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美村

东美村, 东美村历史沿革, 东美村地理环境, 东美村人口, 东美村历史文化, 东美村风景名胜


东美村位于 漳州台商投资区东美片区,行政区划属于角美镇,是个平原自然村与丘陵地带自然村相结合的村庄,总计1648户,全村总人口6621人 。龙溪初建县时,东美属龙溪县。宋,境地属漳州龙溪县永宁乡海洋上里二十八都;明,境地属漳州府龙溪县二十八都文甲社、东山社;清,境地属漳州府龙溪县二十八都太平保,部奔担凝影分属沃头保、刘瑞保;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境地属龙溪县第三区埭东乡塘边、东美、萧井、南园4保;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境地属龙溪县东美乡萧井、东塘、南园3保;1950年,境地属龙溪县第七区;1955年,境地属龙溪县埔尾区;1957年,境地属龙溪县东山区东美乡;1958年4月,境地属龙溪县东美乡,9月,境地属龙溪县火箭人民公社;<...

详情

东美村地名网_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角美镇东美村资料简介
  东美村是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角美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60410123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604。东美村与共和街、解放街、石美街、侨兴街、团结、东美、下士、江东社区、福龙社区、龙池社区、金鸿社区、苍坂社区、龙祥社区、金桥社区、仁和社区、阳光社区、锦里社区、龙华社区、坂美村、课堂村、沙州村、吴宅村、玉江村、流传村、恒仓村、埔尾村、杨厝村、蔡店村、沙坂村、石美村、南门村、埭头村、西边村、东山村、石厝村、社头村、龙田村、田里村、铺透村、龙江村、洪岱村、福井村、上房村、锦宅村、桥头村、鸿渐村、金山村、白礁村、内丁农场生活区相邻。 还有7个地名与东美村同名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角美镇东美村介绍

东美村位于 漳州台商投资区东美片区,行政区划属于角美镇,是个平原自然村与丘陵地带自然村相结合的村庄,总计1648户,全村总人口6621人 。

龙溪初建县时,东美属龙溪县。

宋,境地属漳州龙溪县永宁乡海洋上里二十八都;

明,境地属漳州府龙溪县二十八都文甲社、东山社;

清,境地属漳州府龙溪县二十八都太平保,部奔担凝影分属沃头保、刘瑞保;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境地属龙溪县第三区埭东乡塘边、东美、萧井、南园4保;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境地属龙溪县东美乡萧井、东塘、南园3保;

1950年,境地属龙溪县第七区;

1955年,境地属龙溪县埔尾区;

1957年,境地属龙溪县东山区东美乡;

1958年4月,境地属龙溪县东美乡,9月,境地属龙溪县火箭人民公社;

1959年3月,境地属龙溪县角美人民公社东美生产大队;

1960年,境地属龙海县角美公社东美生产大队;

1984年,境地属角美镇东美村;

1993年5月,境地属龙海市角美镇。

2012年,境地改为漳州台商投资区厦妹主,辖东里、桥顶、尚庵、文桥、萧井、顶塘边、下塘边、山腰、南园、苏州、淹耕、洲尾、墩上、高田、桃洲等十五社 。

东美村位于 漳州台商投资区东美片区,角美镇境西南部。东邻恒苍村、玉江村,西接课堂村,南临九龙江北港隔水与沙洲村相望,北接吴宅村,是个东南滨江冲积平原,西北丘陵连绵的美丽侨村。省道角东线横穿村境,县道林美——石码线从北向南、厦深高铁从西绕村而过。水路上通漳州,下通石码、月港、厦门,交通便利 。

东美村面积大,人口多,姓氏杂,是角美镇人口最多的行政村,有1648户6621人,以林、徐、王3姓为最,约占全村人口总数80.34%。吴、曾、陈、周、康、张、魏、黄等36个姓,占总人口数19.66% 。

东美,原称“东里”、“文甲”。因址在柳营江虎渡桥东五里,而名“东里”。元代东里人黄思永荣登释褐状元,谓“文学甲天下”,因称“文甲”社。明嘉靖十三年叠炼员《龙溪县志》记二十八都辖社十二,文甲为其中才套耻重之一;又以东里闽南话谐音称“东美”,俗称“东尾”,明代即以“东美”为村名、圩名,后又沿用为乡名、队名、村名至今,“东里”反成为村中一个社名。东里社又有东塘、东星、东尾庵社的别称。尚庵社,因社在一奉大德禅师小庵之处得名“上庵”,雅称“尚庵”。桥顶社,《龙溪县志》载,明洪武间里人刘泗建东美桥,(村民)在桥上盖屋为市,因称其社为“桥顶”、“刘桥”。文桥社,因民居在文甲城西一小桥,得名。萧井社,正名“西井”,原有两社,在一小山的东西两侧,并各挖一井取水,故名为“东井社”和“西井社”,都姓王,东井人少,西井人多,民居连在一起,平常合称“西井”;“西”、“萧”谐音,后来又称为“萧井”。山腰社,因在埭山南麓得名。顶塘边、下塘边,两社建在自北向南的丘陵之上,旁边都有池塘,因名。居北称“顶塘边”,居南称“下塘边”。南园社,在文甲山之南,形如出水芙蕖,有荷花盛于园之说而得名。苏州社,桥顶码头之水向南经南园港出九龙江北港,至此九曲纡回,榕荫如盖,小桥流水,风景优美,有“小姑苏”之称,因名。淹耕社,居处林氏守族训“尊垅亩勤耕读”,“俺耕”自乐得名,“俺、淹”两字同旁,而转化为“淹耕”或谓当地旧有盐肆、“盐间”,以闽南话谐音转化为“淹耕”。洲尾社,居处在新溪洲田之末得名,雅名“瀛洲”。墩上社,民居在小墩之上得名,雅称“昆尚”。高田社,民居建于地势较高的田地之上得名。桃洲社,其洲原四周环水,洲地一端宽一端窄,形如桃子得名。

