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山区
烈山区 淮北市烈山区 烈山区历史沿革 烈山区行政区划 烈山区地理环境 烈山区自然资源 烈山区经济 烈山区社会事业 烈山区历史文化 烈山区风景名胜
烈山区,隶属于安徽省 淮北市,截至2007年,烈山区总面积388平方千米,总人口37万人,全区辖4个街道及3个镇:临海童街道、百善街道、任楼街道、杨庄街道、烈山镇、宋疃镇、古饶镇。201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亿元,同比增长3.8%。烈山区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高岭土、石灰石、铝、铁、铜等,开发起步较早,淮北煤田第一口矿井就建于烈山。名胜古迹有西汉竹县城遗址、唐初诸阳县城遗址以及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早期裴里岗文化遗址,龙脊山自然风景区、南湖公园“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化家湖等。荣获“中国土地复垦示范区”、“全国经果林建设百强县”、“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安徽省平安县(区)”和“南湖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1980年4月,设烈山区。1992年,濉溪县宋疃乡划入烈山区,设 宋疃镇。1996年,烈山区面积5...
详情烈山区,隶属于安徽省 淮北市,截至2007年,烈山区总面积388平方千米,总人口37万人,全区辖4个街道及3个镇:临海童街道、百善街道、任楼街道、杨庄街道、烈山镇、宋疃镇、古饶镇。
201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亿元,同比增长3.8%。
烈山区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高岭土、石灰石、铝、铁、铜等,开发起步较早,淮北煤田第一口矿井就建于烈山。名胜古迹有西汉竹县城遗址、唐初诸阳县城遗址以及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早期裴里岗文化遗址,龙脊山自然风景区、南湖公园“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化家湖等。荣获“中国土地复垦示范区”、“全国经果林建设百强县”、“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安徽省平安县(区)”和“南湖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
1980年4月,设烈山区。
1992年,濉溪县宋疃乡划入烈山区,设 宋疃镇。
1996年,烈山区面积58.3平方千米,人口4.6万,辖3街2镇:百善街道、前岭街道、杨庄街道、烈山镇、宋疃镇,区政府驻烈山镇。
2004年,濉溪县撤销马桥乡,并入新蔡镇,同时将新蔡镇划入淮北市烈山区。同年8月烈山区正式接管原濉溪县新蔡镇、马桥乡(并入宋疃镇)。区划调整后,下辖3镇,5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由原来的58.3平方千米增加到233.336平方千米,人口由原来的14.9万人增加到24.8301万,其中乡村人口由原来的4.3万人增加到11.72万人;行政村由原来的15个增加到45个。2004年底,烈山区辖4个街道(临海童、百善、任楼、前岭)、3个镇(烈山、宋疃、新蔡)。
合并图册 (2张) 2006年3月,烈山区将原有的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2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撤销烈山镇、新蔡镇。以原新蔡镇和原烈山镇的吴山口村、烈山村、宋庄村、土楼村的行政区域设立新的烈山镇。以原烈山镇的洪庄、杨庄、二郎庙、黄桥4个村和杨庄矿等17个居委会新设杨庄街道办事处。濉溪县原赵集乡与原古饶镇合并,成立新的古饶镇,同时划入烈山区。区划调整后,辖区面积388平方千米,人口37万人,共有43个居委会、84个行政村。
2007年,进行村级区划调整,由84个改为50个。
2008年进行社区区划调整,将原社区调整为32个,村委会改居委会2个;调整后全区共有社区34个(其中区直属居委会3个,涉农居委会4个,厂矿企业社区居委会27个)。
烈山区辖4个街道3个镇:杨庄街道、百善街道、临海童街道、任楼街道、烈山镇、宋疃镇、古饶镇。共43个居委会、84个行政村。
街道(镇) | 人口 | 居委会、乡(村) | 社区居委会(个) | 行政村 (个) |
---|---|---|---|---|
杨庄街道 | 5.21万 | 杨庄矿一居委会、杨庄矿二居委会、杨庄矿三居委会、杨庄矿四居委会、杨庄矿五居委会、杨庄矿六居委会、杨庄矿七居委会、杨庄矿八居委会、留守处居委会、石选厂居委会、青龙山居委会、淮选厂居委会、焦化厂居委会、铁运处居委会、阳光居委会、水泥厂居委会、区直居委会;黄桥村、二郎庙村、洪庄村、杨庄村。 | 17 | 4 |
百善街道 | 东村居委会、西村居委会、南村居委会、北村居委会、散居居委会 | 5 | ||
临海童街道 | 海孜矿第一居委会、海孜矿第二居委会、海孜矿第三居委会、三十处海孜居委会、临涣矿第一居委会、临涣矿第二居委会、临涣矿第三居委会、二处居委会、童亭矿居委会、临选厂居委会、铁运处居委会、精神病院居委会、安装处居委会、西风井居委会、海孜二矿居委会、三十三处小湖孜居委会 | 16 | ||
任楼街道 | 第一居委会、第二居委会、第三居委会 | 3 | ||
烈山镇 | 7.42万 | 宋庄村、烈山村、吴山口村、土楼村、塔山村、蒋疃村、宁山村、青谷村、蔡里村、化楼村、新南村、土型村、新北村、宋庄村、沟西村、花王村、尚高村、沟东村、王庄村 | 19 | |
