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市
偃师 偃师市 偃师历史沿革 偃师行政区划 偃师地理环境 偃师自然资源 偃师政治 偃师经济 偃师社会 偃师交通 偃师民俗 偃师名人 偃师旅游
偃师, 洛阳市下辖县级市 ,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区,南屏 嵩岳,北临 黄河,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26′15″~113°00′00″和北纬34°27′30″~34°50′00″之间。偃师市现辖4个街道、9镇、214个行政村(585个自然村)、12个居委会、2240个村民组,总人口61万(2013年),总面积668.58平方公里,是中原经济区郑洛城市工业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河南省首批10个小康达标县(市),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河南省26个城镇化发展重点县(市)、35个扩权县(市)和第二批对外开放重点县(市)之一,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前列。偃师因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东征伐纣在此筑城“息偃戎师”而得名,先后有 夏、 商、 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境内有二里头夏都斟鄩遗址、尸乡沟商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和唐代帝陵唐恭陵。偃师还是客家先民...
详情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有4个街道
偃师, 洛阳市下辖县级市 ,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区,南屏 嵩岳,北临 黄河,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26′15″~113°00′00″和北纬34°27′30″~34°50′00″之间。
偃师市现辖4个街道、9镇、214个行政村(585个自然村)、12个居委会、2240个村民组,总人口61万(2013年),总面积668.58平方公里,是中原经济区郑洛城市工业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河南省首批10个小康达标县(市),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河南省26个城镇化发展重点县(市)、35个扩权县(市)和第二批对外开放重点县(市)之一,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前列。
偃师因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东征伐纣在此筑城“息偃戎师”而得名,先后有 夏、 商、 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境内有二里头夏都斟鄩遗址、尸乡沟商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和唐代帝陵唐恭陵。偃师还是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和 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
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公元前16世纪,商汤在今县城西南建都,史称西亳。
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在县城东筑城息偃戎师,遂名偃师。周末设偃师、缑氏(今为乡)两县。
自秦以后,偃师、缑氏两县屡有分合,明洪武元年(1368年)以后,单设偃师县至今。
民国初年,偃师属河洛道,后改属河南省政府豫西行政长官公署。1944年,中共皮定钧部在县境南部解放区建立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豫西一专区。
1948年4月偃师解放,隶属豫西一专区、洛阳行政区。
1955年12月改属 洛阳地区。
1983年划归 洛阳市。
1993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偃师县,设立县级偃师市。
2016年9月30日,偃师市举行槐新、伊洛、首阳山、商城街道办事处揭牌仪式。
偃师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区的 洛阳盆地东隅,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12°26′15″-113°00′00″和北纬34°27′30″-34°50′00″之间。偃师市东西长约44 km,南北宽约34 km,总面积948.43 km,约占洛阳市总土地面积的6.24%,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0.568%。偃师市东邻 巩义市,距巩义市30 km;西接 洛阳市郊区和 孟津县,距洛阳市30 km;南倚 嵩山接 登封市、 伊川县;北与 孟州市隔黄河相望。
