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滕城村

东滕城村 东滕城村标志建筑 东滕城村文公台变迁史 东滕城村碑林 东滕城村史料考据


滕国故城位于滕州市西南七公里滕城村一带,荆河之阳,如今城墙依稀可见,子城周长约2公里,1977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1月,获得中国生态文化协会“2018年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黄帝(约前26世纪)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其中第十子封滕,称“黄帝之滕”。“滕”者,取水腾涌为名。滕国的滕字,原为“塍”字。郑玄云:“古人在书写时,由于‘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趋于近之而巳’”。“滕”就此情下,为古人使用的一个同音的假借字。假的时间长了人们便以错为正。公元前1027年,武王克商封其十四弟叔绣于滕,爵为候。是为姬姓滕国的开始。叔绣及其子孙是周王朝派来东方监视东夷各国的亲信,滕国当初与鲁、卫、晋、郑地位齐名。滕国传三十一世,历时七百余年,于周赧王二十九(公元前286年)被宋国所灭(一说...

详情

东滕城村地名网_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姜屯镇东滕城村资料简介
  东滕城村是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姜屯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48110727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481。东滕城村与大彦东村、大彦西村、大彦南村、宋王楼村、种寨村、南俞庄村、前徐庄村、后徐庄村、东官庄村、苏桥村、王林村、前李店村、后李店村、葛疃村、张孔庄村、西卓庄村、武所屯村、西官庄村、前邱庄村、姜屯村、前李庄村、黄庄村、后沙胡同村、前沙胡同东村、前沙胡同西村、咸庄村、西魏庄村、闫东村、闫西村、东杨庄村、邱楼村、胡村、北郝庄村、大洪疃东村、大洪疃西村、田园村、赵庄村、仇庄村、阳平村、仇官庄村、西党村、韩场村、张寨村、孙村、北邢庄村、商村、西马厂村、后刘楼村、营里村、罗岗村、候颜庄村、沟里村、苏屯村、万福楼村、小洪疃村、建杨庄村、西张楼村、白庄村、东王楼村、西王楼村、戚庄村、柳庄村、西庄里村、前高地村、后高地村、白了寺村、大朱楼村、后朱楼村、西张坡村、黄坡村、南李楼村、庄里东村、奚庄村、颜楼村、前孔庄村、满园村、谭庄村、燕庄村、西滕城村、南黄庄村、庄里西村、田高庄村相邻。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姜屯镇东滕城村介绍

滕国故城位于滕州市西南七公里滕城村一带,荆河之阳,如今城墙依稀可见,子城周长约2公里,1977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11月,获得中国生态文化协会“2018年全国生态文化村”荣誉称号。

黄帝(约前26世纪)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其中第十子封滕,称“黄帝之滕”。“滕”者,取水腾涌为名。

滕国的滕字,原为“塍”字。郑玄云:“古人在书写时,由于‘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趋于近之而巳’”。“滕”就此情下,为古人使用的一个同音的假借字。假的时间长了人们便以错为正。

公元前1027年,武王克商封其十四弟叔绣于滕,爵为候。是为姬姓滕国的开始。叔绣及其子孙是周王朝派来东方监视东夷各国的亲信,滕国当初与鲁、卫、晋、郑地位齐名。滕国传三十一世,历时七百余年,于周赧王二十九(公元前286年)被宋国所灭(一说越灭滕,一说齐灭滕)。

战国时期,滕国国君滕文公以方圆五十里的小国,在八百 诸侯并立,七雄称霸的境况下,不但没被大国吞并反而被誉为“善国”,“卓然于泗上十二诸侯之上”,这不能不说是一历史奇迹。

滕文公在做世子时途经宋国国都彭城,两次问政于孟子。孟子说:“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也”。其父滕定公卒后,派然友去邹,向孟子请治丧之礼。孟子教以行“三年之丧”。因丧礼久废,群臣反对。又派然友去邹。孟子说:“然不可以他求也”。于是文公行“三年之丧”,居庐尽哀,因此孝名在诸侯中传扬。

