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区

铜梁区 铜梁县 铜梁 铜梁区历史沿革 铜梁区行政区划 铜梁区地理环境 铜梁区自然资源 铜梁区人口民族 铜梁区经济 铜梁区社会事业 铜梁区交通 铜梁区著名人物 铜梁区风景名胜 铜梁区城市荣誉


铜梁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 重庆市西部、 重庆大都市区、城市发展新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邱少云的故乡和铜梁龙灯的发祥地。铜梁区西南靠大足区,东北连合川区,南接永川区,西北邻潼南区,东南毗邻璧山区。至2016年底,铜梁区下辖辖23个镇、5个街道,幅员面积13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71.92万人。2016年,铜梁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1.57亿元,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42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1.26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8.8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1:58.9:29.0。铜梁区获得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外派劳务基地、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国家首批园林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称号。铜梁区城建 (9张) 春秋战国时期,铜梁为 巴国属地...

详情


重庆市市辖区铜梁区介绍

铜梁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 重庆市西部、 重庆大都市区、城市发展新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邱少云的故乡和铜梁龙灯的发祥地。

铜梁区西南靠大足区,东北连合川区,南接永川区,西北邻潼南区,东南毗邻璧山区。至2016年底,铜梁区下辖辖23个镇、5个街道,幅员面积13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71.92万人。

2016年,铜梁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1.57亿元,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42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1.26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8.8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1:58.9:29.0。

铜梁区获得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外派劳务基地、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国家首批园林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称号。

铜梁区城建 (9张) 春秋战国时期,铜梁为 巴国属地。公元前329年, 楚威王灭巴,封其庶子于濮江之南(今合川、铜梁),号为“铜梁侯”。

秦朝,置 垫江县,铜梁为垫江属地。

南北朝时期,宋永初元年(420年),分设东宕渠郡,垫江改名宕渠,铜梁为 宕渠县境。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改郡为垫江,置 合州,改县为石镜。

隋、唐时,虽郡、州时有变易,但铜梁一直为合州的 石镜县辖地。

唐朝,武周长安四年(704年),割石镜地置铜梁,隶属合州,县治初在奴仑山列宿坝(今 潼南县 塘坝镇)上;开元三年(715年)移于武金坑(今 合川市 太和镇富金坝);开元十六年(728年)移于东流溪坝(今潼南县汇集乡戴场坝) 。铜梁建县,因境内“小铜梁山”而得名,初置是在涪江流域一带,大体疆域包括今铜梁、合川西南、潼南南部、大足县大足川流域;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割石镜之南、铜梁之东置巴川县,隶属于合州;乾元元年(758年),巴川县西南部新置大足县。

两宋初循唐制。熙宁四年(1071年)赤水县并入铜梁。熙宁七年(1074年)复设赤水县。

元代,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巴川县并入铜梁,仍属合州,县治始为 巴川镇。

明朝,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划铜梁、遂宁部分地置 安居县,隶属重庆府。

清代,康熙元年(1662年),撤销重庆府的安居县、合州属的铜梁,并入合州。康熙六十年(1721年),以安居、铜梁二县地复置铜梁县,属重庆府。宣统三年(1911年)11月24日,成立铜梁县军政府,改县公署为知事公署,属 重庆府。

民国时期,民国18年(1929年),铜梁直属四川省政府。民国24年(1935年),铜梁属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区,后改为永川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49年12月22日成立铜梁县人民政府,隶属川东行政公署铜梁专员公署。1951年,改铜梁专员公署为江津专员公署。1981年,改 江津专区为永川地区,辖铜梁。1983年4月, 永川地区与重庆市合并,铜梁属重庆市辖县。

1997年6月,重庆恢复直辖,铜梁仍属重庆辖。

2014年5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调整重庆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4〕58号)文件,批复重庆市撤销铜梁县,设立重庆市铜梁区,以原铜梁县的行政区域为铜梁区的行政区域。

2014年7月15日,铜梁区正式挂牌运行。

2016年8月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签发《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铜梁区部分街道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渝府〔2016〕61号),批复:

同意调整巴川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管辖范围。

(一)调整巴川街道管辖范围。调整后,巴川街道东邻东城街道,界线以淮远河与中南路交点为起点,沿中南路向北,连龙城大道、铜合路、石磙一路、青龙路至与渝遂高速公路交点,接原界线;南接南城街道,界线以淮远河与中南路交点为起点,沿淮远河向西连白龙大道、迎宾路、龙门西街、中兴路至与巴川河交点,接原界线;西连侣俸镇,原界线不变;北接太平镇、水口镇,原界线不变。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

