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县

云龙县 云龙 云龙县历史沿革 云龙县行政区划 云龙县地理环境 云龙县自然资源 云龙县人口民族 云龙县经济发展 云龙县社会事业 云龙县地方土特产 云龙县旅游 云龙县民俗文化 云龙县重要事件


云龙县地处滇西澜沧江纵谷区,是大理白族自治州、 保山市、怒江州的结合部。东连洱源、漾濞县,南邻永平县和保山市,西靠 泸水市,北交 剑川、 兰坪县。总面积4400.95平方千米,基本地势是东西高,中部低,从北往南逐渐降低。属山区地形,从西到东依次呈南北向排列有崇山山脉、 盘山山脉、清水朗山脉,占云龙县总面积的90%以上。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云龙县地图 (2张) 公元前109年以前,云龙属哀牢地。公元前109年,汉朝征服滇国设置益州郡,将势力伸入哀牢国,在哀牢国东部、今云龙设置“比苏县”。比苏县划归益州郡管辖。公元69年,哀牢国归附汉朝,汉朝在其地设置永昌郡。比苏县由益州郡转划到永昌郡。公元311年,西晋将比苏县从永昌郡中划出,设置西河郡。梁末比苏...

详情

云龙县地名网_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资料简介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介绍

云龙县地处滇西澜沧江纵谷区,是大理白族自治州、 保山市、怒江州的结合部。东连洱源、漾濞县,南邻永平县和保山市,西靠 泸水市,北交 剑川、 兰坪县。总面积4400.95平方千米,基本地势是东西高,中部低,从北往南逐渐降低。属山区地形,从西到东依次呈南北向排列有崇山山脉、 盘山山脉、清水朗山脉,占云龙县总面积的90%以上。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云龙县地图 (2张) 公元前109年以前,云龙属哀牢地。

