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区

姜堰区 姜堰 江苏姜堰 姜堰市 Jiangyan District 姜堰区行政区划 姜堰区历史沿革 姜堰区环境 姜堰区自然资源 姜堰区人口民族 姜堰区经济 姜堰区交通 姜堰区社会 姜堰区旅游景点 姜堰区文化艺术 姜堰区著名人物 姜堰区城市荣誉


姜堰区是江苏省 泰州市下辖区。地处江苏省中部,地跨 长江三角洲和 里下河平原,东邻 海安县,南接 泰兴市,北毗 兴化市、 东台市,西连泰州市 海陵区、 高港区。北宋年间,盐商姜仁惠、姜谔父子率众聚资,筑堰抗洪,家园久治,功业永存,姜堰由此得名。 姜堰区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区内 溱潼古镇是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是5A级旅游景区、世界闻名的 麋鹿之乡, 河横村是联合国生态环境“全球500佳”,中国·姜堰 溱潼会船节更有"溱潼会船甲天下"的美誉。 姜堰是 全国百强县,2012年12月正式发文公布成为泰州市辖区之一。姜堰区总面积858.3平方公里,人口74.35万人(2019年) 。现下辖4个街道、10个镇 ,1个5A级风景名胜区。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 2018年10月,入选“...

详情

姜堰区地名网_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资料简介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介绍

姜堰区是江苏省 泰州市下辖区。地处江苏省中部,地跨 长江三角洲和 里下河平原,东邻 海安县,南接 泰兴市,北毗 兴化市、 东台市,西连泰州市 海陵区、 高港区。北宋年间,盐商姜仁惠、姜谔父子率众聚资,筑堰抗洪,家园久治,功业永存,姜堰由此得名。 姜堰区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区内 溱潼古镇是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是5A级旅游景区、世界闻名的 麋鹿之乡, 河横村是联合国生态环境“全球500佳”,中国·姜堰 溱潼会船节更有"溱潼会船甲天下"的美誉。 姜堰是 全国百强县,2012年12月正式发文公布成为泰州市辖区之一。

姜堰区总面积858.3平方公里,人口74.35万人(2019年) 。现下辖4个街道、10个镇 ,1个5A级风景名胜区。

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2018年10月22日,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 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1月9日,凭借溱潼会船入选2018—2020年度“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19年10月,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2019年10月,入选了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位列第83。

姜堰区下辖4个街道、10个镇。面积927.5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8.23万人。区政府驻地三水街道上海路1号。

姜堰由水而生,古时,长江、淮河、黄海三水在姜堰汇聚,故称“三水”。又因三水汇聚,冲击成塘,塘水多旋涡,形似人指罗纹,又名“罗塘”。北宋年间,洪水泛滥,姜仁惠、姜谔父子仗义疏财,率领民众筑堰抗洪,保护了一方百姓生命财产,古镇由此名为姜堰,至今流芳千年。

姜堰属 泰州。 崇祯《 泰州志》载:“《 禹贡》(泰州)淮海为扬州,言北据淮,东距海为扬州之域。 周武王封泰伯于吴,其地属吴。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而不能正 江淮之地,遂属楚……”

近代考古证实,6800年前姜堰地区就有人类活动了。

春秋战国时历属吴、越、楚。楚时为海阳邑地, 秦代属东海郡(一说九江郡),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 海陵县,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 海陵为吴陵,武德七年复称海陵, 南唐元元年(937年)年升为泰州。民国初年废州设县,县治泰州。

1940年10月,泰县抗日民主政权于 海安建立。

1949年5月,泰县人民政府驻姜堰镇西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泰县与县级 泰州市两度分合,1962年1月复称泰县,县治 姜堰镇。

1994年撤县设市,改称姜堰市。1996年隶属新设立的地级泰州市。

2012年12月,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撤销县级姜堰市,设立泰州市姜堰区。

2019年10月,华港镇划归泰州市海陵区管辖。

姜堰位于北纬32°30′、东经120°09′,地处江苏省中部,地跨 长江三角洲和 里下河平原,东邻海安县,南接泰兴市,北毗兴化、东台市,西连泰州市海陵区、高港区。 姜堰区总面积858.3平方公里。

卫星地图 (10张) 姜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气候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冬夏较长,春秋较短。常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积温5365.6℃;年平均降水量991.7毫米,年平均雨日11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059小时;无霜期215 天。作物生长季较长,日平均气温高于10℃的作物生长期平均为223天,高于15℃喜温作物生长期172天。全年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农业气候条件优越。

