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宅村
斯宅村 斯宅村村情概况 斯宅村历史沿革 斯宅村历史文化 斯宅村古村落保护 斯宅村荣誉 斯宅村文物 斯宅村景点 斯宅村书香斯宅 斯宅村文化事业 斯宅村旅游指南
斯宅村位于诸暨市东南部,处会稽山南麓,东部接嵊州市,东南毗东阳市,属典型的山区,距诸暨市区中心26公里,由螽斯畈,斯宅两个自然村组成。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就位于斯宅村内,目前成为斯宅村的金子招牌。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大宅之典范,民居之经典,气势之恢弘,雕刻之精美,十分罕见。 斯宅村拥有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46年张爱玲在斯宅小洋房过年、写了异乡记等,康有为给斯民小学写过匾,国民党中将 斯烈是李宗仁的老师、 斯励在上海四一二政变中营救过周恩来,这个村曾走出100多名教授。斯宅村位于诸暨市东南部,处会稽山南麓,东部接嵊州市,东南毗东阳市,属典型的山区,距市区中心26公里,由螽斯畈,斯宅两个自然村组成。现有农户1023户,户籍人口2758人,以高山茶,板栗和香榧为主要收入来源。斯宅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村落始建于五代后汉乾...
详情斯宅村位于诸暨市东南部,处会稽山南麓,东部接嵊州市,东南毗东阳市,属典型的山区,距诸暨市区中心26公里,由螽斯畈,斯宅两个自然村组成。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就位于斯宅村内,目前成为斯宅村的金子招牌。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大宅之典范,民居之经典,气势之恢弘,雕刻之精美,十分罕见。 斯宅村拥有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46年张爱玲在斯宅小洋房过年、写了异乡记等,康有为给斯民小学写过匾,国民党中将 斯烈是李宗仁的老师、 斯励在上海四一二政变中营救过周恩来,这个村曾走出100多名教授。
斯宅村位于诸暨市东南部,处会稽山南麓,东部接嵊州市,东南毗东阳市,属典型的山区,距市区中心26公里,由螽斯畈,斯宅两个自然村组成。现有农户1023户,户籍人口2758人,以高山茶,板栗和香榧为主要收入来源。斯宅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村落始建于五代后汉乾祐二年(公元949年),村内至今完整保存的清代古民居建筑有14处之多,被称为斯氏古民居建筑群,最具代表性的 千柱屋(斯盛居)、下新屋(发祥居)、华国公别墅三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规模宏大,造作讲究,保存完整,其中木雕、石雕、砖雕装饰工艺更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是研究我国江南地区清代民居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耕读传家在斯宅村流传久远,这里不仅保留着从旧式私塾到族塾,新学的脉络遗迹,也走出了许多在文教,科技,财经,军事等众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名人,如著名古植物学家斯行键,教育家斯霞,焊接专家斯重遥,历史学家斯维至,棉纺专家斯光霄等等。迄今为止,从斯民小学走出超过100名教授级人物,引起教育界的关注。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周围被青山绿水环绕,风景盛好。由于这里远离城市,许多古迹得以保留至今,值得一游。 为什么在穷山僻水之间会建有如此规模和艺术的建筑群呢?在千柱屋大门上方的砖雕可以找到答案:小船出去,赚到钱以后大船回来,并受到尊重。几百年以来斯宅的祖先们就是遵循这一传统,出外赚钱,将 财富带回家乡盖房子,将古代文明凝固在建筑里流传至今。
