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市

吴川 吴川县 吴川市 建筑之乡 广东建筑之乡 广东省吴川市 吴川建制沿革 吴川行政区划 吴川地理环境 吴川自然资源 吴川人口 吴川政府机构 吴川经济 吴川社会事业 吴川交通运输 吴川地方风情 吴川风景名胜 吴川古今名人 吴川荣誉称号


吴川,广东省辖 县级市,由湛江市代管。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湛江市东北部,东邻茂名市电白区,南濒南海,西接廉江市,西南连湛江市坡头区,北与化州市、茂名市茂南区接壤 。吴川市面积84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12万人,人口密度为1277人/平方公里。吴川是著名的 中国建筑装饰之乡,同时还获得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月饼之乡、 中国羽绒之乡、 中国塑料鞋之乡等荣誉称号。 千百名亿万富豪多为包工头出身,个体和民营经济非常发达,是全国富豪人数最多的县级市(县),富豪群体占总人口比例之高冠绝全国。吴川滨江临海、水系发达、日照充足、资源丰富,是中国 南海之滨的具有江海文化特色的宜居城市。国道325线横贯东西全境, 沈海高速公路和 汕湛高速公路(在建)分别从该市经过;铁路有 茂湛铁路贯穿全境,境内设有 吴川火车站和 塘缀站;境西10余公里可达南方大港 湛江港,境内有黄坡港及渔商两用博...

详情

吴川市地名网_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资料简介

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介绍

吴川,广东省辖 县级市,由湛江市代管。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湛江市东北部,东邻茂名市电白区,南濒南海,西接廉江市,西南连湛江市坡头区,北与化州市、茂名市茂南区接壤 。吴川市面积84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12万人,人口密度为1277人/平方公里。吴川是著名的 中国建筑装饰之乡,同时还获得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月饼之乡、 中国羽绒之乡、 中国塑料鞋之乡等荣誉称号。 千百名亿万富豪多为包工头出身,个体和民营经济非常发达,是全国富豪人数最多的县级市(县),富豪群体占总人口比例之高冠绝全国。

吴川滨江临海、水系发达、日照充足、资源丰富,是中国 南海之滨的具有江海文化特色的宜居城市。国道325线横贯东西全境, 沈海高速公路和 汕湛高速公路(在建)分别从该市经过;铁路有 茂湛铁路贯穿全境,境内设有 吴川火车站和 塘缀站;境西10余公里可达南方大港 湛江港,境内有黄坡港及渔商两用博茂港;航空运输方面有在建中的粤西国际机场。

吴川是粤西地区 思想文化最开放的县级市(县),在 语言、 风俗和 观念等方面都与粤西其它市县有着不同独特的风格。在改革开放初期,“ 吴川模式”与“ 温州模式”并驾齐驱,在当时“南有吴川、北有温州”享誉全国。

古时境内东郊有吴家地,纳三川(江)之水( 鉴江、 袂花江、 梅江),故曰: 吴川。 (古名:又名吴江。注:历史上属 高州府;广义上的吴川境地包含今 坡头区、 麻斜、 特呈岛、 南三岛、 硇洲岛和 调顺岛,吴川话分布区涵盖坡头、南三等地。)

先秦:早在 新石器时代,吴川先民 古越族人便在岭南鉴江下游一带繁衍生息。远古至秦末吴川属 百越,《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在中原史籍记载中,岭南尽皆“南蛮之地”,至秦军南下始融入文明;但考古学界近年来研究发现,这一观点是“历史的误会”;出土的大量文物实证表明,岭南地区(包括吴川)在秦代之前已经存在灿烂的 新石器时代和 青铜时代高度文明 。

秦朝:公元前222年,秦王 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王嬴政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三个郡,吴川属 象郡(前214年-前204年)。秦末汉初(前204-前111年)属 南越国(今 粤港澳桂琼及越南北部一带)。

汉朝:元鼎六年(前111)十月,汉武 刘彻遣伏波将军 路博德等平南越囯,置九郡。该县地属九郡之一 合浦郡的高凉县。建安二十五年(220),吴建 高凉郡,又立高兴郡,该县地随属高兴郡的高凉县。东汉时期,吴川属 交州。

晋朝:太康初(282年左右),高凉郡、高兴郡沿吴制。后撤高兴并入高凉郡,该县属高凉郡的高凉县。元嘉年间(424-443)宋(刘宋)置高凉郡平定(县),为吴川县前身。

隋朝:开皇九年(589)春,废平定县,改置吴川县,吴川之名始见《 隋书》。

唐朝:武德五年(622)七月,冯盎降唐,以其领地分设八州,吴川县属八州中之罗州。同年,设潘水县(永徽元年废),县治在今博铺镇。

五代:公元907-958年,该县属南汉罗州。

宋朝:开宝五年(972)废罗州,吴川改隶辩州。 太平兴国五年(980),改辩州为化州,吴川隶属化州。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西道宣慰司遣管军总管崔永、千户刘潭、王德用等招降雷、化、高三州,崔永等镇守其地。

明朝:洪武元年(1368),元海北海南宣慰副使陈乾福降(盛志作二年误)。同年化州路改为化州府,吴川属化州府。十四年(1381)化县复改为化州,吴川与化州同属高州府。

清朝:顺治三年(1646),清军入粤。宣统三年(1911)九月二十三日,高州宣布反正,成立都督府。

民国:民国初年废府建道。 民国2年(1913年),吴川属广东省高雷道;至民国34年(1945年) 国民政府与法国签订《中国交收广州湾租借专约》,在接收广州湾后,宣布广州湾范围划设为湛江市,前属吴川划去的麻斜、坡头、南三及硇洲、特呈、调顺诸岛,仍由湛江市管辖。