公元前109年,汉朝征服滇国设置益州郡,将势力伸入哀牢国,在哀牢国东部、今云龙设置“比苏县”。比苏县划归益州郡管辖。

公元69年,哀牢国归附汉朝,汉朝在其地设置永昌郡。比苏县由益州郡转划到永昌郡。

公元311年,西晋将比苏县从永昌郡中划出,设置西河郡。梁末比苏废县。

南诏时,澜沧江以东属剑川节度,澜沧江以西属永昌节度。

大理时,属胜乡郡,称“云龙赕”,相传因“(澜沧)江上夜覆云雾,晨则渐升如龙”,故名。治所在今旧州。

元末设置云龙甸军民总管府并防送千户所,隶属金齿宣慰司。治所在今旧州。

公元1384年,改为云龙州,授段保为土知州,属大理府。治所在今旧州。公元1436年,改属蒙化府。公元1449年,又归大理府。

公元1620年,云龙州“改土归流”,治所仍在旧州。公元1629年,因“以盐课为要务”,州治从旧州迁至澜沧江以东沘江边的雒马井(今宝丰)。清代属大理府。

公元1913年,改州为县,属腾越道。公元1929年,改县公署为县政府,直属省,治所迁至石门。

云龙县城 (4张) 1949年11月11日中共云龙县工作委员会在关里(今长新乡)大包罗村成立。

11月13日,云龙县人民政府在师里(今检槽乡)七登村成立。

1950年1月1日,云龙县工委、县人民政府移驻县城石门。云龙县属大理专区,1956年属大理白族自治州。

1958年10月撤销云龙县,并入永平县。

1961年3月恢复云龙县,仍属大理白族自治州。

截止到2013年云龙县辖宝丰、关坪、团结、检槽、长新、苗尾(表村)、民建7个乡和诺邓、漕涧、功果桥(旧州)、白石4个镇,共87个村民委员会。

名称 面积 人口 下辖机构 政府驻地
诺邓镇 467平方千米 2.45万人 青松、和平、象麓、果郎、诺邓、杏林、永安、龙飞、天池、天登 石门
功果桥(旧州)镇 529平方千米 3.40万人 旧州、水井、丹梯、海沧、下坞、山西、汤邓、汤涧、新山、核桃坪、金和、民主、功果 新街
漕涧镇 525平方千米 3.48万人 漕涧、仁德、仁山、陆山、大坪、新胜、铁厂 漕涧
白石镇 322平方千米 1.40万人 中村、云头、云顶、顺荡、松水、白石、双龙 中和
宝丰乡 475平方千米 1.80万人 宝丰、大栗树、南新、福利、东山、庄坪、金麦 宝丰
关坪乡 268平方千米 1.16万人 关坪、胜利、高明、新荣、自新 关坪
长新乡 464平方千米 2.20万人 长春、丰华、丰胜、佳局、松炼、丰云、新松、豆寺、包罗、新塘、永香、新和 长春坡
检槽乡 415平方千米 1.60万人 检槽、哨上、清朗、清文、三合、文兴、大功厂、师井、炼登 检槽
苗尾(表村)傈僳族乡 418平方千米 0.84万人 表村、茂盛、科立、松坪、早阳 表村
民建乡 215平方千米 0.92万人 布麻、坡脚、只嘎、岔花、边江 太坪子

云龙县

云龙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 横断山南端澜沧江纵谷区,东经98°52'~99°46',北纬25°28'~26°23',之间,是 大理白族自治州、 保山市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3个地州的结合部。东与 洱源县和 漾濞县接壤,南与 永平县、保山市 隆阳区相交,西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沪水市 毗邻,北与 剑川县、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交界。东西最大横距91.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109公里,总面积4400.95平方公里,全部是山区。县城居县境中部狮尾河谷诺 邓镇,东距大理州府 大理市175公里,距省会昆明市574公里。

云龙县风光 (26张) 云龙县地处滇西地槽(即三江褶皱带)之中,属青藏滇缅印尼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的中部,大地构造走向成近南北或北北西向。境内澜沧江以东属兰坪——思茅中生代红色沉积盆地的一部分,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和砂岩;澜沧江以西至漕涧河一带属崇山变质带,为各种变质岩系;漕涧河以西为中生代隆起区,主要为砂泥岩间夹页岩或炭石。

境内地层以中生代和新生代红层分布最广,其次为古生代地层。出露地层有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崇山变质岩、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老第三系、第四系。

云龙县地质构造可分为3部分,即云龙复式向斜、崇山变质带、三锅戗隆起区。云龙复式向斜以宝丰、石门、师井一线为中心,分布于县境中东部广大区域,构造走向为北北西向。崇山变质带沿碧罗雪山南段崇山山脉及其以西志本山、漕涧河以东广泛分布,是一个被变质了的复式背斜隆起带。大雪山——三锅戗隆起区分布于漕涧河以西的云龙县西南角,它由北东向的大雪山复背斜和北北西向的三锅戗复背斜组成。

云龙位于横断山南段滇西澜沧江纵谷区,怒山山脉、云岭支脉和澜沧江、沘江(澜沧江主要支流)由北向南纵贯全境,怒江绕西部边境而过。属山区地形,从西到东依次呈南北向排列有崇山山脉、盘山山脉、清水朗山脉,占云龙县面积的90%以上。境内水系分布特征明显,主干河流澜沧江及支流江分别由北向南纵贯云龙县的西部和中部,它们的支流呈东西向或近东西向。河床坡度大,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受江水的强烈切割,山势磅礴,谷地幽深,形成了高山峡谷相间的破碎复杂的地貌形态,古有“岩疆”之称。云龙县基本地势是东西高,中部低,从北往南逐渐降低。

纵贯县境的澜沧江将云龙县分为东西两大地貌类型区。澜沧江以东属云岭山区,海拔约在2000~2500米之间,成土母岩多为紫色砂岩、泥岩类,土类以紫色土、黄棕壤为主,植被多为云南松、栎类等针阔叶林,偏旱少雨,是云龙县主要牧区及以玉米、豆类为主的杂粮主产区。澜沧江以西属怒山山脉,河谷地区海拔一般为1300~1500米,山岭地带一般在3000米以上。土类以红壤、黄壤、黄棕壤为主,植被多为针阔叶混交林和竹类,多雨丰水,是云龙县水稻主产区。

