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市

靖西 靖西市 靖西县 靖西历史沿革 靖西行政区划 靖西地理环境 靖西自然资源 靖西人口民族 靖西经济 靖西社会事业 靖西交通 靖西方言俚语 靖西地方特产 靖西风景名胜 靖西著名人物 靖西城市荣誉


靖西市隶属 广西壮族自治区, 百色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东经105°56′~106°48′,北纬22°51′~23°34′;地处中越边境,边境线长152.5公里,南与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高平 茶岭县、 重庆县山水相连,西与 那坡县毗邻,北与 百色市区和云南省 富宁县交界,东与 天等县、 大新县接壤,东北紧靠 德保县。2016年5月,靖西市总面积3322平方公里,辖11个镇、8个乡。2014年,总人口65.97万,其中常住人口51.95万 ,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是全国典型的壮族人口聚居地。靖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1℃,素有气候“小昆明”之称。境内以溶蚀高原地貌为主,山明、水秀,以奇峰异洞、四季如春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又有山水“小桂林”之誉,是旅游、度假和避暑的理想胜地。2016年12月,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详情

靖西市地名网_广西壮族百色市靖西市资料简介

广西壮族百色市靖西市介绍

靖西市隶属 广西壮族自治区, 百色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东经105°56′~106°48′,北纬22°51′~23°34′;地处中越边境,边境线长152.5公里,南与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高平 茶岭县、 重庆县山水相连,西与 那坡县毗邻,北与 百色市区和云南省 富宁县交界,东与 天等县、 大新县接壤,东北紧靠 德保县。

2016年5月,靖西市总面积3322平方公里,辖11个镇、8个乡。2014年,总人口65.97万,其中常住人口51.95万 ,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是全国典型的壮族人口聚居地。

靖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1℃,素有气候“小昆明”之称。境内以溶蚀高原地貌为主,山明、水秀,以奇峰异洞、四季如春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又有山水“小桂林”之誉,是旅游、度假和避暑的理想胜地。

2016年12月,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靖西市新貌 (10张) 靖西历史悠久,据解放后在市区主山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的砍砸器,以及禄峒乡 大金村等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锛、石斧、石铲等物推断,远在原始社会,靖西就有人类居住。地处归属和政区设置,最早见于《唐书》,建制已有1200多年历史。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派尉屠睢率五十万大军平定岭南,在岭南置桂林、 南海、象三郡,今县境属象郡,郡治临尘在今 崇左县境。秦末代理南海尉赵佗兼并三郡,建立 南越国,县地属南越国。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将岭南分为南海、 苍梧、郁林、 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今县境属 益州刺史部南部牂柯郡句町县地,牂柯郡治故且兰,句町县治在今云南省 广南县境,古为 句町国,汉武帝时灭,置句町县。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以 建宁、牂柯郡为兴古郡,今县境属蜀汉益州南部兴古郡句町县地,郡治宛温在今云南省 砚山县。

晋武帝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国末帝 孙皓投降,统一南方,桂西部分属 宁州,今县境西晋时属宁州兴古郡句町县地,郡治律高在今云南省红河州 弥勒市。东晋时废句町县,郡治宛暖在今云南省砚山县境。

南朝420年至589年宋今县境属宁州兴古郡,郡治漏卧在今云南省 罗平县;南朝齐复置句町县,今县境属兴古郡句町县地,郡治西中在今云南省 文山州;南朝梁大宝后废句町县,今县境属兴古郡,郡治西中;南朝陈时今县地属北朝后周南宁州,州治味县在今云南省曲靖县。

隋大定元年(581年)今县境属南宁州总管府地郡级政区,治所昧县在今云南省曲靖县。

唐开元二年(714年)后今县东境始置归淳州,隶邕州都督府,府治 宣化在今广西南宁市。贞元十二年(796年)西境始设安德州,隶安南都护府,府治 宋平在今越南河内。元和初(806年)后,归淳州更名归顺州。

