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县

赫章县 赫章 赫章县建置沿革 赫章县行政区划 赫章县自然资源 赫章县人口民族 赫章县经济 赫章县社会建设 赫章县交通 赫章县民风民情 赫章县旅游


赫章县,隶属贵州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 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 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度的 乌蒙山区倾斜地带,地处东经104°10′28"~105°01'23",北纬26°46′12″~27°28'18″,东西长85.276公里,南北宽77.696公里,东邻毕节、纳雍,西连 威宁,南接 六盘水,北界云南省 镇雄、 彝良,区域面积3250 平方公里,总人口79.87万(2013年),政府驻地双河街道。2013年,赫章县完成 生产总值66.16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16.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9.46亿元,第二产业完成17.7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28.96亿元。境内著名景点有 赫章夜郎国家森林公园,有中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乐遗址。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8年,贵州省赫章...

详情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介绍

赫章县,隶属贵州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 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 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度的 乌蒙山区倾斜地带,地处东经104°10′28"~105°01'23",北纬26°46′12″~27°28'18″,东西长85.276公里,南北宽77.696公里,东邻毕节、纳雍,西连 威宁,南接 六盘水,北界云南省 镇雄、 彝良,区域面积3250 平方公里,总人口79.87万(2013年),政府驻地双河街道。

2013年,赫章县完成 生产总值66.16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16.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9.46亿元,第二产业完成17.7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28.96亿元。境内著名景点有 赫章夜郎国家森林公园,有中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乐遗址。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8年,贵州省赫章县猪拱塘实现铅锌矿找矿重大突破。

赫章县新石器时期属“ 赤水”部落。

夏时,县境为梁州之南荒服地。

商周为鬼方。

春秋为牂牁国西北徼外。

战国时属 夜郎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属 汉阳县。

汉初汉阳县被废,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复置,隶 犍为郡。汉永初二年(108),将犍为南部改置犍为属国,治朱提,汉阳属之。

蜀汉时改犍为属国为 朱提郡,领汉阳等5县。

晋至南齐,隶南 宁州朱提郡。 梁太清二年(548),地方豪族爨瓒占据宁州,所属郡县俱废,汉阳县行政建制解体。

唐代置羁縻小州,今县境属宝州。 天宝十年(751),附 南诏。

宋属乌撒部。元至元十年(1273),乌撒部附元,十三年(1276),置乌撒路,十五年(1278),设乌撒军民总管府,二十一年(1284),改为乌撒军民 宣抚司,二十四年(1287),升为乌撒乌蒙 宣慰司,隶云南行省,今县境属乌撒辖地。

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改隶四川行省。

明代,今县境一直为乌撒所辖。洪武十四年(1381),乌撒附明,置乌撒土知府,隶云南布政司;十五年(1382)置乌撒卫指挥司,隶云南都司;十六年(1383)改隶四川布政司。永乐十二年(1414),改隶贵州都司。

清康熙四年(1665),裁乌撒卫,置安宁府;五年改称 威宁府,今赫章属之。雍正八年(1730),降威宁府为州,今县境属之,至清末。

民国二年(1913),威宁改州为县;七年(1918), 威宁县得胜坡分县移治赫章,改称赫章分县;三十一年(1942),隶属贵州省第四 行政督察区。

1950年,隶属贵州省毕节专区,今属 毕节市。

2007年末,辖27个乡镇456个行政村 。

2017年11月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7〕230号)批复同意赫章县撤销城关镇、 白果镇分别设置双河街道、白果街道;同意撤销 德卓乡、 平山乡、 哲庄乡、 古基乡、 朱明乡、 罗州乡,分别设立德卓镇、平山镇、哲庄镇、古基镇、朱明镇、罗州镇 。

2019年8月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9〕83号)批复同意赫章县从双河街道析出设置汉阳街道,从白果街道析出设置金银山街道、七家湾街道 。

截止2019年8月8日,赫章县共辖30个乡镇(其中5街道、10镇、3乡、12民族乡)

5街道: 双河街道、 白果街道、 汉阳街道、 金银山街道、 七家湾街道;

