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里镇

郭里镇 郭里镇乡镇概况 郭里镇招商引资 郭里镇地势地理 郭里镇经济发展 郭里镇文化发展 郭里镇古迹文物 郭里镇著名人物 郭里镇荣誉


郭里镇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晋王皇帝郭元威在此筑城为廓,取名廓里,后更名为郭里。因郭里农历一、六为集,市场繁荣,商贾云集,故又称郭里集。郭里镇地处 邹城市西南部,距城区27公里,与滕州、微山两市县交界;辖6个管区,39个村,人口4.8万,总面积85.9平方公里,耕地6万亩。郭里镇东邻京沪铁路、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西依微山湖,北靠岚济公路,白马河横穿北部,直通京杭大运河,交通十分便利。郭里镇位于邹城市西南部27公里的 白马河南岸,东临 石墙镇,西与 微山县 两城乡搭界,南与 滕州市 滨湖镇接壤,北隔白马河与 太平镇相望,是邹城市、滕州市、微山县三县两地交界处。东经117°02′4″,北纬35°13′25″。东西长11.75公里,南北宽11公里,总面积为85.9平方公里,折合128981亩,耕地面积58914亩。辖6个管区、39个行政村。郭里...

详情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郭里镇所有镇乡结合区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郭里镇介绍

郭里镇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晋王皇帝郭元威在此筑城为廓,取名廓里,后更名为郭里。因郭里农历一、六为集,市场繁荣,商贾云集,故又称郭里集。

郭里镇地处 邹城市西南部,距城区27公里,与滕州、微山两市县交界;辖6个管区,39个村,人口4.8万,总面积85.9平方公里,耕地6万亩。郭里镇东邻京沪铁路、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西依微山湖,北靠岚济公路,白马河横穿北部,直通京杭大运河,交通十分便利。

郭里镇位于邹城市西南部27公里的 白马河南岸,东临 石墙镇,西与 微山县 两城乡搭界,南与 滕州市 滨湖镇接壤,北隔白马河与 太平镇相望,是邹城市、滕州市、微山县三县两地交界处。东经117°02′4″,北纬35°13′25″。东西长11.75公里,南北宽11公里,总面积为85.9平方公里,折合128981亩,耕地面积58914亩。辖6个管区、39个行政村。

郭里镇东邻京沪铁路、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西依微山湖,南抵凫山山系,北靠兖矿集团, 白马河横穿北部,直通京杭大运河,邹两、太黄公路穿越境内,陆路、水路交通十分便利。邹两线(邹城到微山两城)和太黄路(太平镇—黄山山口)两条公路贯穿境内。境内1954年设郭里邮政支局,主要从事信函、包裹、报刊发行、储蓄等。2014年至今境内修建了大型超市4处,投资筹建了郭里镇商贸城、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华润集团风能发电站、特色农业示范区2万亩核桃园等多个企业。

朝阳村 :朝东村、朝西村、

王屈 :屈前村、屈中村、屈北村

镇头 :上镇村、下镇村

爷娘庙:庙东村、庙西村、

高李村

羊山村

黄路屯 :上屯村、下屯村、

郭里: 郭一村、郭二村、郭三村、郭四村、郭五村

独山村、

五厘村、

黄山村:前黄村、中黄村、后黄村

西郭村

卧牛村、旺山村、侍玉村

东郭村:郭南村、郭中村、郭北村

宋山村、苗山村、东张村、宫庄村、 朗子山

中黄山村 爷娘庙西村 爷娘庙东村 羊石山村
下镇头村 下黄路屯村 西郭东村 五厘山村
卧牛村 旺山村 王庄村 王屈中村民委员
王屈前村 王屈北村 孙庄村 宋山村
侍玉村 上镇头村 上黄路屯村 前黄山村
苗山村民 朗子山村 后黄山村 郭中村
郭一村 郭里五村 郭里四村 郭里三村
郭里二村 宫庄村 高李村 富民村
凤凰山村 独山村 东郭东南村 东郭北村
朝阳西村 朝阳东村 长青村