滕文公继位后,请孟子于上宫开课讲学。文公问孟子:“滕,小国也;间于齐楚间,事齐乎?事楚乎?”孟子说:“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主张不依靠某一大国,只要施行仁政,就能富强不败。于是文公“法先王”、“行仁政”、“施善教”,不久滕国名声大掁。远近颂文公为“贤君”。

楚国的许行研究神农学说,是先秦诸子中农家较有影响的人物。他慕名率徒十人来到滕国定居。宋国的陈相之徒陈良,与其弟辛,背着耒耜来滕国安家落户。 滕国故城又叫文公台, 文公古台位于滕国故城东北隅,为战国时滕文公所筑,故名文公台,亦名灵台。《诗经·大雅·灵台》中这样一段诗:“经始灵台,经之营之,王在灵沼于[牛刃]鱼跃。”也说明滕国的灵台、灵沼是滕文公效文王的建筑,“与民同乐”。几千年来,台上先后建有滕王阁、文公祠、真武庙、文昌阁等。昔日灵台、灵沼、古刹、古槐,依楼阁殿宇之势,梵诵笙管之音晨钟幕鼓,绿天如幕,殿壁森森,颇具规模,为古滕八景之一。

现今修复的文公台,保持原始台基,高约十米,面积约三千平方米。台上建有双重楼项的滕文公楼。楼高数十米。武中奇先生书写的《滕文公楼》巨额悬于楼上。乡贤王学仲先生书写《为善兴滕》金碧辉煌,画栋雕梁,飞檐碧瓦,绝胜于昔日楼台雄观。文公楼正厅内有《孟子·滕文公》所载的滕文公问政于孟子,群臣聆听史官笔录的彩腊塑像,神采飞扬,栩栩如生。楼两翼为对称仿估式游廊,内设滕国十大名人雕像,东侧有自唐以来几十块碑碣的善国碑林。台前两株唐槐东西对峙,虬枝擎天。周灵沼遗遗迹亦尚存。

文公台正门嵌有民国初年赵明珠撰文魏振杰丹书的砖刻巨联:“古迹近荆流,曾向高台怀世子;遗封原叔绣,莫将飞阁误滕王。”何谓“误滕王”?因此处本应奉滕文公,而当时却时玄武大帝,此时飞阁也非滕王之阁矣!”“误滕王”另有一说。据《旧唐书》载:“滕王李元婴,高祖第二十二子。贞观十三年(639年)受封。”据《滕县志》载:唐贞观十三年六月,封皇弟李元婴为滕王,因其骄纵淫逸,胡作非为,被贬为洪洲都督(今江西南昌),李元婴在那里又仿建滕王阁。唐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使南昌滕王阁声名远扬。联语寓意不要将此处飞阁与王勃笔下的“滕王阁”相误,亦可见当日文公台之壮伟。

文公台前两株古槐东西对峙,为文公台自然景观之一。相传是唐代贞观年间所植,距今一千三百余载的年轮。古槐冬日虬枝舞天,夏来绿叶蔽日,苍劲古朴,古韵盎然。当地群众称为“神树”,观者到此敬意油然而生,文人雅士更是慨叹不已。

文公台前,唐古槐树南有一坑池,相传为周代滕国“灵沼”。《孟子·梁惠王上》载:“文王以民为台、为沼、为民欢乐之,谓其台为灵台,为其沼为灵沼。”滕文公效法文王因建此沼。据史载,灵沼原有两个,东西对峙。因年久日远,沧海桑田,东边的灵沼已称为洼地,后来在那里建成乡村校舍。