(二)调整东城街道管辖范围。调整后,东城街道东邻蒲吕街道,原界线不变;南接南城街道,原界线不变;西连巴川街道,界线以淮远河与中南路交点为起点,沿中南路向北,连龙城大道、铜合路、石磙一路、青龙路至与渝遂高速公路交点,接原界线;北接水口镇、二坪镇,原界线不变。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

(三)调整南城街道管辖范围。调整后,南城街道东邻蒲吕街道、庆隆镇,原界线不变;南接石鱼镇,原界线不变;西连土桥镇、侣俸镇,原界线不变;北接巴川街道、东城街道,与巴川街道界线以淮远河与中南路交点为起点,沿淮远河向西连白龙大道、迎宾路、龙门西街、中兴路至与巴川河交点,接原界线,与东城街道界线不变。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

铜梁区由巴川、东城、南城、蒲吕、旧县5个街道及23个镇组成,辖266个村与67个社区,4050个村民小组与552个居民小组。

街道、乡镇分别为: 巴川街道、 东城街道、 南城街道、 蒲吕街道、 旧县街道、 土桥镇、 二坪镇、 水口镇、 安居镇、 白羊镇、 平滩镇、 虎峰镇、 福果镇、 石鱼镇、 少云镇、 高楼镇、 维新镇、 大庙镇、 围龙镇、 华兴镇、 永嘉镇、西河镇、 安溪镇、 侣俸镇、太平镇、 双山镇、 小林镇、 庆隆镇。

铜梁区 铜梁区位于 长江上游地区、重庆西北部。地处东经105°46′22″至106°16′40″、北纬29°31′10″至30°5′55″之间。西南靠大足区,东北连合川区,南接永川区,西北邻潼南区,东南毗邻璧山区,南北长62公里,东西宽约48公里,幅员面积1343平方公里。

铜梁区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介于盆中旋转构造带与盆东弧形构造带之间的过渡带, 华蓥山隐伏断裂带纵向穿越区境中部,将区境地质构造分为两部分,东部为川东平行褶皱带,西部为川中台向斜褶皱带。全区出露地层除白垩系、第三系外,从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到第四系新、老冲积物均有分布,以侏罗系砂页岩分布广泛,占全区幅员面积的87.1%,三叠系地层占12%,其余为零星分布的第四系。

铜梁区地处渝西丘陵与渝东平行岭谷交接地带,地貌多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以丘陵为主,东南部有毓青山和 巴岳山东西对峙,境内最高点海拔885米(燃灯寺),最低点海拔185米(旧县永清村张渡口)。

铜梁区属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具有春早夏热、秋雨冬暖、雨热同季、灾害频繁,以及日照少、风速小、多云雾的特征。铜梁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8.1℃,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1.7℃,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5.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4.1℃(2006年9月1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5℃(1975年12月15日)。年平均降水量为1070.6毫米,最大年降水量为1482.2毫米(1968年),最小年降水量为680.8毫米(2006年),最大日降水量233.4毫米(2009年8月3日)。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090.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9%。年平均风速为0.9米/秒,静风频率高达43.0%。

铜梁区内有 涪江、琼江(又名大安溪)、小安溪、平滩河、久远河和淮远河六条主要河流,简称“一江两溪三河”,以及大小支流245条,总属 长江水系,嘉陵江流域。

铜梁区有 矿产资源14种,主要有煤、锶、石灰岩(水泥用、建筑石料用)、砂岩(建筑用、玻璃用水泥配料用)、砖瓦用页岩、天然气、矿泉水和地热8种,其次有白云岩、陶瓷土、耐火粘土、含钾岩石、石膏和天然卤水6种。铜梁区占重庆市已发现矿产68种(含亚矿种)的20.6%。锶、煤、石灰岩、砖瓦用页岩、矿泉水和地热等为本区的优势矿种。其中锶矿(天青石)是市级的特色优势矿种,储量在400万吨以上,平均品位达60%

铜梁区有林木资源60个科、104个属、168个种。主要树种有松、杉、柏、桉、楠竹、慈竹等,名贵树种有 红豆杉、楠木、香樟、银杏、桫罗、罗汉松等。

铜梁区有165种 脊椎动物,989种 无脊椎动物,其中野生一级保护动物有林麝1种,二级保护动物有大灵猫、小灵猫、猴面鹰、雀鹰等14种。一般野生动物有:拱猪、豪猪、狗獾、黄鼠狼,白鹤、乌鸦、翠鸟,各种鱼类等。