斯宅村有中学1所,完小3所,教师72人,在校学生1471人,2001年被绍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高普九合格镇乡”。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自来水饮用全面普及,86%的村通有线电视,程控电话达2572门,有医院1所,分院2所,医疗服务点3个,床位12张。民政优抚进一步加强,47户109个最低生活保障线对象得以落实。
斯宅历史悠久,建置沿革,屡屡有分合。古时这里称为上林,以五代乾祜二年(949)时在五指山所筑造的上林院而得名,斯氏后裔现仍以“暨阳上林斯氏”自称。《诸暨县志·山水》记载:“元嘉三年,母亡,居丧过礼。未葬,为邻火所逼,恩及妻桓氏号哭奔救,邻近赴助,棺榇得免。恩及桓俱见烧死。有司奏改其里为孝义里,蠲租布三世。追赠天水部显亲县左尉。”因此得孝子贾恩而命名孝义乡。斯宅在宋至清代均属孝义乡,清以前有领都四,斯宅分属四十二都和四十三都。民国初期设上林乡以及至道乡,1947年合称斯宅乡。1951年至1955年,分为上林乡、斯宅乡、小东乡等三乡。1956年至1958年期间,上林乡与小东乡先后并入斯宅乡,并改称东方红公社。1981年10月又分拆为斯宅、小东两公社,又于1983年间重新改为乡。1992年5月斯宅小东两乡重新合为斯宅乡,至2005年与陈蔡镇一起并为现今的东白湖镇。斯宅乡自大革命起不少村落还为革命活动根据点,多个乡镇被绍兴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根据地乡。
斯宅乡包括有上斯、中斯、下斯三村。中斯村即为现在的螽斯畈村,村落和人口都相对较为集中,上斯大概包括上宅、张家坞一带,下斯则有谭家、下宅、盟前畈台门、上泉村等村落。
斯宅,顾名思义,即以斯姓宅第建筑而命名的地方。斯宅的历史发展过程与斯氏宗族的发展关系甚为密切,斯姓的宗族史是其历史发展的主线。当你看过《百家姓》,就会发现《百家姓》上没有斯姓,但在诸暨现有按人口多寡为序排列的400 余个姓氏中,排行第25 位。据史料记载,“斯”本作“史”,其始祖为“史伟”。东汉建安末年,史伟以居地属吴,应招贤之试拜博士,历官廷尉。三国赤乌元年(238)三月,他见狱中关押犯人过众,有冤者不少,未曾请旨,便赦免一批犯人。在朝廷有一官员以擅自赦放犯人为由,弹劾史伟,参奏文本送到孙权面前,孙权大怒,召史伟以死罪治之。史伟有两子,长子史从,年方十六,幼子史敦,年仅十三,两人联名泣血上书,争着愿捐躯以代父身。恰好孙权之母吴国太举办七十岁寿宴,在满朝文武官员中唯独没有发现史伟,问及侍从,便知史伟犯了死罪,急召孙权问明缘由。孙权将史伟擅自释放犯人,有欺君之罪的事相告。而吴国太对史伟这个人十分器重、了解,相信其中必有缘故,便差人复核,果然不出所料。便命孙权下旨赦免其死罪,官复原职。孙权也为史家兄弟两人之孝义深受感动,喟然叹曰:“子愿代父,孝也;兄弟争代,义也。斯孝子也。”当时的刑法规定,朝廷官员,犯死罪获得赦免,须改姓。因此,孙权话音刚落,两子连忙伏地谢恩,“史”改成“斯”,变成了御赐。后三伟辞官,携子孙自鲁国滋阳(今山东省兖州市)迁徙浙江吴宁(今东阳)定居,为斯氏开宗始祖。斯敦(226-304)为史伟次子,字友直,号昆山,受吴主旌为孝子,官议郎,并表其乡。后人称史敦为孝子公,现斯民小学门台上刻有康有为笔题写的“汉斯孝子祠”门额。至第二十一世斯楚(716-811),于唐开元庚辰(740)从后侣村迁居梵德村。第二十二世斯德舆(765-830)为唐补国子监学生,历官祭酒。第二十四世斯梦钟(843-?),字时兴,为唐中书舍人。