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珠孜区

桑珠孜区 日喀则市 日喀则 桑珠孜区历史沿革 桑珠孜区行政区划 桑珠孜区自然地理 桑珠孜区自然资源 桑珠孜区人口民族 桑珠孜区政治体制 桑珠孜区经济概况 桑珠孜区社会事业 桑珠孜区交通运输 桑珠孜区文化风俗 桑珠孜区旅游资源 桑珠孜区城市荣誉


桑珠孜区:原名日喀则,也称年麦,桑珠孜意为如愿以偿,现为 西藏自治区地级 日喀则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面积3700平方公里, 日喀则市是西藏第二大城市,是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桑珠孜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地理:在喜马拉雅山北麓, 雅鲁藏布江贯穿东西,蜿蜒145公里, 年楚河与之汇流。气候相对温和,具有明显的季风和干旱高原性气候特征。年均温6.3℃,年降水量400毫米。历史:十一世纪萨迦王朝时,这里已具小镇雏形。建城至今已600多年: 元顺帝的大司徒绛曲坚赞建立帕竹王朝,设十三个大宗,最后一宗叫桑主孜,1360年起在 宗山建造宗政府 桑珠孜宗堡(附近的江孜县建有江孜宗堡)。1447年 格鲁派领袖 一世达赖喇嘛主持兴建 扎什伦布寺,发展了城区。在 噶举派政权 藏巴汗噶玛王国时期,日喀则城区是首府,最后24年统治全西藏。1643年前后 固始汗驻守日...

详情

桑珠孜区地名网_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资料简介

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介绍

桑珠孜区:原名日喀则,也称年麦,桑珠孜意为如愿以偿,现为 西藏自治区地级 日喀则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面积3700平方公里, 日喀则市是西藏第二大城市,是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桑珠孜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

地理:在喜马拉雅山北麓, 雅鲁藏布江贯穿东西,蜿蜒145公里, 年楚河与之汇流。气候相对温和,具有明显的季风和干旱高原性气候特征。年均温6.3℃,年降水量400毫米。

历史:十一世纪萨迦王朝时,这里已具小镇雏形。建城至今已600多年: 元顺帝的大司徒绛曲坚赞建立帕竹王朝,设十三个大宗,最后一宗叫桑主孜,1360年起在 宗山建造宗政府 桑珠孜宗堡(附近的江孜县建有江孜宗堡)。1447年 格鲁派领袖 一世达赖喇嘛主持兴建 扎什伦布寺,发展了城区。在 噶举派政权 藏巴汗噶玛王国时期,日喀则城区是首府,最后24年统治全西藏。1643年前后 固始汗驻守日喀则,后来拆除旧王宫,建材运于拉萨以扩建 大昭寺和重建布达拉宫,迁都拉萨。1643年起 扎什伦布寺是后来历代 班禅的 驻锡之所。

名胜古迹有 扎什伦布寺、 萨迦寺、 夏鲁寺、恩归寺、 俄尔寺及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 桑珠孜宗堡。

2012年一季度,旅游总收入7932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2056万元,对外贸易进出口实现260006万美元。截至2013年,人口11万 。

桑珠孜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9年2月6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桑珠孜区退出贫困区。

公元七世纪初,唐朝建立起强大的统一政权。雅隆部落的 松赞干布在 西藏高原实现了统一,正式建立了 吐蕃王朝。 吐蕃王朝按照地理自然分布状况,把所辖中部地域划分为“卫、藏”两大部分,依日喀则东西的“藏”区为“耶如”(楚河一带)和“如拉”(今雅鲁藏布上游沿岸),东以岗巴拉山为界,西至冈底斯山(现 阿里一部分)。因“藏”区地处雅鲁藏布江上游,于是才有了“后藏”之说。随着历史的发展,界定的“后藏” 区域有所变化。但是,对于桑珠孜区来讲,仍处于这个范围的中心地带。因此,根据历史事实,人们亦习惯于把日喀则称为“后藏”。

日喀则原称“年曲麦”或“年麦”(即 年楚河下游的意思),这里虽很早就有人居住,但仍是荒凉之所。

八世纪,吐番王朝的藏王 赤松德赞请印度高僧莲花生进藏建 桑耶寺,路经日喀则地方,在此修行讲经,并预言雪域高原的中心在拉萨,其次在年麦(日喀则)。

十一世纪,萨迦王朝时,年麦已具“城镇” 的雏形。

日喀则成为 后藏的政教中心,开始于元朝帕竹王朝。

十四世纪初, 元顺帝的大司徒绛 曲坚赞战胜萨迦王朝,建立了帕竹(帕木竹巴)王朝,得到 元、明皇室的庇护,设了十三个大宗溪,最后一个宗便叫做桑主孜(意为如愿以偿,选址在今日喀则),取名为溪卡桑主孜。1360年开始在 宗山建造宗政府 桑珠孜宗堡,日喀则始有首府级建置,从此成为巨大区域的一个中心。

