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县
惠水县 惠水 惠水县建制沿革 惠水县行政区划 惠水县地理环境 惠水县自然资源 惠水县人口民族 惠水县经济概况 惠水县社会事业 惠水县风俗民情 惠水县风景名胜
惠水县隶属于贵州省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北邻贵阳,西及 安顺,县域东西宽72公里,南北长68公里,少数民族占58%。惠水自五代起设南宁州,宋代置“八番”地,明代建程番府,定番府,自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世居在这块土地上的布依,苗,汉,毛南,壮,彝,水,回等民族,经世代开发,将惠水建设成为贵州著名的 稻粟之地,桔果之乡。2019年4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惠水县退出贫困县序列。五代时期在今县城南部7公里处的卧龙岗设置南宁州;宋朝为“西南夷五姓番、七姓番”地;元朝设置8个 安抚司,史称“八番”;明朝先后建立程番府、定番州,下辖16个长官司。1914年设立定番县;1941年更名为惠水县。1949年11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惠水县城,惠水宣告解放。...
详情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有3个街道
惠水县隶属于贵州省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北邻贵阳,西及 安顺,县域东西宽72公里,南北长68公里,少数民族占58%。
惠水自五代起设南宁州,宋代置“八番”地,明代建程番府,定番府,自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世居在这块土地上的布依,苗,汉,毛南,壮,彝,水,回等民族,经世代开发,将惠水建设成为贵州著名的 稻粟之地,桔果之乡。
2019年4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惠水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五代时期在今县城南部7公里处的卧龙岗设置南宁州;
宋朝为“西南夷五姓番、七姓番”地;
元朝设置8个 安抚司,史称“八番”;
明朝先后建立程番府、定番州,下辖16个长官司。
1914年设立定番县;1941年更名为惠水县。
1949年11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惠水县城,惠水宣告解放。从此惠水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1952年10月4日,建立惠水彝族苗族自治区,成为贵州省第一个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县。
1954年6月27日改称惠水 布依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5月11日,改称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56年12月改称惠水县。
1949年11月至1956年10月,惠水县先后划归修文、贵阳、安顺等专区及黔南州管辖。1958年11月至1963年9月隶属于贵阳市,1963年9月划归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截止2019年8月,惠水县共辖3个街道、8个镇, 9个居民委员会,201个村民委员会。
3街道: 涟江街道、 濛江街道、 明田街道
8镇: 摆金镇、 雅水镇、 断杉镇、 芦山镇、 王佑镇、 岗度镇 、 羡塘镇、 好花红镇。
惠水县位于贵阳市正南面,地处黔中高原南部边坡,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1691m,最低海拔666m,平均海拔1100m。惠水县属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苗岭山地南侧,地跨东经106°22′~107°06′,北纬25°41′~26°18′。面积2470平方公里,东接平塘,西连长顺,南邻罗甸,北与贵阳、龙里相壤。 贵州省惠水县地图
惠水属喀斯特盆地地貌,涟江纵贯全境,涟江冲积平原面积90平方公里,土地肥沃,阡陌纵横,平畴绿野,生机盎然。县境位于苗岭山地南端,北连黔中山原,南接黔南峡谷,正好是苗岭山地向广西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北高南低。最高点东北部龙塘坡,海拔1691m,最低点南部打场寨附近的涟江河谷,海拔666m,全县平均海拔1100m左右
其中:海拔1400m以上面积90031亩,占总面积的2.43%;海拔1200m至1400m面积1208711亩,占总面积的32.62%;海拔1000m至1200m面积1754568亩,占总面积的47.36%;海拔1000m以下面积651690亩,占总面积的17.59%。
惠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县境属亚热带黔中高原黄壤带区,由于地质、地貌、生物、气候条件复杂,土壤类型很多。按1984年颁布的《黔南州土壤工作分类系统》规定进行普查,县境共有5个土类,11个亚类,44个土属,122个土种。土壤类型包括壤土类、石灰土类、紫色土类、潮土类、水稻土类等。
野生植物
用材树种:主要有马尾松、华山松、杉木、柏木、梧桐、丝栎、枫香、香樟、皂荚、金丝榔、楸木、梓木、 白栎、麻栎、楠木、重阳木、 朴树、红绸、白杨、鹅耳栎、刺楸、红豆杉、 香叶树、化香、举树、木荷、香椿等。
