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东区

颍东区 颖东区 颍东 Yingdong District 颍东区历史沿革 颍东区行政区划 颍东区地理环境 颍东区自然资源 颍东区人口 颍东区经济 颍东区交通运输 颍东区社会事业 颍东区风景名胜 颍东区地方特产 颍东区著名人物 颍东区荣誉称号


颍东区,隶属于安徽省 阜阳市,西部与 颍州区相邻,南部与 颍上县接壤,北部颍泉区毗邻,东部与 利辛县相连。总面积685平方千米。颍东历史悠久,夏商周以来,即为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三国军事家 徐庶、晋朝“竹林七贤”之一的 刘伶在此留下许多佳话,元末红巾军领袖刘福通在此起兵,有皖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具有江南风格的古建筑群程文炳宅院,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僧修行的千年古刹北照寺以及刘伶墓等历史文化古迹。2018年,颍东区下辖3个街道、8个镇、1个乡 ,户籍人口66.6559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3.712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56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9.926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3.329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整为11.8:46.0:42.2,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26109元。夏代,颍东区地域属 豫州所辖...

详情

颍东区地名网_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资料简介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介绍

颍东区,隶属于安徽省 阜阳市,西部与 颍州区相邻,南部与 颍上县接壤,北部颍泉区毗邻,东部与 利辛县相连。总面积685平方千米。

颍东历史悠久,夏商周以来,即为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三国军事家 徐庶、晋朝“竹林七贤”之一的 刘伶在此留下许多佳话,元末红巾军领袖刘福通在此起兵,有皖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具有江南风格的古建筑群程文炳宅院,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僧修行的千年古刹北照寺以及刘伶墓等历史文化古迹。

2018年,颍东区下辖3个街道、8个镇、1个乡 ,户籍人口66.6559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3.712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56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9.926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3.329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整为11.8:46.0:42.2,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26109元。

夏代,颍东区地域属 豫州所辖。

商代,颍东区地域属梅伯国。

西周初,颍东区的现辖区域隶属 胡子国。鲁定公十五年(前495年),颍东区之地归楚。颍河北岸建立的城邑有慎(今颍上县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如今这里北枕济河,西临乌江古河流),今颍东区杨楼、乌江和老庙三个乡镇属慎所辖。 颍东区 (16张)

秦置汝阴县在今阜阳市区泉河北(即今颍泉区泉颍街道办事处古城村),属 陈郡(治所在陈,即今河南省淮阳县),颍东区归汝阴县管辖。

西汉时,置汝阴都尉于今颍泉区泉颍街道办事处古城村,置慎县于今颍上县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属豫州刺史部(治所在谯)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省的上蔡县)。今颍东区杨楼、乌江和老庙三个乡镇属慎县所辖,其他区域属汝阴都尉管辖。

王莽建立新朝时,改汝阴为汝坟,改慎县为慎治,颍东区归属依旧。

东汉时,恢复西汉时期建置旧称,并在颍河流域有所增加建置,但汝阴和慎阳仍属豫州刺史部汝南郡(治所移于今河南省的平舆县)。颍东区归属依旧。

三国时期,颍河流域属魏。仍置汝阴、慎县等7县,属豫州汝南郡(治新息,即今河南省的息县)。颍东区归属依旧。

西晋置汝阴郡,辖8县,属豫州。泰始元年(265年),司马炎封其叔司马骏于汝阴为汝阴王,封陈温于慎县为慎子。汝阴与慎以乌江为界,今颍东区归汝阴王国所辖。

东晋南迁后,境内地属后赵。咸和二年(327年)前后,后赵石勒政权保留汝阴郡,郡下废县。永和五年(349年),晋将褚裒率兵3万伐赵,收复汝阴之地,不久又丧失。

前燕代后赵,太和元年(366年)前后,境内仍仅置汝阴郡,郡下无县。

前秦灭前燕,太元七年(382年)前后,境内仍仅置汝阴郡,郡下无县。太元八年(383年)在今淮南市八公山下淮河之滨发生了淝水之战,东晋收复了包括汝阴和古慎邑在内的大片土地,因战争连年,人口流失大多,此地未置郡县。