境内山峦起伏,河流密布纵横,海拔高差悬殊大。苗尾乡喇嘛枯山海拔3663米,为云龙县最高点,最低点为怒江边民建乡红旗坝,海拔730米,两地相对高差2933米。县城海拔1640米。云龙县由高山峡谷、中山谷地、山麓洪积扇、河流阶地、高原夷平面5种地貌单元组成。受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影响,气候、植被、土壤多呈较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尤以垂直差异更为明显。

云龙县总体上属大陆性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但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貌影响,使得光热水等气候要素在组合和分配方面,突出表现为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相互交叉,且以垂直方向更为明显,形成复杂多变的“复合型立体气候”,可谓“一山分四秀,一地分四带,十里不同天”。最高海拔处与最低海拔处的年平均气温相差达17℃。正常年份,沘江河谷降雨量约750毫米,而漕涧地区的年降雨量则达1600毫米左右,相差一倍多。

云龙县总的气候特点是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凉同期。雨水集中在夏秋季节,易造成洪涝,冬春和初夏时节多干旱。大部分山区冬季冷凉,夏无酷暑,部分河谷地区冬季温暖,夏季酷热。春季回暖快,但春温不稳定,有时出现“倒春寒”天气。秋后气温下降慢,秋季常有连阴雨。

云龙县年平均气温16.1℃,最热月平均气温22.3℃,最冷月平均气温8.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5.6℃,极端最低气温-4℃。平均年降雨量781.4毫米,其中5~10月降雨量673.6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86.2%。历年月最大降雨量365.3毫米,月最小降雨量为零。年平均相对湿度68%,最小相对湿度为零。平均年日照2088.3小时,平均年蒸发显1828.4毫米。平均年雷暴日数37天。平均无霜期258天。年平均风速1.9米每秒,年最多风向为南东南。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33兆焦耳每平方米,属于大值区,太阳光能资源丰富区。

气象灾害频繁。直接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雪)、冰雪、大风、低温、霜冻、雷暴等。次生气象灾害有洪涝、滑坡、泥石流、农作物大面积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境内河流多属澜沧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澜沧江、沘江、关坪河、漕涧河、检槽河。湖泊有天池。云龙县入境水量296.9亿立方米,出境水量为326.1亿立方米。澜沧江:从苗尾傈僳族乡上松坪入境,南流经苗尾乡、功果桥镇的20个村,至功果村马干海村出境入保山,境内流程110千米,流域面积1121.1平方千米,最枯流量277立方米每秒,平均流量985立方米每秒,入境水量296.9亿立方米,出境水量320.65亿立方米。过境澜沧江主河道水力资源丰富,进入21世纪,已建成装机90万千瓦的功果桥电站,在建的苗尾电站装机140万千瓦。沘江:发源于兰坪县金顶羊路山中,从白石镇金鸡桥入境,由北向南流经白石、长新、诺邓、宝丰等乡镇的36个村,至功果注入澜沧江,境内流程123千米,水面纵比降7.5/1000,径流面积1633.9平方千米,最枯流量3.38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604立方米每秒,年平均流量28.3立方米每秒,是云龙县灌溉及发电的主要水源。关坪河:发源于关坪乡北面吾补鲁山,东南流径关坪、团结乡,至腊鹅村附近流入漾濞县,云龙县境内流程40千米,水面纵比降7.5/1000,径流面积577平方千米,是关坪、团结乡的主要灌溉水源。检槽河:发源于炼登村北面的白栗登山,南流至河口入沘江,全长34.4千米。流域面积254.5平方千米,枯季流量0.97立方米每秒,灌溉沿河农田约470公顷。漕涧河:发源于漕涧镇北面分水岭,南流至马鞍山出境经保山市瓦窑镇流入澜沧江,境内流程34.8千米。水面纵比降35.4/1000,流域面积322.1平方千米,枯季流量2.75立方米每秒。

云龙县地下径流深变化在50~100毫米之间,年地下径流量为6.64亿立方米。年径流深变化在330.8~1000毫米之间,年降水量55.46亿立方米,年径流量为29.2亿立方米。

据第二次土地资源调查,云龙县耕地面积为36886.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44%,人均0.18公顷,其中水田5374.93公顷,人均0.03公顷。县内有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紫色土、红壤、黄壤、燥红土、冲积土、水稻土9个土类,分17个亚类、20个土属、72个土种。

