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

登封 登封市 登封历史沿革 登封行政区划 登封地理环境 登封自然资源 登封政治 登封经济 登封社会事业 登封交通运输 登封历史文化 登封地方特产 登封风景名胜 登封城市荣誉


登封市是河南省省会 郑州市的下辖县级市,古称 阳城、 嵩阳,位于 中原腹地, 中岳嵩山南麓,是世界文化遗产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所在地。截至2018年,全市总面积1217平方公里,辖9镇、3乡、3个办事处、1个工业区、1个矿区,323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72.7万人 。登封历史厚重、文化灿烂。中国第一个朝代 夏朝定都 阳城,即今登封 告成,“登封”、“告成”则因公元696年 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而得名,颁布诏书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金代将两县合并为登封县。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登封县撤县设市。登封市境内的 少林寺是中国功夫的发源地和佛教禅宗祖庭,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中岳庙是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道观, 嵩阳书院则是北宋鸿儒 程颢、 程颐兄弟讲学之所,是 宋明理学的发源地之一,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2017年,登封...

详情

登封市地名网_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资料简介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介绍

登封市是河南省省会 郑州市的下辖县级市,古称 阳城、 嵩阳,位于 中原腹地, 中岳嵩山南麓,是世界文化遗产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所在地。截至2018年,全市总面积1217平方公里,辖9镇、3乡、3个办事处、1个工业区、1个矿区,323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72.7万人 。

登封历史厚重、文化灿烂。中国第一个朝代 夏朝定都 阳城,即今登封 告成,“登封”、“告成”则因公元696年 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而得名,颁布诏书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金代将两县合并为登封县。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登封县撤县设市。登封市境内的 少林寺是中国功夫的发源地和佛教禅宗祖庭,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中岳庙是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道观, 嵩阳书院则是北宋鸿儒 程颢、 程颐兄弟讲学之所,是 宋明理学的发源地之一,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2017年,登封市生产总值640.4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90931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8:54.0:43.2;固定资产投资464.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7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1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63元。

登封市先后获得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市)等荣誉称号。2016年12月7日,登封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市)。 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县(市)。 2018年12月,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

夏朝最早在 阳城(今登封市告成镇)建都,称为 禹都阳城。

周公在嵩山测量天文,安放日晷,登封为古京师洛阳的东部屏障之一。

西汉武帝 刘彻游嵩山,正式设立 崇高县。

隋大业初年(605),改为嵩阳县。

公元696年, 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而得名,颁布诏书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

金代,将登封县、告成县两县合并为登封县。

民国前期,属河洛道。

民国后期,属河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治所洛阳县。

建国初期,属郑州专区。

1954年,郑州专员公署迁开封,改称开封专区。

1958年,登封县划归郑州市。

1961年,登封县划归开封专区。

1970年,专区改称地区。

1983年,开封地区撤销,登封县划归郑州市。

1994年5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登封县撤县设市。

截至2018年12月,登封市辖3个街道、9个镇、3个乡、1个工业区和1个矿区:嵩阳街道、少林街道、中岳街道、颍阳镇、大金店镇、卢店镇、告成镇、大冶镇、宣化镇、东华镇、徐庄镇、唐庄镇、君召乡、石道乡、白坪乡、阳城工业区、送表矿区。

登封市位于郑州市西南部,地理座标为:北纬34°35’~34°15’,东经112°49’~113°19’。东临 新密市,西接 伊川县,南与 禹州市、 汝州市交界,北与 偃师市、 巩义市毗连。全市东西长58公里,南北宽36公里,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 登封市

登封市地形复杂,北有嵩山山脉,南有箕山、熊山山脉,均为东西走向,地势由南北向中间逐渐降低为丘陵河川,依地形大致可分为深山、浅山、丘陵和平地,深山约占流域总面积17%,浅山占30%,丘陵占36%,平地占17%,丘陵坡度多在6°以上,有石质型丘陵和黄土覆盖型丘陵两种,多为南北走向。

登封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297小时,年均温度14.2℃,极端温度分别为40.5℃和-15.1℃,全年大于0℃的平均年积温为5178.8℃,无霜期238天,年均降水量614毫米,四季分明,温差大,常年干旱少雨,降水量多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总量的33.8%。