10镇: 妈姑镇、 财神镇、 六曲河镇、 野马川镇、 德卓镇、 平山镇、 哲庄镇、 古基镇、 朱明镇、 罗州镇;

3乡: 达依乡、 安乐溪乡、 威奢乡;

12民族乡:水塘堡彝族苗族乡、 兴发苗族彝族回族乡、 松林坡白族彝族苗族乡、 雉街彝族苗族乡、 珠市彝族乡、 双坪彝族苗族乡、 铁匠苗族乡、 辅处彝族苗族乡、 可乐彝族苗族乡、 河镇彝族苗族乡 结构彝族苗族乡、 古达苗族彝族乡。

赫章县 赫章县位于 贵州省西北部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度的 乌蒙山区倾斜地带,地处东经104°10′28"~105°01'23",北纬26°46′ 12″~27°28'18″。东邻 毕节、 纳雍,西连 威宁,南接 六盘水,北界云南省 镇雄、 彝良。县城距省会 贵阳300公里,距地区行署所在地96公里。 全县总面积3242.74 平方公里。

赫章县境被舍虎 梁子、结构梁子、三望坪、 韭菜坪等大山分割,地势西北、西南和南部较高,东北部偏低。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流深切。全县最高峰(也是贵州最高点)小韭菜坪海拔2900.6米,最低点刹界河海拔1230米, 平均海拔1996米。

赫章县县境内属长江流域的 乌江水系和乌江流域,乌江水系又分六冲河和 三岔河两个小流域,六冲河流域面积2130平方公里,三岔河 流域面积479平方公里,总面积2609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64.8%和14.8%。 乌江 流域的六冲河和三岔河流域总面积占全县的79.6%;

境内有干流和支流19条,河道总长357km。横江流域的洛泽河流域面积526.63K㎡,占全县面积16.2%。

赫章属暖温带温凉春干夏湿气候区,无霜期206~255天。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年均温10℃~13.6℃,最高气温33.6℃,最低气温-3.0℃,年总积温3650℃~4964℃,年均降雨量785.5~1068毫米,全年降雨量55%集中在6-8月,全年平均降水日174天,日照时数1260.8~1548.3小时,无霜期210-250天。光照条件较好,太阳辐射较高。

赫章县内蕴藏着煤、铁、铅、锌等25种金属和非金属矿,截至2013年,已探明 煤炭储量约57.5亿吨;铁矿石储量10.8亿吨,占 贵州省已探明储量的50%;铅锌矿储量781.8万吨;铜矿储量38万吨。

2018年,贵州省赫章县猪拱塘实现铅锌矿找矿重大突破。

赫章县县内森林、 草地覆盖面积比重大,境内富集苦荞、核桃、樱桃、苦丁茶、马铃薯等多种家特产品; 赫章是贵州的中药材主产区之一,有中药材上千种,其中包括 茯苓、 何首乌、 龙胆草、 续断、天麻、柴胡、独脚莲、元木香、厚朴、山楂、乌梅、 半夏、升麻、淫羊霍、黄柏等。

赫章县有10公里以上 河流17条,落差大、流速急、水量足。可利用落差1456米,水力发电理论蕴藏量为8万多千瓦。

人口

截至2013年,赫章县总人口79.87万,其中 农业人口占93.56%。

民族

赫章县有汉族、彝族、苗族、回族、 布依族等18个民族。

2013年,赫章县完成 生产总值66.16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16.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9.46亿元,第二产业完成17.7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28.96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0.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95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0.26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4.3亿元。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预排位在全贵州省排名第34位,比2012年上升12位。

2013年,赫章县种植 核桃41万亩、中药材15.05万亩,收购烟叶12.87万担,建设蔬菜基地5个、马铃薯基地2个,种植茶叶3.26万亩,新增精品水果种植0.7万亩。完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场、养殖场建设135个。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000口。粮食种植面积142.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1.21万吨。大牲畜存栏13.69万头(匹),家禽存栏100.06万羽。大牲畜出栏3.39万头,家禽出栏90.08万羽。肉类总产量4.84万吨,禽蛋产量0.15万吨,水产品产量260吨。畜牧业产值达10.42亿元。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5.35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9%。

