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集镇
铺集镇 铺集镇简介 铺集镇地理资源 铺集镇历史沿革 铺集镇行政区划 铺集镇经济状况 铺集镇城乡建设 铺集镇历史古迹
铺集镇位于北纬36°,东经119°,属北温带东亚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位于胶州市西南部,地处胶州、高密、诸城三市交界中心,距三市各70华里,铺集镇素有"三七"铺之称。历史悠久,商贸繁荣发达,秦汉时为黔陬郡。位于 胶州市西南部,地处 胶州、高密、诸城三市交界中心,距三市各70华里,素有"三七铺“之称。历史悠久,商贸繁荣发达,秦汉时为黔陬郡。铺集也因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而得名。建国初期曾是胶河县驻地。省道朱诸路、董张路横穿镇中,距离青岛国际机场70公里、青岛海港80公里、黄岛港口60公里、济青高速公路40公里、胶济铁路35公里。全镇共辖69个行政村,1.9万户,6.6万人,总面积1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万亩。小城镇建设发展迅猛,建城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3万人,被列为山东省中心镇和青岛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铺集镇位于北纬36°,东经119°,土地肥沃,...
详情铺集镇位于北纬36°,东经119°,属北温带东亚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位于胶州市西南部,地处胶州、高密、诸城三市交界中心,距三市各70华里,铺集镇素有"三七"铺之称。历史悠久,商贸繁荣发达,秦汉时为黔陬郡。
位于 胶州市西南部,地处 胶州、高密、诸城三市交界中心,距三市各70华里,素有"三七铺“之称。历史悠久,商贸繁荣发达,秦汉时为黔陬郡。铺集也因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而得名。建国初期曾是胶河县驻地。省道朱诸路、董张路横穿镇中,距离青岛国际机场70公里、青岛海港80公里、黄岛港口60公里、济青高速公路40公里、胶济铁路35公里。全镇共辖69个行政村,1.9万户,6.6万人,总面积1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万亩。小城镇建设发展迅猛,建城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3万人,被列为山东省中心镇和青岛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铺集镇位于北纬36°,东经119°,土地肥沃,地质平坦,土壤多呈沙壤和棕壤性土质,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全镇建有速生丰产林4.5万亩,其中沿胶河两岸2.4万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36%以上。
域内地势总体呈盆地形态。东、北、西三面丘陵地貌,面积为64.3平方公里,中部南部为平原,面积为55平方公里。
属北温带东亚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降雨量700mm、日照2573小时、地表温度14.8℃、无霜期200天以上。
域内东、北、西部丘陵地带,主要为砂土壤,土体较薄,肥力中下等,属中低产土壤,适宜种植各种果树、地瓜、花生。中部平原一般为洼地,为潮棕壤粘土类型,土体深厚,养分含量高,水分较好,属高产土壤,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油作物。胶河沿岸冲积平原地带为青沙质潮土类型,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属高产土壤,适宜种植果树、小麦、玉米及各种蔬菜。
镇内水资源丰富,胶河流经全镇25公里21个村庄,铺集镇先后投资1200多万元,建起总蓄水量260余万方的澄月湖及胶河拦河工程,为镇内工农业发展蓄积了宝贵的水资源。
域内主要河流为胶河,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另有龙汇河、胡家河二条支流,均属季节性河流。三条河流域内总流程约25公里。
域内有树林面积5.5万亩,约占全镇总面积的30%,总属华北落叶阔叶林带,主要以白杨为主,分布于胶河两岸。丘间地、坡前广植苹果、桃、杏、山楂等。村中房前、屋后、林田路网广植白杨、刺槐等。
域内丘陵区60平方公里,丘陵平原占20平方公里,有经济林4.5万亩,果园9500亩,可耕地9.8万亩,其中蔬菜占地8000亩。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有王吴水库,盛家庄拦河坝、铺集澄月湖拦河闸。马家村有地下水资源丰富,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是天然的矿泉水。矿产资源主要有重晶石,分布在河北村、高家庄一带。少量陶土分布在苏家泊一带。