偃师市南北高中间低,地貌景观略呈槽形,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大体可分为山地、 丘陵、 坡地、平原四种类型。南部 万安山,山势由东向西降低,海拔300—900米,最高峰1302米,面积占全市的16.72%;万安山北侧为丘陵和洪积冲积坡地,海拔 150—400米,面积占全市的35.71%;中部伊洛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115—135米,面积占全市的31.37%;北部邙山丘陵,东西走向,岭脊突起,海拔140—300米,最高峰403.9米,面积占全市的16.2%。
偃师市地处暖温带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2℃,无霜期年平均为211天,年平均降水量在500—600mm之间,全年实际日照时数为2248.3小时,全年日照百分率为51%。多年平均风向以东北风、西风最多,其次是东风、南风,北风最小。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9%。
偃师市境内河流属黄河水系, 黄河沿邙岭北麓流过,境内长1km多,伊、 洛河在境内流程最长(伊河37km,洛河42km),还有 马涧河、刘涧河、沙河等季节性河流。全市共有水库13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桃花店水库、九龙角水库;小型一类水库6座,小型二类水库5座。水资源年平均总量3.8亿m,其中,地表径流1.21亿m,地下水1.22亿m,地表客水1.01亿m,外引水0.36亿m。水资源的总量多,可利用量大,基本可以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求,但分布不均,利用率低,伊洛川区相对丰富,其它地区比较缺乏。中州渠受洛阳市工业废水严重污染,市区的皮革厂、化肥厂、化工厂等对洛河水也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对农田灌溉和人畜用水有害。
偃师市土地利用的特点是利用类型齐全,耕地面积相对较多,后备资源不足。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全市土地总面积142.03万亩,已利用120.53万亩,利用率84.72%。其中,耕地7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0.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0.9%),人均耕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9亩/人)。园地1.83万亩,林地7.31万亩,水域7.54万亩,交通用地3.48万亩,城镇和农村居民点13.5万亩,工矿用地2.45万亩,未利用地21.73万亩,未利用率为15.28%。
偃师市南部万安山富含多种矿藏,已探明的有煤炭(地质储量约7亿吨,可采储量达4亿吨)、 铝矾土(探明储量5200多万吨)、 石英石(储量2亿m)、石灰石(储量10亿m)、 白云岩(储量2-3亿m)、 花岗岩(储量7亿m)、钾长石、 钠长石等23个品种。其中,“云里梅”、“菊花青”被誉为世界独特品种。
偃师市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林木达1200多种,各种动物220余种,与许多产业密切相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市长 : 何武周
副市长 : 赵 丽
副市长 : 张晓阳
副市长 : 秦建有
副市长 : 武海军
2013年,偃师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4亿元,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199亿元,增长24.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12亿元,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8亿元,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57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12596元,增长13%。在全省108县(市)首次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中,偃师综合评价排名第七位,发展结构排名第六位,发展效益和民生幸福均列第四位。
2016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34.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8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06元。
偃师市2013年常用耕地面积46.2万亩,其中水浇地29.5万亩,粮食总产保持24万吨以上,是中国小麦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栽培技术发源地、中国优质专用粮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相继在偃师实施,小麦万亩超高产样板田单产居世界领先水平。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较快,形成优质小麦和小麦良种、无公害蔬菜、鲜食葡萄、花卉苗木、畜牧养殖等五大优势产业,被确定为全省农业标准化先进县(市)和全省畜牧业重点县(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偃师市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74家,规模化农产品加工企业150多家,涌现出了年产10万吨无公害猪肉系列产品的众品食业公司、年加工肉鸡2500万只的六和慧泉食品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