其子斯德遂(864-?),字友迅,从东阳梵德村迁诸暨上林,为诸暨上林三斯的开宗始祖。据传,公元 884年,年仅二十岁的斯德遂游学到诸暨上林宋家坞(今东白湖镇斯宅村谭家背后),见此地群山环绕,古木参天,青竹吐翠,泉水叮咚,微风吹过,阵阵幽香沁人心脾,风景分外秀丽。在几棵大樟树的浓荫覆盖下,建有三间茅屋,而整个宋家坞也只此一家,主人姓宋。家中只有父女二人相依为命,而其女年方十六,年轻貌美,聪明伶俐,长得亭亭玉立。可惜从出生以来,从未开口说话,其父以为她是个哑巴。斯德遂游学到此,因口渴体乏,上门讨茶解渴投宿。哑女见门外有客,,突然开口,叫父开门待客。其父甚为惊奇,见来者身材高大,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举止文雅有礼,便以宾礼相待。言谈之中中,宋公越看越中意、越谈越投机,便上楼询问女儿,哑女在楼上早已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很有相见恨晚之意,便点头应允。故宋公力求斯德遂做上门女婿,其意为哑女突然能开口说话,必定见至逸誉之人,今后必然夫妻恩爱、大富大贵。而斯德遂在山沟里蔓窜见到如此美貌之女,想是天作之合,便欣然同意。其事在《暨阳上林斯氏宗谱》里有详细记载。而当年的宋家坞,历经千年沧桑,早无旧迹可寻了。
三斯即上斯、中斯、下斯。今仍有上宅、中斯畈、下宅三村。后来中斯畈村名的“中”改作螽,取“螽斯衍庆”之义,“螽斯”为有较强生命力、繁殖力的动物。以此为名,取子孙繁衍、人丁兴旺之义。因此,自唐末至今,斯氏“在暨阳者,烟火万家,称为巨族”(1848 年修东阳《白石斯氏宗谱序》)。至今已有40 余代,历1100多年,经久不衰。毫无疑问,斯氏为诸暨姓氏构成中较早的成员之一,在诸暨现有400余个姓氏中,居第25 位,可谓源远流长。在2000 年修缮华国公别墅时,发现一块断损楹联的上联“代父叩君恩,至性肫诚,倾动东吴殿陛”,值得庆幸的是,2004 年,在上泉村村民吕伟明处又找到彝了下联,为“毁家纾国难,忠贞慷慨,壮扶南渡河山”,概括地反映了斯姓的由来和斯氏先人忧国忧民、保国卫家的崇高理念。又在2002 年 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螽斯畈村村民斯孝金,在土名叫松啸湾倒地木星的自留地上劳作时,无意中发现上林斯氏始祖铢四公(斯德遂)和宋氏太婆、其子鋋六公和杨氏太婆的两块墓碑,碑石雕刻字迹清楚,文字工整,保存完好。这一发现有力地佐证了斯宅的地方沿革史。
博物馆里的文物是静态的,但这里的历史和风景是活的,找得到记忆中的乡村生活。从2012年开始,诸暨按照“完整保护、适度改造、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要求,对列入保护名录的20余个村庄投入数十万至数千万元的资金,对古民居进行修缮保护,挽救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和记忆符号。保护古村落,最根本的是要保护“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生活,将村庄真正建成乡愁记忆的百科全书。
斯宅不仅保存着完好的古民居,同时还延续了传统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比如采茶叶、摘板栗、制番薯粉、做番薯烧酒、晒谷子等等,以传统农耕为主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古民居原生态的建筑和文化沉淀着先人的智慧和结晶,为此加强斯宅古民居的保护,延续传统文化命脉,传承艺术精神,是今后能够继续发展古民居的重要保障。
斯宅村有千柱屋,下新屋,上新屋,牌轩门里,新谭家,门前畈等台门,其中 千柱屋、 下新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新屋和新谭家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
