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湾村
下湾村 下湾村概述 下湾村变迁调整 下湾村自然物产
下湾村是一个村落的名称,在我国,不同的省市地区有同名分布,他们的地理位置不同,文化、经济、资源分布也不同。湖北省通山县洪港镇下湾村地处湖北省与江西省交界处,东邻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大洞乡蔡家垅。北纬114度51分,东经29度32分,最低处华坊畈海拔55米,最高处斑鸠岩海拔400.1余米。长江中游南支流富水的上游宝塘河(今称燕厦河)从畈中穿过。数百年来,河北岸有港畔(王姓)、港西堰(华姓)、华坊(华姓)等村庄,河南岸有大田(王姓)、柳树下(王姓,民国后期绝)、斗门(华姓)、张大丘(华姓)、成家(成姓)、唐家垅(王姓)、贾家(贾姓)、新屋(华姓)、陈家畈(在清朝后期即为华姓)、下湾(华姓为主)、火烧场(华姓)、岭下(贾姓)、螺丝坳(贾姓)等村庄(岭下、螺丝坳现属燕厦乡滩头村),各庄均有他姓杂居。畈中河边的下湾街为上游的杨林、沙店、岭内、江西武宁县大洞等太平山、四面山林产品...
详情下湾村是一个村落的名称,在我国,不同的省市地区有同名分布,他们的地理位置不同,文化、经济、资源分布也不同。
湖北省通山县洪港镇下湾村地处湖北省与江西省交界处,东邻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大洞乡蔡家垅。北纬114度51分,东经29度32分,最低处华坊畈海拔55米,最高处斑鸠岩海拔400.1余米。长江中游南支流富水的上游宝塘河(今称燕厦河)从畈中穿过。数百年来,河北岸有港畔(王姓)、港西堰(华姓)、华坊(华姓)等村庄,河南岸有大田(王姓)、柳树下(王姓,民国后期绝)、斗门(华姓)、张大丘(华姓)、成家(成姓)、唐家垅(王姓)、贾家(贾姓)、新屋(华姓)、陈家畈(在清朝后期即为华姓)、下湾(华姓为主)、火烧场(华姓)、岭下(贾姓)、螺丝坳(贾姓)等村庄(岭下、螺丝坳现属燕厦乡滩头村),各庄均有他姓杂居。畈中河边的下湾街为上游的杨林、沙店、岭内、江西武宁县大洞等太平山、四面山林产品外销,工业品运入的必经之路,明清时期形成有多家旅馆、餐馆、商店的集镇。
1950年以前属于湖北省阳新县燕厦区辖。民国期间阳新县燕厦区曾设下湾乡。大革命时期属于苏区。日军侵华时期,阳新县城沦陷,县国民政府先内迁至太平山下的东坑(今属通山县洪港镇东坪村),不久,管慎之(嘉鱼人,实名龙崇喜)调任阳新县县长,将县政府外迁至紧邻燕厦镇的华坊,直到抗战胜利才迁回县城兴国镇。
1950年下湾村随燕厦区、大畈区、黄沙区划入通山县辖,先后属三源乡、三田乡、洪港公社,分别被编为爱群八大队、爱群大队、日升大队等。
下湾村属于富水水库库尾地区,海拔58米以下属于库区。1959年,富水库区红光六大队、光明六大队移民迁入在火烧场、下湾、陈家畈、新屋、张大丘、斗门沿河一线暂住,1961年留下一个李姓、肖姓生产队定居在大阳坪下,其余迁至洪港、茅田河等地。1965年,华坊、港西堰、火烧场、下湾、陈家畈、新屋、张大丘、斗门被富水水库淹没,港畔、大田部分被淹没,村民少量外迁,大部分移民后靠(即在屋后半山腰重建村庄),华坊大部分居民迁至邻村官家垅。现村中为穿村而过的燕厦河和千余亩芦苇荡湿地,大庆-广州高速公路从螺丝坳、华坊、港西堰、港畔自然村中穿过。下湾村2013年户籍乡村人口1440余人,60岁以上182人,其中80岁以上30多人,90岁以上6人,100岁以上1人,被誉为长寿村。
下湾村以种植水稻、红薯、玉米、小麦为主。养殖以养猪、养鱼为主。山上主要野生杉树、松树、株树、樟树、橡树、栎树、楠竹、猕猴桃、山楂等,人工种植的主要有油茶、茶叶、桃、李、梨、板栗等。河边原堤竹被毁,现为野生杨树和人工种植的意大利杨树,有野生水汞子(野生葡萄)。野生鱼有鲤鱼、鲫鱼、乌鳢、鳜鱼、鲶鱼、黄米、河白(大白刁)、游参、红翅佬、鳊鱼、鲩鱼、鳡鱼、春鱼、鳑鲏、鳝鱼、泥鳅、河虾等。
周边村庄
下湾村
地址:咸宁市通山县
下湾村
地址:咸宁市通城县
下湾
地址:咸宁市通山县
下湾
地址:咸宁市通山县
下罗湾
地址:咸宁市通山县
港下村
地址:咸宁市通城县三二零省道
港下
地址:咸宁市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