废社:西施社、洛图社、西边埔社,东井社。

东美村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东美片区,角美镇西南部,是个平原自然村与丘陵地带自然村相结合的村庄。村内有曾氏洋楼,又称“番仔楼”,是以曾家宗祠为中心的壮观楼群,建筑面积2627平方米,建有13幢共99个房间(其中四间文革期间被毁)。始建于1903年,创建人是新加坡估促祖华侨巨富曾振源先生,历时14年时店市间建造落成,耗费白银17万两。这座名噪一时的华侨豪宅,构思巧妙,布局严谨,气势宏大,工艺精湛,自它诞生起就富有传奇色彩,至今已历笑府盛经百年沧桑,却依旧光彩照人 。

东美村村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曾氏番仔楼,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南园雨露奕世恩光坊瀛州宫。还有漳州历史文化名街(东美古街)及漳州级非遗项目(东美香脯糕制作) 。

另外,村内还有高真殿、瀛洲宫、南园宫、兴隆殿、苏州宫、广福宫和林氏家庙“敬愉堂”、高田林氏“高远堂”、文桥王氏“燕贻堂”、桃洲王氏“燕贻堂”、徐氏峨山大祖宗祠、徐氏寨脚小宗、西施内徐氏家庙“瞻依堂”、曾氏家庙“曾浦堂”等建筑 。

东美村

曾氏番仔楼

曾氏洋楼,又称“番仔楼”,是以曾家宗祠为中心的壮观楼群,建筑面积2627平方米,建有13幢共99个房间(其中四间文革期间被毁)。始建于1903年,创建人是新加坡华侨巨富曾振源先生,历时14年时间建造落成,耗费白银17万两。这座名噪一时的华侨豪宅,构思巧妙,布局严谨,气势宏大,工艺精湛,自它诞生起就富有传奇色彩,至今已历经百年沧桑,却依旧光彩照人。

黑烟厝

东美村的曾家古厝分为两部分,一边是番仔楼,为南洋风格,坐南朝北;另一座为大夫第,闽南传统风格的三进式大厝,坐北朝南,也就是“黑烟厝”。两座宅第相背而建,中间隔着一条1米多宽的巷道。

曾氏大夫第的前进屋为敬神之用,中进为祭祖之用,后进一列七间,为居家之用。除了三进之外,又建有两旁护厝,把整座大厝合成四方庭院,每进之间又有宽敞石埕隔离。不同于其他的大夫第,这曾氏大夫第全屋墙布都是黑色的,就像是在原有的墙上抹上一层黑烟。

据介绍,当时古大厝建好后,遭邻村人嫉妒,有人通过风水先生,称曾家大厝中主厅屋顶西面翘尾,伤害邻村风水,告到官府。官府顺从“民意”,判曾氏大夫第全屋墙壁涂上黑烟,并拆除中进屋顶西面翘尾,以示训诫。曾氏争不过官府,只好在全屋墙壁涂上黑烟,至今百余年。

曾氏大夫第创建人为华侨巨富曾振源。曾氏在家乡东美村墩上社度过他的青少年时代,家境贫寒,以捕捞石螺为生,人称“石螺源”。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背井离乡南下新加坡投靠亲友,开始其传奇人生。他聪明睿智,事业很快发展起来,并到印尼三宝垅开创实业,终成星洲巨富。发财后回乡建造曾氏大夫第。据说曾振源当时捐的是五品官分配奉天候补,故朝廷赐“大夫第”匾额。

“黑烟厝”2009年被龙海市文物局评为三普文物并挂牌保护,但年老体残,亟待进一步保护修缮。

南园雨露奕世恩光坊瀛州宫

“南园雨露·奕世恩光”坊位于东美村南园社中,明天启二年(1622年)建。牌坊为四柱三间冲天式结构,面阔7米,高5米。柱顶上立石雕辟邪神兽,左右坊门上置透雕麒麟石匾。主间横梁镌刻“大明天启二年壬戌仲秋吉旦立”,坊匾正面镌“南园雨露”,背面镌“奕世恩光”;横额碑文镌“林文望以子廷兰奉政大夫湖广黄州府同知初任秩满,敕赠文林郎广东肇庆府推官二任秩满,诰赠奉直大夫广东琼州府万州知州”。

南园林氏“敬愉堂”系唐末入闽祉溪阳泰派系。阳泰林十五世林策于明初到龙溪县任教谕,林策四子肇基二十八都官涵(今南园)。南园林氏英才辈出,裔孙枝繁叶茂,分派繁衍海沧林东,并传裔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林文望、林延兰父子为南园林氏先贤,该坊系广东琼州知府林延兰为其父林文望而立。整座牌坊结构严谨,端庄大方,坊匾“南园雨露”、“奕世恩光”采用隶书撰写,字体厚重大方、古朴雅致。

周边乡镇

角美镇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