370883114:~200 220中黄山村 ~201 220爷娘庙西村 ~202 220爷娘庙东村 ~203 220羊石山村 ~204 220下镇头村 ~205 220下屯村 ~206 220西郭东村 ~207 220五厘山村 ~208 220卧牛村 ~209 122望山庄村 ~210 220王家庄村 ~211 220王屈中村 ~212 220王屈前村 ~213 220王屈北村 ~214 220孙岭村 ~215 220宋山村 ~216 220侍玉村 ~217 220上镇头村 ~218 220上屯村 ~219 220前黄山村 ~220 220苗山村 ~221 220郎子山村 ~222 220后黄山村 ~223 220郭中村 ~224 121郭里一村 ~225 122郭里五村 ~226 122郭里四村 ~227 122郭里三村 ~228 122郭里二村 ~229 220宫家庄村 ~230 220高李村 ~231 220富民村 ~232 220凤凰山村 ~233 220独山庄村 ~234 220东郭南村 ~235 220东郭北村 ~236 220朝阳西村 ~237 220朝阳东村 ~238 220长青村

清光绪年间, 邹县分35社,该镇范围包括郭东社所辖的全部村庄及薄梁社、羊绪社部分村庄。

民国初期实行地方自治,划全县为8个区。该镇境属凫山区,1944年设立 凫山县,该镇属凫山县十二区。

1951年更名为三区。全区设郭里集、王屈、上镇头、高李村、独山村、西郭村、东郭东、姜庄、樊山、纸坊头、北亢阜、北薄梁12个乡,辖56个村,区公所驻郭里集。

1956个撤消凫山县,将该区划归邹县,为郭里区,把北亢阜、南亢阜、夹道、谢庄、果庄划归太平区,并将北薄梁、南薄梁、纸坊头、黄路桥、路家庄、小庄划归微山县。

1956年3月,由小乡变大乡,撤王屈乡、高李村乡、独山乡、西郭东乡、东郭东乡,设郭里集、上镇头两个大乡。

1958年成立郭里人民公社,辖36个村。

1982年把原郭里二村分为郭里二、郭里五两个村,把原东郭东村分为东郭东南、东郭东中、东郭东北3个村,全社共39个行政村。

1983年5月体制改革,郭里人民公社改为郭里区,下设郭里集、王屈、下镇头、东郭东4个乡。

1987年1月撤区建乡镇,改为郭里乡,原4个乡改为王屈、镇头、郭里、东郭东4个管理区。

1989年12月,增设西郭东、独山两个管理区。

1994年4月,郭里乡撤乡建镇,辖6个管理区、39个村委会,并一直沿用至今。

郭里镇地处邹、滕、微三县市交界处,东临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西依微山湖,北靠兖石铁路、岚济公路、白马河,邹两路、郭石路横穿东西,太黄路纵贯南北,公路通车里程60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总面积8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万亩,人口4.8万。

郭里镇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的战略目标,加速推进招商引资、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努力建设文明、和谐、幸福、富裕的新郭里。郭里人民热枕欢迎国内外各界人士莅临郭里观光旅游、投资创业、洽谈合作、共谋发展。

一、交通区位优越:

机场:距济南机场160公里,距济宁—曲阜机场40公里;

港口:距日照港210公里,距青岛港400公里;

公路:距京台高速公路峄山入口25公里,距京台高速公路大束入口40公里;

铁路:距京沪铁路邹城站30公里,距京沪高铁曲阜东站55公里;

河运:境内白马河与南四湖、京杭大运河相连,水上运输可直达苏沪浙一带;

二、基础设施完善:

2014年境内电力、水、通信、电路、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全面竣工,投入运营。

三、生态环境宜居:

郭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拥有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2.7万亩,平原林网2.7万亩,退耕还林面积近2万亩,深林覆盖率达42.6%。境内独山水库、白马河水系资源丰富,凫山森林公园植被丰富,是天然的深林氧吧。近年来招引的华翰光伏发电站项目和香港华润新能源项目成为郭里的一道独特风景。

四、劳动力资源丰富:

郭里镇是粮食生产大镇,农业人口多,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具有各项专业技术的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

五、石材资源丰富:

南部群山连绵9.5公里,共有大小山头79座,青石储量6亿立方米。

一核:

城镇建设核心区 在镇驻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引下,全力推进商贸城建设、路网建设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城镇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小城镇承载力,有效推动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

二园:

临港产业园 依托北临邹城工业园区和“黄金水道”白马河的独特区位优势,规划建设大型临港产业园区,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聚集优势产业,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小微企业创业园 紧邻镇教育园区和城镇社区集聚地,建设创业服务中心、标准化厂房、职工公寓等设施,集中孵化劳动密集型企业成长。

三区:

特种养殖示范区、银杏种植示范区、核桃种植示范区 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相结合,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品位,拓宽群总增收渠道。

一带:

生态文化旅游带 坚持文化与生态融合发展,规划建设黄山、独山、山套、伏羲庙、王屈、朝阳流域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带,培植壮大旅游产业。

临港产业园综合开发项目:

郭里镇白马河航道是京杭运河的重要支流航道,距离京杭运河约30千米,是国家“北煤南运”的重要通道。临港产业园区总面积2.29平方公里,该项目利用北临邹城市工业园区和白马河航道、临菏路等区位优势,打造以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等为重点的经济园区。

小微企业创业园项目:

该项目位于郭里镇驻地西侧,紧邻镇教育园区和城镇社区集聚地,建设创业服务中心、标准化厂房、职工公寓等设施,实现“四通一平”并配套建设美化、亮化、绿化工程。项目规划建设面积300亩,集中孵化纺织服务、电子产品、食品加工、玩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成长。


  


  


  

薄皮核桃深加工项目:

郭里镇林业资源丰富,目前退耕还林发展“山下经济林”,种植优质薄皮核

桃近2万亩,有充足的核桃产品可加工利用。

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294.4米,最低点海拔35米,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群山连绵9.5公里,共有大小山头79座,系 凫山山脉,均为碳盐,南北走向,开口朝北,形成东南排列的5个山套,面积27975亩,东起九山、郎子山、堵子山、东凫山,最西边是邹微搭界的 大顶子山。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石灰石、耐火土及铁、铜矿等20余种。青石储量丰富,达6亿立方米。境内有山岭地和山脚下自然形成的丘陵地,约占总面积的38.7%。中部为平原,北部为涝洼,属微地貌类型,有低山岭坡梯田、近山阶梯、倾斜平原、台子地、山间洼地和背河洼地7种地形组成。南部山区形成土母质为钙质岩,形成的土壤类型属荒山裸岩裂隙土和褐色土性。北部最洼处长期因积水作用或季节性积水作用,部分洼地由沉积物形成,土壤类型属沙姜黑土。南部低山丘陵适宜种植地瓜、谷子、小杂粮和发展林牧业,北部洼地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境内土壤共有3个土类,褐性土亚类是主要土类,主要分布在朗子山山套、独山山套、大洪套、爷娘庙和朝东5个山套的上部及岭坡梯田上,面积27695亩,占28.%;典型褐土亚类主要分布在朝阳南部、王屈北部、独山南部和郭里集斜山南部的高阶地上,面积5379亩,占5.5%;褐土类是第二大类土,主要分布在苗山村、凤凰山村、宫家庄、西郭东村南部,面积18820亩,占19.4%;第三大类潮褐土亚类,主要分布在倾斜平地、微斜平地的平原地带及白马河南部北河洼地上,面积39094亩,占40.2%;潮土类集中在侍玉村东北部背河洼地处,属盐化潮土,面积793亩,占0.82%;沙姜土黑土类,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三角洲内,面积5506亩,占5.5%。

境内主要河流有白马河和白马河的引水河。白马河经该镇境沿边的卧牛村北与石墙双庆河交汇,向西延伸与石里沟汇流出境。该镇白马河的引水河渠有七里沟子、幸福渠、九大渠等,构成了境内北半部水利网。发源该镇境内的主要河流,均系季节性河流。如苗山沟,发源于郎子山北麓,南北流向,经过苗山向北流经宫家庄折转东流,经过东郭东接江庄排水渠,注入石墙双庆河;环山河发源于黄山西麓,南北流向,流经独山庄、五厘山转向西北,穿过郭里集,折而向西,在下镇头村西出境,于微山县境内入白马河。王屈河发源于大顶山北麓,北流经朝阳村、王屈村,在上镇头村西一公里处入环山河;七里沟小河发源于西凫山东麓,南北流向,流过爷娘庙于上镇头村东约3公里处注入环山河。均属于白马河水系,为季节性间歇河。

该镇属于暖湿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风特点明显。春季干旱回暖快;夏季高温多雨,雨量集中,天气变化异常;秋季天高气爽,雨量明显减少,气温急降,多干旱,有时阴雨连绵;冬季干旱,雨雪稀少,多北风。年平均气温14.2摄氏度,绝对最低气温—18.5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743毫米,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份。据多年来的记录,日最大降雨量94毫米。全年无霜期202天,日照时数2581小时,全年温差小,光照充足,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1998年以来,先后实施了宫家庄、独山、山套、黄山流域综合治理和北部4万亩平原、南部1万亩中低产田综合开发。

