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乌齐县

类乌齐县 类乌齐 类乌齐县历史沿革 类乌齐县行政区划 类乌齐县地理环境 类乌齐县自然资源 类乌齐县人口民族 类乌齐县经济 类乌齐县社会事业 类乌齐县交通事业 类乌齐县风景名胜 类乌齐县历史文化


类乌齐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 昌都市,位于 西藏自治区东北部,东经95°49‘~96°58’,北纬30°58‘~31°58’之间,北与青海省 囊谦县相连,西邻 丁青县,南与 八宿县、 洛隆县接壤,东与昌都市 卡若区毗邻。2015年上半年,类乌齐县生产总值3.1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2%,较2014年增长20%。类乌齐县县域西北至东南最大距离116公里,西南至东北最大距离71公里。类乌齐县总面积6355.48平方公里。下辖辖2个镇、8个乡,总人口49870人(2010年)。 县境内有类乌齐县、 伊日温泉、旧密禅寺、崩勒溶洞、德曲颇章神山等景点。2018年10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类乌齐县退出贫困县(区)。唐代,为 吐蕃属地。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统治西藏后,由吐蕃等路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明代...

详情

类乌齐县地名网_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资料简介

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介绍

类乌齐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 昌都市,位于 西藏自治区东北部,东经95°49‘~96°58’,北纬30°58‘~31°58’之间,北与青海省 囊谦县相连,西邻 丁青县,南与 八宿县、 洛隆县接壤,东与昌都市 卡若区毗邻。2015年上半年,类乌齐县生产总值3.1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2%,较2014年增长20%。

类乌齐县县域西北至东南最大距离116公里,西南至东北最大距离71公里。类乌齐县总面积6355.48平方公里。下辖辖2个镇、8个乡,总人口49870人(2010年)。 县境内有类乌齐县、 伊日温泉、旧密禅寺、崩勒溶洞、德曲颇章神山等景点。

2018年10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类乌齐县退出贫困县(区)。

唐代,为 吐蕃属地。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统治西藏后,由吐蕃等路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

明代,永乐年间类 乌齐寺的主持被封为 国师,管理此地。

清代,曾设 恩达县。

清 雍正四年(1726年),设类乌齐宗。

民国七年(1918年), 噶厦政府直接派驻“拉尼”和一个“代本”的军队,形成以噶举派为主,政教合一的政权机构。

1950年,前类乌齐宗管辖六大“本布”区域,区域的百姓直属类乌齐三大札仓领有。

1959年,时将六大本布中的“嘎玛格若达那本”和“莫冬冷曲林本”的区域划归 昌都县。

1960年,成立类乌齐县人民政府,县驻地设在 类乌齐镇。

1962年,新建巴夏区。

1964年,将玛利区划归 洛隆县管辖。

1972年,县政府驻地迁至桑多区,同年新建类乌齐区。

2014年11月,昌都撤地设市,类乌齐县属昌都市管辖。

2013年,类乌齐县下辖辖2个镇、8个乡: 桑多镇、 类乌齐镇、 吉多乡、 岗色乡、 滨达乡、 卡玛多乡、 尚卡乡、 伊日乡、 加桑卡乡、 长毛岭乡。县政府驻地类乌齐镇。

类乌齐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 昌都市北部,地处 念青唐古拉山余脉 伯舒拉岭西部,唐古拉山余脉他念他翁山东端。县域总面积6355.48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95°49′~96°58′,北纬30°58′~31°58′。

类乌齐县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余脉伯舒拉岭西北,他念他翁山东南。东部属于典型的藏东高山峡谷型地貌,西部则属于藏北高原地貌类型。地形沿 澜沧江支流吉曲、 柴曲和 格曲由西北向东南走向,呈现西高东低趋势,平均海拔4500米,县驻地海拔3810米。

类乌齐县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5℃。1月份平均气温为-6℃,7月份平均气温为12℃。日平均气温5℃以上持续期在120天,日平均气温0℃以上持续期在250天。气温平均日差在15℃。年平均无霜期5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6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66毫米。

类乌齐县有吉曲、紫曲、 格曲三大水系流经全县各乡镇。年平均泾流量为22。3亿立方米。 类乌齐县的河流主要有 怒江、 金河、昂曲河、总河长851公里。河网密度约0.81公里/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18亿立方米。

截至2014年,类乌齐县主要有 煤、 锡、铅锌、铜、 菱镁矿、 水晶石、铅石(红石榴宝石)、 石膏、云母、大理石、 石灰石、食盐等矿产资源。可供规模开采的有煤、锡、铅锌、菱镁、食盐等。

植物资源

到2014年类乌齐县木材蓄积量87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6%。野生树林有 松树、 柏树、 桦树、野 白杨等乔木类和 杜鹃树,婆婆柳等各种灌木类。

类乌齐县有药材,如: 虫草、知(贝)母、 人参果、 红景天、 大黄、黄连、 秦艽、 雪莲花、 党参、一枝篙、 颠茄、三棵针等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

类乌齐县有 鹿茸、 麝香、 熊胆、 獐子、石青羊、 藏原羚、 塔尔羊、 棕熊、豺子、豺、狼、 猞猁、 水獭、 旱獭、狐狸、 草狐、 石貂、 狸猫、 猪獾、猴、 秃鹫、 盘羊、马鸡、 兔子等动物资源。

截至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类乌齐县总人数49870人,共8771户,其中男25195人、女24675人, 汉族、藏族为其主体民族。