共和国:1950年吴川隶属广东省南路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2年与梅茂县合并为吴梅县;1953年更名为吴川县属广东省 粤西区行政公署;1983年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撤销湛江地区,分设 湛江、 茂名两市,吴川县属湛江市;1994年5月,报经 民政部批复同意撤吴川县设立吴川县级市,为广东省直辖市,交由 湛江市代管。 至2009年末,吴川市面积848.5平方千米,辖5个街道、10个镇,53个社区、139个行政村。市政府驻梅菉街道。

清代末年,吴川行政设置17个都、8个寄都。民国初年,全县设置10个区:一区(吴阳)、二区(芷寮)、三区(振文)、四区(龙头)、五区(塘㙍)、六区(黄坡)、七区(山圩)、八区(坡头)、九区(石门)、十区(硇洲)。民国18年(1929年)将区改为自治区,全县设3个自治区(吴阳、塘㙍、黄坡)。民国38年(1949年)仍分为3个区(塘㙍、黄坡、振文),但把33个乡缩为13个乡和1个镇。

1949年11月27日,吴川全境由共产党接管。1951年1月,南路行署把划入湛江的滨海区( 坡头、 南三)划归吴川。6月又将滨海区划归湛江市。1952年调整区划,再将滨海区划归吴川,并分为两区:六区(坡头)、七区(南三)。

1952年5月6日,吴川县与梅茂县合并为吴梅县,1953年复称吴川县,管辖地方包括原吴川县的吴阳、黄坡、中山、塘㙍、板桥、塘尾、振文、樟铺和银岭等区乡镇,以及原梅茂县的6乡(覃巴、博茂、王村港、梅博、横溪、岭尾)、2镇(康平、同德)。1953年12月12日,南三区从吴川划归 雷东县。

1958年,吴川县与化县合并为化州县,是年10月,坡头、龙头两区又从吴川县划归湛江市;覃巴区划给电白县。同时,从茂名县划出兰石、龙首、双塘等乡归入吴川。

1959年,覃巴公社又重新划归吴川。1961年4月5日,吴川县从化州县分出独立,管辖合并前原有的地区,不作新的调整。从1961年以来,吴川的境域没有变动。

1979年,吴川县辖长岐、前进、覃巴、王村港、振文、樟铺、吴阳、塘尾、塘㙍、板桥、黄坡、中山、兰石、大山江、附城等15个公社和1个梅菉镇,共381个大队,1559条自然村。

1987年撤销 公社,改为14个区、2个镇。1987年又撤区改为15个镇和1个乡。1988年全县辖16个镇、173个管理区、1384个村(居)民委员会。16个镇包括梅菉、博铺、浅水、长岐、兰石、覃巴、王村港、大山江、塘尾、吴阳、振文、樟铺、板桥、塘㙍、黄坡和中山。

1994年,吴川县改为吴川市。1996年改梅菉镇为街道。1997年新设海滨街道。2002年又把博铺、大山江、塘尾3个镇改为街道。

2003年把板桥镇并入塘㙍镇,把中山镇并入黄坡镇。辖5个街道(梅菉、博铺、海滨、塘尾、大山江)、12个镇(兰石、覃巴、吴阳、中山、黄坡、振文、樟铺、板桥、塘缀、长岐、浅水、王村港),159个村委会、28个居委会。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吴川市下辖5个街道、10个镇,其中黄坡镇合并了中山镇,塘㙍镇合并了板桥镇;共辖159个村委会、28个居委会。市人民政府驻梅菉街道。

吴川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坐标北纬21°28’,东经110°46’。东邻 茂名市 电白区,西接湛江市 坡头区与 廉江市,南临 南海,北靠 化州市。吴川境域东西最长53公里,南北最宽45公里,总面积848.5平方公里。市政府驻 梅菉街道,距省会广州公路里程366公里,距湛江市区50公里。 吴川东临南海,海滨、大山江、塘尾、王村港、覃巴、吴阳和黄坡7个镇(街道)靠海边, 海岸线平直,全长48公里。

吴川市大部分地区属 鉴江下游冲积平原和半平原。全市地势北高南低,缓缓向海倾斜,没有明显山脉。地形大致分为低丘、平原、台地和沙土四类。西北、东部是低丘陵地区,占市总面积30%。山丘一般高20-30米,最高塘特思山(尖山岭)海拔172米,浅水高罗大岭海拔65米,塘缀镇 丽山(高山岭)海拔56米。中、南部一片平原;海拔最低0.86米。台地10-20米,分布于东南部和中部。沙土分布于东南沿海一带。

吴川市江河纵横交错,粤西地区最大的河流 鉴江起源于广东省 信宜市,自北向南流入吴川并贯穿全境,系鉴江的主流;其支流“袂花江”、“ 小东江”(又称梅江) 、“三丫江”分布于市东北部;塘㙍河、板桥河、乌泥河分布于市西南部。各条河流汇入鉴江,注入 南海,形成了鉴东和鉴西两大水网。鉴江在境内流长46.3公里,平均水位2.39米,150吨量船可在境内常年航行。还有人造河两条:塘尾分洪河和博茂分洪河。

