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兜社区
树兜社区 树兜社区社区介绍 树兜社区社会贡献
树兜社区地处常泰街道中心,位于紫帽山麓。辖区南北面临301县道、308县道,晋江南高、低渠横贯,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捷。该村形似口袋,村中房前屋后到处都种植荔枝树,因此称为“树兜”村,因村委会驻地在树兜村而得名。由树兜、上塘、陈林柄三个 自然村组成。常泰街道于二OO六年九月经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同时成立树兜社区居委会。常住居民712户,总人口约2523人,有17个居民小组。面积2.5平方公里,辖区现有企业18家,其中产值上亿元3家,安置社区劳力1300余人,接纳外来劳工3000余人。社区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辖区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树兜是闽南著名侨乡,海外乡亲遍及世界各地。无论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树兜村民和爱国华侨都为中国的解放及树兜社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里是中共特委辜仲钊、左明亮、颜嘉祥等同志革命时期工作过的地方。目前,明新学校董事会,明新华侨医院、明新华...
详情树兜社区地处常泰街道中心,位于紫帽山麓。辖区南北面临301县道、308县道,晋江南高、低渠横贯,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捷。该村形似口袋,村中房前屋后到处都种植荔枝树,因此称为“树兜”村,因村委会驻地在树兜村而得名。由树兜、上塘、陈林柄三个 自然村组成。常泰街道于二OO六年九月经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同时成立树兜社区居委会。常住居民712户,总人口约2523人,有17个居民小组。面积2.5平方公里,辖区现有企业18家,其中产值上亿元3家,安置社区劳力1300余人,接纳外来劳工3000余人。社区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辖区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树兜是闽南著名侨乡,海外乡亲遍及世界各地。无论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树兜村民和爱国华侨都为中国的解放及树兜社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里是中共特委辜仲钊、左明亮、颜嘉祥等同志革命时期工作过的地方。目前,明新学校董事会,明新华侨医院、明新华侨中学、明新中心小学,明新中小幼儿园系二十世纪洄水同盟会《明新阅书报社》一脉相承的延续,明新福利楼基金,紫帽山灵宝堂基金、蒋育仁奖学助学基金更得到了无数树兜村民的赞誉。几年来先后荣获市“五个好”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宽裕型文明村”、“敬劳模范村”、“泉州市文明社区”等先进单位及区“先进党支部”、“党建工作”、“人民调解”、“综治”等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树兜社区地处 常泰街道东隅,位于 紫帽山麓,辖区南北面临301县道、308县道, 晋江南高、低渠横贯,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捷,辖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常住居民712户,总人口2574人,分设17个居民小组,由顶厝、四架、西埕、上塘,楼下5个自然村组成,支部现有党员80名,社区工作人员14名。
树兜是闽南著名侨乡,海外乡亲遍及世界各地。无论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树兜村民和爱国华侨都为中国的解放及树兜社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里曾是中共特委 辜仲钊、左明亮、 颜嘉祥等同志革命工作过的地方。目前,明新学校董事会,明新华侨医院、明新华侨中学、明新中心小学,明新中小幼儿园系二十世纪泗水同盟会《明新阅书报社》一脉相承的延续,明新福利楼基金,紫帽山灵宝堂基金、蒋育仁奖学助学基金更是得到了无数树兜村民的赞誉。
改革开放以来,树兜社区在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把握发展主题,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有力地推动社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辖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8家,其中产值上亿元3家,安置社区劳力1300余人,接纳外来劳工3000余人。社区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辖区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文体活动场所,社区服务网络,医疗保健机构等一应俱全。几年来先后荣获市“五个好”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宽裕型文明村”、“敬劳模范村”、“泉州市文明社区”等先进单位及区“先进党支部”、“党建工作”、“人民调解”、“综治”等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重教兴学办医院
