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洲村
三洲村 三洲村三洲村简介 三洲村三洲村行政沿革
三洲村坐落于物华天宝的诸暨岭北镇。它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物产丰富。三洲村区域面积6.72 平方公里,人口1460人,由原三洲村和北腰坑村合并而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给这块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三洲村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创了改革和建设的新局面。特别是近几年来,三洲村的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产业初具规模,按照"主攻纺织业,调优农业,激活三产"的发展思路,一个大开放、大发展的岭北三洲村正在崛起。【摘自《三洲史话》】三洲村位于岭北镇中部。隶属诸暨市南部丘陵地带。东接东阳市罗山广东坞、裘家岭,南邻本镇西南岭北周;西连塘岭璜山及义乌雪顶村;北屏下田畈、北腰坑及璜山镇的半丘黄家店。村东南及西北地形较高,东及东北地势较低。东有上尖岩十五炮山脉的虬坑水;南有恶坑和灵岩山山脉的岭北江;西北...
详情三洲村坐落于物华天宝的诸暨岭北镇。它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物产丰富。
三洲村区域面积6.72 平方公里,人口1460人,由原三洲村和北腰坑村合并而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给这块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三洲村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创了改革和建设的新局面。特别是近几年来,三洲村的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产业初具规模,按照"主攻纺织业,调优农业,激活三产"的发展思路,一个大开放、大发展的岭北三洲村正在崛起。
【摘自《三洲史话》】
三洲村位于岭北镇中部。隶属诸暨市南部丘陵地带。东接东阳市罗山广东坞、裘家岭,南邻本镇西南岭北周;西连塘岭璜山及义乌雪顶村;北屏下田畈、北腰坑及璜山镇的半丘黄家店。村东南及西北地形较高,东及东北地势较低。东有上尖岩十五炮山脉的虬坑水;南有恶坑和灵岩山山脉的岭北江;西北有三塔岩杨家坑山脉的白坑水。三水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聚江于三洲村地域。由于千万年雨水冲刷各方江水带来的大量泥沙沉积在此,形成南北狭长,东西较宽的山中盆地。其形酷似一叶小舟。三洲吴姓先祖始称此地为“山舟”,后改称为“三洲”。境内青山逶迤重叠、绿水淌流。岭北江自南向北傍村而下;白坑水西北向东穿村而过;诸东公路联通村内各径道。青山、小桥、流水、楼舍如织如画,风景独好。有打油诗曰“杭州钱塘江,不及三洲前山江”。
三洲村历史悠久。隋唐五代时期之前就有杨姓、陈姓居住在村白坑一带、至宋淳佑年间三洲吴姓先祖从暨阳吴家桥迁居此地。生息繁衍,开创并鼎盛全村。三洲是多姓氏村,吴、周、骆、陈、方并存。以吴姓为主族,各氏族和睦相处。
三洲人淳朴,刚直又勤劳,经济头脑灵活,创业精神极佳。千年前,杨姓、陈姓就在白坑一带植桑养蚕,杨家坑曾有十八部巢车之誉。明清时期在保留种桑养蚕同时,致力开发茶叶、油桐、火腿加工等,远销绍兴和杭州。三洲村又是革命老区,一九三七年就有吴其水灯七位同志加入了共产党,后有二十多人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金肖支队,抗美援朝运动中有十七人光荣的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三洲村现有农户400户,人口1300多(占全镇人口的十分之一)。旱地面积800多亩(现已基本退耕还林);水田210亩(部分水田已做建设用地);山林面积8000亩,盛产松木,杉木和毛竹。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和薯类;油料作物有油菜、大豆和花生;经济作物有茶叶、水果与棉花。三洲村人多地少,改革开放前主要的经济来源为出售林木和茶叶。特别是毛竹、茶叶,量多质优,誉扬周边县市。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三洲人民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认识到旧的传统的农业模式已不适应现今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树立了“无工不富”的新观念。