姜堰区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农作物主产水稻、三麦、棉花、大豆、油菜等,特色经济作物有香丝瓜、青椒、食用菌等,绿色食品有“河横大米”、“三泰酱菜”等,养殖业主产猪、羊、鸡、鹅等,水产品主要有鱼、蟹、虾等,特种养殖有彩豚、鹌鹑、银鱼等。境内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料。

水资源

姜堰区境内河流分属两大水系,南部是长江水系,北部是淮河水系。通扬运河、周山河、西姜黄河等主要河流构成“四横十竖”水系。

矿产资源

姜堰区矿产资源主要有里下河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粘土以及溱湖风景区的地热矿泉水等。

2015年末全区家庭总户数26.93万户,户籍总人口78.81万人。在总人口中:女性39.13万人,占49.6%。全年出生人数6284人,人口出生率7.97‰;死亡人数8818人,死亡率为11.18‰;人口自然增长率-3.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3.04万人。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08%,比上年提高1.52个百分点。

现有蒙古族、回族、藏族、 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 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 黎族、 畲族、 哈萨克族、 俄罗斯族、 鄂伦春族、 高山族、水族、 纳西族、 土族、 撒拉族、 仡佬族、 锡伯族、 阿昌族、 羌族、 塔吉克族、 京族等民族分布。

2015年,姜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1.36亿元,可比增长10.9%,总量是“十一五”末期 (2010年)的1.7倍。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6.6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完成246.75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完成237.99亿元,增长11.4%。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6%,比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以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71400元。

2013年度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第77位。续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科学发展百强和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2013年全部工业总产值1383.20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50.39亿元,同比增长1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93.66亿元,同比增长12.2%。2013年全年姜堰区进出口总额(海关数 )8.58亿美元,增长11.4%,出口总额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全年姜堰区供电量为28.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7%,工业用电量为21.21,同比增长5.1%。

2013年姜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06元,同比增长9.7%,农民人均纯(现金)收入13695元,同比增长12%。2013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人民币)477.89亿元,同比增长12.5。2013全年居民储蓄存款298.44亿元,同比增长17.4,人均存款3.76万元。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2015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48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全年粮食产量56.61万吨,比上年增长0.8%,实现“十二连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13.93万亩,增长0.5%,粮食单产497公斤/亩,增长0.3%。
  林牧渔业发展稳定。2015年全区成片造林面积41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3.9%。全年生猪饲养量80.88万头,比上年增长4.4%,其中:生猪出栏56.52万头,增长3.2%。家禽饲养量1349.45万只,增长10.5%,其中:家禽出栏913.42万只,增长14.5%。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5.84万吨,增长5.4%;禽蛋总产量2.7万吨,比上年增长18.3%。全年水产品产量4.39万吨,增长2.8%。
  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明显。新增设施农业面积0.13万公顷、设施渔业面积0.04万公顷,分别增长16.4%、5.8%。新增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家、家庭农场336家、适度规模经营7.28万亩。农业现代化水平在全省前移10位、跃居泰州第一,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绩效评估列全国试点城市第二位。

工业生产稳中有进。2015年全区47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30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轻、重工业产值分别为372.43亿元、934.94亿元,分别增长14.1%和16.3%。国有工业增长10.0%,集体工业增长26.9%,股份制工业增长17.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增长8.5%。从主要行业看,纺织业完成产值111.07亿元,增长20.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产值142.65亿元,增长13.5%;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55.41亿元,增长14.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完成产值261.42亿元,增长27.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十强工业企业、30家重点工业企业、30家成长型工业企业产值分别增长13.2%、16.7%、2.4%。三大园区贡献突出,实现产值762.33亿元,增长18.2%,高于全区增幅2.5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58.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工业运行质态提升。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实现利税总额149.63亿元,增长20.6%,其中:利润93.4亿元,增长19.1%。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企业数量与亏损企业亏损额分别下降37.5%、25.6%。

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201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42.75亿元,增长12.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1.6亿元,增长3.2%。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7.73亿元,增长12.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62亿元,增长11.9%。按规模分,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75.93亿元,增长17.8%;限额以下单位消费品零售额78.42亿元,增长7.2%。
  消费需求有升有降。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2%,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2.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1.7%,化妆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1%,金银珠宝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1%,日用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3.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1%,中西药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4.2%,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3.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2.9%,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4.4%。

姜堰区境内 宁靖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 328国道、 宁启铁路、 江海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新老 通扬运河、中干河、姜溱河等骨干航道纵横交错,并建有宁启铁路姜堰客运站和货运站。穿城而过的新、老通扬运河是连接长江的主要航道。姜堰周围200公里内建有7个机场, 扬州泰州机场距市区仅40公里,北距 盐城南洋国际机场不足百公里。两小时车程半径范围内有10个中国一类港口,最近的 泰州港距离只有20公里。