1.千柱屋
千柱屋,又称斯盛居,是斯氏古民居建筑群 千柱屋 (7张) 中气势最恢宏的台门,建于清嘉庆年间,为当地巨富 斯元儒(1753--1822)所建之住宅。整座建筑东西面宽108.56米,南北进深63.10米,占地面积6850平方米,建筑坐南朝北,共三进,沿中轴线依次为门楼,大厅,座楼,以中轴线为中心,东西侧各分设辅轴线两条,计有八个四合院,各院之间设天井,前后楼屋,左右厢楼。千柱屋位于斯宅乡螽斯坂村东首,距诸暨城关镇30公里。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当地巨富斯元儒私宅。占地6900多平方米,有屋118间,弄32条,内含10个天井。10个四合院分别冠以“双槐堂”、“ 双桂堂”等名称,各自成章,院落之间又有廊檐相连,四通八达,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巨宅共有柱子近千根,故名为“ 千柱屋”。
巨宅造作讲究,工艺精湛。大门五扇,正中大门上方青石浮雕大篆“于斯为盛”为米元章手迹。其余四门均饰以砖雕,雕工精细,层次分明,内容多为历史故事。环宅数十窗户,窗棂均用青石透雕,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宅内门、窗、柱、梁、牛腿等雕饰十分华丽,都出自民间,建筑工匠之手,使千柱屋成为民间建筑雕刻艺术的瑰宝。
位于正屋天井照墙的“百马图”, 由21块方砖合成,总长704厘米。其中所雕马匹神形毕肖,人物形态各异,所描山水林木,细致入微,自然得体。或枯或荣,或简或繁,虚实相同,结构严谨,是罕见的砖雕艺术珍品。
2.下新屋
下新屋,又称发祥居,是斯氏古民居建筑群中保存最完好的台门,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 下新屋 (8张) 年),是斯元儒胞兄斯元仁的住宅。整座建筑东西面宽59.4米,南北进深54.8米,占地面积3255平方米,平面布局近似正方形,坐北朝南,共三进,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屋,大厅,座楼。三进之间各有天井相隔,中轴线内端左右两侧配置内厢房(大厅前的两侧与座楼前的两侧),外端左右两侧各筑东西廊屋(外厢房)九间三弄,廊屋通过弄分别与门屋,大厅,座楼相连,形成相对封闭的格局。
3.上新屋
上新屋,又称上新居,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与千柱屋一样是斯元儒所建,东西面宽80 米,南北 上新屋 (2张) 进深49.7米,总面积3360平方米。青石门额上和斯盛居一样刻有“于斯为盛”四个九叠篆大字,取之孔子《论语》,予以寓意斯氏由此而兴盛。上新屋共三进,沿中轴线依次为门楼、大厅、座楼,各有天井相隔,两侧设厢房,东西对称,上新屋木雕、石雕、砖雕装饰工艺精湛,门、窗、梁、璧、马头墙、鱼池石栏上满是雕刻。
4.牌轩门里
牌轩门里位于下新屋的正北方,是斯子骠(虎文公)的住宅,建于清雍正年间,东西面宽80 米,南北进深55米,总面积4400平方米。共三进,沿中轴线依次为门楼、大厅、座楼,各有天井相隔,两侧设厢房,东西对称。
5.新谭家
新谭家,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南朝北,东西面宽80 米,南北进深49.7米,总面积3360平方米。新谭家共三进,中轴线依次为门楼、大厅、座楼,各有天井相隔,两侧设厢房,东西对称。
6.门前畈
