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县

台前县 台前 Taiqian Xian 台前县历史沿革 台前县行政区划 台前县地理环境 台前县交通状况 台前县自然资源 台前县经济建设 台前县旅游 台前县历史名人


台前县隶属于河南省濮阳市管辖,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豫鲁两省交界处,总面积454平方公里,现辖6镇3乡,372个行政村,37.64万人,27万亩耕地。台前县是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中原经济区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被命名为“中国羽绒之乡”。地理位置特殊。台前县三面与山东省的6个县( 莘县、 阳谷、 东平、 梁山、 郓城、 鄄城)接壤或隔河相望,东西长40.4千米,南北平均宽15.5千米,是河南省的东北门户。西连 中原经济区,东接 环渤海经济圈,是河南省距离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日照港最近的一个县。交通优势明显。 京九铁路和 晋豫鲁铁路通道在此交会,形成铁路交通“十字架”;东西方向的S101和南北方向的S205贯穿全境,形成公路交通“十字架”;范辉高速至台前县城快速通道建成通车;范(县)台(前)梁(山)高速公路开工在即,...

详情

台前县地名网_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资料简介

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介绍

台前县隶属于河南省濮阳市管辖,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豫鲁两省交界处,总面积454平方公里,现辖6镇3乡,372个行政村,37.64万人,27万亩耕地。台前县是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中原经济区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被命名为“中国羽绒之乡”。

地理位置特殊。台前县三面与山东省的6个县( 莘县、 阳谷、 东平、 梁山、 郓城、 鄄城)接壤或隔河相望,东西长40.4千米,南北平均宽15.5千米,是河南省的东北门户。西连 中原经济区,东接 环渤海经济圈,是河南省距离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日照港最近的一个县。

交通优势明显。 京九铁路和 晋豫鲁铁路通道在此交会,形成铁路交通“十字架”;东西方向的S101和南北方向的S205贯穿全境,形成公路交通“十字架”;范辉高速至台前县城快速通道建成通车;范(县)台(前)梁(山)高速公路开工在即,孙口跨黄河公路大桥正在建设,台前县的交通优势日益显现。

资源相对充足。黄河自范县入台前县境,流经台前县境69千米;金堤河从台前县境北部穿城而过汇入黄河,台前县境内长46千米。黄河、金堤河年可利用过境客水1.02亿立方米。境内有探明储量为2.4亿吨的吴坝煤田,五代晋王所筑军垒— 晋王城遗址,唐高宗李治访贤的 古贤桥, 张公艺墓,以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邓大军渡河处( 将军渡)。

台前境原属山东省 寿张县,历史悠久,夏商周时期西部属 顾国,东部属微乡和 须句国。春秋始建良邑,属 鲁国。

战国中期为寿邑,后入 齐国。

秦属 东郡。

汉置 寿良县,东汉光武帝为避其叔 刘良名讳改寿良为寿张,析离东 郡隶属 东平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隶属东平国和 东平郡,其间 南朝改寿张为寿昌,北朝复为寿张,北魏时属济州 东平郡。

隋大业三年(607年)属 济北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寿张擢升为 寿州,并置寿良县。次年州废,并寿良仍为寿张,属 郓州东平郡。五代时沿袭前治。

宋宣和年间改郓州为 东平府,县仍属之。

金 大定七年 (1167年),河决坏城(旧县城在 梁山南),县治迁 竹口镇(今 阳谷县祝口村),大定十九年(1179年)迁回原地。

元代寿张属 中书省 东平路总管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县治移置梁山东,属东平府,洪武十三年迁至王陵店(即今 寿张镇),属 东平州。洪武十八年(1385年)改隶 兖州府,同时改行省为布政使司,寿张隶山东布政使司兖州府所辖。

清代雍正八年,东平升为直隶州,直属山东布政使司,寿张亦属直隶州辖。

民国2年(1914年)改属山东省 东临道,县衙改称县公署。

民国16年(1928年)撤销道制,县公署改称县政府, 寿张县政府直属山东省政府领辖。

民国24年(1936年),寿张隶属山东省第六督察专员公署(驻地聊城)。

民国27年(1939年)建寿张县抗日民主政府,属鲁西二专署。

民国32年(1944年)属冀鲁豫行署八专署,1947年改属冀鲁豫九专署。

1949年属 平原省聊城专署。

1952年平原省撤销,寿张归属山东省聊城专署。

1964年寿张县撤销,原县境金堤以南区域划归 范县,隶属河南省安阳行署,金堤以北划归山东省 阳谷县。

1974年析范县东部7个公社设中共范县台前工作委员会和范县台前办事处(为县级机构)。

1975年改称中共台前工作委员会和台前办事处。

1978年建台前县,属安阳行署,1983年改属濮阳市。

台前县辖6个镇、3个乡。县人民政府驻 孙口镇。

镇: 城关镇、 侯庙镇、 孙口镇、 打渔陈镇、 吴坝镇、 马楼镇 。

乡: 后方乡、 清水河乡、 夹河乡。

台前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隅,黄河下游北岸,豫东北平原与鲁西平原交界地带。东、南分别与山东省东平、梁山、郓城县隔黄河相望; 西与范县毗邻;北依金堤与山东省阳谷县接壤。地处北纬35°50′~36°06′42″,东经115°39~116°05之间