淀粉及糖类:主要有金毛狗脊、蕨、狗脊、贯众、槲蕨、杨梅、川榛、板栗、茅栗、贵州 石栎、等。
油料植物:主要有华山松、铁坚杉、马尾松、杉、侧桕、桧、胡桃、化香、枫杨、鹅耳枥多种、川榛、锥栗、水青㭎、石栎、麻栎、朴、榆杨、大麻等。
药用植物:县境内药用植物很丰富,1970年,贵州省中医研究所编写的《贵州草药》收集介绍省内民间医生常用草药1000种,县境内有产出的在700种以上。
野生动物
鱼类:鲤、鲫、鳡鱼、南方马口鱼、鲭鱼、草鱼、中华细鲫、大鳞鱲、等。大鲵为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蛇类:平鳞钝头蛇、赤链蛇、王锦蛇、灰腹绿锦蛇、紫灰锦蚊黑线亚种、黑眉锦蛇。
鸟类:苍鹭、白鹭、鸢、松雀鹰、红隼、灰胸竹鸡、红腹角雉、 红腹锦鸡、白胸苦恶鸟、山斑鸠。
兽类:二类保护动物有猕猴、林麝、穿山甲,三类保护动物有苏门羚、大灵猫、小灵猫。
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类活动的频繁,境内野生动物已大多减少,其中虎、豹、狼已经绝迹。仅于1973年以前有虎、豹伤人和捕获虎豹的记载,狼则较虎豹更早绝迹。
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金属矿有铁、锰、锑等,非金属有砷、水晶石、 冰洲石、大理石、硅矿等。煤的分布比较广泛,但因储量较少和媒质不佳未详细勘察。可作化工原料的石灰石遍及全县,原除了县水泥厂少量利用和民众烧石灰、建筑基础用之外,几乎没有开发利用。
惠水布依族人口分布在全县25个乡镇1075个自然村寨。重点分布在长安、 王佑、打引、雅水、抵麻、岗度等乡镇,所涉及面积约127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1.6%。县域总面积2470平方公里,辖8个镇、17个乡,惠水县总人口46万人。
惠水苗族是黔南州苗族人口最多的县,全县25个乡镇均有分布,万人以上的有鸭绒和摆金两个乡镇。惠水苗族有8个支系,分为摆金支系、鸭寨支系、岗度支系、董上支系、大坝支系、摆榜支系、斗底支系、长田支系,六个支系分布于涟江以东的摆金、鸭绒等片区。
惠水毛南族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惠水县和平、高镇两镇涟江沿岸的7个村,总人口2200人。
惠水县由布依、苗、毛南、回、壮、侗、满、水、白等二十四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26.21万人,占总人口的60.7%。主体少数民族为布依族、苗族,布依族人口约1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7%,苗族人口约9.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7 %。毛南族等其他少数民族0.4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近1%。
2003年以来, 惠水县政府官网活动 (15张) 惠水县以实施农业开发项目为契机,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形成了种植、畜牧、林果和劳务输出四大主导产业和多重并举的发展格局。建成了金钱桔、早菜、优质米、烤烟、黑糯米、生姜、洋芋、药材、花卉等农产品种植基地,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6.5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0.9亿元,年均增长8.9%。
惠水县工业已形成了壮大一批、建成一批的格局和以制造、冶金、磷化工、食品加工、建材、制药、电力等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的多门类产业体系,工业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2006年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09%,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2.5亿元,增长32.2%。长田工业园区申报贵州惠水(长田)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和惠水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进展顺利。
2006年完成增加值4.93亿元,比2002年增长73.9%,年均增长14.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亿元,比2002年增长57.65%,年均增长12.1%。市场建设发展迅速,农贸批发市场、好花红商贸街等商业设施投入使用,逐步形成合理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旅游业、房地产业成为新的经济亮点和增长点。多彩贵州暨“涟江处处好花红”、多彩贵州暨“永红”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告示系列大型经贸文化活动,成功打响了“惠水优质米”、“中国金钱桔之乡”、“中国糯米之乡”、“好花红故乡”等品牌,促进了招商引资和旅游推介,提高了惠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九龙、好花红民族风情旅游等景点开发初见成效,2006年共接待游客19.23万人次,总收入0.22亿元。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四年间全县投资达1.5亿元,年均增长37.2%。住房 竣工面积13.8万平方米。