门前畈台门建于清嘉庆年间,整座建筑由大房台门、二房台门、三房台门组成建筑群,分别由斯继荣的3个儿子斯静渊、斯东山、斯志浦所建造。走进门前畈台门,时不时能发现保存完好的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等。“有秩斯祜”“家敦仁让” “世守稷读”“稷读家风”……这些古朴的石刻门额,折射出斯宅人耕读传家的风尚。“有秩斯祜”四个字为九叠篆,青石镌刻,旁边还有砖雕人物,并以石榴、佛手等图案装饰,上有魁星像。门前畈台门的天井也别具特色,都用细小的鹅卵石铺砌。其中有一处天井铺设的图案,由10个“铜钱”组成,环环相套,非常精致。
1.笔峰书院
笔峰书院位于 千柱屋南侧松啸湾(古松林立,山风吹过如虎啸一般)内,为斯元儒子孙读书之处,因书院背 笔峰书屋 (3张) 靠笔架山而得名。上山石路旁古树名木林立,树龄都在二百年至三百年,沿途而上有 白玉兰花树, 枫树, 罗汉松, 黄檀,大叶 冬青树, 柳杉等。书院门口 龙爪槐(左侧为白象,右侧为青狮)书院为三层楼的木结构楼房,原院前屋后广栽奇花异草,四季飘香,其中房前有荷花池一座,只开红花不开白花。书院东侧小院为祠堂,院内天井地上用鹅卵石镌有“ 八卦图”。书院入口处为洪门,原为龙门,取望子成龙之意,后因避皇帝名讳改。书院内古时无楼梯,现有楼梯是文革时所造,原斯元儒子孙在此读书时,早上大人用木梯子送小孩入二层楼读书,中午仆人用梯子将茶饭送入小楼,晚上又用梯子将小孩接下楼,其间不许小孩下楼,可谓诸暨人“耕读传家”、重视教育的很好的物证。
2.华国公别墅
华国公别墅,当地人称新祠堂,建于清道光庚子(1840)年,是后人为追念斯华国而建。它是一处学塾与家 华国公别墅 (2张) 庙兼容的清代建筑。该建筑坐北朝南,共三进,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厅、大厅、后厅,左右两侧配置厢楼及附房。各进之间均设有天井。总面积为2806平方米。厅前道地外侧有一半月形池塘,名曰泮池。在清规戒律很严的清朝,建造泮池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没有一定的级别是不允许建造的。
这一民宅建筑群,实为后人追念斯继荣而设的家庙学塾混合院落。斯继荣酷好读书,愿为国培育人才,一直想建家塾。让子弟肄业其中,然年高不能完成夙愿。他的儿子斯志浦、孙子斯源清为他建造了这所学塾,并叫“别墅”,好像他还在人间。这种集家庙与学塾于一体的古建筑,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因建于象山之麓后改名“象山民塾”。如今在中厅山墙壁上,还保留有清光绪年间,曾就读华国公别墅弟子的捷报10余件。有学报即某某考取什么学校,有官报,某某考中什么。如东墙壁上的一张官报是斯名康中举人。整个建筑建于清道光庚子年,有三开间,三进,占地面积1800余平方米。门厅前有一半月形池塘,名泮池。历来池塘或圆或方,半月形不但少见,而且不经恩准是不能建的。宅内有几块大型石雕花窗嵌于墙上,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曾有文物贩子,出价数十万元一块,被斯宅人拒绝。厢房天井内有一惜字亭,当时凡写过字的纸,要在这惜字亭烧毁,不可将写过字的纸到处乱丢,可见尊重知识,尊重为知识付出的努力。
3.斯民小学
斯民小学创办于1905年,由象山民塾发展而来,其前身为斯民家塾。庚子之变后,建造这所家庙兼家塾的斯 斯民小学 (2张) 源清“深感外人实行基教育侵略之国之迫在眉睫”,于光绪十三年(1904年春)改办新式小学堂——象山民塾,慕名入学者络绎不绝。校长斯兰馨从长远发展眼光看,提议发动斯姓全族办学,校名改称为“斯民小学堂”。在众人的支持和赞助下,1919年新校舍落成, 康有为题字“汉斯孝子祠”,规模之大为全县小学之冠。1915年至1929年的106名毕业生中,3人毕业于 黄埔军官学校,40余人在各地大学毕业。百年来斯民小学人才辈出,载入中华名人大词典有中国古生物奠基人、学部委员 斯行健,著名儿童教育家 斯霞,国际焊接专家 斯重遥。另外,史学家 斯维至,国民党上将 蒋鼎文,都先后在象山民塾, 斯民小学读过书。斯民校友遍布海内外,其中有 巴西石油巨富斯子林、台湾浙江同乡会名誉理事斯孝坤先生、私营企业家斯国勋先生等商界成功人士,有 季英、斯梦飞、斯公才、 斯杭生、斯张梅等学术界的精英,浙江武警政治部主任 张建中、浙江日报《 美术报》主编 蔡景富等都为斯民校友。2006年斯民小学被评为浙江省百年名校。