传说周灵沼内没有蚊子,青蛙不叫。

当年,滕王于盛夏之时,月夜赏花观景,当滕王走到灵沼池边,看着月光映照灵沼池,荷花满池,清风徐徐,心情甚是舒畅。只是蚊子嗡嗡飞窜,蛙声不断,大煞风景。滕王随口说道:“若青蛙不叫,没有蚊子,岂不更美哉!”滕王话落,池内的青蛙鼓肚就是叫不出声来,嗡嗡乱飞的蚊子也不知躲到那里去了。从此,灵沼内青蛙不叫,没有蚊子。

仰望滕国故城文公台及台上的滕文公楼等建筑群,使人思绪万千,不由想起滕文公仿效周文王在滕国筑灵台、李元婴封滕王食禄山东滕县和南昌滕王阁建在高台上的往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他的异母弟叔绣来滕地立国,史称周之滕。历经数代,传到战国中期一代贤君滕文公时,此君有着不甘落后,争强图存,善于学习和勇于实践的精神,他办了许多好事,使滕国得以长存,并赢得善国的美名。在这诸多好事中有一件:他仿效周文王经始灵台。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深得民心的周文王举兵消灭了商的附属国密须国后,在得胜回西岐的途中,文王为感谢上天保佑在荆山侧(今甘肃省东陲灵台县)筑灵台,恨透了商朝的密须国的老百姓也纷纷前来帮忙,所以灵台很快就筑成了。台下周人顶礼膜拜,台上祥云缭绕,花雨缤纷,仿佛千万神灵齐聚天空,为周人赐福,这台便是后人说的灵台。战国中期的滕文公也在滕国仿效周文王筑灵台,滕地所筑灵台既起到与民同乐,更重要的起到了抗敌卫国的作用,因为滕国是介于齐、楚、鲁、宋等大国之间的小国,要时刻做好抗击强敌入侵,保卫滕国的准备。灵台及其上面所建的楼阁高达二十余米,便于瞭望很远的敌我情况,以利于指挥滕国军民抗敌。滕文公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贤君,将灵台改称文公台,在文公台上修庙宇、建楼阁,从未中断,据史料考证,在高台上仅以滕文公的名字命名的亭、台、楼、阁等建筑就有文公台、滕文公祠、滕文公庙、滕文公台庙、滕文阁和滕文公楼等。因滕文公礼聘孟子来滕国帮助治理滕国,他按孟子的教导,在滕国实施行仁政、办庠序、施善教等措施,把滕国治理得人丁兴旺、享誉四方,许多外国的名人如楚国的许行等纷纷前来定居。因此,滕国的国名及滕文公的名字载于《孟子》、《左传》等史册上。所以,隋、唐以后,有数代帝王取用滕国的滕字或国名封其宗室或功臣为“滕王”或“滕国公”。在被封的诸多“滕王”、“滕国公”中,出现了一件对传播古滕文化有很大影响的事,那就是唐高祖李渊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封为滕王后,他一生先后辗转滕县(今滕州)、金州(今安康)、苏州、洪州(今南昌)、滁州、寿州(今安徽寿县)和隆州(今四川阆中),这位有亭、台、楼、阁之好的滕王李元婴,他在从政地滕县、洪州和隆州地先后建滕王阁和滕王亭。他在南昌赣江之滨建滕王阁后,过了二十二年,即唐上元二年(675年),巧遇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过洪州、逢盛宴挥毫写下了享誉古今的《滕王阁序》后,从此便形成了“序因阁生”、“阁依序存”的相互关系,衍生了辉煌的滕王阁文化,使得这座滕王高阁迭废迭修,重建次数达二十九次。凡是到南昌游览过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阁的人,都知道这座高阁是建在高台之上,为什么要建在高台上呢?追其根源和三千年前的周文王在今天的甘肃省东陲灵台县筑灵台有着渊源的关系。