2010年末,云龙县林业用地面积3269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4.76%。云龙县国有林地面积79453公顷,占云龙县林业用地面积的24.3%,其中漕涧林场20100公顷,五宝山林场41353公顷,天池自然保护区12533公顷,零星国有林地5467公顷,集体林地247480公顷。云龙县森林覆盖率64.8%,活立木蓄积量2378.25万立方米。活立木年净生长量89.69万立方米,年平均净生长率为3.78%。森林资源年总消耗量为68.23万立方米。

云龙地处滇西“三江成矿富集带”,有19个矿种,各类矿床(点)95处,其中探明储量29处。截止2009年,已初步探明铜矿储量3万多吨,铅锌金属3万多吨,铁矿近1000万吨,钠盐2亿多吨,板岩2亿多立方米,大理石2.8万立方米。

云龙动植物资源丰富。云龙县森林覆盖率达56%的,有林地面积332189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523万立方米,经济林木30万亩。苍峦叠翠的群山中有红豆杉、滇山茶、水青树、云南榧木、秃杉、铁杉、黄杉、银杏、红椿、滇楠等数十种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树种及总数达110科650多种的木本植物。山野中有数百种中草药材和二百余种野生食用菌;云龙立体性气候和复杂多变的山形水势为滇金丝猴、白臂叶猴、小熊猫、金钱豹、穿山甲、梅花鹿、孟加拉虎、黑熊、岩羊、狐狸等数百种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广大的山野草场和山区农村是云龙畜牧业发展的天然优势;云龙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由于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境内怒江、澜沧江、沘江、空浆河、关坪河五大江河及其支流共11条河流的水能蕴藏量为320万千瓦。澜沧江水电开发规划中功果、苗尾两大电站都在云龙境内,水能蕴藏达二百多万千瓦;矿产资源主要有铅、锌、铜、铁、镍、锡、汞、金、银及食盐、石膏、板岩、大理石等。

2011年末,云龙县总人207117人,其中男性106889人,女性100228人;农业人口187253人,非农业人口19864人。全年出生1646人,出生率7.96‰;死亡1017人,死亡率4.92‰;人口自然增长率3.04‰。60岁以上人口26126人,占总人口的12.62%。全年流动人口13364人,其中流出6669人,流入6695人。

云龙境内居住有白、汉、彝、傈僳、苗、回、傣、阿昌等20多种民族。2011年末,汉族人口25958人,占总人口的12.51%,少数民族181209人,占87.49%。在少数民族人口中,白族151035人,占云龙县总人口的72.92%;彝族12597人,占6.08%;傈僳族11240人,占5.43%;阿昌族2653人,占1.28%;苗族1662人,占0.8%;傣族1227人,占0.59%;回族435人,占0.21%。

云龙县2011年生产总值完成24.65亿元,可比增长16.1%,完成年计划的100.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7.33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完成10.73亿元,增长28.4%;第三产业完成6.59亿元,增长9.1%。一、二、三产业比例为30:43:27。

财政总收入完成2.4118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完成年计划的118.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09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62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完成年计划的104.4%。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6.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完成年计划的103.5%。农民人均纯收入3189元,比上年增加812元,增长34.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27.6亿元和17.2亿元,分别增长15.98%和12.43%。

云龙县2011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4.49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1.1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10.98万吨,比上年增长12%;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豆等经作14.98万亩。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兑现良种补贴2298.6万元;推广各类小型农业机械513台(套),兑现农机补贴186.6万元。林果业进一步发展。新发展泡核桃17万亩,完成麦地湾梨优质示范种植2000亩,建生态茶园1000亩,人工种植红豆杉4000亩。种植续断、重楼等药材8854亩,成功申报“云药之乡”。林业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云龙县流转林地1204宗,面积26万亩,流转金额3572万元。发放林权抵押贷款6890万元;发放林业贴息贷款807万元,扶持林业龙头企业发展。畜牧业稳步发展。加强“三户一区”建设,完成团结乡团结村、检槽乡检槽村生猪养殖小区以及旧州生猪养殖场建设。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兑现牧民补助资金365万元。云龙县大小牲畜存栏67.5万头(匹、只),出栏51.95万头(匹、只),分别比上年增长4%和3.97%;实现畜牧业产值5.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烤烟产业稳步发展。种植烤烟3.2万亩,完成烤烟收购8.2万担,实现烟农收入9522万元。

