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村

福建土楼(南靖)旅游景区, 福建土楼(南靖)旅游景区历史沿革, 福建土楼(南靖)旅游景区地理环境, 福建土楼(南靖)旅游景区主要景点, 福建土楼(南靖)旅游景区历史文化, 福建土楼(南靖)旅游景区价值意义, 福建土楼(南靖)旅游景区荣誉称号, 福建土楼(南靖)旅游景区旅游信息


福建土楼(南靖)旅游景区,即南靖土楼景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 书洋镇 、 梅林镇 ,约3.03平方千米。 福建土楼(南靖)旅游景区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福建土楼田螺坑景区(田螺坑村)、福建土楼云水谣景区(云水谣村)和福建土楼河坑土楼民俗文化景区,三个旅游景区风景秀丽,各具特色,文化底蕴较为深厚,集文化、历史、民俗为一体。 2011年,福建土楼(南靖)旅游景区被原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5A级景区。历史沿革唐垂拱二年(686年),唐朝大臣陈元光请旨建置漳州后,南靖第一次有了行政记载。人们承担兰谅逐渐由沿海向溪流上游迁徙,特别是向糊充旬永柜博平岭一带扩展。随着人口的增多、社会的稳定, 详情


雁塔村地名网_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雁塔村资料简介
  雁塔村是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627100227,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627。雁塔村与中山社区、解放社区、荆江社区、江滨社区、和贵社区、长兴社区、安美社区、象溪村、小山城村、溪边村、碧候村、山城村、六安村、元湖村、岩前村、坎仔头村、张渠村、汤坑村、三卞村、翠眉村、鸿坪村、鸿砵村、坑尾村、东田村、图美村、山边村、下潘村、葛山村、桥头村、钟古村、山苑村、下戴村、下碑村、五川村相邻。 还有2个地名与雁塔村同名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雁塔村介绍

福建土楼(南靖)旅游景区,即南靖土楼景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 书洋镇 、 梅林镇 ,约3.03平方千米。 福建土楼(南靖)旅游景区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福建土楼田螺坑景区(田螺坑村)、福建土楼云水谣景区(云水谣村)和福建土楼河坑土楼民俗文化景区,三个旅游景区风景秀丽,各具特色,文化底蕴较为深厚,集文化、历史、民俗为一体。 2011年,福建土楼(南靖)旅游景区被原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5A级景区。

历史沿革

唐垂拱二年(686年),唐朝大臣陈元光请旨建置漳州后,南靖第一次有了行政记载。人们承担兰谅逐渐由沿海向溪流上游迁徙,特别是向糊充旬永柜博平岭一带扩展。随着人口的增多、社会的稳定, 福建土楼(南靖)旅游景区 到了明代,“海丝”贸易蓬勃兴盛,南靖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博平岭一带广袤的深山丛林地区,人居群体已形成规模,但因离南靖行政中心较远,加之地势险要,流窜土匪与野兽经常出没,一姓或几姓的族人只得聚族而居,修筑圆楼型堡垒用以抵御匪兽,形成了土楼居住方式的雏形端提。 直到清朝康乾年间,南靖土楼建造迎来了黄金时代,大量土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是南靖土楼营造的又一高峰,极简的圆楼形态延续了当地的建造方式,奔判和适合当时集体所有制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此时,强大的防御体系已不是建造土楼的必然需求。 2012年,南靖县先阀辩桨后投入3000万元人民币,修缮9座百年以上的遗产本体土楼,为20座遗产本体土楼安装避雷针,并采取了拓宽改造景区道路,建设无障碍通道,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引导居民参与景区保护和管理等措施。 2012年11月,南靖县政府与其他单位签约,合束嚷喇耻汗煮作开发南靖土楼景区。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福建土楼(南靖)旅游景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 书洋镇 、 梅林镇 。

气候特点

福建土楼(南靖)旅游景区处于南靖县西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5—19℃,年降雨量1500—1600毫米,年日照1500小时。景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冬暖夏凉,空气清新,舒适宜人。