居敬堂
居敬堂,目前开辟为斯民博物馆,居敬堂是暨阳上林斯氏第三十世(居中斯坂始迁祖)斯子骠(字虎文)公的宗祠、家庙。虎文公的祖父斯为美(字起萃)、父亲斯廷琩(字羽侯)原来住在下宅棋盘街、高磡头一带,后因丁口日多,旧宅不敷居住,就到中斯坂另建新居。先由虎文公的叔父在中斯坂小济桥头建造了一幢房屋,就是现在的上中斯台门,建成后由其叔父使用。虎文公则另选现在牌轩门里的宅基上建造了一幢三进五门的大宅,就是现在的牌轩门里,大概是清雍正年间建成。从此虎文公一家就迁居到中斯坂新宅。后又因子孙繁衍,其孙斯元仁、斯元儒相继在中斯坂建造了下新屋(发祥居)、上新屋、千柱屋(斯盛居)和笔峯书院等房屋。这些古民居现已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斯氏古民居建筑群的一些主要建筑。
居敬堂是清咸丰、同治年间由虎文公曾孙斯湘浦(字广文)为纪念其始迁中斯坂的功绩而建立。清咸丰庚申年任诸暨县宰(即相当现诸暨市长)许瑶光可作《广文斯湘浦传》(见暨阳上林斯氏宗谱)记载;“……当置田东邑,以崇始祖祀。为高祖虎文公立家庙,岁时聚会,致敬宗睦族之义。……”我手头尚有祖宗留下的《斯氏节烈合编》一书,该书由吴品珩题籖,傅振海作序、王继香题辞,我祖父斯福求(穉湘)编录,并由斯族名士耿周、省吾、鹤龄、夔磬、澜兴、资深、子谨、叔宣、刍询、东臯、夙民等校的书中记载:《……昔先君曾为始迁螽斯祖讳虎文公建宗祠。……》上述资料均可证明居敬堂建造的史实。
居敬堂面积约3000平方米,分前后三进,大门南向,门楼3座,全系青石制作而成,饰刻人物、山水图案,十分精致。中厅设戏台,其东西两侧均为二层厢房,厢房楼上专供女眷观戏。每逢盛年吉日,常在这里作戏,非常热闹。后进为神堂,供奉着虎文公和历代祖先的神位。厅上挂有十多块匾额,均为虎文公后代所立。厅中正屋三间,为族中子弟学读之所。该建筑用材硕大,造作考究,木雕、石雕、砖雕均风格优美,装饰华丽,是一座艺术性较高的古建筑。
居敬堂建成以后,一直作为子弟教学场所。抗日战争初期,此处成为中斯坂初级小学。解放以后,此地仍为中斯坂小学,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神堂被毁,匾额被拆,连戏台也被拆除,一度曾作为中斯坂村农会办公室,并先后办过竹器厂和茶厂。后来工厂关门,这座精美的古建筑就无人看管,任其荒芜,以致造成三只精美木雕的牛腿被盗,房屋破落,不宜悲乎?!
1.乐善好施坊
摩崖石刻“乐善好施”坊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表彰了斯元儒募集2万余两银子赈灾饥民、捐赠2千两银子修建考棚的事迹。由道光皇帝的钦赐匾刻建,壁上镌刻楹联“活十万户饥民不让义田种德”,“庇廿四乡学士允称广厦树功”,还有《义士斯翊圣公坊记》碑记,介绍了斯元儒的功绩和义举。乐善好施坊于1985年被诸暨市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小洋房
斯豪士、斯魁士故居,又称小洋房,斯宅上林溪旁屹立着一座被当地人称为“小洋房”三层木结构楼房,小洋房 小洋房 (2张) 建于1920年,是当时斯宅颇有影响的乡绅斯豪士和他的弟弟斯 魁士所建。斯豪士时任国民政府浙江省军械局局长,斯魁士也在省政府任职。斯豪士思想更为活跃,他崇尚科学,积极支持 康有为等的 戊戌变法,并与康有为交往很深,托康有为题写了 斯民小学门台上的“汉斯孝子祠”五个大字,至今仍清晰可见。与斯宅其它古民居建筑风格截然不同的是小洋房没有高起的 马头墙,四周没有精雕细刻的石花窗,规模也比其它几处要小得多,但由于 建筑图纸由外国专家设计,其中西合璧的风格,在整个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中独树一帜。