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下村
陂下村 陂下村陂下古街 陂下村简介 陂下村胡氏宗祠 陂下村大事记 陂下村民俗文化 陂下村古村特色 陂下村民居特点
陂下古村位于江西省 赣中地区,在江西省 吉安市青原区 富田镇陂下村。陂下村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村内现有居民400余户,1800余人。村民大部分为胡姓,另外还有一部分为罗姓。全村均使用 赣语方言,均为 江右民系。陂下村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也是著名的革命圣地之一,被称为“红色古村”。毛泽东、朱德等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并且在2008年,江西省吉安市富田镇陂下村入选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录。 2015年8月22日至24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三在此拍摄。陂下古街始建于清 道光甲午年,距今180多年。古街不长,仅百余米。街市不大,可“布匹染坊”、“粮食杂货”、“醩坊”、“药铺”,样样俱全。很长一段时间非常兴旺,直至解放后才停圩。徜徉在这条不足百米的古街上,在品味浓厚的商业气息的同时,你一定会想这种山区村落的商业街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这个问题。...
详情陂下古村位于江西省 赣中地区,在江西省 吉安市青原区 富田镇陂下村。陂下村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村内现有居民400余户,1800余人。村民大部分为胡姓,另外还有一部分为罗姓。全村均使用 赣语方言,均为 江右民系。
陂下村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也是著名的革命圣地之一,被称为“红色古村”。毛泽东、朱德等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并且在2008年,江西省吉安市富田镇陂下村入选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录。 2015年8月22日至24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三在此拍摄。
陂下古街始建于清 道光甲午年,距今180多年。古街不长,仅百余米。街市不大,可“布匹染坊”、“粮食杂货”、“醩坊”、“药铺”,样样俱全。很长一段时间非常兴旺,直至解放后才停圩。徜徉在这条不足百米的古街上,在品味浓厚的商业气息的同时,你一定会想这种山区村落的商业街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这个问题。
据《潭溪胡氏族谱·安人堂》记载:“道光甲午,族人设亥(该)市于此,有闤有阓,有街有巷,有阁有井。不数月间,人迹纷如,百货辐辏,遂成一大圩。……州同胡君绍亭,建安人亭于东南隅。亭畔构唐肆数楹,取其赁值设茶亭中,以饮渴者,而东南喧阗矣。……”这就说明与古街同时建筑的还有“安人亭”,这座阁楼式的亭子是州同胡绍亭为了体恤无房无食的孤儿寡母而建的。有趣的是陂下胡姓人家的婚丧娶嫁都必须经过此亭,说是“安人,安人,想平安就过亭”,这种习俗一直持续。
古街、古亭,凝重的历史在淳朴的民风里驰骋。
陂下村 距江西省吉安市 青原区府治南50公里,距富田镇政府西2公里。陂下古名潭溪,自唐代开基以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
祠堂之首-敦仁堂
历史。现有胡、罗两姓,400余户,1800多人口,面积约1,5平方公里,97%的人口为胡姓。胡姓开基祖胡晃,为 吉州开国侯公霸公第八世孙,为银光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胡盛第四世孙,胡盛乃 北宋 狄青元帅的参将,进士出身,因军功卓著,仁宗皇帝赐予銮架48件(现保留有45件,实为稀世珍品),
并有御笔题匾嘉赞, 清 道光皇帝也亲笔题写“黄耈繁衍”匾额,以示赞赏,现仍镶嵌在迎龙门上。该村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保存完好的古祠堂有36座,古井18口,其中以“十八桌井”、“南明井”最具特色。此外,该村内外古樟群连片生长,沿河一带的千年古樟有10多棵,享有“樟树之村”美称。
日前(2008.12.28),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四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青原区富田镇陂下村榜上有名,这是该区继文陂乡渼陂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以来,第二个古村庄获此殊荣。
“ 敦仁堂”是青原区富田镇陂下村胡氏的宗祠,坐落在富水河边。这个宗祠始建于 明朝 万历年间,距今近五百年。那庄严肃穆的“朝天门”如同一位岁月老人,守望这川河富水,品味着这人世盛衰的况味。