主要景点

综述 福建土楼(南靖)旅游景区由田螺坑片区、云水谣片区和河坑土楼民俗文化村片区等三大片区组成,面积约3.03平方千米。 田螺坑片区 综述 田螺坑片区景点包含:福建土楼标志性建筑“田螺坑土楼群”、东歪西斜“裕昌楼”、太极水乡“塔下村”“张氏家庙德远堂”等景点。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等20座土楼为世界文化遗产。德远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田螺坑土楼群 田螺坑土楼群 田螺坑土楼群 位于南靖县书洋镇上版村,是福建土楼中最美的形体组合,是福建土楼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福建土楼的名片,俗称“四菜一汤”。 田螺坑土楼群是福建客家土楼群的典范,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分别是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其座落在海拔787.8米的湖岽山坡上,于元末明初开始兴建,至20世纪60年代建成,建楼时间前后跨越了600多年。田螺坑土楼群依照《考工记图》中的“明堂五室”进行规划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的一方三圆一椭圆的土楼群,是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成的经典之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景观村落。住户均为黄氏族人。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步云楼 步云楼 步云楼,位于田螺坑土楼群的中间,为方形土楼,系黄氏第十二世黄启麟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所建,取平步青云之意。步云楼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建筑面积1393平方米。楼高三层(11.93米),内通廊式,每层26间,共78间,设对开4部楼梯,1个大门,楼顶层有4个射击口,底墙厚1.15米。此楼前低后高,保留地势,托山而起,从门厅到后厅有三层台阶,步步高升。 和昌楼 和昌楼 和昌楼,位于步云楼东侧的圆形土楼,始建于元末明初(约1354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1268平方米,建筑面积1658平方米,高3层(12.3米),内通廊式,每层22间,共66间,设两部楼梯,1个大门,楼顶层有4个射击口,底墙厚1.2米,内院以鹅卵石铺地,有1口水井。底层不开窗,是通例。这幢原来建的是方形,20世纪30年代被土匪烧毁。1953年在原址上重建时改为圆楼。 振昌楼 振昌楼 振昌楼,位于步云楼西侧的圆形土楼,“振昌”意为“振兴昌盛”。由黄氏族人合资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976平方米,建筑面积1232平方米。高3层(11.53米),直径33米,内通廊式,每层26间,共78间,设有两部楼梯,1个大门。底墙厚1.2米,内院以鹅卵石铺地。中厅与大门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偏左,反映着一种“富不露白”的风水文化。 瑞云楼 瑞云楼 瑞云楼,位于步云楼东南侧的圆形土楼,由黄氏族人合资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瑞云”指牡丹,吉祥富贵之意。坐落在五座楼的内隅,有藏风聚气之功,体现了含蓄吉顺的朴素观念。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1063平方米,建筑面积1176平方米。高3层(11.2米),直径35米,内通廊式,每层26间,共78间,设两部楼梯,1个大门,底墙厚1.2米,内院以鹅卵石铺地,有1口水井。 文昌楼 文昌楼 文昌楼,位于步云楼西南侧的椭圆形土楼,由黄氏族人于1966年合资共同建造。取“文运昌盛”之意,“文昌”也是寓指“文昌帝君”,主管人间禄籍的民间神灵。文昌楼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1288平方米,建筑面积2210平方米。楼长径45.7米,短径34.5米。高3层(11.8米),内通廊式,每层32间,共96间,设两部楼梯,1个大门。楼外墙顶层有3个瞭望台,4个射击口,底层楼厚1.2米。内院用乱毛石铺地,设1口水井。门板用厚杉木铁皮制作,土墙有1米多厚,皆能抵挡枪弹;两扇大门厚10厘米,门闩镶嵌于数米长墙体内,特殊精巧的构造使它无法从外面开门,防匪防盗一绝。 塔下村 塔下村 ,位于南靖县书洋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景观村落“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素有“灵秀水乡,梦幻家园”的美名。古村落地形为“一水依两岸”的狭长地带,一条长约1千米的山溪从峡谷中蜿蜒穿过,水色清明澄碧,溪流上有11座风格各异的石拱桥,沿溪两岸有42座土楼,一座座土楼在青山秀水环抱下,俨然一幅幅超凡脱俗的明清山水画,因此,塔下也获得了“闽南周庄”的美誉。塔下村张氏家庙德远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观赏价值的古代姓氏祠堂之一,堂前立着24支石龙旗杆。 塔下村为典型的客家聚居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构筑于“两山夹水、铁扇关门”山川形胜中的太极状村落格局保存完整,围绕“厅堂-院落”两级中心进行群体组合的土楼依山面水择台而筑,是客家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见证,也是研究福建土楼历史演变和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建造技术的较好实例。村中以德远堂、石龙旗等为代表的历史遗存和以“春祭”“作大福”为代表的传统习俗,烙记了客家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固守与承袭,为研究中原文化嬗变和汉族南迁史提供了丰富的佐证素材。保护好塔下历史文化名村,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延续地方历史文脉具有重要意义。 塔下村 德远堂 塔下村德远堂 德远堂,系张氏祠堂,又称“张氏家庙”。明宣德元年(1426年),张姓入闽始祖的后人到塔下肇基。