五代十国(907年至960年)广西地区先是北部属楚国,南部属南汉。后来南汉并吞了北部,于是全属南汉,今县境属南汉兴王府,治所番禺在今广州市,县东部置温州,西部置安德州,均隶邕州建武节度使。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进兵广州,消灭南汉,统一岭南,在羁縻地区实行 土司制度。至道三年(997年)置 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今县境属西路邕州,州治宣化在今南宁市,县境东部置温弄州一说温州、温闷峒、温润峒;中部置顺 安州;西南部置归 化州;西部置安德州均隶邕州。 景炎二年(1277年)江西广信府广丰县人张天宗起兵抗元失败,率众南来顺安州贡峒,更名顺安峒。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进兵广西,十六年(1279年)南宋灭亡。今县境属湖广 行中书省,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从湖广南部地区分置 广西行中书省。今县中部置归顺州,东境置温州一说河 润州;隶镇安路,路治感驮岩在今 那坡县境;西境置安德州,隶来安路,路治奉议州在今 田阳县境。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元朝灭亡,广西行中书省改为广西布政使司洪武九年改承宣布政司,镇安路改为镇安府,府治从感驮岩移至冻州在今德保县境。明初废归顺州、安德州入顺安峒。弘治九年(1496年)10月,岑氏土官率兵有功,升顺安峒为归顺土州,仍隶镇安府。嘉靖四年(1525年) 直隶广西布政司属思恩府府治在今 武鸣县。四十年(1561年)温州降为寨,更名湖润,改属南宁府。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南明永历十五年明朝灭亡,统一全国,今县境置归顺土州,初隶思恩府,雍正七年(1729年) 改土归流,因去思恩遥隔,复隶镇安府。十年(1732年)湖润寨又隶镇安府。乾隆十一年(1746年)湖润寨土巡检故绝,改土归流属归顺州。光绪十二年(1886年)归顺州升为归顺直隶州,属太平思顺道,道治今 龙州县,小镇安厅改为镇边县,与下雷土州原属镇安府,均属归顺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年)6月废归顺州,置归顺府。镇边县改隶省,湖润巡检裁销改为团,下雷土州改设弹压,均属归顺府。民国二年(1913年)6月废归顺府置靖西县,以旧城名靖城与位广西西部而名,初隶镇南道道治今龙州县,民国十五年6月废道为区。民国十六年下雷土州归并 雷平县今属 大新县。民国十九年冬广西划为十二个区民团指挥部,靖西为第十区,区治靖西县。民国二十一年6月又将十二个民团区并为民团六个区,靖西隶龙州区。民国二十二年7月增设天保民团区,靖西改隶天保区,区治天保县。民国二十六年天保区民团指挥部移驻靖西县城,民国二十九年6月民团指挥部改为广西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民国三十一年3月又改为广西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辖靖西、天保、向都、镇结、龙茗、镇边、敬德等7县。

1949年12月13日,靖西县和平解放。1950年1月18日,靖西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广西省龙州专区,专署设在龙州县,后迁崇左县,1952年8月改隶 百色专区。1952年,壮族聚居的广西中部和西部,建立桂西僮族自治区,区治南宁市,辖邕宁、 宜山、百色3个专区,靖西隶百色专区。1955年10月县人民政府改为县人民委员会。1956年桂西僮族自治区改为桂西僮族 自治州,专区改为地区,靖西隶百色地区。1958年1月地区改为专区。同年3月5日,广西僮族自治区成立,靖西隶百色专区,1971年专区改为地区,靖西县隶百色地区,2002年6月属百色市至今不变。

2015年8月1日,撤销靖西县,设立县级靖西市,以原靖西县的行政区域为靖西市的行政区域,靖西市人民政府驻新靖镇新华街339号。靖西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百色市代管。 2015年12月12日,靖西市正式挂牌。

1996年,靖西辖8个镇、16个乡:新靖镇、化峒镇、湖润镇、岳圩镇、龙临镇、渠洋镇、安德镇、龙邦镇、壬庄乡、同德乡、安宁乡、地州乡、禄峒乡、荣劳乡、南坡乡、吞盘乡、三合乡、果乐乡、新圩乡、大甲乡、武平乡、大道乡、岜蒙乡、魁圩乡。县政府驻新靖镇。

2005年6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2005]176号)同意调整靖西县部分乡镇的行政区划:撤销荣劳乡,整建制并入禄峒乡,禄峒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三合乡,整建制并入安德镇,安德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新圩乡、大甲乡,设立新甲乡,原新圩乡、大甲乡的辖区为新甲乡的行政区域,新甲乡政府驻原大甲乡大甲街;撤销岜蒙乡,整建制并入渠洋镇,渠洋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大道乡,原大道乡大道街和弄贴村划归渠洋镇管辖;原大道乡马亮、金色、华表、仙奉、万隆、凌爱6个村划归武平乡管辖。