域内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刺猬、獾、蝙蝠、蛇、蝎子、土元、蝉、癞蛤蟆、青蛙、水蛭、黄蜂、布谷乌、喜鹊、家雀、斑鸠、鹌鹑、猫头鹰、狐狸、兔子、黄鼠狼、田鼠、猞猁等。
域内野生植物资源主要有:枸杞子、丹参、半夏、地丁、车前子、黑丑、百合、石竹子、马齿苋、苍术、婆婆丁、茵陈、洋金花、艾叶、紫苏、蛤蟆菜、酸枣、桑叶、挂篓、柞树、臭椿、刺槐、白杨、垂柳、榆树、国槐等。
镇村工业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基础力量雄厚,已形成化工、机械、铸造、服装、鞋帽、木制工艺品等多个工业体系。其中,鞋帽及工艺品远销国际市场,机械制造以多种型号减速机为最,在国内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建置沿革境域 铺集镇位于胶州市境西南部。东与张应镇毗邻,南与里岔镇接壤,西靠诸城市辛兴镇,西北和北面分别与高密市柴沟镇和李家营镇相连。南北最大纵距16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5公里。全镇总面积119.32平方公里。
沿革 清代属招贤乡,石清沟、巩家庄、南朱郭3个村属高密县。1911年(宣统三年)到民国初期属 城区,石清沟等3个村属高密县。1929~1944年,属第六区。1945年划归高密县。1947年连同石清沟3个村划入胶河县。分属胶河、沙河、朱郭三区。1953年划归胶县,分属第十六、十七、十八区。1955年分属胶河、沙河区。1958年8月成立东风人民公社。1962年将原牛沟乡23个村析出成立张家屯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铺集镇。2001年2月,铺集镇和张家屯镇合并为铺集镇。
2002年,铺集镇辖铺集、北张家屯、高家、侯家庵、邢家岭、沟里路、杨家庄、常家庄、范家庄、后岳家庄、河北、后官庄、石清沟、三妹冢、黔陬、前官庄、于家庄、陈家、前岳家庄、吴家庄、北龙池、由家庄、巩家庄、南龙池、苏家泊、姜家庄、后涝庄、小屯、彭家庄、中涝庄、前涝庄、西大屯、谭家埠、崔家河、小庄、松园、南朱郭、沙北庄、河西庄、罗家、沙河、张家屯、范家屯、石空崖、侯家屯、邱家屯、天台寺、小寺、马家、胡家、孙家、崔家、鹿家、辛屯、团埠子、东皇姑庵、牛沟、林家屯、殷家庄、青冢泊、逄家沟、西皇姑庵、苗家庄、盛家庄64个自然村。
69个村民委员会中铺集分设铺上一、铺上二、铺上三、铺上四、铺上五5个村民委员会;前涝庄、中涝庄属于中涝庄村民委员会,驻中涝庄;牛沟分设牛沟一、牛沟二、牛沟三3个村民委员会,其它村为一村一个村民委员会。
北龙池 | 北张家庄 | 常家庄 | 陈家庄 |
崔家 | 崔家庄 | 大屯 | 东皇姑奄 |
范家庄 | 范家屯 | 高家庄 | 巩家庄 |
沟里路 | 河北 | 河西庄 | 侯家巷 |
后官庄 | 后涝庄 | 后岳家庄 | 候家屯 |
胡家 | 姜家庄 | 林家沟 | 鹿家村 |
罗家村 | 马家 | 苗家庄 | 南龙池 |
南朱戈 | 牛沟二村 | 牛沟三村 | 牛沟一村 |
逄家沟 | 彭家庄 | 铺上二村 | 铺上三村 |
铺上四村 | 铺上五村 | 铺上一村 | 前官庄 |
前岳家庄 | 黔陬 | 青冢泊 | 三妹冢村 |
沙北庄 | 沙河 | 胜家庄 | 石空崖 |
石青沟 | 松元 | 苏家泊 | 孙家 |
谭家埠 | 天台寺 | 团埠子 | 吴家庄 |
西皇姑庵 | 小寺林 | 小屯 | 小庄 |
辛屯 | 邢家岭 | 杨家庄 | 殷家庄 |
由家庄 | 于家庄 | 张家屯 | 北张家屯 |
中涝庄 |
人口 截止2002年末 ,铺集镇总户数为18299户,总人口为62421人。其中,男性31448人,女性 30973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1.5:100。农业人口59319人,非农业人口 3102 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12人。人口出生率10.7‰,死亡率7.9‰,自然增长率2.9‰。全镇人口以汉族为主,有白、满、苗、京、僳僳等8个少数民族,共19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 37939 |
男 | 19219 |
女 | 18720 |
家庭户户数 | 11461 |
家庭户总人口(总) | 36457 |
家庭户男 | 18311 |
家庭户女 | 18146 |
0-14岁(总) | 7453 |
0-14岁男 | 3874 |
0-14岁女 | 3579 |
15-64岁(总) | 26466 |
15-64岁男 | 13537 |
15-64岁女 | 12929 |
65岁及以上(总) | 4020 |
65岁及以上男 | 1808 |
65岁及以上女 | 2212 |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 35935 |
改革开放以来,全镇国民经济不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九五”期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各项经济指标不断提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截至2002年末,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4808万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7:3:3.5,税收总额163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10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728元。