2013年,偃师市现有国营企业25家,民营企业4367家,拥有省级以上名优产品38个,通过ISO9000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企业130家。2010年,全市民营经济共实现营业收入605亿元,实现增加值195亿元,上交税金8.5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78.4%。传统产业与高新产业互促并进,产业门类齐全,已形成能源、机械加工、建材、石化、轻纺、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优势产业和硅及太阳能光伏、超薄玻璃、铝及其精深加工等为主体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是中国较大影响的硅及 太阳能光伏、三轮摩托车、石化管件、电线电缆、布胶鞋、针纺和电子超薄玻璃生产基地。
商贸、物流业空前繁荣。 上海国际商贸城开工建设, 丹尼斯、众志购物中心、百信购物广场、西亳市场改造等建成营业,“万村千乡”达标店490家,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体系。连锁形态日益完善,城乡市场购销两旺。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上海花园、丽景花园、书香名邸、城市花园、绿色家苑等住宅小区竣工,御花园住宅小区正在施工。文化旅游业全面提升。以 二里头遗址、商城遗址苑、 商城博物馆为重点的古都群旅游区,以 唐恭陵、 玄奘故里为重点的唐文化旅游区,以 双龙山省级森林公园为重点的自然生态旅游区得以提高巩固,商城博物馆获得“国家AAA旅游景区”称号,总投资30亿元的玄奘文化产业园区稳步建设。2010年,旅游业接待国内外游客122.4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03亿元。金融、保险、广告、通信、网络等服务业日趋繁荣。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95亿元,年均增长14.2%,不含五镇67.4亿元,年均增长13.6%。
偃师市2013年拨付教育公用经费3856万元、“两免一补”资金1240万元。教育“10件实事”顺利推进,完成校安工程21个。南部宜居区中小学开工,实验高中综合楼完工。
偃师市2013年 新农合参合率达99.7%,“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模式顺利实施。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总体下降30%左右;3家公立医院实行全部药品零差率销售。120急救中心竣工,卫生监督中心开工建设。
2013年偃师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7%,累计发放养老金1.02亿元。新增城镇就业455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60人。扶持小微企业50家,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8亿元。城乡低保标准和五保供养标准持续提高,2013年发放低保金2923万元、五保供养金333万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乡镇敬老院“温暖工程”全部建成。
2013年偃师市, 张海书法艺术馆扩建完成。“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有线电视入户工作顺利推进。城乡免费放映电影2764场。 玄奘故里文化旅游景区11项工程竣工,商城遗址宫城保护展示工程正在施工。完成全民健身中心一期和各乡(镇、区)中心体育广场建设,免费健身器材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1路:火车站至石家庄,全长16公里,经过站点22个,每日运营车辆14台,每8分钟发一班车。
2路:老城西至南蔡庄,全长10公里,经过站点19个,每日运营车辆10台,每6分钟发一班车。
3路:火车站至回龙湾,全长15公里,经过站点22个,每日运营车辆20台,每5分钟发一班车。
5路:西亳市场南门至丁门口,全长24公里,经过站点23个,每日运营车辆6台,每20分钟发一班车。
6路:绿城花园至申阳,全长10公里,经过站点13个,每日运营车辆6台,每20分钟发一班车。
7路:偃师至佃庄镇政府,全长25公里,经过站点28个,每日运营车辆12台,每10分钟发一班车。
8路:许庄至义井,全长25公里,经过站点26个,暂停运。
101路:火车站经市直中学、东花坛至西亳市场,向南经农贸市场、土地局至三实小,沿太学路正西至蔡家口,正北至西剧院,向东至火车站;全长近10公里,每日运营车辆6台,单向3台,每7分钟发一班车。
火车站: 偃师站、偃师南站(高铁)
偃师市地处河南省西部,东距省会郑州80公里,西距古都洛阳30公里,是郑洛工业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境内 陇海铁路、 焦枝铁路和 连霍高速、 太澳高速公路以及310国道、207国道交汇贯通,形成了以国道、省道、县道为主干,以乡村道路为支脉,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
2013年,投资3837万元的府周路改建、投资1650万元的古城快速通道西延工程完工,投资1.6亿元的杜甫大道二期、投资1.3亿元的洛偃快速通道偃师段扩建工程和投资1.25亿元的310国道(高速引线— 白马寺)改造提升工程正在实施。11条县乡道路和10条村道竣工。