2014年7月24日,武平乡撤乡设镇。7月31日,禄峒乡撤乡设镇。

2016年5月19日,地州乡撤乡设镇。

2016年5月,靖西市辖11个镇、8个乡;分别为: 新靖镇、 化峒镇、 湖润镇、 安德镇、 龙临镇、 渠洋镇、 岳圩镇、龙邦镇、武平镇、禄峒镇、 地州镇等11个镇;、 同德乡、 壬庄乡、 安宁乡、 南坡乡、 吞盘乡、 果乐乡、 新甲乡、 魁圩乡等8个乡;9个社区、254个村。 市政府驻新靖镇新华街339号。

靖西市位于中国南疆边陲,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边境,百色市南部,地处东经105°56′~106°48′,北纬22°51′~23°34′。 北回归线横穿西北隅,境内大部在北回归线以南。南与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交界,西与 那坡县毗邻,北与百色市和云南省 富宁县相连,东与 天等县、 大新县接壤,东北紧靠 德保县,是御侮卫国之边关。东距 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 南宁市公路里程275公里;北距百色市公路里程129公里;东南距崇左市江州区152公里。

靖西市境内地域西宽东狭,东西最大横距9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5公里,面积3322平方公里,折合499.65万亩,占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1.41%。

靖西市属岩溶山原地貌,分为 中山、 低山、 高丘、 平地、 水域5类。海拔在800-1400米之间的中山面积67.97万亩,占总面积12.8%;海拔在500-800米之间的低山面积291.75万亩,占总面积58.39%;海拔在250-500米之间或的高丘面积9.9万亩,占总面积1.98%;平地面积为129.08万亩,占总面积25.8%;水域为4.95万亩,占总面积0.99%。全市以低山为主,斜坡面积较大,阳坡面积较多,石灰岩峰林峰丛广布,由于各地溶蚀作用不同,形成四种地貌类型:即孤峰平地、峰林谷地、峰丛洼地、全非岩溶地。

靖西市化峒镇爱布瀑布与河流风光 (6张) 靖西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略呈阶梯形态,西北部海拔706米~1040米,中部700米~850米,东南部中部250米~650米。整个地势为一石灰岩高原,境内除东部古龙出露一片花岗岩及南部有零星辉绿岩和少部分地区散布有些页岩、砂岩外,大部分都是由石灰岩组成的峰林、峰丛山地,石山与石山之间有许多较平坦广阔的溶蚀盆地和槽形谷地。西部为低中山峰丛凹地,其中有小片的溶蚀坡立谷,东南部为低山峰屏坡立谷及峰丛槽谷。

靖西市境内不形成山脉,大部分是岩溶峰丛,孤峰和体积不大的非岩溶土山。峰林、峰丛发育优美,孤峰挺拔林立,奇峰异洞广布,峰丛相联如屏,多呈块状或条带状山体。境内有高山5座,西部有牛松坡、吓孟山,北部有平桥山,东部有古龙山,南部有排发山,中部有五岭。

靖西县 (13张) 靖西市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2009年和2010年,靖西县平均气温分别为20.5℃和20.2℃,比历年平均值(19.3℃)分别为偏高1.2℃和0.9℃;年最高气温分别为34.1℃和35.4℃,比历年极端最高温度(36.6℃)分别为偏低2.5℃和1.2℃,年最低气温分别为4.4℃和0.4℃,比历年极端最低温度(-1.9℃)分别为偏高6.3℃和2.3℃。年总降水量分别为1000.1毫米和1541.1毫米,比历年平均值(1636.3毫米)分别为偏少636.2毫米和95.2毫米,2009年内降水高峰月出现在7月,该月雨量为306.2毫米,2010年降雨量高峰月出现在6月份,该月雨量为337.2毫米,2009年日最大降水量93.6毫米,2010年日最大降水量117.6毫米;无霜期分别为348天和350天,比历年平均值(336天)分别为偏长12天和14天;年日照总时数分别为1458.4小时和1390.8小时,比历年平均分别偏少42.9小时和110.5小时;两年内平均风速1.1米/秒,2009年,以SSE(东南偏南)风为主;2010年,以SSE(东南偏南)风为主。

