商务中心,华东地区现代服务业基地,是南京市委、市政府及众多省、市直机关所在地,也是 东部战区、东部战区空军等部队首脑机关所在地。

玄武区建区始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源于民国时期的第一区,因“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 玄武湖位于境内,故名玄武区。玄武区是东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等 六朝皇宫、明朝 南京故宫、太平天国 天王府、中华民国 总统府的所在地,有 中山陵、 紫金山、 鸡鸣寺、 明孝陵、 明城墙等历史文化遗存,具有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独特风貌,是南京旅游景点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玄武区有 东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等9所高等院校和中科院南京分院、江苏省农科院等22家科研院所,集中了江苏省近1/3的“两院”院士和南京市一半左右的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的 南京博物院、亚洲第四大图书馆的 南京图书馆以及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的 紫金山天文台均位于境内。

截至2017年,玄武区下辖7个街道,59个社区,总面积75.46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750亿元,常住人口60.02万。

玄武区管辖范围上溯,战国时区境为 金陵邑辖地。

秦、汉时,今区境南部属秣陵县,北部属江乘县,先后隶属会稽郡、鄣郡、 丹阳郡。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县,区境南部属之,同时废江乘县改设典农都尉(相当于县一级的民屯政区),区境北部属之,均隶属丹阳郡。

西晋 太康元年(280年),复改建业为秣陵县。太康二年(281年)(一说为太康三年)分秣陵秦淮河以北置建业(次年又改称建邺)南为秣陵县(见《建康实录》、《晋书·地理志》)。建兴元年(313年),改建邺为建康,区境为建康和江乘辖地,直至陈朝末年。

隋朝统一南北后,将建康、秣陵、江乘等县及 侨置郡县并为江宁一县。此时,区境属江宁县,隶属 蒋州。

唐上元二年(761年),改江宁为上元县,至清末区境均属上元县。

民国元年(1912年),临时政府废上元、江宁2县,置南京府,区境属南京府。民国2年,撤南京府,以旧上元、江宁二县复置江宁县,区境属江宁县。民国16年,改江宁县城区为南京市,区境属南京市。

民国二十年(1931年)3月,实行京市自治,全市划分为21个自治区,分区筹办,但进展迟缓。后重新划分为8个行政区,今玄武区为第一区,设区公所。区界以中山路以东,中山门以西,九华山以南,中山东路以北为区域范围。面积8.85平方公里。

民国二十二年(1933)3月,南京城区区划格局基本奠定,划分为8个行政区划单位,为区级建置之始。当时,玄武区为第一区,区公所设廊背后4号。汪伪时期,玄武区分属第三区时,区公所设 珠江路。分为12坊:丹凤坊、吉兆坊、碑亭坊、汇文坊、光华坊、大光坊、御史坊、复成坊、英威坊、太平坊、如意坊、珠江坊。坊以下设保甲,共125保,1386甲。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9月,省市划界,南京市区域扩大,将原属江宁县辖地的孝陵卫地区划归南京市,建立孝陵区,为第十区(乡区), 燕子矶区为第九区(乡区)。今区境内 孝陵卫街道地区和玄武湖街道的仙鹤门行政村(仙鹤乡),属孝陵区。中山陵园区域属国民政府直接管辖。今 锁金村街道、 玄武湖街道(仙鹤门除外)和 红山街道地区属燕子矶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以新街口为中心,城东南、西南、东北、西北4片,分别划为第一、二、三、四区。原一区分属第三区。区境以中山东路之北分界,西沿中山路、 中山北路至挹江门止,北从挹江门沿城根经 和平门、 玄武门、太平门至中山门北侧。民国28年1月,重新划分区界,将 玄武湖全部划入第三区;孝陵区改称 孝陵卫区。民国31年4月,增设城区自治实验区,郊区以燕子矶为乡区自治实验区。今区境北极阁(北极坊)、玄武门(玄武坊)地区为城区自治实验区辖地;锁金村、玄武湖(仙鹤门除外)、今红山街道地区,为燕子矶乡区自治实验区辖地。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恢复抗日战争前第一区建置,废除汪伪时所设坊一级区划,辖区则向中山东路以南、逸仙桥以东一带扩展,在区以下推行保甲制度,恢复原一区建置,区公所设于珠江路442号,下设36个保892个甲。同时,太平门至中央门城墙以外玄武湖地区划出,改属第六区。今区境的锁金村、红山、 玄武湖街道和孝陵卫街道,仍分属燕子矶和孝陵卫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第一区设35保,793甲。民国38年3月,第一区区公所驻珠江路236号,下设36保,892甲。

