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县

西林县 西林 西林县建制沿革 西林县行政区划 西林县地理环境 西林县自然资源 西林县人口民族 西林县交通 西林县经济发展 西林县社会 西林县旅游资源 西林县土特产 西林县烤烟


西林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百色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最西端,地处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东连田林县,北接 隆林各族自治县,西北毗邻贵州 兴义市,云南省罗平、师宗县,南邻云南省的邱北、广南、富宁三县。全县面积3019.58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的1.28%,人均拥有土地面积37亩,耕地总面积24.7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97亩。全县有4个镇、4个乡(3个为 民族乡),共94个村和3个社区,2002年总人口12.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56万人,有壮、汉、苗、瑶、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90%,西林县享受民族 自治县待遇。西林县旅游资源丰富,有万峰湖、驮娘江等许多景区。西林县又被称为中国沙糖桔之乡,此外,西林的麻鸭也是远近闻名。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4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

详情

西林县地名网_广西壮族百色市西林县资料简介

广西壮族百色市西林县介绍

西林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百色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最西端,地处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东连田林县,北接 隆林各族自治县,西北毗邻贵州 兴义市,云南省罗平、师宗县,南邻云南省的邱北、广南、富宁三县。全县面积3019.58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的1.28%,人均拥有土地面积37亩,耕地总面积24.7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97亩。全县有4个镇、4个乡(3个为 民族乡),共94个村和3个社区,2002年总人口12.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56万人,有壮、汉、苗、瑶、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90%,西林县享受民族 自治县待遇。

西林县旅游资源丰富,有万峰湖、驮娘江等许多景区。

西林县又被称为中国沙糖桔之乡,此外,西林的麻鸭也是远近闻名。

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4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西林县脱贫摘帽。

西林县历史悠久,早在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早期,西林县就有过人类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西林地域在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形成了方国句町国,至秦代属黔中郡句町国地域。

汉朝属牂牁郡句町县(国)。三国时属町县地。南朝置西平县。北朝属南宁州(州治今云南曲靖)随属南宁州总管府。

唐属黔州所领。宋皇祜四年(1052年),置上林山峒。

明永乐七年(1409年)设置上林长官司。清康熙四年(1665年)改流转用县,存林字,又以地名处西端,西林县由此而得名。

民国沿设西林县,先后隶属右江道、 田南道(治百色)、百色团区、百色地区专员公署。

民国24年(1935年),调整西林县行政区域,划潞城、八渡、供央3个乡归新建的田西县,同时从西隆县划出八达、古障、马蚌3个乡归西林县。

1950年3月,西林县人民政府成立(县治设在定安)。

解放后(1951年)8月取消西林县建制,分别以定安、者苗、高 合并图册 (8张) 角、八渡4个乡并入田林县;以那劳岩介、龙潭、西平、八达、古障、马蚌7个乡并入西隆县,后改称为西林各族自治县。

1961年7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批准,西林县开始从 隆林各族自治县分出恢复建制。

1963年5月20日,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正式批准恢复西林县,辖那佐、那劳、西平、八达、古障、马蚌6个区(后改为公社),县人民委员会设在八达。

1984年7月公社分为乡镇,有八达镇、古障镇、马蚌乡、八大河乡、者夯乡、普合苗族乡、那劳乡、足别瑶族苗族乡、西平乡、弄汪乡、那佐苗族乡共2镇9乡。

2005年6月,撤并乡镇八大河乡并入马蚌乡,者夯乡并入古障镇,弄汪乡并入那佐苗族乡。

2019年4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西林县等1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2003年,西林县辖2个镇、6个乡、3个民族乡: 八达镇、 古障镇、 八大河乡、 马蚌乡、 者夯乡、 普合苗族乡、 西平乡、 弄汪乡、 那佐苗族乡、 那劳乡、 足别瑶族苗族乡。