台前县的大地构造属华北地台,其辖区位于东濮凹陷之上。东濮凹陷夹在鲁西隆起区、太行山隆起带、秦岭隆起带大构造体系之间。东有兰聊断裂,南接兰考凸起,北界马陵断层,西连内黄隆起。东濮凹陷是一个以结晶变质岩系及其上地台构造层为基底,在新生代地壳水平拉张应力作用下逐渐裂解断陷而成的双断式凹陷,走向北窄南宽,呈琵琶状。该凹陷形成过程中,在古生界基岩上,沉积了一套巨厚以下第三系为主的中、新生界陆相沙泥岩地层,是油气生成与储存的极有利地区。
  地貌系中国第三级阶梯的中后部,属于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较为平坦,自西南向东北略有倾斜,地面自然坡降南北为1/4000~1/6000,东西为l/6000~l/9000。地面海拔一般在48~58米之间。濮阳县西南滩区局部高达61.8米,台前县东北部最低仅39.3米。由于历史上黄河沉积、淤塞、决口、改道等作用,造就了濮阳平地、岗洼、沙丘、沟河相间的地貌特征。境内有临黄堤、金堤及一些故道残堤。平地约占全市面积的70%,洼地约占20%,沙丘约占7%,水域约占3%。

台前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级分明,温度适中,光照充足,春旱夏涝交替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雨量大,秋季凉爽多阴雨,冬季干冷少雨雪。日照时数值高,热量降、水较丰富,雨热同期,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繁。日照时数值偏高,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太阳辐射量呈增长趋势,光能资源较为丰富。

台前境内现有三座火车站。

京九铁路过境并设 台前站, 晋豫鲁铁路与之在此交汇。投资3000万元的京九铁路台前物资转运站年转运能力达100万吨。

台前西站为汤台铁路货运站。

台前北站为晋豫鲁铁路万吨级解编站。

342国道贯通全境。S101郑吴线与濮范高速相连,聊城至菏泽的聊菏公路、以郑吴、聊菏、德商公路为骨干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台前县的土壤类型有潮土、风砂土和碱土3个土类,9个亚类,15个土属,62个土种。潮土为主要土壤,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7.2%,分布在除西北部黄河故道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潮土表层呈灰黄色,土层深厚,熟化程度较高,土体疏松,沙黏适中,耕性良好,保水保肥,酸碱适度,肥力较高,适合栽种多种作物,是农业生产的理想土壤。

台前所处濮阳地区地质因湖相沉积发育广泛,下第三系沉积很厚,对油气生成及储存极为有利。已知的主要矿藏是石油、天然气、煤炭,另外还有盐、铁、铝等。石油、天然气储量较为丰富,且油气质量好,经济价值高。地质资料表明,本区最大储油厚度为1900米,平均厚度l100米,生油岩体积为3892立方千米。据其生油岩成熟状况、排烃及储盖条件,经多种测算方法估算,石油远景总资源量达十几亿吨,天然气远景资源量2000亿立方米~3000亿立方米。本区石炭至二叠系煤系地层分布面积为5018.3平方公里,煤储量800多亿吨,盐矿资源储量初步探明1440亿吨。铁、铝土矿因埋藏较深,其藏量尚未探明。

2014年台前县完成生产总值83.72亿元,年均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146元,2011—2014年,年均增长16.3%;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8915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2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5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3.47亿元,2011—2014年,分别年均增长38.9%、29.6%、15.9%和26.4%。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2.4:65.7:21.9,调整到2014年的11.4:62.7:25.9,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88.6%,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9.77万吨,实现“十连增”。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设施农业初具规模,优质高效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积极推广无公害农畜产品全面发展,初步建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显著成效,全县有市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40家。

2014年末,全县共有工业企业52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5家,比2010年末净增6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6.22亿元,利润总额达到5.14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28 %、30.1%,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58.9%。规划建设了6平方公里的县产业集聚区,为工业发展搭建了优良平台,截至2014年末,区内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齐全,入驻企业92家,其中羽绒及服饰加工、机动车配件、石油化工企业80家,形成了三大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2014年,区内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0.5亿元,同比64.95%;实缴税金6373.3万元,同比34.53%。被商务部列为 “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最具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和“河南省最具竞争力产业名片金星奖”。