通过登封市区的有三条小型河流:少溪河、 书院河及五渡河。

登封市水资源总量2.4亿立方米,人均390立方米,是我国人均占有量的1/7。地表水资源1.5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资源量0.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1.1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44.6%。

登封水资源有限,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水体有一定的污染。登封市没有入境水,地表水主要指降雨形成的径流。地下水的分布规律为浅层地下水。嵩山基底的岩石形成于地球发展的早期阶段,是那时候大量火山运动、岩浆活动的产物。岩性主要由震旦纪花岗岩、片麻岩及部分石英岩。由于岩性坚硬、完整,裂隙不发育,造成该地区深层贫水。浅层水的含水层为山前洪积物,含水层厚度为2~5m。同时受季节影响较大,遇干旱季节地下水枯竭。

2007年二类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全市林业用地面积85.74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46.9%,其中有林地面积49.79万亩,疏林地0.99万亩,灌木林地面积4.43万亩,未成林造林地9.85万亩,宜林地13.1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7.3%,活立木总蓄积量159万立方米。

登封市有木本植物42科127种。主要生态树种有 华山松、油松、侧柏、 麻栎、刺槐、沙兰杨、 泡桐。经济林树种有苹果、桃、李、杏、板栗、葡萄等,主要灌木有荆条、酸枣、白腊条、紫穗槐等。

登封区内沉积地层分布广泛,与其相关的沉积矿产资源丰富,所有矿产几乎全是沉积或变质矿产,其中以煤、铝土矿为主,其次为石灰岩、白云岩、粘土矿、硅石矿、铁矿、磷矿、玉石、建筑石料等,内生矿床少,有铜、铅、水晶、花岗岩和医用麦饭石、药石等。

登封市境内先后发现和探明的矿种有40余种,包括铝、铁、金、银、铅、锡、铌、镓、钽、煤、磷、灰岩、硅石、重晶石、钾长石、水晶、白云岩、花岗岩、玉石、油石、莹石、云母、石棉、耐火粘土、瓷土、粘土、麦饭石、药石、焦宝石、石料、黄铁矿、大理石、板料、石英、蛇纹石、滑石、蛭石、叶蜡石等。其中金属矿产10种:黑色金属铁,有色金属铝、铜、铅、锡四种,稀有金属镓、锂、铌三种,贵金属有金矿和银矿两种;非金属矿产27种:包括特种非金属水晶、云母、石棉三种;冶金辅助材料熔剂用白云岩、石灰岩、硅石、萤石四种,叶蜡石七种,耐火绝热石棉、蛭石、耐火粘土三种,建材水泥原料有大理石、花岗岩、灰岩、粘土四种,工艺美术材料玉石一种,陶瓷玻璃原料石英、长石二种,能源然料烟煤、无烟煤两种,药用矿石麦饭石、嵩山药石两种,矿泉水一种。

市长: 杨金军

市委常委、副市长:康红阳

副市长:陈治龙

副市长:史战胜

副市长:何聪道

副市长:胡优良

副市长:陈治龙

2017年,登封市生产总值640.4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90931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8:54.0:43.2;固定资产投资464.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7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1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63元。

2013年,新增郑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带动农户7.8万户。新增核桃、金银花、芥菜等特色种植4.7万亩,经济作物面积达到35万亩;新上龙山养殖、鑫泰牧业等规模化养殖项目15个,畜牧业实现产值9.2亿元;新上农产品加工项目5个,完成销售收入3.5亿元,其中,投资3.5亿元的有盼头光伏农业项目竣工投产。发放小粮仓1万套。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万亩,完成水库除险加固15座,治理河道23.2公里。实施易地搬迁扶贫项目1814户6730人。投资2.32亿元的白沙水库抗旱应急饮水工程开工建设。

2013年登封市确立了“3322”的产业布局,即3个产业聚集区、3个专业园区、22个乡镇特色产业园。2012年以来,各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乡镇特色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172.7亿元,占三年行动计划的55.4%;安置群众就业5.1万人。