2005年,八大河乡 并入马蚌乡;者夯乡 并入古障镇;弄汪乡 并入那佐乡。

2013年,那劳乡 撤乡建镇

2016年5月24日,马蚌乡 撤乡建镇

西林县下辖八达镇、古障镇、那劳镇、马蚌镇、西平乡、普合苗族乡、足别瑶族苗族乡、那佐苗族乡4镇4乡93个村民委753个村民小组。

八达镇 辖:城北、城中、城南3个居委会;八达、土黄、木呈、红星、坝弄、那卡、花贡、坝林、旺子、龙保、周邦、坡皿、新达13个行政村;

古障镇 辖:周洞、猫街、周约、者黑、西舍、仙仁掌、央革、水头、花子寨、陇正、古障、八大河、火把、马麻、武定、鲁渭18个行政村;

马蚌镇(马蚌乡)辖:马蚌、浪吉、那扛、合社、罗广、三脚坡、罗北、那托、八大河、火把、马麻、武定、鲁渭13个行政村;

那劳镇(那劳乡)辖:那劳、那宾、洞坚、斗皇、新寨、顶蚌6个行政村

普合苗族乡辖:者底、平安、文雅、大河、岩腊、新丰、普合7个行政村;

西平乡辖:西平、八桥、弄工、那务、者怀、者革、那俄、高维、者车、皿帖、木顶、平上12个行政村;

那佐苗族乡辖:那佐、新隆、上马草、达下、皆马、母鲁、渭洪、那讪、龙潭、甘界、弄合、俄沙、坝盆、平别、同硝、永合、龙滩、弄汪18个行政村;

足别瑶族苗族乡辖:南灰、板桥、足别、央龙、者么、平木6个行政村。

西林县位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最西端,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地理坐标位于北纬24°01′—24°44′;东经104°29′—105°36′之间。全县总面积3020平方公里,东西长116公里,南北最宽79公里,最窄24公里,版图像一只西飞的凤凰。周边和广西 田林、 隆林,云南 罗平、 师宗、 丘北、 广南、 富宁,贵州 兴义市八个县(市)境接壤,县城八达镇位于县境中部,距自治区首府南宁529公里,至云南首府昆明460公里,至贵州首府贵阳540公里。

西林处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褶皱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南北狭,东西宽。境内地广人稀、山多田少。随山峦逶迤而形成 驮娘江、古障河、那佐河3个明显的河谷地带,水田多分布于河谷。

境内诸山概属云贵高原余脉,土岭连绵,沟壑纵横。土山占全县总面积的98%,其余为石灰熔岩区。海拔一般高度390——1100米,平均海拔890米。最高点位于 古障镇王子山,海拔1883.3米;最低点位于那佐乡达下村达下屯附近河谷,海拔390米。

全县土壤类型有水稻土、红壤、 黄壤、石灰岩土、冲积土等5个土壤,13个亚类,27个土属,49个土种。水田以潴育沙泥和洪积潴育沙泥等土种为主,占水田面积78%;属微酸性土。旱地以沙质黄泥土为主,各占旱林荒地面积的46.2%和23.1%。还有红壤土占12.2%,多属微酸性土,土层深厚。

全境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2008年至2010年,极端最高温度41.0℃,极端最低温度1.7℃。平均气温19.9℃,平均日照时数为1659.5小时,三年降雨量分别为1178.5毫米、797.3毫米、72.6毫米,平均降雨量为743.5毫米,2010年为建国以来最高温干旱的一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1.6%。

全县有 西洋江、 驮娘江、 清水江、南盘江等大小河溪共295条,其中集雨面积超过50多平方公里的有17条,集雨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9条。境内河溪总长786.3公里,全县年平均径流量76.26立方米,自然落差5267米,可利用落差1561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3万千瓦,可开发量18.76万千瓦。已开发驮娘江流域梯级电站等17座,总装机容量13.5万千瓦,仍有5.26万千瓦未开发。