在滕县史料中载有“李元婴在那里(指南昌)又仿建滕王阁。”仿建滕王阁是指:唐贞观十三年(639年),李元婴诏封为滕王食禄山东滕县后。他在滕地见到纪念滕文公的楼、庙等是建在文公台上,这位有亭、台、楼、阁之好的滕王,也在近荆流处的高台上建楼阁,滕地的绅民们便用他的封号命阁名,这便是神州大地上的最早的滕王阁。由于李元婴在滕地为滕王期间,逾越典章、暴敛钱财、歌舞宴集等,所以他在滕地从政期间无政绩可言。而他的暴敛钱财、宏建楼阁、歌舞宴集、荡舟昭阳等为老百姓所厌恶,被朝廷谪贬为金州刺史,由滕县史料记载的实封千户削为八百户。李元婴在距京城长安只有秦岭一山之隔的金州,他往日在滕地那些不遵轨辙、逾越典章、歌舞宴集等行为有所收敛。但到了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卒,在丧服期间他竟做出了召集僚属,歌舞宴集,狎昵廝养等荒唐之事,新继位皇帝高宗李治知道后非常生气,对他御书严词切责,并警告说:“人之有过,贵在能改。国有宪章,私恩难再。”并于永徽三年将他调往苏州仍为刺史。在苏州过了不久转任洪州都督。在山高皇帝远的洪州,李元婴于永徽四年(653年)兴土木、纵娱游,在赣江之滨筑起了飞檐翘翅、雕梁画栋的高阁,这就是王勃笔下的滕王阁,这也就是《滕县文史资料》中所记载的“李元婴在那里(洪州)又仿建滕王阁”,这便是用了“又”和“仿建”的原由,因为李元婴在滕地建滕王阁时就是仿效文公台将阁建在高台上,在洪州筑建的滕王阁又按滕县滕王阁的式样,比着葫芦画瓢也建在高台上。当今,人们可以从南昌《滕王阁志》、《晚香堂苏帖》等史料中查到复原后的唐代滕王阁、宋代滕王阁、宋代的宫廷画中的《滕王阁图》、元代滕王阁、明代滕王阁、和原版的《晚香堂苏帖》、清代滕王阁全景这些滕王阁的图上可以看到,这些不同时期建的滕王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是建在高台上就是建在城墙上,建在城墙上的滕王阁是指宋南渡后的元代两次,明代一次将滕王阁建在城墙上,其他每次重建滕王阁的位置都是建在赣江边。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年的恢复和发展,国家经济形势有了好转,1957年11月,江西省准备重修滕王阁,省文管会在《重建滕王阁意见书》中指示:新建高阁样式要以1942年《中国营造学社》的主持人梁思成偕其助手莫宗江设计的滕王阁方案为基础。为此,江西省文管会于1957年11月6日致函《中国营造学社》主持人、我国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征求他对重建滕王阁的意见。梁思成先生在同年11月19日复信中特别强调,重建的滕王阁应建在一个高约十公尺左右的高台上。梁思成为何要将滕王阁建在十公尺左右的高台上呢?因为梁思成在1942年和他的助手莫宗江在考察江南古建筑时途经江西,他在南昌听说有一家《天籁阁》藏品店,在这家藏品店里藏着一幅宋代宫廷画《滕王阁图》,图中的滕王阁是建在高台上,他对此图进行反复研究后,便和助手莫宗江便依据这幅名为《滕王阁图》的宫廷画及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营造法式就是政府对所有建筑提出的标准)一书,对滕王阁进行绘制,用了七十多天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八幅《滕王阁复原意向草图》。在此期间,他们经过调查,唐代滕王李元婴在洪州建的滕王阁没有留下一点线索。他便根据宋代宫廷画《滕王阁图》进行复原。通过调查了解,宋代滕王阁正如《滕王阁图》所画的那样,是建在赣江边的一个小山包上,后来江西省逢遇暴雨季节,浩大的赣江洪水将小山包冲垮,滕王阁也随之倒塌。因为没有找到李元婴在洪州首建的滕王阁有关资料。所以梁思成先生看到的那幅宋代宫廷画《滕王阁图》是距李元婴在永徽四年创建的滕王阁按时间来说是最近的。从王勃的名序最后那首诗里“滕王高阁临江渚”的“高阁”二字和宋代宫廷画《滕王阁图》佐证了滕王阁是建在高台上。所以,他在复信中特别强调:重建的滕王阁应建在一个高约十公尺左右的高台上。