南北朝时期,汝阴之地初属南朝宋。宋永初二年(421年),侨置楼烦县(原在今山西省宁武县境内)于慎(今颍上县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属豫州管辖(治所在悬瓠城,今河南省汝南)。直到大明八年(464年),宋收复汝阴地,置汝阴郡。泰始三年(467年),北魏围攻汝阴城,被宋汝阴太守张景远打败,第二年张景远病故,北魏占领汝阴。泰豫元年(472年),宋侨置南汝阴郡于合肥,并同城侨置汝阴县。侨置慎县于今合肥东面梁园镇。升明二年(478年),宋收复汝阴故地。南朝齐建元元年(479年),萧道成黜宋顺帝刘准为汝阴王。第二年,北魏步骑20万南侵,占领汝阴。太和二十年(496年),拓跋元宏封拓跋景和为汝阴王。永元元年(499年),南齐伐北魏,收复汝阴。同年,北魏卷土重来,再度占领汝阴。

南朝梁天监七年(508年),梁攻克汝阴故地,封刘端为汝阴王。侨置“双头郡”——汝阳弋阳郡,辖汝阴县。又置颍川郡,仅辖一个许昌县(今颍东区口孜镇康桥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所谓“双头郡”,实际上一个治所。一个官员管两郡,有时郡县同在一个土城内,如颍川郡和许昌县,实际人口不多,所辖区域也有限。北魏熙平元年(516年),北魏攻入汝阴。梁普通五年(524年),梁武帝北伐,又收复汝阴,可谓战事不断,政权更迭。

北魏孝昌四年(即武泰元年,528年),北魏攻进汝阴故地,改置颍州,这是历史上首次使用颍州地名。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干汝阴故地置颍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废州,行郡县制,改颍州为汝阴郡,辖汝阴、颍阳、青邱(今颍东区口孜镇康桥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颍上、下蔡(今淮南市凤台县)5县。今颍东区之地域属汝阴、青邱两县管辖。

唐初称 汝阴郡,武德四年(621年),置 信州(阜阳城)、青邱(今颍东区口孜镇康桥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永乐(阜阳城西闻集镇附近)、永安(阜南县永安店)、高塘(临泉县高塘集)、沈丘(今临泉县城)、汝阴、颍阳、颍上等县,今颍东区之地域属汝阴、青邱两县分辖。武德六年(623年),改信州为颍州,撤高塘、永乐、永安3县入汝阴县。贞观元年(627年),又撤沈丘、颍阳、青邱等4县,并入汝阴县。同年,全国设10个道,颍州属河南道,辖汝阴、颍上、下蔡3县。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封李为颍王。至德二年(757年),唐肃宗封来为颍国公。开成元年(836年),唐文宗封李为颍王。天复二年(902年),唐昭宗封李为颍王。

五代十国时期,本地域先后分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皆称颍州,沿袭唐朝设置。

宋开宝六年(973年),置颍州,辖汝阴、万寿(今太和县原墙集)、沈丘(今临泉)、颍上四县,属京西北路(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今颍东区地域属汝阴县管。庆历年间,仁宗先后封赵从霭和宠籍为颍国公。治平元年(1064年),宋英宗封其子赵项为颍王(后即帝位,是为神宗)。政和六年(1116年),因颍州为龙飞之地(赵项封地),升颍州为顺昌府。哲宗封赵宗育为汝阴侯。

金天会八年(南宋建炎四年,即1130年),金兵南下,占领顺昌府。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收复顺昌府。绍兴十年(1140年)金攻打顺昌府,宋将刘锜大败金兵。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议和,顺昌属金,改为颍州,辖汝阴、泰和、沈丘和颍上4县。属南京路(治所在南京,即今河南省的开封)。

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太宗窝阔台率军侵犯淮西,占领颍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因战乱侵掠,人口亡散,蒙世祖忽必烈撤汝阴、泰和、颍上、沈丘等县,并县入州。至元八年(1271年),蒙世祖忽必烈改国号为元,颍州隶属元河南行省汝宁府(治汝阳,今河南省汝南县)。辖沈丘和颍上两县。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刘福通在颍州东乡的白鹿庄(今枣庄集北白木桥附近)发动农民起义,于颍州柳沟(治所先后在今颍东区的公平集和枣庄集)组建红巾军,攻打颍州东门。随即破颍州,继而往南,焚颍水县(今阜南县地理城),又攻下朱皋镇,并分兵连陷上蔡、罗山、确山、舞阳、叶县及汝宁、光州、息县等地,从者如流,众至十万。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福通拥韩林儿为小明王,彻底动摇了元朝的封建统治和民族压迫。由于元军多次围剿,颍州各县名存实亡,人口大量流散,耕地荒芜。