1949年6月24日, 南京市人民政府下令解散民国时期在区内建立的36保892甲组织,废除保甲制度,在未建立新的基层组织之前,由区人民政府与公安派出所直接在居民中开展工作。

解放初期,沿用第一区建置称第一区人民政府。1950年6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重新划分城郊区。区境以旧一区为基础,划出中山东路以南,逸仙桥以东地区,增加原属旧六区的中央路以东、玄武门以南地带及玄武湖之全部,又增加原属旧十区的 岗子村至太平门以西地带,建为新一区。原九区改为八区,今红山、锁金村街道地区和玄武湖街道部分地区改属新八区。原十区撤销,以原辖区内的中山陵园及周围地区新建中山陵园区,今孝陵卫街道地区和玄武湖街道部分地区,改属 中山陵园区。

1951年5月,区内开始建立居民委员会,在区政府派驻各派出所的民政干部指导下,协助政府开展工作。

1955年6月,第一区人民政府改称第一区人民委员会。1955年8月,第一区改称玄武区,第八区改称燕子矶区,中山陵园区名称不变。今区境分属玄武区、燕子矶区和中山陵园区管辖。

1955年9月,玄武区成立 新街口、 大行宫、香铺营、 四牌楼、丹凤街、玄武门、太平门、太平桥8个街道办事处,作为区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办理区政府交办的事项,指导玄武区65个居民委员会的工作。

1957年10月,香铺营街道办事处撤销,所属居民委员会并入新街口、 丹凤街、四牌楼3个街道办事处。

1958年11月,4个郊区建制撤销,合并为“大郊区”,今区境原属中山陵园区和燕子矶区的地区,划归郊区管辖。

1960年4月,街道办事处合并改建为新街口、丹凤街、梅园新村3个分社;5月在市级机关及周围单位单独成立北极阁分社。5月7日,成立玄武人民公社。公社和分社均实行政社合一。65个居民委员会合并为19个街道委员会。

1960年9月,撤销“大郊区”,原郊区的 龙潭、十月、紫金山3个 农村人民公社,划归玄武区管辖。

1961年,改新街口、丹凤街、梅园新村3个分社为3个街道办事处,19个街道委员会也调整为54个居委会,从此政社分开。1961年6月,玄武区兼辖郊外 栖霞镇(包括摄山)、孝陵卫镇和龙潭镇。1962年8月,人民公社、分社撤销,恢复新街口、香铺营、 梅园新村(原大行宫)、太平门、丹凤街、四牌楼、玄武门7个街道办事处。

1962年7月,市郊区办事处成立,原郊区3个人民公社及3个镇复划归市郊办。8月玄武人民公社消失,恢复玄武区人民委员会。

1963年4月,恢复设立燕子矶、 栖霞、雨花、 江东、陵园5个郊区建制。市郊农村人民公社复由各郊区管辖。7月,陵园区(辖紫金山人民公社和孝陵卫镇)改称中山陵园区。

1965年5月,5个郊区合并为雨花台和栖霞2个区,中山陵园区划归栖霞区管辖。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967年1月各街道相继被夺权致瘫痪,后由军代表实行军管。3月,玄武区改称要武区,实行军管,称南京市 军事管制委员会要武区分会。

1968年3月,各街道成立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同年8月,将7个街道革命委员会合并为长江路、梅园新村、丹凤街、太平门、要武门5个街道革委会。

1968年3月,成立要武区革命委员会,1973年11月,改称玄武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1月,经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南京市成立 钟山区,将紫金山公社、马群公社、玄武湖公社、孝陵卫镇和陵园管理处划归钟山区管辖。

