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街村
东街村 东街村村情介绍 东街村经济发展 东街村商业设施 东街村基础设施
东街村是乐清县 虹桥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集镇中部,因东横街贯穿村区而得名。东邻 东洋村,南跨104国道与上陶村接壤,西临东干河,北靠洞河。总面积1.1平方公里。1992年,东街村1706户、6410人。水陆交通方便,村民善于经商,著名的虹桥三、八集市发源于村内,是浙南地区主要的商业贸易中心之一。本村村民以瞿姓居多,据清光绪《瞿氏宗谱》载,始迁祖孚銎(qiong)于宋建炎四年(1130)迁居该地。清代发生过以瞿振汉为首的“红巾军”起义。1992年,东街村1706户、6410人。水陆交通方便,村民善于经商,著名的虹桥三、八集市发源于村内,是浙南地区主要的商业贸易中心之一。东街村地处浙南名镇虹桥镇东首,是虹桥镇 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1995-2007年期间,该村党组织相继被评为省、市、镇各级先进单位:1996、1997、1998、1999、2002、2004...
详情东街村是乐清县 虹桥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集镇中部,因东横街贯穿村区而得名。东邻 东洋村,南跨104国道与上陶村接壤,西临东干河,北靠洞河。总面积1.1平方公里。1992年,东街村1706户、6410人。水陆交通方便,村民善于经商,著名的虹桥三、八集市发源于村内,是浙南地区主要的商业贸易中心之一。
本村村民以瞿姓居多,据清光绪《瞿氏宗谱》载,始迁祖孚銎(qiong)于宋建炎四年(1130)迁居该地。清代发生过以瞿振汉为首的“红巾军”起义。1992年,东街村1706户、6410人。水陆交通方便,村民善于经商,著名的虹桥三、八集市发源于村内,是浙南地区主要的商业贸易中心之一。
东街村地处浙南名镇虹桥镇东首,是虹桥镇 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1995-2007年期间,该村党组织相继被评为省、市、镇各级先进单位:1996、1997、1998、1999、2002、2004、2006年获得“虹桥镇先进党组织”,2004年获得“虹桥镇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2007年获得“乐清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1995年获得“温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04年获得“温州市先锋村党组织”,1996年获得“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同时,在村党委的正确带领下,该村的各项创建评比活动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先后获得了“浙江省远程教育及文化资源共享示范村”、“ 浙江省示范档案室 ”、“农村新社区建设温州市级示范村”、“乐清市平安千村五星级示范村”、“乐清市科普示范村”、“乐清市体育特色村”、“乐清市消防示范村”等 荣誉称号。
东街村位于乐清市虹桥镇中心,区域 面积1.1平方公里。村集体拥有虹桥镇商贸城、地下商场、东街菜市场、商业店铺等固定资产。2003年,经评估,村集体资产总值达4亿多元,2006年集体经济总收入479.7万元,人均年收入28400元。2007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60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强村、富村。
工业
东街村素以商业贸易繁荣而著称,村民商品观念强,经商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1573~1619)就形成农历每旬三、八为集市日,至今已历400余年。民国时期,村境内东横街、文星街为虹桥镇的主要 商业街。其中东横街长约500米,宽4米,两旁商店林立,有50家店;文星街傍东干河,长560米,宽6~8米,有27家店。小弄巷内小店、商贩更是星罗棋布。经营商品有:南货、百货、杂货、棉布、水果、药、酒、米等。其中著名商店有:东兴祥南货店、倪丰和酱园、徐天德药店、徐钟德药店等。1949年后,设立国营商店、供销合作社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个体经商被视作“投机倒把”,搞“ 资本主义”而遭批判,村民不得不弃商而以农业为主,收入较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商品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市场日趋兴旺,集市贸易盛况空前,三、八市日,高峰期上市人数达10万以上。东街人抓住机遇,树立并贯彻了“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思想,根据东街的地理优势,制订了商、工、农结合的富村、富民措施,重点发展商业贸易,重振浙南商贸中心的雄风,除沿街路因地制宜设立商店外,走规范化专业化大市场道路。工农业亦协调发展。1970年创办了第一家村办企业--虹桥纸箱厂。是年产值50余万元,税利5万元。1979年以后,又创办了胶塑包装厂、蛎灰厂、水泥预制场、 砖瓦厂、虹东停车场、虹东旅社等村属企业;到1991年,有厂房15750平方米,固定资产1350万元,工人150人,年产值200余万元。1990年,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相继问世,有录声器材厂、新星接插件厂、塑料模具厂、兴星无线电厂、音响电子元件厂、虹桥无线电厂、电控器件厂、无线电配件厂等,每厂年产值均在300万元以上,有的达1000万元。