重点推进148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1122.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9.7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包括投资86亿元的中天广场城市综合体等2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78.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3.1亿元,1-9月份完成投资48.1亿元,占年度目标的90.6%。登封市本级重点项目:包括投资50亿元的登封文化创意园、投资11亿元的登电集团储能设备等12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734.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6.6亿元,1-9月份完成投资92.6亿元,占年度目标的73.1%。

2013年登封市开发 公益性就业岗位203个,3700名城镇求职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城市“低保”和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扎实开展,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475万元、农村特困户救助金649万元。发放救助金13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4924人。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7亿元,比年初增长2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98元,增长16.6%;城乡市场进一步繁荣,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5亿元,增长17%。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成功举办了“登封国家高新技术暨国际投融资项目对接洽谈会”,签订合资、合作意向88项。全年全市接待中外游客23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24.6亿元,增长13.8%。

登封市现有少林医院、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院、水利医院、三康医院等10家综合医院,1家医学教育机构——登封市卫生学校,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封市卫生防疾站。各乡镇区办均建有卫生院,各行政村、居委会均建有卫生所,其中,大冶、唐庄等9个乡镇建成了高标准的乡级卫生院,徐庄、宣化等12个乡镇统一配备了医疗设备,并建成了45个村级标准化卫生所。

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完成4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和100个村级定点卫生室建设。

登封市现有各类学校262所,其中,有小学学校134所,有登封一中、实验高中、嵩阳高中、登封五中、登封六中等普通高中8所,有登封市职业高中、嵩山电子技术工程学校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9所,聋哑学校1所。全市在校学生达13万人,教职工10102人,专职教师7000余人。

科普活动广泛开展,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不断加强,投资1843万元,对中小学危房进行改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登封市共申报专利604件,现已获得授权的专利284项,登电集团国家级实验室通过验收,跃博电器等8家企业建立了郑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行产学研对接,与中科院、上海交大、郑州大学等8家院校、科研机构共签订技术合作协议、意向42项,许多科研成果在登封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登封市建成乡镇文化站6个、农村文化大院136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7个,并被命名为全国“大禹文化之乡”,嵩山根雕等8个项目入选郑州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版了内容丰富、史料详实的《登封市志》,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三馆”建设进入规划论证阶段。

登封市市区面积59平方公里,市区东西主干道有少林大道、中岳大街、南环路、北环路,南北主干道有少室路、嵩阳路、西商埠街、东商埠街、守敬路。有迎宾、嵩阳、大禹、武林、怡中等5个城市公园,并在市区东转盘、东桥头、鸡鸣街等建有9个街头小游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4.14平方公里,公共设施用地2.74平方公里,道路广场用地2.55平方公里,绿地4.85平方公里。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2.3万平方米。嵩阳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郑煤集团安置小区、白坪搬迁安置小区、车辆修配城、农贸市场正在紧张施工中。小城镇建设进展迅速,4个乡镇建有专业商贸市场;东金店乡顺利撤乡设镇,更名为东华镇,成为登封第8个建制镇;徐庄镇被命名为国家卫生镇,大金店镇、宣化镇、告成镇则成为省级卫生镇。

登封位于省会郑州、洛阳、焦作、平顶山、许昌之间,形成了“一小时快速交通圈”,国道207、省道316、323、237穿境而过,郑少洛、永登、禹登、巩登高速纵横交错,登封铁路与京广、陇海、焦枝铁路干线相连,汝登、郑州机场至登封高速及郑登快速通道正在建设,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形成了登封优越的区位优势。