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 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 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在一大贵族的资助下,开始主持兴建 扎什伦布寺。扎寺的建设对桑珠孜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城市随即以扎寺为中心逐渐扩展开来。

日喀则的兴盛,在作为 噶举派政权噶玛王国首府的 藏巴汗时期,特别是在噶玛王朝统治全西藏的最后24年。1618年 藏巴汗噶玛彭措朗杰以 后藏为据点,推翻了支持 格鲁派的帕木竹巴政权,建立了第悉藏巴汗政权,首府设在桑主孜日喀则。

藏巴汗统治时期,对宗山的 桑珠孜宗堡进行了扩建,使宗山成为西藏境内最雄伟的建筑之一,桑珠孜区一度成为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地游客不断往来,桑珠孜区城廓也得到了不断建设。

背景: 噶玛噶举派和藏巴汗对 格鲁派即黄教采取压迫摧残的政策,取消达赖的封号。1618年噶玛 噶举派打败格鲁派势力所组成的联军,攻占拉萨,藏巴汗统治全西藏。大约在1630年左右,第悉藏巴·丹迥旺布利用 土默特部的拉尊和珲台吉发生内讧的机会,发动了一次反黄教的高潮,致使五世达赖不得不避往山南。可是,格鲁派虽然是新兴教派,信众还是很多的,在西藏、青海、那种天山都有,在天山区域的 和硕特汗国汗王 固始汗就是信格鲁派的。

1634年 五世达赖和师傅 四世班禅研究决定遣派专使前往天山南麓向蒙古 和硕特部首领(也是 和硕特汗国的汗王) 固始汗求援。1641年固始汗率兵攻人日喀则,推翻了噶举派藏巴汗政权(噶玛王朝),1642年固始汗统治了全西藏,便迎请 五世达赖喇嘛到日喀则,将西藏13万户奉献给五世达赖刺嘛,拆除噶玛王朝旧王宫建筑(在现在的日喀则市区),木料运往拉萨,以扩建 大昭寺和修建布达拉宫),将卫、藏地区行政事务托付给达赖喇嘛的第巴管理,步步迁都于拉萨。崇祯十五年(1642年)在他的 和硕特汗国里面建立由格鲁派管理的西藏地方政权,史称 甘丹颇章政权。(因达赖居于 哲蚌寺甘丹颇章而得名)。达赖喇嘛居于前藏,固始汗本人率兵驻后藏日喀则(后移驻拉萨)。

由于四世班禅罗桑曲结的杰出贡献,崇祯十六年(1643年),固始汗赐给罗桑曲结“班禅博克多”的尊号。固始汗把后藏十个溪卡,全部献给 扎什伦布寺,以作僧众的供养。从此扎寺成为历代班禅的驻锡地,桑珠孜区也就成为后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康熙赐封班禅喇嘛,又称 班禅额尔德尼。

清朝时期西藏政局稳定,清 宣统二年(1910年)2月由于清末治藏政策失误,加之英帝国主义作祟,西藏政局出现错综复杂的局面。英帝国主义通过 不平等条约,曾在江孜、亚东设立商务办事处,并相应在这些地方建立了邮政业务。 西藏和平解放后,很快废除了帝国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开始了新西藏的邮政建设。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月5日国民政府颁布命令,特准 十四世达赖喇嘛继位;1949年6月3日 李宗仁颁布命令,特准十世班禅继位。这一时期,桑珠孜区基本上没有发展。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1951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日喀则。为便于行政管理,中央在日喀则、江孜分设二个分工委。1956年4月22日 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在日喀则、江孜分设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基巧办事处(相当于地区)。

1959年3月10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在拉萨全面发动了背叛祖国的反革命武装叛乱。

1959年3月~1961年10月,历时两年多的平叛斗争胜利结束。

1959年3月28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及各分支机构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同时通过了边平叛边改革的决议,日喀则1959年开始民主改革。

1959年5月成立日喀则县人民政府。

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日喀则县改为 日喀则市(县级市),隶属 日喀则地区管辖。

2014年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复撤销日喀则地区和县级日喀则市,设立地级日喀则市,日喀则市设立桑珠孜区,原县级日喀则市改为桑珠孜区, 以原县级日喀则市的行政区域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的行政区域。