靖西市河流属 珠江流域 西江水系的 左江和 右江的部分支流。境内主要河流有23条,北部魁圩 那多河、渠洋芭蒙河,西部安德兰康河、 照阳河和东北部武平立录河流入云南省和德保县为 右江河系,境内流域面积1003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0.1%。其余 难滩河、 庞凌河、 龙潭河、 鹅泉河、逻水河、 坡豆河、 多吉河等由西北流向东南注入黑水河汇入左江为左江河系,流域面积2328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69.9%。

靖西矿产资源丰富,2010年,初步探明有 铝土、 锰、 硫铁等18个矿种。铝土、锰、硫为主要矿种。铝土矿储量最多,据地质资料和成矿分析,已探明储量有4.06亿吨,远景储量达6亿吨。锰矿已探明氧化锰矿石储藏量622万吨,保有氧化锰矿石储藏量429.8万吨,探明并保有碳酸锰矿石储藏量2040.6万吨。硫铁矿保有资源储量451.7万吨,且伴生褐铁矿,保有资源储量38万吨,共生重晶石,保有资源储量227.6万吨;铜锡矿,铜矿品位0.091~0.731%,储量1257.35吨,锡矿品位0.182~0.528%,储量1210.08吨; 铁矿、红锑矿、 汞矿、铅矿、钾矿未开采。

靖西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土地利用结构复杂。土地总面积为332613.48公顷。2010年土地利用分类有,耕地分别为68351.35公顷;园地3518.53公顷;林地分别为160474.69公顷;牧草地14359.14公顷;工矿用地分别为7366.05公顷;交通用地分别为3288.55公顷;水利设施用地4237.67公顷;其他土地71017.50公顷。

根据历年的资料统计,靖西市水资源总量为37.3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为25.45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7.36亿立方米,外县流入水量4.55亿立方米。

靖西水域 (2张) 靖西市地处亚热带,近海洋,距北部湾约200公里,全年多吹东南风,上空水气比较丰富,雨量充沛,河流都有一定流量,且为山区,县河川纵横交错,落差大而集中,水能蕴蓄量相当丰富,水能理论蕴蓄量为244414千瓦,可开发量为65400千瓦,年发电量2.67亿千瓦时,至1990年已开发利用197处,容量16077千瓦,其中因电网的发展而弃置的电站126处,容量1467千瓦,仅存大小电站71处,容量14610千瓦,其中100千瓦以上电站12处,装机28台,容量13960千瓦。1990年发电量4593.74千瓦时,人均发电量83.1千瓦时。

靖西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树种繁多。百余年来由于历代的乱采滥伐和山林火灾,原始森林遭受严重破坏。至民国22年(1933年)靖西林地面积约计56578亩。1963年靖西森林覆盖率只有5.13%。据1974年对林业自然资源调查,县境东南部森林覆盖率较高,中部、北部森林覆盖率低,质量差,生态系统脆弱,原始森林小片零星分布。

消耗量大于生长量据调查,靖西平均每年消耗量8.82万立方米,而最高年生产量只有3.28万立方米,年木材消耗量大于生产量5.54万立方米,由于砍多于长,毁多于造,森林不断演变成荒山草坡。

靖西属南亚热带,气候温凉,雨量充沛,利于各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靖西植物有256科、1408属、4503种,其中乔木树种1907种。其中,常见天然阔叶树乔木主要树种有杉木、 松树、桉树、 任豆树、苦栋、 香椿、桦木等53种;灌木树种有杨梅、 盐肤木、羊蹄甲等22种;草本植物有望江南、 金银花、 天冬、桫椤等23种;竹类有吊丝竹、金竹、大头竹、黄竹、 甜竹等9种;粮食作物有 水稻、玉米、黄豆等;经济作物有烤烟、 甘蔗、桑树、八角、 油茶、油桐、 玉桂、 大果山楂、茶叶等22种。

靖西市境内动物资源丰富,共有43科105种。国家保护的珍贵兽类有19种, 蜂猴、 金丝猴、 黑叶猴、黑猴、 毛冠鹿等属世界珍稀动物。 白斑鼯鼠和 巨松鼠至今广西只有发现于本县南坡的底定。历史上还有 人熊(棕熊0、 马熊、 猪熊、狗熊、 长臂猿、 老虎、金丝猴、玉面猴等。人熊已绝迹。