在江心岛附近可以看到三江汇合的景象。所谓三江,指小东江、袂花江、三丫江汇合成鉴江。三丫江是小东江支流,小东江(又称梅江)、袂花江(又称沙琅江)是鉴江的支流,整个鉴江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大至从北到南流经整个吴川。吴川八百多平方公里的领地绝大部分都属于鉴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鉴江是吴川的母亲河,鉴江之所以得名,因其水清如镜。据测算统计,鉴江入海口的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88亿立方米,鉴江水充沛,独流入海,自成一系,每年有这八十多亿立方的 淡水。现今鉴江其实有三个 出海口,除了是自然形成的出海口之外,其余两个出海口都是人工开凿的,分别是博茂和塘尾分洪工程。鉴江平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以鉴江顺流而下的方向而言,左江包括吴阳、塘尾、大江山、长岐等镇街,右江则包括黄坡、振文、塘缀、樟铺等镇;在吴川,有“左江出文官,右江出武官”的说法。

吴川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高温多雨。据气象部门统计资料(1963年-2000年)分析,多年平均日照总计为2008.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5.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平均相对湿度为85%;平均气温摄氏22.5℃,夏季平均27.8℃,冬季平均17.9℃。年均降雨量为1597.8毫米。

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冬季以偏东北风为主,夏季多从海洋吹来温暖湿润的 东南风。气候宜人,春秋温暖,夏季较热,冬季无霜雪,全年阳光充足,四季常青,一片南国风光。由于吴川面临南海,地处低纬,受太平洋 台风影响较大,历史上自然灾害频繁。在1980年以后,出现大的自然灾害不多,影响不断缩小。本地平均每年受3-4个台风影响,影响时间从5月到11月,以7、8、9三个月为最。

吴川盛产稻、 糖蔗、花生、黄麻、西瓜、 柑橙、 香蕉、 龙眼和北运菜等农产品。万亩生态保护区,是各种珍禽、候鸟的天堂,有“天上人参”之称的 禾花雀就是云集于此。水产品有 海蜇、 沙螺、米蟹等。矿产资源有 石墨矿、 钛铁矿、黄金矿以及 石英、 花岗岩、 高岭土、 玻璃砂等。

远古时代,吴川这片土地上很早就生息繁衍着历史悠久的族群,这就是史籍上所说的" 古越族"。《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 百越杂处,各有种姓”;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 交趾至 会稽这一带是古越族人分布最集中的地方。越人族群有很多支系,吴川人属古越族的分支 南越族(秦汉文献统称 百越一带的族群为" 越人"或"粤人",汉代之后其地改为郡县,此后"越"这名称不见于史载;隋唐后的文献改之称广东支系的“南粤人”为“俚人”)。古代“越”、“粤”相通,近代才较有区别。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发动 秦攻百越之战将岭南并入秦朝版图后,在岭南设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 并把许多“滴徙民”强制迁到 岭南“与 越杂处”,这是史上第一批外迁民;秦朝之后的历朝历代也有北方中原人逃难南迁,不过大多数都是跨过 长江到江南 苏浙一带建都定居,到达远离中原的岭南极少。

吴川人为本地粤人土著,也有少量的外迁徙人融入(境内黎话 闽语系的应属福建闽越人分支迁入)。据近代《地方志》记载:“吴川境内最早有吴、李、林、陈、孙等姓人定居,其余许多姓氏的融合了来自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外迁人,外来人有的是来吴川及周围州县当官,任满后定居吴川,有的是贸易经商定居,逐渐融入吴川先民;境内部分来自福建莆田(讲古闽语)于南宋时期迁入广东吴川为高峰期。”历史上虽有外迁人融入,但如江河流入大海,吴川以本地粤人土著为主体。

吴川 (8张) 现今吴川人,属于广府民系的 吴化民系。 广府民系下属有九大分支,包括 粤海民系、 四邑民系、 莞宝民系、(原 广州府和 肇庆府)、 罗广民系、 高凉民系、邕浔民系、勾漏民系、钦廉民系以及吴化民系。 近代吴化民系的崛起,与吴川建筑界商人取得的成就不无关系,吴川商人近年在全国尤其是广东地区取得的成绩,使这个族群见露头角。据统计,作为 建筑之乡的吴川,每年对外输出建筑工人10万人,占整个城市劳动人口五分之一;建筑商人艰苦创业、磨砺进取、敢闯敢冒,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京基100的在深圳的奠基以及 克林顿的到访,再次使吴川人声名大噪。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吴川市(辖5个街道、12个镇)总人口822482人,其中:梅录街道96519人,塘尾街道27695人,大山江街道20477人,博铺街道13876人,海滨街道34111人,浅水镇27651人,长岐镇66344人,覃巴镇66929人,王村港镇18928人,振文镇84065人,樟铺镇36608人,吴阳镇72103人,塘镇64249人,板桥镇35740人,黄坡镇83883人,中山镇43041人,兰石镇30263人。2013年,吴川市总人口111.1394万人,人口密度1277人/平方公里。

一、【 中国共产党吴川市委员会

书 记: 罗建君

副书记: 全可文  吕雨

常 委:胡宁 吴松江 尤荣 叶焕泉 李德赟 林红明 洪海卫 江强

二、【吴川市人民代表大会】

主 任: 骆济强

副主任:招励 张亚福 潘冬云 郑兰雄 欧亚铁 吴经道

三、【吴川市人民政府】

市 长: 全可文

常务副市长: 吴松江

副市长:罗爱军 陈冰湖 梁韧才 黄昊 黄哲辉 庞观保 陈国宝

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吴川市委员会】

主 席: 车治中

副主席:陈政 林盛文 李嘉敏 林上如 王永强 钟涓

2018年,吴川实现 国民生产总值282亿元,比2017年增长7%;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164.1亿元,比2017年增长21.9%;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37亿元,比2017年增长12.8%;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11.93元,比2017年增长7.5%;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5亿元,比2017年增长25.2%。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36.36亿元,增长8%。新登记市场主体6350户、注册资本275.22亿元,分别增长27.07 %和43.12%;新增“个转企”215户。招商引进项目9个,计划投资21.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0.2亿元,实现合同外资25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9万美元。