“十五”期间,铺集镇政府继续全面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把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抓住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各类园区经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速发展经济国际化目标,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多层次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启动生态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加速实现城镇生态园林化目标;不断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速实现社会现代化目标,把铺集镇建成开放意识强,投资环境好,经济有活力的现代化小城镇。
全镇的农村经济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铺集镇 (3张) 依托农业基础比较雄厚的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高新农业和科技农业,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步伐。经济林、蔬菜、果品、畜牧、黄烟等五大主要产业优势进一步拉长,农业发展的园区化、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2002年,农业总产值完成35853万元。东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已具规模;胶河沿岸的万亩生态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2002年被青岛市林业局批准成立“胶河森林公园”,为青岛市首个镇级“森林公园”。
铺集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全镇已创办种植、养殖、土地、农机、花卉等方面的合作社及行业协会50余家,特别是新成立的青岛铺集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青岛铺集家家富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两家镇级合作社,在山东省是一个创举。原省畜牧兽医局局长、现任省农业厅正厅级巡视员的慕永太同志,号称“全国合作社第一人”,2010年到铺集视察了合作社,在召开座谈会时,他高兴的说:“每次来铺集都能学习到不少东西,铺集的合作社发展的这么快、这么好,这是我没想到的”。回到济南后他跟农业厅相关领导作了重点汇报,表示要在全省推行铺集模式。
铺集镇积极发展品牌农业和订单农业,加大早酥梨、朝阳坡蜜桃、马家绿茶、胶州大白菜、里岔黑猪肉、正久烧鸡等优质农产品的宣传力度,使之成为当地的一大品牌。镇西南部的东安、西安等村发展土豆种植3000亩,在镇东部种植有机大棚蔬菜300余亩。同时大力扶持发展以肉食鸡、肉牛、蛋鸡、生猪为主的养殖业。对全镇的小麦、能繁母猪、奶牛等进行了投保;采集土样500多个,为农民免费化验,并开出了配方施肥建议卡,指导科学施肥。这些为农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有力保证。
农业生产发达,已实现规模化、特色化。建起了万亩名优果园、万亩银杏园、万亩黄烟园、1000亩高效农业示范园,以及万只种兔、千头肉牛、千头奶牛、千头山羊等大型养殖场。
农业机械
建市以来,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带动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物资投入迅猛增加,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小型拖拉机、喷灌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农用机械得到全面推广应用。截至2002年末,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7813千瓦,其中,排灌机械1347台,农用车3850辆,农机作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蔬菜 蔬菜生产在镇内一直占有重要位置,胶河丰富的水资源条件给沿河两岸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蔬菜生产历史悠久,品种丰富,以产量高、品质优、种类多而闻名。特别是1987年以来,镇政府引导农民加大对蔬菜种植的投入,引进科技含量高的品种,进行科学种植,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02年末,全镇蔬菜品种除大白菜、萝卜、西红柿、黄瓜等传统蔬菜品种外,相继引进了日本西芹、以色列甜椒、樱桃西红柿等几十个国外新品种,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成为本市重要的商品菜生产基地。2002年,蔬菜播种面积达8000亩,总产量达2万多吨。