截止2007年底,我市共有公路648条,全长1772.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条66.3公里;国道1条40公里;省道3条117公里;县道4条87.3公里;乡道38条333.2公里;旅游、工业专用公路15条53.9公里;村道585条1074.9公里。公路等级达到高等级公路66.3公里,二级公路181.1公里,三级公路210公里,四级公路773.6公里,等外公路542公里。全境土地面积1220平方公里,公路网密度达1.45(含城市道路为1.51)公里/平方公里。已形成以市区为中心,高速公路向东可直达省会郑州与全国交通枢纽相通,向西、向南可直达地级城市洛阳市和许昌市,二级公路可通往周边所有县市区及我市17个乡、镇、区、办的14个,其余3个均三级公路通达,全市307个行政村全部通上柏油路或水泥路。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是全球最大的山地实景演出,由郑州市天人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3.5亿元人民币,演出项目投资1.15亿元人民币。先后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创意城市-城市文化名片”、“2008中国创意产业先进单位”,并在全国 “最美的五大实景演出”评选活动中,获得了网络投票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中国实景演出的扛鼎之作和河南文化旅游“新名片”。

项目选址在距登封市西十公里的待仙沟,距少林寺七公里。主要表演舞台为一片峡谷,山呈竖状排列,近、中、远景层次分明,峡谷内有溪水、树林、石桥等,构成实景表演的要素。整个演区面积近三公里,演出最高点1400米,为全世界最大的实景舞台。观众席由曲折的木廊和庙宇形态的建筑构成,与自然景观和谐。观众席内放置蒲团。观众将坐在蒲团上观看演出,是剧场的一大特色。蒲团坐席设定二千七百个(分普通席与贵宾席)。

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是“天地之中”宇宙观形成的最直接、最具说服力的证据,其价值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高度认可。周公测景台最早是西周(约公元前1037年)为测日影定地中而建的土圭,唐代(公元723年)在其旧址仿旧制建成了留存的石圭测景台。观星台为元代(1276年)天文学家郭守敬所建,是当时27个天文观测站的中心观测点,见证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的测量演算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观测天象的建筑之一。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充分验证了”天地之中”的信仰,是科学、宗教与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

佛教

中国 禅宗祖庭—— 嵩山·少林寺(Shaolin Monastery),位于河南省登封 嵩山五乳峰下,是 少林武术的发源地、中国汉传佛教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 少林寺”,有少林寺院、塔林、达摩洞、初祖庵等景点,更拥有传承千年的少林“禅、武、医”文化。少林寺因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号称“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在唐朝时期就享有盛名,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民国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后重整重修。现任方丈是 释永信。少林寺景区是国家旅游局首批5A旅游景区,并被联合国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道教

中国道教著名宫观——登封 嵩山中岳庙,位于河南嵩山南麓的 太室山脚下,距河南省 登封市城东4千米。它背倚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群山环抱,布局谨严,规模宏伟,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总面积11万平方米,为 中州祠宇之冠,也是 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河南省规模最巨、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2010年8月1日审议通过,将“天地之中”8处11项历史建筑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 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 初祖庵、 塔林)、东汉三阙( 太室阙、 少室阙、 启母阙)和 中岳庙、 嵩岳寺塔、 会善寺、 嵩阳书院、 观星台。

登封芥丝

登封芥丝采用生长于嵩山之少室山下的茎用芥菜,洗净后用机器加工或人工的方法切成薄片或者细丝,加入作料小火炒制而成,辛辣味美,有养胃利消化之功效。

麦饭石茶杯

在世界地质公园的嵩山脚下,蕴藏着一种与人体血液中丰度吻合度惊人的稀土元素和四十余种人体必需的活性元素所组成的神石——麦饭石。千余年来“麦饭石膏”医疗众疾,缮生救死,逢凶化吉,驻色延色,麦饭石神奇功能于一九八九年通过了国家地质矿产部鉴定。

少林禅茶

少林寺自古禅、武、医同宗一源,享誉于世。现传茶道,声名最彰者,当属禅宗茶道。禅茶相传始于达摩,传说当然并非信史,只是表明茶人对禅宗精神的认同,少林禅茶虽引渡众生无数,却千年而不显,如味入水,内隐于僧人的山林修持,外隐于众生的日常生活,而一脉相通的正是禅宗精神。禅宗禅、少林禅、本是生活禅。为提升 少林禅茶的品位,打造精品“少林禅茶”,也是机缘成熟,2005年10月,少林寺选择普洱茶原产地优秀企业西双版纳隆昌茶业有限公司特制以普洱茶为原料的“少林禅茶”。

