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

余杭区 余杭 余杭区建制沿革 余杭区行政区划 余杭区地理环境 余杭区自然资源 余杭区交通运输 余杭区人口民族 余杭区经济概况 余杭区社会事业 余杭区风景名胜 余杭区城市荣誉


余杭区地处 杭州市区西、北部,位于杭嘉湖平原和 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是 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是“中华文明曙光”── 良渚文化的发祥地,素称“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 余杭区总面积1228.41平方千米 ,辖6个镇、14个街道,截止201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04.05万人。2019年10月,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7名,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从余杭境内吴家埠、荀山、小古城等遗迹的发掘表明,早在7000年~6000年以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发现于1936年的 良渚文化因余杭区的良渚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300-4300年。作为中国东南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高峰...

详情

余杭区地名网_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资料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介绍

余杭区地处 杭州市区西、北部,位于杭嘉湖平原和 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是 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是“中华文明曙光”── 良渚文化的发祥地,素称“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 余杭区总面积1228.41平方千米 ,辖6个镇、14个街道,截止201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04.05万人。

2019年10月,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7名,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从余杭境内吴家埠、荀山、小古城等遗迹的发掘表明,早在7000年~6000年以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

发现于1936年的 良渚文化因余杭区的良渚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300-4300年。作为中国东南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高峰期,良渚文化在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发达的犁耕稻作农业和以精美玉器、陶器、石器、漆器为代表的专门化手工业,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导致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等级的急剧分化,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和规范化的礼制。少数显贵者独占祭坛等祀神场所以及玉器等宗教艺术品,表明垄断性的神权已经形成,而以平面面积290余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构成了一个具有中国早期都邑特征的大型聚落,它的布局配置,以及城垣、外围水利系统等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营建起来的诸多特大型公共工程,更是宣告一种凌驾于神权之上的集中政治权力——王权业已形成。因此,良渚文化虽然是特定时空内涵下的区域性考古学文化,但它在中华文明中的历史文化价值十分突出。特别是在距今5000年前后的良渚文化时期,环太湖与钱塘江地区跟同时代的其他区系相比,文化上的独特性更加彰显,某些领域内的领先优势非常明显,其中以良渚古城和良渚玉器为突出证据,有力地实证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渊源。

余杭之名,春秋时已见诸史籍,彼时先属越,后属吴,后复属越,战国中期属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 秦灭楚,境内置钱唐(含杭州城区)、余杭两县,属 会稽郡(钱唐几经变更,到民国为杭县,余杭区系由原 余杭县和 杭县大部地域合并而成)。

西汉时, 余杭、 钱唐两县仍属会稽郡,钱唐为会稽郡 西部都尉治。平帝元始四年(4年),改钱唐县为泉亭县。新 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改余杭县为进睦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名余杭、钱唐。

三国时,余杭、钱唐均入 孙吴版图,属吴郡,隶扬州,钱唐县并为吴郡都尉治。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 钱唐郡,改置杭州,州治初设余杭,次年移钱唐。大业三年(607年),又改杭州为 余杭郡,钱唐、余杭仍为所属。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余杭郡为杭州,为避国号讳,改钱唐为 钱塘。

五代后梁龙德二年(922年),划钱塘、盐官两县地各半及 富春县之两乡地置 钱江县,与钱塘县同城设治。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钱江县为 仁和县。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 临安府,属两浙西路。钱塘、仁和升赤,余杭升畿。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临安府为 杭州路,钱塘、仁和、余杭属之。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朱元璋攻下杭州,改杭州路为 杭州府。明清延之。

民国元年(1912年)2月,废杭州府,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与余杭县同属钱塘道。民国16年废道制,实行省、县二级制,划杭县城区、 西湖、会堡、 江干、皋塘、湖墅等地,建立杭州市。

民国24年,设 行政督察区。余杭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杭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民国29年,调整行政督察区,杭县、余杭均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36年,杭县改为省直属县;余杭仍属第一行政督察区,7月,改属第九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两县解放,余杭、杭县建制未变。