风雨可以侵蚀顽石,却磨灭不了陂下古村的红色记忆。1932年正月,毛泽覃的妻子贺怡在吉水县水南镇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取名为“广兵”。不久,公略县委从吉水水南迁到陂下村,毛泽覃任县委书记,仍住在原来的左楼。6月,公略县中心县委也从水南迁到陂下村,贺怡带着小广兵也来了。但是,贺怡生育之后,由于环境条件艰苦,工作强度大,根本没有什么营养品可吃,身体虚弱得很。而且有病,乳房瘪得连一滴奶水都没有,小广兵天天饿得哇哇直哭,弄得贺怡一点办法也没有,吵得她烦了就只有打孩子出气。
陂下村的梁生姑刚好生了孩子,她奶水多得经常直往下流。听说贺怡的孩子没奶吃,就主动找到贺怡说:“贺大姐!我奶水多,就让我来帮你喂养孩子吧。”贺怡十分感激地说:“生姑!我这几天被他吵得都烦死了,你能帮我喂他,真是感谢啊!”一连几天,梁生姑都要主动跑几趟到“陂下书院”来喂奶。一天,梁生姑对贺怡说:“贺大姐,甘脆我把广兵带回家去喂,省得我每天跑来跑去。”贺怡感激得热泪盈眶,忙不迭地把小广兵交给了梁生姑抚养。梁生姑用自己的乳汁为喂了小广兵两个月,把小广兵喂得肥肥胖胖,实在逗人喜爱。贺怡说:“生姑!我是当兵的,经常东奔西跑,没有什么东西送你。我不知道怎么感谢你才好。我想,如果你不嫌弃,我们就结拜为姐妹怎么样?”梁生姑高兴极了,与贺怡到庙里点香燃烛,当着菩萨的面,结拜为姐妹之亲。
1、1927年8月, 胡家驹同志发起组织成立了“中共陂下特支”,胡家驹同志任特支书记,这是富田地区第一个党组织。
2、1927年9月,胡家驹率陂下胡家与富田匡家革命群众营救东固革命领导人赖金邦脱离险境。
3、1929年10月,富田区苏维埃政府成立,管辖陂下等十几个乡苏维埃政府。同月,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由东固罗坑迁到富田陂下。
4、1930年2月,赣西南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在陂下古村敦仁堂召开,选举产生了赣西南特委,刘士奇任书记。同时大会决定,将赣西苏维埃政府(曾山任主席)自动转为赣西南苏维埃政府,相当于半个江西省苏维埃政府。
5、1930年2月,毛泽东同志首次来到富田,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朱德任政委。毛泽东、朱德来到陂下红军学校,分别给学员们上课。1930年6月,红军学校迁陂头(渼陂)古村,陈东日任校长。
6、1932年间,公略县地方武装改编成“红军模范营”,驻扎在陂下潭滨堂,后“红军模范营”在东固扩红改编成“公略独立师”,又称“红军独立第五师”,肖克任师长,毛泽覃任政委。
7、1932年6月,公略县委、县 苏维埃政府从 吉水水南迁至陂下,中心县委与公略县委同时成立于1932年2月,同时迁来此地。
8、1933年2月,苏区中央局责成江西省委在陂下召开了永丰、公略、万泰、乐安四县党团活动分子大会,首先开展了江西苏区反罗明路线的斗争。
9、1933年4月初, 邓小平同志在挨整后被任命为江西省委秘书长,奉省委指示在陂下召开了公略、万泰两县党团扩大会议。
10、1933年7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陂下召开了公略等九县查田、查阶级总结会议,曾山同志主持会议,决定九县扩大红军6万人,增发经济建设公债200万元,争取达到500万元。花岩乡(今花岩村委会)荣获扩红、购买公债模范乡,受到大会表彰和奖章奖励。
11、1933年8月,在陂下古村召开了公略、万泰、永丰、新干、峡江五县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永丰中心县委,并迁往永丰龙冈。陈毅同志以省军区司令员名义在会上作了军事主题报告。
12、1934年10月,胡发兴同志担任公万兴特委书记,并组织成立了公万兴独立团,坚持敌后游击斗争达半年之久。
2009年2月24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陂下迎来了首个民俗文化节。当日,由该村百余位村民演绎的大型民俗活动“喊船”让现场的观众饱尝了一顿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盛宴。
“喊船”,是江西所特有的民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通俗地讲,“喊船”就是民间“求神祭神”或“接神送神”的祭祀活动,以祈求神灵保佑一方百姓平安,风调雨顺。
2009年2月24日上午9时许,在该村朝天门里,村民们燃烧起了一堆旺火,10多名壮年男子手执红黄蓝各色小旗,小旗上分别书有“祝福”、“平安”、“一路顺风”等吉祥语,他们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焰旁,随着几声轰鸣的神铳声,“喊船”。“喊船”词分段,念起来犹如唱歌,仗又非常押韵。
“唱”完喊船歌,村民们便浩浩荡荡地举彩旗抬彩绘龙舟沿着整个村环,穿插其间的舞龙、打狮、神舞、放河灯等民俗节目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青原区富田镇陂下古村中有4个牌坊、36座祠堂、18口古井、24对千年的锡制架、封闭式巷道、“星聚堂”里的龙凤楼阁、王鞭以及精美的木雕、石雕。陂下村革命大事迹
北宋末年,胡晃从陂头甲村迁入,因为胡姓人口发达,就建了这座“敦仁堂”。胡姓人口近两千人。这既是个有十六对双胞胎的古村落,又是个充满战争硝烟的红色古村落。