嵩山茶水

嵩山佛茶是大法王寺的特产,是寺内方丈释延佛大师根据名贵中草药的药理功能,研制出对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保健饮品。佛茶主要成份:有大法王寺院内一千九百多年历史的古老银杏树的银杏叶,有主产于嵩山的金钗、 首乌、 灵芝、玉竹、绞胶蓝、黄芪、鬼针草及青藏高原珍贵的冬虫夏草等十几味名贵中草药配合上等茶叶,精心加工配制而成。对人体有 活血化瘀、补气补血、 防癌抗癌、清热排毒、调解阴阳、降低血脂、安神醒脑、生津养颜、增强人体免疫力、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独特功能。嵩山佛茶是现代人们生活中最理想的保健饮品,也是馈赠亲友最佳的健康礼品。值得一提的是:嵩山佛茶经众僧“佛事加持。”

登封炒刀削面

刀削面,原本是山西特色主食,现如今也成为登封民众的主食之一。登封刀削面是在山西刀削面的传统制作方法的基础之上进行加工而成的。其主要特色就是:炒。先把大葱或蒜苗等青菜爆炒,再将清水煮好的刀削面过水放入炒好的青菜里炒均匀,味道以麻、辣为主。食时根据个人嗜好加入陈醋口味更佳

焖子

焖子是流行于登封东部的一道特色菜肴。相传,清代时登封名人、礼部右侍郎加礼部尚书衔的 景东扬幼时家贫,过年时因无钱买肉,其母亲在煮好的骨头汤秫入粉芡,并加入肉末、粉条、五料,遂熬制而成了焖子这种风味小吃。因景东扬的影响,这种小吃风行于登封东部及邻近县市。特别是大冶镇几乎家家都会做。

少林寺素饼

少林寺素饼配方十分讲究,它来源于少林寺祖传 膳食秘方,由少林寺释延教大师监制。所用原料酥油是台湾产的纯素酥油。素饼低糖,不含脂肪,食后有迅速补充体能之功效。嵩山少林寺是举世闻名的禅宗祖庭,也是 少林派拳术的发源地,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素食真正的发展也是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开始的,寺庙和素食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登封市境内的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 世界文化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分布于登封市 嵩山腹地及周围,含有 世界文化遗产8处11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各类珍贵文物6700多件。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历经周朝、汉朝、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五代、宋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等朝代,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部古老的 中原地区上下3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以其高超的建筑学成就,代表了我国古代建筑制度的初创和形制典范,集中体现了人类杰出的创造力,具有世界性价值,以“天地之中”为基本理念的庙、阙、寺、塔、台和书院等集中体现了中国各代的礼制、宗教、科技、教育等建筑学成就,代表了我国传统文化3000多年的精华,是佛、道、儒三教的源头,也是三教集大成之地,是为中国多元文化的载体和典范。

2010年8月1日,坐落在嵩山腹地及周围的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少林寺( 常住院、 初祖庵、 塔林)、 东汉三阙( 太室阙、 少室阙、 启母阙)、 中岳庙、 嵩岳寺塔、 会善寺、 嵩阳书院、 观星台)被列为 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佛教 禅宗祖庭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 常住院东西宽120米,南北宽300余米,占地面积约36000平方米,保存明、清建筑多座。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天竺僧人跋陀落迹传教而敕建少林寺。因寺院坐落于少室山林之中而得名。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寺中历代建筑遗存、碑刻、壁画是少林寺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华夏历史、文化、武术、宗教、建筑、书法、雕刻、美术乃至寺院与域外文化交流等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少林寺驰名在于禅,更在于拳。“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寺是中国功夫的摇篮,少林功夫博大精深,以刚、猛、勇、疾著称,少林拳始创于北魏,盛行于唐、宋、元、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经了1500多年的磨砺,集众家之长,汲诸派之精,刚柔并济,独树一帜。

初祖庵位于少林寺常住院西北一座龟背形山上,始建于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是宋代人为纪念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而营建的纪念建筑。庵院中轴建筑有山门、大殿和千佛阁,以及大殿后东侧的圣公圣母亭、西侧的面壁亭等。除大殿为北宋所建外,其余皆为明、清以后重修。另有宋、金以后碑碣40余品。初祖庵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大殿为北宋所建外,其余皆为明、清重修。大殿梁架结构、斗拱比例和细部做法等都可与宋《营造法式》的记载相印证,在木构、石雕等方面的技法甚至可称为孤例。