从九十年代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村家庭作坊式纺织工业蓬勃崛起,发展迅猛。现全村有纺织机600多台(其中无梭织机30多台),牵经车及配套机械齐全。产品有涤纺绸、棉布等,日产坯布五万余米,销往绍兴柯桥、义乌、广州等市场。由于轻纺业的发展,解决了全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而且带来了全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至二〇〇〇年,人均纯收入伍仟元,全村步入小康。物阜民安,三洲村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摘自《三洲史话》,最后一条新增】
一、唐宋元明清时期
l、唐代实行乡、里、坊、村制,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垂拱二年,岘(xiàn 小而险峻的山)北乡为太平乡。
2、宋初承唐制,咸丰四年(公元一零一一年)太平乡并入甘泉乡(新堂里、亭塘、锦坊、岭北)。
3、熙宁四年(公元一零七一年),推行保甲制,十家为保,五十家为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岘北为六十七都保。
4、元承宋制。
5、明承宋制,都保改称为都。岘北为六十七都(自浪坑口至界头。隶属甘泉乡。三洲为甘泉乡太平里善保村。
6、清承明制,宣统二年(公元一九一零年),始行城镇乡自治。人口五万为镇,不满五万为乡。岭北仍为六十七都。
二、中华民国时期
1、民国十七年(公元一九二八年),实行邻闾制,十户为邻、五户为闾:每村设村里委员会,隶属甘泉乡(六十七都),是年三洲、下田畈两村合一,名为“学三村”。民国十八年改为三洲村里委员会。
2、民国二一年(公元一九三二年),推行乡镇自治,村里委员会改称为村公所,三洲村里委员会改称为三洲村公所。隶属甘泉乡(六十七都)。
3、民国二四年(公元一九三五年),乡镇以下废邻闾制、立保甲,乡、镇、公所合并,原都成为都乡。六十七都乡设二十一保,三洲为十三、十四两保。
4、民国三零年(公元一九四一年),都乡改成为乡,六十七都乡成为六十七乡,设十一保,三洲为第八保。
5、民国三三年(公元一九四四年),六十七乡改称为岘北乡(浪坑口至界头)。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废除保甲制,设区、乡、村农会,岘北乡改称为岭北乡人民政府。隶属上卢区(锦溪、长松、金鸡、吴良、大怀和岭北)。
2、一九五零年,岭北乡又划分为梅户乡、岭北乡、水带乡。三洲村为岭北乡第五村。
3、一九五五年,原梅户乡的浪坑、金家庄、杨树蓬、伯叶划归甘溪乡。
4、一九五六年,梅户乡、岭北乡、水带乡合并为岭北乡。岭北乡人民政府改称为岭北乡人民委员会。
5、一九五八年,撒乡并大公社。岭北称为岭北管理区,隶属上卢星火人民公社。(岭北、吴良、六石、上卢、湖仓、新合、罗店管理区组成上卢星火人民公社。)
行政村称生产连队,三洲连队由三洲、下田畈、古塘、北腰坑和枫殿五个自然村组成,下设排、班。
6、一九六一年,上卢星火人民公社改称为上卢区;岭北管理区改称为岭北人民公社。三洲村为三洲大队,下设操作组(相当于生产队)。
7、一九六七年,岭北人民公社划归诸暨县管籍。
8、一九六八年,公社、村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三洲生产大队为三洲村革命委员会,下设生产队,至一九七九年。
9、一九八一年,革命委员会改称为管理委员会,三洲村革命委员会称三洲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下设生产队。
10、一九八三年,人民公社体制结束。重建乡(镇)人民政府。大队管理委员会改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1、一九八四年,岭北乡分为岭北乡、水带乡两个乡。三洲村隶属水带乡。
12、一九九二年,岭北乡、水带乡合并为岭北乡。一九九三年撤乡为镇,成立岭北镇人民政府。三洲村称为诸暨市岭北镇三洲村民委员会,下设八个村民小组。
13、二〇〇?年,北腰坑村并入三洲村。【谁知道的说一下哈】
【以下图片均翻拍自《三洲史话》】
三洲村域图2003
三洲村鸟瞰图
周边政府机关
三洲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石东线岭北镇三洲村村民委员会
周边住宅区 小区 房地产
龙凤花园小区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岭北镇三洲石东线龙凤花园
周边文化宫
三洲觥村露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石东线
周边村庄
三洲村
地址:绍兴市诸暨市石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