2018年,吴川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4亿元,比2017年增长4.8%。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8家,创建湛江市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7个、广东省专业合作社示范社8个。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万亩,完成垦造水田650亩。水稻、甘蔗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实现全覆盖。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畜牧业和渔业生产稳步发展。

2018年,吴川工业总产值248.67亿元,比2017年增长6.6%。相比2017年,2018年新增规上企业21家,全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65.35亿元,规上工业比增加值38.12亿元,分别增长9.1%和8%。

2018年,吴川第三产业增加值131.95亿元,比2017年增长8.2%。全市旅游接待人数51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5.17亿元,分别比2017年增长36.93%和34.51%。

2013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68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普通中学11所,职业中学7所,初中33所,小学296所(含教学点13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特教学校1所,幼儿园115所(含3所机关幼儿园)。现有在校学生206202人,其中普通高中32365人,职业高中8623人,初中56790人,小学77179人,幼儿园31245人。全市公办中小学教师9837人,其中普通高中教师1664人,职中教师46人,初中教师3143人,小学教师4901人,幼儿教师83人。全市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3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5.13万平方米。

吴川文化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文艺辅导、图书阅览、有线广播、粤剧演出、民间文艺大巡游等多元化文化发展格局。改革开放后,群众文化活动更多姿多彩,形成了 美术、 书法、 摄影、 诗歌、 文学、 民间文学等创作热潮,创作出一大批文艺作品,在省级以上发表和展出。民间艺术推陈出新,传统的泥塑展,除了在梅菉头展出外,解放路、沿江路、海港大道、 江心岛都有展出。每年正月十五晚,隔海花桥万人游,十六、十七梅菉头、梅岭、隔塘、瓦窑等地居民都装饰飘色、舞狮、舞龙、舞貔貅出游。 飘色、 泥塑、花桥、 吴川元宵、“ 三绝”享誉海内外。

文化机构和团体: 吴川市粤剧团萌芽于1953年。当时,南派表演艺术家老天寿、阿水仔(张瑞棠),大眼莲(张少莲)等30多个艺人,在梅菉克平路一间民房里组成“吴川民间老艺人小组”,1年后改名为“光艺粤剧团”。

文化设施:全市有镇级文化站16个。颇具规模的有梅菉文化站,设在横塘路,内有图书阅览室、溜冰场;振文文化站有影剧场、灯光球场、书画廊、科技讲座、电视室、图书室等形成文化网络;黄坡文化站有球场、乒乓球室、画室等。

文学创作:改革开放后,群众性创作热情高涨,纷纷成立了作家协会、民间文学家协会、 吴川诗社等文学组织,文学创作人员有400多人。

群众文化:吴川的传统民间文化有悠久的历史,不少传统文化几乎失传。近年仍保持活动的民间年例习俗活动有:" 游神、 押舟、 舞狮、 舞龙、舞貔貅、 陶鼓舞等。"传统的博铺 舞六将,黄坡、振文、吴阳的 舞二真、梅菉的 舞火龙和黄坡沙岗的狮燕舞在1979年以来未见正常活动。

戏剧曲艺创作与表演:粤剧剧本的创作: 粤剧剧本创作从无到有,鼓励专业及业余作者大胆创作。县粤剧团设专职编剧,许绍钦任编剧,专门编写和整理粤剧剧本。

曲艺创作:曲艺创作成果颇佳。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省曲协理事林学斌在1988年创作的曲艺《林村长的秘密》获省业余文艺作品评选二等奖;1990年创作的曲艺《大哥大与公关小姐的故事》获由省文化厅主办的全省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

粤剧表演艺术:粤剧“南派”艺术,是指广东西南部的高、雷、廉、琼下四府流行的粤剧流派。“南派”艺术的特点是表演粗犷豪放、勇猛逼真、硬桥硬马、火爆刚烈而又温婉柔情。吴川粤剧团是继承、发展和弘扬“南派”艺术的典范。

话剧:设有专业话剧团,配合上级运动宣传表演时均是临时组织,出演的小品都是移植或照搬。

木偶戏:吴川素有木偶戏之乡之称。木偶戏分为单人木偶、小班木偶、中班木偶、大班木偶四种。

市内群众活动蓬勃发展,遍地开花。吴川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营造“人人参与,快乐运动”的氛围。体育重点建设农村体育场地,城区体育场地建设协调并进。在认真规划和谋求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需求;以体育政策为指导开创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新局面,进一步铺开全民健身工程。市体育局维修和完善 江心岛体育场地设施后,每天早晚有3000多人次在这里参加健身活动。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局动员,争当排头兵。积极推进农民健身工程,下乡宣传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农村送篮球架、乒乓球台等群众健身器材;指导和组织基层体育场地建设和群众性体育比赛和表演活动,做到亲民、便民、利民,真正使广大农民受益,将吸引了更多的农民群众投身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来,切实增强人民体质,发挥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2012年底,吴川市总人口111.14万人,其中劳动力78.5万人。在国家机关工作的公务员2390人,在 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有14922人,在市内从事非农就业的劳动力17.3万人,转移到市外就业的劳动力36.7万人。

2013年,吴川市五保户6478人。有敬老院32所,住五保老人355人,其中镇级敬老院9所,住五保老人140人,村级敬老院23所,住五保老人215人。享受低保补助的低保户11766户、23967人,其中城镇居民2359户、4269人,农村村民9407户、19698人。吴川市对五保户人月补助标准:集中敬老院居住的130元,分散在村庄居住的100元。低保人月补助标准为:城镇居民110元,农村村民65元。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建设

