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镇

官渡镇 官渡镇乡镇概况 官渡镇自然资源 官渡镇历史文化 官渡镇文化古迹 官渡镇基础设施 官渡镇人文文化 官渡镇游氏武术 官渡镇人口数据


官渡镇为一地名,在我国贵州省、湖北省、重庆市等多个地方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官渡官渡镇地处 云贵高原与 四川盆地过渡地带,位于 赤水市东部,地跨东经106°04′——106°07′,北纬28°03′——28°06′。东与四川 合江县天堂坝接壤,东南与 习水东皇、赤水市石堡乡相连,西与 葫市镇连接,北与 长期镇为邻,S208省道马合公路贯穿全境。镇所在地距赤水市区72公里,东南离习水县城47公里,北距合江县城46公里。辖区面积204平方公里,辖九个行政村56个村民组,1个社区居委会3个段,人口2908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0余人。下辖9个行政村,1个居民社区,3个居民段,56个村民小组。209省道马合公路从中经过与县道官葫路、官石路交汇,村村通...

详情

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官渡镇所有乡中心区

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官渡镇介绍

官渡镇为一地名,在我国贵州省、湖北省、重庆市等多个地方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官渡

官渡镇地处 云贵高原与 四川盆地过渡地带,位于 赤水市东部,地跨东经106°04′——106°07′,北纬28°03′——28°06′。东与四川 合江县天堂坝接壤,东南与 习水东皇、赤水市石堡乡相连,西与 葫市镇连接,北与 长期镇为邻,S208省道马合公路贯穿全境。镇所在地距赤水市区72公里,东南离习水县城47公里,北距合江县城46公里。辖区面积204平方公里,辖九个行政村56个村民组,1个社区居委会3个段,人口2908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0余人。

下辖9个行政村,1个居民社区,3个居民段,56个村民小组。

209省道马合公路从中经过与县道官葫路、官石路交汇,村村通公路,通村公路达170公里,是赤水交通相对便捷的乡镇。

官渡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冬季严寒,夏天炎热,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8.2℃,年平均降水量1084毫米。最高气温44℃,最低气温-4℃,无霜期约280天,境内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8%,冬季常见飞雪。习水河从中经过均匀地将其分为南北两部份,把本已宁静古朴的小镇装扮得更加精灵。

官渡属贵州高原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境内奇形怪状 丹霞岩石甚多 ,长嵌沟、官嵌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重峦叠嶂,沟壑纵横,特别是官嵌沟古老桫椤茂密,百鸟争鸣,群猴跳跃,胜景迷人。

官渡街道全景

官渡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袁世盟平南时,官兵到渔湾下渡口,由官府设渡,兵马渡过河,得名为官渡。袁世盟部分官兵落户于此,设集市贸易,称官渡场。至北宋时,已基本形成贸易集镇,民国四年(1915年)划分为仁怀、赤水、习水三县时,习水县县城设于此地,1950年4月习水县城从官渡迁往温水,后迁至东皇。1965年春官渡划归赤水管辖,1991年撤区并乡时,将1镇4乡合并为现在的官渡镇。镇内有以“清慎勤廉”碑和“贞节牌坊”为代表的廉政文化;有“红军墓”和“红军战斗遗址”为代表的长征文化;有以“游氏武术”为代表的武术文化;有以“岩刻”和“宋墓”为代表的古文化;有以“丹霞地貌”和“桫椤”为代表的世界遗产文化;有以“原始森林”和“颠湖之都”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文化;有以“石拱桥”为代表的桥乡文化;有以“昔日卅五载老县城”为代表的人文文化。

官渡镇历史、文化悠久,境内宋墓甚多,有不少崖刻、崖墓等浮雕石刻文物,有明代时期修建的太平寺庙宇,光绪五年在羊马溪为“邑贤侯吴大老爷”树立的“清慎勤廉”纪念碑。

长征文化

官渡的红军墓埋葬的是1935年红军长征到官渡和平村阻截川军战斗中牺牲的红军战士李长清、曾月明。为了将红军精神世代相传下去,官渡镇撰写出版了《拾零探昔》,该书赞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官渡、石堡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谱写了官渡、石堡儿女斗志昂扬,前仆后继,夺取政权,翻身解放,建设家园的宏伟乐章;镌刻了革命烈士和仁人志士用鲜血、生命和智慧为新中国奠基的伟大功勋;启迪和召唤广大青少年,感悟党史,坚定信念,自强不息、踏着先烈的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官渡谢氏节孝坊

光绪乙亥年(1875年)袁当藩授清廷赐恩科武举之后,奉任朝廷勇士,抛妻贲体,奉令虎贲差事平乱,死于

疆场。其夫人谢氏年茂,正气守节,赡养双老,哺养其独子袁国琼成人,攻入国子监太学生后,念母恩德,光绪戊戌年(1898年),在官渡二郎鸠工备料,为其母修节孝坊,于庚子年(1900年)竣工,至今耸立于此地,体形未变。此牌坊坐东向西,高9.88米,宽7.84米,雕刻的内容极其丰富,特别是:董永卖身、寿昌寻母、孟宗哭竹、张孝救母、丁兰刻木、盘曾认母、王祥卧冰、唐氏献乳、汉文熬药、黄香扇枕等二十四孝和木兰从军等精忠报国图案,气势独特,清雅吸目,观之不倦。在道德失范,大力倡导《公民道实施纲要》的今天,更有它的现实教育意义。