明朝建立,颍州辖太和、颍上两县,属南京(又称直隶省)风阳府管辖。颍东今口孜镇、杨楼乡、老庙镇、乌江乡属颍上县,其余乡镇隶属颍州管辖。洪武元年(1368年),在颍州设军事机构颍川卫,属河南都司,形成了军事、行政两条线管。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攻占颍州,颍州辖太和和颍上两县,属江南省风阳府管辖。康熙六年(1667年),以江南左布政使司置安徽省,颍州属安徽省风阳府管辖。雍正二年(1724年),置颍州为直隶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颍州升为颍州府,附廓置阜阳县,直属安徽省。颍东区地域当时称阜阳县的东乡。但需要说明的是,清朝时期,现颍东区辖域,仅有老庙集附近有些村庄属颍上县管,是颍上县插入阜阳县的一块属地,其余皆归阜阳县所辖。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府存县,阜阳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省下增设道一级行政机构,阜阳县属安徽省淮泗道(道尹驻凤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废道,在阜阳设置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阜阳、亳县、涡阳、蒙城、颍上、太和6县,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年改称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阜阳全境解放,建置阜阳专员公署,辖阜阳、亳州、风台、涡阳、蒙城、颍上、阜南、临泉、太和9县及阜阳、界首、亳州3市,隶属皖北行署(驻合肥)领导。现颍东区辖域,一直归阜阳县管辖。当时,县下设区,今插花镇和冉庙乡归属王老人集区,正午乡、老庙镇、枣庄镇、口孜镇、袁寨镇、杨楼乡和乌江乡隶属洄溜集区管辖。

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后,阜阳专员公署属安徽省人民政府,辖阜阳、亳州、风台、涡阳、蒙城、颍上、阜南、临泉、太和、界首10县,现颍东区辖域,一直归阜阳县管辖。当时颍东设有茨河区(辖辛桥、洪山和颍河以东等周围乡村)、洄溜集区(辖袁寨集等周围乡村)、正午区(辖枣庄集等周围乡村)、口孜区(辖杨楼孜等周围乡村)、插花区(辖冉庙及赵店和高集等周围乡村)和胡集区(辖乌江和老庙集等周围乡村)等七八个区。

1958年,阜阳县在现颍东区范围内设置城关、插花(辖冉庙、正午、赵店等周围乡村)、老庙(辖枣庄集、王胡同等周围乡村)、口孜(辖杨楼孜等周围乡村)、袁寨(辖洄溜集等周围乡村)5个人民公社。

1961年至1962年,阜阳县划小公社,公社之上建区,公社以下仍划分生产大队和小队。

1965年,建置利辛县和阜城镇,今颍东区辖域,分别归阜阳县和阜城镇管辖。

1969年,阜阳县进行了撤区并成大公社。

1975年12月在阜城镇的基础上建置阜阳市(县级市),1979年阜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阜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并再次划小公社,社上建区。除原老庙区变成枣庄区,区政府驻在枣庄集外,其余和1962年相同。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建置,改建为乡(镇)政府、村委会和村民小组。

1992年,撤销阜阳县和阜阳市,重新组建阜阳市(县级市)。

1996年,撤销阜阳地区,设立地级阜阳市。同时撤销县级阜阳市,设立颍东、颍州、颍泉三个区。

1996年1月1日,颍东区辖河东、向阳、新华3个街道和插花、枣庄、老庙、口孜、袁寨、冉庄、正午、杨楼、王古同9个乡镇。

2000年,颍东区辖3个街道、5个镇、4个乡。

2009年颍东区辖3个街道、8个镇、1个乡: 河东街道、 新华街道、 向阳街道、 口孜镇、插花镇、 袁寨镇、 枣庄镇、 老庙镇、 正午镇、 杨楼孜镇、 新乌江镇、 冉庙乡。

截至2018年,颍东区下辖3个街道、8个镇、1个乡。颍东区人民政府驻 河东街道。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341203001000 河东街道
341203002000 新华街道
341203003000 向阳街道
341203100000 口孜镇
341203101000 插花镇
341203102000 袁寨镇
341203103000 枣庄镇
341203104000 老庙镇
341203105000 正午镇
341203106000 杨楼孜镇
341203107000 新乌江镇
341203200000 冉庙乡