2014年12月1日上午,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举行揭牌仪式,这标志着桑珠孜区正式挂牌成立。

1960年桑珠孜区成立城关镇、联乡、年木乡、江当乡、边雄乡、东嘎乡、聂日雄乡、甲措雄乡、曲美乡、曲布雄乡、曲下乡共11个乡镇。

1988年撤镇分设城南街道、城北街道;1988年撤区建乡时,由原属达竹区的3个乡合并建立联乡;由原属达竹区的2个乡合并建立年木乡;由原属江当区的2个乡合并建立江当乡;由原属江当区的3个乡合并建立边雄乡;由原属东嘎区的5个乡合并建立东嘎乡;由原属东嘎区的3个乡合并建立聂日雄乡;由原属甲措区的5个乡合并建立甲措雄乡;由原属甲措区的3个乡合并建立曲布雄乡;由原属曲美区的3个乡合并建立曲美乡;将曲下乡更名为纳尔乡。

1997年,桑珠孜区辖2个街道( 城南街道、 城北街道)、10个乡( 联乡、 年木乡、 江当乡、 边雄乡、 东嘎乡、 聂日雄乡、 甲措雄乡、 曲美乡、 曲布雄乡、 纳尔乡)。

桑珠孜区详细区划
名称 辖区
城北街道 辖5个社区:江洛康沙、彭确、岗多、米日贵林、波姆切
城南街道 辖5个社区:曲夏、德来、帮佳孔、教武场、扎西吉彩
曲美乡 辖19个村:多日村、拉贵村、桑珠普村、夏瑞雪村、那塘村、曲美村、孜仲村、宗鲁古日村、迪村、边绒村、达措村、切白村、仁青林村、热旦林村、帕伦村、加日村、拉琼村、卡堆村、曲仲村
聂日雄乡 辖18个村:德日村、嘎布地村、纳布木村、年徐村、巩巴村、甲庆孜村、康沙村、甲勤村、楚松村、冲堆村、彭贡村、闷嘎村、渊孔洛村、扎西康村、珠嘎村、强林村、国央村、帕冲村
曲布雄乡 辖15个村:江孜村、班久伦布村、打吉村、岗西村、康沙村、顶村、鲁曲村、扎奴村、加堆村、加卡村、扎玛村、尼康村、普下村、仁嘎村、杯玛村
联乡 辖16个村:特布村、达竹村、卓村、恰果村、觉吾村、车雄村、柳村、竹西村、拉孜孔村、普奴村、同孔村、达庆村、帕索村、、普热村、切林村、查吾切村
甲措雄乡 辖24个村:色玛村、扎堆村、强久俄村、白扎村、桑阿林村、乃欧村、来卓村、拉堆村、帕林村、奴杰村、塔杰村、地纳村、宗堆村、联阿村、强堆村、穷孜让巴村、穷孜达康村、卡堆村、塔巴村、岗村、下鲁村、普奴村、普夏村、强久堆村
纳尔乡 辖10个村:帕仲村、苏东村、孜仲村、拿扎村、德庆村、扎隆村、玉炸村、巴纳村、安布村、知奴嘎隆村。
年木乡 辖11个村委会:卡桑村、胡达村、平格村、吉木雄村、曲夏村、普吓村、普奴村、夏庆村、当古村、努林村、德吉村
东嘎乡 辖32个村:曲瓦达村、曲瓦普村、差村、卡托村、达隆达村、达隆普村、达隆巴村、加日岗村、藏东村、宗嘎村、雪仲娘村、德孔村、卡达仲雄村、加吾岗村、曲龙村、兰迟村、江吉村、童热村、雪村、通来村、曲迟决嘎村、江色村、色顶村、普夏村、普奴村、觉木宗村、竹贵村、拉古村、巴尼村、羊玉村、雪仲瓦村、塘比村
边雄乡 辖10个村:普夏村、普奴村、普巴村、塔玛村、孔布岭村、加雄村、扎西岗村、林村、加根村、奴布林村
江当乡 辖15个村:江当村、曲夏村、比热村、嘎仓村、雄卓村、扎西宗村、拉康村、龙桑村、甲玛卡村、努日村、修穷村、洛贵村、康国村、康美村、郭加村

