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闸区

港闸区 南通市郊区 港闸 港闸区历史沿革 港闸区行政区划 港闸区领导班子 港闸区地理环境 港闸区人口 港闸区经济 港闸区社会 港闸区交通 港闸区文化艺术


港闸区,江苏省 南通市的市辖区,飞速发展的城市副中心;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南通市区中部;西部以 九圩港河为界,与通州区 平潮镇隔河相望;北部与通州区 刘桥镇、东部与通州区 兴仁镇接壤;南部跨 通吕运河可直达 崇川区。总面积134.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7.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9.04万人。港闸区是南通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为一体的重要城市组团。下辖 唐闸镇街道、 秦灶街道、 幸福街道, 陈桥街道,港闸经济开发区( 永兴街道、 天生港镇街道)5个街道、60个村(社区)。唐闸鸡煲、唐闸牛肉、 季德胜蛇药、 王氏保赤丸、 板鹞风筝、 僮子戏、红木雕刻等都是当地文化代表。港闸区连续五年被评为省平安县(市)区,人民幸福指数和安全感不断提高。全区先后荣获“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省社...

详情

港闸区地名网_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资料简介

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介绍

港闸区,江苏省 南通市的市辖区,飞速发展的城市副中心;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南通市区中部;西部以 九圩港河为界,与通州区 平潮镇隔河相望;北部与通州区 刘桥镇、东部与通州区 兴仁镇接壤;南部跨 通吕运河可直达 崇川区。总面积134.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7.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9.04万人。

港闸区是南通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为一体的重要城市组团。下辖 唐闸镇街道、 秦灶街道、 幸福街道, 陈桥街道,港闸经济开发区( 永兴街道、 天生港镇街道)5个街道、60个村(社区)。

唐闸鸡煲、唐闸牛肉、 季德胜蛇药、 王氏保赤丸、 板鹞风筝、 僮子戏、红木雕刻等都是当地文化代表。

港闸区连续五年被评为省平安县(市)区,人民幸福指数和安全感不断提高。全区先后荣获“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省社会治安安全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等荣誉。

港闸区的前身是原南通市郊区,1991年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将原 南通县(今 通州区)管辖的 陈桥乡、 幸福乡和秦灶乡,原城区管辖的 唐闸镇、天生港镇划归郊区管理,将郊区所辖的任港乡、钟秀乡、八厂乡、 狼山乡划归城区管辖,经国务院批准,将郊区更名为港闸区。

1993年设立港闸经济开发区,1996年秦灶乡撤乡建镇,2001年芦泾乡并入闸西乡,港闸区辖四乡(幸福乡、陈桥乡、闸西乡、闸东乡)三镇(唐闸镇、天生港镇、秦灶镇)一个街道办事处(永兴街道办事处)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港闸经济开发区)。2003年,港闸区辖1个街道、3个镇、4个乡。2005年撤销天生港镇和闸西乡,以原两乡镇所辖区域设立天生港镇街道办事处,撤销唐闸镇和闸东乡,以原两乡镇所辖区域设立唐闸镇街道办事处,撤销秦灶镇设立秦灶街道办事处,2009年撤销幸福乡、陈桥乡,分别以原辖区域设立幸福街道办事处和陈桥街道办事处。

2012年5月31日,经南通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南通市市北新城党工委、管委会。

截至2014年5月,港闸区下辖 唐闸镇街道、 秦灶街道、 幸福街道, 陈桥街道,港闸经济开发区( 永兴街道、 天生港镇街道)5个街道、60个村(社区)。

街道 面积(km2) 直辖
永兴街道 21.3 曙光、越江、永兴村、节制闸村、曙光村、东港村、芦泾村、窑墩坝村、永兴花苑、永兴佳苑、高迪晶城、永和
唐闸镇街道 17.66 新华区、西洋桥、公园、横河村、花墙村、长岸村区、尖沟头村、高店村、怡园、闸东村、新园村
天生港镇街道 25.89 通燧、泽生、五星村、福利村、国庆村、八一村、新闸村、龙潭村、爱国村、白龙庙村
秦灶街道 18.9 桥北村、桥东村、八里庙村、民安花苑、秦灶村、西安桥村、袁桥村、费桥村、秦北村
陈桥街道 29.1 五里树村、陈桥村、陈桥北村、树北村、育爱村、集成村、河口村、长路村、葆华村
幸福街道 28.4 幸福村、蒋坝村、文俊村、秦西村、管园村、施店村、祖望村、花桥村、转水村
职位 姓名
区委书记 黄卫锋

港闸区

港闸区位于 长江 入海口北岸, 南通市区中部。南枕长江,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北临广袤的 苏北平原,总面积134.23平方公里,拥有10公里长江岸线,天生港港区是南通港的上游重要组成港区。

港闸区为长江冲积平原,河流纵横,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地面标高 吴淞零点3.6—6.2米。