颍东区位于安徽省阜阳市东部,南依颍河与颍州区和颍上县相望,北跨茨准新河与亳州市的利辛县接壤,东临乌江与颍上县和利辛县毗邻,西与颍泉区的阜阳北站和伍明镇为界。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0′,北纬32°54′,总面积685平方千米。

颍东区地处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

颍东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为900毫米。

颍河、茨淮新河穿经而过,其支流密布全境,仅潜层地下水含量就达7351万立方米,且水质良好。

颍东区盛产原煤、石油。已勘测煤炭储量达15亿吨,口孜煤矿年出煤800—1000万吨。

截至2018年末,颍东区户籍人口66.65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59人,其中,城镇人口24.0764万人,乡村人口42.5795万人;男性人口34.7315万人,女性人口31.9244万人。当年出生人口10336人,死亡人口6902人。

2018年,颍东区实现生产总值173.71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567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79.9262亿元,同比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73.3296亿元,同比增长12.0%。三次产业结构比整为11.8:46.0:42.2。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26109元,比上年增加2619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颍东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1.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1.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7.2%。

财税收支

2018年,颍东区财政收入完成21.8627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中央收入8.7578亿元,增长15.1%;地方收入12.4106亿元,增长38.7%。地方收入中,税收收入9.9712亿元,增长33.8%;非税收收入2.4394亿元,增长65.7%。财政支出31.1820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1374亿元,增长32.1%;教育支出8.7004亿元,增长8.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0776亿元,增长7.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8482亿元,增长5.5%;农林水事务支出3.4321亿元,下降31.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1126亿元,增长129.2%;住房保障支出2.0547亿元,增长29.3%。

人民生活

2018年,颍东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58元,比上年增长10.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67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37元,增长10.1%。

2018年,颍东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7%,衣着价格上涨1.6%,居住价格上涨1.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

2018年,颍东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1.279亿元,比上年增长3.5%。

种植业

2018年,颍东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7417公顷,比上年增加397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69516公顷,比上年减少456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901公顷,比上年增加853公顷。其中,油料、棉花种植面积分别为795公顷、375公顷,分别比上年增加167公顷、185公顷;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5003公顷,增加168公顷。全年粮食产量34.6万吨,比上年减产3.4%。油料产量1871吨,增产31.2%。棉花产量315吨,增产156.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2.3万吨,增产4.3%。

畜牧业

2018年,颍东区肉类总产量53424吨,比上年增长5.2%。禽蛋产量11372吨,增长6.7%。

渔业

2018年,颍东区水产品产量5473吨,增长5.6%。

生产条件

截至2018年末,颍东区农业机械总动力54.35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2%。大中小型拖拉机8978台,比上年减少12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288台,比上年增加288台。联合收获机械2640台,比上年增加340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0909吨,比上年下降1.3%。农药使用量246吨,下降2.4%。农村用电量1.4325亿千瓦时,增长10.0%。

工业

2018年,颍东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4.5636亿元,比上年增长8.5%;实现产值233.8987亿元,比上年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中,25个行业有13个行业总产值保持增长。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2.1%,家具制造业增长35.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4.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3.9%,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7.0%,烟草制品业增长14.6%,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增长13.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9%,医药制造业增长10.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小麦粉、鲜、冷藏肉、卷烟、多色印刷品、塑料制品、商品混凝土、液晶电视机分别增长9.4%、2.2%、8.5%、29.1%、7.2%、85.1%、15.8%,饲料、方便面、精甲醇、合成氨(无水氨)、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水泥别下降6.8%、38.5%、20.8%、13.1%、15.8%、22.4%。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52.0%,比上年提高48.6%。主营业务收入233.8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实现利税总额44.9347亿元,增长29.0%,其中实现利润总额15.291亿元,增长57.1%。

建筑业

2018年,颍东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9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全区具有建筑施工资质等级以上的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9家,实现产值25.63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41.13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6.8%,本年竣工面积68.75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8%。