2010年,靖西市总户数为162389户,总人口为6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3万人;年末靖西出生人数为9399人,死亡人数为346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96‰,2014年,靖西市总人口为67万人。

靖西以 壮族为主,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是中国壮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级行政区。此外还有少量 汉族、 苗族、 回族、 瑶族、 满族、 蒙古族、 侗族、 布依族、 毛南族、 土家族等11个民族。

2016年,靖西市地区生产总值158.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1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09.95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32.83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3、6.7、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76.8 %、19.4%;比重为10.0%、69.3%、20.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610元,同比增长8.1%。

固定资产投资104.27亿元,比上年下降29.6%。其中,工业投资18.12亿元,下降55.1%;房地产投资10.28亿元,增长113.2%。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4.30亿元,增长58.7%;第二产业投资18.12亿元,下降58.1%;第三产业投资81.85亿元,下降20.0%。

靖西市山水 (6张) 2017年,靖西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73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农业产值15.15亿元,增长3.9%;林业产值 0.68亿元,增长9.5%;畜牧业产值9.52亿元,下降0.8%;渔业产值0.81亿元,增长5.6%;农业服务业产值0.56亿元,增长7.5%。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1210公顷,比上年减少700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119公顷,增加27公顷;甘蔗种植面积2580公顷,增加331公顷;蔬菜种植面积7476公顷,增加541公顷;水果种植面积4469公顷,增加371公顷;中草药材种植面积1680公顷,增加210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235010吨,比上年增长1.1%;油料产量 1561吨,增长2.9%;甘蔗产量165474吨,增长14.7%;蔬菜产量158850吨,增长9.2%;水果产量23573吨,增长4.4%;中草药材产量8095吨,增长7.9%。

年末生猪存栏23.25万头,比上年下降3.9%。全年生猪出栏26.54万头,下降4.3%。肉类总产量29584吨,比上年下降2.4%。其中,猪肉产量19049吨,下降4.3%;牛肉产量 3651吨,增长0.1%;羊肉产量879吨,增长0.5%。禽蛋产量348吨,增长1.2%。水产品产量8063吨,增长5.7%。

全年木材采伐量5.87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05.2%。全年更新造林67公顷,比上年增长103.0%。

全年有效灌溉面积16010公顷。

2016年,靖西市全部工业总产值323.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7.55亿元,增长14.9%。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03.28亿元,增长1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7.09亿元,增长10.3%。

分轻重工业看,规模以上轻工业总产值3.33亿元,增长43.7%;重工业总产值304.22亿元,增长14.7%,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29个百分点。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1.1∶98.9,重工业产值比例高于轻工业97.8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总产值306.22增长14.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总产值1.05亿元,增长19.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总产值0.28,增长19.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13.67亿元,下降8.46%;非公有经济企业总产值293.88亿元,增长16.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97.42亿元,增长86.7%;利税总额5.90亿元,下降21.8%,其中利润总额0.80亿元,下降64.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115.1%,比上年提高39.5个百分点。

年末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比上年减少2家。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67亿元,增长11.3%。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7家,完成总产值1.86亿元,增长16.0%。

靖西城区 (2张) 2016年,靖西市商品房施工面积51.16万平方米,增长66.0%。商品房销售面积10.21万平方米,下降2.7%。商品房销售额4.81亿元,下降31.2%。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从地域划分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78亿元,增长11.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46亿元,增长9.4%。从消费形态看,餐饮零售额2.98亿元,增长12.8%;商品零售额25.27亿元,增长10.5%。

全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96.76亿元,比上年增长32.3 %,其中出口总额79.52亿元,增长43.1%;进口17.24亿元,下降1.87%。

全年区外境内实际到位内资68.39亿元,增长11.2%。全年直接利用外资2108.82万美元,下降1.8%。

全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465.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5%;旅游总消费44.98亿元,增长39.6%。其中国内游客463.08万人次,增长36.9%;国内旅游消费44.4亿元,增长37.8%;入境游客2.18万人次,增长5.1%;国际旅游收入905.22万美元, 增长12.8%。旅游从业人数8265人,占城乡就业人数比重的26.0%。

