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坑村
黄坑村, 黄坑村村落概况, 黄坑村政区沿革, 黄坑村交通距离, 黄坑村姓氏源流, 黄坑村经济状况, 黄坑村名胜古迹
黄坑村是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隆教畲族乡下辖的一个自然村。黄坑村总人口2400 人,耕地面积6472亩,林地面积4925亩,园地750亩,水域面积120亩,主要种植农作物:水稻、花生、毛豆、地瓜、日本珍珠葱等。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隆教畲族乡黄坑村位于南太武山麓,海拨172米,东邻径内村、南邻新村村和前线水库、西邻港尾古城村、北与港尾卓岐村交界、全村面积7.8KM,乡道全舟趋仔古镇公路建材、连至省道古城路口及镇海路口、北有村道水泥路直通南太武驻军,路面为3.5M,全村总6个自然村,户数580户,人口2712人,其中:自然村、黄坑社、黄坑圩、山兜、山坪、万安、埔顶。黄坑村黄坑村在民国29年是海澄县第五区太武乡公社所在地,辖有卓岐前、卓岐村、斗美、径内、黄坑、深沃、青阳共七保。民国36年设立镇海乡、辖黄坑、杂社、青阳、径内、岛美、深沃、卓岐、关头、白坑、...
详情黄坑村是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隆教畲族乡下辖的一个自然村。黄坑村总人口2400 人,耕地面积6472亩,林地面积4925亩,园地750亩,水域面积120亩,主要种植农作物:水稻、花生、毛豆、地瓜、日本珍珠葱等。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隆教畲族乡黄坑村位于南太武山麓,海拨172米,东邻径内村、南邻新村村和前线水库、西邻港尾古城村、北与港尾卓岐村交界、全村面积7.8KM,乡道全舟趋仔古镇公路建材、连至省道古城路口及镇海路口、北有村道水泥路直通南太武驻军,路面为3.5M,全村总6个自然村,户数580户,人口2712人,其中:自然村、黄坑社、黄坑圩、山兜、山坪、万安、埔顶。
黄坑村
黄坑村在民国29年是海澄县第五区太武乡公社所在地,辖有卓岐前、卓岐村、斗美、径内、黄坑、深沃、青阳共七保。民国36年设立镇海乡、辖黄坑、杂社、青阳、径内、岛美、深沃、卓岐、关头、白坑、镇海、自由、新厝、白塘、浯屿等14保,新中国初期1950年为海汀第三区(港尾)黄坑乡、1952年7月设立第六历(黄坑)为海汀县第六区公社所在地辖有白塘、新厝、自由、镇海、浯屿、斗美、径内、黄坑、深沃、共10年村、从国民初期至1956年黄坑开设农贸市场(黄坑圩)每逢三、六、九日,也是就是农贸、交易的主要催微埋日子,1958年属红旗公社,1959年改属港尾人民公社。
1956—1957年,改为灯塔社,1958年成立港元尾公社,黄坑大队,在此期间,政府召兴修水利,建设于前线水库,迁移五年自然村及辖区、名山、古垅、树下、 淹没农田1000多亩,迁移民房、建设于新村,至1961年黄坑良灶霉分为二个大队、黄坑、新村,1984年9月改为港尾乡黄坑村,1988年5月由港尾乡扦地成了隆教乡人民政府,黄坑属隆教乡所辖。
黄坑至港尾15公里,至镇海7公里。
李姓主要聚居地是黄坑社埔顶社,李氏占全村71.8%为419户,1732人,李姓源自甘肃陇西,分居河南,固党部将全兵李伯瑶入闽开漳封为卫国公定远修溢武惠辅胜大将,李伯瑶字比寄,李靖元孙,为闽南李姓始祖,签章(二年公元669年)伯瑶出镇泉源,切勋显著,连称辅胜公,墓在虎形山南部西测,即今漳州芗城区,浦南镇渡本村,渡本村有陇西宋河为漳郡李氏古宗祠,有关李伯瑶史记(漳世府志)记载,李伯瑶有十三子,裔孙不可胜数,布及闽、台、澳、东南亚、欧美皆为公元后裔。黄坑村李氏600年前,李伯瑶页照棵后裔,渡公建名山祖祠,名山始祖名六才(黄坑李姓一世祖)二世、三世,四世分为三房,大房守祖,二房分居埔顶,三房分为黄坑社案仔脚,八世关于建代,于九世分前后厝即今元太原宗祠和头前祖宗祠。
万安社为江姓聚居地,江姓占黄坑村总户数的8.0%,48户,204人源流山西迁履到山场,由山场迁建港尾百毕村,片分至万安社定居。
山兜几叠探永在杨姓聚居地,杨姓占全村总户数的12.9%,75户326人,源流漳浦佛潭,下坑,分居山兜社。山坪社为蔡姓聚居地,蔡姓占全村总户数65.5%,38户150人,源流明朝年代,由漳州水头分居至流会社,后分居山坪社。
建村以农业为主,农业耕地面积1580亩,其中水田980亩,平地600亩,山地开垦种条700亩,基地300亩,主要农产品有水稻、花生、葱头、蘑菇、果树、龙眼、荔枝、杨梅为主,茶树,口种优良,本村从事商业14家,运输车19辆,随着经济发展,外出务工600多人,分布全国各地,是我村经济一大动脉,村人均收入水平3200元,全村普及电力供应,电视普及率达90%,电话普及率85%,随着水平改善,全村普用天然气,煤、及电,农户大部分饮用开水部分村民装上了自来水,50%农户有了摩托车,个别农户还买了小轿车,等交通工具。建村水库二座,蓄水40万元立方米,用于农用灌溉。道路建设全村实施社社通水泥路,为经济繁荣创造有利于机戒循舟和村民出入方便,美化村容村貌。
村内室二个,为村民就提供了方便,村内有一所小学,于1990年兴建一座教室楼,有教室11间,现有学生190人,教师14人。
南太武座落于黄坑村北面,属本村辖区,素次闽南第一峰之称,海拨562㎡、小金门北太武遥遥相望,故称姐妹山,太武山风景秀丽,人杰地灵,名胜引来海内外游客、条条、山道绕山转,个个水库映蓝天是太武山一大奇观,漳州侨客次南太武山为荣,是唐山的象征,山上有福兴寺,是此山一大名胜古迹,佛教圣地,经政府宗教事务局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到2002年经大批倍镇投资1000多万元,扩大规模,设施建设,成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寺院,南太武山原有一座普明延寿塔始建于宋朝初年,屹居于南太武元颠,根据当时传说,此塔乃漳州一支,是东海面上船标,在清朝年间,我村举,李逢春投资修建一次,在1967年,3月请示省文物管委会后,因军事设施需要被废除,至今仍未修复。
南太武有延寿塔,栖云楼、安乐窝、石钟楼、锦亭峰等二十四景。
周边政府机关
中共隆教畲族乡委员会
地址:漳州市龙海区201省道隆教畲族乡附近
周边乡镇
隆教畲族乡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