2014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65亿元,年均增长9.1%。启动建设了中原能源现代物流园、正大家居、信泰城市综合体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商贸物流业进一步繁荣。各项贷款余额32.6亿元,新增贷款8.1亿元,存贷比46.87%,金融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加快了集“信息发布、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统一配置”等为一体的公共商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生态园。保险、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逐步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将军渡

1947年6月30日,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 野战军12万人以孙口为中心 渡口强渡黄河天险,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为纪念这一具有历史转折点意义的伟大事件,1981年6月,台前县人民政府在孙口村南临 黄河大堤北侧立碑纪念。2005年3月被列入河南省 红色旅游景点。2006年投资30万元完成一期工程,建成了将军渡纪念馆。2007年投资245万元完成二期工程,建成了纪念碑及广场。2014年投资2000万元建设三期工程,建成了主题纪念馆及浮雕碑刻长廊。

八里庙治黄碑刻

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文记载了治理河道的过程,用工、用料、建闸数及建闸地点,是除害兴利的经验总结。碑的撰文及书丹均出于徐有贞之手,书法挺拔秀丽,柔中有刚,气韵神采俱佳,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此碑是治黄史上的重大发现,是研究治理黄河与漕运并举的珍贵资料,另有明代镇水兽、铁鼠各一,明代祭祀碑一通,清顺治重修 大河神祠碑一通,均为珍贵文物。

魏氏墓碑

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碑原位于张秋镇西南,1986年移至夹河乡张广村内,有明代碑6通。魏君墓表碑记述了始祖魏绍随明太祖起事,后随 燕王扫北屡立战功及其子孙受诰封、玄孙女为王妃等事。

张公艺墓

位于孙口乡桥北张村南200米处。1963年被 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公艺祠堂始建于唐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以张公艺向唐高宗敬献百忍的典故,命名为“百忍堂”。1994年,县人民政府拨款1万元,张氏族人集资3万元,重新在孙口乡桥北张村南建起百忍堂。

晋王城遗址

位于吴坝乡晋城村内,1957年、1976年先后被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深翻土地时,在晋城村附近挖出许多人骨、马骨。60年代北城墙尚存残余部分,长约5米~6米,土质坚硬,性能耐火,村民常挖城墙土垫屋基或盘火炉。至1977年,地面上城墙全部被毁。该遗址地表面现立碑一块。

蚩尤冢

当地人称 蚩尤坟,位于今城关镇后三里村东南约300米处。该冢西南1公里有一村名尤坊,以邻近蚩尤冢而得名,后讹称油坊。1933年黄河决口,蚩尤冢淤没。后附近村民在原址堆起一土冢,占地1亩。1956年,该冢被铲平,辟为耕地。

古贤桥

张公艺墓前的古贤桥又名“访贤桥”,位于孙口乡古贤桥村南100米。2006年4月,濮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和台前县文化旅游局协作,按照河南省文物钻探工作规程进行了文物钻探,初步断定此桥为 石拱桥,东南、西北走向,深埋地下约6米,桥长52米,宽6米,建于唐初,比著名的 赵州桥仅晚几十年,可称“中华第二桥”,极具科研价值和 文物价值。

玉皇岭古墓

位于后方乡玉皇岭村西南约300米处。原为一土丘,高3米,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1959年修筑围村堰时将土丘挖平,露出墓顶,发现墓穴内有一悬梁吊棺,遂用土掩复。今墓址稍高于地面,已垦为耕地。传说墓主为明代奸相严嵩,但无史可考。1957年、1976年和1977年,该墓先后被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河南省革命委员会以“严嵩墓”为名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人物

张公艺(577—676) 孙口乡桥北张村人,生于北齐承光元年,卒于唐仪凤元年,寿99岁。以治家有方,名垂青史。

林哲(1737年—1774年) 夹河乡林坝村人。自幼家境清贫,成年后因生活所迫,去寿张城东后王庄给地主扛活,结识了该村教书先生 王伦。

王伦(?—1774年) 寿张县后王庄人,出身寒微,但能文善武, 膂力过人,又精通医道。

郭兴(?—1861年) 后方乡大寺郭村人。

近现代人物

张瑞萱(1880年—1928年) 又名 张金兰,孙口乡曹岭村人。

王鲁光(1920年—1971年) 原名王作立,后方乡纸王村人。

穆玉朋(1925年—1986年) 山东省 冠县桑阿镇潘庄村人。

徐茂谦 ,革命烈士(1915年—1938年)吴坝乡十里井村人。

汪洋,革命烈士(1913年—1942年)原名之正,字诚斋,号洪波,夹河乡顾庄村人。

曹华亭,革命烈士(1918年—1944年)城关镇杨岗村人。

徐代根,革命烈士(1926年—1944年)城关镇徐岭村人。

刘玉清,革命烈士(1914年—1947年)马楼乡刘楼村人。

李玉安,革命烈士(1924年—1997年)吴坝乡吴坝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