1975年4月,撤销钟山区,原辖地改归栖霞区管辖。

1978年9月至10月,撤销街道革委会,恢复原7个街道办事处。

1980年9月,玄武区革命委员会复称玄武区人民政府至今。

1980年12月,因后宰门住宅小区建成,入住人口增加,将原太平门街道办事处撤销,改为后宰门和兰园2个街道办事处。

1984年2月, 小市镇的 韶山路、玄武新村两个居委会和玄武湖大队、岗子村、 新庄村等地段(包括 南京林业大学、锁金村),从栖霞区划归玄武区,玄武区面积扩大到17.5平方公里,锁金村地区划归玄武区管辖后,又增设锁金村街道办事处,使玄武区街道办事处增加到9个。

1987年12月,新街口与香铺营街道办事处合并为新街口街道办事处,丹凤街与四牌楼街道办事处合并为丹凤街街道办事处。

1995年4月,全市区划调整,将原属鼓楼区的中央路东侧的廖家巷、大树根、后大树根、中央门4个居委会划入玄武区;将玄武湖镇、孝陵卫镇(苜蓿园、 后庄村除外)以及 小营、红山、藤子3个行政村和伊刘苗圃、中山陵园风景区,从栖霞区划归玄武区管辖。至此,玄武区面积达80.97平方公里,成为当时南京市面积最大的城区。

1996年3月,在3个行政村领辖范围设立红山街道办事处。同年12月,撤销孝陵卫、玄武湖镇建制,改设孝陵卫街道办事处和玄武湖街道办事处。

1999年,玄武区共10个街道办事处、128个居民委员会、23个家属委员会、12个村民委员会。

2012年,将梅园新村街道北京东路以北的公教一村社区和后宰门街道龙蟠路以北以西的辖区部分(太平花园小区)划归玄武门街道管辖,将调整后的梅园新村街道与后宰门街道合并设立新的梅园新村街道。调整后,玄武区辖7个街道: 梅园新村街道、 新街口街道、 玄武门街道、 锁金村街道、 红山街道、 孝陵卫街道、 玄武湖街道。

截至2017年底,玄武区下辖7个街道,59个社区。区政府驻 梅园新村街道珠江路455号。

街道名称 街道驻地 面积 ( km² 人口 (万) 下辖社区
梅园新村街道 汉府新村62号-1 8.1 10.9 梅园新村、大行宫、花红园、大影壁、东南大学、兰园、北安门、富贵山、佛心桥、半山园、清溪路、太平门
新街口街道 大石桥19号 2.6 12 香铺营、长江路、北门桥、唱经楼、大石桥、成贤街
玄武门街道 天山路5-2号 5.6 5.49 百子亭、台城花园、天山路、高楼门、大树根、廖家巷
锁金村街道 锁金村67号 6.0 6.5 锁一、锁二、锁三、锁四、锁五、紫鑫城、南林大、新庄
红山街道 月苑南路2号 6.9 4.9 营苑、墨香山庄、月苑、红山、曹后、北苑、藤子、红山公园、阳光嘉园
孝陵卫街道 罗汉巷119号 31 10 小卫街、孝陵卫、晏公庙、钟灵街、农科院、沧波门、铁匠营、康定里、南农大、南理工、银城东苑、余粮村、沧波村 、盛和家园
玄武湖街道 板仓街98号 11.6 6.9 板仓、花园路、蒋王庙、樱铁村、樱驼花园、东方城、聚宝山、仙鹤门、仙居雅苑

玄武区位于 南京市主城中部,面积75.46平方公里,东至仙鹤门、大朱庄、马群,与 栖霞区、 江宁区交界;南至 中山东路、出 中山门、至 沧波门( 苜蓿园、后庄除外),与 秦淮区为邻;西至中山路、 中央路全线,与 鼓楼区隔街相望;北至 东井亭、 仙鹤门一线,与栖霞区连接。

玄武区

玄武区东北部地势雄伟,山环水绕,地处中纬度地区,绿化覆盖率达58%以上。

玄武区境内岗地多分布于卫岗至孝陵卫一带,均属黄土岗地。著名岗地有孙陵岗(梅花山),位于 中山门外 明孝陵御河桥南侧。因三国时吴大帝孙权与夫人步氏葬此,故名。又因岗上多梅花,名 梅花山。海拔约55米,基底由白垩系上统浦口组紫红、灰紫色砾岩构成,上覆下蜀黄土。遍山栽种梅花,是踏青赏花佳地。1983年被列入新 金陵四十景的“梅岭暗香”即指此处。