类乌齐县人口详情
  
行政区 总人口数 家庭总户数
类乌齐县 49870 25195 24675 8771
桑多镇 11747 5945 5802 2399
类乌齐镇 6900 3568 3332 1192
吉多乡 5251 2648 2603 853
岗色乡 1987 1009 978 362
宾达乡 2556 1288 1268 485
卡玛多乡 4713 2349 2364 743
尚卡乡 3505 1733 1772 571
伊日乡 2707 1328 1379 450
甲桑卡乡 3662 1823 1839 618
长毛岭乡 6842 3504 3338 1098

2015年上半年,类乌齐县生产总值3.1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2%,较2014年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5009万元,较2014年增长7.5%,第二产业完成13151万元,较2014年增长25%,第三产业完成13790万元,较2014年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225万元,较2014年增长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200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亿元,较2014年增长11.8%。

2007年上半年类乌齐县粮食播种面积35100亩。良种推广3000亩,良种覆盖率达85.5%,完成年初计划的100%。蔬菜种植1200亩,机耕1.2万亩,机播1.3万亩。改造低产田1.5万亩,联产技术承包3万亩。上半年共有新生牲畜72925头(只、匹),成活70737头(只、匹)。

截至2014年年末,类乌齐县牲畜存栏19.0036万头只(匹),牲畜出栏49616头(只),出栏率达到33%,奶产品达到1万吨。成活仔畜21862(头、只、匹),成活率在98%以上。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986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06公顷,占总播种面积80.5%。全县粮食总产达到8485吨,蔬菜总产达到4350吨。

2015年类乌齐县共实施建设项目37个,项目总投资5.65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84亿元。其中:自治区昌都工作会议确定项目33个,项目总投资3.38亿元,计划完成投资0.91亿元;自治区昌都工作会议以外新增项目3项,项目总投资1.74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41亿元;援藏项目1项,项目总投资5170万元,计划完成投资5170万元。复工项目16项,计划完成投资1。2亿元;新建项目21项(已开工3项),计划完成投资1.64亿元。截至2015年7月,16项复工项目已全部复工。

截至2011年6月底,类乌齐县3家藏家乐共接待旅客2700余人次,营业收入超过12万。

2015年前半年,类乌齐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225万元,比2014年增长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200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7亿元,比2014年增长11.8%。

2014年,类乌齐县有各级各类学校40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13所、教学点13所、幼儿园13所。教职工422名,在校学生8257名,其中初中在校生2151名,小学在校生5404名,在园幼儿702名。

2014年,类乌齐县有县医院一所,妇幼保健站1所,防疫站1所、类乌齐县人民医院、类乌齐县卫生服务中心第一诊所、吉多乡卫生所、宾达乡卫生院、类乌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治疗甲状腺医保医院等大小十余所医院。

2013年,类乌齐县投入资金200万元,详细登记3520名富余劳动力基本个人信息对458名群众开展了建筑施工实训,实地转移务工440余人。及时与招商引资企业联系,提供就业岗位75个。对于有创业就业意向、持有中职学历60人组织选派到地区接受进一步职业培训,选送52名中职班毕业生参加地区组织的重庆就业招聘会,其中15人递交就业申请。两年城镇新增就业720人,开展职业介绍599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3200人次,实现群众增收近4580万元。

2012年类乌齐地区投资5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实现1142个建制村全部通公路。

2014年,类乌齐地区投入3.23亿元,新建农村公路项目62个,新增四级砂石路850公里。投入1.5亿元,新建寺庙通达工程项目(此项目资金不列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总额)。投入2亿元,续建31个农村公路项目。投资0.11亿元,实施强基惠民短平快项目11个,其他项目8个,计划投资0.357亿元。

截至2014年8月,类乌齐县有 邮电局1座,开办电报、传真、长途电话、汇款等业务,但移动电话不能正常使用。

类乌齐县以国道“317”线( 黑昌公路)和国道“214”线(康青公路)汇合于县城,形成类乌齐县公路干线贯穿腹心地带,还修建了多条乡村公路,基本形成了树枝状的公路网。截至2014年,全县通车里程达630公里,10个乡(镇)全部通车,85%以上的行政村通公路,公路网密度约为101米/平方公里。

康巴英雄结

首先康巴人被称为"高原的吉普赛人",喜欢自由游走,性格是绝对的奔放,豪爽,热情,阳刚,阳刚的另一面就是血性。古时候,西藏一段时期一度部落间混战,长期无法统一,康巴人英勇异常,在骑马厮杀中,为了防止辫子过于飘动而用黑色或红色的绳子将头发绕着额头后脑勺盘在头上,奋力杀敌,这一习俗流传至今。

古镇类乌齐的重大节日——仲确节

仲确节这天,又是祭祀甲日(后山)——“德秋颇昌”(胜乐宫殿)神山的特殊日子。据传佛陀在世时,讲《胜乐金刚本续》时曾预言过北方有个叫玛哈巴尔巴达大神山。即为胜乐本尊之宫殿(德秋颇章)。公元1282年,桑杰翁正式把类乌齐寺的甲日认定为佛所预言的“德秋颇章”大神山,并于马年对神山进行了开光仪式。公元1320年,为了修建祖拉查杰玛大殿,类乌齐连续几天举行招财诵《多闻子》经的活动,从此每年藏历六月十五日成为祭祀“德秋颇章神山”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