桑珠孜区东经82°00′至90°20′,北纬27°23′至31°49′。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西南部,按顺时针分别和西北部的 谢通门县、北部的 南木林县、东部的 仁布县、东南的拉孜县,南部的白朗县、西南的萨迦县相邻,国土面积37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接近全区边境线长的一半,是祖国西南边疆的前沿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桑珠孜区处于喜玛拉雅山脉中段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中段之间,南、北地势较高,其间为藏南高原和雅鲁藏布江谷地。整个地形复杂多样,基本上由高山、宽谷和湖盆组成,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山脉

横亘全境南部的喜玛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年轻最高大的山系,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其间高峰林立,万山高耸。桑珠孜区境内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座,即 珠穆朗玛峰(8844米)、 洛子峰(8516米)、 马卡鲁峰(8463米)、 卓奥友峰(8201米)、 希夏邦玛峰(8012米)。其中位于中尼边境上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号称万山之首。另外7000米以上的高峰还有14座。这些山峰绵延逶迤,终年积雪,冰川悬垂。除喜玛拉雅山脉的高峰外,还有 卡如拉、加措拉、 马拉、仲拉、 拉吉、马热拉等众多高山。

平原

藏南谷地上段的 雅鲁藏布江和 年楚河流域的河谷平原是桑珠孜区最大的平原,主要由拉孜——仁布宽谷和江孜——日喀则平原组成。另有喜玛拉雅山脉北侧、藏南高原上的朋曲河谷平原以及其它一些零星的河谷平原。这些谷地地势平缓,土层较深,水源较充足,适宜青稞等高寒农作物生长,是日喀则主要的农业区。

桑珠孜区境内大致有三种区域气候。喜玛拉雅山以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地区,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北的少部分地区属高原亚寒带季风半干旱、干旱气候;喜玛拉雅山主脊线以南地区属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

主要气候特征为:空气稀薄,气压低,空气含氧量小。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时间达3300小时。高原紫外线强烈。气温偏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平均气温西部亚寒带地区为0℃,东部温带地区为6.5℃,年平均日温差西北部为16℃,东部为14℃。干湿季分明。每年十月至翌年四月干旱多风,低温少雨雪,降水量不到全年降水的10%,为干(旱)季或风季。五至九月为雨季,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的90%以上。多夜雨,多雷暴,多冰雹,夜雨量占总降水量的70-80%以上。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东部较多,在200-430毫米之间,西北部偏少,少于200毫米。东部降水比西部早,降水年际波动大。无霜期短,降雪强度小,主要集中在亚东帕里—聂拉木—定日的南部一带。喜玛拉雅山南坡的亚东、樟木、吉隆、陈塘、绒辖终年温暖,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最暖日平均气温在18-22℃,具有高山亚热带气候特点。

桑珠孜区总土地面积为1760万公顷,耕地面积7.95万公顷,常年播种面积7.5万公顷左右,主要集中在雅鲁藏布江、年楚河、朋曲河沿岸的河谷地带。尚待开垦的荒地有3.3万公顷。全地区草场面积946.6万公顷,可利用面积为733.3万公顷。草场除湖泊沿岸水草茂盛的地带外,大多为高山草甸型牧场。藏南谷地是西藏草质最好的地区,“桑桑酥油岗巴羊”闻名全藏。宜林宜草河谷草甸有2万多公顷,这里水源充足草质良好,适宜发展人工草场,具有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巨大潜力。

桑珠孜区可采伐森林面积4.16万公顷,林木蓄积量约1000万立方米,主要分布在 亚东、 樟木、 陈塘、绒辖等喜玛拉雅山南坡部分地区。广大河谷农区,适宜种植杨树、柳树等,也有了大量人工造林。但整体森林覆盖率只有0.24%。

桑珠孜区常见的林木品种有 高山松、喜玛拉雅冷杉、喜玛拉雅云杉、 桦树、 西藏落叶松等,其中 长叶云杉、 铁杉、 长叶松、喜玛拉雅红豆杉、雪松是特有的名贵品种。全地区还广泛分布着众多的典型高山植物,多呈座垫状,茎叶毛绒发达,形大而色彩艳丽,它们顶风 傲雪,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在众多的野生植物中,许多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著名的有 虫草、 贝母、天麻、 雪莲花、 红景天、 大黄、党参、雪莲花、 黄芪、 胡黄莲、当归、首乌、麻黄、车前子、草乌、紫苑等300余种。

桑珠孜区的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家畜有 牦牛、黄牛、 犏牛、马、驴、山羊、绵羊、猪、鸡等。野生动物有生活在喜玛拉雅山南坡亚热带、温带丛林中的 小熊猫、 长尾叶猴、 野牛、 棕熊、 黑熊、金钱豹、猕猴、野猪、河鹿、野猫等几十种。生活在雪线附近有雪豹、岩羊。