随着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水资源条件进一步改善,水浇面积达95%;种植模式由过去的小弓棚、塑料大棚,向高标准的冬暖式塑料大棚发展。1997年,开始引导群众在小屯村投资兴建东部无公害生态农业园,建设高标准冬暖式大棚86个,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蔬菜种植的发展,促进了蔬菜批发市场的建立,域内有蔬菜批发市场3处,形成了产、供、销相配套的产业链,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
建市以来,全镇重视林业的发展,鼓励引导农民大力植树造林,在胶河沿岸大面积营 铺集镇 (3张) 造生态林,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02年末,累计植树造林5.5万亩。2002年,紧紧围绕绿化工程,新增经济生态林1.2万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36%。
铺集镇土壤及自然条件适宜于北方落叶林树的生长。截至2002年末,全镇栽培果树20多个品种或品系,引进的国外品种的红富士苹果、蜜桃等品种,形成当地名优产品。其中,沙河园艺场的苹果获农业部颁发的优质果品奖。镇西部300亩果园的“朝阳坡”蜜桃已在国家商标局注册。2002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全镇果园面积有万亩规模,果品总产量在5万吨以上。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铺集镇的畜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鼓励农户养殖奶牛,引 铺集镇 (3张) 进外资建起奶牛养殖基地3处。2002年,全镇畜牧业总收入达到15466万元。其中肉牛存栏2400头,生猪出栏38000头,年出栏肉鸡50万只,存栏蛋鸡15.2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12695吨。特种养殖发展较快,2001年引进波尔山羊建设了原种繁育基地。于家庄、铺上三村等建起养狐厂,年存栏300余只。
工业 建市以来,全镇工业,通过经营机制改革,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技改投入等措施,形成了以机械、化工、橡塑、建材、铸造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和外资、内资、私营企业齐发展的良好格局。截至2002年末,全镇有工业企业180家,工业总产值达到114721万元,完成利税7356万元。全镇围绕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重点,不断加大人才、技术、资金的引进和投入,加快了现有企业的规模扩张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推动市场经济的主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居民收入的增加,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直接促进了国内贸易的发展,全镇有集市6处,铺集、张家屯集日人流量3万人次,山会和春节高峰集日可达10万人。截至2002年底,全镇个体工商户达1500户,私营150家,实现国家税金2072万元,实现三产增加值31966万元。
铺集镇地理位置优越,水土资源丰富,生态资源良好,民风淳朴,为对外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1987年建市以来,全镇招商引资成果显著。截止2002年末,全镇共引进外资项目23个,合同利用外资465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98万美元。2002年三资企业出口创汇408万元。累计引进内资项目118个,合同利用内资10亿元,实际利用内资6亿元。截止2002年末,有美国、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该镇投资办厂。其中,2001年8月投资1000万美元的美国吉森乐器有限公司已落户投产,在镇西部兴建了吉森工业园。2001年11月占地1500亩的东部工业园破土动工,至2003年5月结束,整个园区总投资1000万元,高标准配套地下供水及排污管道,道路全部水泥硬化,达到了“供水、排水、供电、有线电视、电话”等“七通一平”的标准,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打造了新的平台。
