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口乡

良口乡 良口乡乡村概况 良口乡乡镇特色 良口乡相关产业 良口乡经济概况 良口乡党政建设 良口乡投资环境 良口乡历史沿革 良口乡乡村设施


良口乡地处 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部。全乡总面积169.12平方千米,辖十五个村民委,66个自然屯,155个生产小组,32个乡直单位。良口乡林业产品主要有杉木、松木、油茶、桐子、毛竹、茶叶等,矿产资源有重品石矿、磷矿、石灰石矿石以及石材开发用的辉绿岩等,良口乡 良口乡地处 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部,东面与 老堡乡、 程村乡交接,北面与 同乐乡相连,西面与洋溪毗邻,南面与 融水县白云乡交界,321国道自东向西横穿其境, 都柳江由西向东流贯其中。全乡总面积169.12平方千米,辖15个村民委,67个自然屯,155个村民小组,32个乡直单位。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24313人。良口是一个以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乡,居住着侗、苗、瑶、壮、汉等民族,其中侗族人口占71.3%,50户以上的村(屯)共35个。2008年末,全乡完成生产总值420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64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

详情

广西壮族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所有镇中心区

广西壮族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介绍

良口乡地处 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部。全乡总面积169.12平方千米,辖十五个村民委,66个自然屯,155个生产小组,32个乡直单位。良口乡林业产品主要有杉木、松木、油茶、桐子、毛竹、茶叶等,矿产资源有重品石矿、磷矿、石灰石矿石以及石材开发用的辉绿岩等,

良口乡 良口乡地处 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部,东面与 老堡乡、 程村乡交接,北面与 同乐乡相连,西面与洋溪毗邻,南面与 融水县白云乡交界,321国道自东向西横穿其境, 都柳江由西向东流贯其中。全乡总面积169.12平方千米,辖15个村民委,67个自然屯,155个村民小组,32个乡直单位。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24313人。良口是一个以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乡,居住着侗、苗、瑶、壮、汉等民族,其中侗族人口占71.3%,50户以上的村(屯)共35个。2008年末,全乡完成生产总值420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64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88元,劳务经济收入920万元。

全乡 耕地面积15830亩,其中 水田13229.8亩,旱地2600.2亩,人均水田0.51亩,林地169831.5亩,森林覆盖率72%。林业产品主要有 杉木、 松木、 油茶、桐子、毛竹、茶叶等,矿产资源有重品石矿、磷矿、 石灰石矿石以及石材开发用的辉绿岩等, 侗族木楼建筑、风雨桥以及“三皇宫”庙会、产口古榕等风土民情都是很有开发 价值的 旅游资源。 良口乡行政中心位于 三江县城西南方向,距县城34公里。陆上交通主要是321国道公路,水上交通是都柳江航道,逆航50公里达贵州省从江县县城,顺航8公里可达枝柳铁路老堡站,航线可达 柳州、 广州。县城和老堡站通往洋溪、梅林、贵州省丛江、龙额的汽车和水上航线均必经良口车站和良口航站,水陆通航,交通方便。

2011年底,投资578万元,全长10.5公里的良口至晒江水泥公路建成。

为搞好特色农业,增加侗乡人民的收入,良口乡结合当地“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实际,以及围绕“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 特色农业,茶叶、竹子、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多品,一村多品”的区或化发展格局,在加大种植、养殖业调整力度,优化产业结构中,一是大力发展优质 茶叶产业,把和里、燕茶、布糯等村作为优质茶叶基地,全乡已有茶园2850亩,其中1600亩已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巩固发展优质竹产业,把布糯、良口等村作为纸用杂交竹的生产 基地,全乡已种有纸用杂交竹770亩;三是大力扶持发展畜牧水产业,把晒江村作为发展养鱼项目,把大滩、南寨等村作为肉牛、羊的发展基地,把白毛、仁塘等村作为 土鸡、鸭饲养基地。