农业
村领导重视 粮食生产,将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搞规模经营。1987年以来,村 投资60余万元,实行无偿贴农,搞好农田基本建设;修建“三面光”渠道650米,2~5米宽的机耕路500米,晒谷场1500平方米,农业库房5座,农用桥梁1座,并实行排灌、机耕、植保三统一,75%以上耕地面积实行电灌。粮食亩产850公斤。1991年,东街村工农业总产值3500万元,为 国家创税利350万元。
1988年,与虹桥市场管理所共同投资180万余元,在育红路南侧创办虹桥小商品市场,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楼下设摊位390个,经营棉布、服装、毛线、针织、鞋革、小百货等,以零售为主兼批发;楼上设9个服装厂,制成的服装批发至中国各大城市。市场 日成交额达10万余元,年 利润50万元,创利税12万元。至1992年,共创利95万元。市场管理组织健全,措施得当,经商风气良好,1989~1991年连续被评为市、县文明集贸市场,1992年被评为省级文明集贸市场。
1989年,村里投资55万元,在育红路与新丰路交汇处创办虹桥第二菜市场、冷库,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设 摊位200多个,经营干鲜水产、 蔬菜、肉类、熟食等。商贩来自玉环、石浦、松门等地,辐射浙南,日成交额达10万余元,年获利近10万元,上缴税收1万余元。1990年,村里投资兴建了育红路水果市场、虹南路口废铁市场等。此外,充分利用街道改建后的优势,开辟了以育红路、新丰路、东横街、文星街为主干,辅以金融路、新凯路、春华路、虹南路、虹瑶路等的 商业街。村区形成了商业街纵横交错,中间分布专业市场、国营商场的商业布局,显示了集镇市场的现代气势。至1992年,有国营商场、 公司10余家,专业市场4个,集体、股份制及个体商店更是不胜枚举。村里从事商贸人员达1000人。其中村集体拥有的店面100余间,年租金收入达50余万元。
东街村原有街道少而窄,商店重叠,店前有摊,摊前有担,每逢三、八传统集市,人流拥挤不堪,市容脏乱。1980年,根据 虹桥镇总体规划,修造、扩造了南北和东西交错的“十”字街道--新丰路、育红路,两路各宽18米,长1200米;随后又相继建成配套街道--金融路、新凯路、虹瑶路、虹南路、春华路等,与东横街、文星街相连接,形成了整齐、规范的街道网。同时抓重点单位的"引进",有现代化 电影院、虹桥供销大厦、邮电大楼、中百公司、物资公司、建设银行、 农业银行、县第二人民医院等先后在东街落户。投资190余万元,为东街村街道、巷弄安装水电设施,铺设地下管道31660米,浇筑水泥路面28000平方米,建 公厕5座,配备专职卫生管理人员。街道两旁设有花坛、风景树。
重视智力投资,捐资办学。1991~1992年,村里 集资近15万元,兴办校舍,使 学龄儿童接受正规教育。坐落村区的春华幼儿园被评为省级先进集体。捐资支持贫困老区建设,积极开展对口扶贫工作。敬老之风蔚然,投资5万余元,修造“红巾军”旧址,作为老人活动室,内设有报刊杂志、棋类、电视机、录音机等,为老年人定期检查身体,建立健康档案;对65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给予15元敬老津贴。塑造“红巾军”首领瞿振汉像,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历史教育。
1986年,村里组建义务 消防队,队员20余人,由 工人、 农民组成。配备有多种灭火器材,经常组织训练。发生火警,可及时投入灭火。7年间共参加灭火100余次,深受社会赞扬,多次受到虹桥镇人民政府、乐清县人民政府表彰。村领导坚持节日夜间 巡逻制度,维护社会治安,调解民间纠纷,为村民排忧解难。
周边政府机关
虹桥镇东街村村委会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新丰路1号
周边村庄
东街村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虹桥王府大酒店西南(时代广场西北)
东馆村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虹桥镇东馆村村民委员会(进士路北)
上侯宅村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虹桥镇文笔路上候宅村社区服务中心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