1958年4月,杭县被撤销,属杭州市郊区。余杭县亦于1958年10月撤销,并入临安县。

1960年1月建立钱塘联社(县级)。

1961年3月,从临安县析出原余杭县境与钱塘联社合并,4月,钱塘联社撤销,恢复县建制,定名余杭县,县治设 临平镇。

1961年5月,留下划入西湖区。1985年,西行乡并入三墩镇。1992年,双桥乡并入三墩镇。1994年4月,撤销余杭县,设立余杭市。

1996年4月30日,九堡镇划归江干区。(同时或在此之后(未找到具体资料),下沙划归江干区)。

1996年5月9日,三墩镇划归西湖区。7月24日,蒋村划归西湖区。

2000年,余杭市辖23个镇、4个乡。

2001年2月2日,撤销余杭市,设立杭州市余杭区。

2001年8月7日,设立余杭区临平街道办事处、余杭区 南苑街道办事处、余杭区 东湖街道办事处、余杭区星桥街道办事处。

2001年,余杭区辖4个街道、14个镇、1个乡,15个社区、61个居民区、505个行政村。

2003年底,余杭区辖4个街道、14个镇、1个乡,55个社区、262个行政村。

2011年8月17日余杭区正式调整行政区划,设立9个新街道办事处。

余杭区辖14个街道: 临平、东湖、南苑、星桥、五常、乔司、运河、崇贤、仁和、良渚、闲林、余杭、仓前、中泰,6个镇: 塘栖、径山、瓶窑、黄湖、鸬鸟、百丈。区政府驻临平街道。

临平副城由临平·东湖街道、南苑、星桥、余杭经济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运河、乔司、塘栖、崇贤组成,副城面积283.66平方公里。另有 余杭组团(余杭、中泰、闲林、仓前、五常)、 良渚组团(良渚、仁和)、瓶窑组团(瓶窑、径山、黄湖、百丈、鸬鸟)3个组团式城镇(街道)。

杭州市余杭区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西依天目山,南濒钱塘江,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0°09′~30°34′、东经119°40′~120°23′,东西长约63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总面积1228.41平方千米。余杭区从东、北、西三面成弧形拱卫杭州中心城区,东面与 海宁市、 桐乡市、 江干区交界,中部与 德清县、 拱墅区毗连,西部与 安吉县、 临安区、 富阳区、 西湖区相接。

余杭区地处杭嘉湖平原和 浙西丘陵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大致以东苕溪一带为界,西北为山地丘陵区,属天目山余脉,海拔500米以上山峰大都在此。东部为 堆积平原,地势低平,塘漾棋布,是著名的杭嘉湖水网平原,海拔仅2~3米。东南部为滩涂平原,其间孤丘兀立,地势又略转高亢,海拔为5~7米。地貌分山地、丘陵、平原、滩涂4个类型,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谷地、河谷平原、水网平原、滩涂平原、钱塘江水域等9个单元。其中平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1.48%。

余杭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6.2℃,年平均雨量1150毫米至1550毫米。因境内地形不同,小气候差异明显,春、冬、夏季风交替,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春雨连绵,风向多变,天气变化较大。常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雨量相对集中, 梅雨结束即进入盛夏,受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热、温度高、日照强、蒸发大,易有伏夏。秋季,秋高气爽,天气比较稳定。冬季,盛吹西北风,寒冷、干燥,如遇北方强冷空气,就出现寒潮。气候特征为气温适中,适宜双、三熟制。雨热同季,有利于叶茎类作物和瓜果生产。

苕溪分为东苕溪、中苕溪、北苕溪、西苕溪。东苕溪源出临安东天目山海拔1271米高的马尖岗,一路向东,流经临安由 中泰乡入区境,经 余杭镇,在瓶窑镇境内汤湾渡接纳中苕溪,在龙舌嘴接纳北苕溪,三水合一,经瓶窑、德清至湖州市区与西苕溪会合注入太湖。全个长158.36公里,流域面积3276平方公里。