国内贸易

2018年,颍东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69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0%。按销售地区分,城镇零售额完成28.3879亿元,增长13.6%;乡村零售额完成12.3054亿元,增长14.9%。全年实施区外项目145个,到位资金110亿元。全年批发业销售额85.9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零售业销售额50.79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住宿业营业额6226万元,比上年增长28.3%;餐饮业营业额11.2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8.9%。

对外经济

2018年,颍东区进出口总额1.30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出口总额9788万美元,增长5.8%。

房地产业

2018年,颍东区房地产开发投资67.8553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商品房销售面积128.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8.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9.8万平方米,增长48.1%;商品房销售额78.2637亿元,比上年增长80.9%。其中住宅销售额75.8092亿元,增长101.1%。

金融业

截至2018年末,颍东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6.8962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全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17.1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7.4%。

铁路

京九铁路贯穿颍东区,年客流量400万人次、日最大客流量3万人次的京久铁路阜阳客运站坐落在颍东区内,商阜、漯阜、青阜、阜淮铁路在此与京九铁路交汇,形成“米”字型框架,并与京沪、京广、陇海三线接轨,形成八线引入,五路交汇的铁路网。

公路

105国道在颍东区内延伸,东连京沪高速、西接京珠高速的界阜蚌高速公路经颍东城区接入阜阳市,正在建设的阜阳—六安高速公路在颍东区境内占地1918亩,长约20.644千米,并设有大型出入口。

颍东区内有三条干线公路,往东北、东南呈放射状分布,即S305省道阜蚌公路,县道阜展路(阜阳—展沟)、阜谢路(在区内阜阳—八里段),另有几条大致南北纵向县道,基本呈网状,其中省道长31.6千米,属二级公路,县道140.15千米,其中沥青路面118.1千米,主要乡道17条长约86.856千米,村道85条,长305千米;阜阳客运东站、颍东客运站分布于城区。以颍东区面积为基数的公路网密度为78千米/百平方千米,以人口为基数的公路网密度为9.5千米/万人。

2018年,颍东区专利申请量1497件,比上年增加601件。其中,发明专利939件,实用新型专利482件,外观设计76件。全年专利授权量418件,比上年增加241件。其中,发明专利30件,实用新型专利336件,外观设计专利52件。

截至2018年末,颍东区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所,专任教师382人,招生4099人,在校学生9958人,毕业生2427人;普通高中学校6所,专任教师778人,招生4097人,在校学生数11696人,毕业生3626人;初中学校26所,专任教师1669人,招生8114人,在校学生23024人,毕业生7083人;小学120所,专任教师2783人,招生9287人,在校学生49141人,毕业生6826人;幼儿园116所,在园儿童23625人。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

截至2018年末,颍东区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2万册。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为100%。举办145场文艺演出,42次培训活动,20次演讲活动,16次展览活动,电影放映1236场,文艺创作12件。

2018年,颍东区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颍东区共获得10.5块金牌;在青少年亚洲U18女子七人制橄榄球锦标赛中,新乌江镇的周新悦代表中国队参加并夺冠。

截至2018年末,颍东区有各类卫生机构188个,其中,医院10个,乡镇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1个,村卫生室103个,诊所41个。卫生机构床位3003张,卫生技术人员387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99人,注册护士1549人。

2018年,颍东区城镇新增就业708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8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2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8%。

截至2018年末,颍东区拥有社会福利收养单位18个,床位2568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15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8.457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8146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8817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243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858人。

颍东区旅游资源丰富,有千年古刹北照寺、真武庙、七孔桥遗址、程文炳宅院、三国徐庶母亲墓、童古堆、风凰台、刘伶墓、望月楼、钓鱼台、青邱城遗址、七十二眼辘轳井、72座老连窑、上天梯、杜岗、陈古堆等。

北照寺

北照寺位于阜阳市颖东区东约九公里处的 袁寨镇北照村,始建于东晋,兴盛于明,历代香火兴旺,高僧辈出,故有“真山真水真龙地,古寺古刹古禅林”之称,又名善观寺;明太祖 朱元璋出家、参军、称帝、托钵均寄籍于此;又是奉建和敕封的皇家寺院。

程文炳宅院

程文炳宅院位于颍东区袁寨镇,是清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所建,始建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2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砖木结构,三院进落,清题建筑为两层楼房,门窗雕几何图案,变化丰富。左右回廊贯通前后院落。