2013年,新增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申请专利2900件,其中发明专利653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通过国家级孵化器复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33.8%,比2011年提高3个百分点。双登集团、苏中药业入选全省首批创新型领军企业。3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革,申报省著名商标4件、名牌产品5个,双登集团获泰州市市长质量奖。

截止2013年末,姜堰区各级各类学校90所,其中幼儿园33所,小学26所,高中8所。姜堰区各级在校学生8.44万人,教职员工0.72万人。共组建5个教育集团、9个教育联盟。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投入近亿元在城区东侧、东南侧、西南侧新建东桥小学南校区、巴黎城小学、实验小学南校区等3所小学,投入1800万元完成2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操场塑胶化改造。2013年姜堰区8709名考生参加高考,4061人达本科控制线,本科达线率为46.62%。

2013年,组织开展了第八届姜堰市 群众文化艺术节十项系列活动,举办了“激情三水”2012演出季活动、迎接和庆祝十八大、国庆节系列活动。2013年姜堰区各镇组织开展以及村、社区文艺团队自发开展的文艺演出活动达300多场。“三送工程”大力开展,全年完成电影放映3160场,为农村和社区群众演出70多场,文化遗产保护展牌到15个镇巡展、“行走的课堂”送讲座进社区、学校、乡村举办讲座64场。市文体中心启动建设,博物馆主体工程封顶,白米、沈高被命名为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镇,沈高河横村农家书屋被表彰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

2013年,通过全国基层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复核,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93家,新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侧2.2万座,被表彰为全省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市、江苏省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市。姜堰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8%、老年人健康体检率95.18%、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96.06%、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94.75%。截止2013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00个,实有医疗机构床位数2754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147人。

2013年,参与承办中国姜堰市第七届湿地旅游节及2012年姜堰溱潼会船节的组织会船展示和比赛,参与主办了第二届溱湖龙舟大赛,举办和承办了姜堰市“锦绣姜城”杯、“南洋雅苑”杯广场舞大赛。承办了“黄龙士双登杯”世界女子围棋锦标赛、江苏省桥牌升级赛、省少儿象棋比赛等,组队参加全省农民运动会的特色项目和武术等单项比赛。被命名为全国围棋之乡、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市。

截止2013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获省政府批准,编制完成城区“两线四区”旅游、地下空 姜堰区 (34张) 间开发利用等专项规划,6条城区道路竣工通车,7处道口完成渠化改造。城区绿化初见成效, 老通扬运河景观长廊初具雏形,新增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义务植树及城区主次干道增绿、补绿活动,共栽植各类乔木26000多株。推动滨河两侧绿化工程改造升级,打造全新十里滨河景观长廊工程。完成12条主干道两侧和132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垃圾中转站逐步投入运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初步形成。

2013年,姜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14元,比上年增长12.5%,人均消费支出15688元,比上年增长14.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37330元,比上年增长12.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228元,比上年增长13.2%,人均消费支出8785元,比上年增长11.9%。
  2013年,城镇在岗职工人数为52157人,城镇登记 失业率为2.53%,比上年下降0.05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覆盖率达98.3%,其中: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7.29万人,失业保险覆盖率达98%;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49万人,基本 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8%;参加 医疗保险的人数16.8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8.8%。姜堰区享受农村 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10178户13991人,城镇1452户2785人。

溱湖风景区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 (4张)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泰州地区唯一的国家 5A级旅游景区。风景区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有4.7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风景区地处中国著名的三大洼地之一的 里下河地区。古 长江与淮河曾在此交汇入海,形成了特有的湿地生态环境。而作为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过渡区,吴越文化和 楚汉文化的连接点,溱湖风景区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风景区湖泊、河流等面积占到总面积的 37%左右,其中 溱湖规模较大,溱湖又名喜鹊湖,因“昔多喜鹊飞集”而得名。溱湖东西长1.4公里,南北长1.5公里,形似玉佩,面积约3500亩左右。

溱潼古镇

全国历史文化名镇,AAAA级风景区。为里下河四面环水的小岛,风光秀丽;麻石当街,蜿蜒曲折。

溱潼古镇保存完好,有小溱湖巷、八仙桥巷等一大批明清时期的建筑群。古山茶院里的“中国茶花王”,树高11米,树龄数百年,每年清明节前后,万朵茶花竞放。民俗风情馆,展示了秦砖汉瓦、耕织器具,彰显了溱潼人民的聪明才智。中国茶花王、民俗风情馆和院士旧居、禅院古槐等重要景点,别具一格的岛镇环境以及传统工艺、 溱湖八鲜美食等。