海拔400米以下的低矮石质山地,分南、北两线分布在区内。南线为钟山余脉由东向西排列;北线为与栖霞区交界处分布的诸山。区内丘陵虽成线状分布,但都是独立的山体,海拔高度都在100米上下。

富贵山位于 太平门内,隔城墙与 紫金山西麓余脉龙脖子相接,古称龙尾坡。海拔86.1米,东西长约1公里,南北宽约300米,面积不足0.3平方公里。山体由浅灰色含砾 长石石英砂岩所构成,山上树木茂盛。

九华山原名 覆舟山,又名龙 舟山,以山体犹如一只倒置的木船而得名。南朝初年,因此山下临玄武湖改称 玄武山。后来因在 山南建有 小九华寺,俗称 小九华山,现通称九华山。位于太平门内侧,东接富贵山。山体狭长,山势略呈弧形,弧口朝南,由石英砂砾岩和页岩构成。面积不足0.3平方公里,海拔61米。

北极阁原名 鸡笼山,因山势浑圆,形似鸡笼而得名。明初,山上建有 钦天监 观象台,故又称钦天山。清初,山上重建北极阁后,俗称北极阁。山体由石英砂砾岩、砂岩构成,北麓有小片火山 喷出岩。面积约0.3平方公里,海拔60米,是市区中部的重要制高点。山顶建有气象台(中国最早的气象预报机构)。古为皇家华林园,有 鸡鸣寺等名胜古迹。1990年辟为开放型 文化公园,称北极阁公园。

红山位于中央门外曹后路北侧。红山,本六朝胜地大壮观山,因陈武帝在此阅武,建“大壮观”于山上而得名,又因山体由红色砂岩构成,称红土山,现俗称红山。由大红山、小红山、放牛山、和尚山等山头组成,面积约0.5平方公里,主峰大红山海拔78.9米。民国时为荒野丘岗。解放后,植树造林,山林葱笼,现为 红山森林动物园所在地。

朝阳山位于岔路口西北侧与栖霞区交界处。因半山腰有朝阳洞,洞内有石佛,山以洞得名。山体略呈向南开口的弧形,由砂岩和粉砂岩构成,海拔123米。

聚宝山位于 岔路口村北侧与栖霞区交界处。山上可开取石料、硫矿,土质较肥,树木茂盛,故名聚宝山。西南—东北走向,山体呈椭圆形,长0.7公里,宽0.5公里,由石灰岩构成,海拔124.3米。

杨坊山位于东杨坊东北与栖霞区交界处,山以村得名。东西走向,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0.7公里,海拔109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山上遍植松树。

李山脚山位于环陵路 下五旗侧。相传此山是古时小 秦王挑来的,后被 李姓占有,故名。海拔82米。

狮子山位于仙鹤门西北。传说明朝时山上有一座石狮子,故名。山体低矮浑圆,海拔53米。

玄武区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特点。南京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地区。每年初夏,受锋面雨带影响,南京进入梅雨季节。梅雨过后,天气晴燥,常会形成伏旱。

玄武区地域面积80.97平方公里,其中涉农面积9600亩,属仓波门地区地势较低,有河道27条54公里(其中市政公用局下拨经费的有25公里,无主河道29公里);排水窨井、雨水井12037座,排水管道157公里;泵站5座;水库2座。排水系统主要有四大水系:

北面的蒋王庙沟和 唐家山沟。该系统由北向南经情侣园流入玄武湖,从神策门出玄武湖,经西北护城河向西流入鼓楼区护城河,是该区玄武湖以北地区的主要排水通道。

南面的友谊河和卫桥沟。该系统由北向南经秦淮区流入运粮河,是中山门至 孝陵卫沿线地区及中山陵的排水通道。

东面的百水河和运粮河。该系统由北向南经秦淮区流入 秦淮河,是玄武区市郊马群、余粮、五百户等地区的的主要排水通道。

西面的内秦淮河。主要由珍珠河、玉带河、香林寺沟、 清溪河等河道汇聚于竺桥,向南经秦淮区流入秦淮河。玄武区城市排水系统的水主要经这个系统排出。

截至2017年末,玄武区常住人口60.02万人,户籍人口47.75万人。

玄武区形成了以科技信息业、文化旅游业、商贸商务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格局。2011年玄武区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55.81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23亿元,同比增长17.2%。

