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村
联谊村 联谊村村情概况 联谊村人口面积 联谊村人文历史 联谊村历史沿革
联谊村由原杨树下、张家桥、董家桥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东至杭甬运河,隔河与绍兴县杨汛镇相连,南与 缪家村为邻,西为 城南村,北与新塘街道裘江新村毗邻。村域面积1.3平方公里,03省道东复线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原杨树下村,位于所前镇北部,东、北与新塘街道杜家塘村隔江相望,西北与西紧邻新塘街道曾家桥村和本镇张亮桥村,南连张家桥村,由杨树下和竹蓬俞两个自然村组成。03省道复线和浙赣铁路沿村东北向西南通过,村北与村东均有河道通西小江,水陆交通便捷。村民中以徐姓和俞姓为主,相传徐姓祖籍河南彰德府安阳县,宋高宗时徐氏始祖徐珍南迁,见朝政腐败,不乐仕进,将子侄散居于浙东、诸暨、富阳等地。其中有一支隐居绍兴城内笔飞坊,其后代经多次分支析居,其中有一支从西兴花园徐村分支到本村发族。俞姓,相传于明嘉靖年间由诸暨俞家坞分支到萧,居浦阳江西俞,后发族分支析居到本村。
联谊村由原杨树下、张家桥、董家桥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东至杭甬运河,隔河与绍兴县杨汛镇相连,南与 缪家村为邻,西为 城南村,北与新塘街道裘江新村毗邻。村域面积1.3平方公里,03省道东复线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
原杨树下村,位于所前镇北部,东、北与新塘街道杜家塘村隔江相望,西北与西紧邻新塘街道曾家桥村和本镇张亮桥村,南连张家桥村,由杨树下和竹蓬俞两个自然村组成。03省道复线和浙赣铁路沿村东北向西南通过,村北与村东均有河道通西小江,水陆交通便捷。
村民中以徐姓和俞姓为主,相传徐姓祖籍河南彰德府安阳县,宋高宗时徐氏始祖徐珍南迁,见朝政腐败,不乐仕进,将子侄散居于浙东、诸暨、富阳等地。其中有一支隐居绍兴城内笔飞坊,其后代经多次分支析居,其中有一支从西兴花园徐村分支到本村发族。俞姓,相传于明嘉靖年间由诸暨俞家坞分支到萧,居浦阳江西俞,后发族分支析居到本村。
联谊村由原杨树下、张家桥、董家桥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东至杭甬运河,隔河与绍兴县杨汛镇相连,南与 缪家村为邻,西为 城南村,北与新塘街道裘江新村毗邻。村域面积1.3平方公里,03省道东复线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
全村共有耕地1595亩,其中水田1497亩,旱地98亩,其中在围垦地区有234亩。有水面550亩,花卉苗木地138亩。2006年底止,全村共有住户1045户,其中外来户321户。总人口3637人,其中外来人口873人。全村劳动年龄内人口1679人,其中男854人,女825人。劳动力中以从事农牧渔业为主的166人,从事工业为主的809人,从事建筑业为主的249人,从事交通运输业为主的27人,从事商饮业为主的99人,从事其他行业的345人。
杨树下村域在古代系临浦湖通夏履江江道沼泽之地,约于唐后期形成村落,至宋朝已有属昭明乡的记载,元、明时属萧山县昭明二十一都,先为杨树下庄,后改为来苏乡杨树下村,民国18年属萧山县第一区,民国20年为萧山县一都九图,民国23年属萧山县东岳区潘东乡,民国35年改属东蜀乡。建国初建西蜀区东蜀乡杨树下村,1950年2月成立农会,1954年5月农业合作化中建立“五一”、“桥东”、“东方红”3个初级合作社,1957年1月与张家桥村、董家桥村合并成立“七一”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时为城南公社来苏管理区七一生产队,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改建为来苏公社杨树下生产大队,1984年改建为村民委员会,至2005年5月合并止。