吴川市全面开展创建生态型文明村活动, 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13年,1553条自然村中有1226条建成了文明村,占吴川自然村总数的80%以上。其中,国家级文明村3条(且林屋村还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中国十大魅力乡村”之首),省级文明村10条,湛江市级文明村285条。得益于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吴川市获得2013年“魅力新农村全国十佳县(市)”的荣誉称号。

回归

吴川新农村 (10张)

中国最前沿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莫过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所以,“北上广深”几乎已经成了财富的代名词。这些城市在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造就了无数的有钱人,人们习惯把这些有钱人称为“土豪”。然而,中国有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市,其土豪人数虽然无法与北上广深相比,但土豪所占人口的比例却位居全国之首,是真正的全国最牛的县,这个县级市就是吴川。在现有的112万人口中,每100人中就有一个千万富翁,超级豪车随处可见,被人们誉为“土豪出产地”。

吴川这个土豪集聚的县城,完全是一个新时代的产物。在改革开放之前,吴川还是湛江市所辖之下的一个贫困县,虽然不属于山区,但却人多地少,人们普遍都很贫穷。改革开放之后,吴川的农民就大批到广州、深圳等最先开发的城市打工,主要从事建筑行业。他们从工人到包工头,再到老板,能力强的最后做到房产商。所以吴川的土豪大多出自建筑行业,吴川也因此被称为“建筑之乡”。靠建筑发家的吴川人,先建好了别人的家乡,然后回来建设自己的家园,开展“回归工程”,构建吴川模式新农村。如今的吴川是一个经济发达的文化之乡,在教育、环卫、旅游、体育、文艺等领域都取得显著成就,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

环卫

2013年,吴川市积极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建成老鸦埇生活垃圾填埋场和15个镇(街)垃圾转运站、1355条自然村垃圾收集点,100多条自然村建起了污水处理池。

实施绿化工程,完成海滨一路、解放路、创业路、水口渡桥到振文路段绿化改造,推进“万村绿”和林业生态示范村建设。植树造林5000亩,森林覆盖率25.9%。实施亮化工程,安装渔港路、蓬吴线一期路段路灯,完成解放路、海港大道灯饰改造。开展“ 两违”清理,查处违章建筑435宗,违法用地2312宗。新农村建设凸显新亮点,吴川市被评为“魅力新农村全国十佳县(市)”

枢纽:吴川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立体化交通方便,境内有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河港和海港、机场等运输枢纽。

航空:湛江新国际机场(在建) 。湛江新国际机场的建设计划于2015年初已获中国民航总局正式批准,湛江与省机场集团和茂名市三方密切合作,正式立项,并开展征地拆迁。选址湛江吴川市塘缀镇合山村,距 沈海高速塘㙍收费站约3公里。今在用的 湛江机场为4D等级,考虑到新机场将为 粤西地区(包括茂名、阳江等地)甚至环 北部湾经济圈其他城市服务,并发展为国内干线机场,新机场将按4E等级设计。分期建设:近期按4D等级规模建设,中远期按4E等级建设。

铁路: 茂湛高速铁路中间站 吴川火车站和越行站塘㙍站,届时将连接 广东西部沿海高速铁路。

公路:国道325线横贯吴川东西全境, 沈海高速公路和 汕湛高速公路从该市经过和交汇。省道S373线、S285线和S286线分别经过该市。

港口:吴川市境西10余公里可达南方大港 湛江港和湛江西厅机场,境北10余公里有 水东港;境内有可直航港澳的国家二级装卸口岸黄坡港,博茂港将扩建成为万吨级泊位的渔商两用港口。黄坡港是国家二级装卸口岸,是吴川市水上运输货物的集散地之一。沙角漩港可进出100吨以上的船只。还有4个渔港:"王村港、吉兆港、沙田港、博茂港。"

吴川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县委、县政府重视开展文化活动,形成了文艺辅导、图书阅览、有线广播、 粤剧演出、民间文艺大巡游等多元化文化发展格局。民间艺术推陈出新,传统的泥塑展,除了在梅菉头展出外,解放路、沿江路、海港大道、 江心岛都有展出。每年正月十五晚,隔海花桥万人游,十六、十七梅菉头、梅岭、隔塘、瓦窑等地居民都装饰 飘色、 舞狮、 舞龙、舞 貔貅出游。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发展,文化呈多元化,宗教信仰环境宽松,原有民俗民风、理想信念、宗教信仰受到冲击,形成了新的思想、新文化、新时尚。外地外国传入的礼仪习俗,与原有思想、原有文化、原有时尚互相交融、共存共荣。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生老婚丧祭、岁时节日喜庆、社会礼仪习俗、生产生活习俗、陋规陋习恶习等,既受到严重冲击,又与新思想、新文化、新时尚共存。人们碰到相对应的事,往往既行旧礼、沿袭旧俗,又行新规,开创新时尚。如 吴川婚嫁风俗:吴川的婚嫁,基本上按照《礼记·婚仪》规定的程式进行,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办起婚事来相当讲究。铺床、接车、 拜堂、 摆酒、新妇茶、 三朝回门,这就是吴川人的婚嫁程式。现今时代改变了,人的婚烟观念也改变了,但这一程式不少地方仍被保留下来。