1988年,铺集镇根据规划,基础设施拉动,重点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邀请了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对小城镇进行了总体规划,并于当年实施。
对镇驻地进行改造,拆迁旧房3000余间,拓宽街道20000米,建成了“五纵五横”10条道路,小城镇初具规模。1990年和1999年,借省道朱诸公路拓宽改造之机,沥青硬化“三横”“五纵”8条街道,总长8900米,加快了小城镇向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1993年,投资260万元,投入劳动力25万个,治理胶河,建成澄月湖一期工程,再现古胶州八景之一的“胶河澄月”景象。1996年,投资360万元,投入劳动力49万个,完成胶河治理二期工程,与两岸的万亩生态林形成“湖光林色,十里碧波绕小城”的亮丽景观。
1998年,开工兴建澄月公园,建成门球场,旱冰场、水上游乐场、射击场、垂钓场、儿童娱乐场、老年公寓等占地750亩的娱乐服务设施,连续4年举办了“胶河风景名胜区文化旅游节”活动。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山东省生态旅游型小城镇建设中心镇”、“青岛市重点小城镇建设先进镇”。
截至2002年末,全镇69个行政村都已基本完成村庄规划和村庄改造工程。镇驻地,自1993年以来,通过市场化运作,多方吸纳资金2.2亿元,建起了二层以上楼房368幢。新建集中供热工程,美化、亮化工程以及胶州二中学生公寓、教学楼、职公住宅楼、中心小学商业网点、汽车站、信用社营业楼等一批标志性建筑。
截至2002年末,域内有省道13公里,县乡道19.8公里,总长32.8公里;镇村级公路10条,总长35.4公里。省道朱诸公路、董张公路横穿镇内,与铺集至高密、铺集至黄岛等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网。
截止到2011年6月,小城镇发展已初具规模。已建在建小区3处(金色阳光、澄月湖畔及将来的别墅);工业园区入住众多企业,从青岛转移越来越多的公司将会落户辖区内。地处三市交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置业成本低廉等。不失为青岛地贵房贵,综合成本高昂的后方为数不多的明智选择。也希望上级多多关注,更好更快的发展。
1987年建市以来,全镇始终坚持科技兴农发展战略,把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和成果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注重工农业科技的开发应用,促进科技进步和科学技术水平整体提高。2002年,全镇有各类科研机构6处,科技人员50余人。工业方面建起了化工、机械研究所。农业方面,张家屯、河北等村开发建设无公害农业示范园,推广集种植、养殖、大棚、沼气“四位一体”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小寺、铺上五村、张家屯等村建立了农村标准化示范园,被确定为“青岛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引进丰元物种有限公司,人工繁育纯种波尔山羊,加快了畜牧养殖的技术进步。中小学教育科技投入逐步加大,电教化教学在中小学基本普及。
1987年建市以来,全镇加大投入加快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其中用于校舍建设500万元,新建高标准的初中2处,职中2处,分别新建教学楼,办公楼和教职工宿舍楼。九十年代末,为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水平,投资175万元,合点学校46处。至2002年,全镇有小学12处,初中2处。投资114万元,加大部分设施配套和电教装备。中小学有多媒体教室1个,微机室14个,实验室8个,各中小学“两机一幕”普及率达100%。2002年,全镇在校小学生5100人,中学生3200人,中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了省定标准。有中小学教职工600名,教职工学历达标率小学教师为100%,中学教师为98%,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走进全市先进行列。截止2002年末,市规范化学校2处,一类幼儿园5处。自建市以来,全镇共输送大中专学生7000多人,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才3618人。
全镇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镇村精神文明建设。截至2002年末,镇村文化阵地建设成效显著,建有较高档次的文化大院10个,图书室30个,阅览室30个,藏书30万册,丰富了全镇人民精神生活。镇文化活动中心有图书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台球、乒乓球等。胶河公园建有门球场、旱冰场、娱乐广场,有力推动了镇村文化的健康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在胶州市组织文体演出比赛中多次获奖,先后被评为青岛市“文明乡镇”和“精神文明示范点”乡镇。