特别是它的窗户,全用西洋式的圆拱门窗和铁艺装饰,并配有玻璃,这在当时的斯宅是绝无仅有的。小洋房前后分四进设三个天井,面房五间,主体为两层,局部带阁楼,后进为一层。该建筑东西宽20.40米,南北长34.70米,占地面积680平方米。坐北朝南。南端起依次为前院、门厅、前天井、正厅、中天井、后厅、后天井、后进,其中后厅为建筑的主体。前院设有矮墙,厅院之间各设卵石天井,正中镌嵌八卦阴阳鱼图案。门厅灰瓦白墙,三合土地面,外边缘有阶沿石,方柱上红漆,方面柱础;用薄板作吊顶,内部上红漆,外部白灰抹面;吊顶上置藻井, 藻井内部上红漆无纹饰。正厅面宽19.20米,进深12.10米,高两层,局部有阁楼。正厅与前面厢房相连,有回廊相通。正厅廊柱皆为方柱,其余木柱为圆柱,下端为鼓型柱础, 三合土地面。二层前有回廊,檐柱之间用栏杆连接,二层明间大门为排门,共六扇,左右次间稍间皆有排窗,明间和次间上部有阁楼,有老虎窗突出屋面,类似西方的哥特式建筑。东西两侧设厢房,也是整座建筑的交通枢纽,沟通了建筑内外和建筑内部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厢房两侧各建一座楼梯和一个侧门。门厅上部置有 八角藻井,门厅四角有垂花柱。过正厅为后厅,面宽与正厅一样,进深只有5.40米,明间为排门,共六扇。两边次间稍间皆为连门排窗,三间之间用砖墙分隔。再过后厅便为后进,为后期建造,高一层,设有后大门,大门两侧设罗马柱。整座房子内部为中国式的传统结构,而外部按西洋式的设计构建。外观保存完好,1950年以后,曾借用作原 斯宅乡政府办公楼。
“斯宅在 五指山下,村前大路通嵊县西乡,居民约三百家,且是 好溪山……祠堂转弯,临溪畔一宅洋房,即是斯家,当初老爷在杭州当军械局长时发心建造,前后花了两万银圆,却不用水泥钢骨,只用本山上选木料,一式粉墙黑瓦,兽环台门,惟窗是玻璃窗,房间轩畅光亮,有骑楼栏杆,石砌庭院,且是造得高大,像新做人家未完工似的。我才来时,一问就问着了。”这是号称汪伪政府第一笔的 胡兰成《今生今世》里的一段话,说的就是这座洋房子。
3.裕昌号
“裕昌号民间艺术村”位于东白湖生态旅游区 千柱屋南侧500米处,占地6805.9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 十里红妆 (2张) 米,2004年由骆东先生建立。它的前身“裕昌号”是诸暨枫桥的一家百年老店。2002年“裕昌号”应绍兴市政府、绍兴市政协邀请,在绍兴稽山园的“绍兴百床馆”、“越乡婚俗馆”、仓桥直街的“越艺馆”、鲁迅祖居的“越地民俗文化藏品展”等多处展示达六年。接待过 江泽民、 李鹏、 朱镕基、 习近平、 李瑞环、 李岚清、 尉健行、 张德江、 丁关根等中央领导人。参加了2001、2002年的两届 西博会,其中“ 十里红妆”主题布展被评为2002年西博会的三大亮点之一。经骆东先生20多年的搜集整理,“裕昌号民间艺术村”已收藏有 明清家具、竹器、锡器、绣品、陶瓷、石雕、牌匾、杂件、字画等藏品万余件。目前“裕昌号民间艺术村”已初步完成“尊美堂”的布展和“清芬堂”的设计,其中“尊美堂”由明清会馆和明清家具精品十里红妆组成(指古越地民女出嫁时的所有嫁妆绵延十里),“清芬堂”主要展示精美的古代牌匾及斯宅籍著名画家 斯道卿的作品。
从千柱屋后方出去是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道,小道两侧古木参天,老树虬枝,黄檀、楸树、罗汉松、龙爪槐,森然一片。沿小道拾级而上,穿过院子,便是一座三层木结构房屋,这便是斯元儒建造的笔峰书屋。
笔峰书屋与千柱屋同时建造,是斯家专门为子孙读书而建的家塾。教室设在楼上,据说早先没有楼梯,学生到教室上课须从竹梯爬到楼上,读书时则撤掉竹梯,直到放学。学生白天读书时是不许下来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心无旁骛,两耳不闻窗外事,安心只读圣贤书。由此可见斯家对读书的重视,由此可见斯姓先贤的良苦用心。