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9亿元,同比增长34.2%;实现工业增加值4.38亿元,同比增长4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亿元。非公经济快速发展,云龙县非公经济产值达15.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96.3%。万元GDP能耗下降3%的目标圆满实现。全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一是水电开发进程加快。做好移民服务工作,推进两大电站建设。功果桥水电站累计完成投资70.56亿元,年内完成投资21.72亿元,两台机组已投产发电;苗尾电站累计完成前期投资25亿元。装机2.1万千瓦的石房电站投产发电。二是加大矿冶业发展。银铜矿正常运行,生产铜2900吨,实现产值近2亿元;积极推进乾坤耐磨铸造技改项目;旧州35万吨金矿石生产线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日处理450吨金矿选厂选址工作,着力促进白石10万吨电解锌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三是建材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三江水泥厂年产水泥达67万吨,实现产值2.72亿元;余热发电项目加紧实施。板岩、红砂石等建材资源开发进一步整合,生产板岩89万平方米。四是农特产品加工稳步发展。以大栗树茶为龙头的茶叶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泡核桃、优质米、火腿等农特产品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前景较好。

2011年云龙县高中阶段入学率达70%。积极推进校安工程建设,改善办学条件。2011年总投入2858.94万元,新建2.04万平方米,拆除D级危房6543平方米,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2011年完成高中招生851人,职业高中招生467人,初中招生2458人,小学招生2535人,全面完成计划招生任务。

2011年云龙县组织文化“三下乡”活动,送戏演出达122场,放映电影920场次,76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不断完善。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群众健身活动场地建设稳步推进,体育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诺邓景区保护与开发利用取得新突破,《云龙县诺邓村旅游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省政府批准实施,完成古盐井和古戏台修复工作,完成诺邓古村旅游道路修缮工作。不断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着力打造以诺邓为主的文化旅游品牌,提升云龙旅游的知名度。全年接待游客3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旅游经济社会总收入9187万元。构建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完成数字电视转换5100户,实施移动多媒体手持电视工程。

2011年云龙县参合农民达179331人,参合率为95.83%。参合农民受益水平不断提升。县医院整体搬迁完成医技楼、住院楼、门诊楼等项目建设,漕涧中心卫生院住院楼和卫生监督所建设项目加紧完成开工前准备工作。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奖优免补”政策。严格控制计划外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年末云龙县总人口为20715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4‰。

2011年云龙县云龙县新增就业人员123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40个,实现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2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在稳步推动实施“五险”扩面征缴工作基础上,全面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参保率达89.6%,覆盖城乡居民11.94万人;顺利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州级统筹工作,参保人数达9213人,发放低保、五保补助金4608.27万元,受益37164人。

【云龙县】.特产黑木耳、香菇、小红花椒、蜜香梨、无核柿饼、乌骨鸡、红石膏。

【 民建乡】:境内坡脚核桃素负盛名。特产天麻、珠子参。

玉皇阁 建筑群

玉皇阁建筑群位于云龙县石门镇 诺邓村,距县城约7公里。现存建筑以玉皇阁为主体,由玉皇阁,文、武庙和木牌坊组成。1988年公布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白衣阁

白衣阁位于宝丰镇西面的德隆山,距县城约13公里。白衣阁坐西朝东,依山而建,由前后两殿组成。后殿为主殿,单檐歇山顶,三开间,通面阔9.4米,通进深7.6米,高约7米。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

西竺寺

西竺寺位于云龙县石门镇 象麓村,距城约3公里。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明永历六年(1652年)增修。现存主殿,单檐歇山顶,通面阔13.9米,通进深11.3米,前檐厦廊阔3.2米,卷棚式顶,门楹悬“竺国宗风”横匾,殿内存十八罗汉塑像,保护完好。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