全县土地面积302000公顷,其中宜林面积20.72万公顷,森林面积19.07万公顷,宜林面积森林覆盖率72.2%。全县森林覆盖率39.34%。年森林木材蓄积量750万立方米,2010用材林蓄积量33.89万立方米。用材林有杉木、 松木、 速生桉、 毛竹、 楠竹、麻竹等。有多种速生丰产优质树种,如 铁杉、云南松、 红椿、酸枣、 桦木、樟李等,也有稀少珍贵的树种,如 三尖杉、黑金竹、蒜头果等。

县境内山高林密,生活着许多珍贵野生动物,属国家保护范围的动物有30多个种类。其中一类保护动物有云豹(龟纹豹);二类保护动物有 黑叶猴、 恒河猴、 小灵猫、 苏门羚、 林麝、 黑麂、穿山甲、水獭、大鲵、水鱼、白鹇鸡、锦鸡、鸳鸯。其它的还有麂、鬣羚、猸子、山猪、豪猪、果子狸、狗、狐狸、野兔、竹鼠、花鼠、山瑞、鹰嘴龟、南蛇、吹风蛇、金环蛇、银环蛇、竹叶青蛇等。

县内矿产储量颇丰,多为优质,已探明的矿产有 辉锑矿、磷矿、钙土矿、水晶矿、镁矿、黄金、水洲石、大理石等。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3928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八达镇 31707 、古障镇 17790、 八大河乡 5710 、马蚌乡 9293 、者夯乡 10905 、普合苗族乡 10033 、西平乡 13314 、弄汪乡 10787 、那佐苗族乡 13135 、那劳乡 8416 、足别瑶族苗族乡 8192。

2002年总人口12.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56万人,有壮、 汉、苗、瑶、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90%。

2010年西林县人口15.4万人。其中壮族占总人口63%,汉族占总人口9%;苗族占总人口18%,少数民族占总人口90.58%。

西林、铜鼓省道20331线是交通运输的主干线,横贯县境东西,往东与百盘公路相接,往西与云南 广南、罗干互连,往北与 隆林县贯通达贵州兴义市。2002年,全县11个乡镇有93个村通公路,总长817.5公里。全年客运量74万人次,货运量20万吨。

2010年通乡油路、通村油路、屯级公路193条,里程达1188公里。

2001年,西林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563亿元,同比增长6.57%,第一产业完成1.89亿元,同比增长2.03%;第二产业完成4669万元,同比增长7.11%;第三产业完成1.206亿元,同比增长12.05%。农业总产值完成3.057亿元,同比增长2.17%;工业总产值7631万元,同比增长1.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771万元,同比增长15.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69万元,同比增长8.21%;全县财政收入2762万元,同比增长24.41%;农民人均纯收入1258元,同比增长2.8%。

2004年,生产总值完成4.72亿元,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12亿元,同比增长2.9%;第二产业完成1.26亿元,同比增长56.4%;第三产业完成1.34亿元,同比增长4.4%。三产业比重调优为45:27:28。财政收入完成5438万元,增长22.15%,提前一年半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723万元,同比增长53.46%,预计实现工业销售收入6577万元,同比增长4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9万元,同比增长73.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7亿元,增长116.83%,提前一年半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亿元,增长10.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9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3.23%,控制在市下达的任务内。农民人均纯收入1468元,增长5.31%。工业增加值达3188万元,同比增长42.7%。全年完成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6亿元,同比增长2.87%。共完成植树造林3.04万亩,其中经济林0.3万亩,用材林2.74万亩。年末大牲畜存栏8万头;肉类总产量达7097吨,网箱养鱼达460箱,水产品产量达1219吨,同比增长56.22%,畜牧水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26.8%上升到29.9%。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5.28亿元增加到12.20亿元,年均增长10.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5.18亿元增加到11.07亿元,年均增长16.40%;财政收入由0.64亿元增加到1.02亿元,年均增长9.73%;农业生产总值由3.86亿元增加到7.94亿元,年均增长6.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329元增加到13103元,年均增长15.6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704元增加到2973元,年均增长11.7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28亿元增加到2.93亿元,年均增长18.09%。2008年,被评为“全区科学发展进步县”。