京杭运河,自桐乡大麻乡入境,流经博陆、五杭、塘栖、东塘、崇贤、云会、勾庄等镇街,流入杭州市区。市境内全长31.27公里,流域面积667.03平方公里。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8.55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为3.39亿立方米,河宽60~70米。常年水深3.5米。

上塘河,自杭州市 艮山门,经星桥街道入境,过临平街道,至海宁市盐官镇流入钱塘江。境内长11.38公里,河宽约20米,常年水深2米左右。

境内河流流量与降水量年际变化、季节变化相一致。全市平均年径流量为7.75亿立方米。苕溪平均年径流量为3.81亿立方米,东苕溪瓶窑站记载,多水年(1954年)年径流量20.76亿立方米,少水年(1978年)年径流量只4.24亿立方米。运河 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24亿立方米,上塘河为0.7亿立方米。

河流一般以4~10月为汛期,其中又以6~7月的梅汛为主,9~10的台汛次之。主要和降水量季节分配集中与否,以及降水期的长短有关,梅雨、台风期因雨量大、延续时间长,常形成山洪。大体而言,西部山区、半山区洪涝灾情多于东部平原地区。

余杭区余杭区共有土地12.26万公顷(183.97万亩),其中耕地4.53万公顷,占36.95%;林地3.8万公顷,占31%;水域面积1.25万公顷,占10.2%。

余杭区境内已探明的矿物有22种,其中膨润土、白云岩等大型矿床3处,钼铁矿、石英、凝灰岩等中型矿床8处。另有磁铁、锰、铜、锡、萤石、重晶石、天然气等矿藏。

余杭区境内森林覆盖率为24.5%,人均森林面积0.04公顷。自然植被有长绿阔叶林、长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灌草等6个类型。野生植物主要有:竹类为毛竹、早竹、苦竹、浙江刚竹、浙江淡竹等竹林;树类有495种,分属77科,其中受国家一级保护的有 水杉,二级保护的有银杏、华东黄杉、水松、鹅掌楸、杜仲、夏腊梅、金钱松、福建柏。野生中草药80余种,人工栽培的20余种。人工栽培的作物中,粮油、经济作物超过100种,蔬菜有30类、120种左右。野生动物主要有 杜鹃、 黄鹂、 画眉等32种鸟类,华南兔、豹猫、野猪等23种哺乳类, 蝮蛇、大鲵、龟、石蛙、蟾蜍等两栖、爬行类27种,泥鳅、黄鳝、条光唇鱼等鱼虾类23种,昆虫855种。其中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灵猫、大鲵、穿山甲和鹗等,属省级保护的有 蕲蛇、 大杜鹃、 鼬獾等。

余杭穿境而过的两条高速铁路( 沪杭高铁、 杭宁高铁)及 杭州地铁1号线、杭州地铁2号线、杭州地铁5号线两条铁路(沪杭、宣杭)、两条国道(G320、G104)、七条高速公路( 沪杭高速公路、 杭宁高速公路、 杭徽高速公路、 杭浦高速公路、申嘉沪杭、 杭长高速公路、 杭州绕城高速公路)、两条主要河流( 东苕溪、 京杭大运河)和五条省道(S101、S102、S201、S304、S205),把余杭和长江三角洲各大城市紧紧相连。余杭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2179.262公里。余杭区等级公路通村率、硬化率达到100%。区境内有航道里程350公里,其中干线30公里,支线320公里,一个遍布余杭区镇街、干支相连、水陆联动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站名 地点 站点性质 交通
乔司站 余杭乔司街道 一等站货运
乔司编组站 杭州北、临平、南星桥等 一等站货运
余杭高铁站 余杭南苑街道 二等站客运 地铁1号线、公交763(余杭高铁-余高)、786(区间)(余杭高铁-塘栖站)、761(区间))(余杭高铁-临平北站)、765(余杭高铁-塘湾村)
状态 线路 线路长度 起始站 终点站
建成运营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支线 48公里 客运中心站 临平站
杭州地铁2号线 42.4公里 朝阳站 良渚站