旅游业

民族及寻根文化之旅已作为当今旅游的时尚,良口乡境内有悠久文化底蕴,如和里“三皇宫o人和桥”,南寨乐善寺文化佛教等文化。自然景点有产口的千年古榕,奇特的石门探险,水上乐园等景点,恰处桂林-三江-黔东南这条旅游线上,且景区连成一片, 景点众多,富含民族风情,是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一个完善结合点。 2011年,良口乡晒江村被评为柳州市第六届“十大美丽乡村”,成为了我县第九个获此殊荣的村寨。

农业

“ 禾花鲤”是良口乡的另一个特色 产品,即在稻田里混养,不放任何合成饲料喂养的 鲤鱼,鱼肉鲜嫩香甜而得名。主要产地以良口乡晒江村和洋溪乡信侗村为中心的榕江河一带。这里的保水田长年放养鲤鱼,有冬鱼春收、春鱼夏收、夏鱼秋收的传统,有野外烧鱼庆丰收的习俗,尤其是洋溪、富禄、梅林、良口四乡三十个村寨把“烧鱼”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各家各户在秋收结束的最后一天,请所有的亲朋好友到山上吃“烧鱼”庆丰收。由于各家各户完成秋收时间不相同,吃“烧鱼”时间也不尽相同,象洋溪乡-富禄乡-梅林乡沿河百里稻田,秋收期间,山上天天有烟火,处处吃“烧鱼”,你若感兴趣走过旁边,主家会邀请你入围,用一条烧好的鲤鱼和一杯自酿米洒向你敬献,共庆秋收,预祝来年“禾花鲤”更大更肥。

良口乡坚持以 黄牛、禾花鲤鱼品改为 重点,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2004年在晒江成功举办了“禾花鲤鱼节”,打向了晒江“禾花鲤鱼”品牌,带动全乡稻田养鱼业的民展,全乡水产品产量205吨。南寨、归斗、大滩等村黄牛品改项目运作速度快,2004年全乡耕牛存栏4987头,出栏1356头,年内生猪存栏4894头,肉猪出栏1023头,黄牛品改配种达856头,产杂交牛崽364头,羊存栏465头,肉牛出栏308只。

良口乡培育“特、优、新”种植 项目为重点,不断扩大种植规模,2004年良口乡种植优质茶叶面积达2850亩,有1600亩产生经济效益,特产油茶林面积3万亩,年产茶油30万公斤。新品种杂交板栗2100亩,1800亩已有经济效益。

良口乡地处321 国道线及浔榕两江交汇处,离县城有34公里,水路交通极为便利,这里有悠久的文化遗产并蕴含着浓厚的民族风情,也有奇丽的自然风光。如:和里的“三王宫o人和桥”一体的夜朗文化基地,侗族大歌、侗戏,和里瀑布,产口的千年古榕,石门探险等是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完美的结合点。

良口乡晒江村自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其鱼肉鲜嫩、香味可口,晒江的“禾花鲤鱼”品牌带动了全乡稻田养鱼的发展,年鱼产量达205吨,自2004年在晒江成功举办的“禾花鲤鱼”节后,该乡的水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良口乡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重晶石矿、 磷矿、石灰石矿石、铅矿石及石英钟材开发用的辉绿岩等,有待开发利用。

良口乡有富余劳动力人,每年都不定期对这些劳动力进行劳动 技能培训,并输送到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就业。该乡将健全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为务工农民提供便捷的 就业信息。

一、抓源头、发展党员节节高

一直以来,良口乡党委把发展 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第一要务抓紧抓实,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不搞一刀切,不撒糊椒面,灵活地针对乡直单位班干部情况和各村发展的体情况侧重培养。如针对乡 教育系统队伍庞大,年轻人多,素质高等特点进行有计划,分批次的系统培养,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其次是在村级党员队伍建设中推行传、帮、带、活动,要求村级两委党员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物色好、培养好本村、本族的年轻致富带头人,充实基层 组织建设,改变农村党员老龄化的现况。2006年以来该乡共发展党员47人,其中年轻党员25占50.9%连续三年完成了县里下达的目标 任务。

