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青县

巴青县 巴青 巴青县历史沿革 巴青县地理环境 巴青县自然资源 巴青县行政区划 巴青县人口民族 巴青县经济 巴青县交通运输 巴青县社会事业 巴青县民俗风情 巴青县风景名胜


巴青县,隶属于 西藏自治区 那曲市,位于藏北高原 那曲市东部、 怒江上游的南羌塘大湖盆区,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在4500米 以上。境内主要山峰东有布加山,北有瓦马拉山、珠洛山,西北有仓来山、曲如拉。巴青县属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 2402小时左右。巴青县面积10326平方千米,总人口42356人(2010年),下辖3镇,7乡,3个社区,158个行政村。吐蕃时, 称松比东布琼。元代, 霍尔王领有。明代, 巴青县归属四川。清朝, 光绪年间划归西藏地方政府管辖。1941年,西藏地方政府始建巴青宗。1954年,巴青县归属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管辖。1959年,巴青县人民政府成立,县址迁至益塔区。1960年,巴青县划归那曲地区管辖至今。1...

详情

巴青县地名网_西藏那曲市巴青县资料简介

西藏那曲市巴青县介绍

巴青县,隶属于 西藏自治区 那曲市,位于藏北高原 那曲市东部、 怒江上游的南羌塘大湖盆区,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在4500米 以上。境内主要山峰东有布加山,北有瓦马拉山、珠洛山,西北有仓来山、曲如拉。

巴青县属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 2402小时左右。巴青县面积10326平方千米,总人口42356人(2010年),下辖3镇,7乡,3个社区,158个行政村。

吐蕃时, 称松比东布琼。

元代, 霍尔王领有。

明代, 巴青县归属四川。

清朝, 光绪年间划归西藏地方政府管辖。

1941年,西藏地方政府始建巴青宗。

1954年,巴青县归属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管辖。

1959年,巴青县人民政府成立,县址迁至益塔区。

1960年,巴青县划归那曲地区管辖至今。

1964年,巴青县县址迁至达尔塘。县府现驻拉西镇。

2000年,巴青县辖12个乡。

2002年,巴青县辖3镇、7乡至今。

2017年7月, 国务院批复西藏那曲撤地设市,巴青县由 那曲市管辖。

巴青县

巴青县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北部, 那曲市东部,怒江上游,藏北高原南羌塘大湖盆区。

巴青县属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年温差相对较大,无霜期短,冬季多大风雪。年日照时数2400小时左右,年降水量约500-600毫米。降雪日数约在150天以上。

巴青县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

巴青县总面积10326平方千米,国土面积13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338.26亩。

巴青县主要矿种有煤、铁、铭等。

巴青县主要野生植物资源有 冬虫夏草、 贝母、知母、 大黄、黄连等。主要野生动物资源有白唇鹿、棒子、 黄羊、 岩羊、旱懒、水徽、 高原兔、狐狸、拾剩、熊、狼、材等。

2002年,巴青县辖3个镇、7个乡: 雅安镇, 拉西镇, 杂色镇,江绵乡, 岗切乡, 巴青乡, 阿秀乡, 玛如乡, 本塔乡、 贡日乡。共有162个行政村。

2002年,巴青县总人口35895人,拉西乡6253人,荣青乡1481人, 贡日乡1378人,满塔乡2543人, 本塔乡2578人, 阿秀乡2081人,扎赛乡3456 人,雅安乡4042人, 巴青乡1667人,马儒乡4414 人, 岗切乡3049 人,高口乡2979人。

巴青县是以牧业为主、农业为辅的大县。牧业生产占整个国民经济比重的79%,农业生产仅占1%,副业生产和第三产业占20%。1959年,巴青县年人均收入108元,1994年,巴青县人均收入544元,2000年巴青县人均收入1181.56元。

