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庄村
田庄村 田庄村建置改革 田庄村人口民族 田庄村自然状况 田庄村农业经济 田庄村企 业 田庄村通信电力 田庄村村民生活
新野县田庄村位于县城北14公里,距乡政府机关驻地东4公里处。东邻樊集乡,南依白河与樊集乡陈河、钮寨村隔河相望,西连邓庄村,北与康营村接壤,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2.5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 新野县田庄村位于县城北14公里,距乡政府机关驻地东4公里处。东邻樊集乡,南依白河与樊集乡陈河、钮寨村隔河相望,西连邓庄村,北与康营村接壤,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2.5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村委会驻田庄。1958年属王集公社为田庄大队。1961年与康营大队分开仍属王集公社为田庄大队。1962年属上庄公社为田庄大队。1963年属王集公社为田庄大队。1975年属上庄公社为田庄大队。1984年属上庄乡田庄村委会。有4个自然村。背笼庄清康熙初年,樊国言等10户由樊集迁此,原为樊营。清同治元年修寨后称樊寨,后因大部分村民编织竹器,且以背笼尤为驰名,演称背笼庄。下河清康熙年间,李、彭、樊三姓同时由樊集...
详情新野县田庄村位于县城北14公里,距乡政府机关驻地东4公里处。东邻樊集乡,南依白河与樊集乡陈河、钮寨村隔河相望,西连邓庄村,北与康营村接壤,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2.5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 新野县田庄村位于县城北14公里,距乡政府机关驻地东4公里处。东邻樊集乡,南依白河与樊集乡陈河、钮寨村隔河相望,西连邓庄村,北与康营村接壤,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2.5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
村委会驻田庄。1958年属王集公社为田庄大队。1961年与康营大队分开仍属王集公社为田庄大队。1962年属上庄公社为田庄大队。1963年属王集公社为田庄大队。1975年属上庄公社为田庄大队。1984年属上庄乡田庄村委会。有4个自然村。背笼庄清康熙初年,樊国言等10户由樊集迁此,原为樊营。清同治元年修寨后称樊寨,后因大部分村民编织竹器,且以背笼尤为驰名,演称背笼庄。下河清康熙年间,李、彭、樊三姓同时由樊集分迁于此定居。由于白河岸上设有两上渡口、两上商行,该村在下游渡口,称“下行”,讹称下河。樊庄清康熙初年樊姓从樊集迁此,以姓定村名为樊庄。田庄张姓祖居黄龙庙,清康熙年间,因白河滚道,村落陷入白河后迁此,始名张庄。康熙末年,田姓由今樊集乡后河迁此后,因人丁兴旺,故易名田庄。
2003年,田庄村辖田庄、下河、背笼庄、樊庄4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866户,3125人,其中男1600人,女1525人,汉族3120人,回族1人,蒙族4人。在总人口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3%,中学文化程度8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有樊、李、张、高、等48个姓氏。其中以樊、李、张、田等姓氏居多。
田庄村地处白河西岸,地势北高南低。村内有南北路9条,东西路4条,间距250米。村西有黄渠沟,长3.5公里。村东侧、南侧有四道护河堤总长达6公里。全村有耕地3912亩,池塘8个。其中,养有鱼或种有莲藕的池塘3个。村白河沿岸为沙土壤,其余为黄土壤,沙土壤主要分布于田庄、背笼庄、下河三个自然村,黄土壤分布在樊庄自然村。河滩的白沙为建筑原料。
作物种植 20世纪70年代前,农村生产力落后,作物种植单一,品质差,产量不高,主要靠红薯干(面)和少量小麦过日子。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棉花、花生,少量的油菜、大豆作物。。畜牧养殖 解放后至1958年,畜牧养殖为户养户有和队养队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畜牧养殖向产业化、规模化的道路发展。1996年,樊成峰办起了圈养2000只种兔的白河养殖场。2003年,全村有养牛场3个,养牛专业户10个,饲养牛320头;养鸡场1个,年产蛋6万公斤;养猪厂3个,生猪存出栏560头;种兔场1个,种兔5000只。6组樊群乐养皮杂牛60余头。
村民原办“竹编社”,以竹编背笼、箩筐等生产、生活用品为主,后发展为家庭庭院经济。在背笼庄、下河两个村,户户都会编织竹器,竹编工艺远近闻名。另有纺绳,集中在田庄自然村,竹编与纺绳成为村主要庭院经济。1978年后,村逐渐办起了面粉厂、电锯场、砖窑场、预制场等。1993年村有建筑队3个,预制厂1个,磷肥厂1个,从业人员160人。2003年,村有加油站1个(秦启群投资30万元),煤球加工场2个;商业服务网点6个,建筑队4个,从业人员380名。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水利 1999年9月,白河大桥开通,唐邓公路穿村而过,交通条件改善。2001年后,铺设礓石道路6000余米,开挖整修沟渠3800米。解放前,村民经常遭受洪水雨涝。解放后,村加固了河堤。1972年村在下河自然村北头建扬水站1座,修硬边渠1条,长4公里,灌溉面积850亩,随着上游河水流量的减小,扬水站逐步失去作用,被井灌代替。村有机井160眼,有效灌溉面积3500亩,河沿架机灌溉面积 达380亩。
1955年村有手摇电话机一部,1986年架设了3部电话,1997年电话开始普及。2003年,全村装电话380户,占总户数40%。1976年村开始架设农电线路,2000—2001年,对农网进行了改造,村用电户达98%。社 会 事 业教科文卫 建国前村有私塾1所,后改为小庙学校。建国后,村扩建整修学校房舍20间。1975年,新建46间房舍,校内全部硬化,绿化,并实现了“六配套”。2004年新建教学楼一座。村先后为大专院校输送学生260名,其中大学本科180名,专科80名。村开办有新型农民计生学校,房舍5间,配备有电视、VCD和书刊杂志。培训内容有政策、法律、养殖、种植技术、计划生育、妇幼保建知识等。年培训人员达3000人次。
建国后,村成立过宣传队,民间有旱船、踩高跷等。1988年村建计生协会、阅览室。建国初期,村里缺医少药。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村民就医条件得到改善。有村建卫生所2个,医务人员4名。重点开展常见病防治工作。到2003年农村实行了合作医疗,村民看病就医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解放前,村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吃了上顿没下顿。穿的是粗织布衣,不少人家靠给地主打工过日子。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生产力得到发展,村民拥有自己的土地,生活条件、居住环境有了改变。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周边政府机关
新野县上庄乡人民政府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民路上庄乡政府
周边乡镇
上庄乡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
周边村庄
田庄村
地址:南阳市新野县
邓庄村
地址:南阳市新野县
杨营村
地址:南阳市新野县
廖庄
地址:南阳市新野县
山坡村
地址:南阳市新野县
老龙镇村
地址:南阳市新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