全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17.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07亿元,增长28.6%。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3.09亿元,增长9.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58亿元,增长36.3%;公共安全支出1.54亿元,增长15.9%;教育支出8.35亿元,增长6.1%;科学技术支出0.44亿元,增长18.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66亿元,增长9.5%;医疗卫生支出5.4亿元,下降7.7 %;节能环保支出0.69亿元,下降6.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82亿元,增长41.7%。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52亿元,增长15.4%。其中,住户存款74.32亿元,增长15.7%。各项贷款余额 61.61亿元,增长9.3%。

明永乐十年(1412年)至清雍正六年(1728年),岑氏土司统治300余年间,教育事业发展较为缓慢。雍正七年(1729年)改土归流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始设书院,本邑方有贡生、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起,曾慕宋、曾彦先后到日本留学,1931年废科举,提倡科学文化,学习西方,先后又有邓鸿绍等9人考选到日本留学,黄显玑等4人入广东优级师范。还有考入龙州师范8人,龙州政法学堂8人,龙州测绘学堂2人,龙州讲武堂数十人。

民国时期,各级各类学校逐渐兴起。民国元年(1912年)靖西已成立两等小学1所,初等小学校30余所。民国三年(1914年),县中学成立。民国27年(1938年)抗日战争初期,省外一批知名学者流入靖西任中学教师。至民国36年(1947年)教育事业已有较大发展,靖西有幼稚园1所,入学幼儿60余人;有国民基础村小学校426所,学生16986人,中心国民基础乡镇小学校41所,学生4158人;普通中学2所,学生856人;靖西受初等教育37585人,占总人口15%;受中等教育1290人,占总人口0.52%;受高等教育78人,占总人口0.013%。

解放后,教育事业迅速发展。1950年初,靖西县人民政府接管教育后,对各级各类学校有计划地布局设点。至1957年,小学、中学教学质量有显著提高。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部分中小学教师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9月至1959年1月全民大办钢铁运动,中小学师生停课3个月到钢铁工地劳动;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困难,给教育事业带来一定的损失。至1965年,靖西小学校已发展到1032所,学生58689人;中学6所,学生2306人;卫生学校、师范学校也先后建立。

1977年秋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学校恢复“文化大革命”前17年教学内容。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500余名在“文化大革命”及历次政治运动中蒙受冤假错案的中小学教师得到平反昭雪。1977年至1990年,教育工作走上正规,各级各类学校数量逐年增加。全市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大学新生691名,中专新生2274名,百色高中新生381名。1990年靖西有幼儿班168班,其中小学附设学前班102班,在园幼儿7910人,教职工123人,在园幼儿数为1954年的149倍;有村级小学校288所,1144个教学点,在校学生79654人,教职工3202人不包括969名代课教师,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4%,在校学生数为1950年的6.13倍;有中学校32所,在校学生16830人,教职工1078人,在校学生数为1950年的18.6倍。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靖西总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15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2376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7073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280748人。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每万人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由13人上升到21人,增长61.54%;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由474人下降到436人,下降8.02%;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由1055人上升到1298人,增长23.03%;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由3983人上升到5150人,增长29.3%。1985年经地区检查验收为基本无文盲县。

2014年,靖西共有小学校254所,其中市区6所。 2015年。靖西有26所中学;3所高中,其中 靖西中学为高级中学, 靖西二中为完全中学,靖西县民族高中是一所新建的高中学校。

2013年,靖西一洲锰业公司的发明专利获广西技术进步奖,靖西完成专利申请28件,其中发明18件、实用新型5件、外观设计5件。

2013年,全市开工建设2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文化作品创作成绩显著,大力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片,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被评为广西首批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继续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7%。完成10个乡镇建设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选址工作。开展“一村一年放映12场电影”的农村放映工作,共放映电影3000多场。年末靖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1万户,使用宽带网络3.1万户,增加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6万户,增加7.2万户。

2013年,靖西市有各类医疗机构26个,靖西282个行政村建成规范化卫生室,并已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参加人数达57.6万人,参合率达到99.3%;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5.51万人,比2012年增长6.4%,实现医疗保险“一卡通”。