明末清初,塔下张姓族人建造了“张氏家庙”德远堂。这座家庙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姓氏祠堂建筑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远堂坐西北朝东南,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主堂前石坪上耸立24支高过10米的石龙旗杆,是全国村级家庙中石龙旗杆最多的一处。旗杆尖端上文官雕笔锋,武官雕坐狮,是功成名就、地位荣耀的象征。德远堂的风水建筑布局将闽南建筑特色发挥到极致。 裕昌楼 裕昌楼 裕昌楼,位于南靖县书洋镇,始建于元至大元年(1308年),是福建土楼现存最古老的土楼。裕昌楼是早期股份制的产物,由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出资建造,共有五层18.2米,房室270间。全楼有五部楼梯,分为五大卦,底层厨房内设有水井,共22口,是福建土楼中水井最多的土楼。楼内天井中心建有单层的圆形祖堂,堂前用卵石铺成的一个阴阳八卦,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裕昌楼最大的特点是柱子东倒西歪,最大的倾斜度为15度,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受七百年多年风雨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依然如故,有惊无险,成为古民居建筑的活标本。 云水谣片区 综述 云水谣片区,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片区内有璞山村、官洋村、坎下村,景点包含:“云水谣古镇”、建在沼泽地上的奇楼“和贵楼”、最精美的双环圆土楼“怀远楼”“千年古榕树群”“古道”“古街”“情人桥”“古戏台”“断壁残垣火烧楼”“溁洄楼”“广居楼”等。其中怀远楼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云水谣古镇 云水谣古镇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灵山碧水。南靖县长教风景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贵楼、怀远楼、省内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一条百年老街、千年古道。溪岸边有由13棵百年、千年老榕组成榕树群,其中一棵老榕树树冠覆盖面积1933平方米,树丫长达30多米,树干底端要10多个大人才能合抱,是一棵福建省已发现的最大榕树。榕树下一条被踩磨得非常光滑的鹅卵石古道伸向远方,据考证是长汀府(龙岩市)通往漳州府(漳州市)的必经之路。古道旁,有一排两层老式砖木结构房屋,那就是长教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街市。这些老商铺大多还保留着木板代墙的特点。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山脚下、溪岸旁、田野上星罗棋布的一座座土楼。这些从元朝中期就开始建造的土楼,保存完好的就有53座。这些土楼姿态万千,除了有建在沼泽地上堪称“天下第一奇”的和贵楼,及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完好的双环圆土楼――怀远楼外,还有吊脚楼、竹竿楼、府第式土楼等,土楼风景别具一格。云水谣古镇独有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资源,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电影导演、制作人到此取景拍片。1997年至今,已有《寻找远方的家》、《沧海百年》等8部电影、电视剧、MTV在这里拍摄取景。2005年底,由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名誉主席张克辉以自己和几位台胞的生活阅历为原型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的电影《云水谣》也曾在此拍摄。 云水谣 和贵楼 和贵楼 和贵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寓意“以和为贵”,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通廊式土木结构。和贵楼运用悬浮原理,以松木为桩基、筏基,在3000平方米的沼泽地上建起的最高方形土楼,宛若陆上的“诺亚方舟”。土楼墙体高厚比在二百多年前就达到13:1,具有突出的建筑成就和极高的建筑技术研究价值。 怀远楼 怀远楼 怀远楼 位于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建于清末年间(1905-1909年),是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所有土楼中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土楼。采用成熟的“倾壁造”技术营建的鼓形土楼,是中原版筑技术经过几千年积累提高的结晶,是夯土文明最高成就的代表。楼内楹联抱柱、雕梁画栋诠释了“忠孝为本、耕读传家”的思想,是闽南建筑风格与中国儒家文化完美结合的杰出典范;是中国近代重要历史事件的实物见证。 河坑土楼民俗文化村片区 综述 河坑土楼民俗文化村片区,分布着福建土楼中最密集的土楼群,7座明清时期建造的方形土楼和7座近代建造的圆形土楼构成两组地上“北斗七星”的星象奇观。 河坑土楼群 河坑土楼群 位于南靖县书洋镇曲江村,以“法天象地”作为规划布局理念,方圆土楼一次规划分批建设,在不足1平方千米范围内集中排布13座大型土楼,由6座方形:朝水楼、阳照楼、永盛楼、绳庆楼、永荣楼、永贵楼和6座圆形:裕昌楼、春贵楼、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裕兴楼及1座五角形南薰楼组成,是福建土楼中最密集的土楼群落。从最早的朝水楼(1549—1553)到最晚的永庆楼(1967—1972)的落成,建造时间足足跨越了423年,反映了不同年代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沿革,可谓“老中青”三代土楼聚居。方形土楼和圆形土楼构成两组地上“北斗七星”的星象奇观。2008年1月,河坑村被列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8年7月,河坑土楼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河坑土楼群