宋疃镇 | 5.4万 | 邵山村、仓里村、马桥村、古饶村、费寨村、黄营村、太山村、东风村、务山村、周圩村、赵庄村、军王村、王楼村、会楼村、和**村、马场村、宋疃村、董圩村、店孜村、雷山村、赵滩村、董楼村 | 22 | |
古饶镇 | 8.9万 | 王店村、茅园村、南园村、秦楼村、太山村、半峭村、长沟村、辛庄村、双河村、大何村、双秦村、周庄村、草庙村、殷楼村、小李村、新**村、小赵村、张庄村、山后村、赵楼村、老楼村、侯沟村、况楼村、代庄村、赵集村、朱集村、新江村、山南村、山西村、单圩村、张庄村、土山村、孟庄村、平山村、谷山村、山前村、山北村 | 39 |
淮北市烈山区位于安徽省淮北市东南部。
烈山区
烈山区属典型的暖温带湿润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摄氏度,年均降雨量862.9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02天,年日照时数2315.8小时。
烈山区风景 (16张) 烈山区是淮北煤田最早的开发区域,截至2011年底,已探明地质储量和可供开发的资源有煤、 高岭土、石灰石、铝、铁、铜等近20种。年产优质原煤1000多万吨,高标号水泥200多万吨,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电力建材基地。
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亿元,同比增长0.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45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58.5亿元,受统计指标压实的影响,同比分别下降7.9%和12.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进出口总额5889万美元,同比增长7.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219元,同比增长8.3%;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9973元,同比增长9.5%。
201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亿元,同比增长3.8%;社会消费零售总额33.9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收入30016元,增长8.0%;农村居民收入12642元,增长9.8%;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实现财政总收入4.95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亿元,同比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47.3亿元,同比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42.8亿元,同比增长6.9%。全区“供给侧”结构调整成效初现,大力推进东部新城区发展,服务业发展较快占比提高,同时全区较快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大,全年退出规模企业20家,二产占比下降。与去年同期比,二产占比下降2.5个百分点,三产占比提高3.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47.2:42.8。
2003年,实施了“百头母猪”工程,再次掀起全区畜牧养殖新高潮。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在科技含量、生产规模、品牌建设、产业化工程、示范带动等方面又上新台阶。2003年,全区又新注册”兴和"牌苹果、“顺发”牌种猪、“九妹"烫面等9个特色农产品商标,品牌效益日益突出。
烈山区区通过发展养殖业、经果林业、设施农业等高效农业,初步建成为淮海地区有名的”菜篮子”基地。截至2011年底,全区拥有万头养猪场6家,千头养猪场35家,年出栏优质商品猪30万头;奶牛场3家,良种羊繁育中心3家,3万对种鸽场1家,庭院式的散户养殖更是星罗棋布,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70%以上。建成节能温室大棚3000栋,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年产各类新鲜蔬菜2000多万公斤;石榴种植面积3万亩,是全国六大石榴生产基地之一,苹果、梨种植面积2万亩,枣、杏、花椒等经济林近1万亩,年产各类优质水果3500万公斤;水产养殖体系日趋完善,养殖水面达2万多亩。
2015年新增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1个,培育省、市级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6家,成功申报榴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生产总产达12.3万吨,核心示范区亩产达607公斤。
2018年,全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实现全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4亿元,较去年增长2.95%;增加值10.1亿元,同比增长2.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4.4万亩,粮食总产为12.2万吨,较去年增长0.94%;粮食平均亩产为433公斤/亩,较去年增长4.8%。粮食播种面积为26.8万亩,粮食总产为11.6万吨,较去年增长5%。蔬菜种植面积为1.7万亩,总产量为5万吨。规范化养殖规模扩大,禽畜产品有增有降,全年牛出栏5383头,增长158%;猪出栏10.5万头,下降53%;羊出栏3.8万只,下降30%。家禽出栏158.3万只,下降4%;肉类总产1.4万吨,较去年下降39%。