吴川市有着深厚的戏剧文化土壤,以 粤剧和 木偶戏最为著名。其中吴川粤剧南派艺术入选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艺术特点是粗犷豪放、勇猛逼真、火爆热烈,又温婉柔情。2016年10月13日晚,广东省文联、省剧协在广东粤剧院中心剧场举行“广东省戏剧之乡”命名授牌仪式暨“党在我心中”戏剧惠民演出,吴川市喜获“广东省戏剧之乡”殊荣。 吴川的传统民间文化有悠久的历史,不少传统文化几乎失传。近年仍保持活动的民间舞蹈有: 舞狮、 舞龙、舞貔貅、 陶鼓舞等。传统的博铺 舞六将,黄坡、振文、吴阳的 舞二真、梅菉的舞火龙和黄坡沙岗的狮燕舞在1979年以来未见正常活动。

元宵

农历正月十四至十七日, 吴川元宵节热闹非凡, 梅菉街道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游人如潮,好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元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栩栩如生的 泥塑和电动彩塑,有竹木搭造高高耸立的五级牌楼和花塔,有五光十色的 花桥,有浩浩荡荡的大游行。游行时锣鼓喧天,舞火龙、舞狮子、舞 貔貅、舞二真、舞六将、踩十番、吹长笛,玩陶鼓,有各式各样的彩车、“地色”和精彩巧妙的“飘色”,还有多姿多彩的花簇队、彩旗队、 仪仗队和武术队,全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尤其是飘色、泥塑、花桥,被为誉为“ 吴川三绝”,吸引万千海内外人士前来观赏。

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元宵节期间,直接参与艺术活动的人数达十万人,前来观赏元宵的游客达100万人次。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曾先后几次向海内外播放《广东吴川三绝》和《吴川元宵节大巡游》专题片,赢得了很高的声誉。2000年,吴川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 民间艺术之乡”。2002年,吴川市把元宵节正式定为“吴川元宵民间艺术节”。

年例

年例,岁时习俗,是一项盛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吴川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年例,各地举办地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大多数集中在农历正月、二月份。所谓年例,即“年年有例”,是指每年定期(主要集中在新年期间)举办的群体大型祭祀活动。年例分为起年例、正年例与年例尾三个环节。年例礼俗以敬神、 游神、摆宗台( 做醮亦称摆醮)为核心,并伴随各种民俗文化表演节目和宴请亲朋好友,而开展的群体 祭祀活动;主旨是酬谢天地神灵、祖先的恩德,驱邪祛疫、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吴川人将这种每年定期举办的敬神、游神盛大祭祀活动称为“ 年例”,这种盛大祭祀活动在潮汕即称为“ 游神赛会”。年例是鉴江流域的土地上,盛行着一种新春祭祀、庆贺方式,可解释为:溯古例今,以此例比,照成规进行的“贺年例会”。清朝晚期,在粤西多个县志对这活动作为风俗给予记载,说明这种贺年例会受到官府重视,并形成一定的规模。

鉴江文化特色----年例 (8张) 年例搞庆祝和宴客活动叫“做年例”,过去做年例多数是白天游神舞狮,晚上演大戏或做木偶戏或放电影、烧炮仗、放烟花,邀请亲友聚餐饮酒,共同欢庆。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的食物也越来越多样丰盛了,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戚友,故“做年例”又称“吃年例”。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路旁插满彩旗,鞭炮声及锣鼓声此起彼伏。每家每户都各自忙碌准备着丰盛的美味佳肴招待亲朋戚友。年例这天,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舞狮、舞龙、飘色、八音、武术、粤剧、木偶戏、燃放烟花炮竹等活动,一直闹至通宵达旦。年例节庆活动表达了吴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年例宴客,是一种人文情怀,丰俭由人,旨在增进亲朋乡里之间情感交流,体现了吴川人民重视亲情伦理、热情好客的人文精神。

吴川三绝

广东吴川市的飘色、泥塑、花桥被誉为“吴川三绝”, 吴川三绝与 吴川元宵等文化习俗享誉海内外。1987年2月,美国 华盛顿大学音乐系民族音乐博士孙旦礼到吴川考察戏剧和民间艺术。1988年3月8日晚, 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吴川元宵民间艺术活动实况专题节目。吴川的飘色、花桥、 泥塑、活动彩塑、 花塔于1990年应邀赴广州参加“中国首届旅游艺术节”。 1992年和1997年吴川飘色两次进京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03年吴川飘色造型作品晋京参加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既民间工艺品展,荣获金奖;2000年,国家文化部命名吴川市梅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飘色、泥塑)”, 广东省文化厅命名黄坡镇为“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飘色)”;2006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入编“吴川飘色”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吴川飘色被列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川泥塑2007年11月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7月,吴川飘色队伍参加了“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节”。2009年10月,吴川泥塑应邀参加无锡全国泥人精品展,泥塑作品被中国泥人博物馆收藏。2010年6月,吴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挂牌成立。

古代 南粤吴川境地的古越人,讲当地 古越语(古越人各方言的统称),融合了来自中原的 雅语(吴川话包含了古中原雅语成分,用吴川话读 古诗较押韵)。在历史长河中经融合演化后所使用的语言为 古越语和 闽南语的特殊混合型语言,即现今全国独有的方言—— 吴川话(伝语)。 吴川话以吴阳镇口音为代表口音。语言学系谱: 汉藏语系—— 汉语语族——粤语语支——吴化方言。吴化方言属于 粤语方言九大片区之一。吴川话覆盖范围为鉴江中下游流域及周边,包括吴川和坡头、南三地区。