杨树下村为水网平原地区,原为重要产粮区,因建公路等国家征地,耕地已较少,全村只有口粮田。
村中有一浜斗,形似钩子,称“金钩钓月”。有一株古老的杨树横伸过河,村以此名。村东原有徐氏宗祠和碑亭,现已毁,据传在古代曾出过一位武官。
原张家桥村,位于所前镇东北部,东与董家桥村为邻,南为所前工业区块,西靠浙赣铁路和张亮桥村,北与杨树下村相连,全村由张家桥、曹公堂、西王3个自然村组成,村中有乡道通来娘公路和03省道复线,有河流通西小江,交通便捷。
村民中以徐姓、董姓、曹姓占多数,鲁姓次之。徐姓祖籍河南彰德安阳县,宋高宗时始祖徐珍南迁,不乐仕进,将子侄散居浙东及富阳、诸暨等地,其中有一支隐居绍兴城内笔飞坊,其后代辗转迁徙分支析居,其中有一支从西兴花园徐迁居本村。董姓于北宋末年从甘肃陇西南逃,定居戴村上董一带,明朝初年上董董氏分支析居到董家桥,本村董氏系由董家桥析居。曹氏先祖为北宋大将曹彬,其子曹光庭任山阴县知县,遂迁居山阴,至明朝曹氏17代孙曹垲四长子任绍兴知府,因曹恺四与萧山城南史村有亲戚关系,遂使其子孙到史村定居,即后称史村曹。本村曹氏即从史村曹分支析居到此。
张家桥村历史悠久,在宋朝时为昭明乡县南里,元、明、清时为萧山县昭明二十一都,清末民初改属潘东乡,民国17年属萧山县第一区,民国20年改为萧山县一都九图,民国23年属东岳区潘东乡,民国35年改属东蜀乡。建国初为西蜀区东蜀乡张家桥村,1954年农业合作化时建立华丰、西王、先锋3个低级农业社,1956年三社合并建立高级社,1957年1月与邻近几社合并建立七一高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城南公社来苏管理区七一生产队,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建立来苏公社曹公塘、张家桥2个生产大队,1977年两队合并建立张家桥大队,1984年改建为村民委员会,2005年5月合并止。
张家桥村为水网平原地带,原萧山水稻主产区。
原董家桥村,位于所前镇东北部,东隔西小江与绍兴县杨汛镇相望,南接渔临关村,西与张家桥村相连,北为西小江和新塘街道杜家塘村。全村由董家桥、曹家沿、王门桥、江河东4个自然村组成。村中有乡道与来娘公路和03省道相通,村中河道贯通西小江,交通便捷。
村民中以董姓占多数,次为张姓和曹姓。董氏祖籍甘肃陇西,祖先系东汉太师董卓,北宋末年因战乱董氏后裔南逃戴村上董一带定居发族,上董董氏分支析居到董家桥,自迁徙本村始,至今已传21代。张姓系于南宋初从义乌迁至孔湖大路张,后发族分支析居,其中有一支到该村定居。曹姓与邻村张家桥村曹氏同宗。
董家桥村历史悠久,据考证,该村及沿西小江附近数村在汉朝以前已成陆,形成许多村落,以渔耕为生。据民国《萧山县志》载,在宋代该村属萧山县昭明乡二十一都,清末民初改属潘东乡,民国17年属萧山县第一区,民国20年划为萧山一都九图,民国23年属东岳区潘东乡,民国35年改属东蜀乡。1949年解放初建立曹家沿和董家桥两个农会,1954年农业合作社化时建立黎明、星民等4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年与邻社合并建立七一高级社,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为城南公社来苏管理区七一生产队,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建立来苏公社七一大队,1981年更名为董家桥大队,1984年建立村民委员会,2005年5月合并止。
董家桥村属水网平原地区,原为萧山主要产粮区之一。村东与西小江相通的昭明闸原为萧山水稻区的重要水利枢纽之一。
周边超市
联益超市(董家桥自然村卫生室东)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联谊村董家桥67号
周边村庄
联谊村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联谊村村民委员会(联谊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