至2000年全镇共调动劳动力1600多万个,建成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4座,塘坝9座,总蓄水量32.5万立方米。打机井148眼,沿白马河引水渠建提水站24处,铺设高低压管道10800亩,建成固定式喷灌工程1000亩,使全镇灌溉面积增加到3.98万亩,占耕地面积67%。治山改土,

挖鱼鳞坑,修水平梯田,整平土地9800亩。 近年来,积极推广退耕还林,实施荒山造林。有效利用春季造林、雨季造林时机,采取专业工程队造林的方式,开展荒山造林3000余亩,栽植侧柏、黄栌等树种,同时加强苗木管护,确保栽一棵活一棵。

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68884万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8529万元、53528万元和3341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24.8%和25%。工业总产值18.8亿元,增长25%;实现利税8724万元,增长2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851万元,增长4.1%。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33公顷,总产6.33万吨;瓜菜185.4公顷,总产663万吨;棉花94.67公顷,总产129吨;种植业产值3323万元。

境内有宜林面积23582亩。建国前,只有四旁零星植树,南部多荒山秃岭。建国后,人民政府带领群众艰苦奋斗,绿化荒山秃岭,在宜果园的丘陵地带发展果园。

1984年育林315亩,新造林1800亩。从1984年开始,不断落实林业政策,狠抓植树造林,至2004年,全镇共投资880余万元,投工160多万个,栽植各种树木1600多万棵,其中侧柏1100多万棵,花椒140多万棵,四旁植树160万棵,苹果、桃、梨、果杏、香椿60多万棵,绿化荒山17245亩,新建完善平原林网4.2万亩,发展地堰林业1.4万亩,经济林2000亩,建果杏基地1000亩,香椿基地500亩。全镇林木覆盖率达到30%。1995年7月,被省林业厅命名为“八五”绿化达标单位。

近年来,郭里镇以”绿美郭里、生态靓镇“为目标,依托资源活生态,坚持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品位。完成退耕还林区土地流转10000亩,借助省级现代农业资金核桃产业项目,继续流转土地10000万亩,达到双万亩优质核桃基地规模。农业综合开发老项目区提升改造工程、投资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千亿斤粮食提升工程、核桃基地示范项目的实施为绿色生态郭里的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畜牧业规模经营不断扩大,养殖效益大步提高,多种经营、庭院经济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2004年全镇百头以上养猪大户23户,养羊大户38户,养牛大户13户,养鸡大户34户,各类畜禽总存栏量23.1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存栏3110头,猪存栏2.4万头,羊存栏4万只,家禽15万只,兔存栏3.3万只,年出栏生猪1.3万头,出栏肉兔1.3万只。

近年来,域内开设特种养殖综合开发项目,规划建设占地500亩的特种养殖区,重点发展以狐狸、水貂为重点的特种动物养殖、技术服务、皮草深加工等产业,建设成山东最大的特种养殖基地和研发加工基地。

郭里镇原有镇属企业13个,职工500余人。主要有:水泥厂、五金厂、织布厂、运输队、面粉厂、石料厂、爆管站、地毯厂、建筑队、木器厂、印刷厂、预制件厂等13处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原有纽扣厂、钢管厂、铸造厂、地毯厂等8处特色企业。石料厂105处,打石机80多部,从业人员4532余人。主要产品有:建筑安装、机械制造、化工、轻纺、地毯加工、建材、印刷等21个大类百多个品种。

1998年,对域内企业改制全部进行了改制。企业改制后,郭里镇立足实际,大力度开展了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外资企业32家。民营经济异军突起,全镇已发展个体工商户650户,个体私营企业48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形成了石材、加工、建筑、养殖、种植、食品、餐饮服务、运输等门类齐全的生产格局。2004年,民营经济实现产值20900万元,创利税1735多万元。

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投资引进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华润集团风力发电、邹城市西南新安钙业有限公司济宁市汇香源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本镇。

2014年8月五康轩公司入驻郭里镇,注册资本2000万元,流转土地1500亩。公司树立“互联网+”思维,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等科研所达成合作,设计开发了智慧林业综合管理平台,有效节约水资源,节约人力物力,提高林业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2015年建造紧邻镇教育园区和城镇社区集聚地的小微产业园区,集中孵化劳动密集型企业成长,园区总规划占地180亩建设建筑面积1080㎡高标准厂房4个,预计3-5年时间达到年产值3亿元、税收1000万元、安排就业2000人以上。