西林县重工业主要是建材和有色金属工业。建材业有西林县水泥厂和正在兴建的县粮食局建材厂。西林县水泥厂于1975年建成投产,1987年经技术改革后,年产425号普通水扼5000吨。

有色工业企业有矿产开发公司、锑冶炼厂、锑矿选厂、铁合金厂、活性炭厂等。锑矿及锑冶炼是西林工业的支柱。1986年以来,西林县先后创办了锑冶炼厂、锑矿选厂和锑白车间。锑矿选厂生产的70%纯硫化锑精矿的质量标号较高,曾获广东省人民政府的除砷技术进步奖,其选矿回收工艺达90%以上。勘探和开发黄金、锑矿,前景看好。 2002年西林县共有乡镇集体、股份制、私营企业共2591个。古障茶叶加工厂和古障油桐榨油厂是乡镇企业中效益较好的厂家。

到2010年底,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1.58亿元增加到4.82亿元,年均增长24.88%;工业增加值由0.52亿元增加到1.9亿元,年均增长16.75%;完成工业技改投资3.81亿元,同比增长495.34%。驮娘江流域11座梯级水电站建成投产,电力工业产值突破亿元;建成林产工业园区,林产加工业年产值超1亿元;引进汇宏、乐丰源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近1亿元;矿产冶炼建材业有新突破。2010年,被评为“百色市发展工业先进县”。

西林地处慎、黔、桂三省(区)交界处,是典型的山区林业县,发展粮食生产是建国以来历届县人民政府的主攻方向。 西林种茶的历史悠久,1983年县山区扶贫办公室(后改“经济开发办公室”)开始在王子山下的古障镇小规模种植生产白毫茶,得名”王子山白毫茶”。1994年,全县新老茶树面积共666.67公顷(1万亩),共生产茶叶37500公斤,总产值75万元创税利28.5万元。

2010年粮食产量稳定在5万吨以上。发展优质水果10.2万亩,其中西林沙糖桔通过了中国农业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无公害水果产品认证和基地认定。被评为“2003-2007年全区优果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现有茶园面积11.26万亩,年均干茶产量2000多吨,产值4000万元。天生桥电站库区移民重点发展水面养殖,网箱达9160箱,围栏生态养鱼面积达7620亩,水产品年产量1.28万吨,年产值1.4亿元。

西林县到处是土山土坡,气候温润,发展林业有优越的条件。全县林业用地占县境总面积的81%,2002年有森林153.22万公顷(229.83万亩)人占全县总面积的50.75%,森林蓄积量730.32万立方米。

经济林主要有 油桐、 油茶、 八角、紫胶、山植、板栗以及各种水果林、竹林、栲胶等。1994年油桐面积5181公顷(77727亩),油茶面积280.5公顷(3349.5亩),其他如山杏子、板栗、核桃、柑桔等面积280.5公顷(4207.5亩)。

2010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4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2%,超额完成市下达林改任务,2009年,被评为“百色市林改工作试点先进县”。

2008年,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届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C类城市进步奖。2010年,西林县城镇人口从2005年的2.05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4.27万人,城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城镇建成面积2.4平方公里, 城镇化水平达到30%。

“两基”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级和国家级评估验收,荣获自治区“两基”工作先进县。2008年,荣获“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县”。2010年,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9848人,五大社会保险基金共征缴7452.1万元。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西林县旅游资源丰富,有万峰湖景区,八万水源洞、周邦洞群、那劳岑氏建筑群、古商埠达下、古镇火柴等,还有古 句町国古迹铜棺、铜鼓古迹铜棺、铜鼓等人文景观。

八行水源岩,在 普合苗族乡境内,位于县城东偏北15.6公里处。从驮娘江的八行河口,沿着八行河逆水上行2.5公里有一座大石山,山下石缝间有十多处地下水喷涌而出,这就是八行河的水源了。水源头左上方约200米的山腰,有一个大岩洞。水洞口的侧面又另有一洞位山顶斜斜而上,当地人称为”通天洞”。