大革命时期,这里是公略县委和公略县中心县委所在地,“中共赣西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敦仁堂里召开,红军学校搬到了“竹隐堂”,乐善堂”成了红军学员宿舍;毛泽覃在“星聚堂”里主持召开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分子会,并在会上作了报告。公略县保卫局驻扎在“志笙堂”,红军模范营驻扎在潭滨堂,后改为红军独立师。 毛泽东、 朱德、 毛泽覃、 张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
村中有80棵500年以上的古樟,村东面一片翠浪翻滚的枫樟群,中间间杂着几十亩的毛竹林,风景十分优美。桥头东端有一棵奇特的“合欢樟”,树中间长出一棵“凉伞树”,犹如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站在丈夫的肩膀上向远处眺望,又恰似这位少女在毫不保留地展示她的风姿。树冠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约10个大人才能合抱起来。古樟,给这个古老的村落增添了一份神秘。
每个村庄都有巷道,不是整齐划一,就是蜿转曲折、错落有致,而青原区富田镇陂下古村的巷道却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全村的巷道都是封闭式的,只留四门进出。这是因为,古时候,战乱濒临,附近的大山上都有贼寇占山为王,喽罗们经常下山到村庄里骚扰。为了抵御强盗的劫掠,才把村庄建成了封闭状。贼寇进入巷道内,只需将大门一封,贼寇就只剩下挨打的份了。
陂下是个多姓氏的村庄,开始是各个姓氏自建封闭式的巷道,并且有的墙上还留了枪眼。以后人口增多了,就把整个村庄封闭起来,只留下迎龙门、朝天门、延福门、龙川阁四个门出入,形成了“大封闭圈”内套“小封闭圈”的格局,起到了很好的防御作用。
正因为有了这种封闭式的巷道,陂下村人多次成功地抵御了土匪的劫掠,便自以为可以跟军队抗衡,这才遭到了太平天国军队的血洗。这种封闭式的巷道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但它毕竟为我们了解古村落文化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与“列宁台”相对应的是古朴典雅的“安人亭”。“安人亭”始建于清道光甲午年,距今183年。据《潭溪胡氏族谱·安人堂》记载:“道光甲午,族人设亥市于此,有闤有阓,有街有巷,有 有井。不数月间,人迹纷如,百货辐辏,遂成一大圩。……州同胡君绍亭,建安人亭于东南隅。亭畔构唐肆数楹,取其赁值设茶亭中,以饮渴者,而东南喧阗矣。初君太翁儒林郎,常念族中年老无依者,饥予之食,寒予之衣,由日而月,而岁,而数十岁不怠,独未得其地以居之。至是,君建安人堂于西北隩 ,使托处焉。距堂数武作大门,与亭相首尾。邑侯郎公,题延福门以为堂翼,而西北厚实矣。”由此可知,“安人亭”即为安定人心之意。有趣的是自建亭以来,族人迎娶、送嫁、出殡都必须经过此亭。凝重的历史,万古的痴情在这淳朴的民风里驰骋。
陂下村古名潭溪,早在唐代就有罗姓在此立基,建有“评事堂”。同时代迁入的还有陈姓,之后,又有曾、昌、张三姓相继迁入。北宋末年,胡姓胡晃才从芗城甲村(今新圩镇)迁入,建有“敦仁堂”。胡姓氏族发达,现有319户,共1805人,其中男性902人,女性903人。追溯胡姓的祖先,南唐时胡霸为吉州刺史,封庐陵开国侯,为吉安胡姓的开基祖 。其第四世孙胡盛为庐陵开国侯,封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殿中侍御史检校国子监祭酒,为芗城甲村胡姓开基祖。霸公第九世孙胡铨为庐陵开国侯,居值夏;胡霸第八世孙胡晃,官拜参军,居富田,为陂下胡姓开基祖。
陂下各个姓氏分开聚居,所建房屋都呈封闭状态,只留一门进出。从立业、会善、会璋、盛盎、立优、争普等家都可以看到这种“封闭式”巷道。为什么要做成这个样子呢?那个时候战乱濒临,附近的大山都有贼寇占山为王,喽罗们经常下山到村庄上骚扰。为了抵御强盗的劫掠,才把村庄建成封闭状。贼寇进入巷道内,只需将大门一封,贼寇就只剩下挨打的份了。以后胡氏人口猛增,就把整个村庄封闭起来,只留下迎龙门、朝天门、延福门、龙川阁四个大门出入。这样,就形成了“大封闭圈”内藏“小封闭圈”的特殊 建筑风格,为抵御强盗的劫掠起到了极好的防御作用。
其实,这种近乎城堡式的建筑只能抗御一般的寨寇,对于战争,其作用就微乎其微了。而陂下村人恰恰忽略这一点,以至于犯了致命的错误。他们凭借这种封闭式“城堡”,竟然与太平天国军队相抗衡。清咸丰丙辰年,太平军攻入陂下村,杀死120多人,伤者无数;六百多栋房屋被焚,大火烧了七天七夜,险些灭族。
周边厕所
公共厕所(JX-JA-0187)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陂下古村
周边生活服务
富田镇陂下村委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X746
周边AAAA景区,
陂下古村景区
地址:青原区富田镇陂下古村
周边村庄
陂下村
地址:吉安市青原区
陂下村
地址:吉安市安福县
陂下村
地址:吉安市新干县
下陂下
地址:吉安市青原区
下陂仚
地址:吉安市青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