现在书屋有了楼梯,那是后来建造的。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当英军的炮声炸开中国近代史惨烈的第一页时,在远离战场的浙东山区斯宅,一座巍峨的知识殿堂却在这一年耸立起来,这就是斯宅的另一所家塾:华国公别墅。这是一座集家庙和学塾一体的混合建筑,这样的建筑也成了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保存完好。
斯老师说,华国公别墅主人斯华国乃斯姓俊彦,“酷好读书,富而能教,见文士极相钦重,待塾师甚重礼节”。斯华国的子孙继承了华国公的重教之风,代代相传。20世纪初,斯宅的教育发生了一场革命,那是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兴新学,结束了自唐以来的科举取士和自明以来的八股科考制度,此举被严复称为无异于古之废封建的“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其时,华国公后人、曾在四川、湖北当过知县的斯仰止痛感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亡国之祸,迫在眉睫”,愤而去职回乡,正热心于地方教育的他闻讯而动,不失时机地把设在华国公别墅的象山家塾改为象山民塾。学塾民塾一字之差,性质迥异,前者为家族学校,后者面向大众,一字之改,历经千百年的私塾一变而为新式学堂。
这是诸暨第一所现代学校,学校开风气之先,实行男女同校。该校初创,便成“诸暨各乡之翘楚,诸暨新学之滥觞”。
斯仰止的儿子斯耿周是在此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父子联手,于1917年发起建造新校舍,这就是沿用至今的斯民小学。造学校要用大量的木材,发起者们看中了祖坟上的大树,但要砍祖坟上的树却不容易,马上遭到族中人的强烈反对。于是他们便以造祖先祠堂的名义劝说族人,化阻力为助力,砍了祖坟上的树木,建造了学校。因此,校门口的匾额至今还是原来刻的“汉斯孝子祠”,学校主楼正中供奉的还是历代祖先的牌位。
学部委员斯行健便是斯耿周的儿子。
漫步斯宅,面对山村重教的历史,书香缕缕扑鼻而来。有对教育如此重视的斯姓先贤,有如此悠远弥漫的书香环境,历代斯家子弟便在这世代桃源得其所哉,安心读书,纷纷成材。
斯宅村近几年受到媒体的关注,相关介绍斯宅的记录片不断的拍摄,另外也成为了电视剧及影视的取景地,从而使这个村落受到外界的关注。比如电视剧《中国母亲》,电影《天朝国库之谜》、《西施眼》等在斯宅村作为取景地。
1.公交
在诸暨客运站坐102路公交到斯宅村下车。
2.铁路
到诸暨站下车后坐17路到诸暨客运站,然后在诸暨客运站坐102路公交到斯宅村下车。
3.自驾
走诸永高速到璜山出口下车,走里斯线到斯宅村。
当地的较小的旅馆,是老式木头房子,卫生条件还不错。
经典线路:千柱屋台门-笔峰书院-下新屋台门-华国公别墅。
台门游:千柱屋台门-上新屋台门-下新屋台门-牌轩门里台门-新谭家台门-门前畈台门-花厅门里台门。
书院游:笔锋书院-斯民小学-华国公别墅。
博物馆游:居敬堂(斯民博物馆)-裕昌号。
这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气候,温和多雨,全年平均温度16.4℃,春天和秋天为最佳旅游时间。
斯宅村
周边舒适型
诸暨裕昌号爱吾庐山庄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160号
周边景区,
诸暨市裕昌号民间艺术馆
地址: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160号
周边村庄
斯宅村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