虎头山古建筑群

虎头山古建筑群位于云龙县石门镇南,因山顶崛起一嵯峨巨石,如虎头而得名,是以道教为主的古建筑群。在寺庙之间有曲径石廊、石桥相通,在一块巨大的石壁上刻有(清)杨名扬书写“虎”及“ 石门八景”的诗碑。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

秀峰塔

秀峰塔位于云龙县宝丰镇东山顶上,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建。为风水塔,七级圆形石塔,通高5米,径0.86米,第四、六级各雕一龛,内雕天王像,塔刹 宝顶由整石雕成,它耸立于沘江边峭壁之上。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

飞龙桥望江楼

飞龙桥望江楼位于云龙县 旧州镇南,距县城83公里。是清末农民正义领袖杜文秀在澜沧江上修建的铁索桥,建成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1965年桥身冲毁,现余两端桥头和桥西的望江楼。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

水城藤桥

水城藤桥位于云龙县城北面约68公里的 白石乡水城村,横跨沘江上,因桥用藤子编缀而成,故名藤桥。藤桥是用本地所产的山葡萄藤编织成的吊桥,架在江两边对生的老栗树上,全长25米。桥架设在两根藤子扭编成的直径约5公分的长绳上,再在下面悬吊一张用藤子编织成的长圆形网,网底穿进一根宽1尺、厚5寸的木方作为行走的桥面,桥身两端紧系于作为桥墩的树干上。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

青云桥

青云桥位于云龙县城石门镇西约1公里处的沘江上,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为曾任陕西省巡抚的石门井人杨名扬所建。为铁链吊桥,全长36米,宽2.18米。桥底用五根铁链,上复木板组成桥面,左右两边各有一根扶链。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

通京桥

通京桥俗名大波罗桥,现名“ 解放桥”。位于云龙县城北 长新乡大 波罗村,横跨江上,距县城38公里。桥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建。通京桥为伸臂式单孔木梁桥,全长40米,宽4米,净跨径29米,高12.5米。1998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彩凤桥

彩凤桥位于云龙县城北74公里的白石乡顺荡村,横跨沘江之上。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后历代均有维修,到光绪年间的最后一次维修时把西面的桥亭改建阁楼,名“童子阁”。桥为单孔伸臂木梁桥,全长33.3米,宽4.7米,净跨径27米,高11.33米,1988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

惠民桥

惠民桥位于云龙县城南 宝丰乡 南新村,距县城21公里,架于沘江之上。现桥重建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桥为双孔铁链吊桥,由于建桥处江面较宽,故于江心增设桥墩,采用了二进连跨的建筑工艺。三个桥墩上均建有瓦顶桥亭,东西两端桥亭为牌楼式,并附有长达7米的甬道。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

顺荡村大慈寺火葬墓群

顺荡村大慈寺火葬墓群位于云龙县白石乡顺荡村南 大慈寺东侧,总面积1.5万平方米。现存火葬墓近千冢,梵文经幢二座,完好的梵文碑71块,残碑20多块,碑除一块明成化二年(1466年)铭文为汉字外,余均为梵文经咒;经幢为四方形三重檐,顶作圆形宝顶。顺荡火葬墓群是元末至明代中期白族墓地,是目前我省保存最完整的火葬墓群。1988年公布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天池

天池亦名暑场海。位于云龙县城西北的五宝山上,距县城22公里,面积为1平方公里,最深处16.8米,平均水深8.5米,属高原断层湖。五宝山上建有 龙王庙等,可供人们参观游览。现开辟为云南省级旅游度假区。

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龙县中部的天登、吉材、海泡、北登四个乡境内。总面积6630公顷。主要保护:原生的云南 松林及丰富的植物种群,区内有暖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 硬叶常绿阔叶林、杜鹃灌丛等多种植被类型,有高等植物170多种;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资源,有 滇金丝猴等14种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2012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龙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白、汉、彝、苗、回、傣、傈僳、阿昌等十多个民族,其中白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3%。云龙白族文化有明显的山地特征,它同洱海周围的坝区白族文化相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种山地文化的独特性突出反映在云龙白族戏剧“吹吹腔”以及白族音乐“打歌调”等形式上。“吹吹腔”同洱海地区“大本曲”相比,前者以唢呐配奏,后者以三弦伴奏。打歌调”主要流传于云龙东北部山区。云龙民歌(或称“山歌”)的内容绝大多数反映爱情生活和生产劳动。