十五年来,历届党政领导班子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顽强拼搏,按照“竹业强镇、项目兴镇、三产富镇和依法治镇”的发展思路,建成通村公路13条,通车里程达88.4公里,开通光缆通讯电话和光缆闭路电视,建立了移动通讯台站3个。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按照“新区开发和老街改造并举,以老街改造带动新区开发,以新区开发促进老街改造”的思路,围绕习水河、官石公路、马合公路、渔湾、官渡、小叉三座大桥,即“一河二路三桥”规划建成3.5平方公里的中心集镇。建成农贸市场2个,三级停车场1个,改造新建小区3个,王爷庙新建街车水马龙、商贾云集,老街农贸市场贸易繁荣,仙鹤河滨新区如火如荼,集镇功能日趋完善。进一步美化、亮化、净化了人居环境。

源远流长的人文文化。官渡镇人杰地灵,各个时期人才辈出。据载,清末钦封太君6名,钦赐二品、三品花翎衔职数名,考取举人、武举、都司、授四品蓝翎、五品顶戴数十名,1951年前,考取清大、中山大学、复旦大学、抗大等重点大学80余名,其中任博士导师的3人。到目前为止,任团以上军职干部24人,其中少将2人,去美国、加拿大等国获博士学位以上的30余名,其中著名的热力学专家谢锐生老先生已列入世界名人录,袁儆、何春晖、袁伏洋成为美国的环保专家。在全国各省市的高级工程师有16人。曾在官渡工作过和出去工作的科级领导干部60多人。这些人才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岗位上为人类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官渡已正处在发展时期,官渡的发展牵动着游子们的心。

官渡历史悠久,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各个时期都为国家、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为官渡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据《赤水文史·官渡专辑》记载:清朝中期建有万寿宫,清末设有“江西会馆”,民国时“名臣乡贤纪念图书馆”迁此,1938年建有“习水民众教育馆”.清末民初,先辈袁虚谷、何升阶等五里坎创建萃华书院,现为“赤水八中”,为官渡文化事业奠定了基础。境内多宋墓、习水河对河两岸岩刻、岩墓甚多,现有不少列入省级文物保护。

创始人:游树廷,生于1900年,祖籍四川泸州。

游氏武术产生于素有“黔北明珠”之称的贵州赤水的官渡镇。历史悠久、市场经济活跃的官渡镇素有武术之乡美誉。官渡镇人民自古喜好习武强身,习武惩恶扬善保家护国。官渡人民纯朴的民风、善良的品质、勇敢的天性,加之一代武师游树廷集众武术门派之精华为一体的精湛拳技的耐心传承。使官渡游氏武术拳技堪称武林奇葩,北京著名武术大师李子鸣来信称之为国家的武术宝库。

游氏武术历史悠久,其中的《五禽戏》拳术,便是东汉时期精通医术的华佗所创——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使身体轻柔血脉流通。现保留在穆贤荣家中的蛇矛枪就是一种远古的兵器。1932年,威震一方的年轻武师游树廷慕名定居贵州省习水县城——就是今天的赤水市官渡镇,授徒习武,对官渡民间武术进行发扬光大

游树廷先生数十年生涯长期在习水、赤水等地授徒,其弟子上千,名声响誉全国,影响极大,且多次在全国获奖。1958年,游树廷之妻在遵义武术比赛中获得全能二等奖;1985年12月,在贵州武术挖掘整理时游老先生荣获“三献”一等奖;1986年5月,在江苏徐州市“全国武术观摩交流比赛”中获得全国武术雄狮金牌奖;1986年,在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上,游树廷表演的《达摩劲功》荣获雄狮奖,《中华武术》杂志和《武林》杂志分别登载表演实况(1986年10月《武林》杂志总第61期封二为贵州游树廷[86岁]表演《达摩劲功》中的“大鹏展翅”)。1987年在《贵州省武术观摩交流比赛大会》上获得该比赛仅设四枚金牌中之金牌三枚,银牌一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2812
11892
10920
家庭户户数 7372
家庭户总人口(总) 22785
家庭户男 11872
家庭户女 10913
0-14岁(总) 6224
0-14岁男 3319
0-14岁女 2905
15-64岁(总) 14325
15-64岁男 7508
15-64岁女 6817
65岁及以上(总) 2263
65岁及以上男 1065
65岁及以上女 119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2032
周边政府机关

官渡镇政府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仙鹤官塘大桥官渡镇政府

周边汽车站

赤水官渡镇客运站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官渡镇仙鹤和平路
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官渡镇仙鹤和平路

周边乡镇

官渡镇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