明朝时岑氏土司世代相传岑家武术,教练士兵。清代时城乡各地舞龙、舞狮等流传至今。原为靖西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投绣球活动,至今演变为群众喜爱的一种体育项目,盛行于城乡各地,靖西因此被誉为绣球之乡。篮球、足球、排球、网球等现代体育项目,民国15年至20年(1926年至1931年)先后从南宁等地传入靖西,县人李质在上海读大学时。曾获大学生运动会网球冠军。球类活动绝大多数先在学校开展活动,然后通过学校传到城乡民间。

解放前,无体育机构,日常体育工作由县政府教育科兼管,遇召开运动会则组织临时领导机构办理。解放后1952年至1958年,体育工作由县人民政府文教科管理。1959年成立县体育运动委员会,由县人委领导兼体委主任,配专职干部1人,体委会与文教局合处办公,单独预算经费。

1966年至1972年,因“文化大革命”动乱,各项体育活动均处于低落状态。1980年以后,县体委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工作,投 绣球、 舞龙、 舞狮、 抢花炮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均得到进一步发展,活跃于城乡各地。学校体育项目多种多样,以现代体育项目为主。

2013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参加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分别达1.06万人、1.10万人、1.03万人、1.09万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4.77万人,参保率为93%。靖西城市低保对象0.48万人,农村低保对象10.29万人,纳入城镇和农村低保范围的有10.77万人,0-3公里边民生活补助对象为6.55万人。组织创业培训286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522人,通过职业技能鉴定1063人,个私经济实际解决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5363人。城镇新增就业223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05人,援助零就业家庭、“4050”失业人员、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6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靖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18.59万人,其中新增转移就业7674人。

靖西交通 (3张) 靖西市距首府南宁市275公里,距百色市右江区129公里,距崇左市江州区152公里,有四条省道二级公路在境内交汇。百色至靖西、靖西至那坡、靖西至崇左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靖西至 龙邦高速公路已经开工建设。

靖西至南宁城际快速铁路已开通客运列车。

靖西市有龙邦国家一类口岸和岳圩国家二类口岸、四个边民互市点。

靖西市境内主要交际用语是土话(俗称仰话),属广西南部壮语方言。全市19个乡(镇),除政府公务对话、学校教学用汉语普通话和桂柳话外,大多以市区“仰”话为交流语言,约占总人口80%,与德保、那坡、大新、天等各邻县和越南边界的语均可相通,惟音腔有些差异,但不妨碍会话。此外在龙临镇、果乐乡、南坡乡、新甲乡、武平镇、安德镇、渠洋镇、魁圩乡还有少数讲“宗”、“隆安”、“锐”、“省”、“左州”“府(德保)”、“农”等七种主要方言话,约占全市人口20%。

绣球,绣球是靖西壮族民间一种精致的针绣工艺小圆球,起源于清代,靖西龙邦一带乡村男女青年成群结队在山野间对山歌、谈情说爱时,随手摘下山间花草,用藤扎成花球,抛给意中人,而后演变成用绣有莲花、鸳鸯等爱情吉祥物的绸巾,包上重物,连上丝绳。最后发展为现在的形状,即由12片叶瓣片组成,叶尖对叶尖缝合,整体呈圆形,系有球穗,长50厘米,球径一般为6~10厘米,最大的30瓣,直径1997厘米。在瓣片上,分别绣有龙、凤、孔雀、蝴蝶、金鱼、鸳鸯、菊花、玫瑰、牡丹、兰草、祝词等,瓣片边缘镶绣金丝,瓣内填充物为绿豆,取意长久常青,为男女青年传情信物。旧州街号称“中国绣球之乡”,是广西绣球的主要产地,该街距市区9公里。
大肉姜,大肉姜是广西名优的传统产品之一,姜块肥大,肉质细嫩、品味香辣而在区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大果山楂,靖西大果山楂属蕃薇落叶乔木,1985年正式定名为Crataegus Jingxinisi Li 。属林果兼用树种具备速生、寿命长的特点,管理较为粗放仍获较好经济效益,既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水果树,又是庭院绿化观赏和山区造林的速生优良树种。1985年正式定名后,百色地区把大果山楂列为十大商品生产基地之一。
壮锦,壮族的一种瑰丽工艺品,它与湘绣、蜀锦齐名,驰名中外。历史悠久,唐宋时已有制作,明清时最繁荣,带有浓厚的地方民族风格。用途广泛,可作床毯、被面、围裙、背带、腰带、手提袋、头巾、衣边装饰等。1976年靖西壮锦厂生产的民族织锦获自治区质量第一名,1989年壮锦系列产品被评为广西少数民族用品优质奖。2006年靖西壮族织绵技艺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靖西独有奇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峰丛林立,峡谷众多,洞穴广布,暗河纵横,生态盎然。靖西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名闻遐迩,集自然生态游、边境跨国游、边关风情游、田园风光游、民族风情游、军事遗迹游、名胜古迹游于一体,是旅游观光、休闲、避暑的理想胜地,素有“山水小桂林”之美誉。主要有通灵大峡谷、旧州山水、 古龙山峡谷、古龙山峡谷暗河漂流、鹅泉、渠洋湖、三叠岭瀑布、 爱布瀑布、二郎自然风景区、龙邦口岸、十二道门、 壮族博物馆等名胜。