2012年,玄武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4.80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2.7%;其中三产增加值完成388.33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3.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4.71亿元,同口径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6亿元,同比增长1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55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完成 113亿元。

2017年,玄武区地区生产总值750亿元,同比增长9%;财政总收入迈上百亿台阶,达到11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8亿元,直比增长22.3%,同口径增长10.8%,税收占比达94.2%。

玄武区属于城市中心区域,已全部 城市化,无第一产业。

明清时期,今区境 孝陵卫一带丝织业已较发达,生产的“卫绒”负有盛名。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在区内设有中央无线电器材有限公司南京厂(南京无线电厂前身),为第一家近代电子企业。区内私营工厂和手工业作坊有所发展,特别是林森路(今 长江路)、 珠江路、 中山路南段一带的机器制造业约占全市私营机器制造业的51%。从事粮食、木材加工和建筑机械、汽车、医疗器械、印刷机械、衡器等零配件修理或制造的私营企业近30家,职工600余人。

建立新中国后,区委、区政府在组织居民开展生产自救的同时,对私营工厂和手工业加强了扶持和引导,使其有了新的发展。据1954年调查统计,共兴办生产自救组织242个;私营工厂发展到219家,职工2831人;手工业有印刷、皮革、木器、竹器、丝织、黑白铁等45个门类。1956年,对私营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除区管的第二机械厂、第三机械厂、铸造厂、锅炉厂、袜厂、白敬宇药厂、前进印刷厂等7个公私合营工厂外,其余私营厂全部按行业并入市属公私合营厂。

金融

清朝末年,玄武区辖域内 北门桥一带即有钱庄存在。民国时期,有钱庄、典当等民间金融业多处。民国12年(1923),区域内始有银行机构。此后,又相继出现城市信用合作社、保险公司等机构。至解放前夕,区域内有官、商办银行机构21家,城市信用合作社5家,保险公司5家,钱庄1家,典当业5家。

解放后,金融业由中国人民银行统管。区内设有该行多家分支机构。1984年后,中国人民银行专司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对企业、单位和个人办理存贷款业务。该行在区内各分支机构统归新建立的市工商银行管辖。自1984年起,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等国家专业银行相继成立或恢复南京分行,并在区内设分支机构。90年代后,中信实业银行、华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南京商业银行等在区内设有分支机构。1999年,区内设有各银行分支机构101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4家,信托投资公司5家,证券公司及营业部11家。

商业

玄武区境内的商业活动历史悠久,据南朝《宫苑记》载:“宋武帝永初中立北市,在大夏门外,归善寺前”。归善寺旧址在今北极阁东南麓。当时佛教盛行,寺庙前人烟稠密,是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北市,在当时属“大市”,是综合性的商品交易市场。明代,今区境北门桥至 估衣廊一带,店铺林立,商旅云集,是繁华的商业区。延至清代,由于战事频仍,市场多遭破坏,商业逐渐凋敝。民国时期,商业一度振兴。

20年代,区内主要商业区在鱼市街至北门桥一带,这里各类商店鳞次栉比。据史料载,这一地段的商业服务业门类齐全,有百货业、中药业、酱园业、茶叶业、浴室业、茶馆业、衣庄业、旅馆业等。此外尚有相当数量的鸡鸭店、香烛店、花席店、米店等。20年代末,中山路与 中山东路开通,区内商业又向这一地段发展。至民国24年(1935)区内共有各类商店2785家,主要分布在 大行宫、洪武街(今 珠江路)一带。民国26年日军侵占南京后,市场十分萧条。抗日战争胜利后,区内市面逐渐恢复,并逐渐形成华东运动器具公司、李顺昌呢绒服装店、冠生园食品店、大三元酒家、老广东菜馆、又新池浴室、正章洗染店、曲园酒家、中央饭店等一批名店。