铜梁有涪江、琼江、 小安溪、平滩河、久远河和淮远河六条主要河流,属长江水系 嘉陵江流域。多年平均拥有过境水资源197.12亿立方米,实际年利用量为2.12亿立方米,仅为每年外来过境水总量的1.08%,开发利用率较低。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059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714立方米。

2017年末,铜梁区 常住人口72.5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9.75万人,农村常住人口32.79万人。城镇化率54.8%,比上年提高1.71个百分点。 户籍人口总户数32.92万户,总人口84.97万人,增加0.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49万人,乡村人口45.48万人。按人口年龄结构分,0-17岁14.70万人,18-34岁17.25万人,35-59岁33.50万人,60岁及以上19.52万人。按性别分,男性43.70万人,女性41.27万人。全区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05.9,其中出生婴儿性别比105.0。全区人口出生率11.76‰,死亡率10.68‰,人口自然增长率1.08‰。

铜梁区有苗、彝、回、满、壮、藏、侗、傣、蒙古、土家、布依等37个少数民族,人口2834人,分布在28个镇、街道。少数民族群众居住和学习、工作较为集中的地方为东城、巴川、南城街道。常住外来经商少数民族有新疆籍、西藏籍等少数民族群众,主要分布在巴川、南城、东城街道和安居镇。

2016年,铜梁区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341.5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5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42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1.26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8.89亿元,增长11.1%。三次产业结构为12.1:58.9:29.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48574元,增长6.7%。

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和拉动力看,第一产业贡献率5.5%,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66.8%,拉动经济增长7.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27.7%,拉动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

铜梁区金龙大道 (2张) 2016年,铜梁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25亿元,增长14.8%。全年实现 农业增加值41.42亿元,增长5.1%。其中, 种植业增加值21.76亿元,增长5.5%; 畜牧业增加值14.83亿元,增长2.0%; 林业增加值0.82亿元,增长14.9 %; 渔业增加值4.01亿元,增长9.8%。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9.34万亩,增长1.5%。油料播种面积10.8万亩,增长10.6%;蔬菜播种面积33.62万亩,增长2.8%。

全年粮食总产量36.3万吨,增长2.2%。其中,夏粮产量2.27万吨,下降3.4%;秋粮产量34.03万吨,增长2.6 %。油料总产量1.47万吨,增长9.7 %。蔬菜总产量72.09万吨,增长6.8%。生猪出栏64.43万头,下降3.2%;家禽出栏2539.4万只,增长3.1%。

工业

铜梁工业园区 (2张) 2016年,铜梁区实现 工业增加值161.96亿元,增长10.8%。工业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47.6%,拉动经济增长5.3个百分点。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526.61亿元,增长14.2%。其中,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57.03亿元,增长3.4%;重工业完成总产值369.58亿元,增长19.6%。中型工业企业4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40.97亿元,增长6.1%。

建筑业

2016年,铜梁区完成在地 建筑业总产值211.18亿元,增长16.6%。注册在铜建筑业企业共57家,其中总、专承包企业44家,建筑劳务企业13家。全区完成注册地建筑业总产值146.12亿元,增长21.3%。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9.3亿元,增长19.0%,对经济的贡献率19.2%,拉动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

国内贸易

2016年,铜梁区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109.19亿元,增长13.4%。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5.7亿元,增长23.0%;零售业零售额71.36亿元,增长11.4%;住宿业零售额0.61亿元,增长21.1%;餐饮业零售额21.52亿元,增长13.5%。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257.88亿元,增长18.2%。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16.64亿元,增长19.0%;零售业销售额141.24亿元,增长17.6%。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42.22亿元,增长18.8%。其中,住宿业营业额1.72亿元,增长48.2%;餐饮业营业额40.5亿元,增长17.9%。

邮电

2016年,铜梁区完成 邮电业务收入4.51亿元,增长10.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31万户,下降4.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1.17万户,增长6.4%。移动、联通、电信互联网用户10.76万户,增长26.9%。

旅游

2016年,铜梁区接待游客758.61万人次,增长25.0%;实现 旅游收入33.10亿元,增长56.1%。其中,乡村旅游游客366.67万人次,占全区游客总数的48.3%;实现旅游收入14.41亿元,占全区旅游收入的43.5%。

金融

2016年,铜梁区共有10家银行业 金融机构。据合川人行数据显示,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76.97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3.02亿元,同比增长12.7%。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34.51亿元,同比增长19.9%。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为62.2%。

