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区

新华区 新华区历史沿革 新华区行政区划 新华区地理环境 新华区自然资源 新华区人口 新华区经济 新华区社会事业 新华区交通 新华区风景名胜


新华区隶属于河南省 平顶山市,是平顶山市四个市辖区之一,位于平顶山市中西部,自北沿顺时针方向分别与 宝丰县、 卫东区、 湛河区、 鲁山县毗邻,是平顶山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素有“鹰城明珠”的美誉,境内有 香山寺、 鹰城广场、 湛河公园等旅游景点。新华区下辖9个街道、1个镇和1个管委会,行政区域总面积67.3平方千米,总人口31.93万人(2012年)。 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2.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6%。秦统一中国后,新华区一带隶属 颍川郡。西汉时期,分属属昆阳县和 父城县。三国时此地归曹魏。西晋泰始二年(266年),分颍川郡设 襄城郡,父城、昆阳属襄城郡。 八王之乱后,北方政权屡屡更迭,新华区一带先后属东晋、 后赵、 前燕、 前秦及后秦等国疆域。南北朝时期,属北朝。...

详情

新华区地名网_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资料简介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介绍

新华区隶属于河南省 平顶山市,是平顶山市四个市辖区之一,位于平顶山市中西部,自北沿顺时针方向分别与 宝丰县、 卫东区、 湛河区、 鲁山县毗邻,是平顶山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素有“鹰城明珠”的美誉,境内有 香山寺、 鹰城广场、 湛河公园等旅游景点。

新华区下辖9个街道、1个镇和1个管委会,行政区域总面积67.3平方千米,总人口31.93万人(2012年)。 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2.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6%。

秦统一中国后,新华区一带隶属 颍川郡。

西汉时期,分属属昆阳县和 父城县。

三国时此地归曹魏。

西晋泰始二年(266年),分颍川郡设 襄城郡,父城、昆阳属襄城郡。 八王之乱后,北方政权屡屡更迭,新华区一带先后属东晋、 后赵、 前燕、 前秦及后秦等国疆域。

南北朝时期,属北朝。

北周属 雉阳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属湛水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属 滍阳县。贞观元年(627年),属鲁山县。

武周证圣元年(695年),属 武兴县。

唐神龙元年,属中兴县,后中兴县改为 龙兴县,新华区一带大部分属龙兴县疆域。

宋熙宁四年(1071年),属鲁山县。

元四年(1089年),属龙兴县。宣和二年(1120年),改龙兴县为宝丰县,新华区一带属宝丰县。

南宋时,归金朝统辖。

元时,属梁县。

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恢复宝丰县建制,新华区一带属宝丰县。

1957年3月,设置平顶山市,新华区一带属之。

1969年2月,平顶山市城区设置新华区、 卫东区。

1970年2月,新华区、卫东区合并为中心区。

1977年5月,撤销中心区,恢复设置新华区、卫东区。

截至2014年,平顶山市新华区下辖9个街道( 曙光街街道、 光明路街道、 中兴路街道、 矿工路街道、 西市场街道、 新新街街道、 青石山街道、 湛河北路街道、 西高皇街道)、1个镇( 焦店镇)、1个管委会(香山管委会),共计32个社区、31个行政村。

新华区位于河南省中部, 平顶山市中西部 , 地理坐标北纬33°42′-33°49′,东经113°04′-113°48′。东以开源路为界与 卫东区毗邻,西与 宝丰县、 鲁山县接壤,南与 湛河区隔河相望,北连宝丰县。 平顶山市新华区

新华区处在 豫西山地和 豫东平原过渡地带,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丘陵起伏,南部有一近似东西走向的丘陵地带。地貌有山地、丘陵、 洼地、平原等类型。北部山地为 伏牛山余脉,主要山峰有蜘蛛山、 香山、龙山、 落凫山及 擂鼓台山。山脊呈北西走向,其中擂鼓台山为群山之首,海拔506.5米。区域地形起伏变化不大,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表现形式为 面蚀。

新华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061小时, 太阳辐射总量为113.77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5.0℃,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27.6℃,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1.2℃;无霜期为228天。年平均降水量745.8毫米,一年内各季降水分布为春季占20~23%,夏季占45~50%,秋季占24~29%,冬季占4~5%。风向以偏南、西北、东北风最多,春夏盛刮偏南风,秋冬盛刮偏北风,常有来自 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入侵。

新华区境内蕴藏着丰富的原煤、石灰石、 伊利石、粘土等15种矿产,是伊利石河南省唯一产地。截至2010年底,探明原煤储量20亿吨,可生产优质橡胶助剂的伊利石矿藏1.3亿吨,石灰岩石储量2.5亿吨。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数据显示:平顶山市新华区常住人口为389866人,其中,男性201221人,女性188645人,男女性别比为106.67:100。户籍人口为378253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2.06%, 非农业户口人口比重为68.75%。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334455人,乡村人口55411人。