港闸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季风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带、海陆相过渡带,常见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梅雨、台风、暴雨、寒潮、高温、大风、雷击、冰雹等,是典型的气象灾害频发区。按近30年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000~22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00~1100毫米,且雨热同季,夏季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40~50%。常年雨日平均120天左右,6月~7月常有一段梅雨。

截止2013年末,港闸区户籍人口为191380人,比2012年末增长0.5%。2013年出生人口1609人,出生率为8.43‰,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11:1;死亡人口1699人,死亡率为8.90‰,自然增长率为-0.47‰。港闸区常住人口27.9万人, 城镇化率为86.3%,比2012年提高0.9个百分点。

2013年,港闸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257.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2年同期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亿元,同比下降10.8%;第二产业增加值176.86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工业增加值154.8亿元,同比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78.57亿元,同比增长12.7%,比2012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71.4:30.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2012年提高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92382元。

2013年,港闸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1亿元,下降7.34%。其中,农业产值2.57亿元,下降7.72%;林业产值0.06亿元,上升0.53%;牧业产值0.91亿元,下降10.06%;渔业产值0.18亿元,增长1.0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1亿元,增长3.95%。

2013年,港闸区粮食产量17620吨,下降22.6%;油料产量1609吨,下降31.4%。蔬菜46815吨,下降8.2%;牛奶5387吨,下降6.5%;生猪饲养量4.59万头,下降8%,年末存栏1.29万头;家禽饲养量59万羽,下降14.5%,年末存栏19万羽;淡水渔产量740吨,下降38.3%。

2013年,港闸区全部 工业增加值15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48亿元,增长7.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5.9亿元,增长0.5%。其中,船舶制造业产值171.8亿元,下降6.9%,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40.3%,占比较2012年下降3.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29.7亿元,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30.8亿元,增长21.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11家,增加2家。

2013年,港闸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2.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1.8%。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施工产值178.08亿元,增长18.7%,其中省外产值50.34亿元,增长33.5%。全年建筑企业承建施工面积1701.2万平方米,增长11.49%,竣工面积847.27万平方米,增长22.83%。获得市级 广玉兰杯2个,市紫琅杯23个。

2013年,港闸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84亿元,增长12.9%,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61.21亿元,增长6.4%。批发业零售额13.44亿元,增长15.8%;零售业零售额78.38亿元,增长12.3%,住宿业零售额0.43亿元,增长21.9%,餐饮业零售额2.59亿元,增长15.6%。港闸区限上汽车企业实现零售额53.67亿元,增长6.5%,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达87.7%。

2013年,港闸区全社会商品销售总额360.93亿元,增长14.6%,其中限额以上284.44亿元,增长14.8%。

2013年,港闸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0.7亿元,增长20.7%,占规模工业比重为33.0%,较2012年提升了4.8个百分点。全年完成专利申请4506件,其中发明申请310件。完成专利授权2647件,新增有效发明专利105件,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249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96件。认定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国家火炬重点高企2家,共有2个国家重点新产品、63个省重点新产品和省高新技术产品获得认定。新增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2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市重点实验室和市企业研究院各1家。先后1人被列入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4人被列入省博士聚集计划、2人荣获“市科技兴市功臣”称号。3个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1个项目荣获南通市科技进步奖。

截止2013年末,港闸区拥有各类普通中学6所,在校生3749人;小学14所,在校生10306人;幼儿园18所,在园儿童5940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少年宫交付使用;北城小学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已全部配置到位;新龙潭小学建设项目已启动;苏建阳光东方剑桥幼儿园获批开办。培养省特级教师4名、市学科带头人8名、骨干教师11名、教坛新秀10名。

截止2013年末,港闸区 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设施总面积4.28万平方米,每万人拥有1534平方米。“唐闸1895”文化创意园区成功创建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并在全国文化博览会、苏博会上获得优秀参展企业称号;永兴多媒体被评为省级文化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南通探险王国公园被授予南通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截止2013年末,港闸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5个,其中医院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6所、卫生院4所、诊所卫生室医务室73所;床位1525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63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22人,注册护士716人,按常住人口算,每千人拥有医生数2.23人,注册护士2.57人。

2013年,港闸区共建成室外公共健身点105个、儿童健身设施点9个、标准门球场10片,社区晨晚练点有58个。港闸区健身场所总占地面积达到30.3万平方米(含学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1.35平方米。女足各队年内参加省级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女足甲组荣获省年度比赛第3名;乙组荣获“省长杯”比赛第3名,年度比赛第5名;丙组荣获“ 省长杯”比赛第3名,年度锦标赛第6名。

2013年,港闸区6963名被征地农民纳入企业职工 养老保险,4088名被征地农民及时享受到养老保险待遇。

城乡低保标准均提高至530元/月,比2012年提高50元/月。百岁老人长寿金补助标准300元/月。五保供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7460元,较2012年提高16.3%。建成“一站式”服务平台60个,免费为特殊老年人发放“一键通”电话机710部。