塔林位于少林寺常住院西约300米,是少林寺历代高僧的墓地,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按照佛教葬仪,寺僧圆寂后,佛徒们根据其佛学修养、佛教地位、生前威望及其经济等情况,建造层级和高矮大小不同的墓塔,以示功德。少林寺塔林是我国现有数量最多的墓塔群,面积2.1万多平方米。现存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砖石墓塔共228座,塔上大多有石质或砖质塔铭,塔林内还有碑刻14品。它被誉为“古塔艺术博物馆”,是综合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雕刻艺术发展史和宗教发展史的实物资料库。

少林寺塔林座座古塔昂然耸立,千姿百态,形象各异,形似参天巨木,势如茂密森林。塔林保存有唐、五代、宋、金、元、明、清7个朝代的古塔228座,有单层单檐塔,单层密檐塔,印度窣堵波塔和各种喇嘛式塔等。

太室阙位于 中岳庙天中阁前600余米处的中轴线上。它是中岳庙前身太室祠前的神道阙,是太室祠的象征性大门。阙是一种装饰性建筑,在中国是道路之门,礼仪之始。太室阙始建于 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汉三阙是中国山岳祭祀建筑实物的可溯之源,是仅存的国家级祭祀建筑用阙,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室阙凿石砌成,分结构相同的东西两阙。阙身的画像内容有车骑出行、马戏、倒立、斗鸡、舞剑、人捉鸱鸮、鲧、楼阁、羊头、熊、玄武、虎、犬逐兔、朱雀等,艺术风格浑朴古拙,气势深沉,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艺术创作上的辉煌成就。由太室阙和中岳庙构成的礼制建筑群,整体历史价值无与伦比。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祠庙建筑群空间处理的优秀范例,也是古代山岳崇拜的历史见证。

少室阙是汉代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位于登封市区西嵩山少室山下,始建于 东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前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少室阙东西两阙相对如门,是少室山庙的象征性大门。少室阙壁遍布雕刻画像,现保存完整的有60余幅,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我国汉代的民俗风情,特别是蹴鞠图,为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我国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少室阙铭文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和汉字演变的宝贵资料。少室阙是古代祭祀少室山神的重要实物见证,也是中国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之一。

少室阙其结构与太室阙基本相同,阙身保存较完整的画像有60余幅,内容主要包括车骑出行、宴饮、击剑、狩猎、犬逐兔、驯象、斗鸡、蹴鞠、鸱鸮、羊头、鹿、虎、鹳鸟哺雏、马技、月宫、常青树等。

启母阙是汉代启母庙前的神道阙,位于登封市东北太室山万岁峰下,建于东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构造和太室阙大致相同。启母阙东西两阙相对如门,是启母庙的象征性大门。启母阙阙身也是遍布雕刻画像,现保存较完整的有60余幅,内容丰富,反映了我国汉代的民俗风情及神话传说。启母阙的铭文为篆书,堂溪协撰写,是汉代书法难得的精品,历来为金石家所关注。启母阙是古代祭祀启母的重要实物见证,也是中国古代祭祀礼仪建筑的典范之一。

启母阙的结构和太室阙相同,阙身画像内容主要有幻术、马技、骑马出行、杂技、驯象、郭巨埋儿、夏禹化熊、果下马、狩猎、虎逐鹿、驼、双蛇、日轮、龙、虎等。启母阙在三阙中铭记保存最好,铭文为篆书,堂溪协撰写,字体俊逸刚劲,具有较高的价值。