该镇是一个农业型乡镇,耕地面积6万亩,主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特产花生、地瓜、芝麻、谷米等小杂粮。全年产粮量9000余万斤,居邹城市第四位。近年来,该镇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北部平原全部建成了“林成网,田成方”的丰产田,粮食产量逐年上升。该镇粮食资源丰富,是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的黄金宝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绿色无公害食品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该镇农产品农药含量低,是很好的绿色食品,进行食品深加工有着广阔的市场。

2004年全镇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8万千瓦,其中大中小型拖拉机853台,农用三轮车1368台,各类机引农具1845台(件),农业机械总值达4362万元。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程度逐年提高,机耕机割面积5.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89.6%。

2015年镇政府坚定不移抓生态农业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建设四大生态农庄。推进 五康轩生态农庄建设,投资2000万元,在凫山流域建设优质核桃生产园1500亩,同步培育创意园林,进行林下种养殖及线上线下核桃销售,创建省级核桃精品采摘园;大力支持 桃花源旅游生态庄园建设,完成生态园500亩核心区建设,栽植各类花卉苗木和果树25000余棵,发展综合生态农业观光区;建设 华盛休闲观光庄园,栽植各种古树名木、花卉6000余棵,建设园林景观点3个;建设 佰徍花卉庄园,完成260余万株各类花卉名木的栽植任务,建成占地600亩的高标准花卉苗木庄园1处。

建国以来,镇驻地建有中心文化站,内设图书、阅览、乒乓球、康乐球活动室。组建了镇业余剧团、文艺宣传队,农闲到各村演出。

1984年底,投资10万元建设电影院1座,配备35毫米、16毫米放映设备一套,定期赴各村巡回放映,群众文化生活基本得到满足。

1999年10月,开通有线电视。2004年止电线入户2300户。

2014年,镇域内各村都组织人们跳广场舞,不仅强身健体,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提高了人们精神生活质量。

2007年全镇各村都能够认真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部署,积极动员群众从事“一池三改”工作。特别是高村、下屯两村,宣传发动好,群众参与热情高,“一池三改”走在了全镇前列。截止目前,全镇已有600户家庭实施了“一池三改”。

2008年,建设了高标准、高质量的文化广场、篮球场、乒乓球场,为群众提供了娱乐休闲的良好场所。特别是屈北、卧牛、朝西三村,还新建了办公楼,使基础设施大大改善。

2010年紧紧抓住上级政策,实施了东郭管区南四山和郭里管区山套四村的村村通建设工程,初步建成了覆盖全镇的水泥路网,解决了群众的行路难题。实施了自来水改造工程,对下屯村的自来水进行了改造,解决了该村群众的吃水难题。中学宿舍楼、朝西村水库加固除险工程、敬老院二期工程、卧牛大桥、医院病房楼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朝西村水库加固除险工程,将从根本上消除朝西水库隐患。

2014年,郭里镇借助总长度约90公里的外围网化公路项目、完成新修道路的硬化36公里,新修排水沟70公里,入地桥涵860个,新打机井9眼,配套12眼,配套变压器5台,高压线路6000米,铺设管道30000米,出水栓610个。目前正在实施26公里的次干道路的碎石硬化,规划再打机井7眼,铺设管道12000米,高低压线路4000米。同步实施道路及水、电、暖、通讯等相关配套设施。

2015年,本镇紧紧围绕打造“三县两市交界处区域性中心城镇”的工作思路,提升小城镇建设的水平和品位。规划建设了总投资1.5亿元的宏瑞嘉苑社区,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该社区建成后将成为郭里镇首家双证齐全、水电暖天然气配套的品质居住小区。投资约4000万元的郭里社区已全面完成并实现入住。完善城镇功能,新修了富郭路、卧虎山路、中心商贸路三条道路共4400多米,投资630余万元,完成了太黄路改造提升和道路渠化工程,投资20余万元实施亮灯工程。正在规划建设投资约500万元,占地50亩的镇驻地绿地广场项目。

镇党委、政府对教育投入不遗余力,虽然镇没有建办公楼、多数村庄办公条件落后,但仍挤出有限资金用于教育建设投入。同时,加强了学前教育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该镇

被济宁市政府授予“学前教育先进镇”,被济宁市人事局、教育局等八部门授予“职业教育先进镇”。在2006年度中考中,高中升学总人数达到432人,取得了农村中学“十三连冠”的好成绩。