在喜玛拉雅山以北的高原上有 野牦牛、 野驴、 岩羊、 羚羊、 黄羊、 盘羊、狐狸、野兔、 獐子、野狼、 猞猁、旱獭等近百种。鸟类资源中有马鸡、 藏雪鸡、 秃鹫、 黑颈鹤、血雉、 鱼鸥、野鸭、斑头雁、 红嘴鸥、棕头鸟、赤嘴鸟、 太阳鸟、山雀、 野鸽、 斑鸠、 麻雀等200余种。其中野牦牛、野驴、藏羚羊、岩羊、雪豹、黑颈鹤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桑珠孜区河湖纵横,水面广阔,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都有可观的蕴藏量,鱼类资源主要由裂腹鱼亚科和条鳅属类组成,皮厚肉脂多而刺少,味道鲜美。亚东鲑鱼产于亚东河内,特别为人称道,是极为珍贵的渔业资源。

桑珠孜区的矿产资源丰富。根据普查,共发现矿床、矿(化)点及找矿线索234处,有金、银、锌、铅、锂、锑、汞、铜、铁、锰、铯、铬、硼、云母、砷、食盐、芒硝、钾、水晶、硫、磷、明矾石、煤、泥炭、油页岩、菱镁石、瓷土、石膏、石墨、石灰石、仁布玉石等46种,其中硼砂储量较大。其中铬铁矿极具开采价值。只有煤、硼砂、玉石、食盐、石灰石、大理石等被少量开采。

截至2013年,人口11万。 其中藏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5%。除藏族外,还有汉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满族、苗族、壮族等十几个民族,约占人口总数的5%,另有少数夏尔巴人。人口分布相对集中于雅鲁藏布江流域,西部牧区较为稀少。全区农牧民占总人口的90%以上。

日喀则市委常委、桑珠孜区委书记:姚常雨

区委副书记、区长:索朗罗布

到2002年底,桑珠孜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2.9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8.4亿元,占总收入的65%。农牧民人均收入1690元,比1994和1999年分别增长了65.7%和33.1%。全区粮油总产达到78091万斤,比1994和1999年分别增产21925万斤和3550万斤,增长28.1%和4.5%。其中,粮食产量73984万斤,油菜籽产量4107万斤,蔬菜产量1.58亿斤。全区年末牲畜存栏控制在570万头(只、匹)。肉类总产量2.71万吨,比1994和1999年分别增长57.6%和19.9%。奶类总产量5.72万吨,比1994和1999年分别增长60.7%和21.7%。农牧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农牧业是桑珠孜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桑珠孜区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牧业的发展快慢。桑珠孜区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面积125万亩,占全区的1/3,粮油产量占全区的40%左右,向国家交售的商品粮占全区的50-70%,粮油生产总量居全区第一位。畜牧业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常年牲畜饲养量达550余万头(只、匹),折合800余万个绵羊单位,居全区第二位。

后藏是西藏传统的农区,种植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作物品种繁多。在河谷、湖滨地带和气候适宜的小气候区,广泛分布着各种类型的的作物种类。主要农作物有青稞、春小麦、冬小麦、油菜、豆类等,尤以青稞种植面积最大。在吉隆、定日、亚东等喜玛拉雅沟谷中,还出产玉米、谷子、荞麦等农作物。主要蔬菜品种有白菜、萝卜、莲花白、莴笋、菠菜、芹菜、韭菜、辣椒、西红柿、黄瓜、大蒜等几十种。部分地区还出产苹果、核桃等果品。当地群众还非常喜欢种植花卉,常见的有吊金钟、卓玛花、格桑花、月季、玫瑰、海棠等几十个品种。

桑珠孜区不仅是全西藏农牧业大地区,也是盛产农畜土特产品的地区之一。据统计,全区农畜土特产品有十几种。其中,亚东鱼、帕里牦牛、岗巴羊、桑桑酥油、霍尔巴羊、江孜大蒜、“联嘎姆”高级糌粑、日喀则荞麦、艾玛岗马铃薯、拉孜优质油菜籽等农畜产品历史悠久,其独特的风味在区内外较有名气。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白朗大棚蔬菜,以“雪域净菜”的响亮品牌及其优良的品质,色泽口感等享誉全区。

1959年以前,桑珠孜区根本没有现代工业,民间传统的手工业也在 封建农奴制度下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传统的手工业匠人被视为卑贱阶层。民主改革以后,桑珠孜区现代意义上的工业才开始起步,改革开放以来更是长足进步。全区有电业、化工、机械、建材、林业、汽车修配、食品、文教用品、矿泉水等门类众多的工业企业。民族手工业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金银加工、毛革制品、卡垫生产以及旅游产品。