大家今天看到的第二十九次新建的南昌滕王阁是屹立在11.6米的高台上。追溯今天南昌滕王阁建在高台上的原由是因为李元婴在滕地创滕王阁时受到滕地人民把纪念滕文公的楼、庙、阁都建在文公台上的影响,他在滕地仿效文公台上的建筑所建的神州大地最早的滕王阁也是建在高台上,在洪州又仿滕地的滕王阁也是建在高台上。此后唐、宋、元、明、清诸朝及当代在重修滕王阁时总是后一代仿效前一代,均建在高台上。因滕国故城的文公台最早的名称叫灵台,滕地灵台的创建又是仿效周文王在荆山侧筑灵台。归根到底,不管滕地把纪念滕文公的楼阁、庙宇建在文公台上,还是南昌每次重建滕王阁时都把高阁建在高台上,都是受到三千年前周文王在荆山侧筑灵台的影响。

(作者:高建民 文章原载2010年9月1日《滕州日报》)

在滕州姜屯镇境内的滕国碑林中有块“圣谕碑”,在众多的石碑中,此碑个头最矮小,但它所载的内容却非同小可。这块碑上刻有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给全国各郡、县等行政官员们下达的《戒石铭》(即刻在石碑上作为警戒之言),又称“圣谕碑”。规定各州、县衙门大堂前正中立一块碑,在碑正对府衙大堂的那面刻上“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苍难欺”十六个字。前面两句是:你们这些官员所领的俸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说明了官民关系;后两句“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是说官员鱼肉百姓容易,但天理不容。以此碑警告官员,做官要爱民,为政要谨慎。此碑原在滕县县衙内,后来历经数次易地,在1991年滕州政府拨专款重修文公台时,将此碑转移到滕国碑林中。  其实,宋太祖赵匡胤所“创作”的《戒石铭》并非他自己的作品,这篇文章的真正作者是后蜀后主孟昶。孟昶是位年少老成的英明君主,其父孟知祥去世后由他继位。为了治好小小的后蜀,他采取众多措施,让官员们爱民勤政是其中重要内容。为此,他亲笔书写了《颁令箴》,其内容如下:“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得所,风俗可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功,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勉尔为戒,体朕深思。”就是这短短不足百字的《颁令箴》,把后蜀治理得国富民强,兵强马壮,使后蜀疆域得以不断开拓,一度扩展到长安附近。但后来孟昶随着国家政局的稳定,他开始松懈起来,任用一些光说大话不办实事、善于逢迎的人掌握国政,自己不问政事。他耗费巨资宏建水晶宫殿供其享乐,广征蜀地美女充其后宫,天天沉湎酒色,奢侈无度。他用的夜壶选用珍宝制成,被称为“七宝溺器”。由于他不理政事,腐化堕落,造成国势日衰、民怨载道。后蜀广政三十年(公元965年),宋军在大将王全斌的指挥下,以两路大军伐后蜀。在川北剑门关一带,宋军与后蜀军队进行一场大战,后蜀精兵被全歼。随后,宋军包围了成都,孟昶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投降国君,后蜀灭亡。

宋太祖赵匡胤创建大宋江山后,接受前、后蜀因政治腐败造成亡国的教训,便从孟昶的《颁令箴》中提炼出十六个字,就是上面说的《 戒石铭》。《戒石铭》于兴国八年(公元983年)颁行天下。当时滕县县衙也立了《戒石铭》碑,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滕国碑林中的“圣谕碑”。宋太祖颁行的《戒石铭》影响甚远,从南宋至清多个朝代沿用。过去每届新官上任时,都要率领其下属官员恭拜“圣谕碑”,并大声诵读这十六个字,仪式非常隆重。每当官员们处理完公务,抬头看到大堂前“圣谕碑”上的十六个字时,都暗暗警告自己切不可徇私枉法,以免遭来牢狱之灾。