2013年,赫章县新开工工业项目59个,建成78个,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到76个。完成煤炭产量150万吨、铁矿石126万吨、铸件32.9万吨、铅1.03万吨、锌2.73万吨。入驻企业54家,建成45家,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43万平方米。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6.8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20%;工业增加值17.6亿元,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8.1亿元。

2013年,赫章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13.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0.26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21.3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4.3亿元。完成旅游收入17.07亿元。

截至2010年,全县有各类学校406所,其中, 普通中学31所,职业中学5所,小学校370所。有在校学生114331人,其中,高中2063人,初中15510人,小学96748人;2007年,赫章教育专任教师中小学教师4261人,初中教师1795人,有高中教师333名,职业高中教师71名。

2013年,赫章县建设总投资10.8亿元面积75.44万平方米的762个教育工程(其中续建325个,新建437个),竣工331个(其中续建竣工302个,新建竣工29个),建成20.36万平方米(其中续建15.56万平方米,新建4.8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亿元。

赫章县主要中学:赫章县第一中学、赫章县第二中学、赫章县第三中学、赫章县实验中学、赫章县民族中学、赫章县英才中学。

2013年,赫章县对夜郎国家森林公园平山景区、古达天坑群、阿西里西大草原、大韭菜坪、小韭菜坪等景点进行捆绑打造。大型彝族婚俗歌舞剧《阿媚恳》参加全省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并获金奖。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47275户,新增有线电视县乡联网4000户,完成公益性电影放映5498场。

2013年,赫章县 毕威高速公路赫章段建成通车。实施公路建设项目16个,2012年150.7公里通村油路、砂石至铁矿山油路、2013年第一批通村油路续建项目已完工;妈姑至珠市至雉街公路、2013年第二批通村公路已启动建设。6座骨干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加快进行,县城后河防洪工程、洗羊塘等水利工程完工已验收;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8.26万人、饮水不安全学校329所。35千伏松林变电站建成,35千伏兴发变二期扩建工程变电站主设备已安装完毕,35千伏双坪变二期扩建工程正在施工。新建无线基站15个,3G改造20个。

2013年,赫章县发放农村低保金14846万元、城市低保金2524万元、医疗救助金1782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5017万元,城乡居民医疗费报销21664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报销5389万元。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8697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592人。

赫章县县城距省会 贵阳340公里,距毕节市所在地96公里,距 六盘水市107公里,横穿贵州省东西方向的 326国道,从东面 平山乡入境经县城向西穿 威宁县后进入云南省,向北、南、东三面分别还有通往云南省 镇雄县、贵州省六盘水市、 纳雍县的省级公路。

赫章 彝族的赛马和铃铛舞、敬酒舞、庆荞丰收舞、采杜鹃花舞、月琴舞等舞蹈多姿多彩,苗族的芦笙舞场面壮观;民族服饰精美鲜艳,璀璨夺目。

铃铛舞

赫章彝族铃铛舞,俗称跳脚,彝语称作“恳合贝”,意为灵体告别之舞。这是彝族人民在祭祀场中演跳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赫章“彝族铃铛舞”具有载歌载舞的显著特色,舞蹈者先歌后舞,歌舞相间。通过祭祀活动,跳恳合贝,唱祭祀礼仪之歌,以尽子孙之孝,祭奠逝者,安慰生者。所表现的内容,是彝族人民传统的生产生活场景,经过艺术化处理,内容健康,风格朴实。由于彝族有婚嫁、丧葬皆歌舞的习俗,铃铛舞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因而得以世代相传,并保存着完好的原生状态。

敬酒舞

敬酒舞,彝语称“盲齿”,有五个以上儿媳或侄媳的老人去世后,为表示对死者的崇敬和对客人、亲属的祝愿与安慰,主人家一男子与众儿媳(侄媳)们在屋内跳的以敬酒为内容的舞蹈。舞者衣着讲究,仪表庄重。