1994年的工农业总产值是1959年的1000倍,1965年的29.3倍。以塘河电厂为骨干的水利发电设施,改变了日喀则点油灯的历史,城镇以上各类工农业企业738家,从业人员11300人,

根据1996年的统计,全区的发电量达5010.95万千瓦小时,原木产量5495.23立方米,锯材3648.04立方米,加工面粉3318.9吨,纺织卡垫7323.38平方米。工业总产值达6.5亿元。

2012年一季度,该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11058人次,同比2011年增长12%;实现旅游总收入7932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4%。

2012年一季度,桑珠孜区完成货运量36.66万吨,同比2011年增长15.94%;货物周转量7139.52万吨/公里,同比增长5.84%。公路客运44.05万人次,同比2011年增长7.36%;旅客周转量8049.91万人/公里,同比2011年增长13.55%。邮政业务总量完成377.9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19.58%。

2012年一季度,桑珠孜区家具销售额达到20634万元,兑付补贴额为5224万元;家电销售额达到113213万元,兑付补贴额为22643万元。向18县(市)共配送碘盐3135吨,完成2012年计划的9%。受三大节日相对集中以及来藏游客增加等因素拉动,餐饮业、服装等销售旺盛。2012年一季度,桑珠孜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2056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152%,市场销售活跃。

2012年一季度,桑珠孜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到21653户;注册资金达到44029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181,注册资本增长494。

2012年一季度,对外贸易进出口实现260006万美元(含边境互市贸易额74278万美元),同比2011年增长35倍。其中:进口56911万美元,同比2011年增长2倍;出口203095万美元,同比2011年增长4倍。吉隆口岸沙拉公路通车和边贸企业的增加是边境互市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大幅增长的主要带动因素。

从日喀则继续北往则直达那曲,东行至拉萨、 山南,西进则可直抵阿里。一年一度的扎什伦布寺展佛节、跳神节、 夏鲁寺的西姆钦波节和藏戏演出,均以其独特的风格享誉世界。日喀则以其古老的文化、雄伟的寺庙建筑、壮丽的自然景观、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西藏地区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之一。 陈运和诗《日喀则》一到便感受“扎什伦布寺敞开胸怀 坐有全国最高大的镀金铜佛别具一格”。

截至2010年,全区18个县(市)参加了文艺演出,以原生态节目的形式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出不同地域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参演人员达4000余人。每年文艺队演出300余场,观众达40万人次。

桑珠孜区组建了文物普查队伍,对聂拉木、定日、岗巴等县的文物进行了文化普查(补查)。截至2010年,共完成154处文物点的调查工作。在保护、利用好前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基础上,推进第三批国家级普查申报工作,并对萨迦县、江孜县、桑珠孜区和拉孜县的7个文物点进行普查,共收集、拍摄图片800余张,笔录文字资料近10万字。

2009年,全区共出动执法人员1263人次,检查经营单位731家,收缴各类盗版及非法音像制品2015盘(张),收缴各类出版物10896件,停业整顿32家。

桑珠孜区总投资485万元的亚东、定日、定结、白朗四县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已竣工并交付使用,为144个村的“农家书屋”配套发放了书籍。 桑珠孜区有专业文艺表演团体1个,业余文艺宣传队2个,各县乡还有不少群众自发组成的藏戏队。桑珠孜区群艺馆和县文化馆4座,新华书店16座。桑珠孜区有电影院2座,还有录像、VCD放映厅、卡拉OK等设施

截至2009年底,桑珠孜区小学共有224所、初级中学23所、普通高级中学3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与“十五”末相比,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提高了1.4个百分点,初中入学率提高了2.84个百分点,高中入学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其中在2007年和2008年,已全面完成“扫盲”、“普九”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以下。

“十一五”期间,对口援藏省(市)对教育事业的援助力度加大,桑珠孜区教育系统项目建设总投资7.4亿余元,共新建校舍面积23万余平方米。桑珠孜区组织实施了“农牧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到2009年底,桑珠孜区已配备教学光盘播放系统,建立收视点235个,计算机教室78个,“班班通”教学资源系统111个,44%的乡(镇)完小实现了教学资源“班班通”。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共投入964.3万元,加强桑珠孜区职教中心基地建设;上海宝钢集团投入845万元,援建了仲巴县职教中心。

截至2010年,桑珠孜区拥有各类医疗机构243家,其中县级以上医疗机构22家、疾控机构19家、妇保院(站)8家、乡镇卫生院194家。全区有病床1873张,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2.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02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53人。