二、讲激励、模范带头有生气

党员是旗帜,旗帜是方向,如何让广大党员进得来,安得住,能发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乡党委通过激励机制的平台做到树立一典型、激活一潭水、带动一帮人的目的。如在乡机关开展的党员流动红旗评比活动中,乡中学别出心裁,以党员教师一帮一,师生互助的形式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得到一致好评,该校校长吴帮国同志长年资助寨塘村孤儿滚和林同学生活费和医药费,使失去亲人的孤儿重新找到温暖并发奋图强。同时各村支部则主要以党员带富、支部带富为重点评比,南寨村党支部书记杨开远因先后荣获我市第二届十佳民间 艺人、县级小康文化示范户和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成绩突出而一举夺魁,通过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全乡共产党员掀起一股学、赶、超的氛围。

三、严惩处、队伍质量有提高

惩处是手段而不是最终 目的,工作中乡党委本着不怕揭短,不包庇,不姑息的态度对违法乱纪的党员进行谈话,教育,对情节严重的进行处理。如本支部党员个别党员未到退休年龄,但经常迟到、旷工,组织找其诫勉谈话教育后在年终考核中定为不称职,以示警醒。其次狠抓农村党员的管理工作,对于违法乱纪和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党员一律给予处分,2003-2006年来共查处党员违法乱纪案件5件,开除党箱4人。

四、重教育、常抓不懈强素质

为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 素质和 觉悟,同时又为防止党员干部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不良现象犯错误,乡党委针对不同情况、不同时间适时举办一些理论和警示教育培训。如针对村级两委换届工作举办一期由村级两委干部52人参加的特别培训班,管好基层干部的”手”和”口”,牢固树立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严防换届之机松懈、松劲,搞好财务审计和工作交接。其次是针对教师暑假来临之际组织全乡140名教师进行集中学习培训,打防针,督促全体教职工在日常生活中要慎独、慎微、慎始、慎终、时刻保持为人师表的形象和 模范作用。

通过四措并举,努力造就一支 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党员队伍,即确保了党员队伍建设的数量又注重了质量,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各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良口乡位于三江县城的西南方向,距县城34公里,陆上交通主要是321国道公路,水上交通是都柳江航道,顺航8公里可达 枝柳铁路老堡站,航线可达柳州、广州。县城与老堡站通往洋溪、梅林、 贵州省从江,龙额的汽车和水上航线均必经良口车站和良口航站,水陆通航,交通方便。这里的人礼貌待人,诚实从业,是值等到此创业的地方。