2017年,玄武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9亿元,同比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亿元,同比增长10%。

服务业

2017年,玄武区服务业增加值743亿元,同比增长11%;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23.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外贸出口210亿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2.9亿美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9.4%,继续列全市首位。金融服务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商贸流通业、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19.8%、15.8%、15.8%、8.9%。2017年新增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企业391家,其中5000万元以上企业42家,亿元以上企业14家,哈姆雷斯中国总部等3家优质总部企业落户玄武。新增规上企业104家,苏宁易购、赛特斯入选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企业。新增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3家,总数占全省的1/4,全区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1200亿元。

截至2017年底,玄武区境内有 312国道、 沪宁高速公路、 宁杭公路、 南京绕城高速公路等穿境而过。此外, 南京汽车客运站和 南京长途汽车东站均坐落在玄武区境内。

截至2017年底,玄武区境内有 南京站, 京沪铁路、 宁芜铁路、 宁西铁路、 宁启铁路、 沪宁高铁穿境而过。

截至2017年底,玄武区境内有4条地铁线路。

玄武区境自古至今教育繁荣。三国时,孙吴黄龙二年(230)即诏立国学。此后,历代王朝在区域内大力兴办教育,其机构有国学、府学、书院、学塾(通称旧学),绵延千余载,直至清末。

玄武区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了全省近1/3的“两院”院士、56名“千人计划”专家,珠江路科技街3万多从业人员中,就有本科以上学历的1万余人,硕士以上学历的2000多人,相当于一所大学的规模。玄武区也是唯一囊括省级教育工作所有“先进”称号的区,中考成绩连续11年全市第一。

科研院所: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 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紫金山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4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主要中学: 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孝陵卫初级中学、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 南京市第九中学、 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等

主要小学: 北京东路小学、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等

职校: 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等

玄武区科技事业源远流长,基础雄厚。上溯1500多年前,南朝宋元嘉年间,在鸡笼山顶建“日观台”,为南京最早的观象机构。南齐永明六年(488),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在今九华山下乐游苑研制成“水碓磨”。区内还先后建立儒学馆、玄学馆、士林馆及书院等教育与学术研究机构。

明洪武十八年(1385),在鸡笼山建起国家天文台,称钦天监观象台。台内所设日月食仪、浑天仪、简仪等天文仪器,是中国最早的天文仪器,至今仍具科研价值。明代,建于区内的国子监,不仅是当时国内最高学府,也是学术研究机构。

2017年,玄武区新集聚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2人、国家“万人计划”人才1人、省“双创计划”人才6人、“创业南京”英才计划人才61人。众创空间新增国家级1家、省级6家,全区拥有市级以上众创空间25家、5.7万平方米,集聚在孵团队超过300个。引进和培育科技型企业超过100家;新增新三板上市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省民营科技企业各21家。

文博场馆: 南京博物院、 南京图书馆、 金陵图书馆、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紫金山天文台、 南京国际展览中心

玄武区自古以来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东晋时训诂学家、诗人郭璞的大量著述,东晋末年谢灵运等人的山水诗,南朝齐梁时范缜所著《神灭论》,梁代萧统(昭明太子)所编《文选》,刘勰所著《文心雕龙》,宋代名相王安石的诗文,明代胡正言的《十竹斋画谱》,由解缙、姚广孝等人所编的《永乐大典》,以及近代傅抱石、林散之的书画,周琪、萧娴的书法等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至于历代文化名人如李白、苏轼、萨都剌、郑燮、曹雪芹、鲁迅、柳亚子、郭沫若等在区域内留连山水,凭吊古迹或以区域内的生活为素材而创作的诗文著作更不知凡几。

民国时期,区内社会文化事业日渐发展,各类民众文化设施逐渐增多,在区内建有图书馆、美术馆、影剧院、游艺场、说书茶社等。新闻出版业也有较快发展,区内有多家报社、杂志社与通讯社。民国26年(1937),日军侵占南京,区内市民文化活动受到影响,文化市场萧条。抗日战争胜利后,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区内文化活动得到恢复。