2012年底,新华区总人口31.93万人,常住人口29.72万人,城镇化率98.13%。

新华区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2.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6%;地方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19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4.61%;第三产业增加值6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59.6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3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3.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34元,同比2012年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11680元,同比2012年增长13.4%。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为0.5:64.7:34.8。

截至2012年6月,新华区耕地面积2万余亩、播种面积1.8万亩,粮食作物种植品种主要有小麦、玉米和红薯,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60%,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油菜、花生、果树等,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40%。

新华区主要发展 高效农业、 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形成了 水产养殖、畜牧养殖、果蔬种植、农副产品深加工为特色的农业产业区域。建成了以北滍、东滍、西滍渔场为中心的水产养殖基地;以何庄、果庄猪场、姬庄鸡场为中心的畜禽养殖基地;以焦庄林场、叶营林场、香山林场、何庄果园为中心的林果种植基地。

截至2011年,新华区形成了电子电气、绝缘制品、新型材料、精细化工、采煤炼焦、工矿用品六大支柱产业,建成了开发区工业园、民营经济创业园、循环经济工业园三大工业园区,引进了以圣光医用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新型耐材有限责任公司、三基炭素有限责任公司、 康立电器公司、天鹰智能公司、 华锐电气公司、联立机电公司、飞宇电器公司、绝缘制品公司为龙头的5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多项专利技术,1650余名技术人才。 截至2011年,新华区境内有各类大中型高科技工业企业500余家,形成了以煤炭、建材、化工、电子、纺织为主体的现代化工业发展格局。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57家。

截至2011年,新华区先后开发建设了双丰商城、 鹰城广场餐饮一条街、佳田国际大酒店、建西汽修城、 地中海假日酒店、 三毛高档娱乐中心等一大批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形成了以 中兴路、 建设路、矿工路为中心,集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服务网络。 形成了8大商贸中心,6大休闲娱乐场所,13个大型专业市场。

2013年底,新华区第三产业法人和产业单位达到2980个,个体工商户达到12718户,非公有制经济营业收入增长12.3%。平煤财务公司、 洛阳银行、 太平人寿挂牌运营,全年新增资本市场融资19.2亿元。

平顶山日报社、 平顶山人民广播电台、 平顶山电视台等文化单位均在新华区辖区内。截至2013年9月,新华区建成乡镇文化站1个,街道文化中心3个,社区文化活动室21个,基层文化站点46个;29个社区全部有社区书屋,61个村建成标准化农家书屋(其中划转新城区30家)。

截至2011年,新华区有大专院校5所,中小学90余所,幼儿园10所。2012年末,全区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为51459人,其中中学在校生22615人,小学在校生28844人。

截至2011年,新华区共有15家医疗机构。2012年末,全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4081张,卫生技术人员4586人,其中医生1559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3.97人。 新华区卫生局直属单位有平顶山市新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顶山市新华区人民医院、平顶山市新华区妇幼保健站、新华区卫生监督所、焦店镇卫生院,基本上形成了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

新华区距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仅90千米,可通达国内外30多座城市;境内南有连接 京广线、 焦枝线两大铁路干线的 漯宝铁路,北有东接漯宝线、西接焦枝线的平煤集团铁路专用线;公路方面, 宁洛高速公路、 郑尧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百米宽的快速通道和湖滨大道横亘区内,具有空中和地面立体式的交通便利条件。

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新华区西北15千米处,相传是观音菩萨成道之地。香山寺始建于 隋唐时期,宋、金、元、明历代均有修茸或重建,为河南省佛教名刹之一。1956年重新修整后的香山寺被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内有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建的大悲观音大士塔一座,塔基南侧有一佛洞,宋代名家 蔡京手书的观音史话碑尚存。

鹰城广场

鹰城广场呈正方形,占地面积16公顷。广场以南北中心通道为中轴线,以东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以西为休闲娱乐场所。广场有由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著名雕塑设计大师 王熙民教授设计的“和平”、“友谊”、“歌”、“舞”四座大型雕塑,还有人工湖、假山,人工湖水面5600平方米,假山面积5700平方米。

黄山惨案爱国教育基地

黄山惨案爱国教育基地位于北环路与黄山北麓的山脚路口。黄山寨仅存部分寨墙,后建立了黄山殉难同胞纪念碑。纪念碑上下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水泥浇灌,露出地面两个台阶,第二部分为海兰花大理石质地莲花碑座,碑座长4米,高0.8米,宽0.7米,最上部分为碑身,罩黑漆,碑身长3.5米,高1.6米,宽0.25米。正面碑文为黄山殉难同胞纪念碑及立碑时间,新魏碑体,背面刻有碑文,碑体东西朝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