郭里教办积极探索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完善了教育宣传体系,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宣传栏、主题板报的作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意识形成,激发学生遵纪守法的主动性;二是加强学科渗透,把各科教学作为基础文明养成教育的主渠道;三是狠抓班级管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行为规范教育训练,加强对学生“如何做事,怎样做事”、“如何做人,做什么人样的人”的指导;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环境的陶冶,逐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小学生高尚的情操,维持良好的行为动力;五是发挥社会德育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及交通法规教育;六是完善一日常规监督机制、管理评比机制,以制度规范学生行为,以评比促学生良好行为养成。七是教办定期督查,对优良的校风、学风、班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015年继续实施教育名镇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中心小学及中学幼儿园扩建工程,年内实现5500平方米郭里中学综合楼投入使用,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综合发展水平。

郭里人民,自古以淳朴、刚直、勤劳、勇敢著称。郭里镇武术活动源于何时,现无资料可查。但在西晋时期就已开展的相当广泛,特别是到北宋后期,宋王朝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当时的北宋忠臣杨宗保与穆桂英在郭里(当时叫廓里)下镇、高村一带大破辽国大元帅韩昌所布天门阵时,附近的习武村民纷纷加入到抗辽的队伍当中。清末民国初年郭里武术达到鼎盛时期,涌现出了很多武术名家,特别是以关文斌、孟宪均为代表的武术人,进一步发展了落地梅花拳,使郭里武术套路拳术得到更快的发展壮大,形成了百花争艳的局面。

当时群众多以练习梅花拳、大小洪拳、罗汉拳等拳术套路。在这些拳术中又以梅花拳最为有名,梅花拳以擒拿为主要手法,其特点是:着重一打、二摔、三挤、四踢、五扣、六扫。招势严谨,变化多端,动静分明,干净利落。练习时要做到动如游龙,定如卧虎,迅如狡兔,灵如猿猴,轻如云鹤。攻防意识强,具有健身强体的作用。徒手套路有一条线、二狮抢球、三朵梅花桩等14路。

自八十年代以来,郭里镇已组织举办各类武术比赛、技艺切磋活动50余场次,参与群众10万多人次,邀请济宁市武协迟新剑等名家来镇指导,并多次邀请周边武术前辈和武术爱好者来镇共同对武术技艺、武德精神等进行探讨切磋。随着全镇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郭里这片肥沃的武术土壤孕育出的更多武术人才正逐步走上前台,郭里镇民间武术活动之花,必将开放的更加绚丽多彩。

卫生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建国前,仅有几家中药铺和私人诊所,群众看病很不方便。建国后,境内设立了邹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郭里分院),为济宁市“一甲”医院,医务人员86人,病床50张,医院科室门类齐全,并配有现代化的医疗器械,能做一般的外科手术。全镇共设立20处卫生室,8处卫生所,有乡村医生50人,全部达到了甲级卫生室的标准,达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

从2000年6月起,在全镇实行了镇村组织一体化管理,设立17处卫生所,乡村医生150人。

2004年为解决群众因病返贫的难题,实施了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群众达到了76.86%。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均配备有专职人员,通过接种疫苗等预防措施,“天花”、“黑病”已绝迹,麻诊、乙脑、流脑、百日咳等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医疗卫生保健水平。

率先在全市实行卫生一体化,有效整合了全镇卫生医疗资源;与市人民医院联合,成立了市人民医院郭里协作医院,利用市人民医院的医疗资源,提升了卫生院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率先在全市进行了新型合作医疗试点,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合作医疗模式,成为了全市新型合作医疗运行最好的镇街,全镇参合率达90%,受益人口达6713人,占参合群众的17.5%,有效解决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难题。

2011年至2013年,郭里镇医院增设针灸理疗等科室,不断提升中医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的服务广大人民群众。镇政府每年拿出2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加强中医药项目建设。

该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人杰地灵,孕育了汉代大将军 刘宝、医学家 王叔和等历史名人。古老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在郭里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址,有 羲皇庙、 刘宝墓、 乌林答将军墓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 爷娘庙(羲皇庙)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叔和 魏晋时期,便出了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叫王叔和,官至太医令,在郭里广为流传。王叔和出身在医药世家,家里世代相传开药铺。王记药铺传到王叔和的时候,规模没比从前大多少,家产没比从前多多少,但那治端正救人的名气却比从前大多了。北苏州南许昌,王叔和的名字家喻户晓。上至王孙公子,下到庶民百姓,千里迢迢来王记药铺就医的络颖不绝。

郭里镇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绿化达标单位”、山东省“明星乡镇”、“小康乡镇”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