方言分布 (6张) 吴川境内有土 白话、 东话(黎话)、 海话等几种口音。土白话又有吴阳口音、梅录口音、塘缀一带口音的差别。吴川讲吴阳口音的人数最多,以靠近湛江的吴阳、黄坡一带口音最为正宗。吴川话一般泛指吴阳、黄坡一带的话音。 吴川话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古味浓重,融汇了高阳片 白话、 闽语、 古越语的特殊混合型语言,某些发音保留着古越语、闽语的特征。后来由于受高州府白话的影响,逐渐白话化,然而其始终与其它白话保持着巨大的差距,甚至与其他白话分支皆无法沟通。吴川话属于粤语吴化片,也是吴化粤语的代表方言之一。发音上,吴川话 平平仄仄极为协调,全国少有。

对亲人的称谓上,吴川话则颇具古意。如称呼父亲为爸或 老窦,也有称叔、称哥的;称呼母亲为妈、娘或娜;称呼父亲的大姐为(杯奶),称呼大姐为(女甫)。称呼祖父为亚爹,祖母为亚奶,曾祖父母为公祖、婆祖;媳妇称丈夫的父亲、母亲为家君爷、家婆;称媳妇为新妇;称外祖父为外公,外祖母为外婆;称母亲兄弟的妻子为妗,祖母的兄弟和妻为舅公、妗婆;称儿子为仔儿或马骝仔等。

吴川境地除 土白话之外还有 东话(即雷话)、 海话(吉兆话)。

土白话 分两类:

一类是以梅录话为代表的土白话,有梅录口音、塘缀口音、长岐口音之分。梅录口音主要通行于梅录街道;塘缀口音主要通行于西北部的塘缀区;长岐口音主要通行于北部的浅水区和长岐区,和相邻的茂名、化州白话口音接近。

另一类是以吴阳话为代表的“土白话”(当地亦称为黑话)。它通行于吴阳、黄坡、 塘尾、振文等镇街。据统计,讲吴阳话(黑话)的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0%以上;今坡头区属湛江市,旧属吴川县辖,九成的居民也是讲吴川话。梅录话、吴阳话都属白话,具有白话的共同特征,大体上可以互相交流。比较之下,梅录话跟“广府话”稍接近,吴阳话跟“广府话”有明显不同,这就是所谓“土”。

东话:即 黎话,也叫雷话,和雷州、徐闻一带的雷话很接近,都是属于闽语方言。它主要分布于兰石、王村港、覃巴等镇。据估计,说东话的人数近十万人。这几个镇地理位置上正好位于吴川市东部,且与邻近电白县水东镇相连,电白县把水东镇的话叫“东话”,吴川的东话也因此得名。

海话:海话也叫吉兆话,分布在吉兆一带,这是一种濒危语言。

菜式系统

吴川菜属于 粤菜系统,与广州菜是一脉相承的。吴川菜承继了粤菜之传统,汲取了粤菜之精华。现代粤菜流行的风味可用“清、鲜、嫩、滑、爽、香”六个字可以做概括,这六个字也可以用于概括吴川菜的特点。吴川的街头小炒的特点是重香味,求镬气。吴川街头小炒重香味,但只用少量的姜、葱、蒜茸做“料头”爆香,而较少用辣椒、胡椒、八角、茴香等辛辣性的味道较浓重的香料做佐料,因而味道不会太过浓重。 吴川菜香而不浓,是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镬气指用武火把 镬(炒菜的大铁锅)烧热,加油,把油烧开后,放下少量姜、葱、蒜泥爆香,然后猛火快炒,炒出来的菜特别香。这样炒出来的菜称之为有“ 镬气”,也就是火候恰到好处的意思。

吴川喜宴的菜式丰富,邻近县市的喜宴一般为十三道菜,其中一汤一糖水,而吴川喜宴有十六至十八道菜,一般十八道菜最常见,因为吴川人喜欢“十八”的谐音为“实发”,也就是“一定会发达”的意思。

吴川人摆酒请客,都很多人喜欢在家里摆,极少到酒店里摆酒,因为在自家摆酒更有气氛。有的甚至临时借用 街道,在街道旁搭起棚架垒起灶,酒肉满街飘香。左邻右里,三姑六婆,一起来帮忙,劏鸡杀鸭,洗锅涮碗,搬台摆凳,忙得不亦乐乎。自从有了专业的家庭宴席队伍,主人家只需点好菜,其余的一切工作和杂务全部包给了专业队伍。比起在酒店办宴席,在家办宴席既省钱、菜式也丰富,家里还可以热热闹闹,亲朋挚友一片喜气洋洋。

吴川人对于别人请自己赴宴,一般是逢请必到的,这是对请客的人的尊重,除非很特殊的情况才不到,但就算人不到礼金也必到。

名优特产

吴川,物华天宝,资源丰富。这里气候温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盛产 稻、 糖蔗、花生、 黄麻、 西瓜、 柑橙、 龙眼和北运菜等农产品。万亩生态保护区,是各种 珍禽、 候鸟的天堂,有“天上人参”之称的 禾花雀就是云集于此。水产品以 海蜇、 沙螺、米蟹著名。矿产资源有 石墨矿、 钛铁矿以及 石英、 花岗岩、 高岭土、 玻璃砂等。

吴川美食闻名四方,旅游文化美食节更是吴川的特色和品牌。吴川饮食文化发达,闻名遐迩的 沙螺、中国四大名蟹之一的芷寮 膏蟹等都久负盛名。除了大型宾馆酒楼外,小型饮食档遍布大街小巷,各种风味小吃通宵营业。列举几种比较普遍的美食:

吴川市是一个濒海小城,海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也非常有特色,传统景区有吉兆湾,吴阳金海岸,现又开发出“南天一石”景区。