历史文化

土楼文化

南靖地处闽西南山区交界,土楼融合了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成了客家山歌、歌仔戏、提线木偶、土楼营造技艺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文化底蕴深厚。

客家文化

南靖土楼作为典型的客家建筑,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客家文化还集中体现在“耕读传家”思想和楹联文化上。在南靖的一些大型客家土楼内,有石柱雕联、石鼓承柱、雕梁画栋;有天井、花园、假山、盆景、鱼池,美不胜收。甚至还有土楼附设学堂,楼有楼名,柱有雕联,如“裕昌楼”“裕后光前唯忠唯孝,昌耀门庭克勤克俭”“勤和楼”“勤与俭治家上策,和而忍处世良规”,教导后人要忠孝为本,勤俭持家,奋发进取,与人为善。这些印记无不闪耀着中华文明勤俭友爱、耕读传家的精神光芒。

非遗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流传于福建省龙岩市、南靖县、华安县等地的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土楼营建技艺采用了山区的地势和当地的生土、木材、山石等建筑材料,非常节约、异常坚固、防御性强,又富美感。福建土楼在传承和创新传统生土建筑工艺的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聚族而居文化传统的见证。古老的夯土墙技术,是中原夯土板筑技术经过几千年积累提高的技术结晶,是夯土文明最高成就的实物,堪称建筑一绝。 福建客家山歌(漳州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 福建客家山歌(漳州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 ,流传于福建省漳州市田螺坑一带的传统音乐,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靖随着客家人的到来和土楼的建造,田螺坑客家山歌也就流传了下来,距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成为了南靖土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田螺坑客家山歌内容丰富,以情歌为主,约占80%。此外还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仪式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 其艺术特点:一是歌词结构严谨;二是押韵严格;三是歌词形象化;四是客家口语化;五是修辞手法多样化。歌词常用赋、比、兴文体,重章叠句,尤以双关见长。它的文学形式一般是七言四句和七言五句,也有在七言五句基础上发展的长短句叙事山歌。 田螺坑客家山歌是南靖土楼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田螺坑人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业已成为土楼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中国音乐史中,民歌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作为从民歌演化而成的田螺坑客家山歌,已发展成为中国民歌中的重要一支,一直是客家音乐的图腾,是客家人对于生活经验、生命情怀的一种表达艺术,更是客家族群凝聚族群意识的一个触媒。

价值意义

南靖土楼分布的深山丛林,多是客家人民聚族而居的地区。历史上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中原汉民族逐渐南下,其中一部分进入赣闽粤三角区,与当地土著居民发生融合,最终形成一个独特而稳定的汉族支系。客家先民自身团结的精神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正是这种向心力使他们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把中原灿烂的文明带到南方播衍。南靖土楼作为典型的客家建筑,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南靖土楼,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承载的是中华传统智慧的结晶,也传承着勤廉的客家文化。

荣誉称号

2008年7月,南靖“两群两楼”(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共20座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1年7月11日,福建省气象学会、福建省旅游协会对甄选2021年“清新福建·气候福地”首批名单进行公示,南靖土楼景区位列其中。

旅游信息

交通 1、自驾游: (1)厦门—沈海高速(海沧)—厦蓉高速—福诏高速—X562—X566—田螺坑土楼群景区(全程约3小时)。 (2)漳州出发—厦蓉高速—福诏高速—南靖出口下高速—南靖县城,走环城路,在第一和第二个红绿灯路口都要右拐—南坑—船场—书洋甘芳隧道,过了隧道后直行,行驶约3KM—南靖土楼服务中心。 2、火车/动车:坐火车/动车至南靖火车站,然后在车站外换旅游巴士前往土楼景区,约1小时发一班,20元/人。或去南靖汽车站转乘土楼专线前往,20元/人。南靖火车站地址:山城镇雁塔村近319国道。 3、长途汽车:在厦门湖滨南长途汽车站乘坐大巴车,票价55元,车程约3.5个小时。

周边火车站

南靖站 地址: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雁塔村
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雁塔村

周边村庄

雁塔村 地址:漳州市南靖县

雁窳塔墘溪村茗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S561辅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