2001年率先在全市进行工业园区建设,已形成了总规划面积为20多平方公里的“一园五区”(刘庄项目区、吴山口项目区、新蔡项目区、洪庄项目区、宝迪项目区)的发展格局。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3亿元,是”九五“期间的1.97倍,年均增长27%,引进各类工业企业52家。
截至2011年底,烈山区已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余家,年创产值近3亿元。尤其是华运陶瓷、青岛颐丰、东磁铝业、天贝食品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的入驻,以及陶瓷基地的开发建设极大地提升了烈山的工业化水平。近两年多来,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亿余元。
2015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完成工业投资104.9亿元,同比增长12.68%;完成技改投资16.89亿元,同比增长8.39%。
2018年,全区7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累计实现增加值30亿元,同比下降0.3%,上半年、三季度分别增长7.1、2.6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半年下降7.4个百分点,比三季度下降2.9个百分点。从行业看,电力生产、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分别完成产值47.7亿元、5.9亿元、4.6亿元、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4%、20.5%、94.5%、16%。受中美贸易战和市场等因素影响,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兴产业生产下降,全年完成产值分别为6.2亿元、3.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2%、12.8%。从企业看,保持增长企业41家,其中平山电厂、虎山电厂、国安电厂3家骨干企业完成产值47.7亿元,同比增长8.6%,占全区产值的38.9%,拉动全区产值增幅3.1个百分点。
截至2011年底,烈山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肉食品加工、机械制造、陶瓷建材产业快速发展。农业特色鲜明,是全国六大石榴基地之一,也是皖北地区重要的菜篮子和生猪生产基地。成功引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天津宝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战略合作伙伴,积极打造黄淮海地区独树一帜的肉食品加工基地。总规划面积76平方公里的省级烈山经济开发区(淮北经济开发区新区)正式开工建设,”三纵三横”主干路网加快推进,为打造产业转型发展重要载体和平台,实现区域经济跨越赶超带来新的机遇。
2015年中小企业孵化器全面投入使用并入驻企业4家;5平方公里园中园“两路两桥”工程完成规划设计,3公里10KV配网工程全面完成。
2018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2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排名全市第一位。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4.96亿元,同比增长12.5%。城镇消费市场活跃,城镇消费市场增速快于乡村消费市场增速,全年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77亿元,同比增长12.4%;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15亿元,同比增长10.4%,城镇高于乡村2个百分点。主要商品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1.6%,日用品类增长18.4%,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增长15.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0.8%,汽车类增长24.4%。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2.8亿元,同比增长6.9%,比上半年收窄0.3个百分点,比第三季度高0.3个百分点,高于全区GDP增速6.1个百分点,占全区GDP比重达到42.8%,比去年同期提升3.2个百分点。
2003年,烈山区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实施了6000亩荒山开发、2500亩长防林工程以及南湖公园的绿化建设,共栽植各类经济苗木50余万株,绿化苗木6万余株,铺设草坪1.7万平方米,成活率均在90%以上,全区绿化覆盖率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达到28.7%,被评为全市2003年度“造林绿化先进单位”;投资200万元完成了加油站搬迁和南湖公园西大门及广场的设计建设;投资2026万元实施了工人村三期改造,新增商业及住宅面积39760平方米;投资200多万元新建和维修了雷河桥、烈山闸、 向阳站等6项水利设施;投资230万元修建了长达12公里的乡村道路。