到2009年,农牧民年人均免费医疗经费提高到180元,农牧区医疗制度县、乡覆盖率均达到100%。

“十一五”期间,桑珠孜区共完成人民医院附属工程及周转房、妇保院医技楼建设;完成17个县卫生服务中心附属工程、8个县卫生服务中心完善项目、8个县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项目;完成72个普通乡镇卫生院、11个中心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及日喀则市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1959年桑珠孜区已设立邮电局(所)12处,邮路总长度179公里。到1994年,全区邮路长度2745公里,农牧区投递线路9178公里,电报电路23路,长途电话98路,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5568门,全年邮政快件57432件,邮政储蓄余额达530余万元, 邮电业务总量达350.21万元。据1996年最新统计,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已迅速提高到745.35万元。1988年后藏地区的光缆通讯开通,绝大多数县和大多数乡已通电话,开通了国际国内程控电话、漫游移动通讯等。

日喀则机场是继拉萨 贡嘎机场、昌都邦达机场、 林芝米林机场和阿里昆莎机场之后的西藏第五个民用机场。它的通航提升了西藏区内航空运输保障能力,完善了区内的航空运输 网络布局和综合交通体系。

日喀则还没有通铁路, 青藏铁路延伸线 拉日铁路于2010年9月26日开工,该工程工期4年, 初步设计概算总额133亿元, 设计速度120公里,年货运量可达830万吨以上。另外由日喀则出发修至亚东县的 日亚铁路也将经过这里,结束日喀则不通铁路的历史。

从日喀则继续南行,就可到达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以北则直达 那曲,往东至拉萨、山南,西进则可直抵阿里。拉萨长途汽车站和八朗学和吉日旅社之间的北京东路,每天早上7:00起,有私营中巴开往日喀则。全区拥有各种机动车辆5000余台,年货运量达12.85万吨,客运量近10万人次。

桑珠孜区的主要公路有 318国道、日(喀则)亚(东)公路、拉(萨)普(兰)公路、 中尼公路贯通东西南北。由新路前往日喀则距离250公里。 拉萨至日喀则班车在拉萨西郊汽车站(靠近 拉萨河畔的 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上车。拉萨到日喀则约5.5小时。返程在日喀则 安康客运旅馆对面的日喀则客运站上车时间需近5.5小时。现拉萨西郊汽车站有定班小车,大约4.5个小时到达日喀则;返程日喀则上车地点是日喀则东郊客运站,票价不变。

日喀则至江孜,一般是小面包车(得利卡)或桑塔纳拼车,途径白朗县、终点是江孜县。桑珠孜区距白朗县约40公里,白朗县至江孜县约50公里。每车坐乘客4人,每人25元。路程约1.5小时。等车地点与去拉萨相同。经过2005年的修缮,日(喀则)江(孜) 公路路况大为改善,全程为平整的柏油路路面,若自驾车的话,时速可达每小时100公里。但由江孜至拉萨的路段仍未全线贯通。

由日喀则开往各地的长途汽车比拉萨所发车辆少,只开往拉萨及 萨迦的有定期班次前往, 亚东每日或隔日上午均有长途汽车前往,班次及时间视乘客人数而定。

前往 拉孜的乘客还可在清晨06:00~21:00在 扎什伦布寺外的广场西侧等候。所有车辆均要坐满客才开出,所以客车有可能因旅客人数不足而临时取消行程。

桑珠孜区百姓,一年要过四次年:公历的元旦、农历的春节、西藏的藏历年和后藏的藏历年。生活在年楚河谷的农民,因藏历新年刚好赶上春播,无法过节,固提前一月过藏历年,俗称后藏的藏历年(农民新年),过得最为隆重热闹。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桑珠孜区既过藏历12月1日的“农民年”,又过藏历1月1日的藏历年。

过年从藏历12月29日开始。按习俗,要举行“古恰”活动,即院内院外彻底打扫干净,屋内摆上新卡垫,贴上新年画,这天特别注重对传说中的水神和灶神居住的厨房进行清扫和装饰。房内多种用具洗得干干净净,摆放整整齐齐。在墙上,用面粉画上八祥图徽,表示人寿粮丰,洋溢出祥和的节日气氛。

生活在 年楚河谷的农民,最看重的还是后藏的 藏历年,过得最为隆重热闹。

后藏地区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民间舞蹈以热烈欢快的“ 堆谐”最为常见,还有场面宏大的“ 果谐”,各地都有极具特色的民间舞蹈。民歌有情歌、牧歌、 酒歌、祝福歌等多种形式,在劳动和生活中男女老少随编随唱,自娱自乐。