中岳庙位于嵩山太室山南麓黄盖峰下登封市区东部。四周群山环绕,风景秀丽。始建于秦(前220~前207年)。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 刘彻游嵩山时,令祠官大加修建。现存庙制为明代所定,大部分为清 顺治至乾隆时按《工部营造则例》官式作法重修的面貌。中岳庙院占地面积约117000余平方米,是中国五岳之中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组古建筑群,现存殿宇、楼阁、宫亭、台廊、碑楼等建筑400余间,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岳庙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最高级别的礼制建筑群。中岳祭祀建筑不仅影响中国五岳中其它四岳祭祀建筑形制的形成,而且深刻影响了国家政权祭祀河渎的建筑规模和布局方式。中岳庙是五岳中保存最完整、现存规模最大的道教庙宇和皇家园林。

嵩岳寺塔位于登封市区西北5公里嵩山南麓嵩岳寺内,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塔平面十二边形,由基台、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高36.78米。嵩岳寺塔系用青砖和黄泥浆垒砌而成,且灰缝皆不岔分,历经1480多年的风雨侵蚀,不酥不碱,坚韧如初,巍然屹立,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光辉典范。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嵩岳寺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原为宣武帝的离宫,后改建为佛教寺院。嵩岳寺塔是中国最早的、创造性采用筒体结构的、唯一平面为12边形的古塔。嵩岳寺塔虽历经1400余年高的艺术水平,同时也表现出了高超的造塔技术,成为高层筒体结构的先驱,堪称世界上最早的筒体结构建筑。

会善寺位于登封市区西北6公里处的太室山南麓积翠峰下,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善寺最初为北魏孝文帝(公元471—499年)离宫,后改建为闲居寺, 隋文帝时先称嵩岳寺,又赐名会善寺。唐代盛极一时,且高僧辈出,如净藏禅师、道安禅师、普寂禅师、一行和尚等皆名誉天下。 武则天游幸嵩山时,曾至会善寺,拜高僧道安禅师为国师,并称之为老安国师,赐此寺名为安国寺。五代 后梁时曾一度废毁。 宋开皇年间(945~975年)再次重修佛殿。元、明、清均有整修。今寺范围包括常住院、戒坛遗址、古塔及寺内碑碣等。寺西山坡上原有唐代名 僧一行创建的琉璃戒坛,是当时全国僧人受戒中心三大戒坛之一。

嵩阳书院位于 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坐北朝南,东、北、西三面峰峦环拱,溪水围合,南面开阔平缓,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嵩阳书院初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时称嵩阳寺,隋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更名为嵩阳观,作为道士的炼丹之地。 唐高宗、 武则天曾两次以嵩阳观为行宫,加以营造,并更名为奉天宫,中唐时还曾一度更名为天封观。宋 景祐二年(1035年)重修太室书院后,赐额更名为嵩阳书院。宋代理学的“洛学”创始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成为宋理学的发源地之一。明末书院毁于兵燹,清代 康熙时重建,鼎盛时期,学田1750多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2000多册。书院保持了清代建筑布局,南北长128米,东西宽78米,占地面积9984平方米,现存清代建筑25座。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中轴线两侧有配房和西院敬义斋等建筑。现保存有东魏以后石刻15品、古树14株等文物遗存。嵩阳书院格局紧凑,功能完善,作为中国最早的传播儒家理学学说、祭祀儒家圣贤和举行考试的书院,对儒学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对研究我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标本意义。

观星台位于登封市区东南12公里的告成镇,东西宽37米,南北长150米,占地面积5550平方米,北依嵩山,南望箕山,处颍河之滨,同周公测景台、周公祠组成一座完整的院落。院内复制安装各种天文仪器十多种。观星台是我国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天文台,世界上著名的天文建筑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星台创建于元世祖至元13年至16年(公元1276-1279年),距今己有730多年的历史。 郭守敬、 王恂等经过多年的辛勤观测和推算,终于在至元十八年(公元l281年)编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与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使用的阳历《格里高利历》的精确度相当,但《授时历》比《格里高利历》早三百年。观星台是一座高大的砖、石结构建筑,由台身和量天尺组成,台身形状是覆斗状,其作用是 “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观星台不仅保存了我国古代圭表测影的实物,也是自周公土圭测影以来测影技术发展的高峰,它反映了我国天文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对于研究我国天文史和建筑史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观测天象建筑之一。

2017年12月24日,登封入选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

2019年7月19日,入选 中国百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