2013年,港闸区农村社会福利中心5家,床位430张,接收社会寄养148人,五保供养143人;民办社会托老机构15家,床位693张,接受寄养362人。

城市建设

2013年,港闸区共实施城建项目81项,累计投入资金80亿元。完成芦泾河、高店河骨干河道截污整治2个,实现河道截污9公里。幸福镇区市政排水管网改造如期完成,幸福镇区污水管网与永兴大道污水干管全面贯通。东港污水处理厂三期10万吨扩容工程主体完成,建筑垃圾处置中心开工建设,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稳步推进。

2013年,港闸区建成幸福大道、江通路北延等城市道路21条,新增通车里程超过32公里。实施通宁大道景观绿化和长平路景观绿化等重点绿化项目11个,新建城市公共绿地700亩,生态河廊3公里,绿色通道20公里。港闸区的林木覆盖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绿化覆盖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

2013年,港闸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73.1万吨标准煤,下降3.0%,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64吨标准煤,下降3.6%。重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64.9万吨标准煤,下降2.8%,万元产值能耗0.78吨标准煤,下降4.5%;轻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8.3万吨标准煤,下降10.3%,万元产值能耗0.10吨标准煤,下降6.6%。

穿区而过的204国道向西可连接宁通、京沪高速公路。经苏通大桥抵达上海市中心只需一个小时。区内形成“三横五纵”道路框架,“三横”即江海大道、永和路、城北大道,“五纵” 即北大街、工农北路、通宁大道、长泰路、长平路,发展腹地全面拉开。江海大道、通宁大道、长江北路三条高架顺利通车,使港闸成为主城区交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新长铁路 南通站就坐落于港闸区内。

距上海 虹桥机场90公里,距南通兴东机场10公里。南通兴东机场已开通北京、广州、厦门、深圳、大连等国内航线,并可开展国际货运包机业务。

南通港是中国十大海港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内河运输第二大港口,是上海港口左翼组合港。截止2013年末,南通港已与全世界70个国家和地区的199个港口通航。港区共有万吨以上泊位29个,其中液体化工、燃料、液化气、固体化工等专用泊位17个。

通剧

通剧是南通地方戏曲剧种。原为 僮子戏,它源于上僮子。所谓“僮子”即民间职业巫师,发源于楚越的“以舞降神”的巫觋与当地的方言、文化、风俗、民情交融,同化逐渐形成了有鲜明南通地方色彩的古巫觋的另一个分支──南通僮子。僮子在乡间从事迷信活动上僮子的过程中,把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说唱神鬼词句及七字调、古儿书唱本加工后,化妆登台,串演戏文。它以南通方言加锣鼓伴奏的演唱、粗犷的唱腔和通俗易懂的唱词,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建国后,僮子摒弃其祭神驱鬼的迷信内容,利用其说唱形式,演现代剧,推陈出新,逐步改造成为通剧,在编导、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都有提高。

《花子街》

《花子街》是民间口头文学,主要流传于港闸区 天生港街道八一村以及周边一带。《花子街》故事完整,情节曲折,主题鲜明,语言朴实,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群众语汇丰富,生活气息强烈,乡土风味浓厚,比喻铿锵有声。是以南通方言为语言的有仄有韵的叙事性民歌。全篇以诗歌形式出现,约二千多行,一万五千多字。作品中出现的人物虽不多,但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全篇以现实主义为主体贯穿其中,结尾充满浪漫主义传奇色彩,富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南通板鹞风筝哨口雕刻

据《南通民间艺术瑰宝》一书中记载,风筝起源于2500年前,1000年前形成哨口板鹞,大约至清代初年定居于江淮东部,文革后,保留于闸东、刘桥、李港、闸西、四安、平潮等乡镇。哨口是是以木质材料雕刻的哨面和葫芦为主要材料的哨筒组合,在空中迎风发出不同音调的音响,用于南通板鹞上作发音器。其制作工艺要求很高,选好材料自然晾干,按哨筒大小,雕刻哨面,同时决定哨面上风口宽窄长短等要素,哨面雕成后,用胶水或生漆将其与哨筒连接。然后再用砂纸打光,罩漆。

陆家锣鼓

《陆家锣鼓》发源于南通市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福利村,流传于南通市郊,如秦灶、幸福、陈桥、闸东等地。陆家锣鼓是民间打击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点是水乡味、平原情。基本内容体现江海风味,如“鱼泊水”、“蛇脱壳”、“八哥洗澡”、“黄海啸”,还有歌颂劳动的“闯五关”、“垒堡塔”体现情感世界的赞美女性的“一枝花”、“五谷丰登”等。陆家锣鼓可敲打音度高强粗犷的谱子,也可敲打精细悦耳动听有情的谱子,具有打击乐中多声部的特点,表达故事和人物心理变化的叙事性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