后藏也被看作 藏戏的发源地,藏戏创始人 汤东杰布(1365~1455年)就出生在昂仁县,南木林县香曲河上的铁索桥,传说就是汤东杰布通过表演藏戏募集资金所建的。优秀藏戏节目《 文成公主》、《 朗萨姑娘》、《 诺桑王子》等不仅在西藏长演不衰,在国内外也深受欢迎。

在藏族文学史上, 米拉日巴的《十万道歌》、 萨迦班智达的《 萨迦格言》产生了深远影响。布顿大师的《 佛教史大宝藏论》、觉囊·多罗那它的《 印度佛教史》、 索南坚赞的《 西藏王统记》等是藏族史学上的代表性著作。 桑吉坚赞的《 玛尔巴传》、《 米拉日巴传》、《日迥巴传》是著名的传记文学作品。民间故事和传说源远流长,用以活跃生活,教诫后人。

珠穆朗玛峰、 扎什伦布寺、 萨迦寺、 夏鲁寺、恩归寺、 俄尔寺及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 桑珠孜宗堡等,驰名中外。桑珠孜区以珠穆朗玛峰为首的冰峰雪山和原始森林带, 神山、圣湖、草原,名寺古刹,独具特色的后藏人文风俗习惯。

从拉萨沿雅鲁藏布江溯流而上,沿途有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 羊卓雍湖,镶嵌于群山之中;而扎什伦布寺则是日喀则的象征,寺院依山而筑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 江孜的白居寺拥有众多 佛塔,被誉为“西藏塔王”,寺内的壁画总观结构连贯,局部看自成一体,白居寺和西藏的文化宝库萨迦寺都是西藏的宗教中心。从日喀则继续往南走,将到达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桑珠孜区区平均海拔3836米。

桑珠孜区有诸多富有特色的景点景观。盛名的有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西藏黄教六大名寺之一、保存有世界最大溜金铜像佛的扎什伦布寺,享有“第二敦煌”美誉的萨迦寺,闻名遐迩的抗英遗址“江孜宗山堡”,据说可观相的神湖――雍则绿错湖,“世外桃源”之称的吉隆沟,号称世界十大景观之一的嘎玛沟等。

桑珠孜是历代 班禅喇嘛的驻锡之地。班禅喇嘛,又称 班禅额尔德尼,是康熙赐封藏传佛教中地位与达赖喇嘛相等的另一位格鲁派领袖,与历代达赖喇嘛是互为师徒的关系。班禅的庙宇扎什伦布寺是黄教的四大寺院之一,位于城南,依山而建、规模宏大,兼具宗教和政治功能,是日喀则乃至後藏的行政核心。城东南的夏鲁寺则是藏传佛教夏鲁派的起源地,建于十一世纪,并保存有诸多精美的壁画。城内外还有那当寺、俄尔寺、安贡寺等多处古老寺院和民居,大都仍在使用。

日喀则 (2张) 日喀则的餐饮与西藏其他地方相同,各种档次的餐馆不少,无论是高档的还是简陋的装潢设计大都体现了民族特色。例如出日喀则桑孜宾馆,后面的 南大街上有很多餐馆。“狗蹄”木桌、铁皮火炉、“八瑞”瓷碗、藏式蒲团、吉祥图与壁画等,都体现了藏民的精神追求。菜肴多为一些有特色的藏餐,如各类灌肠、 青稞酒和酥油茶、牛羊手抓肉、凉拌 牦牛舌、包子、糌耙、各种糕点、以及甜茶、奶茶、酸奶、烤肠、风干肉、夏普青(肉浆)等。汽车站附近的夜市,菜式多样,气氛热闹,值得一尝。 解放北路和珠穆朗玛路一带是 川菜馆和藏菜馆的集中地。

在桑珠孜区内,有四川餐馆等汉味餐馆,也有藏味美食,一般在较偏远的藏民聚居区。

当地著名的旅游纪念品:桑珠孜区的银包木碗、茶盘茶架、藏毯、金丝帽;萨迦县的酥油灯盏、银碗、萨迦藏刀;江孜县的卡垫地毯、挂毯、女式金丝帽;拉孜县的拉孜腰刀、藏靴;定日县的银碗、银腰扣、陶罐;康马县的则吉背包;吉隆县的木碗。

桑珠孜区建城至今600多年的历史,是全日喀则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的中心,国家级 历史文化名城。 2012年入选“2012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

桑珠孜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