吴川八景:一般指“吴川古八景”,包括一览凭高、丽山樵唱、延华弄月、极浦渔归、文翁耸翠、东海朝阳、限门飞雪和通驷垂虹。随着历史变迁,沧海桑田,环境的变迁,“渔翁撒网”、 “通驷垂虹”、 “延华弄月”、“限门飞雪”、 “一览凭高”等这些景点,如今不少景点已经有的已烟消云散,有的只依稀可辨或者仅仅留下遗址。吴川古八景概况如下 :

一览凭高:位于吴阳中学(为 吴川学宫之圣殿所在地),古代有一小山,山上长满蓬蒿,山底部周宽六丈,高不到两丈,登上山顶,朝东南可望见大海帆影,于西北可见江流如带,景色迷人。后因吴阳中学扩建新教学楼需而平整。

丽山樵唱 位于塘缀镇丽山岭,山幽林密,人多樵牧其间,樵唱牧歌,缭绕山中,远近皆闻。天气晴朗时,歌声传播更远。由40里外的吴阳镇向西北远望,可见此山时而雾锁,时而绿翠青葱。

延华弄月:位于吴阳城里村,在 吴川学宫旁,有延华池,延华井。池水清澈可鉴,当月亮正空之时,俯视池水,风光云影,幻成奇观。池水,风光云影,幻成奇观。

极浦渔归:位于吴阳黄李村,始建于南宋年间。它地处江口,常有舟船停泊,渔艇纵横。每当夕阳西下渔船归来之时,灯光点点,有如繁星满天。昼夜皆商贾云集,买鱼沽酒,击掉讴歌,热闹非凡。

文翁耸翠:位于吴阳文翁岭,俗称“渔翁撒网”,高近十米,岭巅四周长满茸茸茅草,岭上往东远眺,即见滔滔南海,蔚蓝无际。西即一望田丘,形如网状,更有带泥丸小丘陵,布列周围,又如网泡,因而得名。为李族始祖李穆公、乡贤李凌云之墓地,千年祭祀,长盛不衰。

东海朝阳:位于吴阳 金海岸,当天将破晓时,一轮如盆红日从彩锦般的波浪中冉冉升起,若浮若沉,水波云彩,五光十色,交相辉映,壮丽非凡,游人如织。

限门飞雪:位于吴阳限门海域,乃鉴江出口及通往湛江之内河口与南海交汇处,为吴川乘船到湛江或远洋的必经之道。该海域险狭,水流急湍且两旁有礁石,故称限门。限门海边流沙细白,有时风飞浪卷,如雪花飞舞。有时波涛浪涌,巨浪冲天,蔚为壮观。

通驷垂虹 位于塘尾街道邱屋村,原有桥名垂虹,是吴阳至梅录的主要通道。因长年有车马来往,故又名通驷桥。桥下水虽不深,但终年不涸且澄如镜,天晴日丽,桥影如虹。

吴川, 文物古迹颇多。有闻名遐迩的 吴川八景,有 新石器时代梧山岭贝丘遗址,有晋代茂山书院,有唐朝吴阳古船、止寮港遗址,有宋朝梅菉祖庙、极浦亭,有明朝吴川县遗址、吴川学宫、双峰塔、巷门寨东炮台遗址,有清朝状元林召棠故居、吴川县城南门、陈兰彬故居,还有民国名将李汉魂故居、张炎将军故居等。

吴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从古今来名人才俊辈出,既有骚人墨客,也有仁人志士。正是:千年古镇一状元( 林召棠),百年外交两使者( 陈兰彬、 刘华秋),戎马爱国三将军( 张炎、 李汉魂、 张世德),乾隆赐匾王者师( 麦国树)。 吴川历史上计有状元一名,进士十八名,翰林二名,钦赐翰林三名,举人一百六十六名。他们之中有位列尚书、御史、道台、知府、知州、知县、教谕等职,多达数百人且大都政声卓著、清正廉明。

如宋代进士 鞠杲、林廷、南宋解元 林永( 霞街始祖)、李屋巷始祖 李凌云,被尊为“ 刘猛将军”的元江淮指挥使 刘承忠;明代名医、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 林怀兰,明进士 林廷献, 武进士易傅伯,举人 吴懋清,粤东七才子之一 林联桂;清琼州督抚 彭玉将军,清广东水师提督 窦振彪将军,绰号 劏狗六爹的 麦为仪,“ 振威将军”彭子衡,清江南全省提督 曾秉忠,提督 曾敏行,名标儒林传之吴懋清,粤西状元 林召棠,中国首任驻美大使 陈兰彬,清代诗翁 李文泰,清朝武官有十四总兵,两提督;还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 庞雄,爱国将领 张炎将军,国民政府广东省主席 李汉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原副部长 刘华秋等。

2005年,吴川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授予“ 中国羽绒之乡”。

2007年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 中国塑料鞋之乡”,被国家体育局授予“体育之乡(足球、游泳)”, 梅菉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 民间艺术之乡”,黄坡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吴阳镇被文化部命名为“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8年被广东省授予“ 广东诗词之乡”,还被世人们誉为“ 建筑之乡”、“ 粤剧之乡”、“网具之乡”、海产品加工中心”、“糖酒机械设备制造基地”等。

2010年9月20日,中国烹饪协会正式将首个“ 中国月饼之乡”牌匾授予吴川市。吴川月饼历史久远,独具风味,个头特大,品种多样,远近驰名。其有“香酥可口,不油腻”等风味,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华人社区,其中粤港澳、东南亚人尤为喜爱。

2014年9月2日,中国建筑协会向吴川颁发了" 中国建筑装饰之乡"牌匾。吴川是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地区。据统计,当下有20万吴川籍建筑大军,活跃在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等地。吴川建筑装饰业已形成成熟的产业规模和业态,居于国内同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