2015年烈山区11公里村道网化工程建成通车,7.1公里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实施,保障了泗浒高速淮北南出口顺利建成通车。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投入1000多万元实施“5599”小型水利改造提升工程,新增和改善灌溉及除涝面积6.3万亩。新建土楼二期、缘山小区二期等棚户区改造住房1134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696套,竣工分配保障性住房696套。总投资2100多万元的5000余户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涉及992户的1692套市开发区新区二期安置房分配到户。
截至2011年底,烈山区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惠及全区5.2万户农村家庭。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10.7万平方米,新(扩)建乡村青少年宫8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50所。公开选拔中小学校长和机关科室负责人20名。新农合参合率达96.2%,仅2011年就报销各类补偿费用2830万元。圆满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镇、村两级换届、15个“村改居”工作。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县(区)”。荣获全国“法治县(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区)”和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县(区)称号,获评全省教育督导考核优秀等次,荣获全市“十一五节能目标超额完成奖”。
2015年新增就业9222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5.2%;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26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50.6%。
2002年刚恢复建制的 淮北七中在2003年高考中,升学率达81.7%;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工作考核再获全市优秀;全区低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年共发放低保金239.1万元,7万余人次享受了低保。
2015年设乡镇卫生院5家,规范化建设村卫生室47个,组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24个,添置救护车5辆、医疗设备12台(套)。建设养老院4所,新增床位500张,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站19个,新增床位480张;新建扩建公办敬老院5所,新增床位550张。
截至2013年底,烈山区利用春节前农民工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组织2个电影放映队,在春节前后对全区31个村放映62场公益电影,发挥3个综合文化站和31个村的文体指导员的指导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健身舞、腰鼓、才艺展示等文体活动。节日期间,区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
截至2011年底,烈山区境内分布有占地11.4平方公里的南湖采煤塌陷区、7.1平方公里的花家湖和18平方公里的龙脊山、塔山等优质山水资源。
烈山区是皖北地区的旅游风景区之一。占水面6000余亩,集游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南湖公园。
烈山区拥有西汉竹县城和唐初诸阳县城遗址以及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早期裴里岗文化遗址,500多公顷的龙脊山拥有大面积的天然林和众多景区,传说是张果老的修炼地;300多公顷的南湖公园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首批命名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400多公顷的化家湖是 皖北地区唯一一座中型水库;洪庄生态园、塔山石榴园、和村万亩苹果园生态观光农业也蓬勃兴起,全区基本形成了的“一山两湖三园”(一山: 龙脊山;两湖: 南湖、 化家湖;三园:洪庄生态园、塔山石榴园、和村万亩果园)的旅游发展格局,逐渐成为周边地区群众旅游、度假、休闲的热点地区。
石山孜新石器文化遗址:石山孜遗址位于烈山区古饶镇石山孜村,遗址南依石山,山上纯石无土,峭峰怪石林立。石山周围较为低洼,大雨过后,积水呈现护山河状。据清光绪《凤阳府志》记载:“宿州西北50余里有石山,周围上一里许,纯石无土,介然独峙,层层迭起,嵌空玲珑,如雕如画。”故老乡传此山为天庭中的神仙杨二郎担山时掉下的扁担楔子,又称为“飞来峰”。
南湖湿地公园:位于烈山区,距淮北市5千米,是在杨庄煤矿采煤塌陷地的基础上形成的,水面面积约为2.1平方千米。
龙脊山 自然风景区:位于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境内,距淮北市25公里,宿州市40公里,江苏徐州市55公里。该风景区总面积9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占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