距县城东北面7公里的周邦村有一岩溶地貌,这里共有岩洞19个,如耕牛洞、犀牛洞、三角洞、仙人洞、颜家洞、黄云贵洞等等,其中以仙人洞和耕牛洞最奇特。

仙人洞,进入洞口即有一幅幅石帘像排空的 瀑布倾泻,又有一排排 石柱。还有几处“大厅”、“窄道”,大洞、小洞、叉洞曲畅勾连,有通出山外的“天窗”,有垂直而下的“无底洞”。耕牛洞,洞口横扁形,有3个“大厅”。

县城东北14公里的普合乡岩腊村的一个山顶上,有个苗家寨子叫古家寨。晴日,面向东南方可以俯瞰大半个西林县的山山水水。清晨观 日出,堪称一奇。

达下村位于县城东南66公里处 那佐苗族乡。这里高山峡谷,西洋江自西向东经过村前,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贸经商必由之路。河岸上的巨石有船索绑扎的痕迹,从码头上去,是一幢幢两层的古式楼房,顺着山坡坡势,呈梯形街景。街道全是石条铺砌的,纵向的道路修成台阶石级,延伸到山腰。有一间突出的房子是清时政府设立的税关。全村则60多户人家,无田地,无畜栏鸡舍。清嘉庆年间,西洋江江水比如今大得多,五六尺长的两头高翘的防浪水船运来”广货”、”洋货”,载去山货、土货。达下成了云、桂边境货物集散的埠头。尽管 埠头不大,但还留有与经济相应的文化遗址,如龙王庙、佛堂、关帝庙、私塾学堂等。

西平乡火柴村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的云、桂两省(区)交界处。它地跨两省(区),村街南段归云南广南县管辖,北段属广西西林县管辖,各设行政机关(清代叫“把总管”),行政权不能越界施行。每逢地支卯酉两日成圩,是这一带最热闹的 市集。街北山头有座白帝庙、街南坳口有座农王庙,街中还有座佛堂,佛堂中有巨型观音塑像。佛堂有固定的田产。八柴原有塾馆,是西林最早最完善的塾馆之一。八柴保留一条南北走向的石条铺的古街,还有街头衔尾的闸门、断垣。

那劳乡那劳村是清 光绪初年云贵总督 岑毓英和清末两广总督、四川总督岑春煊的老家。这里有岑氏经明、清两代建起来的家宅、庙宇、纪念物等建筑群。

岑怀远将军庙:岑怀远,南宋边将,是明朝上林长官司岑子成之远祖。元朝至元元年(1264年)加大将军衔。上林长官司岑氏土府迁居那劳村后建庙,清光绪元年(1875年)岑毓英扩建成四合院,有神堂、两厢房和闸门,占地180平方米。神堂神匾甚是堂皇,廊檐也甚宽敞,左右走廊分别以红包六柱木架,上署钟、鼓各一,钟、鼓均画有龙凤。

岑氏宗祠:清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分前后院,后院四合,后厅是神堂,两厢房是陈列室,前厅中间是大门,天井四角有花圃,中间有方形石台上有绘着飞鹤的六角形亭子,名“鹤亭”。祠堂占地约400平方米。

岑氏内院:占地300平方米,是那劳岑氏建筑群中最为古老的部分。明代袭上林长官司始迁府到那劳寨的岑密初建,地居全寨最高点。

宫保府:岑氏建筑群中规模最为宏大的建筑,因岑毓英在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受授皇宫“太子少保衔”,简称“宫保”,于是家宅即称“宫保府”。它坐座于那劳寨中央,占地面积1347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976年),光绪五年落成,原有大小8栋,逐步扩建到13栋。