巴青县牧业生产占国民经济79%,农业生产仅占1%,副业生产和第三产业占20%。1959年,巴青县草场面积为1087万亩,各类牲畜存栏数为169400头(只,匹),1960年,巴青县牲畜存栏172200头(只,匹)。1964年,巴青县草场面积1441万亩,牲畜存栏数为392283头(只,匹)。2000年,牲畜存栏数为320000头(只,匹)。1999年,巴青县畜圈1000间,畜棚1400间,牧业棚圈5500平方米,草场4800亩,人工种草1050亩,灭虫,灭鼠5000亩,天然草场围栏16万米,人畜简易桥50座。1959年,巴青县年人均收入108元,1994年,巴青县人均收入544元,2000年巴青县人均收入1181.56元。

2000年,巴青县工业总产值12.3亿元人民币,比1999年增长8.l%,国有企业盈利26亿元人民币,比1999年增长7%。巴青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人民币,比1999年增长17.4%。基本建设投资40.87亿元人民币,比1999年增长17.7%。

1998年,巴青县成立邮电局和电信局。1999年1月,巴青县开通了S1240数字程控电话,容量为1000门。2000年,黑昌光缆顺利开通。巴青县12个乡开通了农话。

2000年,巴青县游客6.83万人次,比1999年增长36.45%。巴青县邮电业务总量完成3838万元人民币,比1999年增长47.5%。巴青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亿元人民币,比1999年增长13%。

和平解放后,劈山开路,1962年10月,修通那曲到昌都的317国道线(黑昌公路)。1991年,使用二级沙石公路,截止2000年,巴青县管养的公路里程达310公里。巴青县10个乡镇均通机动车,县乡公路通车达100%。

2013年,巴青县学前招生712名,小学招生1062名,中学整班移交512人。小学入学率达99.3%,中学入学率达93.6%。中小学专职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远程教育覆盖率达61% 。小学参加升学考试学生104名,220分以上26名,考入内地西藏班5名。中学参加升学考试学生215名,考入内地高中34名,考入区内重点高中139名。

2013年,巴青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金发放率达95%,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参保率达75%,寺庙僧尼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7%。共兑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819.37万元,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资金89万元。为59名群众解决医疗救助资金共计49.87万元,解决五保户集中供养生活费15万元,分散供养生活费3万元。

1976年,巴青县有《人民日报》、《西藏日报》、《参考消息》、《红旗》等刊物。2013年6月,巴青县建成综合文化活动中心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9个,乡(镇)文艺队6个136人、村级文艺队75个1140人,154家牧家书屋和16家寺庙书屋。

(1) 饮食:牧民群众的主要饮食 糌粑、 牛肉、 酥油茶、牛奶及 奶制品。

(2) 牧区居住:牧民居所一般是帐篷,并过着游牧民生活,帐篷只用于各放牧点。

(3) 婚姻: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择偶逐步变成自由婚姻,因历史习惯仍存在一些父母干涉的现象,也存在一些一妻多夫的现象,比较注重血统高低,禁忌有血缘关系之间结婚。举行 婚礼仪式。

(4) 节日:传统节日有 藏历十二月过小年、藏历一月过大年,每年8月份有 赛马节。还有宗教与民族风俗相连的各种节日。

麦莫溶洞,溶洞洞口在半山腰,洞洞相套,从地面到洞口顶,有三四层楼的高度。洞口顶不断有流水细细倾泻而下。洞口周围有大小不等的几处小洞口。洞内有许多小岩洞,有天然形成的石梯,洞内挂着下垂的冰柱,正面有三座人形岩石。洞内形成的钟乳石随处可见,形状大小不一。 麦莫溶洞 (6张)

苯教寺庙,位于巴青县江绵乡境内的龙嘎寺,距县城30公里,属雍仲苯教寺庙。1808年,寺庙修建于青山。龙嘎寺大殿为两层式建筑。殿内有16根红色梁柱,供奉着近3米高的敦巴辛绕本尊像。

天然温泉,巴青的草原上,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天然温泉泉眼。这些泉眼在长年累月的积淀之后,由矿物质自然形成大小不等的沉积岩石。温泉水在日光下蒸腾着,源源不断地散发出热气。温泉中含有的矿物质可以治疗皮肤病和关节炎等疾病。