  在建线路
杭州地铁5号线 51.5公里 绿汀路站 姑娘桥站
杭州地铁海宁线 48公里 余杭高铁站 海宁碧云路
杭州地铁临安线 35公里 绿汀路 临安玲山路
杭州地铁3号线 43公里 文一西路站 星桥路站
杭州地铁9号线一期北段 6.2公里 临平站 昌达路站
杭州地铁9号线一期南段 10.8公里 客运中心站 四季青站
杭州地铁10号线 15.2公里 浙大站 新兴路站
规划线路 杭州轨道交通10号线支线 20.5公里 崇贤农副物流中心 余杭崇贤
规划线路 杭州轨道交通桐乡线
杭州轨道交通德清线
杭州轨道交通安吉线

余杭区均为无人售票车(包括空调车),前门上、后门下。搭乘公交车一定要备足零钱,车上不找零或者刷IC卡 市民卡,部分公交车开通了银行卡和手机支付功能。公共自行车参照杭州市相关规定。

余杭汽车客运站
车站 地址
杭州临平(长途)汽车北站 杭州市余杭区星光街865号
杭州临平汽车南站 余杭区世纪大道
余杭汽车站
瓶窑汽车站

余杭先民,早在新石器时期,于良渚、瓶窑一带形成聚落。秦统一中国后,有大量居民迁徙余杭,以后各朝,尤其在南宋,北方人口大量移入,几经民族融合,已无直接后裔。

民国17年(1928年),杭县总人口为390351人,余杭县为126147人。1949年,两县共10.71万户,43.99万人。

2008年末,余杭区户籍人口83.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5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45.57万人,非农业人口38.17万人。

根据2000年底进行的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余杭区普查登记总人口为81.78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75.44万人相比,增加6.43万人,增长8.4%。余杭区人口中包括24个民族,少数民族共0.37万人,占总人口的0.45%。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余杭区常住人口117.03万人。

2013年末,余杭区户籍人口90.33万人,其中非农人口51.74万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0.442%。

2016年末,余杭区户籍人口98.4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3.12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4%。

2017年末,余杭区户籍人口104.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8.31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6.0%。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有蒙古族、回族、藏族、 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 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 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历史上的 余杭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以农业发达著称。改革开放以来,余杭区经济出现重大调整,工业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财政收入的主体、劳动就业的主体。近年来,余杭区依托杭州未来科技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临平新城、良渚新城、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等重点产业平台,打造梦想小镇、梦栖小镇、艺尚小镇、人工智能小镇等一大批特色小镇,经济水平迅猛发展,位列2017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七位。

2017年,余杭区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695.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0%,增幅高于全国6.9%、全省7.8%、全市8.0%平均水平。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区人均GDP为16.74万元,增长7.1%。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户籍人均GDP为2.48万美元。

从GDP构成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0.45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551.41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1093.27亿元,增长16.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3.4:34.1:62.5调整为3.0:32.5:64.5,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2017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52.24亿元,增长1.5%。实现农业总产值79.71亿元,增长1.2%,农林牧渔呈“两涨两跌”态势。其中,种植业产值46.65亿元,增长3.2%;林业产值7.51亿元,下降7.6%;牧业产值4.41亿元,下降15.9%;渔业产值16.21亿元,增长5.6%。全区农作物种植面积73.55万亩,增长1.4%。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4.92万亩,增长4.4%;蔬菜种植面积33.46万亩,下降2.4%。茶叶产值8.95亿元,增长13.7%;花卉苗木产值10.56亿元,增长2.5%。

2017年,全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84.96亿元,增长7.6%,增幅高于上年同期2.6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5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增幅高于上年同期6.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97.69亿元,增长12.0%,占规模工业比重为51.4%,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92.36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为24.0%。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04.30亿元,同比增长10.7%;利润总额103.27亿元,同比增长6.0%。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76%,较上年同期下降0.32个百分点。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0.59亿元,占GDP总量的2.4%。截至年末,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301家。全年共核发施工许可证355项,办理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注册手续359项、质量监督注册手续367项、竣工验收备案342项。

