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光村
王村光村 王村光村村庄历史 王村光村名称来源 王村光村村庄建设 王村光村农业经济 王村光村村庄状况 王村光村乡村名人
王村光村,位于 浙江省 金华市 东阳市歌山镇境内,南邻湖潭、圳干,西连殿岭下,西北毗光远、白坦,东北与巍屏、巍山接壤。王村光村位于 浙江省 金华市 东阳市 歌山镇,全村614户,1535人,耕地 面积1332.5亩。以农业生产为主, 青枣面积420亩,是村民一笔较大的收入。近年来,村里经过村庄整治,安装了自来水,埋设了污水管道,池塘整治,赤膊房粉饰等,使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变,正在创建市级新农村示范村。是市级 文明村之一 。明清时期属孝德乡九都,1929年称第二区王村光 村,1932年称王村光乡,1935年5月称九都乡第八保,1944年11月属练溪乡。1950年6月称大圳乡三村,1956年3月为红旗乡三友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9月为上卢人民公社红旗管理区三友生产队,1961年9月为红旗人民公社王村光生产大队,1983年8月为红旗乡王村光村,1992年5月属北...
详情王村光村,位于 浙江省 金华市 东阳市歌山镇境内,南邻湖潭、圳干,西连殿岭下,西北毗光远、白坦,东北与巍屏、巍山接壤。王村光村位于 浙江省 金华市 东阳市 歌山镇,全村614户,1535人,耕地 面积1332.5亩。以农业生产为主, 青枣面积420亩,是村民一笔较大的收入。近年来,村里经过村庄整治,安装了自来水,埋设了污水管道,池塘整治,赤膊房粉饰等,使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变,正在创建市级新农村示范村。是市级 文明村之一 。
明清时期属孝德乡九都,1929年称第二区王村光 村,1932年称王村光乡,1935年5月称九都乡第八保,1944年11月属练溪乡。1950年6月称大圳乡三村,1956年3月为红旗乡三友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9月为上卢人民公社红旗管理区三友生产队,1961年9月为红旗人民公社王村光生产大队,1983年8月为红旗乡王村光村,1992年5月属北江镇。
白溪江以南、歌溪和定安溪以北之间的平原上,中间隆起一脉自东向西延伸的红土小山岗,宛若卧地长龙,俗称红旗垄。王村光坐落在垄之东首,自村西至村东北有八个小山丘拱围,呈燕窝状。村始祖王元一,原居住在新昌县长潭,南宋德?年间(1275-1276)中进士,出仕奉议大夫、江州刺史。宋亡,耻为元朝官吏,携眷隐匿至红旗垄。土人称该地为长林里。时见坡岗上草长林茂,围拱南隅一坪,似燕子窝,暗忖风水宜人,元一不忘先祖之源,取名 龙降(实为侨迁源地以名),定居发族,遂成村庄。因此地有坪有坡,有丘有岗,后人遂称村名为王村岗。方言岗、光同音,现人以王村光称之。
1978年前,王村光村既没有一条像样机耕路,更没有公路。“晴天铁钉山,落雨糊泥塘;乘车先走路,运货靠扁担”,是这里道路交通的真实写照。
1982年以后,在群众迫切要求下,第一次在黄坛山脚原来算是“大路”的基础上,加宽填些泥做了一公里长的泥沙拖拉机路。这是王村光当时通往外村唯一可勉强机运的一段“运输大动脉”。 1984年该村一位村民开天辟地购买了第一辆可以运货的手扶拖拉机。可村庄处在岗上,东南西北进村都得爬坡。即使是晴好的天气,到田川干、湖潭、尚侃等地运砂石,还得靠吱吱嘎嘎的独轮车。一个人在小车前用绳子使劲地拉,一个人用手在推车人的腰背上拼命地推,小小一车四五百斤的砂石,却要几个人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地才能上坡进村。特别是黄坛山脚的光运岭头,又陡又长,要是遇上雨天路滑,或冰雪解冻时,无论骑 自行车,还是 拖拉机运货经过这里都很难行驶。