鲤城区常泰街道树兜社区是泉州地区著名的侨乡。其著名之外不仅是因为树兜有着众多的海外侨亲。还因树兜华侨在海外辛勤劳作发财致富,后在家乡盖起一座座红砖大厦,为家乡兴学办医等公益。使树兜成为“富甲泉南”的侨乡,更因树兜华侨对“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做出的重大贡献而闻名遐迩。
对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的贡献
在辛亥革命活动中,树兜旅泗华侨几乎全部参加革命活动且担任主要角色。
1907年印尼华侨就建立起光复会的组织以支持中国革命,1908年曾入中国国盟会。那时,印尼泗水同盟会的主要成员有负责财务的蒋报和、蒋以芳和 蒋以麟回厦门考察,了解革命情况结识革命党人。后以麟回泗水筹措资金,源源不断支持厦门、泉州的革命活动。1911年以麟再次回泉州策划革命事宜。10月成立 同盟会分会以麟担任会长。并组织敢死队,由以麟捐巨资购军械弹药,负责敢死队经费。11月15日厦门光复后以麟在泉州主持起义事宜,单身前往会见驻军统领唐万胜,唐见大势已去宣布反正,知县黄韵生也投降,知府逃走,11月18日光复泉州。
树兜华侨还有蒋报料负责泗水同盟会财政,参加厦门光复活动;厦门光复后蒋德卿任“南部分府副统制”;蒋报企在光复活动中与树兜海外华侨到泉州 安海一带安民,其弟报烟在厦门番仔街开合昌客栈作为泗水同盟会驻厦秘密机关,从弟开远任泗水同盟会财政。是《明新阅书报社》创始人之一。其侄子以芳光复前被派携巨款驻香港策应光复活动等。此外树兜旅外华侨还参与广州、上海等地起义活动。
1925年以后树兜华侨曾筹资组织农会。组建“树兜民团”联合晋、南各处民团打跨窃据泉州军阀高为国,保护侨乡安宁。
抗战时期,印尼共产党员蒋韵珊回延安抗大学习,后因病回乡任明新小学校长。日寇南进时,印尼华侨蒋以炳、蒋白水、蒋以敦、蒋以扎等投入印尼人民反侵略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中。
建国后,在援外建设中,印尼归侨蒋介正因公殉职,国务院追赠“烈士”称号。这些都谱写着树兜华侨炽热的爱乡情怀为祖国的进步勇于奉献的精神。
对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的贡献
树兜华侨旅居海外,对没有文化,教育落后有切肤之痛,他们无论在海外都热心兴办教育事业。泉州侨校林立,对启迪民智,振兴文化作出巨大贡献,而开风气之先者为树兜等。1907年华侨蒋备庭、蒋报企携公款回乡主持重建蒋氏家庙,1909年落成。1911年春,华侨蒋绍南,蒋开远倡议办学,华侨蒋报企独资创办“明新”高初级两小学堂,校址设在蒋氏家庙,先后聘请陈昌候,进士 林骚为校长。
侨乡深情亲桑梓
1918年由蒋报察倡议创立学校基金会,他与蒋报企各捐五万银元蒋氏大小公司亦相继捐款。共集资15万银元,为学校发展奠定经济基础。1921年,印尼华侨蒋开远、蒋报此等又开设泉州第一所师范班。政革旧教育体制,培育师资。1934年,旅泗华侨倡议建立明新学校国内校董会,乡侨蒋剑一为校长。学校虽因战乱等原因曾三度停办,但在旅外华侨的热情支持下得以维持和发展。
解放后,树兜华侨继续支持家乡办学。印尼华侨蒋报标贡献颇大,从解放后到改革开放都不断支持办学。1955年在旅泗校董会的支持下,蒋报捷、以长、以潭、兄弟主持兴建新校舍;1958年增办明新华侨中学。1959年明新中小学正式分开办学。
改革开放后,树兜华侨进一步发扬热爱桑梓的精神。不断捐资家乡公益事业,且不以个人的名字而以“蒋乡侨”这个体式的名词代替,印尼华侨蒋以忠、以登、以永、介暇、介濶、白水、金典、文焕、以扎、以葛、以敦、以炳、以容、国荣、介书等纷纷带头捐资,引领众侨亲一道为家乡做贡献。他们薪火相承,子承父志,众人一心,二十多年来“蒋乡侨”汇来侨资四百多万元,大部份用于资助建设中小学教学楼,建立奖学基金会和兴办华侨医院等。
位于树兜红山北侧的泉州明新华侨医院,也是由华侨筹资兴办的。1981年印尼华侨蒋以忠、蒋介阔返乡参加明新学校七十周年校庆之际眼见家乡尚无医院,乡亲问病求医诸多不便,回印尼后便开始和诸乡侨商议,筹款为家乡创办明新华侨医院,并于1986年建成医院,建设开支全由“蒋乡侨”负担。
“蒋乡侨”在解放后还捐资为家乡修筑水利,添置灌溉设备等改革开放后为家乡修建市场,增设电力照明,铺设村水泥路等公益事业,为家乡生产发展和乡亲生活水平提高作出巨大贡献。历年来“蒋乡侨”先后捐资3000多万元,得到乡亲和邻里的赞扬,受省市区各级政府的表彰。
树兜蒋氏旅外乡亲大多并非巨富,但爱乡心殷切,只要是家乡的公益事业,事无大小不分贫富,都尽已之践踊跃捐资。“礼品鲜花敬辞,现金捐归公益事业,”这是历年来旅居印尼的树兜蒋氏侨亲办理红白喜事时在发给亲朋好友的请柬上的话语。从1980年起该树兜旅印尼同乡会特定下规矩:各家婚丧喜事花费从简,由主人自行开支,乡友赠送的礼金全部作为家乡的公益事业基金二十几年来,光这一项就积下百万余元巨资用于家乡的公益事业。明新校董会原董事长蒋以河和奇树老协会长蒋朝和感动地介绍着“蒋乡侨”的感人事迹。
在如今的树兜,还不断涌现着企业家乡贤式的“蒋乡侨”。如旅菲侨胞企业家蒋介印先生也非常热爱家乡的公益事业,屡次捐资。近来带头捐资柒拾万元兴建 紫帽山灵宝堂,印尼侨胞蒋介运、蒋介衍也各捐资十万元用于灵宝堂的兴建,介印还捐资数十万元用于“明新福利楼”的建设和明新中小学奖教奖学基金等。
2005年明新校董会又集资兴建“明新福利楼”,作为保证校董会收益和支持明新福利事业的永久产业,得到蒋介印、蒋育仁、蒋少炳、蒋介彬等众多乡贤、企业家和踊跃捐资和大力支持。
我们深信“蒋乡侨”心怀祖国,情系桑梓的优良传统将会继续发扬光大并永放光彩。
周边园区
树兜工业区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奇树路48号
周边村庄
树兜村
地址:泉州市鲤城区树兜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