2017年,余杭区区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实现增加值929.51亿元,增长30.6%,占GDP比重为54.8%,总量居全市首位,全区284家规模以上信息经济单位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剔除重复)3174.68亿元,增长46.7%。

2017年,余杭区完成财政总收入503.8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80.01亿元,分别增长25.9%、23.9%。从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93.0%,保持较高占比;从税收贡献度看,第三产业为75.1%、第二产业为20.8%。全年完成财政预算支出270.39亿元,增长22.1%,预算内用于民生支出198.95亿元,占全区财政预算支出的73.6%,增长20.6%。在支出结构中,城乡社区、医疗卫生、科学技术、保障就业、教育分别增长31.4%、52.1%、27.1%、20.3%、24.4%。

2017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81.26亿元,增长11.1%。从行业看,批发零售业440.91亿元,增长11.6%,住宿餐饮业40.35亿元,增长6.2%(见表2)。从限额以上商品分类别看,服装类、石油制品类和汽车类分别增长26.9%、19.1%和16.9%。消费升级类相关商品增势较好,家具类增长13.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2.7%,烟酒类增长12.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1.4%。

2017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886.8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9.23亿元,分别增长18.5%和17.4%。截至年末,全区共有A级景区14家,其中4A级以上景区6家;星级饭店13家,其中四星级以上饭店4家,特色文化主题饭店1家;星级旅行社5家。小古城村和山沟沟村已成功创建为首批省级3A级景区村庄。

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1615人,引导和帮助9375名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1%。全年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2754名,新增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6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市级技师工作站1家。

2017年,全区幼儿园122所,比上年新增8所。共有2000个班,在园幼儿61037人,3-5周岁幼儿入园率99.53%。幼儿园专任教师4462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全区小学50所。招生19421人,比上年增加1947人;在校学生96870人,比上年增加5191人。小学专任教师5428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学历高标率为98.88%,比上年提高0.51个百分点。全区初中35所,比去年增加1所。招生13328人,比上年增加671人;在校学生36014人,比上年增加1904人。初中阶段入学率、初中巩固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均为100%。初中专任教师2956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97%,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学历高标率为95.50%,比上年提高2.29个百分点。全区普通高中12所。招生4787人,在校学生13838人,毕业生4236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254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2017年,全区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7738元、34358元,增长8.5%、8.7%,农村常住居民收入增幅连续11年高于城镇居民。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为38334元,增长4.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7780元,增长4.6%。

截至2017年末,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76.47万人、71.64万人、49.70万人、61.0万人、49.73万人,分别比上年同期净增8.37万人、10.06万人、6.71万人、7.07万人和7.69万人。

出台《余杭区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截止2017年末,9家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168家照料中心实现医养结合,新增养老床位614张。打造综合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0个,并全部实现社会化运营。

2017年新增科创园区12家,面积82万平方米,引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274家。累计创建科创园区62个,总面积287万平方米,引进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4384家。全年认定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6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8家,市级4家。全年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16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63家,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76家,新增数均位列全省、全市各县(市、区)第1位。全区专利申请授权量分别为13276件和7012件,分别同比增长10.4%和4.8%,申请授权量均列全省第四位,全市第二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分别达到2807件和734件,分别同比增长10.6%和20.9%。截止年末,全区拥有各级专利试点示范企业209家,其中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20家。

截至2016年末,全区文化经营单位有1533家,其中网络文化单位40家、演出经营机构13家、文化娱乐业场所180家、网吧225家、电影发行放映单位26家、印刷经营单位687家、出版物经营单位254家、体育经营场所79家、广播电视经营单位29家。全年累计销售体育彩票3.11亿元,同比增长10.7%。截至年末,全区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达到203.44万册。全年出版《 余杭晨报》365期,日发行量达2.7万份。