至2016年末,铜梁区有普通 小学62所,普通 中学20所,高等院校5所。普通小学招生7216人,在校50581人,毕业6507人;普通初中招生8230人,在校23885人,毕业8153人;普通高中招生5079人,在校15043人,毕业5392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515人,在校5539人,毕业1837人;高等教育学校招生6530人,在校11621人,毕业200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7%。中考联招上联招线2321人,上线率达64.9%,超出市平均水平10.0个百分点;700分以上特优生24人,650分以上高分段1010人,优生率达28.3%,超出市平均水平12.3个百分点。普通高考上线率98.96%,超出市平均水平0.26个百分点,其中重点本科上线1100人,上线率22.82%,超出市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二本以上人数3430人,上线率71.16%,高出市平均水平近31个百分点。

2016年6月,铜梁区成功创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月成功创建市级农业科技园区。新建区级科研平台8个,累计达21个;新建市级科研平台2个,累计达6个。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有效期内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8家;新培育市级高新技术产品96个,有效期内的市级高新技术产品达190个。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达1658件,专利授权94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4件。新增市级科普基地1个,累计达2个。全区新增注册商标631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3842件,其中驰名商标5件;重庆市著名商标28件,铜梁区知名商标4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件。新创建重庆名牌产品10个,累计达62个;新创建重庆知名产品1个,累计达21个。

至2016年末,铜梁区有各级各类 医疗卫生机构884个。其中,区直公立医院2个、专业公卫单位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个、镇(中心)卫生院23个、村卫生室(点)659个、民营医院7个、民营专科门诊部5个、个体诊所170个、厂矿学校医务室9个。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3388张,实有床位3964张。卫生技术人员438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74人,注册护士1968人。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铜梁区是重庆市交通枢纽之一, 渝蓉高速公路、 重庆三环高速公路、 渝遂高速公路贯境而过。

铜梁区有5条主干公路,长157.5公里。城区距重庆主城九区仅半小时车程,距 重庆火车北站(龙头寺)60公里,距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65公里,距 长江集装箱码头60公里。

2016年,省道S309城区段路面和省道S107安居段路面改造完工,铜合路路面维修完工。新修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安装公路防撞护栏60公里。开通铜梁至旧县公交线路;开通、调整或延增农村客运线路6条。建成10万吨标准货运码头1座,新建高洪水位公共锚地5个。启动铜梁汽车东站建设。完成省道绿化改造10.3公里,实施坑凼修补600平方米。

度正

度正(1166-1235),亦称庹正,字周卿,南宋名臣、学者。官至 礼部侍郎兼国史实录院修撰,以朝议大夫守礼部侍郎致仕,卒赠通议大夫。著《性善堂稿》、《太极图说》、《性理纂》、《周濂溪年表》、《周子年谱》等。

阳枋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号字溪,人称大阳先生,南宋著名理学家,南宋后期川东地区最著名的学者。著有《 字溪集》12卷传于世。

张佳胤

张佳胤(1526-1588),字肖甫,号崌崃山人,明朝大臣、文学家。官至 兵部尚书,卒赠少保,谥号“襄宪”。著有《崌崃集》65卷、补《华阳国志》1卷,并有奏议22卷。

王恕

王恕(1681-1742),字中安,号楼山,清朝大臣,官至 福建巡抚,以清廉奉公、关心民生著称。著有《楼山诗集》、《省身录》各六卷。

王汝璧

王汝璧(1741-1806)字镇之,号铜梁山人,清朝大臣,官至 安徽巡抚、 兵部侍郎、 刑部侍郎。乾隆时期著名文人,以诗词载誉天下。著有《铜梁山人诗集》、《铜梁山人词》。

陈达三

陈达三(1881-1927),民国时期重庆国民党左派重要人物、革命烈士。1906年,保送到河北陆军军官学堂深造。1926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重庆“三·三一惨案”中牺牲,时年44岁。

郭汝栋

郭汝栋(1889-1952),民国陆军上将。1936年,驻防黔南,抗战爆发,由贵州都匀、独山一带赴上海参加抗战,参与淞沪会战。1938年后他因患病辞职,回重庆休养。先后担任川鄂边防军司令、国军第二十军军长、第四十三军军长,以及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等职。1946年晋阶陆军上将并退役。  

郭汝瑰

郭汝瑰(1907-1997),民国陆军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中共特工。他在国共内战期间历任国军徐州司令部参谋长、中华民国国防部作战厅厅长、国军第22兵团司令等职。

邱少云

邱少云(1926-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1952年10月,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为了不暴露目标,他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1953年,铜梁建立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并在凤凰山顶树立邱少云烈士纪念碑,朱德为之题词。

刘雪庵

刘雪庵(1905-1985),音乐大师。1936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代表作有《何日君再来》、《壮志凌霄》、《踏雪寻梅》、《西子姑娘》、《飘零的雪花》、《春夜洛城闻笛》、《长城谣》。

