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洋村
仙洋村 仙洋村文化遗迹 仙洋村概况
位于洋里乡东面约4公里处,东面与 后坑村接壤,西面是岭兜村,南接 新见村,北接 刘地村。全村耕地面积350多亩,山地面积1150多亩。村民经济来源于农业、果蔬种植及外出务工。现大部分村民都往外做窗帘布、窗帘棍等一系列配套产品。2004年,村投资80万元,修造了一条4公里长,5米宽的水电站到桥头的水泥路,其中上级拨款50万元。仙洋合股水电站,于1993年1月15日动工,1993年起供电,发电机75千瓦,水电机100千瓦。村有祠堂:罗氏祠堂、陈氏祠堂、江氏祠堂。古迹:仙洋 闽越王庙,庙主祀无诸神像。庙里还保存2幅清代楹联,匾额8块,甚为珍贵,如楹联“为我父母德,保我子孙贤”,横匾“敷佑下民”、“惟惠是怀”等。1999年9月被 闽侯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刘坦庵神道碑,位于洋里乡仙洋村南1.5公里处。仙洋村在镇区以东约5公里处,东接文祠镇的小行村,...
详情位于洋里乡东面约4公里处,东面与 后坑村接壤,西面是岭兜村,南接 新见村,北接 刘地村。全村耕地面积350多亩,山地面积1150多亩。村民经济来源于农业、果蔬种植及外出务工。现大部分村民都往外做窗帘布、窗帘棍等一系列配套产品。2004年,村投资80万元,修造了一条4公里长,5米宽的水电站到桥头的水泥路,其中上级拨款50万元。仙洋合股水电站,于1993年1月15日动工,1993年起供电,发电机75千瓦,水电机100千瓦。
村有祠堂:罗氏祠堂、陈氏祠堂、江氏祠堂。古迹:仙洋 闽越王庙,庙主祀无诸神像。庙里还保存2幅清代楹联,匾额8块,甚为珍贵,如楹联“为我父母德,保我子孙贤”,横匾“敷佑下民”、“惟惠是怀”等。1999年9月被 闽侯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刘坦庵神道碑,位于洋里乡仙洋村南1.5公里处。
仙洋村在镇区以东约5公里处,东接文祠镇的小行村,南邻凤东,西与狮峰相望,北与田东交界,面积约4.64平方公里。有山地3056亩,果树面积2400亩,耕地1583亩。全村共有吴厝、吴厝庵、郭厝、虎廊、砖埕、彭厝、前山、后洞等8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2009年人口2089人。
仙洋村创建于南宋正隆戌寅三年(1158年),悠悠千年的古驿道从我村穿过,百年商埔——仙洋老市位于本村西北面,曾是历史上的繁荣集贸市场,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仙洋老市是山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兴盛一时。
仙洋村的橄榄、杨梅、水产生产规模都较大,左右闻名,是主要的农业经济支柱。全村村道已实现硬底化改造,文归公路又沿村经过,具有稳定、良好的 电力、通讯、水利等设施,环境条件较为优越。近年来,村里兴办了多家表带厂以及水果加工厂等,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仙洋村,距镇驻地东9.2公里,东接文祠镇的小行村,西与狮峰相望,南与凤东比邻,北与田东交界,方圆4.64平方公里。耕地1583亩,475户,1962人。
吴厝64户,275人,吴姓,创于明万历四十三年乙丑(1615年,始祖默乐公来自福建渤海。
吴厝庵,105户,412人,位于吴厝村之北,林姓,创于明正统十年乙丑(1445年)始祖华阳公来自饶平石壁乡,首居归湖汤头蛇地,后迁来北。
郭厝,44户,192人,位于吴厝庵西面,为邻。郭姓,创居于明洪武二十八乙亥(1395年),始祖素豪公来自潮州青亭巷。
虎廊,位于吴厝东面,57户,220人,林姓,华阳公之长子。
砖埕,位于虎廊东南,129户,526人,林姓,华阳公四子及六子。
彭厝,位于砖埕村南偏西,62户,264人,创于南宋正峰三年戊寅(1158年)始祖由江西庐陵君迁来居住彭姓。
前山,1户8人,华阳公五子后裔。由砖埕迁至,在砖埕前山。
后洞,在夸埕山后,13户,65人,清末祖由彭厝迁来。
周边村民委员会
村踽洋缲仙村民委员会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
周边乡镇
洋里乡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
周边住宅区 房地产
洋灾仙缬温里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
周边村庄
仙洋村
地址:福州市闽侯县
仙洋村
地址:福州市罗源县
洋里村
地址:福州市闽侯县
里洋村
地址:福州市闽侯县
仙门洋
地址:福州市闽侯县一一一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