2017年,大型越剧历史剧《汉兴未央》荣获浙江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及杭州市“五个一工程奖”,杭摊《梅画硕昌》获第五届“缤纷长三角?浦东北蔡杯”曲艺邀请赛金奖,舞蹈《枇杷鼓》获亚洲舞蹈艺术节暨舞蹈大赛成年非职业组团体金奖。余杭代表团在杭州市第十九届市运会上,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奖牌总数并列第一、金牌第三的成绩,并获赛事承办“最佳赛区”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全年建成健身苑(点)132个、篮球场32个,室内健身房7个。

截至2017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54家,其中区属医院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家。全区各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5458张,其中区属医院3145张。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100人,其中执业医师2685人,注册护士2750人,同比分别增长3.6%、2%和7.5%。全年家庭医生累计签约服务38.36万人。

在余杭区良渚镇一带。发现于1936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居的地方。出土的石器有斧、锛、镰、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磨制精致;特别是石犁的使 良渚文化陶具用,说明当时早已进入犁耕阶段。出土的陶器,以泥质灰胎磨光黑皮陶最具特色,采用轮制,器形规则,圈足器居多,用镂孔、竹节纹、弦纹装饰,也有彩绘。玉器发现很多,有璧、琮、璜、坠、环、珠等,大部分出土于墓葬中。与良渚遗址同类型的遗址,在长江下游的苏南,直至钱塘江以北的平原地区,分布较广,考古学界统称为“ 良渚文化”。

在余杭区长乐镇。因山有东西二径通天目而名。有7峰,以凌霄峰最秀,海拔616米。山巅有径山寺,创建于唐,南宋时梵宇规模宏大,香火鼎盛,为禅宗五山之首。后寺毁坏,仅存明初所建钟楼,楼内悬重约10吨的明永乐大铜钟一口,又有宋铁佛等,1989年楼遭焚毁,同年重修。山上又立宋孝宗御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大碑一通,周围尚有不少摩崖题记。径山与日本佛教关系密切,为日本临济宗之源,其“茶宴”仪式被日僧传播到日本后,逐渐演迹成日本“茶道”。

在余杭区余杭镇西南。是中国道教的第三十四洞天。山有4峰,中有大涤等洞。

在余杭区余杭镇东南宝塔山顶。始建于五代吴越时期,现塔重建于明代。1985年重新修葺。塔系砖木混合结构形式,六面七层,高约35米。

反山为东西长90米、南北宽30米、高出地面4米的土墩。1986年发掘出10余座良渚时期墓葬。随葬品有1232件(组),绝大部分为玉器。

在余杭区塘栖镇,南北向横跨在大运河之上。又称通济桥。始建于唐代,明弘治七年(1494年)重建,清康熙年间(1662-1722)修葺。长约90米,七孔石拱桥,其中中孔净跨16.35米。

在余杭区。因隋开凿运河,四方民工集居于此,而名塘栖(栖为居之意)。镇紧傍大运河,又地处余杭、德清、桐乡三县市交界。东石塘尚存200多米长的古街,镇西通济长桥历500年仍雄跨于古运河之上。

在余杭区临平西北10公里,距杭州市40公里。面积约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60米,为临平与塘栖之间最高的一座山,故名超山。

在余杭区超山大明堂前香雪坞中。吴昌硕(1844-1927),其诗书画篆刻堪称一绝。留有“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卖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之忆梅绝句。1927年逝世。后其子东迈及门生好友,将其遗骸移葬于此。

皋亭山位于杭州城东北部,东西9公里,南北2.5公里。自西往东依次为:半山、黄鹤山、元宝山、皋亭山、桐扣山、佛日山等,其中皋亭山为最高峰,海拔361.1米,诸峰统称为皋亭山。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 浙江省 杭州市区西部,离杭州主城区 武林门只有6公里,距 西湖仅5公里。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2009年11月03日,被列入 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2年1月10日,被评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6年5月,被国务院确立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2017年12月,余杭区获评2017年工业百强县区。

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和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2018年10月,荣获《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2018》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9月20日,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2019年10月,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7名, 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