过年添岁钱
过年时长辈给晚辈发添岁钱,似乎是普天一理,对为啥要发添岁钱,陈河人自有解释。
当年 玄奘祖辈落户陈河,因其世代为官,家族显赫,受人敬仰,陈家人生性厚道,凡有来此居住者,或赠以房舍,或赐下田亩,因此相继有张姓,李姓,董姓等迁入,陈家上下,一律和平相待,毫不欺生。
过年时分,相继迁入陈河的旁姓人家为感谢陈家老爷子功德,携上妻子儿女登门陈府,为陈家老爷子作揖拜年。陈家老爷子心里高兴,命家人拿出些稀罕食品招待,欲留下用饭,但又不能破了“年饭不出门”的规矩,便拿出些铜钱分给来拜年的孩子们。
世代延续,这初一拜年发添岁钱便作为陈河村的礼仪延续下来。后来,大人们年岁大了,不便去拜年时,则嘱咐孩子们去,还自有交待:
一、磕头时要双膝下跪,不能单膝磕头;二、如遇卧床之人,不能隔门坎磕头;三、拜年时主人不落座不磕头;四、拜年只磕一个头。这些都成了陈河村无书自传的年节礼仪。
蒸馍
偃师人 蒸馍有讲究,人擦麦子磨面的仔细。过去粮食欠,一个麦粒儿都珍贵。人们将 簸箩用稀布缠了密实,防止麦粒儿乱掉,用白大布湿水拧干裹在手头,在麦子中擦来擦去,直到那布不见脏灰才成,磨的面白了,馍才能白呀。
蒸年馍是细心活儿,也是操心话。将面和上面剂儿发酵,开三开,接三接,在面板上揉匀拍起来亮爽爽地响,才算成。笼布湿水抻笼布放馍,大火蒸二十分钟,再用中火蒸十分钟即成。揭馍前用小碗放点食红,将筷子头,一破四开,中间夹细竹蔑 ,笼一揭挨个捺在馍上,便成了“四瓣花”,意指“四时开泰”。
扒头村五院
腊月二十三祭灶,在中国好多地域都定在这个特定的日子里。但惟独偃师市缑氏镇扒头村的李姓五院,他们的祭灶是在腊月二十二晚上。可谓别具一格,与众不同。五院原指扒头李姓( 洪武元年由山西洪洞县东城门迤里迁偃师)的第五门人。原系官宦之家。
据传说,当年五院一名做官之人,早起五更上朝,天色还暗,行走间,忽听天空马蹄銮铃声响,急忙举目观看,看到灶王爷和灶王奶合骑一匹银色健马,飘飘云端,腾空而去。从此,他规定家人,祭灶一律改为腊月二十二了。
名人 | 朝代 | 成就 | 名人 | 朝代 | 成就 |
---|---|---|---|---|---|
卜式 | 西汉 | 牧羊大师 | 武翊黄 | 唐 | 状元 |
祝鸡翁 | 西汉 | 古代善养鸡者 | 毕宏 | 唐 | 画家 |
庞参 | 东汉 | 太尉、名臣 | 吕蒙正 | 宋 | 丞相,三拜丞相 |
杜子春 | 东汉 | 经学家 | 朱光庭 | 宋 | 名臣 |
孙堪 | 东汉 | 经学家 | 程震 | 金 | 清官 |
郤正 | 蜀汉 | 两朝贤臣 | 马君祥 | 元 | 著名画工艺人 |
明崇俨 | 唐 | 正谏大夫 | 程思廉 | 元 | 解州盐使 |
玄奘 | 唐 | 著名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 | 黄锦 | 明 | 太监、修建白马寺 |
毕构 | 唐 | 名臣 | 黄爷 | 明 | 治水英雄 |
徐有功 | 唐 | 十大清官之一 | 蔺完植 | 明 | 进士、清官 |
房琯 | 唐 | 两朝宰相 | 武亿 | 清 | 著名学者、金石学家 |
武元衡 | 唐 | 诗人、宰相 | 蔺挺达 | 清 | 康熙皇帝钦赐“老实官” |
会圣宫碑
山化镇寺沟村的凤凰山上,有一通“中州第一巨碑”——会圣宫碑,千年前北宋皇室祭扫陵墓,先要在此缅怀先祖功德。
会圣宫原为“三圣宫”,“会”足重温、缅怀的意思,“圣”就是君,是每年春秋季皇室祀祖祈福时,临时住的行宫。碑文中,大量篇幅为宋王朝歌功颂德,描绘了当时会圣宫“隐若中天,宛若仙域”的盛况。市文物局李秋展介绍说,该碑刻立于北宋景右元年,公元1034年,通高9.4米,分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碑首篆刻文字,碑书楷书,共36行,每行84字,全文3024字,记述了会圣宫的由来和建造经过,以及会圣宫的地理位置、山川和当时建筑的宏伟,以及奉安、盛荣、礼仪等,意在歌颂北宋三圣的政绩和太平盛世。
该碑上刻飞鹤流云牡丹纹,帽顶盘守六条浮雕舞龙,碑额篆书“新修西京永安县会圣宫碑铭”,整体刀工精美,浑然天成。碑文文字之多,为全国碑文之最,其撰文、书肘、铁笔并称三绝。
刘国故城遗址
该遗址位于偃师市西南方向约20公里外的 万安山北麓,南望青罗山,北瞰伊 洛河,东濒 浏河,西临 涧河的支流小西河,东西北三面都是深约20余米的河沟,南面是一块开阔的山前缓坡地,遗址座落在天然形成的半岛上。
据调查可知,该城呈不规则形,南北长约1220米,东西宽约650米,在该遗址城区内耕土层中散落着大量春秋至汉代的板瓦、筒瓦,各式砖等建筑材料及盆、壶、豆、瓮等陶制器皿残片,陶家村的东北壕沟断崖上暴露出有残存的夯土城墙,系该城的南城墙。墙体分东西两段,东段东起浏河西岸,沿壕沟的北沿向正西延伸,长137米,厚约24.5米。西段城墙从村民姬木太宅院西北角开始向西南倾斜,到距小西河东岸约50米的陶玉亭家院内消失。在东西两段城墙之间的城门,作为向外的通道,城外修有护城壕。与 春秋时期各国都城布局基本相同。
水泉石窟
水泉石窟位于偃师市东南30公里 万安山断崖上,坐东朝西,依山面水,开凿于北魏至唐宋期间,整座石窟足在一个原始溶涮的洞壁上凿龛造像而成。窟深6.5米,宽4.8米,高约12米。窟面略呈呈方形,后壁中央雕主佛两尊,现仅存北侧一尊,高约3米。窟壁间雕大小佛龛400多座,造型各异的石佛造像1000多个。
水泉石窟价值珍贵,开凿时间早于洛阳 龙门石窟,后来可能因为石质的原因,没有继续雕刻。其外南壁依山而刻的摩崖石碑,记载了 水泉石窟的许多历史,洞窟龛内造像多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也有不少的交脚弥勒造像,但令人奇怪的是石窟主佛是两尊,在我国其他石窟中没有见到。有专家们称,这可能与北魏时太后听政有关:一佛象征皇帝,一佛象征皇太后。
石窟造像刻工简朴硬直,体现了北魏石刻艺术的特点。龛楣及近侧多刻飞天、化生、 莲花、帏幔、缨络,佛座下有金 刚力士及蹲狮子、卧兽等。在窟外北壁上雕有一处先天二年的像龛,系盛唐作品,雕刻技法细腻迥异,让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