民族风情文化

良口乡侗族人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演绎着独特的侗民族风情“月也”、行歌坐夜、打油茶、芦笙踩堂、侗戏、民歌对唱、多耶歌等民族风情浓郁,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开发的产口古榕、石门、和里三王宫等景区,均已列入三江旅游规划的黄金圈。 产口古榕、石门景区:良口乡落于溶江河畔,沿河古榕郁郁葱葱,百年以上古榕将近15株。矗立于产口村桥头的一株千年古榕,树龄达1309年,树高25米,树冠覆盖面积达2.3亩多,树径需10多位成人方可抱过来。 产口石门位于产口村顺榕江而下约1公里处。因两岸夹峙,峭野陡绝,横截如门,故名石门。左边有一岩洞,胡同可通,是往返行人必经要道。过木桥入洞,初入极狭,洞内左右石壁挺拔,行人来往以手揉摸,光滑如镜。洞中可闻滴水声激扬清越,石水相击,声如乐章。举目上眺,危峰耸秀,巨石垒垒,千姿百态。凡行船上下穿过,有入人间仙境之感。 和里三王宫、人和桥景区:三王宫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初为三王庙,是明郝皇统军南下平乱时,路过此地,敕封竹多同为竹王,封其三子为三王,因此而建三王宫,以供祭祀。是县境留存的一唯一一处夜郎正迹。三王宫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建筑,集古代汉族宫廷式建筑艺术和侗族穿斗结构干栏式建筑艺术于一身,是近代民族建筑艺术相互渗透交融的结晶,虽世远年长,风吹雨淋,但至今仍存有红墙碧瓦,雕梁画栋,整体保留完好。 人和桥是三王宫附属建筑,横卧宫前和里、南寨双溪汇合处,是一座具有侗族特色的攒尖歇山式风雨桥,三亭十二廊,全长48.9米,宽4.35米,高7.2米,该桥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据三王宫内碑刻记载,人和桥乃为方便善男信女进宫朝拜而建。每年农历二月初五是良口乡和里、南寨两村民间传统“三王宫”庙会日,按当地习俗,每逢此日,两村男女老少都要到村前的三王宫内举行庆典活动,以特有的方式来缅怀古代少数民族英雄夜郎侯竹氏父子。 晒江“禾花鲤鱼”节:位于良口西北部的晒江村历来以产鲤鱼苗而著名,其鱼苗远销湘、黔、桂三省(区)。人民公社时期,曾拥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由于该村坐落于大青山坡脚,青山环抱,绿树成荫,在全村1105亩水田中,可养鱼的就有1066亩,年均产鱼花1386担、鱼苗52万尾、成品鱼18万斤。晒江鱼以农家肥饲养,喝晒江水长大,肉肥味甜,清香可口,在每年的农历春分时期,举办有晒江“禾花鲤鱼”节,并设有钓鱼、捞鱼、抓鱼、烧烤、交易等活动内容,让人真正体会到农家乐,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大滩村“牛之”文化:大滩村“牛之”文化在湘、黔、桂交界地的侗族地区久负盛名。传说古时候,大滩村有个名叫牛之的孩子,他以聪明的智慧与外地的地理先生斗智,将自己父亲的尸骨葬入榕江深潭的神牛腹中。后来,他当上了皇帝登基后,释放宫女、奴婢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并许愿天下百姓可“长命六十,一日三餐”。为纪念牛之,当地村民将此潭称为努志潭,将潭边的山岭称为努志岭,还在村里挖了一口井,名为牛之泉。“之文”体现了侗族先民认识自然现象的朴素哲学观点。牛之潭潭深水清,潭边怪石嶙峋,是夏天人们洗澡纳凉的好处所。牛之泉惹是甘甜可口,长年不断,过往行人每每慕名驻足,即使不想喝水,也要饮上一口以示敬仰。每年四、五月,牛之岭上更是杜娟红遍,景色甚是迷人。

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国道建设。2008年,我乡配合做好321国道改建及房屋拆迁工作,良口路段基本完成了路基挖方、填方工程,良口大桥建设进展顺利。二是集镇建设。借助321国道改建和我县交通路网设计规划之机,把良口集镇开发成为榕江河片交通枢纽、商贸物流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并投入12万元邀请广西华蓝建设设计院完成小城镇建设规划,一期开发150亩用地指标正在申请之中。三是村级公路建设。全面完成全乡15个行政村村级公路建设,投资470多万元的和里至布糯水泥路已全面施工,95%已通屯级路。四是水利、人饮方面。投入70万元完成产口、滚良等3条水利建设;投入150多万元完成寨塘、布糯、归斗等7个村10000多人饮水难问题。五是教育、卫生方面。争取200多万元兴建卫生院综合楼、村级卫生室及学校教学楼。

招商引资项目 以三江生态园茶厂300亩乌龙茶生产基地为主的茶叶产业链条,组建和里村茶叶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了轻便、快捷的产前、产中及产后服务工作,使广大农民从产业发展中受益更多,实现增收。三江生态园茶厂的正式投产运行,实现了全乡茶叶加工规模为零的突破。

周边乡镇

良口乡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周边村庄

良口村 地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良柳 地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晒江村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白毛村 地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良帽村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仁塘村 地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