时至今日,《戒石铭》依然在许多地方留存。河北邢台是千年前后蜀后主孟昶的祖籍,如今在邢台清风楼顺德府衙旧址,《戒石铭》碑依旧在。一些国家、地区等,也把《戒石铭》当成要求从政人员廉政的准则。在“日本东北地区公务员培训所”大门口的石碑上,就刻着《戒石铭》上的十六字,在台北地院审理前“总统”陈水扁贪渎案中,公诉检察官林怡君便引用《戒石铭》中的语句质问陈水扁说:你贪污“民膏民脂”,良心何在?

在当前我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中,这块“圣谕碑”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这里成为滕州市廉政教育基地。

(作者:高建民 原载2010年7月2日《滕州日报》)

我想那地方去过的人没几个,帮你找了个与众不同的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西周至战国的滕国都城遗址。位于滕州市姜屯镇东滕城村。地处平原,荆河自城东北流向西南,又有分支小荆河,故城坐落在两河分岔处。 《史记·陈杞世家》云:“滕、薛、驺,夏、殷、周之间封也。”《索隐》:“滕不知本封,盖轩辕氏子有滕姓,是其祖也。后周封文王子错叔绣于滕。”战国时,滕文公曾礼聘孟轲于“上宫”,求教治国大略,为后世儒家所推崇。滕为小国,《左传》谓其国土绝长补短方50里,却传31世,历700余年。 据清于鬯《战国策年表》,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为宋所灭。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齐灭宋,滕地归齐,后归楚。秦置滕县,汉改为公邱,晋因之,刘宋时废。后县名迭更,县治东迁,古城渐成村落。 清道光《滕县志·古迹考》载:古城“城周二十里,内有子城。”现城墙残迹依稀可寻。“外城”略呈长方形,东西横陈,仅东北隅尚存一“城角”,当地居民仍沿袭旧名,称城角外的田地为“城外”。沿外城西墙南去,有一座堑壕,俗称“ 西海子”,当是昔日的护城河。 子城在外城中央,略呈长方形,周长2795米。近百年来,当地居民为抵御兵祸水患,在原城基上囤土筑圩,使整个“子城”形制仍保持完整,高出地面2~3米,城基宽10米,城顶遍植林木。城内东北隅有一台,高7米许,面积约2700 平方米,俗称“文公台”,亦称“灵台”,据传为滕国国君的寝宫基址。台上有明万历年间修筑的寺庙,新中国建立后为小学校舍。台下一池,传为“灵沼”。子城外东南角下原有土台,即“上宫”遗址。 子城西北约1500米有庄里西村,村西一高台, 俗称“鬼城子”, 现存面积约 22500平方米,高约4~6米。从断崖观察,耕土层下出现灰层, 内含较多的夹砂灰陶残片,属商、周文化层。灰层之下是龙山、岳石文化层。遗址北、东部断崖上见有两处夯土,圆形夯窝直径3.5厘米,夯土层厚6厘米左右,旁有边缘整齐的土坑墓。1979年春,在遗址东南部进行局部钻探,面积约15000平方米,探孔距离1米,探出周代墓葬4座,车马坑1处。由此可知,此地即滕国国君墓葬所在地。自1973年以来,在遗址范围内陆续出土了“滕公鬲”、“滕公簋”、“滕侯鼎”等10余件滕国铜器。

周边

胡退甘村役葬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

周边厂矿

久益涂料厂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王林村北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王林村北

周边中餐馆

古城核桃园炒鸡店 地址:枣庄市滕州市东滕城村东100米路南
枣庄市滕州市东滕城村东100米路南

周边公司企业

上海梦创双杨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枣庄市滕州市
枣庄市滕州市

周边村庄

东滕城村 地址:枣庄市滕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