明代区域内书刊出版业已较发达。民国时期,新闻出版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区内先后兴办官民办报社10多家(解放前夕尚余10家),通讯社5家,空军广播电台1家。解放后,各中小学、街道、乡镇普遍建有有线广播站、室。1979年以后,电视逐步普及,新闻与出版事业发展迅速。至1999年,有驻区报社7家,记者站4家,驻区单位出版发行各类期刊41种,驻区印刷厂19家,电视台2家。

解放前,辖区内的体育主要以练拳习武、游泳登高等民间体育活动为主,为数极少的武术场馆大部分是由私人创办的,规模大小不等,组织形式多样,存续时间不一。随着近代体育的传入,学校体操、田径、球类等活动逐步推向社会。民国11年(1922),建成的 国立东南大学体育馆,是南京最早的室内体育场所。民国20年8月,国民政府在 灵谷寺以南80公顷土地上建成的 中央体育场,是南京市第一个综合性的体育场所,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体育设施。

1994年,玄武区被评为市体育先进单位。至1999年,区内有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2个,省体育先进社区6个,市城市体育先进社区1个。1975年~1999年,全区体育工作获国家级荣誉称号31个(次),省级荣誉称号73个(次),市级荣誉称号115个(次)。

三甲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院、 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军区机关医院

玄武区境内医药卫生事业源远流长。秦汉时期的《淮南子》、《神农本草经》等书,均载有钟山出产的多种动植物药材。东晋咸和八年(333),于 覆舟山(今 九华山)之阳建药圃园,故有“药园山借覆舟屏”之说,是文字记载最早之药圃园。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因国子监(今东南大学梅庵处)监生多病,令工部于国子监前建造房屋百余间,并备有“灶釜”床榻,以处监生之疾病,这是中国高等学府首设之医院。同时,全国各地绅士、富豪不断迁居南京,各方医药名家相继云集,推进医药事业发展。明万历七年(1579),医药学家、博物学家李时珍在南京期间去钟山等地,相继作药物调查工作,并在《本草纲目》中增补。

鸦片战争后,西医药随之传入。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定都南京后,聘名医设国医衙,在街巷设医官,为民免费诊疗,接种牛痘。清光绪三十年(1904),在西华门(今南京无线电厂处)设金陵中西医院。民国元年(1912),南京(中)医学会成立,于区内创设东城医院,由会员主诊。民国18年,建立中央模范军医院(系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前身),此为区内第一家国人所办西医院。

解放后,卫生管理机构和卫生医疗机构相继建立。卫生工作遵循“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和大力开展爱国卫生群众运动,全区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环境卫生得到改善。至50年代后期,各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绝迹。“文化大革命”期间,卫生技术人员下放,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缓慢。

2017年,玄武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心大楼主体封顶,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72%;与一批三甲医院合作建设紧密型医联体。

2017年,玄武区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实现再就业9100人,开展各类技能培训、职业鉴定2.2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下。培养自主创业2876人,创业带动就业1.8万人,发放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1624.1万元。建成“一库一网一号”社保惠民工程8,全区五大保险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98%以上,为全区户籍人口购买人身和家庭财产保险。重点保障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发放各类补助资金7800万元。建成玄武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落实127名困境未成年人一对一结对帮扶。

自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驻区军队、机关、学校单位众多,居民很多从外省市迁入。由于“入乡随俗”,区内居民以南京的传统习俗为主,也融入外省市的一些风俗习惯。解放前,区内人民以传统风俗为主,内多封建迷信色彩。解放后,人民政府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普及教育与科技,许多陈规陋习已被淘汰,而社会主义新风尚逐渐形成。

打春

“ 立春”在春节前后。民间认为立春是新春之始,十分重视,故有“新春大似年”之说。区内自古立春时有“村田乐”、“鞭打春牛”与“咬春”之俗。“村田乐”又称“唱春”,亦称“打春”。旧时在区内孝陵卫地区流行,即由二三人结伴,敲打小铜锣,口唱吉利话,沿门讨钱索米。此俗始于明代,解放后即不多见。