增寿亭:岑毓英二北岑毓祥的第三个儿子岑增寿的身后纪念建筑物。光绪十年(1884年)建,砖木瓦结构,亭作八角状,上下三层,底层壁上书画仍可见些许部分。占地面积80平方米。

南阳书院:是那劳岑氏族塾,是教学的地方。有院门、一厅、二厅、两厢房及一间厨房。二厅设孔座,又叫圣堂主。

土特产有 桐油、 茶油、烤姜、薏谷、茶叶、黑木耳、板栗、香菇、山楂、烤烟、灵芝、山药、何首乌、土茯苓等。西林水牛是全国13个地方水牛良种之一,黄牛是广西3个地方优良品种之一。西林麻鸭、乌骨鸡为本地优良家禽品种。

用油桐籽榨取的 桐油,具有广泛的用途。西林县已种油桐4693.2公顷,其中有收面积1666.7公顷,年产桐籽215.6万公斤。以者夯、古障、马蚌出产最多,占全县60%。1994年,全县产油柚籽3288吨,每年可出口油柚籽250-300吨左右。

茶油是用 油茶树果六榨出来的油,是县里的主要食用油。它油色黄亮,芳香,食用口感好,耐储藏。西林种植油茶历史悠久,各乡镇均普遍栽种。解放后,油菜种植以弄汪乡的弄汪、弄合、峨沙和西平乡的木顶、皿帖一带最多,那里被誉为“油茶之乡”。茶油除供县内食用外,还大量外销。

烤姜是由生姜乔皮后放入烤炉内烤干而成。西林生姜,皮薄肉厚,鲜辣温香,质嫩可口,水分含量少,宜于制作烤姜。这种烤姜保留了鲜姜原味,易于保藏和运输,使用价值高。烤姜成为西林县经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全县烤姜主要集中在者夯、古障、马蚌、八大河四乡(镇),其产量占全县86%以上。

又名薏谷。主要产区在 西平、弄汪、那佐,年产量占全县75%以上。意米除在国内销售外,又是外销的大宗土特产品之一。

是将采下来的烟叶放火烤房烘烤而成。西林与云南接壤,所产烤烟质量也与 云烟接近,属清香型,颜色金黄,厚薄适度,油润丰满,燃烧性好,烟味醇和。广西已将西林定为广西优质去烟生产基地。

因产于 古障镇而得名,又称“王子山白毫茶”。其特点是叶芽肥大,叶尖有白毫,叶质纯嫩,形似银针。它茶色青绿,滋味郁香,回味性强。1985年,古障白毫茶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定为国家级良种。1989年,广西桂林茶科所用凌云、古障白毫茶为原料,研制成“茉莉白毫茶”,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优质茶叶产品。

西林县所产的 鹰嘴龟、 山瑞、 水鱼被誉为“西林三珍”。“三珍”均属龟科爬行类物。鹰嘴龟,俗称大头龟,头呈三角形,嘴啄状如老鹰嘴;山瑞,又名山龟,颜色为深褐色,背上有很多凸起的肉瘤,生活习惯与鹰嘴龟相似;水鱼,学名鳖,又叫团鱼、脚鱼、甲鱼,其颜色为暗草绿色,背上光滑,习惯生活在河溪、池塘或水田中。“三珍”的肉体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强身健体的营养万分。特别是鹰嘴龟,是“三珍”之最。它全身是宝,龟腹甲、龟掌、龟油、肝、胆、蛋都是名贵药物。

因全身羽毛呈麻斑点而名。习惯于山间水田、水沟觅食,寻食能力强,养易肥。“白轨麻鸭”是西林特有的一道菜谱。西林县气候环境适合养鸭,全县各地均可饲养,以上黄、古障麻鸭最为出名。

是全国13个地方良种水牛之一。其特点:个高体大,胸宽背阔,肢大肉多。而且性情温顺,体壮力大,役用性能好。西林 水牛发育快,繁殖力强,成活率和产肉率均较高,肉质上乘。西林水牛除本地耕作和肉用外,还在大量销往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