要致富,先修路。 1987年,王村光村着手行动,开始在原机耕路的基础上建造第一条可通汽车到白坦、巍山、歌山的公路。直到1992年浇好水泥路面,村民们才可以在村里坐上班次不多的客车。2001年以后,该村又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做起了可通车到田川干、山头金、陈塘沿的水泥路。村庄里面,大大小小的道路,可以硬化的广场几乎全部进行了硬化。
21世纪从王村光村东南西北通往邻村、外地的公路增加到了6条,每天从黄坛山边上来回通过的,仅客运班车就多达26趟次。不管是村内村外,也不管是雨雪冰冻,都可以照样着新装、穿皮鞋,不用再怕泥泞路滑了。
王村光人很早就在红土岗坡栽种 枣树,加工南枣出售 金华、杭州等地,为传统特产。近年扩种、套种更为茂密,形成枣林村。每户年收入青枣800余斤,自行加工成南枣、蜜枣出售,户均收入3000余元。1964年通电,并引红旗垄渠道水入村,结束了历来九天无雨闹水荒的局面。70年代,年轻人学手艺者增多,大多外出做工。80年代,村有竹编厂、胶木厂、鱼钩厂等年产值1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也有创办在外地、年产值20万元以上的家具厂。1992年,外出从事工匠、商贸、建筑承包业或私营企业者250余人,75%的农户先后建起600余间三层以上的新居。1985年公路入村,南通歌山,东北达巍山,西北接白坦。同年建起水塔,饮用自来水。
村民以长寿著称。始祖王元一寿81岁。谱谍上记载享年70、80者,褒扬孝悌、善举者屡见不鲜。1988年成立老年人协会,活动经费由旅台知名人士王惕吾捐赠。协会活动室有报刊、棋类、电视等,常年开展慰问病者,给长寿者送寿匾,为老人送节日礼品,给逝世者送花圈等。1992年底,70岁以上者97人、80岁以上者31人、90岁以上者2人,其中98岁1人。
1990-1992年之间,王惕吾先后捐款建造东阳市急救中心(建筑面积13518平方米)、巍山医院(建筑面积25755平方米)、东阳中学体育馆(建筑面积3427平方米)、东阳中学师生宿舍楼(占地3669平方米)、巍山镇中学(占地5930平方米)等。并设立东阳中学奖学金、巍山中学奖学金、东阳农民技术培训基金。1990年捐赠给王村光港币1000万元,资金使用负责人王妙光(王惕吾侄女)遵嘱以350万元用于建造王村光小学。校园占地4650平方米,建筑面积3282平方米,包括幼儿园楼、教学楼、健身楼、教师宿舍楼。楼房外墙全部用白色瓷砖装饰,校园四周用水泥砖墙间水泥栅栏圈围,内有花坛、喷水池,仅购栽花草、名木就耗资1.6万元。教学楼除教室外,另辟有接待室、电化教学室、自然实验室、图书室、音乐室、台球室、广播室、教师办公室、教师课间休息室等。教师宿舍全部套间,每套宿舍配置全新设施。凡村内儿童自上幼儿园始就享有王惕吾助学津贴,每学期给上幼儿园者津贴50元,上小学者津贴180元,师生一年发一套校服。每学期 津贴上初中者180元,上高中者220元,上大学者350元。出国留学者由王惕吾负责经济担保。现村人考上大学的有10人。1990年用285万元将村通往白坦、歌山、巍山的三条公路(总长8.6公里)全部铺设7米宽的水泥路面。1991年以10余万元将村内三条主道及巷弄铺成水泥路面,一改旧时天晴一块铜,天雨一包脓的村貌。现正在筹划兴建农民公园。
台胞王惕吾,曾用名瑞钟,又名士高。1928年东阳中学毕业,考入中央军校第八期,后历任军职。1948年赴台湾。1949年始先后创办《民族报》、《民族晚报》、《联合报》。1967年创办《经济日报》。1976年在美国创办《世界日报》。1978年创办《民生报》、《中国经济通讯》、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中国论坛》、《联合月刊》等,任世界中文报业协会副主席。几十年精心经营,成为当代报业巨子之一。
图片 (2张)
周边村庄
王村光村
地址:金华市东阳市巍歌线
王村
地址:金华市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