“鞭打春牛”之俗,据史料记载,立春之日清晨,从金陵府衙前,直至东郊大道,挤满人群,观看由太守率领府县官员举行迎接“芒神”的祭祀活动。“春牛”为泥塑,身上涂以五彩,由太守执“五色棒”鞭打,又称“打春”。区内居民立春有食“春饼”之习,谓之“咬春”。春饼系面制薄饼,卷以炒熟的韭黄、荠菜、冬笋、肉丝之类食之。后演变为今天的油炸“春卷”。

居住风俗

民居的建造过程中十分讲究吉利,从选地、选材、择日、立柱、上梁到落成庆贺均按照繁褥的传统方式进行。如选地要请“阴阳先生”用八卦盘定出地点、朝向。正月初三上山择定作栋梁的树林,用红纸围贴下部,并祭祀山神,砍伐时树木不能直接落地,不在山上剥树皮,严禁跨越。

上梁时选择吉日,梁上张贴横批,两边栋柱贴对联,上梁时喊“上梁,大吉大利”,鞭炮齐鸣,边唱“上梁歌”,上好后将 馒头、红枣等往下抛。房子建好后,往往在墙门上画一些辟邪的图画,有的还建刻有历史故事和植物图案的砖刻门楼。

市集民风

一般较大的庙会在农闲季节举行,少则一日,多则十天。庙会期间,庙内烟火缭绕,锣鼓喧天,庙外各行各业商贩叫卖、杂耍、小吃一应俱全。成千上万的人乘船、步行从四面八方涌向庙会。集市上小商贩除了吆喝叫卖外,还有各传承的打击声,如货郎担摇皮鼓,铜匠担晃铜串,糖粥担打竹梆,算命打鼓敲小锣,收废品摇铃等等。

坐商的招牌花色更多,如典铺在高墙上写个“当”字, 茶馆悬挂“茶”字招牌,酒店多悬黄白旗帘,理发门前竖红、黄、蓝三色转动圆柱灯,浴室挂红灯笼等。正月初五财神诞辰日,早时商店都设财神堂,并举行祭祀活动,传说 财神菩萨是赵公元帅,还有五路神。各行各业还有一套“行话”,谓“切口”,店主和职工当首买主面,用切口交谈价格,使买主不得而知。

玄武区内有著名的 钟山风景区和 玄武湖风景区,具有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独特风貌,绿化覆盖率达58%以上。六朝宫阙御苑、明朝 南京故宫、 明孝陵、 太平天国天王府、 总统府以及 中山陵等名胜均在区域范围内。玄武区有重点古迹、文物保护点72处,是南京旅游景点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荣誉 时间
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 2016年
江苏省人才工作先进区 2016年
2016-2020年全国科普示范区 2016年5月
首批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 2015年5月
江苏省现代民政建设示范区(首批) 2015年1月
江苏省双拥模范区 2014年7月
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 2014年1月
2013年度就是省社会教育通讯报道先进集体 2014年1月
首批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 2013年12月
南京市首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 2013年8月
2012年度江苏省社会教育通讯报道先进集体 2013年1月
江苏省商务发展先进单位 2013年1月
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 2012年12月
2012年度南京市游泳场所安全管理第一名 2012年11月
南京市依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优秀奖 2012年11月
南京市法制信息工作先进集体 2012年4月
南京市财政会计管理工作一等奖 2012年3月
全国城市社会工作示范城区 2011年11月
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 2011年5月
2007-2009年度南京市级文明单位 2010年10月
江苏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区 2010年10月
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 2010年2月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2009年9月 、2011年10月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2009年10月
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2008年
江苏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区 2008年
2008-2009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 2008年
江苏省首批知识产权区域示范工作先进集体 2008年
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首批) 2008年
江苏省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行业 2008年
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 2006年12月
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 2006年
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 2005年、2006年
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2005年12月
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 2005年
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 2005年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首批) 2005年
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首批) 2004年
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区(江苏首批、南京首个) 2004年
江苏省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 2004年
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区 2004年
国家卫生城市达标区 2002年
江苏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区(首批) 2002年
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榜首) 1999年
全国科普示范区(首批)(截至2012年已连续荣获12年) 1999年
江苏省社区服务示范城区 1997年
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时间数据暂缺
全国先进城区示范单位 时间数据暂缺
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 时间数据暂缺
全国“三五”普法先进区 时间数据暂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