文物古迹 铺集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有位于铺集镇西皇姑庵村西南的西周墓葬遗址,曾发掘出完整的车马坑一座(两骖两服西周战车),并有殉葬骨骸一具,随同出土的兵器有戟、戈、箭、镞、铜、胸甲等多件。平时群众也采集到多种文物,如:铜尊、青铜鼎、剑、方彝、爵、尊史等,有的上刻铭文“父甲”、“父已”、“举交癸”、“妇”、“史”等,据专家考证为西周奴隶主贵族墓地。该遗址被列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镇西部三妹冢村东南部的“三妹冢”为尚存的一处汉代古墓。该冢东西长约84米,南北宽52米,高度约8米,无具体历史记载。
1987年以来,全镇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卫生事业持续发展。1988年完成卫生院由东向西的迁移。镇政府在镇西部新建综合医院1处,建门诊大楼面积1500平方米,病房300平方米,床位40个,其他建筑300平方米,同年被更名为胶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截至2002年末,域内设有胶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张家屯卫生医院,共有职工77人,其中副高技术人员3人,中级技术人员6人;拥有床位45张,12个科室;拥有X光仪,彩色B超,心电图、脑电图、牙科综合治疗台、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等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的就医。各村设置的医疗点80个,乡村医生、技术人员100余人,69个村全部实行农村合作医疗。
全民健身活动日渐普及,常年坚持参加活动的有2万余人,镇直单位建有篮球场、乒乓球室、台球室。胶河公园有广场、门球场、旱冰场,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体育锻炼场所。镇每年举办中小学生、职工等运动会,经常举办篮球赛、乒乓球赛等单项比赛。学校体育坚持普及与提高并举,两操两课常抓不懈,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100%。
人民生活 1987年以来,全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电视机、电冰箱等各种高档家用电器基本普及,空调、小轿车已开始进入农家。2000年被评为山东省小康乡镇。截至2002年末,镇驻地建二层以上楼房368栋,全镇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有线电话用户13000余家,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普及率50%,摩托车普及率90%。人均收入4728元。
铺集镇历史悠久。位于铺集镇西皇姑庵村西南的西周墓葬遗址,省内文物部门曾发掘出完整的车马坑一座,随葬的有两骖两服西周战车,出土的兵器有戟、戈、箭、镞、铜、胸甲等多件。平时附近群众也常采集到尊、鼎、剑、方彝、爵等青铜文物。有的青铜器物上还刻有铭文如“父甲”、“父已”、“举交癸”、“妇”、“史”等。据专家考证,此墓为西周奴隶主贵族墓地。镇西部三妹冢村东南部,今存一处汉代古墓,当地百姓称为“三妹冢”。墓冢东西长约84米,南北宽52米,高度约8米。该墓的具体情况尚无文字记载。西皇姑庵村西周墓葬遗址被列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胶州市铺集镇西北5公里。《增修胶志·疆域·沿革》载:“黔陬,始皇二十六年置”,于钦《齐乘》记载:“黔陬,秦所置,高密郡东北,古介葛卢国也。后移县于胶水西。”今城址地表已难寻痕迹。
周边派出所
铺集派出所
地址:青岛市胶州市S217国道铺集镇中心敬老院附近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09:00-17:00
周边政府机关
胶州市铺集镇人民政府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铺集镇委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 08:30-11:30,13:30-17:00
胶州市铺集镇沙河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青岛市胶州市
周边诊所
胶州市铺集中心卫生院
地址:青岛市胶州市铺集镇217省道
周边小学
铺集小学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铺集镇铺上四苏邱路铺集小学
胶州市铺集镇张家屯小学
地址:青岛市胶州市
周边乡镇
铺集镇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
周边村庄
黔陬村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