杜康烧酒遗址

杜康烧酒遗址位于口孜镇东北方向2千米处,今杜康行政村杜家岗。

白夏墓

白夏墓位于口孜镇白屯村白屯。属于明代。说明:墓葬原存封土高约3米,占地约50平方米,墓前有石碑,题“白郡丞夏之墓”,该墓民国时期被黄泛覆于地下。

康桥古城孜遗址

康桥古城孜遗址位于口孜镇康桥行政村古城孜自然村东侧。当地群众称此处为西古城(颍上县江口镇北有古城,习惯称其为东古城)。

杜氏刻铜 以白铜、黄铜为主要材料,使用杜氏自制刻刀,通过选料、定稿、刻制、打磨、烤色等多道工序在铜材平面镌刻成图的手工艺技法。其刻铜工艺上借鉴、吸收了传统竹刻、镶刻、篆刻的技法,主要雕刻器物有墨盒、镇尺、熏炉、茶叶盒、茶壶、水烟袋、酒器、盘等最为驰名,图案题材以山水、人物、花鸟为主。杜氏刻铜艺术流播区域以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为中心,向外延展至皖北、豫东、江苏一带。创始于民国年间的杜星景先生(原用名杜星显、祖籍阜阳颍东区插花镇)。
程氏剪纸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录,颍东区首个“国字号”非遗项目。源于颍东区正午镇程圩村,创始人程建礼系中国剪纸学会理事、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师,被誉为“一剪之巧夺神功”、“当代中国民间男性剪纸第一人”。“程氏剪纸”作品兼有南方之灵气线条与北方粗犷的造型相结合,大胆夸张,古朴简约,古拙雄浑,代表着阜阳剪纸的最高水平,多次获国际剪纸艺术节、中国国际剪纸艺术节、全国剪纸大赛、“中国文化年·安徽周”活动等国内外各类剪纸比赛和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大奖。
口孜大蒜 曾被阜阳市政府评为全市二十大名牌农产品之一,生产基地辐射到周边乡镇,每年种植面积均在2万亩以上。蒜头个大、口感好,蒜薹茎粗、薹长、色鲜、质嫩、耐贮、味正、无病虫害,均属无公害产品。产品销往北京、天津、深圳等大城市,部分产品出口韩国等。
插花高家牛肉汤 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有近200年的历史。创始人为高建才的父亲。高建才原是屠户,以宰牛卖肉为生,由于当时生活水平简陋,所剩牛肉不易存放,高氏父子想方设法制成了现今的高家牛肉汤。最初只是一口锅,直径一米多,上面罩有一口底部凿空的大缸,一次煮数百斤牛肉,煮十几个时辰。牛肉出锅后,汤汁浓郁,香飘十家。汤汁冷却后即成膏状,牛肉却依然保持鲜嫩,形成了一种特色,在当地有了名气,渐渐成为黄淮地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
八宝布袋鸡 用鸡作为口袋,填进秘制的馅料,以脱骨鸡肉为口袋烹制的。相传在康熙年间,皇宫里的一个御厨名叫华恒,也就是八宝布袋鸡的创始人,其出生辰年月已无从考究。他在一次御厨比赛的过程中,创出的这道菜,大受康熙喜爱,从此八宝布袋鸡一直流传至今。经过多年的流传下来,后辈人的多次改造,八宝布袋鸡其特有的风味一直延续。此菜做出以后,鸡的形状不变,全鸡无破皮,整鸡无骨,肉质鲜嫩,醇香味美。

白夏 (1543—?)

明颍州人,任汾州知州,著《道南屯》、《步城小咏》,旧志有传。

程文炳 (1833—1910年)

爱国名将,长江水师提督,谥号壮勤今,清末 阜阳县(今颍东区枣庄镇)人。

程恩普 (1882—1943年)

清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第六子。20岁入安徽武备陆军学堂学习,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东渡日本,入同文书院,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

吕西园 (1899—1931年)

别名吕文渊,插花集人,吕浩汝胞兄,毕业于安徽省第三师范学校。民国十五年(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小学教员,校长,参与领导了“四九”起义,起义失败,他到凤台,田家庵一带进行革命活动,民国20年,他去金家寨苏区工作,在反“围剿”战斗中牺牲,时年32岁。

潘善斋 (1877—1951年)

新华区潘寨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解甲归里,被任为导准委员会主任,莅任后,常冒雨监督修提,1951年病逝。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