芦笙舞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它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壮、瑶等民族聚居区,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从已出土的西汉铜芦笙乐舞俑分析,芦笙舞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芦笙舞大多在年节、集会、庆贺等喜庆时刻表演,主要有自娱、竞技、礼仪三种类型。

芦笙舞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也是苗族最喜爱的民间舞蹈。芦笙舞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群众性芦笙舞、表演性芦笙舞、风俗性芦笙舞。

苗族大迁徙舞

大迁徙舞苗语称作“够嘎底嘎且”,意思是“寻找居住的地方”。此舞流传于中国贵州赫章大花苗支系,分布于该县可乐、河镇、德卓等乡镇,在苗民中世代自发相传。

苗族大迁徙舞以史诗般的舞蹈动态叙述了苗族人民大迁徙的苦难历程,艺术地再现了苗族大迁徙的历史画卷。此舞气氛壮烈,舞步沉稳凝重,动作轻捷古朴,舞曲欢悦活泼,芦笙曲伴随古老歌谣,追思苗族先民英勇善战历尽艰辛终于找到理想家园的漫长历程。

赫章县境内有小韭菜坪、大韭菜坪、阿西里西大草原和平山、水塘夜郎国家森林公园等景点,“贵州屋脊”赫章韭菜坪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2001年可乐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乐古夜郎时期的墓葬发掘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被誉为“贵州考古发掘的圣地、夜郎青铜文化的殷墟”,2010年可乐遗址被确定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

可乐遗址

可乐遗址位于中国贵州省赫章县可乐乡,夜郎古都可乐洛姆的所在地,是夜郎国遗址。196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出汉墓7座,出土文物3百余件,引起了考古界、史学界的轰动。2000年,研究人员在可乐发掘出夜郎墓葬108座,出土文物547件,入选中国2000―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可乐遗址古墓群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第五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国家确定为国家大遗址公园。

森林公园

赫章国家级森林公园由相距40公里的水塘林场和平山林场两个景区组成,总面积4733公顷。公园具有十分鲜明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特征,属典型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是黔西北地区的生态旅游瑰宝。

2004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赫章国家森林公园,于2007年成功申报为国家2A级景区。

峡谷溶洞

峡谷溶洞景观位于赫章县东部的平山乡,距县城26公里,326国道由东至西穿境而过。景观由“奇秀天骄”的大天桥、小天桥和七星关三个峡谷组成。整个峡谷长约10公里,以优美的原生态山水风光、神奇的溶洞景观和浩瀚多姿的原始灌木为主体;以暗河峡谷群及山、水、林、藤、洞、石为看点,形成集雄、秀、奇、险、幽、野为一体的景观特色。

大草原

二台坡大草原是阿西里西大草原的主体,位于赫章县东南面,距县城40多公里,平均海拔2500多米,绵延数百里,铺展百万亩。这里苍莽逶迤,群峰叠翠,山高林密,河谷深切,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区内包括奢香古驿道、发河溶洞、佳娃黑塘、营盘月亮洞、大寨山水画、石板河小溪瀑布群等多处景观。

天坑

赫章古达天坑被誉为地质明珠的天坑、化石群景观位于赫章县东南部古达乡,是一个神秘多姿的境地。在这片以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的1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布满神奇深邃的伏流天坑溶洞群。据不完全统计,古达乡境内分布着大大小小20余个天坑,而地下暗河又把这些天坑连为一个整体,浑然天成。

天坑四周散布着形态万千的化石群,行如龟蛇、贝壳、鱼类等众多海洋生物的图纹清晰可见。据地质专家考察得知,这些古海洋生物化石群形成于二亿七千多万年前。它们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保存完好,是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的重要遗迹。

洛布石林

在赫章境内的韭菜坪下分布着千亩石林,曲径通幽,宛若迷宫,堪与云南路南石林比美。因所处位置之高,又因其云遮雾绕,因此被人们称为“天上石林”。彝族人称之为洛布石林,彝族语即“落布惹”,大意是滑竹与石头构成的森林,也可以说成是像古代民族一样的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