惠水县本土词曲作者创作的两首歌曲《好花红》、《好花红的歌美滋滋地唱》经过惠水县音乐协会的推荐,顺利入选乐动城市——2012中国城市之歌赏评。
自1998年开放以来惠水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惠水县民族中学, 惠水县第二中学已成为黔南州甚至全省闻名的高级中学,学生高考不断提高。惠水二中,惠水三中, 惠水四中在初中教育方面贡献出重要的作用,各乡镇中学设施,教育质量提高,惠水县的学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吸引其他县市的学子前来入学,惠水即将建成城北高级中学。
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惠水至 青岩古镇二级公路,改造和新建城区道路桥梁、车站, 惠水美食 (4张) 建成县府路、建设西路、人民北路、振兴路、步行街、外环路等23条,总长33.15公里,新建蒙江桥、扩建县汽车站和8个乡镇汽车站,改建县乡公路100多公里,拆除危旧房上千户,10多万平方米,建成8个居民住宅小区,建成文化休闲娱乐广场2个,建成县职业中学教学楼和扩建25个乡镇中小学教学楼及学生宿舍食堂,完成惠水民中、二中、四中的教学楼和学生食堂工程,完成25个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建设,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住院部、疾控中心、单采血浆站建成投入使用。
惠水布依族居住地的选择多重于水源,多选择在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的 平坝或丘陵以及在有河流或小溪的地带建房立寨。一般寨后靠山,寨前有田园,山川环绕。
传统的布依族婚姻习俗有以下程序:一种是父母对已长大成人的儿子为其结缘婚配,成家立业。父母将称心的女方某某,主动征求儿子的意见,听儿子的看法与想法。另一种是首次请媒人拿着礼品到女方家进行试探时,媒人将礼品放在女方家神龛上,虔诚的表明了来意,并将男方情况介绍,女方父母委婉推辞,不表允否态度。过三五天,女方并没有退回礼信。再过些时日,媒人再次到女方家,如果原来礼信还在神龛上,表示不同意了;如果原礼信已收,表明没有拒绝,可以商榷,通过媒人撮合,女方将属相相告。男方请人将男女双方属相作了推算,如无冲克之瑕,便搭成此联姻之桥。通过双方父母商谈后,男方的母亲请媒人和五六位妇女陪同,带上礼品按女方家族每户一份。女方将请其族中亲属作陪,席间共同议定儿女婚事,这种仪式,叫“吃鸡脑壳”。其次是订亲,“吃鸡脑壳”只能算是说成这门亲事,还必须进一步确定婚姻关系,就是订亲。
据历史资料记载及民间调查了解到,古代是火葬、装罐埋入土内或置于岩夹里。到现代仍习火葬与棺葬两种形式。非正常死亡者和传染病死亡者都要进行火化,布依族认为,只有火化才能驱邪除根、才能彻底杜绝此类传染病不再传给后人。
布依族具有很多隆重的节日,如“过大年”(春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九月重阳”等。也有和其他民族共同过的节日,“五月端午”、“七月半”等,但过的形式有所不同。
布依族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生动感人,是布依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斗争实践中口头创作的结晶。布依族诗歌,既是诗,又是歌,韵律、节奏明快,歌词多是七言句,也穿插少数五言句和九言句。惠水布依族民间文学的表达形式有:韵文体,即歌谣、谚语、谜语等;散文体,即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叙事、寓言、笑话等;曲艺体,包括说唱、 顺口溜和弹唱词。
九龙山距离惠水县城8公里,硬化油路到达景区,交通便利,九座山峰以左三、右三、后三的顺序排列成一把天然的大椅子,中间另有一座小山峰傲居主位,在亿万年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声地演绎着“九龙浴佛”的庄严场景,九龙山因此而得名。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开山祖师古源禅师云游至此,以其高超的 佛法成就感得种种瑞应,定义此山乃天然的“九龙浴佛”圣地,创建了九龙寺,作为“太子佛”应化道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是与贵阳黔灵山、长顺白云山齐名的 黔中三大佛教圣地之一。
九龙山寺建筑是与黔中遐迩闻名的白云山寺共负盛名的佛教胜地之一。寺殿依山顺势而建,谷地中央的小峰上筑玉皇阁,为全寺最高层,登阁眺望可俯览全寺,谕意天阙至高无上;玉皇阁下东西山腰建观音殿,殿前置铁鼎,鼎座是用方礅条石从2米高的崖坎下砌成。再下为二进院落,正殿为“大雄宝殿”,钟楼、鼓楼翼其左右;前殿为“天王殿”、“灵官殿”。每殿左右均有配殿,设藏经楼、禅房、客斋等,殿与殿之间有廊道、花圃;另外在殿旁左右建有僧舍、寺厨、仓库等。山门建在谷口最窄处,石墙拱门,左右有照壁。大门两边的门柱上,悬挂着一幅木制阴刻的对联,黑底金字,上联为“黔南钟灵无双地”,下联是“昆仑发出第一山”。整个九龙山寺建筑布局合理,做工精巧,古朴大方,翘角飞檐,雕龙画凤,壮丽辉煌,为黔南各寺之冠。
在惠水县城往南 三十多公里的 芦山镇硐口村有座山,名叫纳窝坡。坡顶有一处宽约数十丈,高约丈许的悬崖峭壁。这面峭壁长期如刀切一般,又宽又直;加上峭壁长期没有受到雨水渗浸,因而颜色皎白,上面的一丝一纹都十分清楚。其间,有一图案,形如一位少妇,手提竹篮,遥望远方,久久伫立在这悬崖峭壁上。这里的人们叫她“望郎回”。
惠水县还有百鸟和风景区、清水苑、滴水崖、溶洞群、文笔峰、马鞍井、荷花池登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