云龙的彝族,多居于山间缓坡台地或半山腰,以十多户为一村居多。以玉米、荞麦、小麦、大麦等为主食,服饰比较独特。曾盛行“儿子上门,女婿入赘”姑舅表优先联姻的习俗。丧葬习俗明代前均为火葬,清代改为棺木葬。

傈僳族婚俗与其他山地民族差不多,只在局部地区曾存在亚血缘族内婚和“公房制”的习俗转房制和姑舅表优先婚配的习俗也比较普遍。丧葬习俗与附近白族差不多,送葬前全村人要集中于丧者家打歌、唱阴阳调为死者送葬。

云龙的阿昌族、苗族、回族、汉族、傣族等民族,他们都是因为不同的历史原因来到这里,以后和这里的民族长期大杂居,长时期的交往过程中他们把自己先进的生产生活习俗传授给当地民族外,也随同当地民族一起传承当地的原始习俗。所以民俗习惯与前面提到的民族都大同小异。

云龙建筑文化在现存的古庙宇、古民居建筑上有完整的反映,最典型的可以从被省人民政府授于历史文化名村的诺邓村民居、庙宇、牌坊等古建筑中得到集中的体现。目前诺邓村保留完整的明清古建筑就有100多个民居院落,还有玉皇阁道教庙宇建筑群以及其他多处公共建筑,“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四合院”、“一颗印”等民居建筑风格多样,山村构局因形因势变异多姿,在建筑形式上高度重视传统工艺和图案雕刻等方面的有机协调、美观精细,门窗斗拱特色均具,壁墙厅堂庄重典雅。

村邑文化是古代云龙居民留给今天的又一份特殊遗产。这里有五井、漕涧等地的集镇式村邑文化,有白石、署场、大达、大村、表村等地的山村式村邑文化,有汤涧、仁山、大坪子、大栗树、回族村、苗家寨等地民族风格迥异的村邑文化,还有天登等地独家村式的村邑文化,都是别具特色的民居群落,它们当中所蕴含的不仅仅是村落结构形式的古朴自然,更主要的还是其中饱含着地区精神文化内涵的诸多民族民间生活成分。

桥梁文化作为云龙现存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证据,其种类之多,造型之巧,结构之精,确实不愧于“桥梁博物馆”之美誉。在云龙境内众多大江小河上,千百年来修建了无数跨江过河的藤桥、木桥、石桥、钢桥、铁链桥等等,形式则有吊桥、浮桥、拱桥、伸臂桥、风雨桥之类。其中如抗日战争中的功果桥、滇西农民起义的飞龙桥遗址及水城藤桥、包罗通京桥、石门青云桥、顺荡彩凤桥等都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遗产,它们证明着古代云龙的不凡经历。

与桥梁文化伴生的还有驿道文化。古代盐业经济的发达造就了云龙这个边远之地与四方八面紧密相连的交通网络。东向大理,南至保山,西往腾冲、片马,北上丽江、中甸,商贸往来货畅其流,至今纵横交错的云龙境内古驿道上,石板青青,蹄印深深,驿站旧址犹存,马邦痕迹依旧,而在驿道上留下的驮洋货、贩私盐、赶考、逃匿、匪事、兵争等等故事传说更是多得数不胜数。

2014年7月9日凌晨在云龙县功果桥镇民主村发生泥石流灾害,现已造成6人死亡、8人失踪。

2014年7月9日凌晨2时,大理州云龙县普降大到暴雨,云龙县功果桥镇民主村发生泥石流灾害。灾情主要发生在沿箐沟一线的彝族、弯以头、水磨房、河边4个村民小组。

2014年9日11时40分,灾害造成6人死亡、8人失踪,具体灾情正在统计中。

灾情发生后,云南省民政厅、云南省减灾委办公室于12时启动4级救灾应急响应,该省民政厅工作组已赶到大理州,正赶往云龙县功果桥镇。大理派出由州委、大理军分区、民政、国土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立即赶赴灾区,指导协助开展抗灾救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