通灵大峡谷 通灵大峡谷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靖西市,是一个长方形全封闭式的峡谷,长约1000米、宽200多米。峡谷中有一个高100米、宽60米的宽敞的溶洞,洞壁及洞顶布满各种造型奇异的钟乳石。整个 大峡谷由念八峡、通灵峡、古劳峡、新灵峡、 新桥峡共五个峡谷组成。 通灵峡谷 (3张)
古龙山大峡谷 古龙山大峡谷位于广西靖西市境内,古劳峡、新灵峡、新桥峡三个峡谷组成的。峡与峡之间的河流及三个 地下暗河溶洞相通。形成三峡三洞连通的大峡谷群。整个峡谷长6.8公里。由峡谷、瀑布、暗河、溶洞、原始植被、峰丛绝壁、溪流奇石构成,有“山水小桂林,气候小昆明”之美誉。 古龙山大峡谷 (4张)
旧州山水 旧州古名那签、顺安峒、归顺土州,位于靖西市城南9公里,旧州--原为归顺州今靖西州治所在地,清顺治六年公元1650年,为抵御外敌侵拢,州治北迁计峒今靖西市区兴建州城,原归顺州址改为旧州。主要景点有绣球街、文昌阁、 张天宗墓、紫壁樵歌、土司墓群等。 旧州山水 (3张)
渠洋湖 渠洋湖是一个大型的 喀斯特高原湖泊水库。库区总容量9228平方米,水质优良,有大小岛屿十多个,沿岸有海拔一千多米的岜行山,以及掩映在绿树翠竹当中的几百个壮族干栏式村寨。 渠洋湖 (3张)
鹅泉 鹅泉,与云南大理蝴蝶泉、 广西桂平西山乳泉并称为中国西南三大名泉。是世界第二大跨国瀑布 德天瀑布的源头,位于广西靖西市区南约5公里的小鹅山麓。因鹅山像一只鹅躺在泉水之上,故名。 古桥,建于清朝年间,桥长约60米,宽1.5米,全为石灰料石组成,是由15个涵洞的 石拱桥组成,鹅泉古桥为靖西市保留得比较完整的古桥。
三叠岭瀑布 三叠岭瀑布位于靖西市 湖润镇新灵村,西北距市区30公里,因地处三叠岭而得名。瀑布落差100米,宽30多米。
著名人物一览
历史名人—— 侬智高 历史名人——曾植铨 革命烈士——黄小林 革命烈士——张海洲 民间艺人——孙某
历史名人——刘永福 历史名人——张丙朝 革命烈士——许胜南 革命烈士——吕剑 民间艺人——朱祖线
历史名人——卓锦湖 历史名人——李绍杰 革命烈士——岑日新 革命烈士——唐浚 民间艺人——宋玉善
历史名人——瓦氏夫人 历史名人——凌发彬 革命烈士——庞汉祯 民间艺人——罗作霖 民间艺人—— 陶德罄
历史名人——曾文经 历史名人——曾汝璟 革命烈士——陈宝仓 民间艺人——翟元臣 民间艺人——王廷才
历史名人——曾植铭 历史名人——张天宗 革命烈士——谭统南 民间艺人——赵开瑞 民间艺人——韦璠

(以上内容统计2015年)

2011年2月,获“百色市2010年秋冬农业产业开发先进县(区)”称号

2012年,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