金砂

金砂(1922-1996)本名刘瑞明,音乐家,代表性作品有《牧羊姑娘》、《江姐》、《蔚蓝色的旋律》、《椰岛之恋》、《木棉花开》、《绣红旗》等。

吴长江

吴长江(1965- ),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总裁。1998年创办惠州雷士照明有限公司。2013年,被任命为雷士照明CEO。

铜梁区自然人文景观有63处,其中:一级景观5处、二级景观22处、三级景观24处,四级景点12处。自然景观主要有:黄桷门、天灯石、飞来石、棋盘石、玉兔石、龟背石、乳峰石、手爬岩、石老虎及仰天窝、通天河、安溪竹海等;人文景观主要有:距今21500年前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和巴岳寺、慧光寺、玄天宫、罗睺寺、明月寺、玉皇观、波仑寺、燃灯寺和青龙洞、康龙洞、三丰洞、孝子洞、白云洞、干洞子,还有石鱼佛耳岩,永嘉铜鼓观、东汉岩墓群等景点。

安居古城

安居古城位于铜梁区城区西北部,属于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境内有市、县级文物古迹19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

龙温泉生态旅游度假区

龙温泉生态旅游度假区也称为 中华龙温泉度假区,位于铜梁区南城街道。主要景点有龙温泉和玄天湖。龙温泉属硫酸钙镁型温泉。玄天湖为国家级中型水库,长约3.7公里,水面最宽处约800米,水面总面积为1500亩,库容达1060万立方米。

巴岳山

巴岳山位于铜梁区城南郊,在玄天湖畔,是省级森林公园,森林面积18平方公里。有天灯照海、昆仑三洞、飞来奇石、棋盘石、黄桷门奇观、巴岳寺、慧光寺和被命名为重庆小十景之一的“巴岳游龙”等旅游资源。

锦尚生态腊梅园

锦尚生态腊梅园位于铜梁区东城街道,规划面积6000余亩,是集生态庄园、园林园艺于一体的城郊休闲度假区。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由烈士纪念碑和英雄事迹陈列厅两部分组成。纪念碑碑座有浮雕图案,碑身正面是朱德题写的“邱少云烈士纪念碑”8个大字,碑后是烈士生平传略,碑顶是5米高的烈士青铜铸像。陈列厅由有序厅、字画厅、兵器和飞机陈列厅组成。全馆陈列品中共有国家二、三级文物37件,有烈士遗物20余件,抗美援朝战争使用过的兵器40余件,“歼六”退役飞机一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表彰烈士的表彰状和奖章3件,金日成等朝鲜领导人送给烈士亲属的礼品10余件。

铜梁龙舞(铜梁龙灯

铜梁龙舞是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艺术形式,兴起于明,鼎盛于清。 铜梁龙舞 (3张)

铜梁龙舞包括龙灯舞和彩灯舞两大系列。龙灯舞主要包括大蠕龙、火龙、稻草龙、笋壳龙、黄荆龙、板凳龙、正龙、小彩龙、竹梆龙、荷花龙十个品种。彩灯舞主要包括鱼跃龙门、泥鳅吃汤圆、三条、十八学士、亮狮、开山虎、蚌壳精、犀牛望月、猪啃南瓜、高台龙狮舞、雁塔题名、南瓜棚十二个品种。

2006年5月20日,铜梁龙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铜梁区博物馆

铜梁区博物馆建成于2000年,是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二级博物馆,也是重庆市第一个区级综合类博物馆。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占地10000平方米,馆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1件、二级文物581件。

铜梁武庙

铜梁武庙位于铜梁区巴川镇飞凤山上,始建于明,明朝万历年间 奢崇明叛乱被焚毁,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重修,雍正三年(1725年)增建,咸丰十年(1860年) 李蓝起义义军围城被焚毁,同治六年(1867年)移于凤山之上。现为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5月,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向铜梁区授牌,命名铜梁区为“对外劳务合作基地”,这是重庆市第一个获得国家级外派劳务基地称号的县。

2011年6月,重庆“西部菜都”四个核心基地县之一的铜梁区,获评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称号。

2011年11月,铜梁区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通过国家爱卫办专家组的复查,成功巩固“国家卫生县城”称号。

2013年5月,国家水利部和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下发了《授予第二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的通知》,重庆市铜梁区榜上有名列,成为重庆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区县。

2017年6月,铜梁区被命名2015-2017周期国家卫生城市。

2019年1月9日,凭借铜梁龙灯入选2018-2020年度“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9年7月,荣获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