泰州华侨城

泰州华侨城坐落于国家5A级风景区——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湖湿地公园西侧。泰州华侨城着力打造“中国湿地生态温泉第一城。 形成了“蓝脉绿网、水城小镇”的特色风景,规划内容包括温泉度假区、古寿圣寺区、低密度住宅区、湿地体育公园、水上乐园和水上观光线,其中云海温泉、温泉奥思廷酒店、水岸商业街、湿地体育公园和纯水岸一期已在2010年对外开放。

 

河横生态科技园

1990年 河横村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态环境“全球500佳”殊荣。1996年,河横生态科技园区被评为江苏省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旅游示范点、中国绿色村庄、全国绿色小康村、江苏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江苏省重点农业园区,2006年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部省共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曲江楼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 曲江楼是新四军苏中指挥部旧址,被辟为姜堰区新四军革命纪念馆。

天目山遗址

天目山遗址位于姜堰城区北部, 通扬运河南侧,姜溱河东畔,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00多年前,姜堰先民的勤劳智慧和喜怒哀乐全在这里定格。

会船风俗

中国泰州姜堰溱潼会船节 (4张) 会船是姜堰 里下河特有的 民间风俗。《 中华全国风俗志》、《泰县风俗谈》及民间流传的《港口竹枝词》均有记载,有“ 溱潼会船甲天下”之称,被列为国家重点旅游项目。“ 溱潼会船”,由南宋相沿至今,历经千年而不衰,被誉为“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海内外盛赞为“天下会船数溱潼,溱潼会船甲天下”,有“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庙会”之称,并被列入全国十大民俗节庆活动,荣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称号。“溱潼会船”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溱潼会船每年清明节第二天在姜堰溱湖举行。通常分为篙船、 划船、花船、 贡船、拐妇船五种类型,千舟竞发, 百舸争流,溱湖闹春。赛船结束,会船节活动临近尾场时,欢闹的演戏、酒会、送头篙三部曲又凸现高潮。会船节规模一年胜似一年,已蜚声海内外。

历史名人

姜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五千年前,便有先民生息。明代著名画家 唐志契、 唐志尹与 唐日昌叔侄三人齐彰,时称画苑“三唐”,唐志契画论专著《 绘事微言》,收入清代《 四库全书》;清康熙年间,围棋国手 黄龙士棋艺精湛,著有《弈括》、《黄龙士全图》,时人尊为“棋圣”;清乾、嘉、道年间,桥头镇 刘荣庆、刘国庆兄弟二人考中状元,时称“一门五 都督,三科两 状元”;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 高二适,精研诗文,造诣极深,其力作《<兰亭序>的真伪驳议》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重视,成为文坛书苑佳话。

王栋(1509--1581),“ 泰州学派”创始人之一。王栋长期在姜堰讲学,其授课处"王公祠"已作文物保存。明学者、学官。字隆吉,号一庵。

高二适(1903-1977),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1963年经章士钊引荐,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在文史哲、诗词、书法的研究和创作方面成果卓著。著有《 新定急就章及考证》、《校录》、《刘宾客辨易九流疏记》、《高二适书法选集》等。

黄龙士,名虬,又名霞,字月天,号龙士,以号行。清代围棋国手,和范西屏、施襄夏并称清代三大棋圣之一,康熙中期围棋霸主,棋风不苟一格,留下十局名局"血泪篇",著《 弈括》。

凌文渊,原名渊,号植之。曾任知县、知州、布政使。清季两江优级师范出身,清宣统元年(1909)为江苏省谘议院议员。民国成立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议员、财政部参事、代理财政部次长、暂代财政部总长等。辛亥革命后官至财政部组长。善书、画,尤长花鸟,笔劲墨湛,气势磅礴,颇似陈道复、徐渭。与齐白石、陈半丁、陈师曾齐名,时称京师四大画家。

刘荣庆(1761—1842),字崇弼,大清乾隆甲辰武科武状元,历任御前带刀侍卫、总兵、都督等职,一生驰骋疆场,立下赫赫战功。他也是两仪拳有史料可查的第一位祖师。

当今风采

李德仁(1939.12.31—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际知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李德毅(1944.11.28— ),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主任,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

杨元喜(1956.07--),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测量学家,西安测绘研究所研究员。

缪昌文(1957.08--),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学家”,荣获“香港 何梁何利奖”,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